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管理体系结构.
- 格式:ppt
- 大小:275.00 KB
- 文档页数:37
综合网络管理系统体系结构设计作者:邵华欣, 李振富, 刘彩丽来源:《现代电子技术》2011年第09期摘要:综合网络管理系统体系结构是指导系统设计、建设、评估、管理的准则和标准。
从有利于通信网集中统一管理,适合通信网络的特点,立足现状,着眼发展和采用适当的技术四个方面分析了系统体系结构的设计需求,然后采用基于CORBA的TMN架构,从功能体系结构、信息体系结构和物理体系结构进行体系结构的设计。
关键词:综合网络管理系统; 体系结构; TMN; CORBA中图分类号:TN915-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73X(2011)09-0021-04System Structure Design for Integrated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SHAO Hua-xin, LI Zhen-fu, LIU Cai-li(Xi’an Communication College, Xi’an 710106, China)Abstract: The system structure of integrated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is the rule and standard of system design, construction,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The design requirement of system structure is analyzed from four aspects such as available for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communication network, applicable for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cation network, suitable for current development and, and adopting proper technique. The system structure is designed based on TMN structure of CORBA through function system structure, information system structure and physics system structure.Keywords: integrated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system structure; TMN; CORBA0 引言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通信网种类越来越多,网络规模不断扩大,按传输手段分有有线网、卫星网、短波网、超短波网等;按传输业务分有数据网、电话网、视讯网、广播网等[1]。
OSI Open Source Initiative(简称OSI,有译作开放源代码促进会、开放原始码组织)是一个旨在推动开源软件发展的非盈利组织。
OSI参考模型(OSI/RM)的全称是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OSI/RM),它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一个网络系统互连模型。
它是网络技术的基础,也是分析、评判各种网络技术的依据,它揭开了网络的神秘面纱,让其有理可依,有据可循。
一、OSI参考模型知识要点图表1:OSI模型基础知识速览模型把网络通信的工作分为7层。
1至4层被认为是低层,这些层与数据移动密切相关。
5至7层是高层,包含应用程序级的数据。
每一层负责一项具体的工作,然后把数据传送到下一层。
由低到高具体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第7层应用层—直接对应用程序提供服务,应用程序可以变化,但要包括电子消息传输第6层表示层—格式化数据,以便为应用程序提供通用接口。
这可以包括加密服务第5层会话层—在两个节点之间建立端连接。
此服务包括建立连接是以全双工还是以半双工的方式进行设置,尽管可以在层4中处理双工方式第4层传输层—常规数据递送-面向连接或无连接。
包括全双工或半双工、流控制和错误恢复服务第3层网络层—本层通过寻址来建立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它包括通过互连网络来路由和中继数据第2层数据链路层—在此层将数据分帧,并处理流控制。
本层指定拓扑结构并提供硬件寻址第1层物理层—原始比特流的传输电子信号传输和硬件接口数据发送时,从第七层传到第一层,接受方则相反。
各层对应的典型设备如下:应用层……………….计算机:应用程序,如,HTTP表示层……………….计算机:编码方式,图像编解码、URL字段传输编码会话层……………….计算机:建立会话,SESSION认证、断点续传传输层……………….计算机:进程和端口网络层…………………网络:路由器,防火墙、多层交换机数据链路层………..网络:网卡,网桥,交换机物理层…………………网络:中继器,集线器、网线、HUB二、OSI基础知识OSI/RM参考模型的提出世界上第一个网络体系结构由IBM公司提出(74年,SNA),以后其他公司也相继提出自己的网络体系结构如:Digital公司的DNA,美国国防部的TCP/IP等,多种网络体系结构并存,其结果是若采用IBM的结构,只能选用IBM的产品,只能与同种结构的网络互联。
ISO/OSI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1. ISO/OSI网络体系结构:即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 Reference Model)。
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根据整个计算机网络功能将网络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七层。
也称"七层模型"。
每层之间相对独立,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
物理层(Physics Layer) 1. 物理层是网络的最底层。
实现的物理实体主要是通信媒体(线路)和通信接口,其主要指实现传输原始比特流的物理连接的各种特性(手段)。
物理层的概念:(1)OSI:在物理信道实体之间合理地通过中间系统,为比特传输所需物理连接的激活、保持和去活提供的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特性和规程特性的手段。
(2) CCITT(国际电话与电报顾问委员会):利用物理的、电气的、功能和规程特性在DTE和DCE之间实现对物理信道的建立、保持和拆除功能。
信道实体的特性:物理特性(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规程特性。
2.物理的功能:(1)实现各节点之间的位传输。
保证位传输的正确性,并向数据链路层提供一个透明的位流传输。
(2)在DTE,DCE之间完成对数据链路的建立、保持和拆除操作。
3. 解决的主要问题:物理层负责一个节点(主机、工作站)与下一节点之间的比特流(位)传输。
包括传输介质的接口,数据信号的编码,电压或电压放大,接头尺寸,形状及输出针,以及与位流的物理传输相关的其它任何东西。
4.物理层的四个特性:物理特性(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规程特性。
(1) 机械特性(物理特性):指通信实体间硬件连接接口的机械特点。
如:接口的形状、大小;接口引脚的个数、功能、规格、引脚的分布;相应通信媒体的参数和特性。
(2)电气特性:线路连接方式、信号电平、传输速率、电缆长度和阻抗。
(3)功能特性:接口电路的功能,物理接口各条信号线的用途(用法)。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与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中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通信链路将各种终端设备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的传输和共享。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体系结构是我们理解和应用计算机网络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与体系结构,并分析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一、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包括数据传输、数据交换、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协议等几个方面。
首先,数据传输是指通过物理媒介将数据从发送端传输到接收端的过程。
数据传输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进行,其中常见的有线传输方式包括以太网和光纤传输,无线传输方式包括无线局域网和蓝牙等。
其次,数据交换是指计算机网络中数据的传输方式。
常见的数据交换方式有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电路交换是在通信建立时为通信双方专用分配一条通路,直到通信结束。
报文交换是将数据分成较小的报文进行交换,每个报文带有地址信息,可以独立传输和交换。
分组交换是将数据分成固定大小的数据包进行交换,每个数据包称为分组,通过网络中的路由器进行转发。
再次,网络拓扑结构是指计算机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的连接方式。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有星型结构、总线结构、环形结构和网状结构。
星型结构是以一个中央节点为核心,其他节点通过物理链路与中央节点相连。
总线结构是将所有节点连接到同一个总线上,数据传输通过总线进行。
环形结构是在每两个相邻节点之间建立一条连接,形成一个环形结构。
网状结构是多个节点之间相互连接形成的任意结构。
最后,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传输和交换的规则和约定。
常见的网络协议有TCP/IP协议和OSI参考模型。
TCP/IP协议是互联网上应用最广泛的协议,它将数据分成多个数据包,通过IP地址确定数据包的传输路径,并通过TCP协议实现可靠传输。
OSI参考模型是一个理论框架,将网络协议分成七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二、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是指计算机网络按照功能划分成不同的层次或模块,并规定每个模块的功能和接口。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指计算机网络中各个组件和层次之间的关系和组织方式。
它提供了一种方法来组织和管理计算机网络中的各个部分,以确保网络的可靠性和性能。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设计和选择对于网络的正常运行和扩展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通常分为两种主要类型:集中式和分布式。
集中式体系结构是指网络中的所有资源和控制都集中在一个中心节点或服务器上。
在这种体系结构中,所有的计算机终端都通过中心节点进行通信和数据交换。
这种体系结构的优点是管理和维护相对简单,因为只需要关注中心节点的运行和管理。
然而,集中式体系结构的缺点是中心节点的故障会导致整个网络的瘫痪,而且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中心节点的负载也会越来越大。
分布式体系结构是指网络中的资源和控制在多个节点上分布。
在这种体系结构中,每个节点都可以相互通信和交换数据,而不需要通过中心节点。
这种体系结构的优点是具有很高的容错性和可扩展性,因为网络中的节点可以相互协作,即使某个节点发生故障,其他节点仍然可以继续工作。
然而,分布式体系结构的缺点是管理和维护相对复杂,因为需要管理多个节点和相互之间的通信。
除了集中式和分布式体系结构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如主从体系结构、对等体系结构和混合体系结构等。
每种体系结构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和网络规模选择合适的体系结构。
总结起来,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网络中各个组件和层次之间的关系和组织方式。
它对于网络的正常运行和扩展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常见的体系结构包括集中式体系结构和分布式体系结构,每种体系结构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选择适合的体系结构可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性能。
【后续分析】:在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深入分析中,我们将对集中式体系结构和分布式体系结构进行详细讨论,并介绍一些实际的例子。
首先,集中式体系结构的主要优点是管理和维护相对简单。
由于所有的资源和控制都集中在一个中心节点或服务器上,网络管理员只需要关注中心节点的运行和管理,从而简化了管理过程。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成为了支撑互联网运行的重要基础。
网络体系结构是指互联网中各种计算机网络之间的组织结构和关系,而协议则是指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传输和通信所遵循的规则和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的概念、类型以及其在互联网中的重要性。
一、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和类型1.1 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网络体系结构是指不同计算机网络之间的组织结构和关系。
它定义了互联网中信息的传输路径、计算机之间的连接方式以及数据传输的工作方式。
网络体系结构主要包括两个关键要素: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协议。
1.2 网络体系结构的类型根据互联网中各种计算机网络的组织方式和关系不同,网络体系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2.1 集线式体系结构(Bus Architecture)集线式体系结构是最简单的一种网络结构,所有计算机都通过一条集线器连接在一根中央线上。
数据传输时,需要将数据从源计算机发送到中央线上,然后被所有计算机接收。
集线式体系结构简单易建设,但存在传输冲突和容错能力较差的问题。
1.2.2 星型体系结构(Star Architecture)星型体系结构是一种中央控制的网络结构,所有计算机都与一个中央交换机相连。
数据传输时,通过中央交换机进行路由选择,将数据从源计算机传输到目标计算机。
星型体系结构具有高容错性和灵活性,但对于中央交换机的性能要求较高。
1.2.3 环型体系结构(Ring Architecture)环型体系结构是一种将计算机连接成一个闭环的网络结构。
数据传输时,通过环上的节点依次传递,直到达到目标计算机。
环型体系结构具有较好的容错性和可扩展性,但对于节点故障会对整个网络产生影响。
1.2.4 树型体系结构(Tree Architecture)树型体系结构是一种层次结构的网络结构,类似于自然界中的树。
数据传输时,通过根节点到达目标节点的路径是唯一的。
树型体系结构具有良好的路由选择和扩展性,但对于根节点的性能要求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