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问怎样做才是一个完美的人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1
文言文翻译-《论语》-宪问篇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
”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
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
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如其仁!”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论语》名句解析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也很愉快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巧言令色,鲜矣仁【译】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3.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省察我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真诚,教别人的东西自己有没有研习好。
”“传”字有两解,一,师傅之于己,一,己传之于人。
依上文“为人谋”“与朋友交”推之,当谓“己之传于人”。
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原】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子夏说:“重贤轻色、侍奉父母能竭心尽力、侍奉君王,能舍弃自己的身躯、交朋友言而有信的人,即使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认为他已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做事灵敏、言谈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6.贫而无谄,富而无骄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原】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子贡说:“贫穷却不阿谀奉承,富贵却不狂妄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
(但是)不如贫穷而乐于道,富贵而谦虚好礼的好。
”子贡说:“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刻骨器,又像雕刻象牙;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一样下功夫,恐怕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吧?”孔子说:“子贡啊,现在可以与你谈诗了。
提起学过的知识,你就知道将要学的知识,并有所发挥。
”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译】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高考《论语》《诗经》名句及翻译《论语》名句解析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也很愉快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巧言令色,鲜矣仁【译】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3.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省察我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真诚,教别人的东西自己有没有研习好。
”“传”字有两解,一,师傅之于己,一,己传之于人。
依上文“为人谋”“与朋友交”推之,当谓“己之传于人”。
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原】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子夏说:“重贤轻色、侍奉父母能竭心尽力、侍奉君王,能舍弃自己的身躯、交朋友言而有信的人,即使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认为他已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做事灵敏、言谈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6.贫而无谄,富而无骄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原】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子贡说:“贫穷却不阿谀奉承,富贵却不狂妄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
(但是)不如贫穷而乐于道,富贵而谦虚好礼的好。
”子贡说:“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刻骨器,又像雕刻象牙;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一样下功夫,恐怕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吧?”孔子说:“子贡啊,现在可以与你谈诗了。
提起学过的知识,你就知道将要学的知识,并有所发挥。
”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译】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论语》名句解析经过严格的筛选以下句子适合在学校的墙壁及电子屏展示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译】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但不相互勾结,小人拉帮结派而不团结群众。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原】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孔子说:“子路啊,我告诉你的知识,你都知道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译】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呢?”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译】孔子说:“立志追求真理而又以粗布淡饭为耻的人,是不值得与他交谈的。
”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想到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要反省自己。
”以约失之者鲜矣【译】孔子说:“经常能约束自己的人,犯错误的时候就少了。
”德不孤,必有邻【译】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必然有同他相亲近的人。
”听其言而观其行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原】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子贡问:“孔文子凭什么获得‘文’的谥号?”孔子说:“他聪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原】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少者怀之,朋友信之。
”【译】颜渊、季路在孔子身边侍立。
孔子说:“为什么不说说各人的志向呢?”子路说:“愿将车马和裘衣和朋友共用,坏了也不遗憾。
”颜渊说:“但愿能做到不夸耀自己的优点、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论语》宪问篇原文及翻译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
”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
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
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如其仁!”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参考译文1孔子说:“如果求富而不违背道义,即使手持鞭子的下等差役,我也去做。
如果求富而违背了道义,我就顺从我喜欢的(道义)。
”2孔子向公明贾问卫国大夫公叔文子这个人,说:“是真的吗?夫子不说话、不笑、不取财物?”公明贾回答说:“把这事告诉您的人说错了(即告诉您这话的人弄错了)。
夫子到了该说话的时候才说话,所以人们不讨厌他说话;高兴了才笑,所以别人不厌恶他的笑;对于财物,符合道义才取,所以人们不讨厌他取。
”孔子说:“是这样啊?难道真的是这样吗?”3孔子说:“吃粗粝的饭食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其中也有乐趣啊。
干不正当的事而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好像飘浮在天空的云彩。
”4孔子说:“富和贵,这是人想得到的东西;可是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富贵,君子不会接受;贫和贱,这是人厌恶的东西;可如果不能用正当的方法摆脱贫贱,君子就不摆脱它。
君子如果离开仁,哪里能够成就君子之名呢?君子不会在吃一顿饭的工夫内背离仁,急迫仓促中一定这样(按照仁的要求)做,受磨难挫折时一定这样(按照仁的要求)做。
”5子路问怎样才算完美无缺的人。
孔子说:“像臧武仲那样聪明,像孟公绰那样清心寡欲,像卞庄子那样勇敢,像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加上礼、乐的修养,也就可以说是完美无缺的人了!”又说:“现在的完美无缺的人哪里一定要这样呢?见到利益就想到道义,面临危难挺身而出,付出性命,长期处于穷困之中,而不忘记平素的话或诺言,也可以说是完美无缺的人了!”6孔子说:“君子有九种考虑:看考虑看得清清楚楚,听考虑听得明明白白,脸色考虑温和,姿态考虑恭敬,说话考虑忠诚,做事考虑不怠慢、不苟且,遇到疑难问题考虑向别人请教,气愤的时候考虑发怒会导致祸害或冤仇,见到得到某种东西考虑是否合乎道义。
”7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之事,无可无不可(即无一定之规),一切按照义去做。
”8子路问:“君子推崇勇敢吗?”孔子说:“君子以义为上。
在位者有勇而无义就会作乱,平民有勇而无义就会成为强盗。
《宪问篇》第十二章原文、译文及评析
原文:
子路问成人①。
子曰:“若臧武仲②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③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④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
注释:
①成人:人格完备的完人。
②臧武仲:鲁国大夫臧孙纥。
③卞庄子:鲁国卞邑大夫。
④久要:长久处于穷困中。
译文:
子路问怎样做才是一个完美的人。
孔子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克制,卞庄子的勇敢,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加以修饰,也就可以算是一个完人了。
”孔子又说:“现在的完人何必一定要这样呢?见到财利想到义的要求,遇到危险能献出生命,长久处于穷困还不忘平日的诺言,这样也可以成为一位完美的人。
”
评析:
本章谈人格完善的问题。
孔子认为,具备完善人格的人,应当富有智慧、克制、勇敢、多才多艺和礼乐修饰。
谈到这里,孔子还认为,有完善人格的人,应当做到在见利见危和久居贫困的时候,能够思义、授命、不忘平生之言,这样做就符合于义。
尤其是本章提出“见利思义”的主张,即遇到有利可图的事情,要考虑是否符合义,不义则不为。
这句话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
论语《理想人格-论语》原文及解读(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论语《理想人格-论语》原文及解读【导语】:[一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一十]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一·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十]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子路问怎样做才是一个完美的人。
孔子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克制,卞庄子的勇敢,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加以修饰,也就可以算是一个完人了。
”孔子又说:“现在的完人何必一定要这样呢?见到财利想到义的要求,遇到危险能献出生命,长久处于穷困还不忘平日的诺言,这样也可以成为一位完美的人。
”
孟公绰
姓孟,名公绰。
宋·朱熹《论语集注》:“孟公绰,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孟孙氏家族,清静寡欲,清正廉洁,
为孔子所尊敬。
”
成语见危授命
发音jiàn wēi shòu mìng
授命:献出生命。
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
见到利益能够想想是否合乎道义,遇
到危难愿意献出生命。
词目久要不忘
发音jiǔ yāo bù wàng
释义久要:旧约、旧交。
不忘旧约或旧交。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不忘旧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