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人教选修3第3单元 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含详解)
- 格式:doc
- 大小:1.16 MB
- 文档页数:5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2)了解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胜利之门的。
(3)简述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汲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2、过程与方法:教师引导分析法、材料分析法、历史比较法、学生自主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20世纪30年代在经济危机面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各自不同的条件下选择了不同的道路。
其中德国和日本走上了扩军备战、对外扩张的道路,并由此引发了世界大战,造成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的灾难。
二、教材重点和难点本课重点:了解经济危机和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本课难点: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三、学情分析1、在必修2中我们已详细讲述了这次经济危机,只是那一单元的侧重点在美国新政上。
现在只需要老师轻轻点拨,学生就能理解,对于经济危机原因的分析之前也做过很详细的讲解,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2、学习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采用图片分析法、材料分析法、信息归纳法、讨论法等。
四、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采用分析法、归纳法,做到史论结合。
五、课时计划:1课时六、板书设计: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2)具体原因:市场供求矛盾。
(3)直接原因:股市崩溃。
(4)历史原因:20年代经济的繁荣是建立在不稳定基础上。
2、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强。
3、影响(1)社会危机加深,社会动荡不安;(2)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3)西方各国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4)加速了欧、亚世界大战策源地的形成。
二、危机冲击下各国的选择1、美英法选择了改革的道路2、德日选择了对外侵略扩张三、希特勒上台和德国的扩军备战1、法西斯专政建立原因2、法西斯专政建立:3、法西斯政权的内外政策:四、日本法西斯势力的膨胀和对外扩张1、日本法西斯建立的原因:2、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标志3、日本法西斯专政的统治政策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导入:19世纪七八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然而第二次工业革命造成了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致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课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设计:李宗强 班级 姓名【课标要求】简述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社会根源;了解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的经过。
认识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主要影响。
比较德、日两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异同。
【重点难点】重点:德国、日本法西斯势力掌握政权的原因。
难点:大危机爆发的原因。
【学法指导】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危机。
为摆脱经济危机,德日走上了建立法西斯专政、实行对外扩张侵略的道路。
世界大战的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
【知识归纳】1、经济危机的爆发和危机冲击下各国的选择2、法西斯上台及对外扩张○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怎样爆发的?○德、日两国为什么走上法西斯专政的道路?【疑难解析】***二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原因: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经济发展不平衡表现为一战后英法经济困难重重,而战败的德国利用英、法、美间的矛盾,依靠美国的扶持,经济再度超过英法。
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表现为: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德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而英、法、美继续坚持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其他具体原因包括德日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被惩治、受遏制地位的不满;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和苏联的中立自保政策,加剧了二战的爆发。
***德日法西斯专政有何不同特点?由于各国的历史和现实的国情不同,德国、日本法西斯专政具有以下不同特点:第一、主体力量不同。
德国法西斯力量的核心是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是政党;日本法西斯力量的核心在军队,是军部,是庞大的军事官僚机构。
第二、建立方式不同。
德国是纳粹党通过议会选举的方式合法取得政权;日本史军事法西斯力量通过暗杀、政变等恐怖方式建立起来。
第三、表现形式不同。
德国是法西斯政党独揽国家权力;日本则是军部以天皇的名义控制政府,实行军事法西斯专政。
最新人教版选修3《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教案第1课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社会根源;了解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的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为摆脱危机,德日两国走上了法西斯专政的道路;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等。
学习时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结合必修二第六单元的相关内容,全面掌握经济危机的,注意分析异同点,【导入新课】问题导入:提问“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怎样发生的吗?”这场危机带来哪些后果?引导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讲授新课】一、1929——1933年危机的爆发(一)开始:1929年10月从美国开始(二)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贫富差距扩大;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三)特点:1、时间长:从1929年到1933年,1937年又陷入新的危机;2、范围广:从财政危机波及到工农业生产部门,从资本主义国家蔓延到殖民地附属国,危机不断深化、激化;3、破坏性大: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国际贸易下降2/3以上,失业工人有3000万人之多【问题探究】大危机为什么首先从美国爆发?(四)危机冲击下各国的选择1、影响(1)国内:激化社会矛盾;失业人数增加;法西斯势力兴风作浪。
从局部看,经济危机必然激化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
各国政坛丑闻迭出,政府信誉扫地;而广大人民由于失业和生活水平的下降,对本国政府强烈不满,示威、游行和罢工斗争不断,阶级矛盾空前尖锐;法西斯分子也乘机兴风作浪,促使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2)国际:向殖民地半殖民地转嫁危机;引起全球范围的经济战。
从整体看,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改善本国经济形势,一方面设置关税壁垒以限制进口,而另一方面又加紧在国际市场上争夺,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各国为尽快摆脱困境,还进一步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民族解放运动持续高涨,国际关系日趋紧张,世界局势危机四伏。
第1课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练习) 1.1929年,中国的入超额由以前的每年3亿美元增加到8.16亿美元,1932年入超增加至8.67亿美元,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B.九一八事变的影响C.国共十年对峙的影响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影响【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1929年经济危机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29年美国发生了经济危机,到1932年最严重,国内市场萎缩,所以为转嫁经济危机的影响向中国大量销售商品;B项从1931年开始、C项是从1927年到1937年、D项是在1946年,时间都不符合要求,选A。
【答案】 A2.美国总统胡佛不愿意采用政府干预的方法克服经济危机,是因为他认为()①政府干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措施②美国的繁荣是永恒的,危机是暂时的③传统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不能改变④市场经济能够解决所有经济问题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解析】胡佛不愿意采用政府干预的方法克服经济危机主要还是源于对市场经济万能的迷信。
【答案】 A3.罗斯福“新政”初期,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有()①失业严重②物价高涨③股市低迷④美元贬值A.①③B.②④C.③④D.②③【解析】1929年经济大危机发生后,美国大批银行倒闭,股市崩溃,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锐减,很多人濒临破产。
罗斯福上台伊始,立即实行“新政”。
他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力加强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本题四个选项中符合当时现状的是①③两项。
【答案】 A4.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
经济民族主义的中心思想就是经济活动要为国家的整体利益服务,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
人教历史高二选修三第三单元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面的示意图说明,在经济危机打击下,德国的失业人数迅速增加,但是1933年希特勒上台建立法西斯专政后,失业人数迅速降低,这说明( )A.建立法西斯专政是解决失业问题的好办法B.德国纳粹党疯狂屠杀失业者,使之人数大为减少C.希特勒瞒报失业人数,进行欺骗宣传D.建立法西斯专政也是应对经济危机的途径之一答案:D解析:分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其实希特勒上台建立法西斯专政和罗斯福新政在本质上都是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所以,1933年希特勒上台建立法西斯专政后,失业人数迅速降低也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从侧面也证明了建立法西斯专政的确也是应对经济危机的途径之一,尽管建立法西斯专政是不好的。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工厂中工人的生产率却猛增了55%。
据此分析,导致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是( )A.股票投机过度B.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加剧C.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D.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干材料可知,1929—1933年之间,资本主义企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但工人的工资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这就导致工人购买力严重不足,生产和消费的矛盾日益加剧,终于导致了危机的发生。
所以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原因。
盲目扩大生产造成供求失衡,消费力下降,无法拉动社会进步。
3.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修订了1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890种,有50种商品由过去的免税改为征税。
在当时的形势下,美国的这种做法()A.有力地刺激了美国产品的出口贸易B.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C.为摆脱经济危机提供了有效的模式D.加快了美国摆脱危机的进程答案:B解析:分析:由材料“1930年”可知,美国正在爆发经济危机,但是美国并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来挽救危机。
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教案【课程标准】熟知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过程.【教学目标】知识与目标:1、识记:1929年大危机的爆发、大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欧亚战争策源地最终形成。
2、理解:30年代大危机爆发的社会原因和根本原因以及德日法西斯势力兴起的原因和特点。
过程与方法:1、比较归纳:通过德日法西斯专政形成的过程,比较两国法西斯势力上台的不同特点。
2、问题探究:通过对德日法西斯势力建立过程,探究其各自形成的历史根源以及各自走上法西斯道路的不同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20世纪30年代,在大危机面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其中的德国和日本等走上了扩军备战、对外扩张的道路。
世界大战的两个策源地由此形成.2、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树立忧患思想与和平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德国、日本法西斯势力掌握政权的原因。
难点:大危机爆发的原因.【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利用课本引言导入:“自美国建国以来,历届国会审度国势,但莫有本届所见之兴旺繁荣,……但观今日生存之必要条件,已由生活所需,进入美衣美食豪奢之境地。
……我国今日之成就,实足快慰.我国未来之前途,实很乐观。
”这段话是美国总统柯立芝于1928年发表的国情咨文。
20世纪2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进入了经济相对稳定繁荣的“黄金时代"。
正因为如此,柯立芝才能如此自信和乐观。
然而,仅仅一年后,当美国人民重温这段话语时,却彷如隔世,完全没有了这种“美妙”的感觉……。
问:美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件,使美国人民“完全没有了这种‘美妙’的感觉”呢?由此导入新课学习。
一、1929~1933年危机的爆发:1、、1929年10月从美国开始大危机由1929年10月美国股票行情猛跌而引发,所以在历史上被称为“黑暗的十月”,由此导致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股市作为国民经济状况的晴雨表,带动了整个经济形势的变化。
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时间:25分钟分值:50分)
基础达标(36分)
1.下图是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股市一景,引发这次经济危机的原因有
()。
①纽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动摇②经济繁荣集中表现在工业生产高
涨上③市场上普遍推行分期付款④股票投机活动空前活跃
A.①③B.①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
20世纪20年代从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世界,②③④均是引发那场危机的原因,①表述错误,故选D。
答案 D
2.1929年大危机中,有人甚至在日记中写道:“世界末日已经来临。
”这反映了()。
A.经济危机导致工业生产严重下降
B.经济危机造成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C.经济危机给人们带来苦难,出现了空前绝望的情绪
D.经济危机造成社会动荡
解析“世界末日已经来临”这反映出人们对经济危机的恐惧和对未来的绝望情绪。
答案 C
3.右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查阅的一张报纸。
据这份报纸判断,他的研究课题最有可能是()。
A.胡佛宣誓就任美国总统
B.奥斯卡奖的历史回顾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D.“北京人”头盖骨追踪
解析从图片中特别突出的“黑色星期四”可以看出。
答案 C
4.罗斯福说:“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A.沿用传统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B.在沿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政策性调整
C.政治上民主,经济上专制
D.既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也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解析罗斯福新政是在保存资本主义制度(旧民主秩序)前提下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即新应用)。
答案 B
5.1933年德国国会通过的《授权法》规定:“法律由政府规定,只要不影响国会和参政院的地位,可以与宪法相违背,内阁总理发布的法律于次日生效。
”
这项法案()。
A.为纳粹党上台执政铺平了道路
B.使希特勒获得独裁统治的权力
C.是针对《凡尔赛和约》有关规定的
D.是对魏玛宪法的进一步完善
解析材料表明1933年德国以法律的形式使法西斯统治建立起来。
答案 B
6.20世纪30年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面临的最大威胁是()。
A.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B.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C.苏联综合国力的增强D.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解析此时,意大利、德国的法西斯专政已经建立,战争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同时,日本也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战争的亚洲策源地形成;这些都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了很大威胁,所以答案是D项。
答案 D
7.“我们要求得到领土和土地(殖民地)来养活我们人民和迁移我国过剩的人口。
”为此德国在20世纪30年代()。
A.镇压社会主义革命B.大规模迫害犹太人
C.向边境地区迁移人口D.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
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
材料体现了德国要对外扩张的意图,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体现了德国要摆脱和约的束缚,再度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答案 D
8.表明《凡尔赛和约》开始失去对德国军事方面约束力的事件是()。
A.德国退出国联B.德国大力扩军备战
C.德国大力发展军事工业D.德国与日本结盟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教材重要知识的再认能力。
《凡尔赛和约》主要的内容有四项,即德国的疆界问题、殖民地问题、军备问题以及赔款问题,很显然A、C、D三项与这一条约无关,应予以排除。
答案 B
9.在德、日法西斯化的历史渊源中,相似点是()。
①重点发展军事工业②军部控制内阁大权
③崇尚军国主义传统④信奉专制政治制度
A.①②B.①③④
C.③④D.②③④
解析一战因素是法西斯化的浅层直接历史因素,一战前的19世纪,德日资本主义发展史是深层历史渊源。
在德意志统一和日本明治维新过程中,改革都留下浓厚的封建残余。
改革后,德国和日本都极力扩张,建立帝国。
军事优先是两者特点,因此B项为相似点。
②与德国无关。
答案 B
能力提升(14分)
10.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新帝国必须……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
——希特勒材料三1929年至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贸易额减少了2/3,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下降情况如下:
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
46.2% 40.6% 28.4% 16.5% 8.4%
(1)材料一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发生了什么事件?最早发生在哪个国家?标志是什么?(5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希特勒是采用什么手段取得政权的?“剑”和“犁”分别指什么?(3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日本在经济大危机中经济受损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6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材料与文字材料的分析阅读能力。
第(1)问要注意图片的注释“因股票交易破产”提示的信息,从而正确链接教材。
第(2)问要注意材料中的“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便可知希特勒是进行欺骗性的宣传。
由“土地”可知“剑”应喻指武力;“犁”即对殖民地有强烈需求的资产阶级。
第(3)问要注意对比日本与其他四国生产力下降情况,影响可从对日本国内政权变化以及对华侵略两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1)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
最早发生于美国。
标志是1929年10月,美国纽约股票市场出现股价暴跌。
(2)欺骗和煽动民族复仇主义情绪。
“剑”指武力;“犁”指德国资产阶级。
(3)状况:日本工业生产下降幅度相对较小,但仍对全国经济造成重大打击。
影响:①日本法西斯势力抬头,军部法西斯专政最终确立。
②为摆脱危机,对外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制造了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