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专题培优)
- 格式:docx
- 大小:274.07 KB
- 文档页数:16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0m/s
B.在0~20s内,两同学的平均速度相筝
C.两同学在0~15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在0~15s内,乙同学追上甲同学并在100m处相遇
2.关于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v与s和t无关,是一个定值
B.由svt可知,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C.在弯道上缓慢行驶着的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某汽车每小时通过的路程都是50km,则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3.小明同学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他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7m/s,通过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3m/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4.2m/s B.5m/s C.4.8m/s D.4.5m/s
4.物理实验室中,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 )
A.刻度尺 B.天平 C.量筒 D.弹簧测力计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度,跟测量的要求有关,跟测量的人和工具无关
B.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只写数字不写单位是毫无意义的
C.在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值的大小与所用的单位有关系
D.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小数点后面数字的位数越多,说明测量结果越准确
6.甲、乙先后从同一位置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甲比乙早出发2s,甲运动6s时通过的路程为6m,此时甲与乙间的距离为2m,在a、b、c三条图线中,有一条是描述乙的运动情况的。关于运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像为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像,乙一定是图像中图线a
B.图像为速度与时间关系图像,乙可能是图像中图线b
C.图像为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像,乙可能是图像中图线c
D.图像为速度与时间关系图像,乙一定是图像中图线b
7.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来测定物体位置和速度的设备,它可以向一定方向发射电磁波(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当遇到障碍物时要发生反射,雷达在发射和接收反射回来的电磁波时,在荧光屏上分别呈现出一个尖形波,如果雷达监视屏上显示的发射和接收的尖形波如图所示,已知雷达监视屏上相邻刻线间表示的时间间隔为10-4s,则被监视目标与雷达的距离最接近( )
A.4.5×104m B.6×104m C.9×104m D.1.2×105m
8.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 )
A.7~20 s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0~5 s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
C.第10 s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
D.经过5 s,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
9.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且声速与车速均保持不变)
A.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204m
B.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68m
C.汽车的速度约为26.15 m/s
D.汽车两次收到信号的时间差为1.3s
10.在一年一度的四会市“端午龙舟赛”中,有人对某组在平行赛道上比赛的甲乙两队龙舟的速度与时间关系进行了仔细研究,得出了甲乙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图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t1时刻,甲队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0-t1时刻甲队与乙队运动的距离相等
C.t1时刻甲乙两队的速度相等 D.t1时刻甲运动速度比乙运动速度大
11.对于做运动的物体,根据公式=sv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路程一定,速度越大,时间越长
B.时间一定,速度越大,路程越小
C.在同一个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与运动时间成反比
D.在同一个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定值,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均无关
12.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
B.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s内静止
C.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相等
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
13.AB两个物体同时同地自西向东做直线运动,甲、乙两个图象分别描述了AB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图象得出的下列信息中错误的是( )
A.A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
B.B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
C.以B为参照物A向东运动
D.B物体运动1.5s通过的距离是3m
14.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5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3m/s
B.3-5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C.4s时,乙在甲前方5m处
D.5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二、填空题
15.打点计时器是测量____的工具,通电后振针每秒上下振动50次,每次向下打一个点。图中是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两条纸带,甲纸带由A点到E点的时间是_____秒;甲纸带上D到G所用的时间为t1,乙纸带上2到8所用的时间为t2,则t1_______t2 (选填:“>”、“=”或“<”)。
16.小汽车从斜面的A点出发沿直线向下运动,出发同时开始计时,小汽车沿斜面向下运动过程中,每隔10s记录一次它的位置和已行驶的距离,如图所示。
(1)小汽车从B位置运动到C位置所用时间是10s,行驶的距离是____m,则BC段的平均速度是___m/s;
(2)小汽车沿斜面向下运动过程中速度大小是_____的。(选填“改变”或“不变”)
17.如图所示,图甲中铅笔的长度是________cm,图乙中机械停表的示数是________s。
18.某同学用卷尺测自己的身高为1.724m,那么这卷尺的分度值是_____,数据中的准确值是_____,如果改用cm作单位,该同学的身高应记为_____cm。
19.要测量过程中,_____是不可避免的。减小它的主要方法是______ 。
20.带有墨水装置的小车在水平桌面上向左做直线运动,小车每隔相等的时间 t 滴一滴墨水,在纸带上留下了一系列墨滴,其分布情况如图所示,小车从图中第一滴墨水至最后一滴墨水的运动过程中,小车全程运动的时间是______,小车的速度逐渐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三、解答题
21.遵守交通规则是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为了他人的安全同时也能保障自己的安全。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是孙峰同学出去旅游的路上看到的,从标志牌上看,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到镇宁,汽车至少需要多少min?
22.从上海到南京的D412次列车组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所示。
时间 上海 苏州 常州 南京
到站时间 09: 51 10: 33 11:45
发车时间 09: 15 09:53 10:35
里程/km 0 84 300
(1)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2)若该列车从苏州到常州的平均速度为130km/h,则苏州到常州的里程为多少?(最后结果小数点后保留1位)
23.国庆期间,小强一家开车到扬州市旅游,路上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为了计算行程,小强测得汽车用时1min匀速通过了一段长600m的路。
(1)求汽车匀速通过该路段的速度;
(2)请根据计算结果说明汽车是否超速;
(3)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小强一家最快要行驶多少分钟才能到达扬州市?
24.微信朋友圈里“晒运动”已成为一种新潮流.爱运动的小明从A地出发到B地再原路返回到A地,小明通过计步软件把自己的步行数据和路径晒在朋友圈,如图所示.
(1)按正常人步幅约0.6m计算,小明全程大约走了多少步?
(2)小明步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1公里=1km)?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A
3.A
4.A
5.D 6.C
7.B
8.B
9.A
10.C
11.D
12.C
13.B
14.A
二、填空题
15.时间008<
16.25改变【详解】(1)1由图像可知小汽车从B位置运动到C位置行驶的距离是450m-200m=250m行驶的距离是250m2则BC段的平均速度是BC段的平均速度是25m/s(2)3由图像可知相同时间间
17.732【详解】1图甲所示刻度尺1cm只有一个刻度故分度值为1cm;由图知测量的始端在20cm处末端在67cm处所以物体的长度为;2图乙停表的分针指示的示数为05min秒针指示的示数为2s故停表的示数
18.1cm172m1724【详解】1由身高1724m可知数字2是倒数第二位即厘米位对应于刻度尺的分度值所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2测量数据由准确值和估计值组成最末一位数值为估计值其余的为准确值所以准
19.误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详解】1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总会有差别所以测量过程中的误差总是存在的;2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进行误差主要是多次测量取平
20.变小【详解】1小车每隔相等的时间t滴一滴墨水总共滴了7滴那么小车全程运动的时间是2相等的时间间隔路程逐渐变小那么根据可知速度在逐渐变小
三、解答题
21.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