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工艺原理复习题 答案版
- 格式:docx
- 大小:174.94 KB
- 文档页数:9
陶瓷工艺学_福州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高岭石的矿物实验式为()。
答案:Al2O3·2SiO2·2H2O2.坯料中的 SiO2 可由()引入。
答案:以上三者均可3.当某陶瓷制品的ɑ-釉<ɑ-坯时,釉层应该承受的是()。
答案:压应力4.釉层出现乳浊的原因是()。
答案:以上三者都是5.耐火粘土的耐火度为()。
答案:>1580℃6.根据配方,星子高岭20%,大州高岭10%,宁村瓷石50%,南港瓷石20%,判断属于那种瓷质()。
答案:绢云母质瓷7.粘土按成因可分为()。
答案:原生粘土与次生粘土8.已知某种粘土的阳离子交换能力强,吸附能力大,吸水性强,吸水后体积膨大5~16倍,初步认定该粘土类型是()。
蒙脱石9.釉的膨胀系数远大于坯时,釉面会产生()缺陷。
答案:开裂10.滑石属于()。
答案:熔剂原料11.在烧成过程中,正常情况下坯体内碳酸盐的分解是在阶段()。
答案:氧化分解和晶型转化期12.伊利石(A)、叶蜡石(B)、硅灰石(C)、透辉石(D)、滑石(E)中可以作为配制快速烧成的原料有()。
BCD13.粘土颗粒的带电情况及带电原因为()。
答案:带负电,由于晶格内电价不平衡或颗粒边缘断键14.蒙脱石煅烧会出现双谷,原因是()。
答案:吸附水有两种类型,包括吸附离子水化所带入的水15.氧化铅是配制釉料时常用的助熔剂,使用时应注意()。
答案:氧化气氛下烧成,应配在熔块内16.硅灰石的主要成分是()。
SiO2和CaO17.制备熔块釉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答案:熔制温度过低会发生水解18.二氧化硅在釉料成分中的作用是()。
答案:网络形成体,用量较多可提高釉的粘度19.长石的熔剂作用在于()。
答案:它能与石英及粘土矿物形成低共熔点物质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长石是瘠性物料,可以促进高温下液相生成21.粘土矿物是含水的硅酸盐矿物。
答案:错误22.膨润土是以蒙脱石为主要成分的粘土,本身能吸附大量的水,吸水后体积膨胀。
陶瓷工艺原理_郑州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陶瓷材料的性能主要由其化学组成决定,与其显微结构关系不大。
参考答案:错误2.陶器的吸水率一般要低于瓷器的吸水率。
参考答案:错误3.陶瓷材料在常温下一般先发生塑性变形然后再发生断裂。
参考答案:错误4.关于陶瓷材料中裂纹产生的原因,下述说法正确的是:参考答案:陶瓷多相体热性质的不同引起裂纹_陶瓷晶体的生长缺陷会导致裂纹的形成_陶瓷材料的机械损伤与化学腐蚀形成表面裂纹5.陶瓷材料中玻璃相的组成、数量与坯料的组成密切相关,而受该陶瓷的烧成工艺影响则很小。
参考答案:错误6.陶瓷的显微结构主要由生产工艺决定,与其化学组成关系不大。
参考答案:错误7.采用陶瓷生产工艺,可以制备出高质量的大理石墙地砖。
参考答案:错误8.干燥缺陷是由不均匀收缩引起的内应力造成的。
参考答案:正确9.微波干燥是以微波辐射使生坯内极性强的分子,主要是水分子运动随交变电场的变化而加剧,发生摩擦而转化为热能使生坯干燥的方法。
参考答案:正确10.采用圆形的泥浆搅拌池比采用六角形的搅拌效果好。
参考答案:错误11.注浆成型是指在石膏模的毛细管力作用下,含有一定水分的粘土泥浆脱水硬化、成型的过程。
参考答案:正确12.对于普通陶瓷来说,所含的晶相越多、玻璃相越少,则强度越高。
参考答案:正确13.按照概念和用途,特种陶瓷又可进一步划分为:参考答案:结构陶瓷_功能陶瓷14.为了提高陶瓷坯料的可塑性,加入的最佳矿物原料是:参考答案:膨润土15.下列属于釉中网络形成剂的组分是:参考答案:二氧化硅16.陶瓷工业中常用的长石类型有钾长石、钠长石、钙长石和钡长石。
参考答案:错误17.陶瓷材料的相变增韧主要是利用单斜相ZrO2向四方相ZrO2的转变实现的。
参考答案:错误18.多晶陶瓷材料的强度随晶粒尺寸的增大而升高。
参考答案:错误19.在釉料配方中提高Na2O或CaO的含量可使釉的熔融温度降低。
陶瓷工艺学试题库一.名词术语解释1.陶瓷制品——以粘土类及其它天然矿物岩石为原料,经加工烧制成的上釉或不上釉硅酸盐制品(如日用陶瓷、建筑卫生陶瓷、普通电瓷等)。
2.胎——经高温烧成后构成陶瓷制品的非釉、非化妆土部分。
3.釉——融着在陶瓷制品表面的类玻璃薄层。
4.陶瓷显微结构——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陶瓷组成相的种类、形状、大小、数量、分布、取向;各种杂种(包括添加物)与显微缺陷的存在形式、分布;晶界特征。
5.胎釉适应性——釉层与胎具有相匹配的膨胀系数,不致于使釉出现龟裂或剥落的性能。
6.实验式——表示物质成分中各种组分数量比的化学式。
陶瓷物料通常以各种氧化物的摩尔数表示。
7.坯式——表示陶瓷坯料或胎体组成的氧化物按规定顺序排列的实验式。
8.釉式——表示陶瓷釉料或釉组成的氧化物按规定顺序排列的实验式。
9.粘土矿物——颗粒大小在2µm以下,具有层状结构的含水铝硅酸盐晶体矿物。
10.粘土—一种天然细颗粒矿物集合体,主体为粘土矿物,并含有部分非粘土矿物和有机物。
与水混合具有可塑性。
11.一次粘土——母岩经风化、蚀变作用后形成的残留在原生地,与母岩未经分离的粘土。
12.二次粘土——一次粘土从原生地经风化、水力搬运到远地沉积下来的粘土。
13.高岭石——一种二层型结构的含水铝硅酸矿物(Al2O3·2S¡O2·2H2O),因首次在我国江西景德镇附近的高岭村发现而命名。
14.瓷石——一种可供制瓷的石质原料,主要矿物为绢云母和石英,或含有少量长石、高岭石和碳酸盐矿物。
15.釉石——制釉用瓷石,其矿物组成与瓷石相似,但具有较低的熔融温度,熔融物具有较好的透明度。
16.石英——天然产出的结晶态二氧化硅。
17.长石——一系列不含水的碱金属或碱土金属铝硅酸盐矿物的总称。
18.ɑ—半水石膏——石膏在水蒸气存在的条件下加压蒸煮而得到的晶体呈针状、结晶尺寸较大的半水石膏(ɑ—CaSO4·1/2H2O)。
第二章特种陶瓷成型工艺1、什么是成型?特种陶瓷的主要成型方法可分为哪些?成型:将坯料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孔隙和强度的坯体(生坯)的工艺过程。
2、坯料成型前原料预处理的5种方式。
1、原料煅烧2、原料的混合3、塑化4、造粒5、瘠性物料的悬浮3、原料煅烧的3个目的。
具体说明常用原料(氧化铝、氧化镁、滑石、二氧化钛)煅烧的目的。
煅烧的主要目的:① 去除原料中易挥发的杂质、化学结合和物理吸附的水分、气体、有机物等,提高原料的纯度。
② 使原料颗粒致密化及结晶长大,可以减少在以后烧结中的收缩,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③ 完成同质异晶的晶型转变,形成稳定的结晶相,如γ-Al2O3煅烧成α-Al2O34、特种陶瓷原料混合的基本形式有哪两种?干混和湿混5、塑化的定义、原因及常用的塑化剂种类和组成。
塑化:是指利用塑化剂使原来无塑性的坯料具有可塑性过程。
传统陶瓷中有可塑性粘土,本身有良好的成型性能。
但特种陶瓷粉体中,几乎不含粘土,都是化工原料,这些原料没有可塑性。
因此,成型之前先要塑化。
塑化剂通常为有机塑化剂和无机塑化剂。
塑化剂通常由三种物质组成:a.粘结剂:能粘结粉料,如聚乙烯醇PVA、聚乙酸乙烯酯、羧甲基纤维素等。
b.增塑剂:溶于粘结剂中使其易于流动,通常为甘油等。
c.溶剂:能溶解粘结剂、增塑剂并能和坯料组成胶状物质,通常有水、无水乙醇、丙酮、苯等。
6、塑化剂对坯体性能的影响。
(1)还原作用的影响:将会同坯体中某些成分发生作用,导致还原反应,使制品的性能变坏,特别是易还原的TiO2和钛酸盐。
因此,焙烧工艺要特别注意。
(2)对电性能的影响:由于塑化剂挥发时产生一定的气孔,也会影响到制品的绝缘性能。
粘结剂越多,气孔越多,击穿电压越低。
(3)对机械强度的影响:塑化剂挥发是否完全、塑化剂用量的大小,会影响到产生气孔的多少,从而将影响到坯体的机械强度。
(4)塑化剂用量的影响一般塑化剂的含量越少越好,但塑化剂过低,坯体达不到致密化,也容易产生分层。
一、绪论及陶瓷原料1、传统陶瓷和特陶的相同和不同之处?2、陶瓷的分类依据?陶瓷的分类?3、陶瓷发展史的四个阶段和三大飞跃?4、宋代五大名窑及其代表产品?5、在按陶瓷的基本物理性能分类法中,陶器、炻器和瓷器的吸水率和相对密度有何区别?6、陶瓷工艺学的内容是什么?7、陶瓷生产基本工艺过程包括哪些工序?8、列举建筑卫生陶瓷产品中属于陶器、炻器和瓷器的产品?9、陶瓷原料分哪几类?10、粘土的定义?评价粘土工艺性能的指标有哪些?11、粘土是如何形成的?高岭土的由来和化学组成;12、粘土按成因和耐火度可分为哪几类?13、粘土的化学组成和矿物组成是怎样的?14、什么是粘土的可塑性、塑性指数和塑性指标?15、粘土在陶瓷生产中有何作用?16、膨润土的特点;17、高铝质原料的特点和在高级耐火材料中的作用;18、简述石英的晶型转化在陶瓷生产中有何意义?19、石英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是什么?20、各种石英类原料的共性和区别,指出它们不同的应用领域;21、长石类原料分为哪几类?在陶瓷生产中有何意义?22、钾长石和钠长石的性能比较;23、硅灰石、透辉石、叶腊石(比较说明)作为陶瓷快速烧成原料的特点;24、滑石原料的特点,为什么在使用前需要煅烧?25、氧化铝有哪些晶型?为什么要对工业氧化铝进行预烧?26、氧化锆有哪些晶型?各种晶型之间的相互转变有何特征?27、简述碳化硅原料的晶型及物理性28、简述氮化硅原料的晶型及物理性能。
二、粉体的制备与合成1、解释什么是粉体颗粒、一次颗粒、二次颗粒、团聚?并解释团聚的原因。
2、粉体颗粒粒度的表示方法有哪些?并加以说明。
3、粉体颗粒粒度分布的表示方法有哪些?并加以说明。
4、粉体颗粒粒度测定分析的方法有哪些?并说明原理。
5、粉体颗粒的化学表征方法有哪些?6、粉碎的定义及分类,并加以说明。
7、常用的粉碎方法有哪些?画出三种粉碎流程图。
8、机械法制粉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并说明原理。
9、影响球磨机粉碎效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0、化学法合成粉体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并说明原理。
陶瓷工艺学_景德镇陶瓷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坯体在干燥时发生收缩最重要的阶段是:()答案:等速干燥阶段2.注浆成型过程中:()答案:以上均不是3.元代出现双层结构的镂空高足杯,清代又出现外层镂空、内层绘画的转心瓶使用的是()装饰技术答案:镂空4.渗花彩料由()等材料,按一定的比例配制而成。
答案:助渗剂色剂稀释剂增稠剂5.针孔缺陷可由以下几种可能原因引起。
()答案:坯釉配方烧成成型施釉6.变形产生原因与()等有关答案:烧成制度器形设计坯釉配方7.烧成制度包括()答案:气氛制度压力制度温度制度8.施釉的目的在于()答案:改善坯体的表面性能提高产品的使用性能增加产品的美感9.坯体的总收缩率等于干燥收缩率加上烧成收缩率。
答案:错误10.煅烧后的合成颜料,先要破碎,然后经稀氢氧化钠碱洗答案:错误11.瓷器是陶瓷制品中,胎体玻化或部分玻化、吸水率不大于3%、有一定透光性、断面细腻呈贝壳状或石状、敲击声清脆的一类制品答案:正确12.釉粘度过大,易产生釉面不光滑和橘釉等缺陷,釉粘度过小,易产生流釉、堆釉和干釉等缺陷。
答案:正确13.对于注浆料,宜多加入膨润土,防止稠化,有利于注浆。
答案:错误14.陶器的吸水率一般>3%,不透光,未玻化或玻化程度差,结构不致密,断面粗糙,敲击声沉浊答案:正确15.传统陶瓷的原材料包括天然矿物,如粘土、石英、长石等。
根据使用领域不同,可分为日用陶瓷、建筑卫生陶瓷、化工陶瓷、化学瓷、电瓷及其他工业用陶瓷。
答案: 正确。
工艺师理论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陶瓷工艺中,下列哪种原料是用于提高陶瓷的白度?A. 高岭土B. 石英C. 长石D. 滑石答案:A2. 玻璃制品的成型过程中,通常采用哪种方法?A. 吹制法B. 压制法C. 拉丝法D. 铸造法答案:A3. 金属工艺中,冷加工和热加工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 材料的硬度B. 加工温度C. 材料的韧性D. 加工速度答案:B4. 以下哪种木材适合制作家具?A. 松木B. 橡木C. 杨木D. 竹子答案:B5. 纺织品染色过程中,哪种染料适用于天然纤维?A. 酸性染料B. 碱性染料C. 直接染料D. 活性染料答案:D6. 皮革加工中,鞣制过程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增加皮革的弹性B. 增加皮革的透气性C. 防止皮革腐烂D. 改变皮革的颜色答案:C7. 陶瓷釉料中添加哪种物质可以增加釉面的光泽?A. 氧化锌B. 氧化铁C. 氧化铝D. 氧化钛答案:A8. 以下哪种材料不适合用于制作高温耐火材料?A. 氧化镁B. 氧化铝C. 氧化硅D. 氧化钙答案:D9. 金属焊接过程中,焊条的作用是什么?A. 提供热量B. 提供保护气体C. 填充金属D. 清洁焊缝答案:C10. 纺织品印花中,哪种印花方式适合大面积生产?A. 丝网印花B. 滚筒印花C. 喷墨印花D. 手工印花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陶瓷制品的质量?A. 原料的纯度B. 烧成温度C. 釉料的配方D. 工艺师的技能答案:ABCD2. 金属加工中,哪些因素会影响金属的硬度?A. 合金成分B. 加工温度C. 热处理工艺D. 材料的原始硬度答案:ABC3. 纺织品的后整理工艺包括哪些步骤?A. 缩水B. 柔软处理C. 定型D. 防水处理答案:ABCD4. 皮革加工中,哪些步骤是必要的?A. 脱毛B. 鞣制C. 染色D. 裁剪答案:AB5. 以下哪些是玻璃制品的装饰方法?A. 喷砂B. 雕刻C. 镀膜D. 热弯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陶瓷制品的烧成温度越高,其硬度越大。
陶艺基础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陶艺中,釉料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增加作品的硬度B. 改变作品的颜色C. 提高作品的光泽度D. 以上都是答案:D2. 制作陶艺作品时,以下哪种工具是用来切割泥条的?A. 刮刀B. 泥板机C. 陶轮D. 切割刀答案:D3. 陶艺中,哪种类型的陶土适合制作大型雕塑?A. 瓷土B. 陶土C. 石塑土D. 紫砂土答案:C4. 陶艺烧制过程中,以下哪个温度阶段是釉料开始熔化的阶段?A. 低温烧制B. 中温烧制C. 高温烧制D. 所有温度阶段答案:C5. 以下哪种釉料是陶艺中常用的透明釉?A. 亚光釉B. 亮光釉C. 无光釉D. 透明釉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陶艺中,泥条盘筑法是一种常见的成型方法,它需要用到的工具有______和______。
答案:泥条机、刮刀2. 陶艺作品在烧制前需要进行______处理,以去除多余的水分。
答案:干燥3. 釉料的熔点通常低于______的熔点。
答案:陶土4. 陶艺中,______是指在陶艺作品表面刻画图案或文字的装饰手法。
答案:刻花5. 陶艺作品在烧制后,可以通过______来增加作品的光泽度。
答案:上釉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陶艺中拉坯成型的基本步骤。
答案:拉坯成型的基本步骤包括:准备陶土、将陶土放在陶轮上、开启陶轮、用双手将陶土拉成所需形状、修整成型、干燥、烧制。
2. 描述陶艺中釉料的上釉方法有哪些?答案:釉料的上釉方法主要有浸釉、喷釉、刷釉和浇釉等。
3. 为什么陶艺作品在烧制前需要进行素烧?答案:陶艺作品在烧制前进行素烧是为了去除作品内的水分和有机物,提高作品的强度,防止在高温烧制时因水分蒸发过快而导致作品破裂。
4. 陶艺中,釉料的调配需要注意哪些因素?答案:釉料的调配需要注意釉料的熔点、釉料的流动性、釉料的颜色和透明度以及釉料与陶土的膨胀系数匹配等因素。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陶艺中釉料的作用及其对作品的影响。
陶瓷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陶瓷的主要成分是?A. 金属B. 玻璃C. 硅酸盐D. 塑料答案:C2. 下列哪个不是陶瓷制品?A. 碗B. 盘C. 玻璃杯D. 茶壶答案:C3. 陶瓷的烧制温度通常在多少摄氏度?A. 100℃B. 500℃C. 1000℃D. 1500℃答案:D4. 陶瓷的釉面作用是什么?A. 装饰B. 保护C. 增加重量D. 以上都是5. 以下哪种材料不适合制作陶瓷?A. 高岭土B. 石英C. 沙子D. 木头答案:D6. 陶瓷的制作过程中,哪个步骤是将成型的泥坯放入窑中烧制?A. 拉坯B. 修坯C. 烧制D. 上釉答案:C7. 陶瓷的釉色通常由什么决定?A. 温度B. 釉料C. 烧制时间D. 以上都是答案:D8. 陶瓷的硬度通常是由什么决定的?A. 釉料B. 烧制温度C. 原料D. 烧制时间答案:B9. 陶瓷的透水性是由什么决定的?B. 烧制温度C. 原料D. 烧制时间答案:C10. 下列哪个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陶瓷产地?A. 景德镇B. 苏州C. 北京D. 广州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陶瓷制品的常见类型包括哪些?A. 餐具B. 建筑装饰C. 电子元件D. 医疗用品答案:ABD2. 陶瓷的制作流程包括哪些步骤?A. 原料准备B. 泥坯成型C. 烧制D. 包装答案:ABC3. 陶瓷的釉料可以由哪些物质组成?A. 硅酸盐B. 氧化物D. 有机物答案:ABC4. 陶瓷制品的装饰方法包括哪些?A. 釉下彩B. 釉上彩C. 雕刻D. 镶嵌答案:ABCD5. 陶瓷的烧制过程中,温度控制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A. 釉面效果B. 制品强度C. 制品颜色D. 制品形状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陶瓷制品的硬度和强度都非常高。
(对)2. 陶瓷制品可以完全不透水。
(错)3. 陶瓷制品的烧制温度越高,硬度越大。
(对)4. 陶瓷制品的釉面可以增加其美观性。
陶瓷工艺学试题库一.名词术语解释1.陶瓷制品——以粘土类及其它天然矿物岩石为原料,经加工烧制成的上釉或不上釉硅酸盐制品(如日用陶瓷、建筑卫生陶瓷、普通电瓷等)。
2.胎——经高温烧成后构成陶瓷制品的非釉、非化妆土部分。
3.釉——融着在陶瓷制品表面的类玻璃薄层。
4.陶瓷显微结构——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陶瓷组成相的种类、形状、大小、数量、分布、取向;各种杂种(包括添加物)与显微缺陷的存在形式、分布;晶界特征。
5.胎釉适应性——釉层与胎具有相匹配的膨胀系数,不致于使釉出现龟裂或剥落的性能。
6.实验式——表示物质成分中各种组分数量比的化学式。
陶瓷物料通常以各种氧化物的摩尔数表示。
7.坯式——表示陶瓷坯料或胎体组成的氧化物按规定顺序排列的实验式。
8.釉式——表示陶瓷釉料或釉组成的氧化物按规定顺序排列的实验式。
9.粘土矿物——颗粒大小在2µm以下,具有层状结构的含水铝硅酸盐晶体矿物。
10.粘土—一种天然细颗粒矿物集合体,主体为粘土矿物,并含有部分非粘土矿物和有机物。
与水混合具有可塑性。
11.一次粘土——母岩经风化、蚀变作用后形成的残留在原生地,与母岩未经分离的粘土。
12.二次粘土——一次粘土从原生地经风化、水力搬运到远地沉积下来的粘土。
13.高岭石——一种二层型结构的含水铝硅酸矿物(Al2O3·2S¡O2·2H2O),因首次在我国江西景德镇附近的高岭村发现而命名。
14.瓷石——一种可供制瓷的石质原料,主要矿物为绢云母和石英,或含有少量长石、高岭石和碳酸盐矿物。
15.釉石——制釉用瓷石,其矿物组成与瓷石相似,但具有较低的熔融温度,熔融物具有较好的透明度。
16.石英——天然产出的结晶态二氧化硅。
17.长石——一系列不含水的碱金属或碱土金属铝硅酸盐矿物的总称。
18.ɑ—半水石膏——石膏在水蒸气存在的条件下加压蒸煮而得到的晶体呈针状、结晶尺寸较大的半水石膏(ɑ—CaSO4·1/2H2O)。
陶瓷工艺学试题库一.名词术语解释1.陶瓷制品——以粘土类及其它天然矿物岩石为原料,经加工烧制成的上釉或不上釉硅酸盐制品(如日用陶瓷、建筑卫生陶瓷、普通电瓷等)。
2.胎——经高温烧成后构成陶瓷制品的非釉、非化妆土部分。
3.釉——融着在陶瓷制品表面的类玻璃薄层。
4.陶瓷显微结构——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陶瓷组成相的种类、形状、大小、数量、分布、取向;各种杂种(包括添加物)与显微缺陷的存在形式、分布;晶界特征。
5.胎釉适应性——釉层与胎具有相匹配的膨胀系数,不致于使釉出现龟裂或剥落的性能。
6.实验式——表示物质成分中各种组分数量比的化学式。
陶瓷物料通常以各种氧化物的摩尔数表示。
7.坯式——表示陶瓷坯料或胎体组成的氧化物按规定顺序排列的实验式。
8.釉式——表示陶瓷釉料或釉组成的氧化物按规定顺序排列的实验式。
9.粘土矿物——颗粒大小在2µm以下,具有层状结构的含水铝硅酸盐晶体矿物。
10.粘土—一种天然细颗粒矿物集合体,主体为粘土矿物,并含有部分非粘土矿物和有机物。
与水混合具有可塑性。
11.一次粘土——母岩经风化、蚀变作用后形成的残留在原生地,与母岩未经分离的粘土。
12.二次粘土——一次粘土从原生地经风化、水力搬运到远地沉积下来的粘土。
13.高岭石——一种二层型结构的含水铝硅酸矿物(Al2O3·2S¡O2·2H2O),因首次在我国江西景德镇附近的高岭村发现而命名。
14.瓷石——一种可供制瓷的石质原料,主要矿物为绢云母和石英,或含有少量长石、高岭石和碳酸盐矿物。
15.釉石——制釉用瓷石,其矿物组成与瓷石相似,但具有较低的熔融温度,熔融物具有较好的透明度。
16.石英——天然产出的结晶态二氧化硅。
17.长石——一系列不含水的碱金属或碱土金属铝硅酸盐矿物的总称。
18.ɑ—半水石膏——石膏在水蒸气存在的条件下加压蒸煮而得到的晶体呈针状、结晶尺寸较大的半水石膏(ɑ—CaSO4·1/2H2O)。
07级陶瓷工艺原理复习题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今有甲、乙、丙三种陶瓷产品它们的吸水率分别是0.2%,2%,13%。
它们分别属于:A.陶器、瓷器、炻器;B.炻器、陶器、瓷器;C. 瓷器、炻器、陶器.2.下列哪些产品属于建筑陶瓷?A.茶杯、碗、盘子等陶瓷产品;B. 外墙砖、内墙砖、耐磨砖等陶瓷产品;C.坐便器、洗脸池、浴缸等产品。
3.下列哪种产品不用或很少用粘土做原料?A..传统陶器;B.传统瓷器;C. 特种陶瓷4.长石质瓷器产品的坯料所用主要原料通常是:A..长石、石英、高龄土B. 滑石、石英、高龄土C. 长石、石英、膨润土5.中国宋代的5大名窑之一汝窑制品的颜色以为特征:A.胭脂斑;B.秘色;C. 卵青色.6.下列哪类产品都属于传统陶瓷?A.茶杯、碗、压电陶瓷等陶瓷产品;B. 外墙砖、内墙砖、电瓷等陶瓷产品;C.坐便器、洗脸池、氧化铝等陶瓷产品。
7.长石质瓷器产品的瓷胎通常由哪五种物相构成?A. 长石、石英、高龄土、玻璃相、气泡B. 石英、方石英、莫来石、玻璃相、气泡C. 石英、方石英、堇青石、玻璃相、气泡8.今有甲乙两个配方:甲配方:0.3 K2O,0.7CaO 0.3Al2O33SiO2乙配方:0.3 K2O ,0.7CaO 3Al2O315SiO2依组成可做如下判断:A.甲配方为坯料,乙配方为釉料B. 甲配方为釉料,乙配方为坯料C. 甲、乙配方均为釉料9.瓷器是何国、何时期发明的?A. 印度、1648年;B. 埃及、公元220年;C. 中国、东汉末期三国初期;10.珐琅彩始制年代是,最早是用进口原料,所以也称“洋瓷”。
A.乾隆B.雍正C.康熙11.粘土的主要成分是和的氧化物。
A.铁钛B.铝硅C. 硅铁12.脉石英通常用做下列哪种产品的原料?A. 一般陶瓷;B. 日用陶瓷;C. 特种陶瓷.13.铺地用抛光砖通常用哪种方法成形?A. 注浆法;B. 干压法;C.可塑法14.坯体干燥的目的是除去哪种水分?A. 结晶水;B. 吸附水;C. 游离水.15.下列哪种产品所用原料最纯?A. 传统陶器;B. 传统瓷器;C. 特种陶瓷16.长石质瓷器产品的瓷胎中莫来石主要有哪种原料演变而来?B.长石 B. 石英C. 高岭土17.裂纹釉也称碎纹釉、开片或纹片,釉采用的热膨胀系数与坯体有差异,可以在冷却过程中使釉承受并超过其承受极限而产生的裂纹。
《陶瓷工艺原理》基础试题部分一 原料简答1. 简述粘土的化学组成和矿物组成?评价粘土工艺性能的指标有哪些?2.长石在陶瓷工业生产中有何作用?钾长石和钠长石的熔融特性有何不同?3.常压下二氧化硅有哪些结晶态?石英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是什么?4.氧化铝有哪些结晶型态?简述氧化铝原料的制备工艺。
5.氧化锆有哪些结晶型态?各种晶型之间的相互转变有何特征?6.碳化硅原料的结晶形态及物理性能。
二 粉体的制备与合成简答1. 何谓粉体的粒度和粒度分布?2. 粒度测定分析的方法有哪些?3. 粉体颗粒的化学表征方法有哪些?4. 机械制粉的主要方法有哪些?5. 影响球磨机粉碎效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6. 化学法合成粉体的主要方法有哪些?三 坯体和釉料的配料计算1.请依据坯料配方:SiO262.10%, CaO0.25%, Al2O33.52%,MgO29.04%,TiO20.08%, R2O0.12%, Fe2O3 0.08%, ZnO 3.35%选用合适的原料,并计算各种原料的质量百分数。
2. 采用钾长石、生粘土、煅烧粘土、碳酸钙和石英作为原料,按下式配制釉料,请计算所需各种原料的物质的量和质量百分数:3.简述制定制釉料配方的主要原则。
4.试计算下面釉式的配料量。
四 陶瓷坯体的干燥1. 简述坯体干燥过程的缺陷及其影响因素。
2. 分析干燥过程与后续工序之间的关系。
、3. 简述干燥制度的确定。
4. 物料中有哪些水份,各有什么性质?5. 简述干燥过程并结合干燥曲线说明干燥过程的各个阶段坯体发生了哪些变化?6. 影响干燥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创新试题一、在下面的图片中,请指出图片获取的方法、主要材料信息、需要进行的进一步分析方法。
二、请说出粉体颗粒尺寸计算方法和采取的分析方法和过程。
三、已知Al2O3和SiO2两种粉体颗粒,制备Al2O3/SiO2复合材料,请采用适当的分析方法指导制定合理的材料制备工艺。
四、在下面的图片中,请指出图片获取的方法、主要材料信息。
瓷工艺学试题库一.名词术语解释1.瓷制品——以粘土类及其它天然矿物岩石为原料,经加工烧制成的上釉或不上釉硅酸盐制品(如日用瓷、建筑卫生瓷、普通电瓷等)。
2.瓷显微结构——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瓷组成相的种类、形状、大小、数量、分布、取向;各种杂种(包括添加物)与显微缺陷的存在形式、分布;晶界特征。
3.实验式——表示物质成分中各种组分数量比的化学式。
瓷物料通常以各种氧化物的摩尔数表示。
4.一次粘土——母岩经风化、蚀变作用后形成的残留在原生地,与母岩未经分离的粘土。
5.二次粘土——一次粘土从原生地经风化、水力搬运到远地沉积下来的粘土。
6.ɑ—半水石膏——石膏在水蒸气存在的条件下加压蒸煮而得到的晶体呈针状、结晶尺寸较大的半水石膏(ɑ—CaSO4·1/2H2O)。
7.β—半水石膏——石膏在常压下炒制而得到的晶体为不规整碎屑、比表面积较大的半水石膏(β—CaSO4·1/2H2O)。
8.釉料——经加工精制后,施在坯体表面而形成釉面用的物料。
9.粉碎——使固体物料在外力作用下,由大块分裂成小块直至细粉的操作。
10.练泥——用真空练泥机或其他方法对可塑成型的坯料进行捏练,使坯料中气体逸散、水分均匀、提高可塑性的工艺过程。
11.腐——将坯料在适宜温度和高湿度环境中存放一段时间,以改善其成型性能的工艺过程。
12.可塑成型——在外力作用下,使可塑坯料发生塑性变形而制成坯体的方法。
13.刀压成型——用型刀使放置在旋转的石膏模中的可塑坯料受到挤压、刮削和剪切的作用展开而形成坯体的方法。
14.注浆成型——将泥浆注入多孔模型,当注件达到所要求的厚度时,排除多余的泥浆而形成空心注件的注浆法。
15.烧成——将坯体焙烧成瓷制品的工艺过程。
16.素烧——坯体施釉前进行的焙烧工艺过程。
17.二次烧成——生坯先经素烧,然后釉烧的烧成方法。
18.一次烧成——施釉或不施釉的坯体,不经素烧直接烧成制品的方法。
19.氧化气氛——窑气体具有氧化能力,其空气过剩系数大于1,称窑气氛为氧化气氛。
陶瓷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陶瓷的主要原料是:A. 金属B. 玻璃C. 粘土D. 塑料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陶瓷制品的特点?A. 耐高温B. 耐腐蚀C. 易碎性D. 弹性好答案:D3. 陶瓷烧成过程中,温度达到的最高点称为:A. 初始温度B. 烧结温度C. 熔点D. 凝固点答案:B4. 陶瓷釉料的主要作用是:A. 提高强度B. 增加光泽C. 增强韧性D. 防止污染答案:B5. 陶瓷制品的成型方法不包括:A. 注浆成型B. 干压成型C. 热压成型D. 离心铸造答案:D二、填空题6. 陶瓷制品的烧成过程一般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冷却三个阶段。
答案:升温阶段;保温阶段7. 陶瓷制品的釉料通常由________、________和溶剂组成。
答案:颜料;助熔剂8. 陶瓷制品的热稳定性是指在________和________过程中不发生破裂或变形的性质。
答案:加热;冷却9. 陶瓷制品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抛光;釉面处理10. 陶瓷制品的抗化学腐蚀性主要取决于其________的组成。
答案:釉料三、简答题11. 简述陶瓷制品的分类及其特点。
答案:陶瓷制品根据其用途和性能可以分为日用陶瓷、建筑陶瓷、卫生陶瓷、工业陶瓷等。
日用陶瓷具有美观、耐用的特点;建筑陶瓷具有高强度、耐磨损的特性;卫生陶瓷要求卫生、易清洁;工业陶瓷则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性。
12. 陶瓷制品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控制哪些关键因素?答案:陶瓷制品的生产过程中需要控制的关键因素包括原料的选择、配方的确定、成型工艺、烧成温度和时间、冷却速度等。
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陶瓷制品的质量和性能。
四、论述题13. 论述陶瓷制品的烧成工艺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答案:烧成工艺是陶瓷制品生产中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到陶瓷制品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烧成温度的高低、保温时间的长短、冷却速度的快慢都会对陶瓷制品的强度、硬度、耐热性、耐化学腐蚀性等产生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