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疗效
- 格式:pdf
- 大小:2.84 MB
- 文档页数:3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药理作用】本品为可供静脉及肌肉注射用的甲泼尼龙,是一种合成的糖皮质激素。
这种高浓度的水溶液特别适用于需用作用强、起效快的激素治疗的疾病状态。
甲泼尼龙具有很强的抗炎、免疫抑制及抗过敏活性。
糖皮质激素扩散透过细胞膜,并与胞浆内特异的受体相结合。
此结合物随后进入细胞核内与DNA(染色体)结合,启动mRNA的转录,继而合成各种酶蛋白,据认为,糖皮质激素最终即靠这些酶得以发挥其多种全身作用。
糖皮质激素不仅对炎症和免疫过程有重要作用,而且影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并且对心血管系统、骨骼肌肉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也有作用。
-- 作用于炎症和免疫过程:糖皮质激素的大部分治疗作用都与它的抗炎、免疫抑制和抗过敏特性有关,这些特性会导致下列结果:- 减少炎症病灶周围的免疫活性细胞- 减少血管扩张- 稳定溶酶体膜- 抑制吞噬作用- 减少前列腺素和相关物质的产生4mg甲泼尼龙的糖皮质激素作用(抗炎作用)与20mg氢化可的松相同。
甲泼尼龙仅有很低的盐皮质激素作用(200mg甲泼尼龙等价于1mg脱氧皮质酮)。
-- 对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代谢的作用:糖皮质激素具有分解蛋白质的作用,释出的氨基酸经糖异生过程在肝脏内转化为葡萄糖和糖原;同时,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吸收减少,从而导致血糖增高和葡萄糖尿。
有糖尿病倾向的患者尤其明显。
-- 对脂肪代谢的作用:糖皮质激素具有分解脂肪的作用,该作用主要影响四肢;另外,糖皮质激素又具有脂肪合成作用,该作用在胸部、颈部和头部尤为明显。
所有这些导致了脂肪的重新分布。
糖皮质激素的最大药理作用出现在血药峰浓度之后,表明其大部分作用是通过改变酶活性引的,而不是药物的直接作用。
[u]临床前安全性数据[/u]根据安全药理学的常规研究,对小鼠、大鼠、兔子和犬经静脉注射、腹腔注射、皮下注射、肌内注射和口服途径给药,进行重复剂量毒性研究,未发现非预期的危害。
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在急诊中的应用体会
冯金文;刘长森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
【年(卷),期】2009(004)028
【摘要】@@ 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其商品名称为甲强龙(以下简称甲强龙),是可供静脉及肌肉注射的.甲强龙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它具有显著的抗炎、免疫抑制及抗过敏活性.这种高浓度的水溶液特别适用于需用作用强,起效快的激素.【总页数】2页(P129-130)
【作者】冯金文;刘长森
【作者单位】113004,辽宁省抚顺市第三医院急诊科;113004,辽宁省抚顺市第三医院急诊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观察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在急诊救治重症过敏性休克中的临床效果 [J], 钟少州;李百来;刘玉梅
2.耳后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和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聋中的优劣差异分析 [J], 钟康华
3.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J], 梁彩琼; 蔡建强
4.颅息穴位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盐酸利多卡因在特发性耳鸣治疗中的应用[J], 黄丽瑶
5.纳洛酮联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J], 郭茂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DOI:10.16096/ki.nmgyxzz.2021.53.02.016过敏性休克的药物治疗张晓雪,李婉莹(大连医科大学,辽宁大连116044)[摘要]休克作为一种全身性疾病,近年来各类型休克发病率均有升高,因其紧急性与复杂性,很可能在短时间内威胁患者生命,同时也可能是各种疾病的终末期表现。
过敏性休克与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不同,属于特异性的超敏反应,表现缺乏特异性,时常难以预知、无法准确判断,达到了越来越多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药物治疗作为抢救过程中的必备要素分类较多临床文献提供思路方法。
[关键词]过敏性休克;药物[中图分类号1R541.64[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休克是由各种严重的致病因素,如创伤、失血、感染、过敏或心泵功能衰竭等一定强度的应激情况作用于人体时,导致全身有效循环血容量下降,组织器官微循环障碍,在一定时间未能恢复灌注,将造成器官功能障碍和细胞坏死。
休克作为临床常见综合征,既是一种疾病,又是一种临床状态。
人类对于休克的认知经历了症状描述阶段、急性循环衰竭和低血压认识阶段、微循环学说阶段及细胞分子水平等研究阶段⑴。
1过敏性休克的发病机制过敏性休克是由于一般对人体无害的特异性过敏原作用于过敏患者,这样的过敏原多种多样,可通过不同方式作用于机体,比如呼吸道、消化道、血液循环系统、皮肤黏膜等,通常情况下特异性的过敏原仅导致过敏反应,而是否会引起休克的发生与患者自身素质差异性有关,属于严重过敏疾病⑵。
已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应过敏物质后,由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等释放组胺、缓激肽等炎性介质,可出现全身细小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周围循环灌注不足为主的全身性速发变态反应。
除引起休克的表现外,常伴有喉头水肿、气管痉挛、肺水肿等征象。
致死原因有突然血压测不到,继而呼吸心搏骤停和严重喉头水肿以致窒息。
一旦出现过敏性休克,力争现场抢救,此病发病急而凶险,但治疗后亦很快缓解。
如不紧急处理,常导致死亡。
72中国处方药 第19卷 第1期·安全评价·[J].中国中药杂志, 2012, 37(18):2744-2747.[4]国家药典委员会.临床用药须知[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5]蒋艳琼,刘晓霞,姚丽萍.某监测站2017-2019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兵团医学,2020,18(1):66-70.[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EB/OL].http:///flfg/2011-05/24/content_1870110.htm,2011-05-24/2020-10-01.[7] Ferner R, Aronson J. Susceptibility to adverse drug reactions[J]. Br J Clin Pharmacol,2019,85:2205-2212.[8]王增梅.临床药师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的重要作用[J].临床合理用药,2019,12(2):110-111.[9]孟祥云,胡娟,叶茜,等.1864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20,15(3):52-58.[10]于世英,杜光,黄红兵. 临床药物治疗学-肿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1]詹云丽,林宇,罗东丽,等.惠州市2013年基本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分析[J].今日药学,2015,25(4):306-312.[12]王丹,任经天,董铎,等.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十年趋势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20,17(5):276-283.卡铂是治疗肺腺癌的常规化疗药物,作用机制与顺铂相似,为周期非特异性抗肿瘤药,是第2代铂类抗肿瘤药物。
主要是通过进入肿瘤细胞后与脱氧核糖核酸(DNA)形成加合物,干扰DNA修复,从而抑制并最终杀死癌细胞[1]。
其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消化道反应、血液系统毒性、脱发及肝肾功能损伤等,其中骨髓抑制为剂量限制性毒性,其他非血液学毒性较顺铂低。
*基金项目: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9Y111)①广东省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 广东 惠州 516000通信作者:李惠丽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维生素D 治疗过敏性紫癜患儿效果观察*李惠丽① 廖康荣① 邹兆城① 王凯萍① 林俊荣①【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维生素D 治疗过敏性紫癜患儿的效果。
方法:对2011年1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9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
对照组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观察组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维生素D 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82.61%(P <0.05)。
观察组皮疹、腹痛、关节肿痛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
治疗后,两组IgA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维生素D 可提高过敏性紫癜患儿的治疗效果,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改善免疫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维生素D 过敏性紫癜 Effect of Methylprednisolone Sodium Succinate Combined with Vitamin D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Henoch-Schonlein Purpura/LI Huili, LIAO Kangrong, ZOU Zhaocheng, WANG Kaiping, LIN Junrong.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1, 18(09): 111-11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Methylprednisolone Sodium Succinate combined with Vitamin D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Henoch-Schonlein purpura. Method: The clinical data of 92 children with Henoch-Schonlein purpur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1 to May 2019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6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ethylprednisolone Sodium Succinat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ethylprednisolone Sodium Succinate combined with Vitamin D. The clinical efficacy, disappearance time of clinical symptoms,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the level of immunoglobuli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65%, it was higher than 82.61%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The disappearance time of rash, abdominal pain, joint swelling and pain and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After treatment, IgA levels in both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wo groups (P >0.05). Conclusion: Methylprednisolone Sodium Succinate combined with Vitamin D can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children with Henoch-Schonlein purpura, shorten the disappearance time of clinical symptoms and improve the immune level,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Methylprednisolone Sodium Succinate Vitamin D Henoch-Schonlein purpura First-author ’s address: Huizhou First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Huizhou 5160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1.09.027 过敏性紫癜(HSP)是一种与血管病态有关的反应性疾病,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为高发群体,发病后可累及肾脏、肝脏及消化道,病情严重的可诱发肾功能衰竭和肾病综合征等,并且HSP 容易反复发作,对患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还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1-2]。
甲泼尼龙与地塞米松对过敏性休克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发表时间:2017-04-14T14:16:57.003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4期作者:朱佳花谭俊彩[导读] 甲泼尼龙对过敏性休克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地塞米松,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更高,起效更快。
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长沙 410016【摘要】目的:研究甲泼尼龙与地塞米松对过敏性休克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研究对象2014年6月-2016年7月过敏性休克患者20例,将其随机分两组。
D组进行常规治疗+地塞米松治疗,J组进行常规治疗+甲泼尼龙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过敏性休克治疗总有效率;皮疹消退的时间、心率恢复正常时间、血压恢复正常时间、神志清晰时间;患者药物的副作用发生情况的差异。
结果:J组患者过敏性休克治疗总有效率高于D组,P<0.05;J组皮疹消退的时间、心率恢复正常时间、血压恢复正常时间、神志清晰时间短于D组,P<0.05;J组药物的副作用发生显著少于D组,P<0.05。
结论:甲泼尼龙对过敏性休克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地塞米松,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更高,起效更快,缓解症状的时间和促醒时间更短,值得推广。
【关键词】甲泼尼龙;地塞米松;过敏性休克;临床治疗效果过敏性休克为严重过敏现象之一,是多种过敏原所引发的综合征,发病急且病情危重,发病后需及时进行有效治疗。
传统多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欠佳[1]。
本研究对甲泼尼龙与地塞米松对过敏性休克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研究对象2014年6月-2016年7月过敏性休克患者20例,将其随机分两组。
所有患者符合过敏性休克诊断标准。
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
J组患者男6例,女4例;21-78岁,年龄(47.13±2.13)岁。
慢性支气管炎6例,尿路感染2例,急性扁桃体炎1例,其他1例。
D组患者男7例,女3例;22-78岁,年龄(47.68±2.23)岁。
慢性支气管炎5例,尿路感染3例,急性扁桃体炎1例,其他1例。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在重症过敏性休克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探讨在重症过敏性休克患者急救中,采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的临床效果。
方法研究本院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68例在重症过敏性休克患者。
根据患者的急救方法,分为参照组与探究组,每组各34例,参照组执行地塞米松对患者进行急救,探究组执行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患者进行急救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
结果探究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重症过敏性休克患者,采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患者进行急救,可促进患者的血压,心率以及呼吸频率恢复,还可促进患者的皮疹症状消退,急救效果更加突出,值得推广。
【关键词】重症过敏性休克;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急救重症过敏性休克这一疾病主要由于过敏因素,所导致的一种临床综合症,其中由于药物过敏所引发的过敏性休克在临床上最为常见,属于发生概率较高的危急重症。
假如未及时对患者进行急救治疗,或者治疗措施不得当,容易导致患者生命安全受到极大威胁。
地塞米松作为临床上,治疗重症过敏性休克的有效药物之一,但由于其起效较慢,作用时间长,从而会对其急救效果造成影响[1]。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在临床应用中,药物起效速度较快,可对过敏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缓解,为此本文将重点分析,在重症过敏性休克患者急救中,采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的临床效果,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本院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68例在重症过敏性休克患者。
根据患者的抢救方法,分为参照组与探究组,每组各34例,参照组年龄26~65岁,平均(42.21±3.32)岁,病程时长0.5~4.2小时,平均(1.51±0.92)小时,男20例,女14例;探究组年龄25~64岁,平均(42.23±3.46)岁,病程时长0.6~4.1小时,平均(1.49±0.87)小时,男19例,女15例;两组在基本的年龄、性别、病情上没有明显差异(P>0.05),有对比性。
分析甲泼尼龙与地塞米松治疗过敏性休克的效果摘要:目的研究甲泼尼龙与地塞米松治疗过敏性休克的效果。
方法累计在2017年8月到2019年8月间抽取过敏性休克患者80例,依据患者的自身意愿进行分组,将常规治疗联合地塞米松治疗下的40例患者划分为对照组,余下4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同时使用大剂量甲泼尼龙,将其划分为观察组。
结果对比选取患者神智恢复时间、心率恢复时间以及皮疹消退时间观察组均明显较少(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内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甲泼尼龙在过敏性休克患者的治疗中具有促进病情改善的作用,用药后患者不适反应较少,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地塞米松;甲泼尼龙;过敏性休克;临床疗效过敏是指因过敏原所指的各类临床综合征,过敏性休克属于严重过敏反应,危害较大,若患病后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患者的生命安全就会受到威胁[1]。
临床上主要使用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来治疗过敏性休克,治疗效果较好但见效慢,现抽取80例过敏性休克患者并开展研究,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总结不同药物的应用效果,具体方法及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累计在2017年8月到2019年8月间抽取过敏性休克患者80例,依据患者的自身意愿进行分组,将常规治疗联合地塞米松治疗下的40例患者划分为对照组,组内男女比21:19,年龄分布在17-78岁之间,平均值为(48.0±1.4)岁;余下4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同时使用大剂量甲泼尼龙,将其划分为观察组,组内男女患者各20例,年龄分布在18-77岁之间,平均值为(47.5±1.6)岁,数据间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心电图、血常规、血流动力学等检查需要在治疗前开展,以便护理人员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
护理人员将患者以平卧体位放在病床上,保证患者可以正常呼吸,扩容、吸氧、水电解质平衡等基础治疗同步开展,使用皮下注射的方法将0.5毫克到1.0毫克的0.1%肾上腺素注入患者体内,若患者存在心肌缺血等严重并发症,需要使用血管活动性药物来配合治疗;血压稳定性不足的患者需要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来配合治疗。
提示,两组患者在不同P et CO2下的脑血流灌注相关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观察组患者脑血流指标水平受到的影响程度更小,脑血流灌注量更加稳定。
初步分析发现,在腹腔镜手术中建立气腹后会导致腹压升高,从而减少下肢静脉回流,增加人体胸腔局部压力,影响左心室充盈,进而降低心排出量,促使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升高,从而诱发高碳酸血症,增加患者的手术风险。
由于脑血管对动脉二氧化碳分压的波动较为敏感,因此二氧化碳分压与脑血流量水平存在密切关联,当P CT CO2升高时脑血流量会随之降低,但不同麻醉方式对脑血流的影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⑸。
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可知,七氟醯对脑血流的影响弱于丙泊酚,提示在P ET CO2处于高水平状态下极有可能增加患者脑缺血潜在风险,而使用七氟瞇则可有效避免或减轻低碳酸症导致的脑缺血事件发生。
熊昕等161对4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研究后发现,丙泊酚麻醉和七氟瞇麻醉中患者的脑血流指标水平均会受到P CT CO2水平的影响,但后者可有效改善低碳酸血症导致的脑血流减少、脑血管张力增加情况,维持脑血流灌注量平稳,此结果与上述分析结果相吻合。
综上所述,在腹腔镜手术中采用七氟醞吸入麻醉和丙泊酚静脉麻醉两种方式,前者能够有效减轻低碳酸症诱发的脑血管张力增加情况,减少P CT CO2水平对脑血流灌注的影响,维持脑血流灌注量稳定,因此在腹腔镜手术中首推七氟醞吸入麻醉。
参考文献[1]邓小明,姚尚龙,于布为,等.《现代麻醉学》再版发行.中国卫生人才,2014,16(9):94-95.[2]李永强,李宪营,崔魁.不同潮气量加低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对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中国实用医刊,2017,44(10):93-96.[3]秦培娟,殷积慧,王桂娥,等.小潮气量加低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对腹腔镜手术患者呼吸力学及肺氧合功能的影响.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1,11⑶:210-214.[4]史文生,齐志温,陈静.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小潮气量联合低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对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临床医学,2011,31(2):82-83.[5]何思伟,毛小川.腹腔镜手术中麻醉及呼气末二氧化碳水平对脑血流灌注的影响分析.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4):2148-2149,2161.[6]熊昕,龙文飞,林明,等•腹腔镜手术中不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水平对脑血流灌注的影响.医学临床研究,2014,31(8):1626- 1629.[收稿日期:2019-01-11]探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疗效吴夏侯谭杜勋邵麟【摘要】目的探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疗效。
方法120例过敏性休克患者,根据入院收治顺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
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检查以及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使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呼吸、血压、神志、皮疹恢复正常时间及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患者呼吸、血压、神志、皮疹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15.2±2.7)、(14.8±2.5).(1&3±3.0),(30.4±3.8)min;对照组患者呼吸、血压、神志、皮疹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33.5±3.9).(41.3±4.3),(51.1±5.8)、(62.1±6.5)min o研究组患者呼吸、血压、神志、皮疹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过敏性休克患者,能快速缓解患者病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过敏性休克;临床疗效D0I:10.14163/ki.11-5547/r.2019.23.060过敏性休克是由各种过敏因素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过敏性休克具有病情发展快、病情严重、突发等特点,在治疗过敏性休克时临床以糖皮质激素药物为主⑴。
常见的糖皮质激素药物有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及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虽然治疗过敏性休克的效果均较为理想,但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药效发挥较慢⑴叫本次研究中旨在分析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本院收治120例过敏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家属对本研究知情;②均因过敏发生休克的患者。
排除标准:①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②对本次研究使用药物过敏的患者。
根据入院收治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
对照组患者男35例,女25例;年龄32-67岁,平均年龄(49.5±5.9)岁。
研究组患者男32例,女28例;年龄30-67岁,平均年龄(48.5±6.2)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予以心电图、血液流变学等常规检查,并予以常规治疗,如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61022193),剂量为0.8mgo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河南润弘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0330J 进行治疗,剂量为10mg,静脉推注,推注完成后将10mg地作者单位:528244南方医科大学南海医院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与250 ml 0.9%氯化钠溶液(河北天成 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742)混合,静脉滴注, 1次/d 。
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注射用甲泼尼龙 琥珀酸钠(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136)进 行治疗,剂量为120 mg,静脉推注,推注完成后将120 mg 注 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与250 ml 0.9%氯化钠溶液混合静脉 滴注,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3 d 0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⑷①比较两组患者呼吸、 血压、神志、皮疹恢复正常时间。
②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6 h 内患者恢复意识与生命体征, 且生命体征稳定;有效:治疗12 h 内患者生命体征与临床 症状缓解显著;无效:治疗12 h 后患者生命体征与临床症 状改善轻微。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x 100%。
1. 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 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x±s)表示,采用t 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干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 1两组患者呼吸、血压、神志、皮疹恢复正常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者呼吸、血压、神志、皮疹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 (15.2 ±2.7), (14.8 ±2.5), (18.3 ±3.0), (30.4 ± 3.8)min ;对照组患者呼吸、血压、神志、皮疹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33.5 士3.9)、(41.3 ±4.3), (51.1 ±5.8)、(62.1 ± 6.5)min 。
研究组患者呼 吸、血压、神志、皮疹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 2。
注:与对照组比较,¥<0.05表1两组患者呼吸、血压、神志、皮疹恢复正常时间比较G±s,min)组别例数呼吸恢复正常时间血压恢复正常时间神志恢复正常时间皮疹恢复正常时间对照组6033.5 ± 3.941.3 土4.351」±5.862.1 ±6.5研究组6015.2±2.7a 14.8 ± 2.5**1&3 ±3.0"30.4 土 3.8a t 29.88441.26938.90832.612P <0.05<0.05<0.05<0.05表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对照组6018(30.0)30(50.0)12(20.0)48(80.0)研究组6034(56.7)23(38.3)3(5.0)57(95.0)**2 X 6.171P <0.05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3讨论临床中大部分药物在使用后均会引发过敏症状,若过敏 症状并不严重时患者会发生红疹等症状,但是当过敏症状严 重时患者会发生休克,过敏性休克是比较危险的一种症状, 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应及时有效的进行治疗,否则会威胁患 者的生命安全曲)。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属于糖皮质激素药物,是人工合 成的一种药物,具有调节免疫的作用,治疗过敏性休克药物 起效时间较慢.因此不适用于抢救中。
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 酸钠虽然属于糖皮质激素药物,但却不含有卤素,其抗过敏、 抗炎等效果极强,通过对核转录因子kB(NF-kB)活性进行抑 制,进而抑制炎性介质的合成,当药物进入机体后可在极短 的时间内达到高血药浓度,因此药物药效发挥极快,且具有 较高的安全性。
在抢救时使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可 以最快的降低炎性介质的释放,进而缓解患者的病症⑺。
另 外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不仅降低了溶酶体的释放更是减 少了血管活性物质的产生,进而降低了前列腺及有关物质等 浓度,在缓解血管扩张之后缓解病情,避免了病情加重。
注 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的存在方式为活性,药物进入机体后 不需要经肝脏进行转化,因此安全性较高,此外注射用甲泼 尼龙琥珀酸钠的亲和力与局部抗炎效果优于地塞米松磷酸钠 注射液,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产生作用较低。
通过药 代动力学表明8-,0),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与皮质醇结合 球蛋白(CBG)不会结合,只与白蛋白进行结合,因此药动学 为线性,药物的转运(消除速度)与血药浓度呈正相关,由此 证实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的疗效极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呼吸、血压、神志、皮疹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15.2 ±2.7)、(14.8 ±2.5)、(1&3 ±3.0)、 (30.4±3.8)min ;对照组患者呼吸、血压、神志、皮疹恢复正 常时间分别为(33.5 ±3.9)、(41.3 ±4.3)、(51.1 ±5.8)、(62.1 ± 6.5)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