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__巴西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7.79 MB
- 文档页数:27
17.拉丁美洲与巴西【教学目标】1.拉丁美洲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及矿产等自然地理特征。
2.巴西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考点解读】1.结合区域材料,分析亚马孙河流域的开发与治理,说明保护热带雨林的重要性;2.利用地图识记巴西的位置、范围、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3.能够运用气候和地形图说明巴西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点。
【基础知识】一、拉丁美洲概况1.位置和范围: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因当地居民所用语言主要是属于拉丁语系的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故称之为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临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南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
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分成两部分,北部包括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和西印度群岛在内的北美洲南部部分,南部是南美洲。
2.地形:(1)西部山地纵列分布:拉丁美洲的北部是墨西哥高原,西部是安第斯山脉(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安第斯山脉是科迪勒拉山系的南段,纵贯南美大陆。
安第斯山脉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2)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以东从北向南高原、平原相间分布,主要有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的平原)、巴西高原(地势起伏和缓,是世界最大的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和巴塔哥尼亚高原等。
3.湿热为主要气候:(1)气候湿热:拉丁美洲分布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也有面积广阔的热带草原气候区;气候受地形的影响比较显著,热带平原低地气候湿热(不宜居),高原地区气候比较凉爽(宜居)。
南美洲降水丰沛,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是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
(2)湿热气候的成因①纬度:赤道穿过南美大陆,大部分位于热带。
年凉爽,多见②海陆、洋流:南美洲位于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受海洋影响大;巴西暖流和赤道暖流流经,对沿岸地区增温增湿。
③气压带、风带:受赤道低压控制,降水丰沛;东北、东南信风均由海洋吹向陆地,带来丰沛降水。
巴西:过度城市化带来多方面问题拉美国家的城市化被概括为“过度城市化”,其典型特征是人口高度城市化但缺乏城市就业的支撑。
这其中,巴西最为典型。
50年代以来,巴西的工业化进展迅速。
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的十余年,巴西经济增长速度年均超出10%,创造了著名的“巴西奇迹”。
在工业化的带动下,巴西的城市化获得了巨大的初始能量与运动能量,巴西的人口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集中。
根据1970年巴西的人口普查结果,巴西城市人口第一次超过农村,达到54%。
到了1990年代,巴西的城市化水平就达到了70%。
也就是不到20年时间,巴西就走完了从城市化中期到后期的所有过程。
这个过程几乎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一半时间。
但巴西在城市化率快速增长期间,没有充分考虑到城乡结构因素、城市基础条件、工业产业布局、城市体系结构等方面影响,导致城市化率速度增加很快、城市化水平短时间内提升,但城市化的质量却没能同步增长。
也就是巴西没有制定相应的城市化政策来“对冲”可能出现的各类城市化问题。
巴西过度城市化的体现报告,巴西在拉美国家中的城市化增长速度也是最快的。
特别要注意到的是,60年代末以来,巴西的城市化率在跃过50%之后,反而越来越快。
实际上巴西从1970年到1980年左右,城市化的增长率约为1 .2个百分点,个别年份超过2个百分点。
经验数据表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从50%-75%过程,基本上也是其现代化的过程,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幅度在3倍左右。
但巴西于20世纪90年代之前走完城市化这一过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提高60%左右。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80年代起的5年,人均G D P不升反降,成为典型的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
———城市化过程中农业问题突出。
2009年巴西农村人口约3300万,占全国人口17%左右。
巴西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农村人口不断下降。
但农村人口下降并没有导致巴西农业生产率的相应增长,这根源于巴西特殊的土地制度。
高中地理(巴西地形、巴西气候、工业区位)考点详解•1、巴西的地形巴西位于南美洲的东部,东临大西洋,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在世界上排名第五(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
巴西的地形“南高北低”,主要分为两大部分:①亚马孙平原,海拔<200m,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主要分布在巴西的北部和西部;②巴西高原,海拔>500m,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主要分布在巴西的中部和南部。
图1 巴西的地形•2、巴西的气候巴西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赤道~南回归线),主要分布着3种气候,3种气候的分布、成因及特点分别为:①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北部的亚马孙平原,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全年高温多雨;②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中部的巴西高原,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冬季受东南信风的影响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③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巴西的南部,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另外,在巴西的东南部沿海地区,也分布着小区域的热带雨林气候,该区域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为:①洋流。
沿岸为巴西暖流,增温增湿;②盛行风。
位于东南信风带,从海洋带来了大量的暖湿气流;③地形。
西侧为巴西高原,因此该区域恰好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
图2 巴西的气候例题图3 例题答案:(1)中国:获取巴西铁矿石,同时拓展国际市场;巴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提高钢材自给率,提高工业化水平。
(2)靠近煤炭和铁矿石产地;位于产品的销售市场;基础设施完善,工人技术熟练;位于大城市的港口附近,交通运输便利。
精讲精析:(1)分析兴建钢铁厂对两国的利处。
①中国需要大量进口铁矿石,因此在铁矿石丰富的巴西建设钢铁厂,可以满足我国的钢铁需求,并且巴西为“金砖国家”之一,与中国关系良好,钢铁供应会较为稳定。
另外,合资建设钢铁厂,也可以拓宽国际市场(巴西市场),为我国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②巴西的铁矿石资源丰富,且汽车制造等行业需要大量的钢铁,因此建设钢铁厂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提高铁矿石的附加值,并可以提高巴西本国的钢材自给率,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