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饮湖上初晴后雨1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2
【关键字】教学21古诗两首教材分析: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唐玄宗开元13年,25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此时的李白年轻浪漫,一派天真,充分展示了丰富的想象力。
《望天门山》一句一个画面。
在诗人笔下,山,灵秀;水,矫健;帆,潇洒,无须刻意修饰,全天然巧成。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写于公元1073年,诗人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
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
这首诗的流传,给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选编本课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古人对祖国山河的描写,在诵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目标1、认识“亦、妆”2个字。
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
2、背诵两首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朗读感悟,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难点:感悟诗境,引导学生体会感情。
课前准备:1.学生:初步预习课文。
2.教具与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望天门山》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问大家一个问题,喜欢旅游吗?到过哪些地方?去过天门山吗?2、介绍天门山:天门天门,顾名思义就是天上的门,可见天门山——很高,很雄伟,很险峻。
让学生读注释,并看插图。
同时读注释,理解“楚江”。
3、唐朝大诗人李白曾游览过天门山,并写了《望天门山》。
介绍作者: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诗篇,他的诗歌色彩瑰丽,大胆想象,被称为"诗仙"。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楷书《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一、衍生注释:1. “潋滟”:形容水波流动的样子。
这里描绘出晴天时西湖水面波光闪动的景象。
2. “空蒙”:迷茫缥缈的样子。
用来形容雨中西湖周围山峦在雨雾中的朦胧美。
3.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
这里将西湖比作西施。
二、赏析:这首诗前两句分别描写了西湖在晴天和雨天的不同景色。
晴天时,阳光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景色十分美好;而下雨的时候,远处的山峦在雨雾中显得迷茫朦胧,这种雨景也很奇妙。
后两句则是神来之笔,诗人突发奇想,把西湖比作西施。
不管是西施淡妆还是浓妆,都非常美丽,就如同西湖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都有独特的韵味。
诗人用这样巧妙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天然之美,也表达出对西湖深深的喜爱之情。
三、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但他的文学成就极高。
他的诗词风格豪迈奔放,同时也有清新婉约之作。
他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用诗词表达自己对人生、自然等的感悟,他的作品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运用片段:有一次我和朋友去西湖游玩。
那天的天气就像苏轼诗里写的一样,刚开始晴空万里,西湖的水面像镜子一样,反射着阳光,真是“水光潋滟晴方好”。
玩着玩着,突然下起了小雨,远处的山被雨雾笼罩着,看起来神秘又迷人,朋友就感叹道:“这可不就是‘山色空蒙雨亦奇’嘛。
”我笑着说:“不管晴天还是雨天,西湖就像西施一样,不管淡妆还是浓抹,都美到让人陶醉。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一、衍生注释:1. “香炉”:指香炉峰。
紫烟是因为阳光照射到山峰上的云雾,呈现出紫色的烟雾状。
2. “前川”:前面的山川。
这里指瀑布所在的山川。
3. “三千尺”:这是一种夸张的手法,形容瀑布很长很高。
二、赏析: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描绘出一幅阳光照耀下香炉峰云雾缭绕的画面,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
小学三年级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知识点及教案小学三年级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饮湖①上初晴②后雨水光潋滟③晴方好④,山色空蒙⑤雨亦奇⑥。
欲把西湖比西子⑦,淡妆⑧浓抹⑨总相宜⑩。
译文: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显得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壮丽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无论淡妆浓抹,她总是显得那么美丽。
小学三年级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知识点注释:①饮湖:在西湖上饮酒。
湖,指杭州西湖。
②初晴:起初开始放晴。
晴,一作“睛”。
③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④方好:正显得美。
⑤空濛:形容细雨迷茫的样子。
谢玄晖诗:“空濛如薄雾”。
濛,一作“蒙”。
⑥奇:美妙,与诗中“好”同义。
⑦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
⑧淡妆:淡雅朴素的妆饰。
⑨浓抹:浓艳华丽的打扮。
抹,涂脂抹粉。
⑩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
创作背景:苏轼于神宗熙宁四年元七年(公元1071—1074年)在杭州任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
这一首作于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夏天的一次游玩后。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年),宋代文学家。
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年)进士。
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
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
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多惠政。
卒谥文忠。
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
是中国历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小学三年级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教学目标:1、认读“亦、妆”两个生字,借助有关注释,结合课外资料,正确理解重点词语以及诗句的意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6篇《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6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饮湖上初晴后雨说课稿(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条据文书、心得体会、文案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opywriting guid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guid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饮湖上初晴后雨说课稿饮湖上初晴后雨说课稿(通用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全文意思1. 《饮湖上初晴后雨》全诗:《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 《饮湖上初晴后雨》翻译: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3. 创作背景: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
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正、二月间。
4. 全诗鉴赏: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
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
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
“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
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
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本诗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诗中始终所表达的意境。
2.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诗,背诵本诗。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本诗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巧妙的构思描绘出西湖的风采神韵。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大家以前一定有过旅游的经历。
那么,大家都去过哪些地方旅游?看见过哪些令你难忘的自然景观?(明确: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使他们能在头脑中出现直观的印象,同时锻炼他们对自然景物描写的口头表达能力)杭州的西湖相信大家一定听说过。
它的景色异常秀美,吸引着国内外许多人来此参观旅游。
其时,不仅是现在,有一位古人也早已经听闻西湖的美名,留下了一首著名的描写西湖的诗篇,诗的名字就叫——(生齐读本诗题目: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是——(苏轼)二、理解诗句意思1. 让学生先齐读一遍,然后指名读。
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诗歌的节奏。
2. 读懂诗意。
给出五分钟,请学生自己借助注释,准确解释出全诗的意思。
3. 找四位同学解释全诗,教师在旁作指导,纠正解释的不恰当之处。
三、体会诗歌意境1. 这首诗描写了西湖在哪些天气状态下的景象?(明确:分别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时的景色。
)请说出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2. 在描写了西湖在晴天和雨天中的景色之后,西湖的美景又使作者联想到了什么?(明确:美女西施)在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3. 全文读完,询问学生诗人对西湖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在学生回答后,教师介绍作者的写作背景。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写于公元1073年,诗人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
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
这首诗的流传,给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选编本课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古人对祖国山河的描写,在诵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目标1、认识“亦、妆”2个字。
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
2、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感悟,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难点:感悟诗境,引导学生体会感情。
课前准备:1.学生:初步预习课文。
2.教具与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有谁到过西湖?请看一段西湖的视频。
(出示画面),看了画面有哪些感受?生:2、师:诗人苏轼观看了西湖在不同的气侯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于是情不自禁写下了一首诗,题目为《饮湖上初晴后雨》课题出示。
(师:这首诗写于公园1073年,诗人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两首,这是第二首。
)指名读题目。
3、谁来说说,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先说说词语:饮:喝酒湖:西湖,初晴后雨:开始是晴天,后来下了雨。
谁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4、你对诗人苏轼有多少了解?简介作者:(课件)二、读通诗文1、出示课文课件。
①学生自由朗读,②指名读(评价)。
③出示录音读,请大家一边听一边画出诗的节奏,④同桌互读。
三、领悟诗意1、师:我们会读课文了,那么这首诗写的什么意思呢。
请大家再读这首诗,边读边看看插图,有不懂的地方对照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
2、然后4人小组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提示:我读懂了哪一句:)3、师:全班交流:先来读读前两句,看看写了什么?指名交流(前两句:晴天、雨天的美景。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阅读答案附赏析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1、本诗作者是宋朝苏轼。
诗歌描写了杭州西湖的晴姿雨态,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的思想感情。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作者把西湖比作西施,两者的相似之处是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两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淡妆与前面空蒙相照应,浓抹与前面潋滟相照应,相宜与好、奇相照应。
3、下面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水光潋滟晴方好一句描写了西湖晴天湖水的美丽风光。
B、山色空蒙雨亦奇一句描写作者身处西湖远观雨中山色的美。
C、这是一首婉约派的七律诗。
D、这首诗写出了西湖夏季时晴时雨的特征,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优美风姿。
4、诗中总相宜的宜意思是适合 ((2分)5、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2分)A.首句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潋滟突出水波荡漾、波光粼粼的状态。
B.次句描写雨天中的山色,空蒙勾勒出西湖周围群山朦胧的景象。
C.最后两句将西湖比作西子,特别强调了西湖晴天的景色尤其优美。
D.诗人在诗中借景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了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赏析: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
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
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
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
飲湖上1初晴後雨蘇軾水光瀲灩2晴方好3,山色空濛4雨亦奇5。
欲把西湖比西子6,淡妝7濃抹8總相宜9。
一作者簡介蘇軾(公元1036—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縣)人,宋仁宗嘉祐二年(公元1057)進士。
雖與王安石同出歐陽修門下,但政見不同,反對王安石的新黨所推行的變法,在政治上屬於舊黨。
在新黨執政時,他屢遭貶謫,先後外放到不同的地方任官,結果卒於常州。
蘇軾和父親蘇洵、弟弟蘇轍,都是有名的散文家,世稱「三蘇」,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此外,蘇軾在詩、詞、賦、書法等各方面都有傑出的成就,作品視野廣闊,風格豪邁,個性鮮明,意趣橫生,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文學家之一。
二背景資料蘇軾於神宗熙寧四年元七年(公元1071-1074)在杭州任通判,曾寫下大量有關西湖景物的詩。
西湖,在杭州市西,周長十五公里,262三面環山,東側是沖積平原。
湖中有蘇堤、白堤,分水為裏湖、外湖、後湖,以十景馳名中外。
十景中的「蘇堤春曉」即因蘇軾而來。
他在杭州任官其間,疏導了西湖,灌溉了民田千頃,並築堤防洪,當地人即稱之為「蘇堤」。
這一首作於熙寧六年(公元1073),是他題詠西湖的詩歌中最有名的一首。
《飲湖上初晴後雨》共兩首,這裏選的是第二首。
三注釋1.飲湖上:在湖上飲酒。
湖指西湖。
2.瀲灩:○粵[斂驗],[lim6jim6];○漢[liànyàn]。
水波蕩漾的樣子。
3.方好:才顯得美。
4.空濛:雨霧迷茫的樣子。
5.亦奇:也很奇妙。
6.西子:西施,春秋時越國的美女。
越王勾踐為吳王夫差所敗,退守會稽,乃定下一計,令范蠡獻西施給吳王,夫差果為她的美色所迷,荒廢朝政,終被越國所滅。
7.淡妝:只略加修飾。
8.濃抹:着意打扮。
9.相宜:合適。
四賞析重點這是一首膾炙人口題詠西湖的詩歌。
這一天,詩人到西湖遊覽,最初,天色晴朗,陽光照射到湖面,水波閃動,非常好看。
後來天色轉陰,下起雨來,雨霧迷漫,山色朦朧,又別有一番情調。
《饮湖上初晴后雨》说课稿《饮湖上初晴后雨》说课稿1教材分析《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1课的内容。
该诗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同题《绝句》中的第二首。
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教学中应从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
同时应发挥韵文形式利于朗读的优势,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学生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儿童特有的表现欲望、探究需要、被认可的需要,利于教者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设计理念以学生学习和活动方式结构课堂教学是本设计突出的理念。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积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实践。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的潜能。
抓住儿童心理,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
渗透学习方法,促进学习实践,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句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3、在小组交流中,体验合作的方法、乐趣,增强竞争意识。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谈话切入,尝试背诗,创设情境,欣赏画面,引出新诗从与学生初次见面实际出发,挖掘学生的已有经验,既巩固了学生的知识,又为新课学习作好铺垫。
根据学生爱玩的心理特征,创设情境,由欣赏画面引出教学内容,营造学习氛围,调动学习热情,实现自然过渡。
二、师生商讨,激发动机,渗透学法,组织合作,自主探究深入挖掘学生学诗经验,帮助学生归纳梳理学诗方法,科学组织划分小组角色,营造组际竞赛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极大限度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方法自己定,小组自己组,任务自己分,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时间和空间的保障。
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实践当中。
实现了方法的巩固,促进学生合作技能的提高。
《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翻译《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翻译《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一首即景诗,作者抓住了夏季西湖时晴时雨的风光,以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惟妙惟肖地勾画了西湖的美景。
表达了诗人对西湖、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原文: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原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译文:天色朦胧就去迎候远道而来的客人,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
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飘来了一阵阵雨,客人不胜酒力已渐入醉乡。
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没有完全领略到。
如要感受人间天堂的神奇美丽,还是应酌酒和西湖的守护神“水仙王”一同鉴赏。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译文: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饮湖上初晴后雨》注释:1、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
2、朝曦:早晨的阳光。
3、水仙王: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庙,祭祀钱塘龙君,故称钱塘龙君为水仙王。
4、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显得美。
5、空濛:细雨迷濛的样子。
濛,一作“蒙”。
亦:也。
奇:奇妙。
6、欲:可以;如果。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7、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
《饮湖上初晴后雨》赏析:1、《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这组诗共二首,但许多选本只看中第二首,因而第一首已鲜为人知。
其实第二首虽好,却是第一首的注脚。
第一首所说的“此意自佳君不会”的'“此意”,正是指第二首所写的西湖晴雨咸宜,如美人之淡妆浓抹各尽其态。
不选第一首,题中的“饮”字也无着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