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空间向量求点到面的距离.
- 格式:ppt
- 大小:1.85 MB
- 文档页数:13
点到面的距离公式空间向量方法嘿,你有没有想过,在空间中,一个点到一个平面的距离该怎么求呢?这就像是在一个超级复杂的立体迷宫里,要找到一个小球到一堵奇怪形状的墙的最短距离一样。
今天呀,我就来给你讲讲这个超酷的空间向量方法来求点到面的距离公式。
我有个朋友叫小明,他就对这个问题特别头疼。
有一次我们一起做数学题,就碰到了这样的题目。
小明看着那题目,眼睛都瞪大了,直挠头说:“这可咋整啊?这空间里的点和面,感觉就像两个世界的东西,怎么去找它们之间的距离呢?”我就笑他,我说:“别慌呀,这就像我们要从你家到山顶上那个神秘的小亭子,肯定有办法的。
”那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空间向量是啥吧。
空间向量就像是空间里的小箭头,它有方向,有长度。
想象一下,你在一个大的空屋子里,你从一个角落走到另一个角落,你走的路线就可以看成是一个向量。
那这个和点到面的距离有啥关系呢?这关系可大着呢!我们先假设有一个点P,还有一个平面α。
平面α呢,可以用一个法向量n来表示。
这个法向量就像是这个平面的守护神,它垂直于这个平面。
就好比在一个平坦的操场上,有一个高高的旗杆,旗杆就是垂直于操场地面的,这个旗杆就像是平面的法向量。
现在我们要找点P到平面α的距离d了。
我们可以在平面α上任取一点Q,这样就构成了向量PQ。
那这个距离d呢,就和向量PQ以及法向量n有关。
怎么个有关法呢?这就像是一场有趣的拔河比赛。
我给小明解释的时候,他眼睛里还带着疑惑。
我就继续说:“你看啊,向量PQ在法向量n方向上的投影的长度,就是点P到平面α的距离d。
”小明还是有点懵,他说:“啥叫投影啊?”我就打了个比方,我说:“你在大太阳底下,你站在地上,你的影子的长度就有点像投影的长度。
只不过这里是在空间里,向量的投影。
”那具体的公式呢?这个距离d就等于向量PQ和法向量n的点积的绝对值除以法向量n的模。
写成公式就是d = |PQ·n| / |n|。
这公式看起来有点复杂,但是只要我们理解了前面说的投影的概念,就会觉得很合理了。
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向量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是由向量表示的,这个公式被称为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
在三维几何中,平面可以由一个位置向量和垂直于平面的法向量来表示。
给定一个平面上的点P(x,y,z)和平面的法向量n(a,b,c),我们可以通过点P到平面的距离公式来计算其到平面的垂直距离d。
proj_u(v) = (v · u) / ,u,^2 * u其中,v·u表示向量v和u的点积,而,u,表示向量u的模长。
假设平面上的点P投影到法向量n上的向量为v,则v可以由点P和平面上的一个固定点P0(x0,y0,z0)之间的向量差表示,即:v=P-P0然后,将向量v投影到法向量n上,得到它在法向量n上的投影向量proj_n(v)。
由点到平面的距离定义,点P到平面的距离d等于投影向量proj_n(v)的长度:d = ,proj_n(v)将投影向量proj_n(v)的计算公式代入其中,可得:d=,(P-P0)·n,/,n这就是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
它可以通过点P和平面上的一个固定点P0以及法向量n来计算点P到平面的距离。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直接使用二维平面上的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来计算点到平面的距离,会得到一个错误的结果。
因为在三维空间中,平面的法向量与平面上的点到平面的距离有着复杂的关系。
因此,我们必须使用向量的投影和模长来计算点到平面的距离。
总结起来,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是由点P和平面上的一个固定点P0以及平面的法向量n来计算点P到平面的距离的。
公式为:d=,(P-P0)·n,/,n其中,P表示点的位置向量(x,y,z),P0表示平面上的一个固定点的位置向量(x0,y0,z0),n表示平面的法向量(a,b,c),·,表示向量的模长,·表示向量的点积运算。
这就是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的向量表示法。
它在几何推导和计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方便地计算点到平面的距离,从而解决一些与平面相关的几何问题。
空间几何向量法之点到平面的距离1.要求一个点到平面的距离,可以分为三个步骤:(1) 找出从该点出发的平面的任意一条斜线段对应的向量; (2) 求出该平面的法向量;(3) 求出法向量与斜线段对应的向量的数量积的绝对值,再除以法向量的模,这就是该店到平面的距离。
uuuur r AB ?n例子: 点 A 到面的距离 dr (注: AB 为点 A 的斜向量, n 是 面的法向量,n点 B 是面内任意一点。
)2.求立体几何体积(向量法) 体积公式:1、柱体体积公式: V Sh.2、椎体体积公式: V1S.h33、球体体积公式: V4 R 33课后练习题例题:在三棱锥 B — ACD 中,平面 ABD ⊥平面 ACD ,若棱长 AC=CD=AD=AB=1,且∠ BAD=300,求点 D 到平面 ABC 的距离。
要求平面 外一点 P 到平面 的距离,可以在平面 内任取一点 A ,则点 P 到平面 的距离即为 d=| PA | |PA n ||PA n ||PA | |n ||n |建立如图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21,0,0 ),B (321,0, 21 ), C ( 0, 23 ,0 ), D ( 21 ,0,0)∴ AC (21, 23,0), AB ( 23 ,0,12), DC ( 21 , 23,0)设 n =(x,y,z) 为平面n AB23 x21z的一个法向量,则21 x 23 yn AC∴ y 33 x, z3x ,可取 n ( 3,1,3)代入d|DC n |得, d33 39|n|2 2,即点 D 到平面 ABC 的距离是39 。
13 13131. 已知 A(2,3,1) 、 B(4,1,2) 、 C(6,3,7) 、 D( -5,-4,8)是空间不共面的四点 ,求点 D 到平面ABC 的距离 .解:设 n(x, y, z) 是平面 ABC 的一个法向量,则由ngAB 0 及 ngBC 1 0 ,得2x 2y z 0 y2 x3得 n (3,2,2) ,于是点 D 到平面 ABC 的距离为2x 2y 5z,取 x=3,z2 x3uuur r DA gn d= r =n4949 17 =.17172. 已知四边形 ABCD 是边长为 4 的正方形, E 、 F 分别是 AB 和 AD 的中点, GC ⊥平面 ABCD ,且 GC=2 ,求点 B 到平面 EFG 的距离 .解: 建立如图 2 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 ,则G(0,0,2),E(2,4,0),B(0,4,0), F(4, 2,0) ,∴ GE =(2,4, -2),GF=(4,2,-2),BE=(2,0,0).设平面EFG的一个法向量为n(x, y, z) ,则由ngGE 0 及 ngGF 2x+4y 2z 0 0 ,得2y 2z4xuuur rx=yg2 2 11(1,1,3) ,于是点BE nz ,取 y=1,得 nB 到平面 EFG 的距离为 d= r =.3yn11113.在棱长为 1 的正方体 ABCD -A 1 B 1 C 1 D 1 中,求点 C 1 到平面 A 1 BD 的距离。
点面距离的向量公式推导
点面距离是空间中一个点到一个平面的最短距离。
在几何学中,我们可以使用向量的方法来推导点到平面的距离。
设平面的方程为Ax + By + Cz + D = 0,其中A、B、C为平面的法向量的分量,D为平面的常数项。
点P(x0, y0, z0)为空间中的一个点。
我们可以先求出点P到平面上的投影点Q(xq, yq, zq),投影点是平面上与点P所在的垂直线相交的点。
因为垂直线上的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所以平面上的向量与法向量的点积为0:
(A, B, C) · (xq - x0, yq - y0, zq - z0) = 0
展开上式得到:
A(xq - x0) + B(yq - y0) + C(zq - z0) = 0
由于投影点Q在平面上,所以满足平面的方程:
Axq + Byq + Czq + D = 0
我们可以通过联立以上两个方程,求解出投影点Q的坐标(xq, yq, zq)。
然后,我们可以计算点P到投影点Q的距离。
利用向量公式可以得到:PQ = (xq - x0, yq - y0, zq - z0)
点P到平面的距离等于向量PQ的模长,即:
d = |PQ| = √((xq - x0)^2 + (yq - y0)^2 + (zq - z0)^2)
利用以上的推导,我们可以得到点到平面的距离的向量公式。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推导是在假设平面的方程已知的情况下进行的。
如果平面的方程未知,我们需要先求解出平面的方程,然后再进行计算。
点到面距离空间向量公式- 设平面α的法向量为→n,平面α内一点A,平面α外一点P。
- 向量→PA在法向量→n方向上的投影的绝对值就是点P到平面α的距离d。
- 根据向量投影公式,向量→a在向量→b上的投影为frac{→a·→b}{|→b|}。
- 那么点P到平面α的距离d = |frac{→PA·→n}{|→n|}|。
2. 公式应用示例。
- 例如,已知平面α的方程为2x - y+z = 0,求点P(1,1,1)到平面α的距离。
- 平面α的法向量→n=(2, - 1,1)。
- 在平面α内任取一点A,不妨令x = 0,y = 0,则z = 0,即A(0,0,0)。
- 向量→PA=(0 - 1,0 - 1,0 - 1)=(-1,-1,-1)。
- 根据距离公式d=|frac{→PA·→n}{|→n|}|,→PA·→n=(-1)×2+(-1)×(-1)+(-1)×1=-2 + 1-1=-2,|→n|=√(2^2)+(-1)^{2+1^2}=√(4 + 1+1)=√(6)。
- 所以d=|(-2)/(√(6))|=(√(6))/(3)。
3. 相关知识点补充(人教版教材关联)- 在人教版教材中,这一知识点是在空间向量章节中。
- 学习这一公式之前,需要熟练掌握空间向量的基本运算,如向量的加减法、向量的数量积等。
- 同时,要理解法向量的概念,平面的法向量垂直于平面内的所有向量。
在求平面法向量时,通常根据平面方程的系数来确定,对于平面Ax + By + Cz+D = 0,其法向量为→n=(A,B,C)。
- 在应用公式计算点到面距离时,准确找出平面内一点和平面的法向量是关键。
如果平面方程没有直接给出,可能需要通过已知条件先求出平面方程,再求法向量进行距离计算。
向量法求点到面的距离介绍在三维空间中,向量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来求解点到面的距离。
点到面的距离是指从一个点到一个平面的最短距离。
该方法通过定义向量来计算点到面的距离,通过求解向量的垂直分量实现。
基本原理点到面的距离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一个向量,从点出发到达平面上的任意一点,然后通过计算该向量在平面法向量上的投影来求解距离。
步骤Step 1: 确定平面的法向量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平面的法向量,法向量对于描述平面的方向非常重要。
如果平面已经被定义,法向量通常是已知的;否则,我们需要根据平面上的三个非共线点来计算出法向量。
Step 2: 确定点到平面上的一点我们需要选择一个点,该点将成为我们到平面上距离的参考点。
可以选择平面上的任意一点作为参考点,这取决于具体情况。
Step 3: 计算点到平面的向量通过使用参考点和平面上的一点,我们可以计算出从点到平面的向量。
这个向量的起点是点,终点是平面上的任意一点。
Step 4: 计算向量在法向量上的投影通过计算点到平面向量在法向量上的投影,我们可以得到点到平面的距离。
投影的计算方法是将向量与法向量进行点乘。
Step 5: 求解距离最后,通过计算得到的投影长度,我们可以得到点到平面的最短距离。
这就是点到面的距离。
示例示例平面方程我们假设有一个平面,方程为:x + y + z = 1。
示例点坐标我们选择一个点的坐标为:(2, -1, 3)。
示例步骤1.确定法向量:根据平面方程,法向量为 (1, 1, 1)。
2.确定参考点:我们选择 (0, 0, 1) 作为参考点,但可以选择其他任意点。
3.计算点到平面的向量:从点 (2, -1, 3) 到参考点 (0, 0, 1) 的向量为 (-2, 1, 2)。
4.计算向量在法向量上的投影:将向量 (-2, 1, 2) 与法向量 (1, 1, 1) 进行点乘得到投影长度 1。
5.求解距离:由于投影长度为 1,点 (2, -1, 3) 到平面的距离为 1。
利用向量求点到平面的距离点到平面的距离是计算一个点到一个平面的最短距离,可以使用向量的方法来进行计算。
在二维空间中,平面可以由一个法向量和一个过平面上一点的向量表示。
而在三维空间中,平面可以由一个法向量和平面上一点的向量表示。
首先,我们从二维空间开始讨论。
假设我们有一个平面的法向量n = (a, b)和过平面上一点的向量p = (x0, y0)。
现在我们需要计算一个点Q = (x, y)到这个平面的最短距离。
我们可以假设Q到平面的最短距离是D。
这意味着Q到平面上的任意一点M的距离都是D。
现在我们将点M表示为向量m = (x, y)。
注意,由于点M在平面上,所以点M与法向量n是垂直的。
假设向量m0是向量p = (x0, y0)指向点M的向量,即m0 = m - p。
我们可以将m0分解为两个分量:一个平行于法向量n的分量m1和一个垂直于法向量n的分量m2。
这样我们可以写出向量m0:m0 = m - p= (x, y) - (x0, y0)= (x-x0, y-y0)向量m1是m0在法向量n方向上的投影,即m1 = proj_n(m0)。
投影的计算方法是将m0与法向量n进行点积,再将结果除以法向量n的模的平方,并与法向量n相乘:m1 = proj_n(m0)= (m0 · n / |n|^2) * n我们可以计算出m0 · n = (x-x0) * a + (y-y0) * b,计算出|n|^2 = a^2 + b^2,将这些值代入上式中:m1 = ((x-x0) * a + (y-y0) * b / (a^2 + b^2)) * (a, b)因为点M位于平面上,所以向量m2与法向量n垂直。
因此,垂直分量m2等于向量m0减去平行分量m1:m2 = m0 - m1现在,我们可以计算垂直分量m2的模长|m2|,这个模长等于Q到平面的最短距离D。
我们有:D = |m2|这就是二维空间中点到平面的距离的计算方法。
向量法求空间点到平面的距离在三维空间中,有时我们需要计算一个点到一个平面的距离。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向量法来解决。
本文将介绍向量法以及如何使用它来计算空间点到平面的距离。
首先,让我们明确一下向量法的基本原理。
在三维空间中,一个平面可以由一个法向量和一个点确定。
法向量垂直于平面,并指向平面上的点。
为了计算一个点到平面的距离,我们需要先找到点到平面的垂直距离,然后再根据垂直距离来计算实际距离。
假设我们有一个平面P,它的法向量为n,过平面上一点A。
现在,我们有一个空间点B,我们想要计算它到平面P的距离。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点B到平面P的垂直距离。
设点B到平面P的垂直距离为d,垂直距离可以由点B沿法向量n所得到的向量投影来表示。
点B沿着法向量n的投影向量为B_proj,其长度为d。
那么,我们可以使用向量B_proj和向量BA(由点B指向平面上的点A)来计算点B到平面P的垂直距离d。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向量BA在法向量n上的投影长度。
投影长度可以通过点积来计算。
点积是两个向量的长度乘积与它们之间夹角的余弦值的乘积。
在这种情况下,点积可以用来计算向量BA在法向量n上的投影长度。
设向量BA在法向量n上的投影长度为p。
则有如下公式:p = |BA| * cosθ其中,|BA|表示向量BA的长度,cosθ表示向量BA和法向量n之间夹角的余弦值。
接下来,我们可以使用投影长度p和法向量n,来计算点B到平面P的垂直距离d。
根据定义,d等于向量B_proj的长度,而B_proj可以表示为p * n。
因此,我们有以下关系:d = |B_proj| = |p * n|现在,我们已经得到了点B到平面P的垂直距离d。
最后,我们可以使用垂直距离d和点B到平面上的点A的欧氏距离来计算点B到平面P的实际距离。
设点B到平面上的点A的欧氏距离为e。
则点B到平面P的距离dist可以由以下公式计算:dist = sqrt(d^2 + e^2)综上所述,我们可以通过向量法来计算空间点到平面的距离。
点到面的距离公式空间向量
在空间向量中,平面外一点P到平面α的距离d为:d=|n.MP|/|n|.式中,n:平面α的一个法向向量,M :平面α内的一点,MP--
向量法求点到面的距离公式推导过程
平面的相关知识点
平面的一般式方程
Ax+By+Cz+D=0
其中n = (A,B, C)是平面的法向量,D是将平面平移到坐标原点所需距离(所以
D=0时,平面过原点)
向量的模(长度)
向量AB(AB上面有→)的长度叫做向量的模,记作|AB|(AB上有→)或|a|(a上有→)。
向量的性质
向量的模的运算没有专门的法则,一般都是通过余弦定理计算两个向量的和、差的模。
多个向量的合成用正交分解法,如果要求模一般需要先算出合成后的向量。
模是绝对值在二维和三维空间的推广,可以认为就是向量的长度。
推广到高维空间中称为范数。
空间向量基本定理
共线向量定理两个空间向量a, b向量( b向量不等于0),a∣∣b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的实数λ,使a=λb
共面向量定理
如果两个向量a, b不共线,则向量c与向量a, b共面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的一对实数x,y,使c=ax+by
空间向量分解定理
如果三个向量a、b、c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p,存在一个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y,z,使p=xa+yb+zc。
任意不共面的三个向量都可作为空间的一个基底,零向量的表示唯一。
点到平面距离公式向量推导过程假设空间中有一点P(x1,y1,z1),以及一个平面Ax+By+Cz+D=0。
现在我们想要求点P到这个平面的距离。
思路:我们可以将平面上任意一点Q(x2,y2,z2)的坐标带入平面方程,得到一个实数值d,表示点Q到平面的距离。
然后我们取该实数的范围值,即所有点到平面的距离中最小值就是点P到平面的距离了。
因此,我们需要先找到一个Q点。
我们来考虑一个特殊的情况,当点Q就是距离P最近的点时,此时我们可以将向量QP投影到平面的法向量n上,这个投影长度就是点P到平面的距离了。
那么现在我们需要求出平面的法向量n。
我们先考虑平面上两个点Q1(x2,y2,z2)和Q2(x3,y3,z3),以及法向量n(a,b,c)。
由于我们知道这个平面方程,因此平面上任意一点(x,y,z)都需要满足Ax+By+Cz+D=0,其中D=-A*x1-B*y1-C*z1。
将点Q1的坐标带入平面方程得到:Ax2+By2+Cz2+D=0。
将点Q2的坐标带入平面方程得到:Ax3+By3+Cz3+D=0。
我们将这两个式子相减,得到:A(x2-x3)+B(y2-y3)+C(z2-z3)=0。
因此,我们知道了法向量n的一个方向向量为(Q1,Q2)的叉积:n=(y2-y3,z2-z3,x2-x3)×(y1-y2,z1-z2,x1-x2)。
然后我们要找到点Q。
我们将点P到平面的距离向量,即向量D=OP-ON,分解成一个与n平行的向量和一个垂直于n的向量,即:D=k*n+d。
其中,k表示在n方向上的投影长度,d表示垂直于n方向的投影长度。
我们将这两个向量分别表示为n'和D',即:n'=n/|n|。
D'=D-k*n'。
然后我们将点Q的位置向量表示成一个向量值的形式,即:OQ=OP-PQ。
其中,PQ表示P点到直线ON的距离向量,我们可以用点到直线距离公式求得:PQ=((Q-N)×n)/|n|。
点到面距离向量计算公式
在研究几何空间中,点到面距离是十分重要的概念,也是计算机图形学中非常常见的概念。
距离是在空间中任何两点之间最短的直线距离,点到面距离也是一个类似的概念,指的是任何指定点到指定面之间的最短距离。
那么,点到面距离计算的公式是什么?
假设有一个坐标平面(X,Y)上的一个指定点P,指定平面方程Ax+By+Cz+D=0。
要计算点P到指定平面的距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
距离= | Ax + By + Cz + D | /(A + B + C)
此外,当点P在指定平面上时,距离为0,可以通过将指定平面的右端Ax+By+Cz+D的值代入上面的公式,验证是否为0,以此来判断点P是否在指定平面上。
当计算空间几何结构中的点到面距离时,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做最近点(nearest point),即距离指定平面最近的点。
通常情况下,最近点是一个满足指定平面方程的点。
这里也可以用到点到面距离计算公式,只需要将指定平面方程Ax+By+Cz+D带入上面的公式,计算值为最小值的点,即为最近点。
点到面距离计算公式可以用于求解各种几何学问题,如火箭发射,导弹导航等,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计算工具。
例如在火箭发射过程中,火箭必须精准的避开其他的航天器,在距离计算中,点到面距离计算公式可以帮助我们精准计算火箭与其他航天器的距离,从
而避免发生碰撞。
点到面距离的计算是几何空间的一个基本概念,对于学习计算机图形学,动态视觉,智能机器人等科技方向的学习也很有必要掌握。
点到面距离计算公式也是涉及到计算空间几何结构非常重要的公式,需要牢记使用。
向量法求点到面的距离一、前言在三维空间中,点到面的距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它在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向量法求点到面的距离。
二、向量法原理假设有一个平面,其法向量为 $\vec{n}$,过该平面上一点 $P_0$ 的垂线方程为:$$\vec{n}\cdot(\vec{r}-\vec{P_0})=0$$其中 $\vec{r}$ 为任意一点的位置向量。
设点 $Q$ 到该平面的距离为 $h$,则有:$$h=\frac{\vec{n}\cdot(\vec{Q}-\vec{P_0})}{|\vec{n}|}$$三、求解过程1. 确定平面法向量 $\vec{n}$设已知三角形 $ABC$ 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 $(x_A,y_A,z_A)$,$(x_B,y_B,z_B)$ 和 $(x_C,y_C,z_C)$,则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出平面法向量 $\vec{n}$:$$\begin{aligned}\vec{n}&=(x_B-x_A,y_B-y_A,z_B-z_A)\times(x_C-x_A,y_C-y_A,z_C-z_A)\\&=(y_B-y_A)(z_C-z_A)-(z_B-z_A)(y_C-y_A),\\&(z_B-z_A)(x_C-x_A)-(x_B-x_A)(z_C-z_A),\\&(x_B-x_A)(y_C-y_A)-(y_B-y_A)(x_C-x_A)\end{aligned}$$其中 $\times$ 表示向量叉乘。
2. 确定过点 $P$ 的垂线与平面的交点 $Q$过点 $P$ 的垂线方程为:$$\vec{n}\cdot(\vec{r}-\vec{P})=0$$将其与平面方程联立,解得:$$\begin{aligned}\vec{r}&=\vec{P}+\frac{\vec{n}\cdot(\vec{Q}-\vec{P})}{|\vec{n}|^2}\vec{n}\\&=\vec{P}+\frac{\vec{n}\cdot(\vec{ P_0}-\vec{P})}{|\vec{n}|^2}\vec{n}\end{aligned}$$其中 $\vec{Q}$ 为过点 $P$ 的垂线与平面的交点,$\vec{r}$ 为任意一点的位置向量。
空间向量点到面的距离1. 引言说起空间向量,大家可能会想起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数学公式,或者那些让人头疼的几何图形。
不过,别急,今天我们要聊的是一个看似复杂但其实简单明了的概念——点到面的距离。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个小点,想要知道自己离那个大大的平面有多远,那该怎么测量呢?就像是你站在一条路上,想看看自己离大山有多远一样,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意思?2. 基本概念2.1 点和面首先,我们得搞清楚什么是“点”和“面”。
点就像一个小小的明星,坐落在三维空间的某个角落,坐标可以用 ((x, y, z)) 来表示。
面呢,可以想象成一张巨大的桌子,可能是水平的,也可能是斜着的,表面上有无数的坐标。
通常我们用一个方程来表示这个面,比如 (Ax + By + Cz + D = 0)。
你可能会问,这些字母都代表什么?简单来说,(A)、(B)、(C) 是面的法向量的组成部分,而 (D) 则是个常数,用来帮助我们找出这张“桌子”的位置。
2.2 距离的计算那么,如何测量这个小点到大面的距离呢?这就需要一些数学运算了。
想象一下,你有一个神奇的尺子,可以从点出发,垂直地伸向面。
这个距离,实际上就是点到面的最近距离。
公式看起来可能有点吓人,但别担心,关键在于理解它的意思。
3. 计算公式3.1 距离公式那么,距离的公式是啥呢?它是这样的:d = frac{|Ax_0 + By_0 + Cz_0 + D|{sqrt{A^2 + B^2 + C^2。
这里,((x_0, y_0, z_0)) 就是那个点的坐标。
看起来复杂,其实就是在说:你先把点代入面方程里,计算出个结果,然后把这个结果的绝对值拿出来,最后再除以面的法向量的长度。
这样一来,你就能算出小点和大面之间的距离啦!简单得像喝水,谁都会吧?3.2 举个例子我们来举个例子,假设你有一个点 (P(1, 2, 3)) 和一个面 (2x + 3y + z 6 = 0)。
按照我们刚才的公式,先代入一下:d = frac{|2(1) + 3(2) + 1(3) 6|{sqrt{2^2 + 3^2 + 1^2 = frac{|2 + 6 + 3 6|{sqrt{14 = frac{5{sqrt{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