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2
第一单元知识要点第1课时运动和位置1.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通常需要与周围的物体比校,看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2.要准确描述同学的位置,需要从方向和距离两个方面描述。
判断方向需要用到方向盘,测量距离需要用到软尺。
第2课时各种各样的运动1.要准确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形式,需要在这个物体上贴上圆点。
2.生活中各种物体的运动形式有平动和转动。
3.很多时候,一个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上下运动,又有旋转运动。
4.在溜溜球的中心点和旁边贴上小圆点,观察到溜溜球中心的圆点在做上下运动,溜溜球旁边的圆点在做旋转运动。
第3课时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1.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形式。
2.把蓝色球摆放在桌子中央,用手推出去,发现如果推的力大些,蓝色球先在桌面上做直线运动,然后再做曲线运动落到地上;如果轻轻地推动小球,蓝色球在掉落过程中,运动路线几乎接近直线。
3.生活中的物体运动路线属于曲线运动的有空中飞车、老鹰飞翔等;属于直线运动的有直升的电梯、斜升的电梯、苹果落地、击中的台球等第4课时物体在斜面上运动1.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可以分为滑动和滚动两种形式。
2.物体的形状与运动情况是有密切关系的。
在斜面上,球形物体的运动情况是滚动,平面物体的运动情况是滑动。
3.同一个物体,放在坡度大小不同的斜面上,斜面坡度越大时运动越快;斜而坡度越小时运动越慢。
4.一个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像坐滑梯那样的称为滑动。
5.像这样将同一个物体放在坡度大小不同的斜面上进行实验,在科学上称为对比实验。
第5课时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1.在相同距离内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主要看物体从起点到终点运动所需要的时间长短。
2.在测量不同小球在同一条轨道上运动所需时间时,如果测量3次获得的数据不同,应该取中间的数据作为结果。
3.要能准确地知道不同小球在同一轨道上运动的快慢,需要借助秒表。
4.在实验操作中,为了准确测得小球运动所需要的时间,大家要合作分工,学生可分别担任操作员、计时员、发令员、记录员等角色。
教科版三下科学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点第一课《运动和位置》1.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
在描述物体是否运动时,观察者必须选择一个(参照物),然后根据所选定的参照物来确定物体是否运动。
2.宇宙中没有不动的物体,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3.静止与运动两者都是相对的概念,与选定的参照物有关。
小女孩在池塘边喂鱼,以地面为参照物,石块是(静止)的,鱼是(运动)的,被鱼搅动的水是(运动)的。
以道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公交站牌是(静止)的,公共汽车是(运动)的。
4.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可以测定某一物体的位置。
第二课《各种各样的运动》1.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按照运动类型分有(平动、转动、振动、滚动、摆动)等。
2.指尖陀螺是(转动),弹拨后的钢尺是(振动)。
3.正在行驶的小汽车,车身是(平动),车轮是(滚动)4.弹簧摇马的马身是(摆动),弹簧上下的弹跳是(振动)5.溜溜球甩出去后绕轴进行(转动),顺着线往回收是(滚动)。
第三课《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1.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线叫作物体的(运动轨迹)。
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掉落的苹果、垂直电梯、百米冲刺的运动路线是(直线),过山车、在盘山公路上行驶的汽车、盘旋的纸飞机的运动路线是(曲线)。
3.运动员在操场上跑800米,跑在直道上是 (直线运动),跑在弯道上是(曲线运动)第四课《物体在斜面上运动》1.物体在斜面上有(不动、滑动、滚动)三种情况。
2.物体的(形状)和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一定的关系。
3.一般情况下,把乒乓球放在斜面上,乒乓球会(滚动)下来。
4.把立方体木块放在斜面上,木块可能会(静止不动),可能会(滑动)。
第五课《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1.运动相同的距离,可以用比较(运动时间)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
2.通过相同的距离,用时短说明运动(快);用时长说明运动(慢)。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一、运动和位置1、位置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运动的。
2、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静止的。
3、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需要先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4、参照物选择不同,运动状态也不同,因此,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注意:宇宙中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例如:相对于路面,汽车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汽车是运动的。
5、两人静止不动时,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的位置。
判断方向需要用到方向盘,测量距离需要用到软尺。
6、判断物体运动与静止:1.选定参照物。
2.判断物体相对参照物的距离是否发生变化。
3.发生变化是运动的,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
7、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步骤:1.先选定参照物。
2.再明确相对于参照物的方向。
3.接着明确与参照物之间的距离。
4.最后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的位置。
例如:我在公园东南方向200米处。
二、各种各样的运动1、物体的运动(也叫机械运动),按照运动路线不同可以分成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按照运动形式不同又可以分成平动、转动、滚动、振动和摆动等,各种运动形式之间互相联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2、为了更加直观清晰地观察物体运动,我们在物体上贴上一个圆点。
3、常见运动方式及举例三、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1、直线运动:运动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
2、曲线运动:运动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3、复合运动:含有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叫做复合运动。
例如:上升的直升机。
4、运动轨迹运动轨迹四、物体在斜面上运动1、物体在斜面上有滑动和滚动两种基本运动方式。
(注意:当重力等于摩擦力时,物体会静止在斜面上)2、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会受到斜面坡度、光滑程度和放置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3、经过多次试验,接近立方体或长方体的物体容易产生滑动;接近球体或圆柱体的物体容易产生滚动。
(注意:有些物体可能同时有滑动和滚动,例如:六棱柱)五、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1、运动相同的距离,可以用比较运动时间来比较运动的快慢:用时短,运动快;用时长,运动慢。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第一课《运动与位置》1、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
2、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
3、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作运动。
4、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4. 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答:一个物体和另一个物体相比,如果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说它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静止的。
5、怎样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答:(1)首先选择参照物(2)确定自己与参照物的方向。
(3)确定自己与参照物的距离。
、例:我在学校正门西北方向50米处。
第二课《各种各样的运动》1、轮胎秋千(前后摆动);摆钟摆锤(左右摆动);汽车雨刷器(左右摆动);跷跷板(上下摆动 ) ;指尖陀螺(转动);拨动直尺(振动);玩具小汽车(前后移动);小汽车车轮(滚动);弹簧摇马的马身(前后摆动)弹簧(振动);溜溜球甩出去后绕轴进行(转动)顺着线往回收是(滚动)。
2、生活中各种物体有哪些运动形式?答:摆动、转动、滚动、平动、振动等。
3、回忆坐旋转木马的场景,想一想人的运动形式有(上下运动)和(围轴转动)。
第三课《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1、过山车是曲线运动,老鹰是曲线运动,台球是直线运动,垂直电梯是直线运动,自动扶梯既有直线运动又有曲线运动,掉落的苹果是直线运动。
2、小球在直线轨道上的运动,叫直线运动。
在曲线轨道上的运动,叫曲线运动。
3、我们将小球放在桌子上,用手推它,小球先在桌面滚动,它的运动路线是怎样的?再冲出桌面后,它的运动路线又是怎么样的?答:小球从桌子到桌子边缘运动路线是直线运动。
从桌面冲出后,小球运动路线是曲线运动。
对于复杂的运动,我们应该采取分段描述的方式。
4、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哪两种形式?答: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第四课《物体在斜面上运动》1、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分别是怎样运动的?答: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是不同的。
第一单元 知识梳理知识要点一、描述物体的位置1、判断物体运动的方法:看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周围环境是否发生了变化。
发生变化,物体就是运动的;没有发生变化 ,物体就是静止的。
2、选定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的状态也不同。
3、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位置4、描述位置的变化:先明确自己相对于参照物的方向,再明确自己和参照物之间的距离,最后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
二、运动的方式1、几种常见的运动形式:(1)前后移动:物体改变原来的位置,如小汽车从A 点到B 点的运动。
(2)转动:物体以一点为中心或以一条直线为轴做圆周运动,如时钟表针的运动、指尖陀螺的旋转、陀螺原地旋转、方向盘的运动等。
(3)滚动:指一个物体(多为球形或圆柱形)在另一个物体上接触面不断改变地移动,如车轮在地面上运动、玻璃球在地面上滚动等。
(4)振动:指物体的全部或一部分沿直线或曲线往返颤动,有一定的时间规律和周期。
如弹簧木马上下运动、汽车发动时车身的振动等。
(5)摆动:以一个基点或枢轴点摇摆,如钟摆的运动、弹簧摇马马身的运动等。
2、观察物体运动的方法:可以借助贴上小圆点或把运动的物体想象成一个小圆点,观察这个小圆点的运动变化以便于我们准确地研究与分析物体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3、物体的运动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可以分为:( 北 ) (东北) (东)(东南) ( 南) (西南) ( 西) ( 西北)(1)直线运动:运动路线是一条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
如电梯、树上苹果落地等。
(2)曲线运动:运动路线是一条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如过山车、鸟类的飞行路线等。
钟摆的运动、车轮的转动也是曲线运动。
4、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1)滑动: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上接触面不变地移动叫滑动,如滑冰时冰刀在冰面上的运动。
(2)滚动:一个物体(多为球形或圆柱形)在另一个物体上接触面不断改变地移动叫滚动。
如车轮在地面上的运动。
5、斜面的坡度越大,物体运动越容易产生滚动的效果,而且速度越快。
第一单元整理与复习单元知识梳理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的状态也不相同。
判断物体运_"圭匚、1-位置的变化: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位置。
物体的运动直线运动:运动路线是一条直线。
曲线运动:运动路线是一条曲线,旋转、摆动「两种方式:滑动和滚动。
斜面上的运动一1-运动快慢:坡度高,运动快:坡度彳氐,运动慢。
影响速度的因素:距离、时间和方向。
运动的速度~1相同距离内,用时最短,速度最快。
相同时间内,距离最长,速度最快。
r运动形式: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
1■■过山车运动-1-运动速度:有快有慢。
易混易错分析易混点在研究物体运动时,人们事先选定的、假设不动的,作为基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 照物可任意的选择,即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具体选哪一种物体为 参照物,是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的。
比如判断公交车是否运动,要以地面或路边静止 的建筑物、大树为参照物,如果以公交车上的人为参照物,那么公交车是静止的。
例:两辆并排行驶的汽车甲和乙,速度相同、方向相同,如果以甲车为参照物,那么 乙车是()的。
A 、向前运动B 、静止C 、向后运动解析:由于两辆车速度相同、方向相同,可以把两辆车当作一个整体,如果以甲车为 参照物,那么乙车是静止的。
答案:B易错点一描述物体的位置通常我们用方向各距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首先要选定参照物,再看所要描述的物 体在参照物的哪个方向,距离参照物有多远,用XX 在参照物的XX 方向XX 米处来描述。
例:结合图示,回答问题书店900米北A请以学校为参照物,描述书店和商场的位置。
解析:描述位置时,先确定参照物,本题中的参照物是学校。
其次确定方向,根据 图示,上方为北方,则书店在学校的正西方向,商场在学校的东北方向,最后确定距离, 书店距离学校900米,商场距离学校1200米。
答:书店在学校的正西方向900米处,商场在学校的东北方向1200米处。
易错点二滑动与滚动滑动与滚动是指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的运动方式。
1教科版三下科学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点
一、运动和位置
1. . 在描述物体是否运动时,观察者必须选择一个参照物,然后根据所选定的参照物来确定物体是否运动
2.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另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
3. 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运动。
4. 如果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位置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运动的。
5. 如果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静止的。
6. 在生活中,我们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7 在生活中,我们一般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来描述方向。
8. 在地图中的方向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
9. 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例如:汽车的行驶,是以路旁的房屋、树木作为参照物的。
10.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例如:在行驶的火车中,如果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但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那么乘客是运动的。
11.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意思是人随着小竹排在江中前进,如果以小竹排为参照物,人是不动的,就会感觉魏巍青山在后退。
12. 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只有相对静止的物体。
13. "坐地日行八万里”的意思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坐地”的人是静止的;以地心为参照物,人随着地球自转一周,相对于地心行的路程是八万里。
14.宇宙中没有不动的物体,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二、各种各样的运动
1. 物体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
2. 一个物体从一个点移动到另一个点的过程(物体的各个点没有变化)叫做平移。
3. 钟表指针的运动方式叫做旋转。
4 一个物体围绕者一个中心沿圆形轨迹运动,就叫做转动。
5. 一个物体反复来回时所做的运动叫做摆动。
6. 钟摆的运动、秋千的运动是摆动。
7. 在围绕中心转动的同时,物体的整体做移动叫做滚动。
8. 圆球的运动方式是滚动。
9. 一个物体在接近其平衡状态下来回往返运动并最后停在“零点”叫振动。
如尺子、水珠落入水面等。
10. 物体的运动方式有移动、转动、摆动、滚动、振动等。
11. 同一种物体可以有多种运动方式,如落地风扇有转动和摆动两种运动方式,汽车有移动、转动、滚动三种运动方式。
12. 在物体不同的位置上贴上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观察与描述物体的运动。
三、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1. 运动的物体会有不同的路线。
2. 过山车的运动路线是曲线的,我们把它叫做曲线运动。
3. 天空中盘旋飞行的老鹰也是做曲线运动。
4. 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5. 小球下落属于直线运动。
6. 苹果从树上垂直下落,运动路线是直线,我们把它叫做直线运动。
四、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1. 斜坡上的物体会像大石头从山坡上滚下去那样滚动。
2. 斜坡上的物体会像我们滑滑梯那样滑动下去。
3.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运动方式。
4. 观察立方体块、小六棱柱和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发现立方体块、小六棱柱是滑动,小球是滚动。
5. 如果将斜面一端逐渐变高,立方体块、小六棱柱和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逐渐加快。
五、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1. 各种物体运动的快慢不一样,可以通过测量物体运动相同距离所用的时间来比较快慢。
2. 小球运动相同的距离所用的时间越少,运动得越快;用的时间越多,运动得越慢。
3. 测量时间可以使用秒表计时。
4. 测量小球运动所花时间的实验时至少测量3次。
5. 小组实验要合理分工,安排操作员、计时员、发令员和记录员。
6. 如果测量3次得到了不同的数据,数据相差较大时再次进行实验获得数据;数据相差不大时取3次数据的平均数。
六、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
1. 运动的快慢就是常说的运动速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来测量。
2. 按照运动的快慢,将交通工具1小时内通过的距离排序:
喷气式客机>高速列车>汽车>快艇>轮船>自行车。
3. 两位同学沿直线行走,但是出发时间和出发地点都不相同,这样比较快慢就要采集相同时间内他们走过的距离进行比较,才能知道谁快谁慢。
4. 龟免赛跑的故事说明:在距离一定的条件下,所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如果兔子不睡觉,当它到达终点时,乌龟还在路上呢。
这就说明在相同时间内,所走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快。
5. 利用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距离,能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即速度的大小。
七、我们的“过山车”
1. 制作“过山车”的三大板块:设计、制作、评价。
2. 设计“过山车”时,要在纸上设计“过山车”的轨道路线,可以设计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
3. 我们可以用积木、铁架台、卡纸、纸箱等材料设计制作“过山车”。
4. 根据设计图和材料,制作我们的“过山车”。
5. “过山车”的设计要求:
(1)轨道的总长度应在2米以上。
(2)要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
(3)轨道的坡度要有变化。
(4)小球要滚完全部轨道,不能脱轨。
(5)整座“过山车”要稳固。
6. 在制作过程中,轨道的长度可以用软尺和细绳来测量。
八、测试“过山车”
1. 在观察“过山车”运动过程中,描述小球的位置,可以用方向盘判断方向,用软尺测量距离。
2. 在图纸中一般使用方位图来判断方向。
3. 描述小球的位置,以起点为中心。
4. 让小球从高处滚下,小球的运动形式有移动、转动、滚动。
5. 比较不同的“过山车”上小球运动的快慢,用到的器材有秒表、软尺、细绳。
6. 如果要让小球运动得更快,可以改变轨道的坡度和曲直等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