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无机与分析化学重点习题综合(浙大版教材)
- 格式:doc
- 大小:242.50 KB
- 文档页数:32
大学无机与分析化学重点习题综合(浙大版教材)第三章定量分析基础1.对某组分的含量进行测定时,若被分析样品的质量大于100mg,则该分析方法属于()A.常量分析B.半微量分析C.微量分析D.超微量分析2.对某溶液中的铝进行测定时,若取分析试液25ml进行分析测定,则该分析方法属于()A.常量分析B.半微量分析C.微量分析D.超微量分析3.由精密度好就可断定分析结果可靠的前提是()A.偶然误差小B.系统误差小C.标准偏差小D.相对偏差小4.下列各种分析纯的化学试剂,其中不能用直接配制法配制标准溶液的是A. KHCO3B. KMnO4C. K2CrO7D. KCl5.下列各种措施中,可以减小偶然误差的是()A.进行空白试验B.进行对照试验C.进行仪器校准D.增加平行测定次数6.下述情况引起的误差中,不属于系统误差的是()A.移液管转移溶液之后残留时稍有不同B.称量时使用的砝码锈蚀C.滴定管刻度未经校正D.天平的两臂不等长7.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系统误差呈正态分布 B.系统误差又称可测误差C.方法误差属于系统误差D.系统误差具有单向性8.分析测定中出现下列情况,何者属于系统误差()A.滴定时有溶液溅出B.试样未经充分混匀C.滴定管未经校正D.读错法码9.下列计算式的计算结果(X)应有几位有效数字?()X= [0.3120′48.12′(21.65-16.10)]?(1.2845′1000)A.二位B.三位C.四位D.五位10.欲测某组分含量,由四人分别进行测定,试样称取量皆为2.2g,问下列结果中哪一个是合理的?()A. 2.085%B. 2.08%C. 2.09%D. 2.1%11.称取一定质量的邻苯二甲酸氢钾基准物质以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下列何者将引起正误差()A.称取基准物重量时用的一只10mg法码,事后发现其较正后的值为9.7mgB. 滴定时滴定终点在等量点后到达。
C. 将NaOH溶液装入滴定管时,事先没用少量的NaOH溶液淋洗。
浙江大学2006–2007学年秋冬学期《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A)开课学院:理学院考试形式:半开卷,允许带一页A4纸资料和计算器入场考试时间:2007年1月22日上午 8:00 –10:00 所需时间:120分钟考生姓名: _____学号:专业: ________一、选择题(单选题,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入括号内,共27分)1.某金属离子生成的两种八面体配合物的磁距分别为μ=4.90B.M和μ=0B.M,则该金属离子可能是()A.Cr3+B. Mn2+C.Mn3+D.Fe2+2. 在Cr(H2O)4Cl3溶液中,加入过量AgNO3溶液,只有1/3的Cl-被沉淀,说明()A.反应进行的不完全B. Cr(H2O)4Cl3的量不足C.反应速度快D. 其中两个Cl-与Cr3+形成了配位键3. 用K2Cr2O7法测定Fe2+加入H3PO4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酸度B.防止Fe2+的水解C. 减少E (Fe3+/Fe2+)的数值, 减少终点误差D. 同Fe3+形成稳定的无色的配合物,减少黄色对终点的干扰4.下列物质中,其分子具有V形几何构型的是()A. NO2+B. CO 2C. CH 4D. O 35. 下列分子中偶极距不为零的是 ( )A.BeCl2B.SO2C.CO2D.CH46. 已知lg K f (CuY) = 18.8, lg K f (ZnY) =16.5, 用EDTA滴定Cu2+,Zn2+混合溶液中的Cu2。
为消除Zn2+的干扰,应采用的方法是()A.控制酸度法B.配位掩蔽法C.氧化还原掩蔽法D.沉淀掩蔽法7.0.010mol·L-1的一元弱碱(K b =1.0×10-8)溶液与等体积水混合后,溶液的pH值为( )A. 8.7B. 8.85C. 9.0D. 10.58.将50.0 mL 0.100 mol·L-1 (NH4)2SO4 溶液,加入到50.0 mL 0.200 mol·L-1 NH3·H2O(K(NH3·H2O) = 1.8×10-5 )溶液中,得到的缓冲溶液pH 值是. ()A. 8.70B. 9.56C. 9.26D. 9.009. 已知298 K 时,MnO2 (s) →MnO (s) + 1/2 O2 (g) 的∆r H m (1) = 134.8 kJ·mol-1MnO2(s) + Mn (s) →2 MnO (s) 的∆r H m(2) = -250.4 kJ·mol-1,则∆f H m (MnO2 , s)为. ()A. -385.2 kJ·mol-1B. 385.2 kJ·mol-1C. -520.0 kJ·mol-1D. 520.0 kJ·mol-110. 分光光度法测定中,若显色剂或其它所加试剂在测定波长处略有吸收,而试液本身无吸收,应采用的参比溶液是()A. 水B.试剂空白C.试样空白D.纯溶剂空白11. 已知K sp(CaF2)=2.07⨯10-11,K sp(AgCl) =1.8 ⨯ 10-10。
第一章 气体和溶液2. 解: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nRTV p =可得: RTpV M n ==m 则: mol /0.160.250L101.3kPa K 298K mol L kPa 315.8164.0-11g g pV mRT M ≈⨯⨯⋅⋅⋅⨯==-该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04. 解:由题意可知,氮气为等温变化,氧气为等容变化 kPa 92.350.0mL2.00mL kPa 0.98211N 2=⨯==V V p p kPa 45.43333K 732kPa 0.53121O 2=⨯==K T T p p 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kPa4.4792.345.4322O N ≈+=+=p p p 总7. 解: T =(273+15)K = 288K ; p 总 =100kPa ;V =1.20L 288K 时,p (H 2O)=1.71kPaM (Zn)=65.39则 p 氢气= (100-1.71)kPa = 98.29kPa mol 0493.0K288K mol L 8.315kPa L 20.18.29kPa 911-=⨯⋅⋅⋅⨯==-RT pV n 氢气根据: Zn(s) + 2HCl → ZnCl 2 + H 2(g)65.39g 1molm (Zn)=? 0.0493mol解得m (Zn)=3.22g则杂质的质量分数 w (杂质) = (3.45-3.22)/ 3.45 = 0.06714. 解:因溶液很稀,可设ρ ≈1 g·mL -1(1) 14113L mol 1054.1K293K mol L kPa 315.8kPa 10375-----⋅⨯=⋅⋅⋅⋅⨯=∏=RT c (2) mol g L L g cV m n m M /1069.6mol 1054.1010.50515.04143⨯=⋅⨯⨯⨯===--- 血红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1069.6⨯ (3) K1086.2kg mol 1054.1mol kg K 86.14141----⨯=⋅⨯⨯⋅⋅=⋅=∆b K T f f K1088.7kg mol 1054.1mol kg K 512.05141----⨯=⋅⨯⨯⋅⋅=⋅=∆b K T b b (4)由于沸点升高和凝固点下降的值太小,测量误差很大,所以这两种方法不适用。
《无机与分析化学》综合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无机物?A. 水B. 盐酸C. 葡萄糖D. 硫酸铜答案:C2. 常见的氧化还原指示剂是:A. 酚酞B. 甲基橙C. 溴酚蓝D. 二苯胺答案:A3. 在酸碱滴定过程中,滴定突跃现象发生在:A. 等当点B. 等量点C. 等电点D. 终点答案:A4. 下列哪种分析方法属于光谱分析法?A. 气相色谱法B. 原子吸收光谱法C. 离子交换法D. 薄层色谱法答案:B5. 下列哪种分析方法用于测定溶液中阴离子的含量?A.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B. 毛细管电泳法C. 电位滴定法D.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无机化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__。
答案:无机物2. 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类型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3. 在滴定分析中,标准溶液的浓度常用______表示。
答案:物质的量浓度4. 分析化学的基本任务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取样、预处理、测定、数据处理5. 常见的重量分析法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沉淀法、电解法、气相色谱法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无机化学与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相同。
()答案:错误2. 在滴定分析中,等当点与终点是同一概念。
()答案:错误3.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用于测定溶液中金属元素含量的分析方法。
()答案:正确4. 在重量分析法中,沉淀法是通过使溶液中的待测组分形成沉淀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答案:正确5. 电位滴定法是一种无需指示剂的滴定方法。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滴定分析的基本原理。
答案:滴定分析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它是通过将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逐渐加入待测溶液中,直到反应完全进行,从而计算出待测溶液中待测组分的含量。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A)》课程作业姓名:学号:年级:学习中心:—————————————————————————————一、选择题1、NH3的共轭酸为(A )。
A. NH4+B. NH2-C. NH2OHD. N2H42、下列离子中,哪一个是两性电解质离子?( C )A. CO32-B. SO42-C. HPO42-D. NO3-3、下列哪种分子的偶极矩不等于零?( C )A. CCl4B. PCl5C. PCl3D. SF64、下列化合物中哪个氢键表现得最强?(D)A. NH3B. H2OC. H2SD. HF5、Al3+与EDTA形成(A)。
A. 鳌合物B. 聚合物C. 非计量化合物D. 夹心化合物6、向MgCl2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生成的产物之一为(C)。
A. MgCO3B. Mg(OH)2C. Mg2(OH)2CO3D. Mg(HCO3)27、已知N2O4有如下反应N2O4≒2NO2-Q,在一定温度、压力下体系达平衡后,如果体系的条件发生如下变化,问哪一种变化将使N2O4解离度增加?( D )A. 使体系的体积减小一半B. 保持体积不变,加入氩气使体系压力增加一倍C. 加入Ar气体使体积增加一倍,而体系压力保持不变D. 降低体系的温度8、下列实验室中常用干燥剂中,哪一种最有效?( C )A. 浓硫酸B. 无水CaCl2C. P2O5D. 变色硅胶9、莫尔法测氯含量实验中的指示剂是(B )。
A. AgNO3B. K2CrO4C. NH4SCND. 铁铵矾10、佛尔哈德法测氯含量实验中的指示剂是( D )。
A. AgNO3B. K2CrO4C. NH4SCND. 铁铵矾11、碘量法测铜含量实验中,CuI沉淀易吸附I2使终点变色不够敏锐,可加哪种试剂消除吸附作用?( A )A. KSCNB. NaOHC. HClD. 乙醇12、Bi3+、Pb2+均能与EDTA形成稳定的1:1配合物,但两稳定常数间差别较大,若要分别滴定可采用( B )。
第1章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等压下加热5%的下列水溶液,最先沸腾的是()A. 蔗糖(C12H22O11)溶液B. 葡萄糖(C6H12O6)溶液C. 丙三醇(C 3H8O3)溶液D. 尿素((NH2)2 CO)溶液解:选D。
在等压下,最先沸腾就是指溶液的蒸气压最低。
根据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变化规律,溶液质量摩尔浓度增大,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这里,相同质量分数下,溶质的摩尔质量越小,质量摩尔浓度越大。
选项D中非电解质尿素的摩尔质量最小,尿素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最大,蒸气压最低,在等压下最先沸腾。
2.0.1mol·kg-1下列水溶液中凝固点最低的是()A. NaCl溶液B. C12H22O11溶液C. HAc溶液D. H2SO4溶液解:选D。
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虽然不能用拉乌尔定律进行统一的定量计算,但仍然可以参照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进行定性描述。
即溶质的粒子数目增大,会引起溶液的蒸气压降低,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和溶液的渗透压增大。
此题中,在相同质量摩尔浓度下,溶液中的粒子数目估算出来是H2SO4溶液最多,所以其凝固点最低。
3.胶体溶液中,决定溶胶电性的物质是()A. 胶团B. 电位离子C. 反离子D. 胶粒解:选D。
根据胶团结构,胶核和吸附层的整体称为胶粒,胶粒中反离子数比电位离子数少,故胶粒所带电荷与电位离子符号相同。
即胶粒带电,溶胶电性由胶粒决定。
4.溶胶具有聚结不稳定性,但经纯化后的Fe(OH)3溶胶可以存放数年而不聚沉,其原因是()A. 胶体的布朗运动B. 胶体的丁铎尔效应C. 胶团有溶剂化膜D. 胶粒带电和胶团有溶剂化膜解:选D。
溶胶具有动力学稳定性和聚结稳定性,而聚结稳定性是溶胶稳定的根本原因,它包含两个方面,胶粒带有相同电性的电荷,当靠近时会产生静电排斥,阻止胶粒聚结合并;而电位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溶剂化膜,也会阻隔胶粒的聚结合并。
由于纯化的Fe(OH)3溶胶具有这种聚结稳定性,从而可以存放数年而不聚沉。
无机及分析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综合练习1、下列电解质对Fe(OH)3正溶胶聚沉能力最大的是()A.Na3PO4B.MgSO4C.NaClD.MgCl22、将难挥发的非电解质溶于溶剂后,将会引起()A.沸点下降B.凝固点升高C.渗透压下降D.蒸气压下降3、在H3A、sO3的稀溶液中通入过量的H2S得到A、s2S3溶胶,其胶团结构式为()A.[(s2S3)m•nHS]•nHB.[(s2S3)m•nH]•nHS—n-++n+—C.[(s2S3)nHS•(n—x)Hm•+—+x-—]•xH+x+D.[(s2S3)•nH•(n—x)HS]•xmHS—4、易挥发溶质溶于溶剂之后可能会引起()A.沸点上升B.凝固点降低C.蒸气压上升D.渗透压下降5、在外电场的作用下,溶胶粒子向某个电极移动的现象称为()A.电泳B.电渗C.布郎运动D.丁达尔效应6、100g水溶解20g非电解质的溶液,经实验测得该溶液在-5.85℃凝固,该溶质的分子量为()(已知水的Kf=1.86K•Kg/mol)A.33B.50C.67D.647、给定可逆反应,当温度由T1升至T2时,平衡常数K2>K1,则该反应的()A.ΔH>0B.ΔH0E.△UKfMYY(H)B.K'fMY=KfMYY(H)C.lgK'fMY=lgKfMY–lgαD.lgK'fMY=lgKfMY+lgα54、在下列原电池中:(-)Zn│ZnSO4(1.0mol/L)‖C、uSO4(1.0mol/L)│C、u(+),如果降低Zn2+的浓度,其电动势将()。
A.增大B.减小C.不变D.无法判断55、在电极反应MnO4-+8H++()→Mn2++4H2O的括号中应填入()A.2eB.5eC.7eD.8e56、在Cu-Zn原电池中,往铜半电池中加入浓氨水(过量),则电池电动势会()A.增加C.减小D.无法判断57、在连四硫酸钠(NA2S4O6)中S的氧化数是()A.+4B.+6C.+5/2D.-258、用KMnO4滴定Fe2+时,酸性介质宜由()提供A.HClB.HNO3C.HACD.H2SO459、用22.00mLKMnO4溶液恰好能氧化0.1436gNA、2C、2O4,则TNA、2C、2O4/KMnO4=()g/ml已知M(KMnO4)=158.0g/mol,M(NA、2C、2O4)=134.0g/molA.0.006527B.0.001526C.0.03452D.0.0125060、为了提高pH玻璃电极对H+响应的灵敏性,pH玻璃电极在使用前应在()浸泡24小时以上A.稀酸中B.稀碱中C.纯水中D.标准缓冲溶液中E4sB.E3p>E4sC.E3DD.E3pE.以上原因都不是76、下列各组量子数中不合理的是()A.(2,0,0,-1/2)B.(3,2,-2,1/2)C.(2,-1,0,-1/2)D.(4,3,3,1/2)E.(4,3,-3,1/2)77、下列物质分子间存在氢键的是()A.NAClB.CO2C.HFD.H2SECS278、下列电子的各套量子数(n,l,m,ms),可能存在的是()A.3,2,2,+1/2B.3,0,-1,+1/2C.2,-1,0,+1/2D.2,2,1,-1/279、PH3的分子构型是()A.正四面体B.平面三角形C.三角锥形D.不能确定80、下列各组分之间只存在色散力的是()A.氦和水B.二氧化碳气体C.溴化氢气体D.甲醇和水81、金属Au溶于王水生成HAuCl4,其原因是()A.硝酸的强氧化性和强酸性B.盐酸的强酸性C.硝酸的强氧化性和氯离子的配位性D.硝酸的强氧化性和盐酸的强酸性82、一束单色光通过厚度为1C、m的有色溶液后,强度减弱20%,当它通过5C、m厚的相同溶液后,强度将减弱()A.42%B.58%C.67%D.78%83、示差光度法中,经透光率为25%的标准液作为参比溶液来测定未知液的吸光度,这相当于将仪器的读数标尺扩展了()倍.A.25B.2.5C.4D.7.584、分光光度法与普通光电比色法的不同点是仪器的()A.光源不同B.检测器不同C.检流计不同D.获得单色光的方法不同E.向短波方向移动F.不移动,但高峰值有变化85、在朗伯比尔定律A=εBC中,摩尔吸光系数与哪些因素无关().A.入射光波长B.溶液浓度C.溶液性质D.温度86、与有色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有关的是:()A.比色皿厚度B.有色物质的浓度C.比色皿材料D.入射光波长87、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A.配制NOH标准液时,用量筒取水B.以K2r2O7标定N2S2O3时,在近终点时才加淀粉指示剂C.配制KMnO4标准液时,用台秤称量KMnO4固体D.用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基准物质标定Hl溶液88、由于学科发展的需要,传统上把化学分为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化学四大分支学科。
绪 论➢ 简话化学发展、化学学科的分支及其形成、本学科的学习方法、理论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参考书目无机化学定义;除去碳氢化合物和其他衍生物外,无机化学是对所有元素和它们的化合物及反应进行实验研究和理论解释的科学。
分支:无机材料合成、 配位化学 、原子簇化学、 超导材料、 无机晶体化学、 稀土化学、 生物无机化学第2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化学热力学:用热力学原理研究物质体系中的化学现象和规律,根据物质体系的宏观可测性质和热力学函数关系来判断体系的稳定性、变化方向和变化的程度 ➢ 三个研究重点: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判据)、 判断反应进行的限度、 预测反应发生的可能性 ➢ 研究特点:研究中不考虑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反应进行的机理体系:被划作研究对象的这一部分物体 ➢ 敞开体系 有物质和能量交换 ➢ 封闭体系 只有能量交换➢ 孤立体系 无物质和能量交换环境:体系以外,与体系密切相关的部分➢ 状态函数:描述体系的一系列物理量(如气体的压力、温度、体积和组分的摩尔数等)当状态函数确定时,该体系就处于一定的状态。
➢ 状态函数性质:容量性质--加和性(V , n ) 强度性质--无加和性(T )➢ 状态函数特征:状态一定状态函数值一定 状态函数变化量只与体系的始、终态有关,与途径无关。
过程:体系由一个状态变化到另一个状态时的这一变化叫做过程等温过程(△T = 0)等压过程(△P = 0)等容过程(△V = 0)绝热过程(Q = 0) 循环过程(过程完成后,又回到初始态)途径:完成一个过程的具体步骤(或路线)则称为途径 热(Q):体系与环境间存在温差时,体系与环境间传递的能量 体系吸热:Q > 0 体系放热: Q < 0功(W):热的形式以外,其它各种被传递的能量都叫功 体系对环境做功:W < 0 环境对体系做功:W > 0分类:体积功:体积改变而做的功 非体积功:机械功,电功等 功和热不是状态函数热力学能:体系内部能量的总和 (内能)➢ 分子和原子的动能、 分子间位能、 电子的动能、 电子间及电子与原子核之间的位能、 原子核的核能 性质:状态函数--状态确定时,内能也随之确定,热力学能的绝对值是无法确定。
第一章习 题 解 答基本题1-1 有一混合气体,总压为150Pa ,其中N 2和H 2的体积分数分别为0.25和0.75, 求H 2和N 2的分压。
解:根据式(1-6)p VV p B B = p (N 2) = 0.25p = 0.25 ×150 Pa = 37.5 Pap (H 2) = 0.75p = 0.75×150 Pa =112.5 Pa1-2 液化气主要成分是甲烷。
某10.0m 3 贮罐能贮存 -164℃、100kPa 下的密度为415kg ⋅m -3的液化气。
计算此气罐容纳的液化气在20︒C 、100kPa 下的气体的体积。
解:甲烷的物质的量为n =(415×1000g.m -3×10m 3/16.04g.mol -1) = 259×103 mol所以33-1-133m 6309 Pa10100.293K .K .mol 8.314Pa.m mol 10259nRT =⨯⨯⨯==p V1-3用作消毒剂的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为0.03,这种水溶液的密度为1.0g ⋅mL -1,请计算这种水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摩尔浓度、物质量的浓度和摩尔分数。
解:1L 溶液中,m ( H 2O 2) = 1000mL ⨯1.0g ⋅mL -1⨯0.030 = 30gm ( H 2O) = 1000mL ⨯1.0g ⋅mL -1⨯(1-0.030) = 9.7⨯102gn ( H 2O 2) = 30g/34g ⋅moL -1=0.88moln ( H 2O) = 970g/18g.⋅mol -1=54molb ( H 2O 2)= 0.88mol /0.97kg = 0.91mol ⋅kg -1c ( H 2O 2)= 0.88mol/1L = 0.88mol ⋅L -1x ( H 2O 2) = 0.88/(0.88.+54) = 0.0161-4计算5.0%的蔗糖(C 12H 22O 11)水溶液与5.0%的葡萄糖(C 6H 12O 6)水溶液的沸点。
第三章定量分析基础1.对某组分的含量进行测定时,若被分析样品的质量大于100mg,则该分析方法属于( )A.常量分析B.半微量分析C.微量分析D.超微量分析2.对某溶液中的铝进行测定时,若取分析试液25ml进行分析测定,则该分析方法属于( )A.常量分析B.半微量分析C.微量分析D.超微量分析3.由精密度好就可断定分析结果可靠的前提是( )A.偶然误差小B.系统误差小C.标准偏差小D.相对偏差小4.下列各种分析纯的化学试剂,其中不能用直接配制法配制标准溶液的是A. KHCO3B. KMnO4C. K2CrO7D. KCl5.下列各种措施中,可以减小偶然误差的是( )A.进行空白试验B.进行对照试验C.进行仪器校准D.增加平行测定次数6.下述情况引起的误差中,不属于系统误差的是( )A.移液管转移溶液之后残留时稍有不同B.称量时使用的砝码锈蚀C.滴定管刻度未经校正D.天平的两臂不等长7.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系统误差呈正态分布 B.系统误差又称可测误差C.方法误差属于系统误差D.系统误差具有单向性8.分析测定中出现下列情况,何者属于系统误差( )A.滴定时有溶液溅出B.试样未经充分混匀C.滴定管未经校正D.读错法码9.下列计算式的计算结果(X)应有几位有效数字?( )X= [0.3120´48.12´(21.65-16.10)]¸(1.2845´1000)A.二位B.三位C.四位D.五位10.欲测某组分含量,由四人分别进行测定,试样称取量皆为2.2g,问下列结果中哪一个是合理的?( )A. 2.085%B. 2.08%C. 2.09%D. 2.1%11.称取一定质量的邻苯二甲酸氢钾基准物质以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下列何者将引起正误差( )A.称取基准物重量时用的一只10mg法码 ,事后发现其较正后的值为9.7mgB. 滴定时滴定终点在等量点后到达。
C. 将NaOH溶液装入滴定管时,事先没用少量的NaOH溶液淋洗。
D.所称基准物中含有少量的邻苯二甲酸。
12.下列有关偶然误差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A.偶然误差具有随机性B.偶然误差具有单向性C.偶然误差具有正态分布D.偶然误差具有是无法避免的13.已知:C(1/2H2SO4)=0.50mol•L-1,则 C(H2SO4)=mol·L-1A. 0.50B. 1.0C. 0.25D. 0.1014.已知: C(2/5KMnO4)=0.100 mol•L-1,则C(KMnO4)=() mol·L-1A. 0.100B. 0.250C. 0.0400D. 0.50015.已知 T(K2Cr2O7/Fe)=0.005000g/ml,称取某含铁试样0.5000g进行分析测定,铁的百分含量为15.00%,则消耗K2Cr2O7标准溶液的体积为( )mlA .15.00 B. 1.50C. 30.00D. 7.5016.已知d1,d2,d3……d n分别为n次测定结果的绝对偏差(n为无限),则(d1+d2+……+d n)/n的值为应( )A. >0B. =0C. <0D.无法确定17.下列情况引起的误差为偶然误差的为( )A.滴定时有少量溶液溅失B.滴定时加错试剂C.读错滴定刻度D.称量时零点稍有变动18.下列情况所引起的误差不属于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的为( )A.天平砝码不够准确B.试剂纯度不够C.称量时零点稍有变动D.滴定时有少量溶液溅失19.用某方法对一样品进行测定时,若9次测定结果均为正误差,则用该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第十次测定,其测定结果应( )A.大于真值B.小于真值C.等于真值D.不能确定20.下列情况中引偶然误差的是()A.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估测不准B.使用了腐蚀的砝码进行称量C.所用试剂中含有被测组分D.标定EDTA时,所用金属锌不纯21.下列叙述中,能更好地体现精密度高低的为( )A.偏差B.平均偏差C.标准偏差D.相对平均偏差22.下列叙述中,能体现准确度高低的为( )A.绝对误差或相对误差B.偏差或平均偏差C.平均偏差或相对平均偏差D.标准偏差或变异系数23.为了使称量的相对误差小于0.1%,若使用千分之一的分析天平,则试样的重量必须在( )g以上。
A. 0.2B. 2.0C. 0.1D. 1.024.为了使测量体积的相对误差小于0.2%,用一般的酸碱定管进行滴定时,消耗滴定液的体积必须在( )ml以上。
A. 1.0 B .5.0C. 10.0D. 15.025.在定量分析中,空白试验主要用于检查( )A.因仪器不准所引起的系统误差B.试剂或蒸馏水纯度不够所引起的系统误差C.分析方法本身的系统误差D.偶然误差26.定量分析中,对照实验主用于检查( )A.偶然误差B.分析方法本身的系统误差C.试剂或蒸馏水纯度不够所引起的系统误差D.因仪器不准所引起的系统误差27.下列哪些措施可用来减免系统误差?( )A.对照试验B.空白实验C.校正仪器D.增加测定次数28.下列数据中,有效数字位数位四位的是()A. C(H+)=0.003 mol·L-1B. pH=10.42C. N%=0.030D. Mg%=19.9029.某试样经4次测定铜的含量,分别为: 30.34、30.20、30.42、30.38 (%),则该试样中铜的分析结果为( )A. 30.34B. 30.38C. 30.36D. 30.4030.已知某溶液的pH=12.86,则该pH值的有效数字为( )位。
A. 4 B .3C. 2D. 131.将0.255、0.245、0.2451、2.5491等数据修约为二位有效数字时,其结果分别为( )A. 0.26、0.24、0.25、2.5B. 0.26、0.24、0.24、2.5C. 0.26、0.24、0.25、2.6D. 0.26、0.25、0.25、2.532.在分析试液中加入适量的草酸盐,使其与钙离子生成草酸钙沉淀,将沉淀分离后溶于硫酸中,再用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从而计算出钙的含量,则该测定方法为( )A.直接滴定法B.返滴定法C.置换滴定法D.间接滴定法33.在含有铝分析试液中,加入过量的EDTA标准溶液,使EDTA与试液中的铝及其它阳离子生成配合物,用Zn2+标液滴定过量的EDTA,终点后加入NH4F,使其与Al-EDTA配合物生成[AlF6]3-配合物和EDTA,再用Zn2+标液滴定新生成的EDTA,从而计算出铝的含量。
该方法属于( )A.直接滴定法B.返滴定法C.置换滴定法D.间接滴定法34.指示剂的变色点与等量点并不一定完全一致,即滴定终点与等量点并不完全吻合,由此而造成的分析误差称为终点误差,该终点误差属于( )A.方法误差B.仪器和试剂误差C.操作误差D.偶然误差35.若配制0.1mol•L-1标准溶液1000ml,称取NaOH固体时,你认为应选用( )A.台称B.千分之一分析的天平C.万分之一的天平D.十万分之一的天平36.若配制0.1mol•L-1标准溶液1000ml,移取浓HCl时,你认为应选用( )A. 25ml移液管B.量筒C. 50ml移液管D. 10ml移液管37.用Q检验法判断可凝数据的取舍时,若Q=(X2-X1)/(X n-X1),则该Q值用于检验的数据为( )A. X nB. X2C. X1D. X1和X n38.测得某种新合成的有机酸的pK a=12.53,其K a值应表示为A. 4.476×10-13B. 4.5×10-13C. 4.48×10-13D. 4×10-1339.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相比,其特点为( )A.灵敏度低,相对误差较大B.灵敏度高,相对误差较小C.灵敏度低,相对误差较小D.灵敏度高,相对误差较大40.定量分析中,精密度和准确度的关系是( )A.准确度是保证精密度的前提B.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C.分析中,首先要求准确度,其次才是精密度D.分析中,首先要求准确度,不要求精密度41.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还需要( )A.用酸溶液洗一次B.用碱溶液洗一次C.立即加入标准溶液进行滴定D.用标准溶液洗2到3次42.0.1000 mol•L-1的NaOH溶液的T(NaOH/SO2)=() M(SO2)=64.06g·mol-1A.. 3.203mg·ml-1B. 6.406 mg·ml-1C. 4.085 mg·ml-1D. 1.602 mg·ml-143.已知:1.00mlKMnO4溶液相当于0.01250m molKHC2O4·H2C2O4物质的量,则C(KMnO4)=( )mol•L-1A. 0.5000B. 0.02500C. 0.01000D. 0.0200044.尿素CO(NH2)2,经浓硫酸消化,加入过量强碱,将生成的氨蒸馏出来,然后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这时CO(NH2)2与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1/1B. 1/2C. 2/1D. 2/345.用邻苯二甲酸氢钾(M=204.2)基准物质标定0.1mol•L-1的NaOH溶液,每份基准物质应称取的量是( )gA. 0.2-0.3B. 0.3-0.5C. 0.4-0.6D. 0.6-0.946.必须用标准溶液或待装溶液预洗的容器是()A.滴定管B.移液管C.锥形瓶D.容量瓶47.用硼砂标定HCl,某同学溶解硼砂时,用玻璃棒去搅拌锥形瓶中的溶液后,不经处理拿出瓶外,标定结果一定会()A.偏高B.偏低C.不变48.已知Na2B离解常数K b,1=5.1×10-2,K b,2=5.4×10-5,浓度为0.1mol•L-1的NaHB溶液,能否用下列溶液准确滴定()A. 0.1mol•L-1的NaOHB. 0.1mol•L-1的HClC. A、B都不能用D. A、B都可以用第四章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1. 10-8mol﹒L-1的HCl溶液的pH值为()A. 7B. >7C. <7D. 82.下列关于电离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弱电解质的溶液越稀,弱电解质电离度越大B.弱酸的电离度越大,则弱酸的相对强度越大C.电离度的大小与温度无关,仅与浓度有关D.电离度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任何温度下,纯水的pH值等于7B.在室温下,仅纯水的Kw=10-14C.在室温下,任何水溶液的Kw都等于10-14D.以上说法都不对4.一元弱酸,其电离度ɑ=20%时,其物质的量浓度(mol﹒L-1)的数值为( )A. 0.04KaB. 0.25KaC. 4KaD. 20Ka5.溶液中含有浓度为1.0 mol﹒L-1的HB和0.50 mol﹒L-1的NaB,其溶液的pH=()A.pKa B. pKa-lg0.5C. pKa+lg0.5D. pKa-lg26. 0.1 mol﹒L-1的氨水100ml与0.1 mol﹒L-1的HCl溶液50ml混合后,该体系的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