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进展考核表(文传艺术硕士)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5
浙江师范大学文件浙师研字〔2014〕29号浙江师范大学关于印发研究生学位论文检测暂行办法的通知各学院,校行政各部门(单位):现将《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检测暂行办法》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11月1日—1 —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检测暂行办法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学位〔2010〕9号)、教育部《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34号)及我校《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管理条例》(浙师研字〔2004〕33号)等文件精神,规范研究生学术行为,提升学位论文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拟申请我校学位的各类研究生,其学位论文必须通过检测后方可送审。
第二条我校采用的研究生学位论文检测平台为中国知网的“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
第三条研究生学位论文检测由研究生学院学位办统一组织实施,检测论文以学位申请者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网络评审系统”中提交的为准。
第四条学位论文检测结果以“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复制比”(以下简称“去除本人复制比”)为主要指标,该指标是去除本人为第一作者的文献后的文字复制比。
具体处理办法如下:(一)博士学位论文“去除本人复制比”小于或等于15%、硕士学位论文小于或等于20%,视为通过检测。
(二)博士学位论文“去除本人复制比”大于15%且小于或等于30%、硕士学位论文大于20%且小于或等于30%,需在导师—2 —指导下认真修改,并在规定时间内重新提交检测。
第二次检测仍不能达到第(一)款标准者,取消本次答辩资格,半年后方可重新提交检测。
(三)博士学位论文“去除本人复制比”大于30%且小于或等于40%、硕士学位论文大于30%且小于或等于50%,取消本次答辩资格,须经半年后方可重新提交检测。
(四)博士学位论文“去除本人复制比”大于40%、硕士学位论文大于50%,取消本次答辩资格。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组织不少于3人的学科专家组对该论文进行鉴定并形成书面意见,依据该鉴定意见提出一年后重新提交论文检测或取消学位申请资格的处理意见,报研究生学院学位办备案。
浙江师范大学关于印发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培育和评选办法的通知浙师研字[2008]23号各学院:现将《浙江师范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培育和评选办法》予以下发,请遵照执行。
二〇〇八年六月二十六日浙江师范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培育和评选办法为鼓励在校研究生认真做好学位论文,不断提高学位论文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一、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培育办法(一)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是“选择重点、跟踪培养、滚动推进”。
研究生学院通过各培养学院并紧紧依靠相关指导教师,在硕士生中选取少数优秀生作为培育省级和国家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候选人,即“培优候选人”,从第二学年开始对他们培养阶段的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跟踪和指导,建立相应的培养档案,解决培养过程中的关键和特殊问题,定期对他们的学习和工作进行考察。
根据考察结果,采取滚动增补和淘汰制,保证培养数量与质量。
(二)“培优候选人”相关条件1.申请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培育的研究生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1)在校注册学习已一学年,课程成绩优良。
(2)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3)完成开题报告,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本学科国内外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且论文选题来源主要为国家级或部省级重点科研项目。
2.“培优候选人”的指导教师,一般是硕士生指导教师队伍中学术造诣深、责任心强、学术水平高, 在国内外学术、科技界有一定影响的教师。
3.培育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学科,应具备较好的研究条件,其整体水平或相关研究方向的水平应位于全国前列或在国内有重要影响。
(三)“培优候选人”遴选程序1.经导师推荐,硕士生于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提出申请,并填写《浙江师范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培育申请表》,提交学位论文开题(详细)报告及有关研究成果的证明材料。
导师提交推荐书,介绍申请人的课题研究进展情况以及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对研究课题及硕士学位论文的水平进行预测。
2.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初审。
3.研究生学院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审议,必要时举行申请人答辩或座谈会,以便考察和了解申请人的思想政治、创新能力、学位论文研究状况以及最终获得高质量学位论文的可能性等情况。
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规范(修订草稿)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申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重要依据,是研究生从事科研工作成果的主要表现,它集中体现了作者在研究工作中获得的新的发明、理论或见解。
为了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做到学位论文格式上的规范化,特作如下规定:一、学位论文各部分的内容要求研究生学位论文应用汉语撰写(外国语相关专业除外),硕士学位论文(包含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同等学力人员、中职硕士)字数一般为3~5万;专业学位论文(包含教育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字数为2.5万字以上;博士学位论文字数为8~10万字。
论文内容应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简练,分析透彻,推理严谨,立论正确。
论文内容一般应由十三个主要部分组成,依次顺序为:1.封面,2.扉页,3.中文摘要和关键词,4.英文摘要和关键词,5.目录,6.符号说明,7.论文正文,8.参考文献,9.注释,10.附录,11.致谢,12.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3.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各部分的具体要求如下:⒈封面封页上填写论文题目、研究类型、作者姓名、年级、指导教师姓名、学科(专业)(指二级学科专业名称或专业学位方向)、论文提交日期、中图分类号等内容。
2.扉页扉页内容一般包括论文题目、作者、申请学位类别和级别、学科专业、学位授予单位、指导教师、论文提交提日期。
3.中文摘要和关键词中文摘要应该将学位论文的内容要点简短明了地表达出来,应该包含论文中的基本信息,体现科研工作的核心思想。
摘要内容应涉及本项科研工作的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和最终结论。
注意突出学位论文中具有创新性的部分。
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而从学位论文中选取出来以用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
如有可能,请尽量采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
4.英文摘要和关键词英文摘要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基本对应,要符合英语语法,语句通顺,文字流畅。
5.目录目录应将文内的章节标题依次排列,标题应该简明扼要。
浙江师范大学 年 季研究生科研成果审核情况汇总表
学院
审核人(签名):
分管领导(签 2.每个研究生占用一行,切勿合并单元格;
3.学术成果包括学术论文、发明专利、专著、科研获奖等,为区分多项学术成果,请在对应栏目内以“1.”“2.”区分,并用“alt”+“enter”进行单元格内换行;
注:1.研究生类别指全日制学术博士、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 10.请通过单元格内换行,保证每项学术成果的名称、排序、等级、出处、关联性等信息横向对齐。
4.学术成果均需以浙江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研究生为第一或第二作者(第一作者为导师),科研获奖只填署名在前五名的国家科技三大奖或署名在前三名的省部级一、二等奖;
5.“发表/获奖时间”栏,以“201606”(举例)为格式填写,已录用论文填“已录用”;
6.“成果名称”栏,请按“题目/获奖名称;类型(论文、专利、专著、获奖、实践成果)”格式填写,出现英文要求每个单词首字母大写;
7.“作者排序”栏按“本人排名/总人数”的格式填写;
8.“成果等级”栏,可填写刊物等级、奖励名次等,SCI请标明SCI分区,指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SCI分区和ISI出版的JCR分区(就高填);实践成果填写“鉴定成绩” 9.“成果出处”栏,可填写刊物全称、专利号、出版机构、奖励发放单位等,出现英文要求每个单词首字母大写;第1页,共1页。
附表4 毕业论文(设计)中期进展情况检查表注:本表由教研室主任和指导老师共同完成。
检查日期:附表5 铜陵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记录表注:本表中“指导内容”必须是针对论文(设计)的具体内容,提出个性化的指导意见,避免空话、套话,流于形式。
附表6 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资格审查表(指导教师)附表7 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资格审查表(评阅教师)附表8 ()届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注:本表由答辩小组秘书现场手工填写。
附表9 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评语附表10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评分表一、评分说明:1.毕业论文(设计)成绩按三个部分评定,即:对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各环节情况评分(40%),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确定,并必须在学生参加答辩前给出;评阅情况分(30%),由评阅教师在学生参加答辩前给出;学生答辩情况分(30%),由答辩小组根据学生答辩情况给出。
2.毕业论文(设计)评分一律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评分。
评分按100分制计算,按100-90分为“优”、89-80分为“良”、79-70分为“中”、69-60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的标准折合成五级分制。
3.本评分表各项目提供了四种选项(即A、B、C、D)及其对应的评分标准,教师在评分时,可借鉴这四种选项的评分标准,给出分数,该分数不一定是这四种选项中的一项,但给出分数不得超过该项目的最高分。
例如:在评阅“文献检索、阅读及综述能力分”时,如学生文献查阅、翻译、阅读能力较差,但进行了文献查阅总结,可给1.5分。
4.本评分表分为理工类和文法经管类两大类。
请各系参照使用。
二、毕业论文(设计)综合成绩评定注:“答辩小组评分”下的“签名”由答辩小组成员会签。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分表(文法、经管类)表A1 学生毕业环节进行情况分(总计40分),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确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分表(文法、经管类)表A2评阅分(总计30分),由毕业论文(设计)评阅教师给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分表(文法、经管类)表A3学生答辩情况分(总计30分),由答辩小组根据学生答辩情况给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分表(理工类)表B1 学生毕业环节进行情况分(总计40分),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确定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评分表(理工类)表B2评阅分(总计30分),由毕业论文 (设计)评阅教师给出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评分表(理工类)表B3学生答辩情况分(总计30分),由答辩小组根据学生答辩情况给出注:答辩得分,取小组参与答辩老师的加权平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