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试火试荧光试验法鉴别中药经验-中国医药指引
- 格式:doc
- 大小:167.00 KB
- 文档页数:6
水试法在中药鉴定实践中的应用引言中药鉴定是指对中药材或中成药的质量进行评定和判定的过程。
中药的质量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产地、时期、采摘、加工等等。
因此,需要运用各种方法对中药进行鉴定,以确保中药药材的质量、疗效、安全性和稳定性。
其中,水试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水试法的原理水试法是一种通过水的性质来鉴别中药的方法。
水的性质可以反映中药的特点,如形态、色泽、硬度、渗透性等等。
水试法是将中药放入水中,观察药材的变化,比较其与参照品的差异,从而判断其质量。
水试法的步骤水试法的步骤分为两个部分:前处理和观察。
前处理1.取适量中药样品,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合适数量的药材。
2.清洗处理,将药材用清水冲洗,去掉杂质和附着物。
3.晾干,将洗净的中药样品晾干。
观察1.观察色泽,比较中药样品与参照品的颜色,看是否相同。
2.观察质地,比较中药样品与参照品的硬度和松散程度,看是否相似。
3.观察悬浮性,将中药样品加入清水中,观察其渗透性和沉降速度,看是否符合规定标准。
水试法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水试法是一种简单易行、便于操作的方法,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中药鉴定实践中。
其主要应用于以下方面:鉴别真伪水试法可以通过对比参照品和中药样品的颜色、质地和悬浮性等指标,判断中药样品是否符合规定标准及真伪程度。
鉴别品种水试法可根据不同的中药品种,选择相应的参照品,并通过比较样本与参照品的色泽、硬度、渗透性等属性的异同,判定中药的品种。
鉴别质量水试法可以通过对中药样品的色泽、质地、悬浮性等指标的表现情况,判断中药的质量优劣,及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总结水试法是一种简单实用的中药鉴定方法,其原理和流程简单明了,使用方便。
在中药鉴定实践中,水试法有着广泛的应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水试法只能作为辅助鉴定方法,不能单一作为鉴定中药的标准。
同时,需结合其他鉴定方法,共同探讨中药材质量和真伪的问题,以减少误判和误用。
应用水试、火试和荧光试验法鉴别中药材
白玉;沈雨青;沈靖才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
【年(卷),期】2011(9)1
【摘要】本文将收集和在工作中应用水试、火试、荧光试验等. 方法鉴别百余种中药材的资料进行整理成简表,供药学人员鉴别中药时查阅、应用参考.
【总页数】4页(P49-52)
【作者】白玉;沈雨青;沈靖才
【作者单位】湖北省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荆门,448000;厦门市妇幼保健院,福建,厦门,361000;湖北省公安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湖北,公安,434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5
【相关文献】
1.“水试”和“火试”在中药材及混伪品快速鉴别中的应用 [J], 郑达敏
2.水试火试法鉴别中药材 [J], 万丽剑
3.水试火试法鉴别中药材 [J], 万丽剑
4.水试火试法鉴别中药材举隅(Ⅱ) [J], 刘晓江;吴法喜
5.水试火试荧光鉴别中药材分类举隅 [J], 方彬;吕凤莲;宋吉莲;丛培军;桑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水试法及火试法在中药鉴别中的应用我国古代医药学家对鉴别中药材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方法,其中水试火试法鉴别中药材就是其中的精华之一。
水试法鉴别中药就是根据某些中药材在水中或遇水后产生特殊现象;火试法鉴别中药是指某些中药燃烧或遇热后,产生的特殊理化现象(如气味、颜色、烟雾、闪光和响声等)。
水试法、火试法都是初步鉴别其品种真伪和质量优劣的一种方法。
就作为传统的经验鉴别法,具有简单易行、直观迅速的特点深受广大药剂人员的欢迎。
所以,掌握一些特殊中药饮片的水试、火试法,对实际工作会有所帮助。
标签:水试法火试法中药鉴别作为传统的经验鉴别法水试法和火试法虽然与现代各种运用高科技手段检测的灵敏度与准确性相比有些落后,但对于当前广大基层医疗单位,不受仪器和试剂的限制,其方法操作简便,效果明显而较为常用,在实践中应充分利用发挥它在中药鉴别中的作用。
近年来,由于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工掺伙,使中药有些品种从外观性状较难辨别真伙优劣,从而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的发挥及患者的用药安全。
而通过水试、火试等简单的办法,根据中药材遇水、遇火或燃烧后产生较明显的特殊理化现象,从而达到鉴定真伙优劣的目的。
现将适当举例,分述如下:1 牛黄将牛黄粉末少许加水调合,涂于指甲上,可将指甲染成黄色,久不褪色且有清凉透甲之感,习称“挂甲”。
其伙品遇水后则迅速溶解,破碎,染水则浑浊。
2 麝香取粉末少许,置掌中,加水润湿,手搓之能成团,再用手指轻揉即散,不应沾手、染手、顶指或结块者为正品,否则为伪品。
取麝香仁少量,撒炽热坩埚中灼烧,初则迸裂,随即熔化膨胀起泡,油点似珠,香气浓烈,灰化后呈白色或灰白色残渣,无毛肉焦臭;无火焰或火星出现。
3 苏木取其碎片投入热水,水染成红色,伪品则多为木材染色而成,浸水后成浅黄色或黄色等。
4 天竺黄取本品置于水中产生气泡,原为象牙色的逐渐变为淡绿色或天蓝色。
5 秦皮本品热水浸出液呈黄绿色,日光下显碧蓝色荧光。
水火两试鉴别中药饮片15例中药品种繁多,资源复杂,仅从外观性状较难辨别,利用水试、火试相结合的办法,根据中药材遇水遇火或燃烧后产生较明显的特殊理化现象,达到鉴定真伪优劣的目的。
为了便于记忆和应用,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借助有关中药学专著,归纳了可用水试、火试两种方法鉴别的中药饮片,供同仁入库验收时参考。
1 青黛1.1 水试入水后浮于水面,振摇后放置,水液不应呈深蓝色;若撒于水中有较多颗粒下沉,则有石灰等杂质掺入,若水被染成蓝色则掺有蓝色燃料。
1.2 火试用微火灼烧有浓烈紫红色烟雾发生,残余灰烬灰褐色且量少,以火烧持续时间长为佳品。
伪品烧之无紫红色烟雾。
2 血竭2.1 水试置水杯中能浮于水面,加热后软化但不溶解,水色不变。
如松香加燃料制成的伪品则水被染成红色。
2.2 火试:将血竭颗粒于白纸上,用文火烘烤,熔化后色鲜似血,应透明无残渣,火烧时,有呛鼻感。
3 麝香3.1 水试取粉末少量,置掌中,加水湿润,手挫之成团,再用手指轻揉既散,不沾手、染手、顶指或结块。
或取麝香少许放入静止的冷水中,浮于水面不下沉。
若大部分下沉,表明有假。
加热后,真品能溶解大部分,水呈微黄色而澄清,无杂质,去水后未溶解部分仍芳香不变;若入水后仅溶解少部分或不溶解,有沉淀,水溶液混浊不清,去水后残渣不香呈黑色者为伪品[3] 。
3.2 火试将少许香仁,置金属片上灼烧,初则迸裂,随即熔化膨胀冒泡,油点似珠,香气浓郁四溢,灰烬白色。
应无毛肉焦臭气味无火焰火星出现。
4 牛黄4.1 水试以天然牛黄粉末,加水调和涂于手指甲上,能被染成黄色,其色经久不褪,俗称“挂甲” ;入口芳香清凉,味先苦后微甜。
人工牛黄亦能挂甲,但入口后无清凉感,味苦略腥[1] 。
伪品如黄连、大黄或姜黄粉末加蛋黄、胆汁等无此特征。
4.2 火试将钢针烧红刺入天然牛黄内,质酥成层次脱落,内心白色并有清香气;伪品风化石则无此现象[2] 。
5 熊胆5.1 水试正品投入清水杯中即可见旋转并呈黄线下沉而不扩散,静置后全部溶解出来的黄色素仅布于杯底。
- 394 -【摘要】 本文将收集和在工作中应用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方法鉴别百余种中药的资料进行了整理,供同道鉴别中药时参考。
【关键词】 中药鉴定 眼看 手摸 鼻闻 口尝 水试法 火试法百种中药真伪优劣的经验鉴别周建国1 沈靖才2(1湖北省公安县中医院 湖北公安 434300;2湖北省公安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湖北公安 434300)【中图分类号】R282.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9-0394-02中药是我国的国粹。
其真伪优劣鉴别我国中医药工作者已总结出丰富经验。
笔者将收集和在工作中应用手摸、眼看、嗅(闻)、尝、水试、火试等方法鉴别中药的资料进行了整理归纳,具有简便、实用等优点,尤其适合于基层药学人员鉴定中药时参考应用。
一、 眼看一是根据观察药材比较固定的外形特征(形状、大小、表面、颜色、粗细、纹路等)进行鉴别。
如海马的外形为“马头蛇尾瓦楞身”;三七的外形为“乳包、钉头、铜皮铁骨”。
人参的外形特征是“芦长碗密枣核,锦皮细纹珍珠须”这些形容既简单又生动且易记易懂。
从形状看,如麦冬呈纺锤形,辛夷花形似毛笔头,当归、党参条长粗壮者为优。
从颜色来看,益母草饮片呈灰绿色或黄绿色,红花宜红,紫草色紫,黄连、石斛宜黄,山药、茯苓宜白,生地、玄参以黑为佳。
二是根据药材的质地、断面或其它特有的性质进行鉴别。
例如:肉桂断面外侧棕色较粗糙,内侧红棕而油润,中间有一条黄棕色的线纹。
厚朴断面外侧灰棕色颗粒性,内侧紫褐或棕色纤维性,有发亮的细小结晶(厚朴酸结晶)。
桔梗质脆易折,断面不平坦,有一浅棕色环,皮部类白色,木部淡黄色。
南沙参体轻,质松泡,断面不平,黄白色,散乱许多裂隙,无木心。
桑寄生断面木部淡红棕色,髓在正中央。
杜仲折断面有丝,丝淡质次,无丝者为伪品;党参、防风断面有菊花心;苍术、白术断面有朱砂点;天麻与白芨断面是角质样半透明。
其他方法,如取未生锈的铁一块,将胆矾、皂矾分别在铁块上磨动,观察药材与铁磨擦面的颜色变化,呈铜色的为胆矾,颜色没有变化的为皂矾等等。
水试,又称为入水试验,就是利用某些中药材遇水后或在水中所产生的各种比较明显的或特殊的物理、化学现象以鉴别其品种的真伪优劣的一种方法。
根据水试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大体有:显色反应、旋转反应、沉降反应、膨胀反应、粘液反应、泡沫反应、乳化反应、气味反应、染甲透甲现象等,鉴别的中药材主要有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
青黛:将本品撒于水面,浮于水面而不下者为质优,若有沉淀或水液变色说明掺杂质或假冒。
苏木:取本品粉末加水反复振摇浸置,或将碎片置热水中浸泡,其浸液显桃红色,若在紫外线灯下,显黄绿色荧光,浸液加酸则变成黄色,再加碱则呈猩红色。
若为伪品小叶红豆,其浸液成淡黄棕色,置紫外线灯下显蓝色,浸液加酸变成淡黄色,再加碱则变成深绿色。
常山:取本品粗粉加水浸渍,其浸出液显蓝色荧光为正品,否则为伪品。
番红花:取本品少许浸于清水中,柱头膨胀成喇叭状,水被染成金黄色。
不得显红色,不得有沉淀,不得有油状物飘浮于水面。
厚朴花:用沸水泡开后,花瓣厚,手揉之显肉质为质优。
红花:将本品投入水中,水变成金黄色,而花本身不褪色。
玄参:取本品碎片或粗粉投入清水杯中,水浸液呈黄棕色,在日光下或紫外线下观察,浸液显碧蓝色荧光。
伪品核桃楸皮,水浸液显浅黄棕色,无荧光。
地榆:取本品粗粉浸入水中,水呈淡黄棕色。
楮实子:取本品粗粉少许,浸于水中,水液变红色。
菟丝子:将本品投入水中,加热煮沸,表面有粘性,当种皮破裂时,会露出白色卷旋状的胚,形如吐丝,伪品无此现象。
牵牛子:取本品少许入水浸泡,种皮呈龟裂状,手捻有明显的粘滑感。
天仙子:取本品少许用清水浸泡,不膨胀不发粘。
伪品广天仙子,水浸泡后立即膨胀散开,粘性也大。
葶苈子:取本品少许加水浸泡后,用放大镜观察,北葶苈子透明状粘液层较厚,厚度可达种子宽度的1/2以上,南葶苈子透明状粘液层薄,厚度为种子宽度的1/5以下。
车前子:取本品1 g,加水5 ml,煮沸30 s,冷后即呈粘稠状。
胖大海:正品手摇无响声,用水浸泡后为海绵状,其体积可比干品大约3倍。
水试法和火试法在鉴别中药饮片真伪的应用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身体健康,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
随着中药在健康养生中大受欢迎,市场需求量日益增长,大量的假药流入市场,为了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以防买到中药伪冒品。
在购买中药时,对中药饮片的真伪鉴别尤为重要。
火试法和水试法是鉴别中药的传统经验鉴别法,两种鉴别法各有特点。
本文根据自身多年的从业经验并结合广泛的社会调查研究,就水试法和火试法在中药饮片鉴别中的应用,望能提供借鉴。
【关键词】火试法;水试法;中药饮片;真伪鉴别;应用【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9-0321-02关于中药饮片真伪鉴别历史由来已久,且在今天不断发展。
火试法和水试法是重要的经典经验鉴别法,一直以来对中药饮片真伪鉴别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中药伪品制作者有也通过科学技术对中药进行加工处理,使得中药的鉴别难度不断增大,一些临床很难从外观上对这些伪冒品进行鉴别,一旦伪造重要在对患者治疗中作用,将产生严重后果,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甚至会损害患者身体健康。
所以,对中药饮片真伪鉴别非常关键。
而火试法和水试法有别于现代中药真伪鉴别法,其主要是通过临床经验进行判断的,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敏感性不及现代中药真伪鉴别高,但是这两种真伪鉴别法,因其操作相对简单,受到检测仪器或者试剂影响小,所以效果也非常好,在实际中药真伪鉴别中,被广泛的应用到中药真伪鉴别中。
1.水试法1.1 水试法的相关概述水试法主要是先将需要鉴别的药材,用水浸湿。
把需要鉴别的中药饮片湿润后,对其进行细致观察,通过中药材在水中的变化来鉴别药材的真伪。
中药真伪鉴别的水试法通过对水液的变化、药物膨胀情况、泡沫出现状况和特殊气味的出现情况来鉴别真伪。
1.2 水试法在中药饮片真伪鉴别中的应用西红花的鉴别:正品的西红花在水里浸泡后会看到其颜色由橙黄色由深变浅的过程,而浸泡西红花的水会被染成黄色的。
水试火试荧光鉴别中药材分类举隅1 水试鉴别1.1 苏木取碎片投入热水中,水染成红色,并逐渐转变为深红色,加酸变成黄色,再加碱液仍变成红色。
1.2 西红花少许入水,花色不褪,柱头膨胀,呈长喇叭状,散出橙黄色色素,水染成黄色,而非红色。
1.4 栀子浸入热水中,水呈鲜黄色。
1.8 猪苓类白色或黄白色,略呈颗粒;状;入水不沉、浮水面者为佳。
1.1l 乳香与水共研,白色或黄白色乳浊液。
1.12 没药与水共研,呈黄棕色乳状液。
1.17 苦杏仁与水共研,有苯甲醛的特殊香气。
l_2O 血竭不溶于水,水不着色,在热水中软化,粉末入水中则成团且发粘。
1.24 蟾酥取本品断面沾水,即呈乳白色隆起。
1.25 玄参表面灰黄色或棕褐色,水浸液为墨黑色。
1.26 丁香入水,萼管垂直下沉者为佳,半沉者次之。
1.3O 麝香取少许投入水中,大多数在水面者为真品,投入温水中迅速溶化,溶液呈微黄色,并有浓厚香气。
1.31 牛黄其水溶液可使指甲染黄,习称挂甲。
1.32 菟丝子用开水浸泡,表面有粘性,加热煮至种皮破裂时露出白色卷旋状的胚,形如吐丝。
1.33 蒲黄放水中则飘浮水面,如沉下水者为伪品。
2 火烧鉴别2.1l 乳香本品遇热变软,烧之微有香气(但不应有松香气)、冒黑烟,并遗留黑色残渣。
2.14 麝香灼烧,初则进裂,随即融化膨胀起泡似珠,香气浓烈四溢。
2.15 血竭火燃之.有呛鼻感。
3 荧光鉴别3.4 珍珠本品置紫外灯下观察,有浅蓝紫色(天然珍珠)或亮黄绿色(养殖珍珠)荧光,通常环周部分较明亮。
3.16 黄柏取黄柏断面,置紫外灯下观察,显亮黄色荧光。
3.17 地骨皮取药材断面置紫外灯下观察,外面木栓层呈棕色,韧皮部呈淡蓝色荧光(陈旧的药材呈淡黄色荧光)。
3.18 黄连取其折断面置紫外灯下观察,显金黄色荧光。
水试法在中药鉴定实践中的应用【关键词】水试法中药材鉴别随着中药研究在国内外迅速发展,一些现代高科技方法被应用于中药的质量控制及鉴定、鉴别工作中,如电子显微、高效液相色谱、分子鉴定等,在中药鉴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这些方法存在操作复杂、成本高、不易普及等缺点。
传统的中药鉴别方法,以其成本低、简单迅速等优点,为现代方法不可取代。
水试法是经验鉴别法中比较重要又较为科学的方法。
水试,又称入水,即利用某些中药材遇水后或在水中产生的各种比较明显或特殊的变化以鉴定其品种真伪、优劣的方法。
1显色反应1.1水溶液显色某些中药材遇水后,所含水溶性色素或其它成分溶入水,使水溶液呈现特定的颜色。
1.1.1苏木豆科植物苏木CaesalpiniasappanL.的干燥心材。
取苏木块投入水中,水液呈现桃红色,后转为红色。
加氢氧化钠试液2滴,呈猩红色,再加盐酸数滴使呈酸性后,溶液变为橙色。
1.1.2西红花鸢尾科植物番红花CrocussativusL.的干燥柱头。
将西红花浸入水中,可见橙黄色物质呈直线下降,并逐渐扩散,水染成黄色,柱头膨胀呈喇叭状,内侧有一短缝,短时间内针拨不碎,无沉淀。
常见伪品有其它植物的花丝、花冠狭条或纸浆条片等染色后伪充,或西红花中掺有合成染料、其它色素、矿物油等。
鉴别西红花的真伪,应从其形状、水溶液呈现的颜色及是否漂浮油滴等方面进行鉴别。
1.1.3鸡血藤豆科植物密花豆SpatholobussuberectusDunn的干燥藤茎。
取鸡血藤块,投入沸水中,可见有似鸡血的红线散开。
1.1.4墨旱莲菊科植物鳢肠EchiptaprostrataL.的干燥地上部分。
遇水后茎叶显黑绿色,搓其茎叶水呈墨绿色。
1.2药材显色有些中药材遇水后,所含成分发生水解氧化,而使药材本身颜色发生变化。
1.2.1黄芩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的干燥根。
药材应为棕黄色或深黄色。
由于所含黄芩苷在黄芩酶作用下水解成黄芩素,黄芩素易被氧化,颜色由黄色变为绿色,影响药材质量。
水试法鉴别中药材方悦水试法主要是根据中药材经过水浸泡后产生各种特殊的变化,如颜色改变、产生泡沫、粘性、滑腻、膨胀及其它现象等等,用以确定中药材的真伪优劣。
现介绍如下:1.红花(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用水浸泡后,水变成金黄色,花不褪色。
2.番红花(鸢尾科植物番红花的干燥柱头):浸泡于水中后,柱头膨胀呈长喇叭状,水面应有油状物漂浮,水被染成黄色,不显红色,无沉淀,用棒搅动,不易碎断,否则是伪品。
3.秦皮:少许浸入水中,因其含有荧光物质七叶树甙和七叶树素,浸出液在日光下可见蓝色荧光。
4.香加皮:水或乙醇浸出液,在紫外光下显紫色荧光,加稀盐酸荧光不变(与含杠柳总甙有关),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黄绿色荧光(4-甲氧基水杨酸反应)。
而五加皮无此反应。
5.苏木:投入热水中,浸液呈鲜艳的桃红色透明液体,加酸(或醋)液体变为黄色,加碱(或石灰水)液体又变红色。
6.姜黄:用热水或乙醇浸泡,呈鲜艳的橙黄色透明液体,加碱(或苏打水)液体变桃红色。
7.熊胆:其粉末投入水杯中,可逐渐溶解而盘旋,有黄线下垂至杯底且不扩散。
8.小通草:水泡后手摸有粘滑感;干品嚼之亦有粘滑感。
9.南天仙子(水蓑衣):水浸时,毛膨胀竖立,蓬松散开,粘性甚大,味淡而粘舌。
而天仙子(茄科)无粘性,且味苦。
10.葶苈子、车前子:加水浸泡后,种子粘滑且体积膨大。
11.胖大海:热水浸泡后,体积膨大至原来的数十倍且呈絮状团。
12.竹黄:天然竹黄沾到唾液后产生极强的吸舌力,而人工竹黄吸力较小且色泽多为纯一白色。
天然竹黄水浸液对酚酞指示剂不显碱性,而人工竹黄显碱性反应,呈紫红色。
13.乳香:加水研磨后成白色乳状液者为真品。
14.没药:与水研磨形成黄棕色乳状液者为真品。
15.青黛:取0.5g加水10ml,振摇后放置片刻,水层不得显深蓝色,以此检查是否含有水溶性色素。
16.儿茶:其水浸出液用火柴杆沾之,使轻微着色,待火柴杆干后,再浸入浓盐酸中,立即取出,于火焰附近加热后,杆上发生深红色,以此检查儿茶素。
水试、火试法鉴别中药材举隅我国古代医药学家对鉴别中药材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方法,其中水试火试法鉴别中药材就是其中的精华之一,该法具有方便、简单、快速、灵验和不受实验场所、试剂、仪器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且检验成本低等优点。
下面就常用的中药材水试火试法鉴别举隅如下。
1水试法鉴别中药材水试,又称为入水试验,就是利用某些中药材遇水后或在水中所产生的各种比较明显的或特殊的物理、化学现象以鉴别其品种的真伪优劣的一种方法。
根据水试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大体有:显色反应、旋转反应、沉降反应、膨胀反应、粘液反应、泡沫反应、乳化反应、气味反应、染甲透甲现象等,鉴别的中药材主要有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
青黛:将本品撒于水面,浮于水面而不下者为质优,若有沉淀或水液变色说明掺杂质或假冒。
苏木:取本品粉末加水反复振摇浸置,或将碎片置热水中浸泡,其浸液显桃红色,若在紫外线灯下,显黄绿色荧光,浸液加酸则变成黄色,再加碱则呈猩红色。
若为伪品小叶红豆,其浸液成淡黄棕色,置紫外线灯下显蓝色,浸液加酸变成淡黄色,再加碱则变成深绿色。
常山:取本品粗粉加水浸渍,其浸出液显蓝色荧光为正品,否则为伪品。
番红花:取本品少许浸于清水中,柱头膨胀成喇叭状,水被染成金黄色。
不得显红色,不得有沉淀,不得有油状物飘浮于水面。
厚朴花:用沸水泡开后,花瓣厚,手揉之显肉质为质优。
红花:将本品投入水中,水变成金黄色,而花本身不褪色。
玄参:取本品碎片或粗粉投入清水杯中,水浸液呈黄棕色,在日光下或紫外线下观察,浸液显碧蓝色荧光。
伪品核桃楸皮,水浸液显浅黄棕色,无荧光。
地榆:取本品粗粉浸入水中,水呈淡黄棕色。
楮实子:取本品粗粉少许,浸于水中,水液变红色。
菟丝子:将本品投入水中,加热煮沸,表面有粘性,当种皮破裂时,会露出白色卷旋状的胚,形如吐丝,伪品无此现象。
牵牛子:取本品少许入水浸泡,种皮呈龟裂状,手捻有明显的粘滑感。
天仙子:取本品少许用清水浸泡,不膨胀不发粘。
伪品广天仙子,水浸泡后立即膨胀散开,粘性也大。
常见中药材水试法鉴别法中药是我国古代的珍贵宝藏,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
而鉴别中药材的真伪和质量,对于保证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常见中药材的鉴别主要通过水试法进行,本文将介绍常见中药材水试法鉴别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一、水试法的原理水试法是通过观察中药材在水中的漂浮和下沉情况来鉴别其真伪和质量。
主要依据是中药材对水的吸湿性和比重的不同,真品和假品在水中的漂浮和下沉的速度和程度会有所不同。
二、水试法的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将待鉴别的中药材样品准备好,并备好所需的试验用具,如容器、水等。
2. 天平称量:将待鉴别的中药材样品称取一定重量,通常是5克左右。
3. 添加水:将称取好的中药材样品放入一个容器中,添加适量的水,水的温度通常为室温。
4. 观察漂浮和下沉情况:观察中药材在水中的漂浮和下沉情况,真品通常会沉入水底,而假品则会漂浮在水面上。
5. 结果判断:根据中药材在水中的漂浮和下沉情况,判断其真伪和质量。
若漂浮在水面上的较多,可能为假品;若沉入水底的较多,可能为真品。
三、水试法鉴别法的适用范围水试法鉴别法主要适用于一些具有明显吸湿性差异的中药材,如滑石、车前草等。
对于那些吸湿性相近的中药材,水试法的鉴别效果可能不明显,需要借助其他的鉴别方法进行。
四、水试法鉴别法的优势与不足水试法鉴别法具有操作简单、容易实施的优势,只需通过观察中药材在水中的漂浮和下沉情况,即可初步判断真伪和质量。
同时,该方法无需使用特殊的试验设备和试剂,成本较低。
然而,该方法对于吸湿性相近的中药材效果不明显,需要结合其他鉴别方法来综合判断。
五、总结中药材的鉴别是保证中药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水试法鉴别法是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观察中药材在水中的漂浮和下沉情况,可以初步判断真伪和质量。
然而,该方法的适用范围有限,对于吸湿性相近的中药材效果不明显。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综合运用多种鉴别方法,提高鉴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只有通过科学的鉴别方法,才能保证我们使用的中药材达到预期的疗效和安全性。
中药材的水试鉴别法中药材的水试鉴别法水试法,是根据某些中药材在水中或遇水后会产生明显而特殊的反应现象,从而来鉴别其真伪和质量优劣的一种常用方法。
该法较其它方法具有简便易行、快速、不受试剂或仪器限制等优点。
一、某些中药材遇水后,因其含有水溶性色素或其它成分会使水变色,或由于某种成分的水解产物易被氧化从而使药材本身变色,还有些有色中药材投入水中,水不变色。
如苏木投入热水后,水液染成红色,并逐渐转为深红色;西红花少许入水,花本身不褪色,水液染成金黄色,而非红色;秦皮加水浸泡,浸出液在日光下显碧蓝色荧光;栀子、槐米(炒)浸入热水中,水均呈鲜黄色;芦荟浸入水中,老芦荟水液呈棕红色,新芦荟呈黄绿色;青黛本身呈深蓝色,但投入水中振摇后放置片刻,水液不显深蓝色。
二、某些中药材投入水中,由于所含成分的亲水性强弱不同,产生的表面张力大小不一,加之质地、比重的差异,其润湿过程有难有易、有快有慢,因此,在一定的时间与温度下,这些中药材在水中或沉或浮,成为鉴别其真伪优劣的手段。
如降香、沉香等以入水下沉者为质佳;猪苓、海浮石、炉甘石等以入水不沉、浮于水面者为质佳;海金沙在冷水中浮于水面,加热后渐下沉者为真品;黄连以投入水中下沉又浮起者为质佳。
三、某些中药材因含皂甙、蛋白质、树胶或其它高分子化合物,碎后加(热)水强烈振摇会产生泡沫,且在一定时间内不消失,如远志、知母、威灵仙、怀牛膝、皂角刺等。
四、某些树脂类中药材,因含树脂、色素、树胶等成分,与水共研后,会形成颜色较为固定的乳状液。
如乳香呈白色或黄白色乳液;没药呈黄棕色至棕褐色乳液;进口阿魏呈白色或橙黄色乳液;藤黄则显黄绿色乳液等。
五、某些中药材因含多糖类成分或吸水膨胀类物质,或者质地轻泡,结构疏松,产地加工干燥时大量失水,这样遇水后会迅速膨胀,体积或重量明显增加。
如胖大海水浸后膨胀呈海绵状,体积可增6倍;黄明胶在冷水中久浸则软化膨胀,重量可增5倍以上。
六、某些中药材含大量的黏液质,遇水膨胀并产生明显的黏性。
水试、火试、荧光试验法鉴别中药材简表
白玉1沈雨青2沈靖才3
1 湖北省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荆门448000
2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福建厦门361000
3 湖北省公安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湖北公安434300
【摘要】本文将收集和在工作中应用水试、火试、荧光试验等方法鉴别百余种中药材的资料进行整理成简表,供药学人员鉴别中药时查阅、应用参考。
【关键词】中药鉴定;水试法;火试法;荧光试验
中图分类号:R282.5 文献标识码:B
中药是我国的国粹。
其真伪优劣鉴别我国中医药工作者已总结出摸、看、嗅(闻)、尝、听、试等丰富经验。
现将收集和在工作中应用水试、火试、荧光试验等方法鉴别中药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成简表,具有方法简便快速、设备简单易行、结果直观实用、查阅方便快捷等优点,尤其适合于基层药学人员鉴定中药时参考应用[1-5]。
1 水试法
根据中药经过水浸泡后产生各种特殊的变化,如颜色改变、产生泡沫、黏性、滑腻、膨胀及其他(旋转、挂甲、漂浮)等现象,以确定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的真伪优劣,见表1。
表1 水试法鉴别中药简表
2 火试法
利用火将中药样品燃烧或烘焙,观察产生的气味、颜色、烟雾、声响、膨胀、熔融及燃烧程度等其他(溶解或升华)变化现象,以鉴别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的真伪优劣,见表2。
利用中药材所含有的某些成分可在紫外光或常光下产生一定颜色的荧光来鉴别中药材。
将样品置于暗处的365nm/254nm波长的紫外光分析仪(紫外光验钞机也可)进行观察即可,
见表3。
吸附鉴别:如《吕氏春秋》“磁石召铁” 。
摩擦静电鉴别:“琥珀拾芥”。
陶弘景谓琥珀“惟以手心摩热拾芥为真”。
《雷公炮炙论》云:琥珀“如血色,熟于布上拭,吸得芥子者真”。
熔化试验:《本草汇编》载虫白蜡“以水煮熔,虑置冷水中,则凝聚成块亦”。
条痕鉴别:矿物在白色毛瓷板上划过后留下的粉末痕迹称为条痕,粉末的颜色为条痕色。
条痕是矿物和矿物药常用的鉴别方法。
如《雷公炮炙论》载滑石“其白滑石如方解石,色似冰白,画石上有白腻纹者,真也”。
酒浸试验:用酒来浸泡药材,观察颜色等来进行鉴定。
如对于大血藤的鉴别,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载:“酒浸—宿红艳如血”。
结晶试验:李时珍谓芒硝“生于盐卤之地,状似末盐……煎炼入盆,凝结在下粗朴者为朴硝,在上有芒者为芒硝,有牙者为马牙硝”。
《名医别录》载寒水石“研末,煮汤入瓶,倒悬井底,即成凌冰”。
对光照视法鉴定:《神农本草经》载朱砂“光色如云母可拆者良”。
又载云母:“向日视之,色青白多黑”。
参考文献
[1] 邹俊芳,沈靖才.十八种贵重药材鉴别经验[J].中华医学创新论坛杂志,2001,2(3):51-52.
[2] 中国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第一部.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3] 徐国钧.中国药材学(上、下册)[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10.
[4] 王家瑛.湖北中药鉴别手册[M] 武汉: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武汉分会中药学会(内部资料),1984.
[5] 任仁安.中药鉴定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1.
[6] 沈靖才.一百种假药的现场识别经验与体会[M]//.见:曹鹤舰,全国医学优秀成果选.成都:中国国际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6:288-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