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论文(中日关系之钓鱼岛)
- 格式:wps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3
院系:国际教育学院班级:姓名:学号:钓鱼岛与中日关系根据《中国海疆历史与现状研究》一书的介绍,钓鱼列岛位于台湾的东北与日本冲绳的西南部之间的海域,其中钓鱼岛最大,为4.5平方千米,有淡水。
岛上并生长着一种叫海芙蓉的植物,是珍贵的中药用植物。
钓鱼岛上还栖息着大批海鸟。
钓鱼岛附近海域是一个大渔场,渔业资源十分丰富,盛产飞花鱼等多种鱼类,长期以来就是我国渔民捕鱼作业、避风过夜之地。
台湾、福建等地的渔民每年来此捕鱼,年收益超过2亿美元。
从经济方面来看,钓鱼岛成为国际瞩目的焦点更主要的在于那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钓鱼岛等岛屿的海底是新三纪的沉积盆地,是生成和蕴藏大量石油的一块宝地。
1969年5月,联合国亚洲经济开发委员会的“埃默里报告”认为,“台湾东北20万平方公里,包括台湾北部钓鱼诸岛附近为大油田所在地。
”估计蕴藏量为一兆美元。
我国科学家估计,钓鱼岛等岛周围海域的石油储量约在737至1574亿桶之间。
在石油资源日益贫乏的今天,这些石油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日本政府心急如焚,借冲绳岛回归日本之际,宣布对钓鱼岛“重新”拥有主权。
事实上,美国对日本“移交”的也就是所谓“管辖权”,而且这种移交是非法的。
直到1996年9月,美国政府发言人仍表示:“美国既不承认也不支持任何国家对钓鱼列岛的主权主张。
”但是对于资源贫乏,严重依赖进口的日本来说,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的资源简直就是一块大肥肉。
从战略角度分析了钓鱼岛的战略价值。
它不仅涉及20平方千米海洋国土和一半以上东海海底资源的归属,而且将可能对我国的国家安全和海上经济开发产生重大影响。
日本学者显然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深入的研究。
1997年底,日本的《军事家》杂志刊登了一篇署名文章,题为《日本自卫队尖阁群岛计划》。
文章作者、前日本自卫队教官、研究员高井三郎对钓鱼岛的经济价值和战略价值进行了详细的评估。
据他的文章透露,现在日军仅在琉球群岛所属宫古岛上设有雷达,“其监视范围达不到……大陆沿岸”。
论钓鱼岛争端与中日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摘要】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由于日本的侵略及其他各种历史原因,钓鱼岛成为中日之间有争议的领土。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和1978年缔结和平友好条约谈判过程中,两国老一辈领导人着眼大局,就“钓鱼岛问题放一放,留待以后解决”达成重要谅解和共识。
但日本屡次提出所谓“购岛”计划,严重侵害了中日关系的稳定发展。
中日必须从维护两国关系、亚太局势的大局出发,妥善处理钓鱼岛问题。
【关键词】钓鱼岛问题、中日关系、冲突、合作、历史一、钓鱼岛基本介绍(一)钓鱼岛的地理位置钓鱼岛列岛位于中国台湾省基隆市东北约92海里的东海海域,是台湾省的附属岛屿,主要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和北小岛及一些礁石组成。
钓鱼岛列岛总面积约6.3平方公里,其中钓鱼岛最大,面积4.3平方公里。
(二)钓鱼岛拥有及其重要的战略价值在大陆架划分上,中国和日本是相向而不共架的大陆架,由冲绳(琉球)海槽分隔,但钓鱼岛位于冲绳(琉球)海槽的西侧上沿。
一旦日本拥有钓鱼岛的行政管辖权,不只是占领钓鱼岛列岛,而是让其领土踏在中国大陆架上,中日就变成了相向而共架的大陆架。
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副秘书长兼少将罗援指,根据《国际海洋法公约》,如果钓鱼岛被日本非法占据,中日就得按中间线原则划分大陆架,中国不仅丢失大量的海洋管辖区和海底资源,而且美日对中国的战略封堵线,将从第一岛链又前推到中间线以西。
(三)钓鱼岛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不仅蕴藏有大量石油资源,在其它方面也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按照日本前国土交通大臣扇千景的说法,这些海域中埋藏着足够日本消耗320年的锰、1300年的钴、100年的镍、100年的天然气,以及其他矿物资源和渔业资源,获得这些海域,将使日本由资源小国而成为东亚的资源大国。
东海的油气储量大约77亿吨,亦足日本使用近百年。
钓鱼岛还是我国东海靖鱼场,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我国浙江、福建和台湾等地的渔民经常到这一带捕鱼。
国内钓鱼岛形势一、目前钓鱼岛的现状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右翼团体多次登上钓鱼岛,在上面设置灯塔、神社等设施,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
为了对非法占据的钓鱼岛实行“有效管理”,日本政府于2002年起与栗原家族签订租约,以每年2256万日元的价格租下了钓鱼岛及附近的南小岛、北小岛3个岛屿。
但日方的挑衅行为并没有因此而中止,一些日本政客出于各方面的考虑也一再在钓鱼岛问题上刺激中国人的民族感情。
今年我国与日本有关钓鱼岛的问题愈演愈烈,日本政府9月11日在内阁会议上决定从2012财年预备金拨出20.5亿日元“购买钓鱼岛”,并与所谓“土地所有者”签订“购岛”合同。
至此,两国之间的问题与矛盾日益突出。
至购岛言论提出后,我国人民大量举行反日游行,仅仅一周里,反日游行就遍布全国。
然而,闹得沸沸扬扬的各地反日抗议游行活动,在彰显了国人强烈的爱国情之外,也出现了众多不和谐之声。
据报道,一名在西安反日游行中驾驶日系轿车而被暴打的司机,伤势十分严重,颅骨遭人用钢锁砸穿,目前伤势已经好转。
在游行中,部分人借口爱国,而出现一些对国人造成伤害的行为,令人发指。
二、有关钓鱼岛问题的看法最终取得胜利,战争对于中国经济实力的打击和对战争地区钓鱼岛的战略价值是重大的,这不仅在于岛屿本身7平方公里的主权标志,而且在于其潜在的军事价值,除此之外,钓鱼岛海底还蕴藏了大量的石油,有很大的经济价值。
因此,无论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国防安全的角度,我们都必须保卫钓鱼岛的主权所有,绝不能容许日本的染指和霸占合法化,这乃是国家利益的要求。
近年来钓鱼岛问题不断地成为中日关系中的一个不可回避的争执点,两国政府都在主权问题上采取了强硬立场,宣称对钓鱼岛的主权是不可质疑的,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掀起的一波波的“保钓”运动又使得两国的矛盾愈加严重。
再加上美国在中日关系上的搅局。
中日之间在钓鱼岛问题上的争议,美国是不可摆脱的一方因素,日本安保同盟之初,日本多次要求美国确认日美同盟包括西南诸岛,开始美国没有同意,后来日本不停追问,美国人放出一句话“当然包括所有的岛屿”。
钓鱼岛事件政治论文矛盾不断升级的钓鱼岛事件也成为世界新闻的焦点之一。
这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钓鱼岛事件政治论文,仅供参考!钓鱼岛事件政治论文篇一浅谈钓鱼岛事件对中日经济的影响【摘要】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最近日本购买钓鱼岛的行为使中日关系极度紧张,从而给中日两国的经济合作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通过研究分析,中日两国的经济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并且波及中日合作的多个领域,涉及面较广。
【关键词】钓鱼岛中日贸易9月11日,日本政府的“购岛”行为,造成中日关系紧张。
作为全球两大经济实体,中日两国经济贸易往来频繁,在国际贸易、金融合作以及旅游服务业等方面联系尤为密切。
一旦经贸对峙会给双方经济带来重要的影响。
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国,而日本也是继欧盟、美国和东盟之后,中国的第四大贸易国。
因此,由钓鱼岛事件引发的中日间贸易战将对双方经济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众所周知,中国有广阔的国内市场,而日本是典型的外需型国家。
中国可以通过刺激国内需求和出口多元化来填补中日贸易的缺口,但日本则会失去支撑经济增长的最大国外市场。
不仅如此,中国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内需潜力,如若外需不足,中国将会努力增强投资信心、刺激居民消费,从而拉动经济的增长。
由此看来,中国经济不会因中日危机而影响其正常的增长。
但通过研究不难发现,中日贸易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不可小视。
下面将对钓鱼岛事件给中日经济带来的影响分别作出简单阐述。
一、对日本经济的影响(一)日本出口企业受到冲击日本经济主要靠出口来拉动,中国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市场是日本企业盈利的重要来源。
日本经过对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市场出口然后再出口到中国大陆的份额也相当可观。
中国是日本汽车产业最重要的海外市场,并且日本在中国的汽车销售量一直在外资汽车品牌中占据领先地位。
但9月份以来,作为日本经济支柱的汽车出口产业在中国连连受挫,包括本田、丰田、日产、马自达等都受钓鱼岛事件影响而销量下降。
有关中日关系走向形势政策论文3000字中国和日本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双方互相依赖,彼此间的利益相互交融在一起,中日关系对彼此来说都十分的重要。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有关中日关系的形势政策3000字论文,欢迎阅读!中日关系的形势政策3000字论文篇一:《钓鱼岛争端与中日关系》摘要:自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谢林在国防经济学中首次引入博弈论的研究方法以来,博弈论已成为国防经济学的主流分析方法。
博弈论主要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的。
本文基于博弈论的视角分析钓鱼岛冲突,研究中日之间的策略互动。
本文为中国应对钓鱼岛事件应该制定的政策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钓鱼岛事件冲突博弈论一、引言——钓鱼岛争端的历史背景及现状钓鱼岛位于中国东海海域,总面积达到4.38平方公里,有5个无人居住的小岛和3个小礁组成。
中国关于钓鱼岛的最早记载可追溯到千年前的隋朝,当时钓鱼岛被命名为“高华屿”。
明清两朝500年间向琉球派遣册封使24次,册封使回国后都要将经过及琉球的情况写成奏章,上奏皇帝。
直至中日甲午战争前,日本对于中国政府拥有的钓鱼岛主权未提出任何异议,但是随着战势的发展,日本相继吞并琉球各国和钓鱼岛,并在未事先告知中国政府的情况下窃取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
在日本强行占领钓鱼岛(此时,日本已将其更名为冲绳岛)将近60年后,中国政府迎来了一个收回钓鱼岛的机会,随着二战的结束,作为战败国的日本本应把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归还中国政府,但是由于美国政府希望通过钓鱼岛作为导火索在中日之间制造争端,对其进行政务管理,将钓鱼岛划为自己的势力管辖范围,中国失去了一次收回钓鱼岛的绝佳机会。
1969年11月,美国政府决定“将琉球于1972年归还日本”。
此时,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已宣布,钓鱼岛附近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这对资源贫乏的石油消费大国日本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刺激。
随着事态的发展,基于经济、军事、政治上的考虑,日本向世界宣示对钓鱼岛拥有主权,纵容右翼分子登岛,通过修建灯塔、直升飞机停机坪等方式加强对钓鱼岛的控制。
母亲我叫钓鱼岛形势与政策论文(精选5篇)第一篇:母亲我叫钓鱼岛形势与政策论文近来,钓鱼岛再次挑动了国人敏感的神经。
4月16日,石原慎太郎称:“东京政府决定从私人手中购买钓鱼岛”7月6日,日本政府计划年内实现钓鱼岛“国有化”7月24日,日本首相称争取明年4月将钓鱼岛“国有化”:9月10日,日本政府确定了钓鱼岛“国有化”方针9月11日,日政府签署钓鱼岛“买卖合同”宣告“国有化”日本政府推动购岛和中国对此的强烈反应使我们又一次把注视的目光投向烟波浩渺的东海上这几个荒无人烟的小岛。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的领土我国对其拥有不容推卸的主权。
钓鱼岛问题也是中日之间悬而未决的领土主权争议问题。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有史为凭、有法为据。
钓鱼岛列屿及其海域是中国东南沿岸海防的重要屏障之一在军事战略上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丰富的油气资源和重要军事要塞则是日本图谋再度侵占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列屿及其海域的两大主要因素。
日本政府所谓钓鱼岛是日本的固有领土,日中之间不存在需要解决的领土争端,完全是罔顾史实和法理,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两国老一辈领导人着眼大局,就“钓鱼岛问题放一放,留待以后解决”达成重要谅解和共识。
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大门由此开启,中日关系才有了40年的巨大发展,东亚地区才有了40年的稳定与安宁。
如果日本当局对两国当年的共识矢口否认,那么钓鱼岛局势还如何能保持稳定?中日关系今后还如何能顺利发展?1.中日若发生战争对双方都是灾难,中日政府之间有两个字特别重要就是默契。
如果说中日争起来最后的结果就是两败俱伤如果今天采取进攻性行为就说明已经抛弃了当年的共识.其实双方也看不出这个问题能够在短时间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说归谁就归谁。
从内心来讲是希望中日两国友好的同是亚洲两个大国家如果说中日两个大国相斗只会两败俱伤不管是经济上的斗还是政治上的斗走到最后最糟糕的是军事上的斗不管是谁打败谁都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中日之间在钓鱼岛问题上的争议美国是不可摆脱的一方因素,在钓鱼岛问题上美国显然不是一个局外人。
钓鱼岛问题——漫长的博弈近日钓鱼岛问题持续升温,再度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中日领土争议问题由来已久,钓鱼岛琉球群岛等争议领土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对于这些争议领土的归属,从历史和法律上都是毫无争议可言的。
从古代历史,到二战以后的各项协议与条约,再到现行的国际法,中国拥有对这些领土的主权是确凿无疑的。
这些领土以及南海诸岛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而这些领土问题,大多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如美国的干涉等,相关事件都有史实记录,在此不多赘述。
关于今天的钓鱼岛问题,是什么使中日两国在此问题上的矛盾再度激化?我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中日双方的态度与对策是贯穿始终的主线,同时,美国在东亚地区的存在也不可小视。
首先,钓鱼岛领土问题的加剧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中日两国的实力对比发生了改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尤其近十年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经济上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军事上空军海军实力不断提升,显示出强大地竞争力。
这些都给世界各国的神经带来了巨大地冲击,尤其是世界霸主美国和以日本为代表的中国邻国。
对于日本,强大地邻国迅速崛起,身形日益强健,气魄也日益浩大,并超过自己坐上了世界第二的宝座,其心理上难免会出现些许的失衡与不安。
另一方面,争议的焦点钓鱼岛丰富的石油渔业资源,和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都对日本这样一个海岛小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邻国中国的海军空军的不断强大,也使日本对自己在这片争议领土的控制产生恐慌。
于是在一些政客的煽动刺激下,日本加强了对钓鱼岛的军事控制,也就将钓鱼岛问题推向紧张。
另外,我认为,国际环境的改变,尤其是美国的干预,是影响钓鱼岛问题走向,不可忽略的力量。
本来就不很驯服于美国强权的中国的强大,使美国对自己世界霸主的地位感到了不安与恐慌,美国自然不愿意看到中国在各方面影响力的迅速膨胀。
美国重返亚太,美高官多次访问东南亚;与日韩等国频频进行联合军演,增强其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我们很容易从中看出美国这是在对中国进行施压与威慑。
有关钓鱼岛问题的军事论文钓鱼岛问题,是历史遗留在中日之间的领土主权归属问题。
日本对钓鱼岛的实际占领,以及日方在钓鱼岛问题上所持的强硬立场,使钓鱼岛问题日益复杂化,已成为中日关系中最为敏感的问题之一。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有关钓鱼岛问题的军事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有关钓鱼岛问题的军事论文篇一《浅谈钓鱼岛的形势及格局》摘要:随着四十年来中日双方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忍耐程度逼近临界点,钓鱼岛争端势将成为「不惑之年」后中日关系最为敏感的火药库。
钓鱼岛问题,是历史遗留在中日之间的领土主权归属问题。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日本对钓鱼岛的实际占领,以及日方在钓鱼岛问题上所持的强硬立场,使钓鱼岛问题日益复杂化,已成为中日关系中最为敏感的问题之一。
它不仅关系到中日关系的发展而且涉及亚太地区战略格局发展的大局。
中日必须从二十一世纪两国关系发展大局出发,妥善处理分歧,和平解决争端。
关键词:钓鱼岛;火药库;主权归属;中日关系一、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有史为凭、有法为据。
钓鱼岛等岛屿是中国人最早发现、命名和利用的,中国渔民历来在这些岛屿及其附近海域从事生产活动。
早在明朝,钓鱼岛等岛屿就已经纳入中国海防管辖范围,是中国台湾的附属岛屿。
钓鱼岛从来就不是什么"无主地",中国是钓鱼岛等岛屿无可争辩的主人。
1895年,日本在甲午战争末期,趁清政府败局已定,非法窃取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
随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中国收回日本侵占的台湾、澎湖列岛等领土,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在国际法上业已回归中国。
1951年,日本同美国等国家签订片面的"旧金山和约",将琉球群岛交由美国管理。
1953年,美国琉球民政府擅自扩大管辖范围,将中国领土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裹挟其中。
浅谈中日关系摘要:9月7日10时15分许,一艘有15名船员的中国拖网渔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进行捕捞作业时,日本海上保安厅一艘巡逻船赶到现场,并冲撞渔船。
随后,日方又派出两艘巡逻船跟踪渔船。
13时左右,日本巡逻船上的22名海上保安官登上航行中的中国渔船,命令渔船停止航行,并宣称违反日本“渔业法”,对渔船进行检查。
随后,中国渔民渔船被扣押至日本冲绳县石垣岛。
关键字:中日钓鱼岛冲突近年来,中国与其他国家因领土争端而发生冲突的事例很多,在这其中中日冲突不占少数。
自古以来,中日关系一直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
中日关系是东亚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之一,最近的钓鱼岛冲突无疑使这一关系有所恶化。
中日关系由来已久,中日之间自东汉起就有外交关系,公元646年——1868年日本开始了“唐化”全面学习我华夏文明先后13次派遣遣唐使,大量派遣留学生。
从那时起,日本开始效仿中国改革,学习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茶道……中日关系开始长时间友好发展。
直至元朝,忽必烈二度入侵日本,中日关系恶化。
到明朝,两朝关系更加恶化。
日本倭寇入侵我国沿海地区,扰乱人民的生活。
两国经历几次大大小小的战争:平壤战争、闲山岛海战、蔚山之战。
清朝后,日本对中国侵略更加明显。
1894年8月1日日本对中国宣战,甲午战争正式开始。
1895年4月17日,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等条约《马关条约》。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签署《辛丑条约》,日本也是该条约的主谋者。
1911年,辛亥革命时期,日本既支持革命党也支持清王朝,图谋分裂中国。
后来,日本又对中国提出《二十一条》。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日本占领东三省。
1937年7月7日,发生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侵华日军于1937年12月13日攻陷中国的南京之后,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中国平民和战俘进行的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抢掠、强奸等战争罪行,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1945年8月14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停战诏书》,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钓鱼岛争议与中日关系面临的挑战一文件综述2012 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 周年,两国关系非但没有改善,反而由于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而急剧恶化。
钓鱼岛领土主权争议问题,已成为中日关系面临的最大问题。
中日关系正处在新的历史十字路口,出现“政冷经凉”趋势,面临相当严峻的挑战。
文献来源:《时事报告》(大学生版)1、从钓鱼岛争议看中日关系的演进与钓鱼岛相关的中日关系史,从1895 年 1 月14 日明治政府以甲午战争为背景窃取中国钓鱼岛以来,大体经历了四个历史时期。
然而,2010年以来的中日关系面临的挑战,与甲午战争前后历史有某些相似之处,值得两国有识之士警惕。
民主义、帝国主义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中国已经不是当年的中国,日本也难以复活战前的军国主义,战后日本宪法仍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只要日本继续走和平发展道路,中日关系就大局可稳。
2、日本政府“购岛”的背景、实质与中方反制的意义冷战后,日本国内保守势力与革新势力对立的格局也就此消失,保守鹰派势力开始主导日本政权。
而到了小泉下台后,他们想在新的议题上制造日中之间的摩擦,凸显右翼势力的存在,力图左右日本政治趋势的走向。
在此背景之下,钓鱼岛领土争议问题成为日本右翼势力激发民众认同右翼观点的“绝佳”议题。
便在2012年出现了“购岛”事件。
现阶段搁置争议已不现实,中国只有针锋相对地做斗争,维护中国的领土主权。
防止日本以“时效原则”永久占岛。
3、钓鱼岛之争带来的挑战与中日关系前景尽管目前中日双方都不希望兵戎相见,在可预见的未来战争打不起来,但中国只有切实增强国防力量才能确保和平。
未来中日关系应该回到《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所确立的正确轨道。
以和平方式解决彼此之间的一切争端,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钓鱼岛问题也不例外。
如果中日两国能变挑战为机遇,对中美日三边关系的健康发展及国际新格局的形成将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我的感想我认为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中国面临的压力与挑战非常的大。
钓鱼岛问题,是中日之间悬而未决的领土主权争议问题。
今年以来,由于日本右翼团体多次登上钓鱼岛,修建非法设施和标记,再次挑起两国间这一争端。
日本为何一直对我国的钓鱼岛图谋不轨?原因就在于,钓鱼岛有着不容小觑的战略地位。
涉及到石油资源,军事价值,海洋经济,海洋安全等许多方面的利益。
钓鱼岛问题不仅关系到中日两国的国家利益,而且牵涉到两国的国民情绪、民族感情等方面的问题,因此,钓鱼岛问题不仅具有超出一般领土主权争议的内涵和意义,对整个中日关系都具有重要影响从中日关系大局出发,稳妥处理和解决钓鱼岛问题是中日两国的共同任务。
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中日之间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意见差距较大,根本解决这个问题暂时是不可能的。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中国在南海诸岛问题上所采取的立场,搁置争议是中国领导人为和平解决钓鱼岛等领土争端问题提出的重要思想,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有关钓鱼岛问题引发的事端和影响得到有效的控制。
在钓鱼岛问题上搁置争议,才能为共同开发创造条件,也只有搁置争议、维持现状,才能为双方协商谈判创造必要前提和良好氛围。
搁置争议不能理解为中国对日本有关钓鱼岛主权要求的默认。
搁置争议虽然不是解决钓鱼岛问题的最终方案,但在钓鱼岛问题得到最终解决以前,双方都应该坚持这一重要原则。
我认为在东中国海海域,中日之间同时存在两项严重的争端,即钓鱼岛争端与东海大陆架划界争端,前者是关于岛屿主权问题,后者是关于海床及其资源的归属问题,二者在国际法上密切相关。
因此,我认为,首先解决东海大陆架争端,而后解决钓鱼岛争端,似乎更为有利,中国对东海大陆架之主张的依据在于“自然延伸”原则,而无需凭借钓鱼岛列屿的考量因素;而如果首先解决钓鱼岛争端,一旦该列屿为日本获得,则容易变为日本主张东海大陆架的依据,损及中国在东海大陆架争端中的优势地位。
因此,中国必须考虑到钓鱼岛问题在东海划界中的地位。
笔者最后的观点是,随着中国国力的日益强盛,可以在东海划界的基础上,与日本平等协商钓鱼岛问题,以确定其归属。
形势与政策论文:关于钓鱼岛问题的认识和感想第一篇:形势与政策论文:关于钓鱼岛问题的认识和感想形势与政策论文关于钓鱼岛问题的认识和感想自动化11-5班 29号潘昕这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已经结束了,上了四次《形势与政策》课,课上分别讲到了中国的反腐以及钓鱼岛问题。
通过这四次课,了解到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
同时,对讲到的两个课题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认识。
下面想谈谈我对其中的钓鱼岛问题的几个方面的感想:一、钓鱼岛是我们的在网上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查到钓鱼岛的各种介绍,可以总结出它的简要概况:钓鱼岛又称钓鱼台、钓鱼台群岛、钓鱼台列岛(日本称其为“尖阁列岛”),由8个小岛组成,总面积约6.344平方公里。
钓鱼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在地质结构上是附属于中国台湾的大陆性岛屿。
很多历史资料中关于钓鱼岛都有记载,从那些历史文献资料中确实能够看到证明钓鱼岛是属于中国的证据,比如《顺风相送》,《筹海图编》,《中山世谱》,以及日本的《南岛志》等等。
所以,我认为日本的所作所为是完全地无理取闹。
从很多历史资料都可以查证到,钓鱼岛是我国的领土,这也是我们国家一直持有的观点,那就是:钓鱼岛自古以来都是中国固有的领土,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但是,日本却是一直在逃避历史,与事实背道而驰,他们认为钓鱼岛是属于琉球群岛的一部分,属于“无主地”,是日本的领土,而且完全不赞成中国对沿海大陆架的划分,采用自己的划分方法,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在课上了解到,钓鱼岛是在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中将钓鱼岛割让给日本的,但是从明朝开始,按照国际法,我们国家就已经对钓鱼岛进行了“有效控制”,而1945年日本战败过后,美日私相授受,将钓鱼岛“归还”给了日本,这是不可争辩的事实。
对于钓鱼岛争端的现状,我感觉就是中日两国相互争斗,局势很紧张。
中国持有的态度就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而日本的态度是步步紧逼,蚕食利益。
学完最后一节课的《形势与政策》,我们可以完全明白,中日发生争端,最后坐收渔翁之利的是谁,很显然,是从中作梗的美国。
从钓鱼岛问题看中日关系未来发展摘要:钓鱼岛列岛由钓鱼岛、黄尾岛、赤尾岛、南小岛、北小岛、大南小岛、大北小岛和飞濑岛等岛屿组成,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
钓鱼岛从来就属于中国,对此无论是从历史的事实,还是从国际法的角度分析,均能予以确定。
钓鱼岛问题已严重影响了中日关系的发展,两国同为亚洲大国,和则两利,斗则俱伤,只有相互携手,才能开创亚洲美好的未来。
关键词:钓鱼岛问题;争端;中日关系;一、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钓鱼岛列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 距离台湾120 海里, 在地质结构上是附属于台湾的大陆性岛屿钓鱼岛列岛由几个小岛组成, 面积只有 6.3 平方公里, 最大的一个岛只有3.6 平方公里。
钓鱼岛列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台湾、福建等省渔民一直在岛上从事捕鱼、采药等生产活动。
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出版的《顺风相送》一书中就有关于钓鱼岛列岛的记载,这比日本声称的琉球人古贺辰四郎1884 年发现钓鱼岛要早四百多年, 明朝以后中国许多历史文献对这片岛屿都有记载。
在日本1783 年和1785 年出版的标有琉球王国疆界的地图上,钓鱼岛列岛属于中国。
明代以来各种各样的中国地图和文献都把钓鱼屿、黄尾屿、赤尾屿标注在中国的版图内。
19 世纪中日甲战争爆发前,日本没有对中国拥有钓鱼岛列岛主权提出过异议。
但是甲午战争后,日本通过强迫清朝政府签订《马关条约》而攫取了台湾及附属各岛屿。
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
1951 年, 美、日背着战胜国中国, 非法签订了《旧金山和约》。
中国总理周恩来当时严正声明, 中国政府坚决不承认《旧金山和约》。
中国政府1958 年发表的关于领海的声明中宣布,日本归还所窃取的中国领土的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包括台湾及其周围岛屿”。
可见,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这是无可争辩的。
二、钓鱼岛问题的由来1879 年,日本吞并中国的琉球群岛,进而中日两国政府曾对琉球的归属问题进行谈判。
由钓鱼岛事件论中日关系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日本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两国承担着维护和平和促进发展的重要责任。
中日两国关系如何,不仅对中日两国至关重要,而且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局势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钓鱼岛问题是中日关系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隐患。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日本觊觎其重要战略位置以及巨大经济资源和军事价值,企图造成该岛是日本领土的既成事实,并妄想最终通过“时效取得”该岛主权。
我们要采取主动和智慧的实际行动, 打破日本的梦想, 维护钓鱼岛主权。
关键字:钓鱼岛、事件、背景、经过、历史、中日关系、展望钓鱼岛持续发生冲突的背景中国经济总量刚刚超过日本,中日之间就“意外” 发生了保安厅巡逻船与中国渔船在钓鱼岛海域相撞事件,并迅速演变成两国近几年最大的外交危机。
今年以来,中日之间相关的风波已发生多起。
一是在华日资企业由于工资、管理等问题频频发生罢工事件。
二是一向亲中的鸠山首相辞职,新任首相菅直人重返亲美路线。
三是8月18日,日本宣布海陆空自卫队和美国将于今年12月首次举行大规模的所谓“夺回离岛”、针对性很强的军演。
四是由于中国大量购买日本国债,助长了日元迅速升值,兑美元达到十五年的峰值。
日本政府不得不六年半以来首次进行干预,结果引发欧盟和美国的不满和抗议。
日本的做法自然也影响到美欧压迫人民币升值的努力。
除了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中日之间“事件”不断这两个背景之外,中日钓鱼岛冲突的另一个背景是日本国内的内忧、内患。
日本三年五换首相,内政外交多有翻覆。
最近几年面临着经济复苏夭折、日元迅速升值、股市下跌等严峻挑战。
中日关系现状回顾中日关系历史在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期,中日处于对立状态,1972年中日建交,恢复友好邦交关系,但在90年代冷战后,中日关系磨檫不断,逐步丛局部矛盾转化为现实的、多方面的磨檫。
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历史问题,日本没有正确的认识历史问题,对教科书的修改让人不能接受,日本在历史问题上越走越远;日本始终有一部分人不敢正视侵略中国的不光彩历史,甚至有人公然为侵略历史翻案,美化其侵略罪行。
中日关系之钓鱼岛之争班级:2011级工业设计2班姓名:陈启彬学号:2011105130205关键词:钓鱼岛纷争历史军事价值战略措施经过这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了解到了国内国际形式及其应对措施。
而钓鱼岛问题更是作为整个形势与政策课程的首节课来讲的,可见其在当前国际形势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对亚太周边的敏感性。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觉得我有必要对这一敏感问题进行深入了解,以便对自己应对复杂国际形势的态度做出指导。
经过老师的讲解,我了解到了钓鱼岛的重要地理位置。
虽然钓鱼岛只要区区4.3平方公里大小,但是因其处在位于东海大陆架上、南邻台湾,因而其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价值。
另外,钓鱼岛周边海域还具有已探明的大量油气资源和渔业资源,因国际海洋公约的200海里的经济开发区的公约,其经济开发价值也颇为之中。
但总结起来其军事战略价值要远胜于其经济开发价值,在下文中我会具体阐述。
一、中日钓鱼岛纷争的历史:钓鱼岛列屿,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被中国先民海外探查所发现,命名为“列姑射”,位于北赤道洋流“黑超”流带主干的左侧,拥有无可争议和不容置疑的专属发现权。
《马关条约》签订, 日本通过甲午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通过条约割占了中国大面积的领土,即“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而“附属岛屿”中就包含钓鱼岛。
之后,二战末期同盟国签订了《开罗宣言》、《波兹坦公告》,作为二战胜利的标志性成果。
日本战败投降后于1945年9月2日日本天皇无条件接受了《波兹坦公告》并签订《投降书》,所以日本负有履行公告上所以条款的义务,包括归还之前日本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的中国全部领土。
在冷战的国际背景下,美国政府通过托管琉球与“第27号令”将中国钓鱼岛纳入其托管之下。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又将钓鱼岛的“施政权”作为冲绳的一部分“归还”给日本,为中日钓鱼岛争端打下“楔子”。
可见中日钓鱼岛纷争,美国在其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可以说是美国一手安排的“钓鱼岛问题”。
浅谈中日关系摘要中日两国在1972年恢复邦交谈判时,从双方友好的大局出发,同意将钓鱼岛列岛归属问题挂起并待以后条件成熟时再解决。
然而,1978年中日谈判签署和平友好条约时,日本提出要中国承认日本对钓鱼岛列岛拥有主权。
后来,随着钓鱼岛争端问题愈演愈烈,中日关系日趋紧张。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如何看待当前中日关系、理性抒发爱国热情?关键词中日两国和平友好日趋紧张解决正文一中日历史关系关于中日是从何时开始有往来的,民间有很多种说法,众说纷纭,至于哪一种说法才是正确的,我们很难考证,因为年代太久远了。
而有准确的记载是在公元57年,中国史书《后汉书》上提到,日本派人到中国的汉朝来朝贡,中国的汉朝封其为“汉委奴国王”,给其一个金印,而这个金印后来在日本出土文物中发现了,也使得《后汉书》的记载有了对证。
当时的日本不叫日本,叫倭。
从汉代开始一直到隋朝,中国和日本基本上就是保持着这么的一种关系。
到了隋唐时期,中日的关系有了一些变化,日本不再是来朝贡,而是派使者来,也就是当时所说的“遣唐使”。
当时在中国及其周边国家当中,中国是先进的,在世界上中国也是先进的。
中国文化的力量有一种强大的吸引力,包括对周边的民族。
日本为了学习中国的文化,不断地向中国派遣使者。
再往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日之间也有过摩擦、战争、不友好的时候,但是两国主要还是友好交流。
二近代中日关系一般的学者通常都认为1871年是近代中日关系史的开端,1871年,中国和日本签订了《清日修好条规》。
第二年,也就是1872年,日本现在的冲绳,当时叫琉球,琉球人出海遇到风暴,被漂到台湾,并且和当地的居民发生了争执,被当地居民杀害了四五十人。
当时的日本已经是明治维新以后,建立起了一个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仿效西方的新政府。
建立政府之后组织了一些人到西方去考察,包括英国、法国、德国、美国,考察之后觉得应该全面向西方学习。
事情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以至于日本在1874年决定发兵去攻打台湾,而战争最后是通过清朝和日本的谈判,签了《北京专条》而停息。
钓鱼岛争议与中日关系面临的挑战姓名:学号:系别:班级:指导老师:完成时间:钓鱼岛争议与中日关系面临的挑战内容提要: 2012 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 40 周年,两国关系非但没有改善,反而由于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而急剧恶化。
钓鱼岛领土主权争议问题,已成为中日关系面临的最大问题。
中日关系正处在新的历史十字路口,出现“政冷经凉”趋势,面临相当严峻的挑战。
野田内阁决定“购岛”有其特定的国内外背景,事关日本未来战略走向。
中国海监船进入钓鱼岛海域执法巡航常态化,已彻底打破日本政府企图通过“购岛”及“国有化”对钓鱼岛进行所谓“平稳、安定管理”的梦想。
未来中日关系发展前景有多种可能性,但不容乐观。
中日两国应摆脱深陷恶性循环的状态,争取在战略互惠关系大框架下,根据《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精神妥善处理好这一棘手难题。
关键词:钓鱼岛中日关系野田佳彦政冷经凉正文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从 1372 年中国明朝派遣册封使杨载出访琉球国王开始,就成为中国赴琉球的航海标志和抵御倭寇的闽海前沿,而非无主地。
在其后中琉约 500 年友好交往史上,不存在钓鱼岛领土争议。
中琉海上边界在琉球海槽,即中国钓鱼岛列岛的赤尾屿和琉球王国的久米岛 ( 古称“古米岛”) 之间。
后来,日本策划10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后,把钓鱼岛以及台湾纳入殖民统治,其中用尽各种方法骗取钓鱼岛。
然而,战败后日本理应该归还钓鱼岛,不过还是将它控制在手中。
直到1972才摆脱日本控制,在国际法上被承认,不过由于美国在背后支持日本,导致现在钓鱼岛主权都收不回来。
当时为了中日友好发展,大家对这件事都是不闻不问,留给下一代解决,这种关系维持到现在。
( 一) 野田佳彦内阁决定日本政府“购岛”的国内国际背景首先,从日本国内因素看。
冷战后即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苏联解体,美苏对抗的局面不复存在。
日本国内保守势力与革新势力对立的格局也就此消失,保守鹰派势力开始主导日本政权。
2001 年小泉纯一郎执政以来,日本国内政治右倾化不断发展蔓延。
重庆理工大学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学院
学号
姓名
任课教师
成绩 _________________
年月
中日关系
--之钓鱼岛必争
摘要:钓鱼岛问题,是中日之间悬而未决的领土主权争议问题。
今年以来,由于日本右翼团体多次登上钓鱼岛,修建非法设施和标记,再次挑起两国间这一争端。
近期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继本月17日抛出“购买”钓鱼岛的言论后,在日本朝野引发轩然大波。
27日,石原又扬言为“购岛”不遗余力,并为其发起募捐活动。
我们要采取主动和智慧的实际行动,打破日本的梦想.堆护钓鱼岛主权.
关键词:钓鱼岛主权
一、钓鱼岛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
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位于我国台湾省基隆市东北约92海里处,距日本琉球群岛约73海里,但相隔一条深深的海槽。
钓鱼岛列岛系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及三个小岛礁组成,总面积约6.3平方公里。
其中,钓鱼岛最大,面积4.3平方公里,海拔约362米。
东南侧山岩陡峭,呈鱼叉状,东侧岩礁颇似尖塔,岛上长期无人居住。
中国早在明朝就有关于钓鱼岛的历史文献记载。
日本称钓鱼岛属其冲绳县管辖,但日本的冲绳县在距今约125年前曾是独立的琉球国。
在日本1871年开始吞并琉球国之前,中国曾与琉球国有过约500年的友好交往史,最先发现并命名了钓鱼岛等岛屿。
在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的《顺风相送》一书中便有关于“钓鱼屿”的记载。
中国从明太祖开始向琉球派遣册封使,即专门代表当时中国政府册封琉球王的使节。
1534年明朝第十一次册封使陈侃所著《使琉球录》中有一段记载他们与琉球使者并舟同赴琉球的文字说:“十日南风甚迅,舟行如飞,顺流而下亦不甚动。
过平嘉山,过钓鱼屿,过黄毛屿,过赤屿,目不暇接,一昼夜兼三日之路,夷舟帆小不能相及矣。
在后,十一日夕见古米山乃属琉球者,夷人歌舞于舟,喜达于家。
”古米山又称姑米山(岛),即现在冲绳的久米岛;夷人指当时船上的琉球人。
文中琉球人见古米山而“歌舞于舟”的归家之喜清楚地表明,当时的琉球人认为只有过了钓鱼岛,到达久米岛后才算回到了自己的国家,而钓鱼岛、黄尾屿钓鱼岛问题,是中日之间悬而未决的领土主权争议问题。
今年以来,由于日本右翼团体多次登上钓鱼岛,修建非法设施和标记,再次挑起两国间这一争端。
本文拟从历史及国际法的角度论述钓鱼岛主权的归属问题。
赤尾屿等则根本不属于琉球。
1562年明朝浙江提督胡宗宪编纂的《筹海图编》一书中的“沿海山沙图”,标明了中国福建省罗源县、宁德县沿海各岛,其中就有“钓鱼屿”、“黄尾山”和“赤屿”等岛屿。
可见早在明代,钓鱼岛就已被作为中国领土列入中国的防区。
此后,1562年的册封使郭儒霖所著《重编使琉球录》中又称,“闰五月初一日过钓鱼屿,初三日至赤屿焉。
赤屿者,界琉球地方山也。
再一日之风,即可望姑米山(久米岛)矣。
”这段话更清楚地证实,当时中国已将钓鱼岛列岛中最靠近琉球的赤屿,即现在的赤尾屿作为与琉球分界的标志。
到清朝,中国与琉球的界线在钓鱼岛南面海槽一带已成为中国航海家的常识。
清朝第二次册封史汪楫1683年赴琉球,并写下《使琉球杂录》。
该书第五卷中记载了他途经钓鱼岛、赤尾屿后为避海难而祭祀时,船上人告诉他船所经过的海槽(当时称为“过郊”或“过沟”)即是“中外之界”。
此后,1756年赴琉的周煌在其《琉球国志略》第十六卷中也提到汪楫“问沟之意,曰中外之界也。
”证实了“黑水沟”是“与闽海界”,以海槽相隔,赤尾
屿以西的钓鱼岛各岛皆为中国领土。
1719年赴琉球的清朝康熙册封使徐葆光所著《中山传信录》当时对日本及琉球影响极大。
该书是经徐葆光在琉球潜心研究,与琉球地理学家、王府执政官等人切磋后写成的,十分严谨可靠。
它被译成日文,成为日本人了解琉球的重要资料来源。
该书指出册封使赴琉球的海上航路是:从福州出发,经花瓶、彭佳、钓鱼各岛北侧,自赤尾屿达姑米山。
书中又注出姑米山乃“琉球西南方界上镇山”,即镇守琉球边关之山,而将现八重山群岛的“与那国岛”称为“此琉球极西南属界”。
二“钓鱼岛撞船”事件
2010年9月7日上午,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7日上午在钓鱼岛附近海域与一艘中国拖网渔船发生碰撞。
随后,日方巡逻船对中方渔船实施拦截。
8日,日本海上保安厅非法抓扣了我国渔船船长。
随后日本蛮横地关押了他十五天之久,而且船长在关押期间遭遇了不人道的待遇。
随后中日两国进行了多次会话,两国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都相当强硬,因此两国关系持续恶化。
在10月上旬的亚欧峰会上,中国总理温家宝和日本属相菅直人进行了25分钟的“走廊外交”,之后两国国防长又进行了会晤。
但问题并没有得到圆满解决,中日两国关于钓鱼岛的纠纷仍然会持续。
三、应如何应对
出了这个事件以后,我们就不得不考虑相应的应对方法。
两国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肯定得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那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预防和应对以后在这个问题上的纠纷呢?在我看来,最有效和必要的是用外交与经济手段。
首先,这是双方在国家领土主权上的纠纷,两国关于这个问题所进行的外交交涉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所以一定要坚持下去,外交问题必须得依靠外交方式来解决。
其次,现在是经济时代,两国之间的斗争究其根源都可以说是为了经济利益。
日本的经济师外向型为主的,经济上对外国有严重依赖。
中国现在是日本商品倾销的最大市场之一,一旦我们决定对日本进行经济封锁和制裁,日本肯定会吃大亏。
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在联合国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并长期在联合国事务中作出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中国已经迅速崛起。
我们的经济、外交、军事等全方面的实力都已经大大提升,已经成为举足轻重的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最新的统计数据表面,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虽然“质”与其他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但至少已经在“量”上取得了巨大成就。
外交方面,中国始终坚持以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原则,在许多国际事务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军事上中国已经跻身三甲之列,在武器装备等方面已经有重大突破。
现在中国仍然在崛起,综合国力将会远远把日本抛在后面。
因此我们要对钓鱼岛问题有耐心和信心,采取外交和经济等手段来应对这方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关于钓鱼岛问题的分析与思考,《前沿》2008年第2期
【2】郭永虎,关于中日钓鱼岛争端中“美国因素”的历史考察,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 年12 月第4 期
【3】钟严.论钓鱼岛主权的归属I-N].人民日报,1996—10—18.
【4】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人民日报。
【5】井上清.钓鱼岛:历史与主权FM3.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6】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