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58.03 KB
  • 文档页数:2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造假是需要成本的,要多交税,要封口费,配合造假的公司要给好处费。大家为何还拼命造假?事实上,财务造假都是目的性很强的造假,上市公司绝不会一味的把利润做高而造假。IPO要包装,上市前三年利润要递增,否则保荐机构无法交待,后续融资会受到影响。增发有指标,股权激励有指标,不能连续三年亏损等等。

审核者之所以没有发现企业粉饰业绩及财务造假,其根原归纳为二:一是无知(即缺乏知识),二是无能(即有知识而不为),无知之错可以补救原谅,无能之错绝不姑息。这其中的要害是态度问题,审核者要明白自己是干什么的,干这项工作的要求标准是什么,唯有端正态度,才能谈得上杜绝上市公司财务造假。

上市公司通过财务造假可以得到巨大的利益,现列举如下:

1.通过财务造假,可以让一些不符合上市标准的企业获得上市“圈钱”资格;

2.通过财务造假,可以让一些获得了上市资格的公司能够以更高的发行价格来发行新股;

3.通过财务造假,可以让上市公司顺利地取得再融资的资格并以更高的价格进行再“圈钱”;

4.通过财务造假,可以推高上市公司股价,可以让大小非顺利高价套现,远走高飞。

因此,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力非常大,那是犹如“力比多”失调般的冲动。另外,目前的现实环境对造假者处罚都非常轻,其造假成本之低已到难以想象的地步:比如,对于通过财务造假的上市者,法律只是对其予以罚款了事,而且罚款金额不超过募资金额的5%,这可比银行的贷款利率还低得多。

比如,对于帮助财务造假的事务所和CPA,几乎没什么处罚,事情败露后,很多时候是这些造假所主动被合并到更大一点的事务所去了,人还是那些人。

比如,对于保荐人出具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保荐书,《证券法》规定可以没收业务收入,并处以业务收入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暂停或者撤销相关业务许可。但这样的法律规定从未得到贯彻执行。

正因为处罚如此之轻,中国股市造假盛行也就不足为怪了。只有不包庇造假者,进而对造假者实施严刑峻法,中国的股市才有希望,才不会彻底沦落为让老百姓痛恨的“圈钱市”。

以下是常见的造假方式和审查重点:

1、虚增中介费用。

很多公司要补很多税,这还好说,在账面会体现,更多的公关费是在账面没法体现的,这个钱一般是老板自已掏。等上市后,公司是大家的了,这笔钱老板还得要回来,怎么办。一是保荐机构把发票开大,把多出来的部分返回给老板,反正募集资金是要把中介费用去掉的。二是上市后想办法把这笔钱要回来。

2、虚增收入。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有的是将收入提前确认,有的是将收入推后确认,有的根本就是无中生有的收入,很多公司的前五大客户不注明客户的名字,这样的公司问题最大,所以去年证监会专门就这个问题出了一个文件。典型公司如紫鑫药业(002118,股吧),绿大地等。在A股诸多财务陷阱之中,虚增利润是最常见的手法。通过虚构交易业务、虚增资产、虚增收入精心打造了一个骗局。比如绿大地的具体操作手法为:一、将公司的名称加入生物科技的字样,以迎合市场和投资人的喜好;二、注册了一批由绿大地实际控制的公司,利用其掌控的银行账户,操纵资金运作;三、伪造合同、发票和工商登记资料,虚构交易量。

通过造假,绿大地上市前后虚增资产3.37亿元,虚增收入5.47亿元,个别的资产竟然被虚增了18倍之多。

3、费用不入账,坏账少计提。

有的公司预付账款一挂就是很多年,其实发票早就来了,因为利润的考虑,一直不入账。坏账更容易,本来三年四年的坏账的,找一笔钱,做一个进账单,入一账,再转出去,账面余额还是那么多,但坏账准备少要计提很多。

4、虚构存货库存。

收入虚增,得有物流在账面体现。很好办,正常结的成本少结一点,把多出来的那一些作为虚增收入的成本。要不就直接就他虚增在账面上,审计盘点时去借点货或直接借个仓库,开个假仓单就行了。

5、虚降成本结转。

结原材料时,采用适当手法,比如改变商品名称,将价格低的原材料先结转,这样销售成本就可以降低。

6、虚构现金流。

很多业内人士说,什么都可以调,现金流不能调。其实是错的,现金流最好调,而且完全符合准则。采用承兑汇票的方式支付货款,这样本来负的现金流就变成正的了。

7、虚增资产价格。

老是十个坛子九个盖,最后肯定盖不住,怎么办。资本性支出时,让对方把发票开大,然后多出来的钱转一圈,用于购买材料来补账面虚增的材料。

8、虚假重组。

公司资产肯定有优质资产及亏损资产之分。假账做多了,很多窟窿要补,怎么办?首先将亏损尽可能集中到一个公司,然后打包出售这个子公司。当然,接盘的要付出代价。如何补偿,收购一家公司。评估价反正只要遵循了评估方法,评到天上去都说得过去。

9、虚假重组之二。

在公司做IPO时,很多公司就有相关的设计,首先,将部分股份转移到自然人。因为大股东解禁要三年,其他的只要一年。然后,公司减持和自然人减持税率是不一样的。然后,部分盈利不好的资产先不会装到上市公司里面。待公司上市后,大力培育这部分未上市的资产,将利润想办法做高,将资产做大,然后再由上市公司进行收购。现在很多重组证监会要求利润承诺。其实这完全没任何意义。因为一是有承诺利润的要求,公司会想办法将利润做上来,很多该由重组资产承担的费用由其他公司承担,其次,就算未达到承诺,补就补啊,相对于重组所获得的收益,这一点血真不算什么。

10、自炒自股。

证监会会将每月28号的股东名册发给公司。我跟踪过好久,说实在话,上市公司有时也根本不知道是谁在炒作股票。但重大消息公布前,还是看得出哪些获得内幕消息的人在进票。知道内幕消息的都不会用自已的名字炒股票。但从身份证地址,股东姓名有时可以猜出是谁的亲属在玩。还有一种情况是上市公司大股东自已在玩。在限售解禁时,上市公司一定

会释放利润和利好,有时甚至于会虚造利好来协助其他发起人股东出逃。这种情况很明显,如果某一个公司,平时一两个亿的合同都不公告,有时几千万的合同都会公告,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形式大好等情况的公司最可疑。

11、是否造假需重点关注的科目:

1)研发支出。这是一个利润调节池。什么都可以往里装。需要利润时就将其资本化。

2)预付账款。不入账的费用通常用这个科目来调。

3)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不合理的往来一般在这个里面。

4)商誉。不要摊销,所以很多重组的公司看上去有利润,但你如果把当时收购时的商誉一摊,就变成亏的了。这是新会计准则最不合理的地方。减值测试是忽悠人的。

5)运费。运费的增长如果与销售的增长不一致,一般说明这个公司就造假了,当然公司解释为销售方式变化的原因。

11、自买自卖关联交易

紫鑫药业则是通过一套完整的内部交易链条,在人参交易的上中下各个环节均被董事长郭春生家族及其关联方所牢牢把控,上市公司以及大股东可以自由调节紫鑫药业的营收规模以及利润分成情况,支撑其业绩高增长的背后是巨大的自买自卖和虚假交易。

其实紫鑫药业当时的第一大客户四川平大生物、第三大客户吉林正德药业和第四大客户通化立发人参贸易有限公司和第五大客户通化文博人参贸易公司,都与紫鑫药业存在着关联关系。

12、劣质资产注入

资产重组是A股上演麻雀变凤凰神话的又一阵地,同时也是造假的重灾区,注入资产的盈利情况直接关系到上市公司未来的发展,如果是优质资产以合理价格注入,原本垂死的公司可能因此起死回生。如果是将劣质资产高价注入,结果则是恰恰相反当上了冤大头,而真正为此买单的无疑是广大股民。比如吉林制药就是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例子。2008年7月15日,公司公布了一份重组预案:拟以8.30元/股的价格发行不超过90000万A股,拟购买的资产为滨地钾肥100%股权,及冷湖滨地持有的大盐滩钾矿采矿权、土地使用权。而这个价值72亿的大盐滩矿区其实其真实价值还不值800万,无法量产钾肥。

附:如何识别上市公司账目造假

上市公司账目造假的先兆主要是:推迟公布业绩;会计师事务所被更换或主动辞去业务;财务总监更换频繁;独立董事全部辞任;大股东减持;收购与核心业务无关的业务;以发新股支付代价进行并购,利润表中的利息数额远高于现金流表中实际支付的利息;企业的分销商、客户或供应商的独立性、真实性存在问题。

有时候一个简单的测试毛利率的方法就可以识别上市公司造没造假,比如一家公司的毛利率大大超过同行业水平并且波动较大,就有可能存在造假的情况。因为正常发展的公司其毛利率一般会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一个公司如果存在虚构的收入,往往会留下毛利率高得惊人的迹象。

13、最大的假账来源:“应收账款”与“其他应收款”。

每一家现代工业企业都会有大量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应收账款主要是指货款,而其他应收款是指其他往来款项,这是做假账最方便快捷的途径。

为了抬高当年利润,上市公司可以与关联企业或关系企业进行赊账交易(所谓关联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