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讲机原理.ppt
- 格式:ppt
- 大小:2.10 MB
- 文档页数:31
对讲机原理图
对讲机原理图是一种用于实现无线通信的设备。
它由发射器和接收器组成,发射器负责将声音信号转换为无线信号并发送出去,而接收器负责接收并解码无线信号,再将其转换为声音信号。
发射器部分包括以下组件:麦克风、音频放大器、调制器和射频发射器。
麦克风负责将声音转换为电信号,并将其传递给音频放大器。
音频放大器负责放大音频信号的强度,以便后续处理。
调制器将音频信号调制为射频信号,同时将射频信号与发射器的频率进行匹配。
射频发射器将调制后的射频信号放大,并将其发送出去。
接收器部分包括以下组件:天线、射频接收器、解调器、音频放大器和扬声器。
天线负责接收发送器发出的无线信号。
射频接收器将接收到的射频信号放大,并将其传递给解调器。
解调器将射频信号解调为音频信号,并将其传递给音频放大器。
音频放大器放大音频信号的强度,然后将其传递给扬声器,最终实现声音的输出。
通过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无线通信,对讲机可以实现双向语音通信。
无论是在工作场所还是户外活动中,都能够方便地进行沟通和协调。
图2-1 驻极体话筒由于输入和输出阻抗很高,所以要在驻极体话筒外壳内设置一个场效应管作为阻抗转换器,因此在工作时需要直流工作电压。
通常驻极体话筒的工作电压典型值为1.5V、3V、4.5V。
本次设计采用的工作电压为4.5V。
(1)设计原理:图2-2 驻极体话筒输入电路驻极体话筒输入电路的设计原理如图2-2所示,其作用是提供整个系统的音频输入。
●外加9V直流电压,为了使驻极体话筒工作电压为4.5V,选取两个5.1K电阻进行分压。
●1K电阻为限流电阻,其作用是使驻极体话筒工作电流满足要求,以免造成由于电流过大而损坏的情况。
●0.01uF电容为耦合电容,一端与驻极体话筒相连,而另一端主电路部分相接。
3. 前置放大电路(1)核心器件:LF353。
LF353是高速JFET输入的双通道,结合良好匹配的运算放大器。
它具有转换率高、功耗低、输入偏置和失调电流小等优点。
其引脚排列如图3-1:图3-1 LF353芯片引脚(2)设计原理:图3-2 前置放大电路前置放大电路的设计原理如图3-2所示。
由于音频功放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有限,对于较小的信号不能产生足够的音量输出,所以采用前置放大电路以提高整个主电路部分的总电压放大倍数。
●LF353由双电源±9V提供工作电压,与电阻R1、R2构成一个同向比例放大电路。
●R1与R2选取的阻值分别为2K、10K,这样前置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A1 =(1+R2/R1)= 6。
4. 音频功放电路(1)核心器件:LM386。
LM386是一种音频集成功率放大器,具有自身功耗低、更新内链增益可调整、电源电压范围大、外接元件少和总谐波失真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录音机和收音机之中。
其引脚排列如图4-1:图4-1 LM386芯片引脚(2)设计原理:图4-2 音频功放电路音频功放电路的设计原理如图4-2所示,是整个电路的核心部分。
为了尽可能的减少噪声,设计过程中使外围元件最少,采用电压增益为20的典型电路,即A2 = 20。
工作原理对讲机发射与接收模块1.发射模块通过扬声器把话音变成电信号之后,再通过电容器C17耦合到Q2、Q3、Q4、Q5和相关电阻电容等组成低频放大电路放大后,经耦合可调电感的中心抽头将信号加到振荡管Q1进行信号调制,使该管的bc结电容随着话音信号的改变而改变,而该管的bc结电容是并联在T1次级两端的,所以振荡电路的频率也随之变化,从而实现了调制的功能,并将已调波经T1及L1从天线发射出去。
通过天线发射出模块原理图如图2-2所示。
图2-2对讲机发射模块原理2.接收模块天线收到的信号,经过匹配电感L1,由三极管Q1、耦合电感T1、电容C4、C2组成的检波电路进行检波,检波后的信号经T1次级线圈耦合到放大电路部分,最后由C17耦合推动扬声器发声。
经过旁路耦合电容滤除无用杂散信号后,被放大,产生音频信号。
经过音频放大器放大,驱动扬声器,得到人们所需的信息。
接收模块原理图如2-3所示。
图2-3对讲机接收模块原理对讲机放大模块由电容器C17耦合到Q2、Q3、Q4、Q5和相关电阻电容等组成低频放大放大电路(推挽和低放电路),放大电路如图2-4所示。
图2-4对讲机放大电路模块对讲机工作原理与电路原理图原理:三极管Q1和耦合可调电感线圈T1、电容器C4、C2等组成振荡电路,产生频率约为49.8MHz的载频信号。
Q2、Q3、Q4、Q5和相关电阻电容等组成低频放大电路。
扬声器SPK1兼作话筒使用。
原理图如图2-5所示。
1.电路工作在接收状态时:将收/发转换开关置于“接收”位置(默认状态为接收),从天线ANT1接收到的信号经天线匹配电感L1再经可调耦合电感线圈T 1电容器C4、C2及T1次级线圈等组成的检波电路进行检波。
检波后的音频信号,经T1次级线圈中心抽头耦合到低频放大器的输入端,经放大后由电容器C17耦合推动扬声器SPK1发声。
2.电路工作在发信状态时:S2收/发转换开关按下置于“发信”位置,由扬声器将话音变成电信号后由电容器C17耦合到Q2、Q3、Q4、Q5和相关电阻电容等组成低频放大电路放大后,经耦合可调电感的中心抽头将信号加到振荡管Q1进行信号调制,使该管的bc结电容随着话音信号的变化而变化,而该管的bc结电容是并联在T1次级两端的,所以振荡电路的频率也随之变化,实现了调制的功能,并将已调波经T1及L1从天线发射出去。
对讲机的工作原理
对讲机是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它使用无线电波进行双向通信。
它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1. 麦克风输入:对讲机上的麦克风可以将声音转换为电信号。
当用户说话时,麦克风会捕捉声波并将其转化为模拟电信号。
2. 调制:模拟电信号经过调制器处理后,被转换为无线电信号。
调制的目的是将声音信号转换为适合在无线电频段传输的信号。
3. 发射天线:经过调制后的无线电信号被发送到发射天线上。
发射天线会将信号转化为无线电波并发射出去。
4. 接收天线:对讲机的接收天线会接收到其他对讲机或基站发送的无线电波。
5. 解调:接收天线接收到的无线电波经过解调器处理,将其转换为模拟电信号。
6. 扬声器输出:模拟电信号在对讲机的扬声器中被转换为声音信号,以便听觉接收。
通过以上步骤,对讲机实现了双向通信。
当一方说话时,麦克风将声音转换为电信号,并经过调制器和发射天线发送出去。
另一方的接收天线会接收到无线电波,并经过解调器和扬声器输出声音。
反之亦然,另一方说话时也会通过同样的原理进行
通信。
此外,对讲机通常还包含其他功能,如通话加密、频道切换等,以提高通信的质量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