六年级科学滑轮组
- 格式:ppt
- 大小:589.50 KB
- 文档页数:10
一、使用工具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螺丝刀、钉锤、剪子,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2、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3、使用工具和机械就如同增强了自己的力量,延长了人类的臂膀。
4、工具和机械是神奇的,它是人类的伟大创造,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5、再复杂的机械也是由简单的机械组成的。
6、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做事情常常用工具来帮忙。
7、不同的工具有着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着不同的科学道理。
8、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拔图钉用小刀或剪刀来撬;铁钉用羊角锤来撬;螺丝钉、木螺钉用螺丝刀。
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9、滑轮、斜面、杠杆应用斜面:油桶通过斜面推上车比较省力。
杠杆:大石头用撬棍当杠杆去撬动比较省力。
滑轮:利用绳子和轮子组成定滑轮可以很方便的将国旗挂到旗杆顶上。
二、杠杆的科学1.能绕着一个固定的支点,将物体撬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2.杠杠三要素是用力点、支点、阻力点。
3.支撑杠杆,使杠杆能够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4.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
5.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6.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杠三类。
7.杠杆是不是省力与它的三个点的位置有关。
8.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是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是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9.杠杆尺做实验,得到以上结论。
10.剪刀是一个阻力点会移动的杠杆,人体的小臂骨是费力省距离的杠杆。
11.阿基米德是总结杠杆原理的第一人,他说,给我一个足够长的杠杆和一个支点,我能撬起地球。
12.杠杆尺上有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杠杆尺是我们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使用时要把它调节到平衡状态。
六年级科学笔记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第一课使用工具一、常见工具钉锤、剪刀、螺丝刀、开瓶器、起钉锤、小刀、镊子、剥线钳。
二、连线任务工具作用油桶上车滑轮改变力的方向清理路障斜面省力升旗杠杆省力三、解决问题1、取图钉比较简单的方法是用刀子或剪刀撬;2、去螺丝钉比较省力的工具是用螺丝刀;3、取钉子比较省力的工具是用羊角锤来撬。
四、不同的工具能有不同的作用,不同的工具也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五、什么叫简单机械?答: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螺丝刀、铁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第二课杠杆的科学一、认识杠杆1、杠杆的定义: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
2、杠杆上的三个点:支点:支撑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用力点:杠杆上用力的位置阻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二、杠杆分类1、省力杠杆:用力点距支点远,阻力点距支点近。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2、费力杠杆:用力点距支点近,阻力点距支点远。
(动力臂小于阻力臂)3、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三、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 阻力×阻力臂,用字母表示就是: F 1 ×L1 = F 2 ×L2(仪器名称:杠杆尺)第三课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一、杠杆类工具的比较 分别找出铁片、开瓶器、夹子的支点、用力点和阻力点。
它们的三点位置有什么不同?支点用力点阻力点支点用力点阻力点支点用力点阻力点这三个杠杆类,哪省力,哪个费力?二、杠杆的分类类型举例省力杠杆撬棍、起钉锤、老虎钳、开瓶器、压水井的压杆费力杠杆食品夹、镊子、钓鱼竿、铁锹、筷子、不省力不费力跷跷板、天平、订书器、定滑轮杠杆二、为什么有些工具要设计成费力的呢?答:根据杠杆原理,费力杠杆虽然费力但节省距离.如钓鱼竿、筷子、镊子等.如果这些工具不设计成费力杠杆,那使用起来就会更麻烦,会让手的移动距离很大,不方便。
三、小杆秤的研究1、认识杆秤:在杆秤上标出支点、用力点、阻力点2、“秤砣虽小,能压千金”的道理?答:杆秤运用了杠杆的原理。
六年级上册科学学问要点提纲工具和机械单元机械: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便利的装置叫机械,简洁的机械也叫工具。
杠杆:像撬棍这样的简洁机械叫杠杆。
轮轴: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轮轴。
定滑轮: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挪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动滑轮:可以随着重物一起挪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滑轮组: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运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斜面: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洁机械叫斜面。
支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围着物体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用力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
阻力点:杠杆抑制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字母公式:探讨机械能否省力的方法是:在机械平衡的前提下,比较用力阻力的大小。
省力杠杆:当支点到阻力点的间隔小于支点到用力点间隔。
费劲杠杆:当支点到阻力点的间隔大于支点到用力点间隔。
既不省力也不费劲杠杆:当支点到阻力点的间隔等于支点到用力点间隔。
轮轴的特点:运用轮轴时,在轮上用力,能省力,并且轮越大越省力。
在轴上用力会费劲。
定滑轮的特点:能变更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动滑轮的特点:能省力,但不能变更力的方向。
滑轮组的特点:既能省力,也能变更力的方向,而且运用的滑轮〔动滑轮〕越多越省力。
斜面的特点:运用斜面都能省力,而且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但要多走间隔。
杠杆、轮轴、滑轮都是杠杆类工具。
省力的杠杆有:撬棍、开瓶器、裁纸刀等。
费劲的杠杆有:筷子、火钳、镊子、理发剪等不省力也不费劲的杠杆有:跷跷板、天平秤、订书器、定滑轮等。
形态和构造单元1.纸的厚度及抗弯曲实力的关系:纸越厚,它的抗弯曲实力就越强。
2.纸的宽度及抗弯曲实力的关系:纸越宽,它的抗弯曲实力就越强。
3.形态及抗弯曲实力的关系:变更物体的“一〞字形也就是薄板形形态,就能增加物体的抗弯曲实力。
4.纸拱的力气及抵住拱足的瓶盖数量的关系:抵住拱足的瓶盖数量越多,纸拱承载的力气就越大。
《简单机械》测试题一、填空:1、本学期我们学习了、、、等简单的机械。
2、在力的作用下,一根像螺丝刀一样可以绕着转动,能撬起重物的硬杆叫做。
杠杆是一种常用的。
3、杠杆的要素有两力:和;三点:、、;两臂:和。
4、杠杆的支点越靠近动力作用点,搬运重物就;杠杆的支点越靠近阻力作用点,搬运重物就。
5、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了,使用滑轮组既能又能。
6、齿轮的应用非常广泛,几乎所有的机器都离不开它,使用齿轮可以,可以,还可以。
7、自行车的动力传递过程:。
8、杠杆有、、三个点,利用杠杆工作时,在杠杆上用力的点叫,承受主物的点叫,起支撑作用的点叫。
9、杠杆左边的位置格数与钩码的乘积右边的位置格数与钩码的乘积,这就是,人们正是利用了,制造了天平。
10、在转速均衡的情况下,大齿轮的转速,小齿轮的转速。
11、斜面的作用是省力,斜面的坡度。
常见的斜面应用有、、等。
12、支点在杠杆的中央时,既也。
13、自行车发明于,它是靠而运转的交通工具,不但、而且、。
14、的滑轮称为,它的特点是,而。
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做。
它特点是而。
为了让两者的优缺点互补,由和组成了“滑轮组”,它特点是又。
滑轮常用于。
15、一些门锁的把手,把手可以带动转轴旋转,起到了大轮子带动小轮子转动的作用,这些轮子就称为。
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螺丝刀起到。
16、人们常在低处和高处之间设一斜坡,以便把重物从低处移到高处,这个斜坡叫,也是斜面的变形。
17、生活中利用轮轴作用的有:、、等。
18、年发明了木头自行车。
19、利用斜面抬高物体,斜面应选择较的。
20、把一个物体提高到一定的高度,利用斜面比不利用斜面更。
21、在拧螺丝钉时,螺纹的螺丝钉比螺丝的更费力。
22、轮轴有的作用,在轴粗细相同时,轮子越越。
23、钟表的表针的转动就应用了传动的作用。
24、自行车上应用了许许多多的,通过观察,我们能在自行车上发现很多的应用。
二、判断题。
1、公园里的跷跷板是省力杠杆。
()2、滑轮也是杠杆。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梳理一、工具和机械1. 杠杆-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组成:杠杆由动力臂、阻力臂、支点三部分组成。
-分类: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但费距离)、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但省距离)、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不省力也不费力)。
-应用:撬棍、开瓶器等是省力杠杆;镊子、钓鱼竿等是费力杠杆;天平是等臂杠杆。
2. 轮轴-定义:由轮和轴组成,能绕共同轴线旋转的机械。
-特点:当动力作用在轮上时省力,作用在轴上时费力。
-应用:水龙头、方向盘、扳手等。
3. 滑轮-定滑轮: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
特点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动滑轮: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特点是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组: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而成,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4. 斜面-定义:与水平方向有一定夹角的平面。
-特点:可以省力,斜面越长越省力。
-应用:楼梯、盘山公路等。
1. 抵抗弯曲-材料的厚度和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增加材料的厚度比增加宽度更能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拱形结构:拱形可以将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2.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如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L”“U”“T”或“工”字等形状,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但却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3. 拱形的力量-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得更加紧密。
-抵住拱足,能使拱的形状保持不变,拱就能承载更大的重量。
4. 找拱形-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特点,而且不产生向外的推力。
-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
5. 做框架-框架结构:由许多梁和柱共同组成的框架结构建筑物,能承受很大的压力。
16.滑轮【教学目标】[总体目标]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知道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2.能设计并完成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滑轮的作用。
3.对滑轮的结构、功能表现出开展科学探究的兴趣;能大胆质疑,以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并采用新的方法完成探究活动。
4.了解滑轮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
[分层目标]层目1.发展性目标:能设计并完成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滑轮的作用。
适用学生:A、B级2.基础性目标: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知道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适用学生:C、D级【教学重难点】难点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知道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能设计并完成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滑轮的作用。
【教学准备】滑轮若干、铁梁台、细绳、钩码、测力计【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你知道旗杆上有个什么装置,能帮我们比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用真实的情境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实验探究1.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的构造及种类(学生自学课本)(1)讲解:安装在旗杆顶上的这种边缘有槽,能围绕轴转动的轮子叫滑轮。
(出示滑轮,讲解)滑轮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板书课题)滑轮有二种。
(出示滑轮组示意图)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轮叫定滑轮。
不固定被套在槽里的绳子拉着,与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2)提问,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滑轮?(3)学生辨别课本P99页,哪一幅图是动滑轮,哪一幅图是定滑轮?(4)学生动手组装定滑轮、动滑轮?2.指导学生认识定滑轮的作用(1)讨论:你认为旗杆顶上的定滑轮有什么作用?(2)实验1(定滑轮不省力)。
①演示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②学生演示实验。
③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④讨论:说明什么?(说明不省力,也不费力。
)(3)讨论。
谈话:既然定滑轮没有省力的作用,那么高高的旗杆顶上安装它必然会有其它作用,你知道是什么?(分组讨论后汇报)向下用力,旗子向上升,工作方便。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6《滑轮组》教案一. 教材分析《滑轮组》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滑轮组的特点、工作原理和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并能运用滑轮组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于简单的机械原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滑轮组这一概念和原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来理解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滑轮组的特点、工作原理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滑轮组的特点、工作原理和应用。
2.难点:滑轮组工作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
2.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3.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滑轮组工作原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滑轮组模型、实物道具。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滑轮组模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滑轮组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吊车、晾衣架等,引导学生关注滑轮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滑轮组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为滑轮组是如何工作的?”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滑轮组模型,让学生观察并解释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教师适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滑轮组有什么优点?”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
通过讨论,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滑轮组工作原理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滑轮组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
教师给予评价,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组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重点知识点整理单元一:《工具和机械》★要求:①流利熟练地一课一课背诵,家长、组长背一课签一课字。
②黑体字打头的只提示黑体字内容,没有黑体字的全句背诵。
③括号中的楷体字希望同学们在读的时候重点看。
④背诵是为了积累、理解和掌握,希望同学们自觉的理解性背诵,按时完成。
第一课使用工具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2.机械: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像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构造很简单的机械,又叫(简单机械)。
第二课杠杆的科学1.杠杆: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
杠杆有(3)个点。
支撑这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2.杠杆能否省力,主要看:(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3.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4.(杠杆尺)上有(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
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1.杠杆举例:省力杠杆:开瓶器、核桃钳、羊角钉锤、裁纸刀、老虎钳…费力杠杆:火钳、镊子、筷子、裁缝剪刀、钓鱼竿…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天平、订书机、跷跷板…2.“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杆秤)利用了(杠杆)原理的结果(提绳是(支点),秤砣是(用力点),称重物处是(阻力点)3.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支点),手握物体处是(阻力点),上臂的肱二头肌处就是(用力点)。
4.阿基米德曾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
”这里的(棍子相当于杠杆)。
第四课轮轴的秘密1.轮轴: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轮轴)。
轮轴在轮上用力时(省力),在轴上用力时(费力)。
滑轮与滑轮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定滑轮的作用、特点和原理2、认识动滑轮的作用、特点和原理3、能连接滑轮组,并对不同的连接方法进行分析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过程,总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和使用方法2、通过尝试,学会缠绕滑轮组,并总结滑轮组的特点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由提出问题开始,使学生亲身经历物理问题的研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从而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培养抽象思维和论证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收集,培养严肃认真的操作态度及科学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特点。
【实验器材】滑轮(2个)、铁架台、细线、钩码、刻度尺(2把)、弹簧测力计【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杠杆这一种常用的简单机械,请大家一起回忆一下杠杆的种类以及各类杠杆的特点:省力杠杆:省力但费了距离。
费力杠杆:费力却省了距离。
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省距离,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另一种简单机械——滑轮。
二、简单介绍,提出问题出示一个滑轮,让学生观察起结构,归纳:滑轮就是边缘有槽、能绕轴心转动的轮子。
单独一个滑轮可以有两种不同的使用方法。
【演示】分别用定滑轮滑轮和动滑轮提起一个重物,如下图所示。
思考:什么地方会用到这两种连接方式? 定滑轮:旗杆的顶端、起重机、打桩机等。
动滑轮:起重机、打桩机等。
师:我们研究一种机械时,最关心的是什么? 生:(齐答)是否省力。
师:很好,我们都想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
另外,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省力的杠杆一定费距离,费力的杠杆一定省距离,那么在滑轮中是否也存在一样的现象呢?生:……师: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两个问题:①使用滑轮是否省力?②使用滑轮是否省距离? 三、实验探究,记录数据师:为了探究得到使用滑轮是否省力,我们应该测量些什么量? 生:钩码的重力和作用在绳子上的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