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长效青霉素注射法临床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2
长效青霉素对感染梅毒孕妇的临床疗效及其护理对策的探究[摘要]目的:分析长效青霉素对感染梅毒孕妇的临床疗效及其护理对策探究。
方法:本次研究样本为梅毒感染孕妇患者60例,采样时间2019年04月~2020年12月,比较护理方法,对比其临床应用效果,随机抽签分组,均对两组患者实施长效青霉素治疗,对照组/30(常规护理),实验组/30(优质护理),对比患者(1)注射部位无痛率;(2)护理满意度。
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患者注射部位无痛率、护理满意度有较好改善意义,(P<0.05)。
结论:对感染梅毒孕妇实施长效青霉素,有较好治疗效果,同时在优质护理干预下,有效缓解患者注射部位疼痛感受,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长效青霉素;梅毒;临床效果;护理对策当孕妇感染梅毒后,会对自身健康以及腹中胎儿正常发育造成严重影响,严重时还可能导致胎儿出现早产、流产、死亡以及出现先天性梅毒问题。
目前对于梅毒常见治疗方法以青霉素治疗为主,通过对梅毒螺旋体进行克制后,有效杀灭梅毒螺旋体,治疗效果较好。
但部分孕妇在长期使用长效青霉素后,会引起孕妇出现不良反应,因此,应当实施护理干预,提升孕妇治疗效果,详情如下。
1、研究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比较护理方法,对比其临床应用效果,纳入标准:(1)研究获得患者、家属同意。
(2)临床资料无缺损。
排除标准:(1)青霉素药物使用禁忌患者。
(2)精神障碍、认知异常患者。
(3)护理配合度差患者。
本次研究样本为梅毒感染孕妇患者60例,采样时间2019年04月~2020年12月,随机抽签分组,均对两组患者实施长效青霉素治疗,对照组/30(常规护理),实验组/30(优质护理)。
对照组,年龄22~34岁,平均(28.00±0.13)岁,孕周38~40周,平均(39.00±0.15)周;实验组,年龄23~34岁,平均(28.50±0.17)岁,孕周39~40周,平均(39.50±0.11)周,P>0.05。
苄星青霉素的注射方法与使用溶酶的研究_利多卡因论文导读::苄星青霉素是治疗梅毒病人的首选药。
在采用肌肉注射过程中。
用2%的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为溶媒的为研究组。
注射时因局部压力增加而引起较强的疼痛感。
论文关键词: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利多卡因,疼痛苄星青霉素又称长效青霉素、长效西林、二苄乙二胺青霉素,为青霉素的二苄乙二胺盐,是青霉素的长效制剂[1]。
苄星青霉素是治疗梅毒病人的首选药。
由于苄星青霉素价格低廉、效果显著,所以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我院使用的苄星青霉素是由华北制药集团北元有限公司生产的,每支120 万U。
通常治疗梅毒病员的剂量是每次240万U 分两侧臀部肌肉注射,每周1 次,每4~8周为一个疗程。
在采用肌肉注射过程中,由于此药物为白色结晶性粉末,颗粒大,极微溶于水[2],且溶解后成白色混浊状,故往往容易阻塞针头而使注射失败。
由于此药难溶,注射器吸完药后,瓶壁及溶解振荡产生的大量气泡中残留较多的药液,浪费较大。
注射时因局部压力增加而引起较强的疼痛感,致使病人难以接受治疗。
为了解除病人的痛苦,不造成药液、材料的浪费,使注射到体内的药液剂量准确,提高一次性注射成功率非常重要。
为此,通过调整注射过程的排气方法及调换溶媒,使一次性注射成功率达100 %,并缓解了患者的疼痛,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2010年1月——3月,根据血清检测结果确诊为梅毒的患者在我院门诊注射室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共200例利多卡因,年龄在16~74 岁,其中男性139例,女性61例。
采用自身对照方法,两侧使用不同的溶媒进行对照,观察病人的疼痛反应。
用2 %的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为溶媒的为研究组,用灭菌注射用水为溶媒的为对照组。
患者均神志清楚,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2、方法准确判断皮试结果为阴性后,方可注射苄星青霉素。
对同一位患者两侧臀部分别采用同样的方法不同的溶媒各注射1针。
两侧均采用BD 公司提供的5ml注射器,配7号针头。
龙源期刊网
长效青霉素肌肉注射方法改进
作者:杨华莲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3期
【摘; 要】目的:对长效青霉素采取改良注射法进行肌肉注射的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急诊急救门诊注射长效青霉素的6000例患者临床数据资料,其中3000例患者采用常规注射法(对照组),另3000例患者采用改良注射法(实验组),对两组患者一次注射成功率與疼痛评分进行比较。
结果:实验组患者一次注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且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以上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通过改良注射法肌肉注射长效青霉素有效的提高了一次注射成功率,并缓解了患者的疼痛感,更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的优势,不仅避免了浪费药液的现象,也保证了注射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长效青霉素;肌肉注射;改进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3-0264-01
青霉素的二苄基乙二胺盐与一定剂量的缓冲剂及助悬剂可组成长效青霉素,也就是临床中的注射用苄星青霉素[1]。
在预防风湿热复发、早期梅毒等疾病中均会使用长效青霉素,通常采用肌肉注射的方式。
长效青霉素的药液是白色浑浊状的一种状态,且药物颗粒比较大,因此增加了药液溶于水的难度,导致针头面临被药液堵塞的风险,注射长效青霉素时使用大型号针头虽然可降低被堵塞的几率,但是却增加了患者的疼痛[2]。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对长效青霉素肌肉注射方法改进效果进行分析,以下数据为详情报告。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改良长效青霉素注射法临床研究目的:提高长效青霉素一次注射成功率,减轻患者注射疼痛,减轻医护人员、病人的心理压力.方法:对100例肌内注射长效青霉素240万U的患者进行自身对照研究,分两侧肌内注射,每侧注射120万U.左侧采用传统方法肌内注射(生理盐水作溶媒),右侧采用改良方法(用生理盐水稀释后,在注射前抽取0.2%利多卡因0.2mL充满注射器乳头部、针梗和针头)肌内注射.观察记录一次注射成功率和注射疼痛程度.结果:改良方法一次注射成功率显著高于传统方法,患者注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传统方法(P<0.01).结论:采用生理盐水稀释长效青霉素,在注射前抽取0.2%利多卡因0.2mL充满注射器乳头部、针梗和针头,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长效青霉素注射成功率.标签:长效青霉素;肌内注射;传统方法;改良方法;注射疼痛;成功率。
长效青霉素又名苄星青霉素,是青霉素的长效制剂,本品肌肉注射后缓慢释放出青霉素而起抗菌作用,特点是吸收慢,维持时间长。
常用链球菌感染所致风心病和梅毒治疗。
一般每周或隔周1次。
但由于该药溶解后为混悬剂,颗粒大,注射时易出现针头堵塞致注射失败,被迫需要进行重复注射。
为了提高一次注射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我们对肌内注射长效青霉素进行改进,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2012年3月-2014年3月行肌肉注射长效青霉素100例,其中男43例,女57例,年龄18-58岁。
2操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进行观察。
左侧采用传统方法;右侧采用改良方法。
皮试阴性者,向其解释清楚,征得同意和配合,并在同意书上签名。
传统方法:用生理盐水4ml稀释120万U长效青霉素,轻轻转动,充分溶解,用5ml 带8号针头的注射器吸取药液,排空注射器内空气,然后再抽取少许生理盐水注射液,以充满注射器乳头部和针头为宜;改良方法:用生理盐水4ml稀释120万U长效青霉素,轻轻转动,充分溶解,用5ml带8号针头的注射器吸取药液,排空注射器内空气,再抽取0.2%利多卡因0.2ml,使其充满注射器乳头部和针头。
注射长效青霉素的新办法长效青霉素又名“苄星青霉素”,为白色结晶状粉末无菌针剂,特点:稀释后的颗粒大不易溶于水,且颗粒表面带电,遇热和静止后1—2秒易凝结沉淀阻塞针头。
此药用于早期梅毒、钩端螺旋体病,也用于治疗青霉素G敏感细菌引起的轻、中度感染,或需长期维持血药浓度的风湿病时预防链球菌感染,此药不能代替青霉素G用于治疗重症急性感染[1]。
治疗时采用常规“二快一慢”的注射方法,既使用9#、12#针头的10ml注射器也经常会出现针头阻塞,且针头粗局部组织损伤面大。
另外,用力过大推注时由于针头阻塞,注射器易与针头分离,药液浪费,且在注射时局部压力增加和药液的刺激,会引起较强的疼痛感,让病人难以接受,既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和恐惧,又浪费了药液[2]。
因以上的原因,护士在注射长效青霉素时,治疗方法不当,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压力大,造成注射失败。
为了提高注射成功率,减轻医患压力和恐惧,针对难题,我们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探讨,不断积累经验,对长效青霉素的肌注方法进行了改进,并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现就将我站改进后,2010年2月-2013年8月期间,门诊进行治疗的62例病人258人次,年龄40--60岁,报告如下:1 治疗方法1.1 治疗前的准备了解有无青霉素过敏史,常规作青霉素皮试,介绍注射时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如有过敏史或皮试阳性者禁用。
嘱患者选坐位,不易卧位,腿部肌肉放松,选臀大肌或臀中肌,按压注射部位,避开红肿、硬结、破溃、瘢痕、皮肤病处、化脓感染炎症等部位进针。
1.2 治疗过程准备好用物,根据医嘱先将药液稀释,取备用的6ml 溶剂,抽取5ml稀释药液,1ml留于安瓿内,溶剂推人后将药液充分摇匀(1分钟),用7#针头的10ml注射器向药液瓶内注入3ml空气,针头不拔出来,快速抽药液于针筒内,先不排空气和气泡,对注射部位进行消毒后,待消毒液干的同时,排出针筒内的空气和气泡,迅速抽取留用的1ml溶剂,针头内充满,即刻将针筒转至水平位后轻摇,针头与注射部位皮肤垂直,右手握持针筒快速深部进针,左手立即回抽、用力加压推注,同时将右手向下移,拇指和食指固定在针筒上,其余手指按揉肌注部位周围的皮肤,推药过程中与患者进行交流,以分散注意力来减轻疼痛。
改良长效青霉素注射法临床研究
作者:葛翠平胡丽珍
来源:《延边医学》2014年第36期
摘要:目的:提高长效青霉素一次注射成功率,减轻患者注射疼痛,减轻医护人员、病人的心理压力.方法:对100例肌内注射长效青霉素240万U的患者进行自身对照研究,分两侧肌内注射,每侧注射120万U.左侧采用传统方法肌内注射(生理盐水作溶媒),右侧采用改良方法(用生理盐水稀释后,在注射前抽取0.2%利多卡因0.2mL充满注射器乳头部、针梗和针头)肌内注射.观察记录一次注射成功率和注射疼痛程度.结果:改良方法一次注射成功率显著高于传统方法,患者注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传统方法(P
关键词:长效青霉素;肌内注射;传统方法;改良方法;注射疼痛;成功率。
长效青霉素又名苄星青霉素,是青霉素的长效制剂,本品肌肉注射后缓慢释放出青霉素而起抗菌作用,特点是吸收慢,维持时间长。
常用链球菌感染所致风心病和梅毒治疗。
一般每周或隔周1次。
但由于该药溶解后为混悬剂,颗粒大,注射时易出现针头堵塞致注射失败,被迫需要进行重复注射。
为了提高一次注射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我们对肌内注射长效青霉素进行改进,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2012年3月-2014年3月行肌肉注射长效青霉素100例,其中男43例,女57例,年龄18-58岁。
2操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进行观察。
左侧采用传统方法;右侧采用改良方法。
皮试阴性者,向其解释清楚,征得同意和配合,并在同意书上签名。
传统方法:用生理盐水4ml稀释120万U长效青霉素,轻轻转动,充分溶解,用5ml带8号针头的注射器吸取药液,排空注射器内空气,然后再抽取少许生理盐水注射液,以充满注射器乳头部和针头为宜;改良方法:用生理盐水4ml稀释120万U长效青霉素,轻轻转动,充分溶解,用5ml带8号针头的注射器吸取药液,排空注射器内空气,再抽取0.2%利多卡因0.2ml,使其充满注射器乳头部和针头。
传统方法行左侧,改良方法行右侧臀大肌深部肌内注射,注射速度匀速不仃顿。
同时注射,每周1次,连续3次,每种方法各300次,共600次。
3评定方法:由专人观察记录一次注射成功率和患者疼痛程度。
局部疼痛根据WHO疼痛分级法评定【1】:0级为无疼痛;Ⅰ级为轻度疼痛;Ⅱ级为中度疼痛;Ⅲ级为重度疼痛。
肌肉注射1次完成为成功,重新拔针注射为失败。
4结果:改良方法300次均1次性成功,成功率100%,传统方法300次1次性成功240次成功率80%;局部疼痛评分经统计学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P
5讨论:为了提高一次性注射成功率同仁们作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些肯定成效【2】。
我们本研究的改良方法一次性成功率达到了100%,疼痛感明显下降。
这受益于全能局麻药利多卡因局麻效果强且持久(持续1-2小时),安全范围大,无扩张血管及组织刺激性【3】,与长效青霉素无配伍禁忌,性质稳定。
少量利多卡因可阻断局部注射时痛觉产生和传导,且可降低针头及乳头部药液浓度及粘稠度,降低疼痛程度,保证了注射成功,这在我们临床实践中得到了证实。
运用改良的肌内注射长效青霉素不仅提高一次注射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且减轻医护人员、病人的心理压力,患者更乐于接受和配合治疗,我们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病人对我们护理人员满意度,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谭自然,金良玉。
护理新概念与临床[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8,221。
[2]葛秀洁,李雅萍,张海英.苄星青霉素肌注方法介绍[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9):860.
[3]国家药典委员会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