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错题整理
- 格式:pdf
- 大小:614.14 KB
- 文档页数:6
初中地理课程错题讲解策略第一篇范文:初中地理课程错题讲解策略地理学科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涉及自然地理,还包括人文地理等多个方面。
在地理学习中,错题讲解是提高学生地理素养、培养地理思维的重要环节。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地理课程中错题讲解的有效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二、错题讲解的原则1.及时性:错题讲解应尽可能在学生犯错后及时进行,以加深学生对错误的认识和记忆。
2.针对性:错题讲解应针对学生的具体错误,找出错误的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3.重复性:错题讲解后,应让学生进行适量的重复练习,以确保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
4.启发性:错题讲解应注重启发学生的地理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错题讲解的策略1.分类整理:将学生犯错的题目进行分类整理,找出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
2.深入分析:针对每个错误,深入分析其原因,是知识点掌握不牢固,还是解题思路不清晰等,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举一反三:在讲解错题时,引导学生从一道题目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从而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
4.互动式教学: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到错题讲解中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5.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错题案例,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从中学习经验教训。
6.总结提升:在讲解错题后,引导学生总结提升,形成自己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四、错题讲解的注意事项1.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敢于暴露自己的错误。
2.尊重学生,耐心倾听学生的解题思路,不批评、不指责。
3.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4.鼓励学生主动查找错题,养成自我反省的好习惯。
5.定期对错题进行回顾,防止重复犯错。
错题讲解作为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应遵循错题讲解的原则,运用有效的错题讲解策略,注重错题讲解的注意事项,从而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地理思维能力。
地理易错题
地理易错题示例:
1. 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B. 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
C. 大部分领土在温带,兼有热带
D. 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
2. 关于我国的湖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拔较高的地方,湖泊分布多
B.东南地区多水田,西北地区多湖泊
C.东北三江平原多沼泽,青藏高原多咸水湖
D.柴达木盆地没有淡水湖
3. 我国内流河大多分布在( )
A.东南沿海地区
B.东部季风区内
C.西部非季风区内
D.黄河和长江流域
4.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
A.从南向北逐渐减少
B.从东向西逐渐减少
C.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
D.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5. 下列关于我国降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B.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
C.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在塔里木盆地内
D.我国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具有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规律。
七年级地理下册问题式+填空考点归纳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七年级地理下册问题式+填空考点归纳篇11.巴西概况:⑴巴西是拉丁美洲人口最多,面积的国家。
国土面积居世界第四位。
⑵位置:海陆位置――濒临大西洋,是一个临海国。
纬度位置――巴西绝大部分国土位于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地处热带,是一个热带国家。
2.巴西地形特点:主要是平原和高原巴西气候特点:以热带气候为主,主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植被特点: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分布广泛。
⑴亚马孙平原:世界面积的平原,该地区是常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这里有世界上的热带雨林区(被称为地球之肺),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
⑵巴西高原:世界上面积的高原,该地区是热带草原气候。
⑶亚马孙河:由西向东注入大西洋,是世界上第二长河,也是世界上水量、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3.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⑴是南美洲经济实力的国家。
⑵巴西主要工业部门和分布:巴西有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发展水平较高,钢铁、机械、食品工业较发达。
工业分布:巴西的重工业多分布在东南部邻近铁矿和海上交通便利的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地区,工业分布不平衡。
农业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分布在东南沿海的原因:气候温和湿润、交通便利,人口集中,有充足的劳动力,开发较早。
⑶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是世界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蔗糖、香蕉、剑麻的产量居世界首位,牛肉大量出口。
⑷丰富的资源:铁矿丰富;水能资源丰富(世界水电站---尹泰普水电站)。
4.热带雨林的危机:⑴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作用:a、调节全球气候;b、为全球提供新鲜的空气;c、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d、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e、提供良好生境,维护生物多样性;f、提供木材。
———被称为“地球之肺”、“空气净化机”⑵.亚马孙热带雨林遭受破坏的原因及产生的后果:破坏的原因:a、为了兴建亚马逊横断公路等数条干线公路,许多受雇于外国公司的伐木者,把公路沿线的优良木材席卷而去。
初中地理知识整理与复习方法分享在初中阶段,地理学科涵盖了丰富的知识,包括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圈层结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等等。
对于学生来说,掌握有效的知识整理与复习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初中地理知识的整理与复习方法。
一、构建知识框架构建知识框架是整理初中地理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
我们可以从宏观到微观,逐步梳理地理知识的脉络。
首先,从地球和地图这一基础部分开始。
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经纬线和经纬度的划分,以及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然后,深入学习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
在世界地理中,按照大洲、大洋的分布,分别了解各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人口、经济等方面的特点。
例如,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地形复杂多样,气候类型丰富;欧洲经济发达,旅游业繁荣;非洲气候炎热,资源丰富但经济相对落后等。
对于中国地理,要掌握中国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地形地势、气候特点、河流湖泊、自然资源、农业和工业分布等。
同时,关注中国的区域地理差异,如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差异。
在构建知识框架时,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或者提纲的形式,将各个知识点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组织和连接,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体系。
二、巧用图表归纳地理学科中有大量的图表,如地图、统计图、示意图等。
巧用这些图表进行归纳总结,能够帮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
地图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
例如,在复习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时,可以结合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记住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区域,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又如,中国的地形分布图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等地形区的位置和特点。
统计图能直观地反映地理数据的变化趋势。
比如,通过人口增长折线图,可以清晰地看到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和变化规律;气温降水柱状图则能让我们了解一个地区的气候特点。
地理易错题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和人文现象的科学。
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很多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易错的题目。
这些易错题如果不加以重视和整理,会对学生的地理学习产生一定的困扰。
因此,我们有必要将这些地理易错题进行整理,并向学生们详细讲解,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一、判断题类1. 亚洲大陆地海分布的特征是陆地面积大,海岸线长。
2. 北美洲大陆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
3. 非洲大陆的东南部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
4. 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5. 《地球引力场》是地球大气圈内气体的引力场。
6. 地球外层的岩石主要是圣安德略斯川岩。
7. 太阳能是地球地表温度的主要能源。
8. 北太平洋海表面的温度比北大西洋要高。
9. 北美地区的中低纬度地区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
10. 罗马尼亚在欧洲的东部。
以上是一些关于地理判断题的例子,学生们在解答这样的题目时需要有做好归纳总结的能力,以及对地理知识的深入理解。
二、选择题类1. 中国是哪个大洲的一部分?A. 亚洲B. 欧洲C. 非洲D. 大洋洲2.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A. 撒哈拉沙漠B. 澳大利亚沙漠C. 阿拉伯沙漠D. 卡拉库姆沙漠3.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A. 喜马拉雅山B. 阿尔卑斯山C. 安第斯山D. 珠穆朗玛峰4. 以下哪个国家位于南美洲?A. 秘鲁B. 德国C. 阿富汗D. 日本5. 以下哪个城市不属于中国的首都?A. 北京B. 上海C. 重庆D. 南京这些选择题都考察了学生对地理常识的掌握程度,需要考生在做题时充分发挥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三、解答题类1. 请简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
2. 什么是环境保护?为什么要环境保护?3. 请解释地壳构造和板块构造理论。
这些解答题旨在考察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在考试中也常见到这种类型的题目。
综上所述,地理易错题有很多种类,每一种都需要学生们在学习地理知识时认真对待。
初三错题集整理
错误题目:请问,菲律宾的首都是马尼拉吗?
参考内容:
菲律宾的首都确实是马尼拉。
马尼拉是菲律宾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该国最大的城市。
它位于菲律宾主岛卢索恩省的西南部,处于马尼拉湾的东岸。
马尼拉是菲律宾的交通枢纽,拥有菲律宾最重要的深水港口。
这座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也是菲律宾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错误题目:请问,美国的首都是纽约吗?
参考内容:
不,美国的首都不是纽约。
美国的首都是华盛顿特区。
华盛顿特区位于美国东海岸,濒临美国大西洋沿岸,是美国的政治中心。
华盛顿特区是一个独立的特区,受美国联邦政府直接管辖。
这里有美国总统的办公室、国会大厦、最高法院及其他重要政府机构的所在地。
此外,华盛顿特区还拥有丰富的博物馆和文化遗产,是美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错误题目:请问,巴黎是意大利的首都吗?
参考内容:
错误,巴黎并不是意大利的首都。
巴黎是法国的首都,位于法国中北部的塞纳河畔,是法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巴黎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旅游城市之一,也是法国最大的城市。
它以美丽的文化景观、知名的博物馆和艺术品、世界级的购物场
所和精致的法国美食而闻名。
而意大利的首都是罗马,罗马是一个有着两千七百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是古罗马帝国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中心。
罗马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考古遗址之一,拥有众多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初中地理课程错题讲解策略在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错题讲解是提高学生地理素养、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为了更好地发挥错题讲解的作用,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错误,采取相应的讲解策略。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地理课程错题讲解策略。
一、错题分类在地理课程学习中,学生可能出现各种类型的错误,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知识性错误:学生对地理知识掌握不牢固,导致答题错误。
2.理解性错误: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存在偏差,导致答题错误。
3.应用性错误:学生能正确掌握地理知识,但在实际运用中出现失误。
4.粗心大意错误:学生由于粗心大意导致答题错误。
二、错题讲解策略针对不同类型的错误,教师可以采取以下讲解策略:1. 知识性错误对于知识性错误,教师需要重点辅导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举例说明: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
•图表辅助:运用地理图表、地图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记忆。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地理知识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2. 理解性错误对于理解性错误,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地理知识。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提问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对比分析:运用对比方法,让学生明晰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案例教学: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理案例,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提高理解能力。
3. 应用性错误对于应用性错误,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将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能力。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情境模拟:创设真实的地理情境,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运用地理知识。
•项目研究:开展地理项目研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维导图: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地理知识体系,提高应用能力。
4. 粗心大意错误对于粗心大意错误,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细心和责任感。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强调注意事项:在讲解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审题、检查答案等。
•养成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定期复习、认真作业等。
初中地理知识点错题分析技巧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初中地理知识点错题分析技巧,帮助学生提高地理学科的学习效果。
通过分析学生常见的地理错题类型,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点,提升地理学科成绩。
地理学科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涉及广泛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
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错题,对学习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提高地理学科的学习效果,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错题分析技巧,有针对性地解决地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二、初中地理错题类型及分析1.概念理解不清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对一些基本概念理解不透彻,容易导致在做题时出现错误。
例如,将经纬度混淆、将时区搞错等。
针对这类问题,学生需要加强地理概念的学习,可以通过查阅教材、请教老师等途径,加深对地理概念的理解。
2.知识点掌握不全面初中地理涉及大量的知识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难以全面掌握。
这会导致在做题时,学生对某些知识点掌握不牢固,从而出现错误。
针对这类问题,学生需要通过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系统地复习地理知识点,提高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地图阅读能力不足地理学科与地图密切相关,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地图阅读能力。
部分学生在阅读地图时,容易出现读图错误,如将国界线、省份轮廓线等混淆。
针对这类问题,学生需要加强地图阅读训练,提高地图阅读能力。
4.题目理解不到位学生在做地理题目时,往往因为对题目理解不到位,导致答案出现偏差。
这类问题主要表现为对题目中的关键词理解错误,如将“主要”误解为“全部”、“原因”误解为“结果”等。
针对这类问题,学生需要在阅读题目时,仔细审题,抓住关键词,确保对题目的理解准确无误。
5.答题技巧欠缺在地理考试中,部分学生因为答题技巧欠佳,导致答案不完整、条理不清。
针对这类问题,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如按点答题、分条作答等。
同时,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要注意培养自己的答题速度和准确性。
三、错题分析技巧及应用1.归纳总结法学生通过对错题进行归纳总结,分析错题的原因,找出自己的知识盲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地理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1. 经纬度的划分:经度以本初子午线为起点,向东为东经,向西为西经;纬度以赤道为起点,向北为北纬,向南为南纬。
注意,南北纬度和东西经度的划分是以0-180度来表示的。
2. 时区的计算: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1小时。
计算时区时,要知道自己的时区与目标时区的关系,以及是否跨越了国际日期变更线。
3. 气候类型的判断:气候类型主要根据温度和降水的分布特征来分类。
例如,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而极地气候则是全年低温少雨。
4. 地形图的阅读:等高线地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则表示坡度较缓。
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中间高四周低表示山顶,反之则表示盆地。
5. 河流的流向:河流总是从高处流向低处,因此可以通过地形图上的等高线来判断河流的流向。
6. 地壳板块运动:板块内部相对稳定,而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活动较为频繁,多火山、地震等现象。
7. 地球上的大气层:从地面向上,大气层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每一层都有其特点,如对流层是天气现象发生的主要区域。
8. 地球的水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过程。
太阳辐射是水循环的主要能源。
9. 人口分布的规律:全球人口分布不均,通常沿海地区、河流流域、平原地带人口密集,而干旱沙漠、高山高原、原始森林等地区人口稀少。
10.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城市化带来了人口集中、经济发展,但同时也导致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问题。
1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指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模式。
包括经济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环境可持续性三个方面。
12. 自然灾害的预防与减灾: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如建立预警系统、规划安全建筑、进行灾害教育等,来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八年级地理错题集一、中国的疆域1. 题目:我国领土最南端在()A. 曾母暗沙B. 帕米尔高原C. 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D. 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相交处答案:A解析:我国领土最南端在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帕米尔高原是我国领土的最西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是我国领土的最北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相交处是我国领土的最东端。
2. 题目: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 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B. 位于东半球、南半球C. 领土大部分位于低纬度,属于热带D. 与日本、蒙古陆地接壤答案:A解析: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A正确;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B错误;我国领土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属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C错误;我国与蒙古陆地接壤,与日本隔海相望,D错误。
二、中国的行政区划1. 题目:下列省级行政区中,既临渤海又临黄海的是()A. 辽宁、山东B. 河北、山东C. 辽宁、河北D. 山东、江苏答案:A解析:辽宁省和山东省既临渤海又临黄海;河北省只临渤海;江苏省临黄海。
2. 题目: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的省级行政区依次是()A. 滇、桂、粤、台B. 滇、桂、闽、台C. 台、粤、桂、滇D. 桂、滇、粤、台答案:A解析: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我国的云南省(简称滇)、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广东省(简称粤)、台湾省(简称台)。
三、中国的人口1. 题目: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A. 西部人口多,东部人口少B. 山区人口多,平原人口少C. 黑河腾冲一线以西人口密度小D. 季风区人口少,非季风区人口多答案:C解析: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平原人口多,山区人口少;黑河腾冲一线是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该线以西人口密度小;季风区人口多,非季风区人口少。
2. 题目: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A. 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B. 人口基数小,人口增长快C. 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慢D. 人口基数小,人口增长慢答案:A解析: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虽然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仍然较快。
如何通过错题本提升初中地理考分在初中阶段,地理这门学科常常被视为一门难以掌握的课程。
学生们面对复杂的地图、地形和气候变化,常常感到无从下手。
而错题本,这个看似平凡的工具,却能成为学生们学习地理的一位得力助手。
错题本就像一个耐心的老师,静静地等待着学生们的关注。
它不仅仅是记录错误答案的地方,更是帮助学生总结、反思和提升的重要载体。
每当学生在考试中遇到难题时,错题本便开始发挥它的作用。
首先,错题本能够帮助学生清楚地识别自己的薄弱环节。
在繁重的复习过程中,许多学生容易遗忘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
而错题本则像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知识盲点。
通过定期翻阅错题本,学生可以明确自己在哪些知识点上出现了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例如,若某次考试中,学生频繁在气候类型与分布的题目上失分,借助错题本,学生便可以集中力量,再次攻克这一难关。
其次,错题本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对于初中地理而言,很多知识点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简单的记忆往往无法形成真正的理解。
而在错题本的辅助下,学生可以在记录错误的同时,进行深入的分析与反思。
每一道错题都可以附上详细的解析,探讨为什么会错、正确的思路是什么。
这种深入的分析过程,让学生不仅仅是知道答案,更是懂得了背后的逻辑。
再者,错题本还鼓励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日常学习中,很多学生缺乏对错题的重视,甚至会选择忽视。
然而,错题本让学生意识到,错误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面对错误。
学生在整理错题的过程中,逐渐培养了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严谨的思考方式。
这种习惯不仅能提升他们的地理成绩,还能在其他学科中受益匪浅。
此外,错题本的使用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每当学生在错题本中看到自己曾经的错误逐渐减少,且在相应的知识点上掌握得越来越扎实,他们的自信心也随之提升。
自信是成功的关键,而错题本正是学生通向自信的桥梁。
当他们在后续的考试中,以更高的分数回馈自己的努力时,那份成就感无疑会激励他们继续坚持这个有效的学习方法。
地理错题心得体会初中地理是一门有趣的学科,通过学习地理不仅可以了解世界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还可以了解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初中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我经常遇到一些错题,这些错题不仅考验了我的知识水平,还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地理学科的重要性。
首先,地理错题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知识的不足。
比如,在学习地板地球村的时候,有一道题目问:地球上绝大部分的淡水资源主要集中在哪里?我曾经回答是地下水,结果是错误的。
正确答案是:冰雪。
这个错误让我认识到自己对地球村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地球淡水资源的分布情况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其次,地理错题让我认识到了学习地理需要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时候,有一道题目问:为什么北半球夏季会比冬季更长?我当时只考虑了地球自转的影响,即南北半球的白昼时间不同,结果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是: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导致地球离太阳比较近的时候,夏季时间更长。
这个错误让我意识到学习地理需要综合运用地球自转、公转等知识,才能真正理解和回答问题。
此外,地理错题还让我认识到了地理学科的钻研精神。
在学习地球板块运动的时候,有一道题目问:地球板块运动的推动力是什么?我当时回答是地壳运动,结果是错误的。
正确答案是:地球内部的地幔对板块运动有推动作用。
这个错误让我认识到学习地理不仅要关注表面现象,还要深入研究地球内部的运动机制,才能更好地理解地球板块运动的原因和影响。
通过对地理错题的反思和总结,我深刻认识到了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和学习地理的方法。
首先,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只有掌握了地理的基本知识,才能更好地回答问题。
其次,要注重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地理学科涉及面广,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来解释问题。
只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才能正确回答问题。
最后,要培养钻研精神。
地理学科不仅仅是记忆知识点,还需要深入研究,理解其中的原理和机制。
总之,地理错题的反思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这些错误,我意识到自己知识的不足,学习地理需要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还需要培养钻研精神。
初中地理高中生改正地理错题中的“四重四轻”现象及改善措施现象一:重就题论题,轻举一反三措施:改正某一错题时,不能就该题改该题,而应该对该题可能出现的其他条件进行变换,注重问题和答案的多样性。
只有举一反三,才能做一题通百题,开阔思路和视野,提高同学们对知识理解的准确性、深刻性、灵活性。
改正错题,应注意同一问题问法的多样性、同一问题正确(或错误)答案的多样性、同一类题目的多样性(变式题)。
比如:答有关根据经纬网来判读方向的题目时,还应思考据昼长时间判别方向的方法;由我国冬夏等温线分布特点来推知世界其他大陆的冬夏等温线分布特点;由南亚季风的风向、成因和天气特点推知中南半岛及澳大利亚北部季风风向、成因和天气特点;判读北半球锋面气旋及天气特点,还应学会判读南半球的锋面气旋及天气特点。
改正错题,应重视总结多样化的解题思路,即多角度、多方法思考问题。
如某城市小区(36°34′N)内南北楼间距为30米,楼高为40米,北楼底层住户冬季是否能接受太阳光照?本题有三种解法:①据12月22日前后的正午太阳高度求此时南楼影长,如影长大于南北楼间距30米,则答案是否定的;②据楼高40米和楼间距的比值,可求出南楼顶和北楼底层的连线同地平面的夹角,如此角大于12月22日前后的正午太阳高度,答案也是否定的;③据12月22日前后的正午太阳高度和南北楼间距求出南楼高度,若此高度比实际的低,答案一样是否定的。
现象二:重改错,轻总结措施:作业发下来后,不能只把错误答案改成正确答案就算完成了任务,改错只是纠正错误的第一步,下面还包括:1. 析错。
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要学会自己分析做错的原因。
常见的出错原因有:审题不细不清,解题方法、思路和技巧不当,图文没结合起来,混淆概念,看不懂图示,没有记住、理解重要知识点,没有掌握重要技能和规律原理等。
在分析智力原因和非智力原因时,应重点分析非智力原因(态度、技能等)。
2. 明确考查意图。
班级:姓名:(正确答案用下划线表示)地生中考复习—地理易错题集锦(五)(C)161.关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说法错误..的是A.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B.内蒙古高原以南C.东临东海、黄海(B)162.黑龙江省三江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的对象是A.耕地B.沼泽湿地C.丹顶鹤D.藏羚羊(C)163.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气源在准噶尔盆地B.终点是杭州C.主干道经过我国地势的二、三级阶梯D.能缓解西部地区能源紧张局面(C)164.当该地山洪暴发时,假如你位于下图中的A处,你选择的正确逃生方向是A.①②B.②③C.①③(B)165.下列关于印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B.印度水旱灾害频繁是因为东南季风不稳定C.印度的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速D.印度人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C)166.制约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人才资源B.气候资源C.矿产资源D.信息资源(A)167.目前,淮安市最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A.公路运输B.铁路运输C.航空运输D.水路运输(C)168.假如淮安有一批急救药需紧急送往尼泊尔地震灾区,采用哪一种运输方式最好A.铁路运输B.公路运输C.航空运输(B)169.我国许多地方都有美称,下列描述香港和澳门的是A.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B.东方明珠C.亚洲天然植物园(C)170.我们淮安市最高月均温一般出现在A.1月B.8月C.7月(C)171.右图中A省的简称是A.苏B.云C.桂(B)172.有关我国疆域的地理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疆域辽阔,陆地面积仅小于俄罗斯和美国,居世界第三位B.我国有l4个陆上邻国并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C.我国领海范围从领海基线起算,向海上延伸到15海里(C)173.图中乙地形区是A.云贵高原B.四川盆地C.青藏高原(C)174.从甲乙两图可知,长江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及我国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①是A.中游,葛洲坝B.上游,小浪底C.上游,三峡D.下游,三峡(C)175.对长江流域开发利用的方式,不合理...的是A.上游地区水土保持B.中下游地区发展航运C.下游地区建大型水电站D.中下游地区发展淡水养殖业(A)176.关于我国自然灾害分布叙述正确的是A.西南多滑坡B.西北多泥石流C.东北多台风D.东南沿海多寒潮(B)177.黄土是从中亚、蒙古、我国西北内陆由吹过来的。
初中地理提升成绩的方法哎,说起初中地理,可真让我又爱又恨啊!爱的是它能带我游遍世界各地,山川湖海尽在眼前;恨的是每次考试,那些经纬度、气候类型、地形地貌啥的,就像故意跟我作对似的,死活记不住。
不过,经过一番摸索,我终于找到了几招提升地理成绩的“独门秘籍”,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分享,保证让你听了直呼“内行”!第一招,咱们得从“地图”下手。
记得刚上初中那会儿,我对着世界地图发呆,感觉那就是一张天书,密密麻麻的线条和文字,看得我眼花缭乱。
后来,我发现了一个好办法——自己动手画地图。
没错,你没听错,就是画!我找来一张大白纸,按照课本上的样子,一笔一划地描,边描边念:“这里是亚洲,那是欧洲,中间隔着乌拉尔山脉……”你别说,这一画,还真有点儿感觉了,那些地名、河流、山脉,好像在纸上活了起来,记忆也深刻多了。
第二招,是“情景模拟”。
地理嘛,说白了就是讲地球的事儿,那咱就把自己想象成地球上的一个探险家。
比如,学到热带雨林气候,我就想象自己穿着短裤短袖,在茂密的雨林中穿梭,耳边是滴滴答答的雨声,鼻尖是湿润的空气夹杂着泥土和树叶的味道。
这样一来,不仅记住了气候特点,连心情都跟着愉悦起来,学习也变得不那么枯燥了。
第三招,咱们得“接地气”,也就是结合生活实际。
有次考试,有道题问的是“为什么新疆的瓜果特别甜”,我当时就懵了,心想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啊?后来,妈妈买了几斤新疆哈密瓜,我一尝,嘿,真甜!突然灵光一闪,想起了老师讲过的“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
那一刻,我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原来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多观察、多思考,就能发现不少乐趣。
最后,别忘了“错题集”这个宝藏。
每次考完试,我都会把错题整理到一个本子上,旁边写上正确答案和解析,时不时拿出来翻一翻,就像是在跟自己的错误做斗争,每次战胜一个,就感觉自己离满分又近了一步。
就这样,靠着这几招“独门秘籍”,我的地理成绩从原来的“吊车尾”慢慢爬到了班级前列。
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日子虽然辛苦,但也很充实,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在学习中寻找乐趣,让学习不再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