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一数(二)课件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15 MB
- 文档页数:18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2《数一数(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数1~50,掌握50以内整数序数词的写法和使用。
2.能够正确地使用“比……多/少”、“比……大/小”进行简单的数的比较。
3.能够自主探究数的奇偶性,并掌握简单的判定方法。
4.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对数量进行感性认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50以内整数序数词的写法和使用,数的比较,奇偶性的认识。
2.教学难点:奇偶性的判定方法,观察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内容1. 课前导入1.教师出示一个盒子,里面放着若干个小球,让学生估计里面的小球数量。
2.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盒子,比较大小,猜测数量的方法。
2. 教学过程2.1 学习50以内整数序数词的写法和使用1.教师出示阿拉伯数字1、2、3、4、5、6、7、8、9,让学生自己推测、阅读和写出对应的序数词。
2.教师在黑板上写下10~50的整数,让学生填写对应的序数词。
3.学生互动配对练习。
2.2 学习数的比较1.教师出示两个数字卡片,让学生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使用“比……多/少”、“比……大/小”的表达方式。
2.学生自主匹配,形成小组进行比较。
2.3 学习奇偶性的认识1.教师出示1~50的数字卡片,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2.学生自主探究,尝试总结数字的奇偶性规律。
3.教师总结奇偶性的判定方法,并进行小组互动练习。
2.4 活动实践1.教师出示若干个数字卡片,让学生自主选择和排列,组成不同的数和数列。
2.学生互动合作,进行数的组合和计数实践。
3. 课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家庭活动,让学生在家里找到不同的物品数量,进行数的感性认识。
2.教师推荐数学游戏或数学学习App,让学生继续巩固和拓展数学知识。
四、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思维过程。
2.学生互动练习和小组合作,进行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
3.组织学生进行小测验或作业,检测学生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数学是一门需要积累和巩固的学科,本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多渠道的学习和实践观察,不断培养自己的数学意识和能力。
认识计数单位“万”
问题(1)导入再添1个珠子是多少?
过程讲解
1.认识计数器上的数
计数器上的数是九千九百九十九。
2.拨一拨,在计数器的个位上添1个珠子
通过拨珠可以得出:九千九百九十九再添1个是一万。
3.认识计数单位“万”
万也是计数单位,比千大,与千相邻,万和千之间的进率是十。
问题(2)导入数一数。
过程讲解
1.理解题意
每个大正方体中有一千个小正方体,要求数出10个大正方体中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
2.数一数
归纳总结
万是比千大的计数单位,10个一千是一万,万和千之间的率是十。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数一数(二)北师大版教案:数一数(二)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五章第一节《数一数(二)》。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的例子,理解和掌握10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数数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熟练地数数,并能用正确的数数方法进行计数。
2. 能够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
3. 能够通过实际的例子,理解数数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和数数的方法。
难点:如何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数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出示一些实际的情景,比如:“小明有30个苹果,他想把苹果分给他的朋友们,如果每个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多少个朋友?”让学生通过数数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2. 例题讲解:然后我会给学生讲解一些相关的例题,让学生通过实际的例子来理解和掌握数数的方法。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之后,我会给学生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4.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他们对于数数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来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数一数(二)1. 数的认识2. 数数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们回家后,数一数家里的物品,比如:书本、玩具等,并记录下来。
答案:略2. 请学生们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数一数家里的家具,比如:床、桌子等,并记录下来。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数的认识和数数的方法掌握得比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些学生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
在下一节课中,我将继续加强对学生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进行一些拓展延伸的指导,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
比如:我可以让学生们回家后,自己去寻找一些实际的问题,然后用所学的数数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3.2《数一数(二)》北师大版课程目标•帮助学生掌握数的概念,能够正确地用数字表示数量。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能够用不同的方法算数。
•培养学生的趣味性学习,提高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
•帮助学生掌握数的读法和写法。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数”与“量”的关系。
•帮助学生能够在多种情境下应用所学的知识。
教学准备•课件:PPT和课件展示•实物道具:代表各种数量的物品•练习册:学生练习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老师先出示两张图片,一张是30个小球,另一张是10张桌子,让学生用已学知识说出它们的数量。
然后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你们还记得“数”和“量”是什么关系吗?“数”是表示“量”的借助,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二、新知识讲授•预先为学生准备好5个小组的物品。
学生列队依次到教师手中导入相应数量的物品,并在黑板上写出相应的数字。
例如教师现出手中10个相同的物品,学生表示数字“10”,然后列举一些其他可以表示“10”的数量,如2个5等。
•让学生两人一组配对,下面是一个游戏规则:–学生A拿手中的物品,让学生B说出其数量–学生B拿手中的物品,让学生A说出其数量–两人交换物品继续上述游戏–让学生观察和思考,用哪些方法才能更准确地计算物品的数量?•老师介绍不同的计数方法(Visual counting和Sequential counting),并且提醒学生要每个数唯一,不重不漏,数字要写的整齐漂亮。
•举例说明不同方法的应用场合,例如在排队、点名、计算人数等情况下,可以使用“1,2,3,4”这样的序数计数方法;而在数物品、小球等数量时,则可以使用“1个、2个、3个”这样的词语进行视觉计数。
三、拓展应用•让同学们拼音读出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数字,比如: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老师用图片示意、画等方式,让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标识出数字。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数一数(二)(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数字3、4、5、6,并用手指、计数棒等实物表示出来。
2.能够按照规定的顺序完成数数任务。
3.能够在数轴上用数字表示出来。
教学重点1.数字3、4、5、6的认识。
2.数数任务的完成。
教学难点在数轴上用数字表示出来。
教学准备手指、计数棒、卡片、数轴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知识1.营造温馨的学习氛围,给孩子们打招呼。
2.引导孩子们数一数自己班上有多少人,并将人数写在黑板上。
学习新知识1.向孩子们出示手指,让他们数出自己手上有几根手指。
2.向孩子们出示计数棒,让他们数出自己手上有几根计数棒。
3.向孩子们出示卡片,让他们数出自己手上有几张卡片,并让他们用之前学过的方法表示出来。
4.让孩子们用手指、计数棒等实物表示数字3、4、5、6,并让他们说出这几个数字。
5.给孩子们出示数轴,向他们解释数轴的含义,并让他们在数轴上表示数字3、4、5、6。
合作探究1.将孩子们分成小组,让他们完成数数任务。
2.让孩子们自己掌握数数的方法,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3.老师帮助孩子们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让孩子们在数轴上体验数字的大小关系。
小结巩固1.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让孩子们复习手指、计数棒、卡片等实物表示数字的方法,并让他们说出学过的数字。
2.让孩子们在数轴上示范出数字的大小顺序。
教学后记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些孩子对于数轴的理解还不够充分,要求他们用数字在数轴上表示出来有一定难度。
下一次上课时我会选用更多趣味性的活动来让他们加深对数字大小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