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革命家书
- 格式:docx
- 大小:13.92 KB
- 文档页数:2
抗战家书内容篇一:抗战家书抗战家书时值清明,让我们一同缅怀先烈!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
70年前,无数中华热血儿女为抗击日本侵略者,或血洒疆场,或牺牲于敌人的屠刀,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今天,我们翻开他们写给亲人的家书,除了能感受到为国赴死的英雄气概,还深深地感受他们为人父、为人子、为人夫、为人母的浓浓的亲情,以及为了民族存亡舍小家为大家勇于献出生命的豪迈,以及对家人的愧疚。
集温情与豪情于一身的抗日先烈,在血洒疆场之时,在硝烟弥漫的战斗间隙,在敌人的囚车中,于字里行间挥洒出他们的真情。
1:左权:别时容易见时难家书原文志兰:就江明同志回延之便再带给你十几个字。
乔迁同志那批过路的人,在几天前已安全通过敌之封锁线了,很快可以到达延安,想不久你可看到我的信。
希特勒“春季攻势”作战已爆发,这将影响日寇行动及我国国内局势,国内局势将如何变迁,不久或可明朗化了。
我担心你及北北(左权将军唯一的女儿左太北),你入学后望能好好的恢复身体,有暇时多去看看太北,小孩子极需人照顾的。
??想来太北长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她在保育院情形如何?你是否能经常去看她?来信时希多报道太北的一切。
在闲游与独坐中,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块玩着、谈着,特别是北北非常调皮,一时在地下、一时爬着妈妈怀里,又由妈妈怀里转到爸爸怀里来闹个不休,真是快乐。
可惜三人分在三处,假如在一块真痛快极了。
重复说我虽然如此爱太北,但时局有变,你可大胆按情处理太北的问题,不必顾及我。
一切以不再多给你受累,不再多妨碍你的学习及妨碍必要时之行动为原则。
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愿在党的整顿之风下各自努力,力求进步吧!以进步来安慰自己,以进步来酬报别后衷情。
不多谈了,祝你好!叔仁五月二十日晚(注:此信写于1942年)家书背后的故事左权,1905年3月15日生于湖南醴陵一个农民家庭。
中学时代参加中共领导的社会科学研究社,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
革命英雄家书亲爱的家人们,我希望这封家书能够代表我对你们的思念和深切的关怀。
虽然我们身处革命的洪流中,却始终不能忘记我们的家庭与亲人。
我身为革命英雄,为了自由与民主的事业,我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战斗之中。
尽管我已经离开了你们的身边,但请相信,我一直都在你们的心中,而你们也一直是我前进的力量。
在这汹涌的革命潮流中,我们目睹了无数的痛苦和牺牲。
无辜的人们在追求自由的征途中遭受着残酷的压迫。
作为革命者,我们肩负着解放和救赎苦难人民的责任。
战斗虽然艰难,但我们相信,只要一息尚存,就不能放弃。
我们要坚守信念,继续努力,为了一个更加公正与平等的社会而奋斗。
无论我们身处何地,革命的使命始终萦绕在我们心中。
我们肩负着历史的责任,决不能辜负先烈们的期望与付出。
家人们,我深知你们为我牵肠挂肚,希望我能平安归来。
但在这危机四伏的战场上,我不能保证安全,我只能将自己的生命融入到革命中。
请你们不要过于担心和悲伤。
我虽然离开了你们的身边,但我奋斗的目标是为了我们的家庭和国家能够拥有光明的未来。
我相信,在革命的洪流中,我们团结一心,坚定信念,终将战胜邪恶的势力。
届时,我们将共享一个更加美好和平等的社会。
家人们,请保重自己,照顾好彼此。
当我再次与你们团聚时,我们将会更加珍惜和感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
最后,我向你们表达永不妥协的决心和深深的爱意。
让我们共同追求真理,为了自由而奋斗,直至胜利的那一天!愿天佑我家人,愿天佑革命事业!衷心的爱,[你的名字]。
英雄革命家书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或许你从电影里,书里,已经认识一位叫做赵一曼的抗联女英雄。
她曾以纤纤弱质率众抗击入侵东北的日本侵略者,被捕后又顽强不屈,直至英勇就义。
但你可能并不知道,她是一位普通的母亲。
在生命的最后,她给儿子留下了一封家书。
而这封家书,整整迟到了21年。
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母亲死后,我的孩子要代替母亲继续斗争,自己壮大成长,来安慰九泉之下的母亲!你的母亲赵一曼于车中1936年8月2日这是1936年8月2日,时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二团政委的赵一曼,在牺牲前一刻留下的话。
那一天,赵一曼被押上开往刑场的火车,她虽感到死亡迫近,却丝毫没有表现出惊慌的神态。
在生命最后时刻,她最为牵挂的是唯一的儿子。
她向敌人要来纸和笔,写下了这封遗书。
之后凛然就义,年仅31岁。
这份记录在日军审讯档案里的家书,时隔21年后,才传到赵一曼的儿子——宁儿那里,而赵一曼的真实身份也在1957年被解开。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1905年出生在四川宜宾一个富裕家庭,是家里最小的孩子。
21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进入黄埔军校学习,成为该校唯一一届女学员中的一员。
1932年春,儿子宁儿未满三岁,李坤泰就接到党中央派遣,从此音讯杳无,留给宁儿的,只有一张合影。
不久后,在东北的抗日战场上,一位名叫赵一曼的女英雄,成为传奇般的人物。
她带领群众罢工,建立游击队,多次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以“红枪白马女政委”声名远扬。
赵一曼的孙女陈红介绍说,父亲只知道他的妈妈是地下党,干革命去了,当时谁都不知道赵一曼是谁,因为她到东北去了以后,就跟家里人没有一点书信往来。
红色家书原文摘抄红色家书原文篇1这是中共一大代表、山东党组织的缔造者和早期领导者邓恩铭的一封亲笔家书。
字里行间透出的是一个远离家乡游子的满满亲情,力透纸背的是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革命信念。
(邓恩铭家书)01由来1917年9月,邓恩铭投奔时任山东宁阳县公署帮审的二叔黄泽沛,前往济南读书。
黄泽沛的岳父何少伯是贵州荔波县人,布依族。
清末进京考取进士,先后派任山东胶县、东阿等地知县。
黄泽沛来山东投靠老岳父后,在山东地方谋事。
1919年后,黄泽沛先后出任青城县知事,胶县、淄川、益都、沂水等县县长。
期间,邓恩铭跟随二叔为生。
1918年,邓恩铭考入山东省立第一中学(简称省立一中),编为第九班。
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积极响应北京学生爱国运动,组织罢课运动,成为山东颇有影响的学生领袖。
1921年春,邓恩铭等发起建立济南中共早期组织,7月,赴上海出席中共“一大”,成为最年轻,也是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
党的一大后,中国共产党集中主要力量领导工人运动。
从1922年至1923年,全国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全国掀起了一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
1922年8月,邓恩铭在参加了中共二大后,遵照中央指示,第一次来到淄博,他利用叔父黄泽沛任淄川县知事的条件,深入淄川矿区开展工作。
淄博,位于山东中部,包括淄川、博山、张店几个区域,处在胶济铁路的中心地段,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是鲁中南部山区至渤海、济南至青岛的交通枢纽,是当时山东最大的煤炭产地、全国三大矿区之一。
特别是以淄川炭矿为中心的北部矿区,是近代中国矿业产业工人最集中的地方之一。
19世纪末,德、日帝国主义势力就先后在这里建工厂、筑铁路、开矿山,掠夺淄博的矿产资源,一支以煤炭工人为主体的工人阶级队伍从无到有,迅速壮大。
据史书载,1919年时淄博就有矿工2.5万余人。
位于胶济铁路线上的“淄博张”(淄川、博山、张店)煤矿,是当时山东最大的矿区。
1924年3月,邓恩铭再次来到淄川矿区,在赵豫章等人的陪同下,深入矿井、工棚、学校及周边的农村,了解工人的生活状况、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党员,筹建地方党的组织。
十大经典红色家书1.《毛泽东选集》《毛泽东选集》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毛泽东个人的重要著作,也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红色家书。
这本书集中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的重要著作和演讲,对于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思想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红星照耀中国》《红星照耀中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歌,也是一本经典的红色家书。
这本书记录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革命战争中的英勇斗争和取得的伟大胜利,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情厚意,展现了中国军人的英雄形象。
3.《红岩》《红岩》是中国作家巴金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一本经典的红色家书。
这本书以四川大学抗日救亡斗争的红色根据地“红岩”为背景,通过描写主人公在抗战中的坚定信仰和不屈精神,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战争年代的英勇斗争和崇高情感。
4.《红色娘子军》《红色娘子军》是中国导演杨洪基执导的一部影片,也是一本经典的红色家书。
这部影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妇女民兵组织“红色娘子军”为题材,讲述了她们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事迹和无私奉献,展现了中国妇女在革命中的崇高精神。
5.《红旗飘飘》《红旗飘飘》是中国的一首经典红色歌曲,也是一本经典的红色家书。
这首歌曲以红旗作为象征,表达了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赞美和支持,展现了中国人民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仰。
6.《红色婚礼》《红色婚礼》是中国作家莫言的一部小说,也是一本经典的红色家书。
这本小说以中国土地改革时期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农村青年和一位来自城市的女青年在革命斗争中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中国农民的英勇斗争和婚姻观念的变革。
7.《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也是一本经典的红色家书。
这本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为主线,通过描绘他们的情感纠葛和命运沉浮,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寄托了作者对社会变革和人性解放的思考。
8.《红高粱家族》《红高粱家族》是中国作家莫言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一本经典的红色家书。
这本小说以中国解放战争和文化大革命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农村家族在革命和变革中的命运,展现了中国人民在历史变迁中的坚毅和奋斗。
红色家书的例子红色家书是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家书,通过文字的形式,表达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下面是关于红色家书的十个例子:1. 亲爱的爸爸,这是我第一次给您写家书,我想借此机会向您表达我对您的无限敬仰和感激之情。
您是一位曾经参与过红军长征的革命先辈,您用您的热血和勇气为我们国家的独立和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 亲爱的奶奶,我写这封家书是想向您表达我对您作为一位红军战士的敬佩之情。
虽然我没有亲眼见证您参与革命斗争的岁月,但是从您的回忆录和家族的口述中,我能感受到您的坚定和勇敢。
3. 亲爱的爷爷,在我小时候,您常常给我讲述您参加红军斗争的故事,那些故事让我深深地被您的勇气和牺牲精神所感动。
虽然您已经离开我们多年,但是您始终活在我的记忆中,我会永远铭记您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贡献。
4. 亲爱的父亲,在您的书架上,我发现了一本关于您参加红军长征的回忆录。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加深刻地了解到您在革命岁月中所经历的艰辛和危险。
您是一个伟大的父亲,您的奋斗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
5. 亲爱的母亲,作为一位红军战士的女儿,您在我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我知道,您小时候也曾参与过红军的运动,虽然您没有亲自上战场,但是您用您的坚强和智慧支持着父亲和其他战友。
6. 亲爱的姐姐,作为一名红军战士,您的勇敢和牺牲精神让我感到无比自豪。
您是我们家族中的英雄,您的事迹将被世世代代铭记。
我会继承您的遗志,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而努力奋斗。
7. 亲爱的叔叔,虽然我没有亲眼见证您参与红军斗争的岁月,但是您的勇气和牺牲精神一直在我心中。
您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贡献将永远被我敬仰和怀念。
8. 亲爱的堂兄,您是一位曾经参与红军斗争的英雄,您的勇气和无私精神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
我会牢记您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贡献,将您的事迹传承下去。
9. 亲爱的表弟,你是一位红军的后代,虽然你没有亲身经历过革命岁月,但是你可以通过学习和了解红色文化,传承先烈的遗志,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七封革命先烈的家书引言革命先烈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是为国家独立和人民幸福而英勇奋斗的英雄。
他们为了信仰和理想,献出了自己的一切。
他们的家书记录下了他们革命历程中的忧愁和期望、坚持和奉献。
这七封家书,正是这种坚毅与豪情的见证,值得我们珍藏和传承。
一、家书一:《永别的家书》1. 革命先烈的坚毅决心•先烈在信中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先烈坦然面对生死,表达了为了信仰而牺牲的决心。
2. 组织团结与爱国情怀•先烈感恩组织,立志为国家的解放事业付出一切。
•先烈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的无私奉献。
3. 为家人和国家祈福•先烈祝福家人希望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先烈祈祷祖国早日独立和人民早日过上幸福的日子。
二、家书二:《长征路上的家书》1. 革命先烈的艰辛征程•先烈描述了长征途中的艰难和危险。
•先烈表达了为了信仰而不畏艰险的意志。
2. 革命同志的情谊•先烈表达了对同志的深厚感情和忠诚。
•先烈鼓舞人心,激励大家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3. 对未来的期望与祝福•先烈寄望革命事业的胜利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先烈祝福家人过上美好的生活。
三、家书三:《血染的家书》1. 革命先烈的悲壮告别•先烈表达了自己生命即将结束的忧愁和悲壮。
•先烈对亲人表达了永别希望和爱意。
2. 革命信仰的坚持•先烈在家书中坚定了自己革命信仰的决心。
•先烈希望后人能继续为共同目标而奋斗。
3. 为人民祈祷•先烈祈祷祖国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先烈希望亲人能够感受到为人民奉献的价值和意义。
四、家书四:《苦难岁月的家书》1. 革命先烈的艰辛生活•先烈描述了革命岁月中的贫困和艰辛。
•先烈表达了为了信仰而甘愿牺牲个人利益的决心。
2. 对亲人的思念和关怀•先烈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和期待。
•先烈鼓励家人要坚强,理解并支持自己的选择。
3. 为国家和人民祈福•先烈祈愿国家的繁荣和人民幸福安康。
•先烈希望自己的牺牲能够换来更美好的明天。
五、家书五:《革命烈士的家书》1. 革命先烈的痛苦和牺牲•先烈表达了自己牺牲的痛苦和对家人的思念。
10封抗战英雄家书有一种力量让人心潮澎湃透过抗战家书,看到一种滚烫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透过抗战家书,升腾一种激越豪迈的民族气节:视死如归、宁死不屈。
透过抗战家书,感受一种久违的英雄气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
透过抗战家书,感到一种力透纸背的必胜信念:百折不挠、坚忍不拔。
会有一种情怀让人泪流满面,会有一种力量让人心潮澎湃!如果你读信有感,请在底部写下评论……为民族解放而奋斗亲爱的父亲、母亲:儿过去曾寄过几次信给大人,想早赐阅矣。
但至今未见大人的训示,想大人必因儿不告而走之故怪罪于儿,生气不理了,所以儿对此点终不能安心。
儿不愿做个时代的落伍者,不愿落人后,儿要为改造不合理的社会而奋斗,为后来女子求幸福,也要和男人一样为国家民族求解放,做一点有意义的事业。
这就是儿此次来延安的主要原因。
儿决定来此学习一点真实学问,求中国民族解放的方法。
由西安来的学生很多,各地都有,好些熟人,所以请大人放心。
不要以为儿做得不对。
这样多的人都和儿所作的一样。
敬祝健安漂泊的女儿敬禀4.18家书背后韩雅兰,1905年生于陕西省蒲城县。
20世纪20年代,在陕西省立女子师范学校上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6年底赴延安参加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二期学习。
全民抗战爆发后,前往西安从事地下工作。
1943年4月病逝。
此信写于1937年4月18日,韩雅兰详细讲述了奔赴延安的缘由,以求父母谅解。
读信有感读抗战家书,灵魂再受洗礼、精神为之一振。
国家危难之际,民族大义面前,他们把一腔热血、年轻生命熔铸成永恒丰碑。
“为国家民族求解放,做一点有意义的事业”,这是那个时代进步青年的思想追求。
海军十大杰出青年、临沂舰舰长高克决不掩没民族意识真儿:这是个大时代,你要踏上民族解放战争的最前线,我当然要助成你的志愿,决不能因为“舐犊之爱”而掩没了我们的民族意识。
别矣,真儿!但愿你虚心学习,勿忘我平时所教训你的“有恒七分,达观三分”,锻炼你的体魄,充实你的学问,造就一个强健而又智慧的现代青年,来为新中国而努力奋斗!中华民国廿八年六月四日写于香港旅次王雨亭家书背后王雨亭(1892年—1967年),福建泉州人。
红色家书革命烈士书信原文家书作为中华民族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十分厚重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它集文学、史学、美学、书法、礼仪、邮政、包装、纸张等文化元素于一体,是我们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亲和力的体现。
精心为大家整理红色家书革命烈士书信原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红色家书革命烈士书信原文樟、榕二兄:弟自事变后,毅然走出饥寒的家庭,参加了人民的子弟兵——八路军,将近九年光景,因不了解咱乡的社会情况,未敢冒然写信,恐信到家后引起不幸之事件(过去曾以做生意为名与家寄信两封,均未见回音)。
咱家的情景,我是想象到的,尤其想到在贫苦的日子里熬煎着的苦命的双亲,及年迈的祖母,他们也许……我不敢往下想。
哥哥,你们会意味到我没有直接给二老写信的意思吧。
由于旧社会制度的黑暗,而造成我们连年不能翻身的贫困。
我们应认识,这并不怪我们的命运不好,也并不是上帝的安派〔排〕,这只不过是自己骗自己,自己安慰自己的说法。
我不相信我们生来就是要受苦的。
难道我们就不会享福吗?!我们如果还一味的谜〔迷〕信、糊涂,还在祈祷、依赖上帝,埋怨命运,那就成了笑话了。
我们还是要自己跌倒自己爬,要听民主政府的话,始终跟着人民的救星—毛主席走。
灾难深重的中国少衣无食者,不仅咱一家,弟这几年来正是为了自己,为了这饥寒的一群,奔波奋斗。
而当这和平建设时期,弟将更努力,为群众服务,为新社会服务,一待更进一步、更彻底的完成民主和平改革的大业,而能得到巩固,那是我的光荣,是父母的光荣,是群众的光荣,是新社会的光荣。
回想当初,从家门走出,在途中独行的我,心中是怎么兴奋,但又是如何悲伤啊!爹娘呀,你这刚能扎翅远飞幼稚的孩儿,从此就不能顾念到你们了。
哥哥呀,我对爹娘应敬的一切,也完全交付你们了。
入伍初期,思家心尤切。
一天正在念着父亲这几年来体衰面瘦,显然是由于长期负着咱一家生死重担,常受饥寒威胁而苦愁所致。
正在沉默思念,适逢父亲从遥远的家乡,在兵马荒乱中冒着一路艰险,在昔阳之皋落镇与我见面了。
10封抗战英雄家书有一种力量让人心潮澎湃透过抗战家书,看到一种滚烫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透过抗战家书,升腾一种激越豪迈的民族气节:视死如归、宁死不屈。
透过抗战家书,感受一种久违的英雄气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
透过抗战家书,感到一种力透纸背的必胜信念:百折不挠、坚忍不拔。
会有一种情怀让人泪流满面,会有一种力量让人心潮澎湃!如果你读信有感,请在底部写下评论……为民族解放而奋斗亲爱的父亲、母亲:儿过去曾寄过几次信给大人,想早赐阅矣。
但至今未见大人的训示,想大人必因儿不告而走之故怪罪于儿,生气不理了,所以儿对此点终不能安心。
儿不愿做个时代的落伍者,不愿落人后,儿要为改造不合理的社会而奋斗,为后来女子求幸福,也要和男人一样为国家民族求解放,做一点有意义的事业。
这就是儿此次来延安的主要原因。
儿决定来此学习一点真实学问,求中国民族解放的方法。
由西安来的学生很多,各地都有,好些熟人,所以请大人放心。
不要以为儿做得不对。
这样多的人都和儿所作的一样。
敬祝健安漂泊的女儿敬禀4.18 家书背后韩雅兰,1905年生于陕西省蒲城县。
20世纪20年代,在陕西省立女子师范学校上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6年底赴延安参加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二期学习。
全民抗战爆发后,前往西安从事地下工作。
1943年4月病逝。
此信写于1937年4月18日,韩雅兰详细讲述了奔赴延安的缘由,以求父母谅解。
读信有感读抗战家书,灵魂再受洗礼、精神为之一振。
国家危难之际,民族大义面前,他们把一腔热血、年轻生命熔铸成永恒丰碑。
“为国家民族求解放,做一点有意义的事业”,这是那个时代进步青年的思想追求。
海军十大杰出青年、临沂舰舰长高克决不掩没民族意识真儿:这是个大时代,你要踏上民族解放战争的最前线,我当然要助成你的志愿,决不能因为“舐犊之爱”而掩没了我们的民族意识。
别矣,真儿!但愿你虚心学习,勿忘我平时所教训你的“有恒七分,达观三分”,锻炼你的体魄,充实你的学问,造就一个强健而又智慧的现代青年,来为新中国而努力奋斗!中华民国廿八年六月四日写于香港旅次王雨亭家书背后王雨亭(1892年—1967年),福建泉州人。
英雄的革命家书
亲爱的父亲、母亲:
儿过去曾寄过几次信给大人,想早赐阅矣。
但至今未见大人的训示,想大人必因儿不告而走之故怪罪于儿,生气不理了,所以儿对此点终不能安心。
儿不愿做个时代的落伍者,不愿落人后,儿要为改造不合理的社会而奋斗,为后来女子求幸福,也要和男人一样为国家民族求解放,做一点有意义的事业。
这就是儿此次来延安的主要原因。
儿决定来此学习一点真实学问,求中国民族解放的方法。
由西安来的学生很多,各地都有,好些熟人,所以请大人放心。
不要以为儿做得不对。
这样多的人都和儿所作的一样。
敬祝
健安
漂泊的女儿敬禀
4.18
家书背后
韩雅兰,1905年生于陕西省蒲城县。
20世纪20年代,在陕西省立女子师范学校上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6年底赴延安参加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二期学习。
全民抗战爆发后,前往西安从事地下工作。
1943年4月病逝。
此信写于1937年4月18日,韩雅兰详细讲述了奔赴延安的缘由,以求父母谅解。
读信有感
读抗战家书,灵魂再受洗礼、精神为之一振。
国家危难之际,民族大义面前,他们把一腔热血、年轻生命熔铸成永恒丰碑。
“为国家民族求解放,做一点有意义的事业”,这是那个时代进步青年的思想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