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崖州城作翻译【唐】李德裕
- 格式:ppt
- 大小:76.50 KB
- 文档页数:2
诗歌鉴赏炼字2003年全国卷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
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
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分析】本题重点考查的是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
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内容。
过去我们运用客观性命题的方法,即采用选择题的方法来考查这一能力,从2002年开始,运用了主观性命题的方法,2003年沿袭这一作法,继续采用主观性命题。
试题用了王维的五律《过香积寺》一诗来赏析,题目的切入点为“诗眼”。
现在一般提“诗眼”往往是用来指一首诗的眼目,即体现全诗主旨的精彩诗句,但过去更多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
宋以后不少人认为,唐人五言诗工在一字,谓之“诗眼”,我们题目中讲的“诗眼”,也就是指这样的一个字。
王维这首诗的五六两句一向为人所称道,前人对此评解甚多,如《唐诗选脉会通评林》中引汪道昆的话说:“五六即景衬荒凉意,‘咽’字‘冷’字‘工’。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说:“‘咽’与‘冷’见用字之妙。
”《唐诗从绳》中说:“五六是‘危石’边‘泉声咽’、‘青松’上‘日色冷’,成倒装句。
”《缆斋诗谈》认为这两句写“泉遇石而咽,松向日丽冷,意自互用。
”清人赵殿成说:“下一‘咽’字,则幽静之状恍然;著一‘冷’字,则深僻之景若见。
昔人所谓诗眼是也。
”等等。
可见,这两句中的诗眼当是“咽”、“冷”二字。
李德裕诗鉴赏生平简介李德裕〔787—850〕,中唐著名政治家。
武宗时期当政,力削蕃镇,政绩斐然。
武宗去世后,白敏中一派得势,德裕遂贬死海南。
长安秋夜李德裕内官传诏问戎机,载笔金銮夜始归。
万户千门皆寂寂,月中清露点朝衣。
李德裕诗鉴赏李德裕是唐武宗会昌年间名相,为政六年,内制宦官,外平幽燕,定回鹘,平泽潞,有重大政治建树,曾被李商隐誉为“万古之良相〞。
在唐朝那个诗的时代,他同时又是一位诗人。
这首《长安秋夜》颇具特色,它如同一那么宰辅日记,反映着他日理万机的从政生活中的一个片断。
中晚唐时,强藩割据,天下纷扰。
李德裕坚决主张讨伐叛镇,为武宗所信用,官拜太尉,总理戎机。
“内官传诏问戎机〞,表面看不过从容叙事。
但读来却感觉到一种非凡的襟抱、气概。
因为这经历,这口气,都不是普通人所能有的。
大厦之将倾,全仗栋梁的扶持,关系非轻。
一“传〞一“问〞,反映出皇帝的殷切期望和高度信任,也间接透示出人物的身份。
作为首辅大臣,肩负重任,不免特别操劳,忘食废寝更是在所难免。
“载笔金銮夜始归〞,一个“始〞字,感慨系之。
句中特意提到的“笔〞,那决不是一般的“管城子〞,它草就的每一笔都将举足轻重。
“载笔〞云云,口气是亲切的。
写到“金銮〞,这决非对显达的夸耀,而是流露出一种“居庙堂之高〞者重大的责任感。
在朝堂上,决策终于拟定,他如释重负,退朝回马。
当来到首都的大道上,已夜深人定,偌大长安城,坊里寂然无声,人们都沉入了梦乡。
月色撒在长安道上,更给一片和平静谧的境界增添了诗意。
面对“万户千门皆寂寂〞,他也许感到一阵轻快;同时又未尝不意识到这和平景象要靠政治统一、社会安定来维持。
骑在马上,心关“万户千门〞。
一方面是万家“皆寂寂〞〔显言〕;一方面那么是一己之不眠〔隐言〕,对照之中,间接表现出一种政治家的博大情怀。
秋夜,是下露的时候了。
他假设是从皇城回到宅邸所在的安邑坊,那是有一段路程的。
他感到了凉意;不知什么时候朝服上已经缀上亮晶晶的露珠了。
李德裕是杰出的政治家,武宗李炎朝任宰相,在短短的秉政六年中,外攘回纥,内平泽潞,扭转了长期以来唐王朝积弱不振的混乱局面。
可惜宣宗李忱继位之后,政局发生变化,白敏中、令狐绹当国,一反会昌时李德裕所推行的政令。
他们排除异己,嫉贤害能,无所不用其极;而李德裕则更成为与他们势不两立的打击、陷害的主要对象。
其初外出为荆南节度使;不久,改为东都留守;接着左迁太子少保,分司东都;再贬潮州司马;最后,终于将他窜逐到海南,贬为崖州司户参军。
《登崖州城作》便是在崖州时所作。
登崖州城作唐·李德裕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李德裕,中唐杰出政治家,武宗朝任宰相,后宣宗即位遭贬谪,最后被放逐到海南,任崖州(今海南琼山市东南)司户参军,终于贬所。
此诗为诗人63岁在崖州时所作。
⑴崖州:治所在今海南省琼山区大林乡一带。
⑵独:独自。
帝京:都城长安。
⑶犹:尚且,还。
程:路程。
⑷似欲:好像想。
住:止住,停住。
⑸百匝(zā)千遭:形容山重叠绵密。
匝:环绕一周叫一匝。
遭:四周。
郡城,指崖州治所诗意我独自登上崖州城高楼向北遥望都城长安,路远千里,前路漫漫,就是长着翅膀鸟儿也要飞上半年。
这城外连绵的青山似乎非要把我留住,百转千回的将这崖州城层层围住。
(1)请从运用修辞和抒发情感两方面分析“鸟飞犹是半年程”一句的妙处。
答:这一句使用夸张手法,极言自己离开京师之遥远;突出表现了诗人对京城深深的眷念之情,以及对回京之难的感叹。
(2)诗贵含蓄,此诗三四句情感表达曲折委婉,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诗人用山欲留人来表达不得回乡的痛楚之情,不说走不了,而说山留人,将重重阻碍的羁绊,说成殷勤的挽留;没有直接表达对当权者的不满,表面写景物,语气平静舒缓,实则蕴含着对统治者的愤懑之情。
李德裕被贬崖州是大中三年(849年),此时他已经是年过花甲了,政治打击和离家千里无论心理还是身体都非常有压力,所以写下这一首深沉之作。
李德裕最有名的10首唐诗1.《谪岭南道中作》唐代·李德裕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
2.《登崖州城作》唐代·李德裕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3.《盘陀岭驿楼》唐代·李德裕嵩少心期杳莫攀,好山聊复一开颜。
明朝便是南荒路,更上层楼望故关。
4.《秋日登郡楼望赞皇山感而成咏》唐代·李德裕昔人怀井邑,为有挂冠期。
顾我飘蓬者,长随泛梗移。
越吟因病感,潘鬓入愁悲。
北指邯郸道,应无归去期。
5.《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舴艋舟》-唐代·李德裕无轻舴艋舟,始自鸱夷子。
双阙挂朝衣,五湖极烟水。
时游杏坛下,乍入湘川里。
永日歌濯缨,超然谢尘滓。
6.《题剑门》唐代·李德裕奇峰百仞悬,清眺出岚烟。
迥若戈回日,高疑剑倚天。
参差霞壁耸,合沓翠屏连。
想是三刀梦,森然在目前。
7.《句》唐代·李德裕检经求绿字,凭酒借红颜。
君不见秋山寂历风飙歇,半夜青崖吐明月。
寒光乍出松筱间,万籁萧萧从此发。
忽闻歌管吟朔风,精魂想在幽岩中。
8.《鸳鸯篇》唐代·李德裕君不见昔时同心人,化作鸳鸯鸟。
和鸣一夕不暂离,交颈千年尚为少。
二月草菲菲,山樱花未稀。
金塘风日好,何处不相依。
既逢解佩游女,更值凌波宓妃。
精光摇翠盖,丽色映珠玑。
双影相伴,双心莫违。
淹留碧沙上,荡漾洗红衣。
春光兮宛转,嬉游兮未反。
宿莫近天泉池,飞莫近长洲苑。
尔愿欢爱不相忘,须去人间罗网远。
南有潇湘洲,且为千里游。
洞庭无苦寒,沅江多碧流。
昔为薄命妾,无日不含愁。
今为水中鸟,颉颃自相求。
洛阳女儿在青阁,二月罗衣轻更薄。
金泥文彩未足珍,画作鸳鸯始堪著。
亦有少妇破瓜年,春闺无伴独婵娟。
夜夜学织连枝锦,织作鸳鸯人共怜。
悠悠湘水滨,清浅漾初蘋。
菖花发艳无人识,江柳逶迤空自春。
唯怜独鹤依琴曲,更念孤鸾隐镜尘。
专题06诗词鉴赏(2022春•江苏南京•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⑴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铃⑵,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⑴浩初:作者的朋友,此时到柳州看望柳宗元。
上人:对和尚的尊称。
⑵海畔:海边。
柳州在南方,距海较近,故称海畔。
剑错(niGng):剑锋,剑的顶部尖锐部分。
⑶若:如果。
1.这首诗第一句有什么作用?2.同样表现离愁别绪,下列哪一项中的诗句与本诗三、四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A.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一一《诗经•王风•黍离》B.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一一(南唐)李璟《山花子》C.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一一《古诗十九首》D.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一一(唐)李德裕《登崖州城作》【答案】1.环境描写(比喻),将尖山比喻成剑锋;时时触动作者内心,让他感受痛苦。
引发了下面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交代了地点、时间。
2. D【解析】1.考查诗句的鉴赏。
“海畔尖山似剑错”的意思是海边的高耸突出的尖山好像利剑锋芒。
据此可知,这句诗把海边的高耸突出的尖山比作利剑锋芒,由此可知这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结合下一句“秋来处处割愁肠”可知,诗人认为海边的高耸突出的尖山好像利剑锋芒,到秋天处处割断人的愁肠,突出作者愁苦之深;诗的第一句是写登览所见的景色,广西独特的风光之一是奇特突兀的山峰,引起下句奇特的联想的巧妙的设喻。
剑芒似的尖山,这一惊心动魄的形象,对荒远之地的逐客,真有刺人心肠的感觉。
三、四句则由“尖山”进一步生出一个离奇的想象。
在诗人眼中,这每一个山峰都是他自己的化身。
又使他感到自己只有一双眼睛眺望京国与故乡,是不能表达内心渴望于万一,而这成千的山峰,山山都可远望故乡,于是他突生奇想,希望得到一个分身法,将一身化作万万千千身,每个峰头站上一个,庶几可以表达出强烈的心愿。
据此分析可知,这首诗第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尖山比喻成剑锋,时时触动作者内心,让他感受痛苦,引发了下面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交代了地点、时间。
表达方式记叙【概念】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转变进程。
【例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赏析】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旧事。
描述【概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画和刻画。
【例句】(杜甫《漫成一首》)【赏析】诗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述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议论【概念】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例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赏析】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抒情【概念】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情感。
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例句】“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赏析】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彼此照顾,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
“客行”与“故乡”相较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表现手法起兴【概念】先言他物以引发所咏之辞。
【例句】锦瑟无端午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李商隐《锦瑟》)【赏析】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虚实结合【概念】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彼此映衬,交织一路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例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迷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柳永《雨霖铃》)【赏析】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别离又不能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假想,是虚写,着意描画词人孤独孤单的心情。
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恋恋不舍。
联想【概念】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例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柳宗元诗歌鉴赏 唐代:柳宗元郡城南下接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
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虚人。
鹅毛御腊缝山罽,鸡骨占年拜水神。
愁向公庭问重译,欲投章甫作文身。
译文及注释 译文柳州城南连接着四通八达的渡口, 峒人服饰不同言语不通无法亲近。
回 家去的人拿青箬竹叶裹着盐巴, 赶集来的人用绿色荷叶包着食品。
用鹅毛装填被 褥抵御冬寒,以鸡骨占卜年景祭拜水神。
为判决案件要靠翻译发愁,真想脱掉官 府当纹身峒人。
注释⑴峒:古代对广西、湖南、贵州一带的少数民族的泛称。
氓 (méng):民,百姓。
⑵郡城:郡治所在地。
这里指柳州。
唐李德裕《登崖州城 作》诗:“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译文 柳州城南连接着四通八达的渡口,峒人服饰不同言语不通无法亲近。
回家去的人拿青箬竹叶裹着盐巴,赶集来的人用绿色荷叶包着食品。
用鹅毛装填被褥抵御冬寒,以鸡骨占卜年景祭拜水神。
为判决案件要靠翻译发愁,真想脱掉官府当纹身峒人。
注释 ⑴峒:古代对广西、湖南、贵州一带的少数民族的泛称。
氓(méng):民, 百姓。
⑵郡城:郡治所在地。
这里指柳州。
唐李德裕《登崖州城作》诗:“青山似 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 ⑶异服: 不合礼制的服饰; 奇异的服装。
《礼记·王制》 : “作淫声、 异服、 奇技、奇器以疑众,杀。
”郑玄注:“异服,若聚鷸冠、琼弁也。
”殊音:异音。
特殊的乐音或声音。
《后汉书·西南夷传论》:“夷歌巴舞殊音异节之技,列倡 于外门。
” ⑷青箬:箬竹的叶子。
箬竹叶大质薄,常用以裹物。
宋周密《武林旧事·进 茶》:“仲春上旬, 福建 漕司进第一纲蜡茶……护以黄罗软盝,藉以青箬。
” ⑸趁虚:即“趁墟”。
赶集。
宋钱易《南部新书》辛:“端州已南,三日一 市,谓之趁虚。
”⑹御腊:就是御寒的意思。
腊,腊月,即阴历十二月,是天气很冷的时候。
山罽(jì):山民用毛制作的毡毯一类的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