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多岁乞讨饿死的明朝宰相严嵩:细数严嵩十大罪
- 格式:docx
- 大小:11.77 KB
- 文档页数:2
1565年,85岁的严嵩被抄家,抄出3万多两黄金,300万两白银1565年,85岁的严嵩被抄家,抄出3万多两黄金,300万两白银,珍宝古玩更是不计其数。
曾经不可一世的严阁老,“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颤声乞求道:“能不能给我留些钱,当作仆人的遣散费?”明嘉靖四十四年,不可一世的大贪官严嵩终于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被嘉靖帝罢免官职,贬为庶民。
并且责令吏部尚书徐阶对严嵩进行抄家。
严嵩家中,徐阶带领部分官员和士兵对严嵩家产开始进行清点,严嵩跪在一旁陪同。
此时的严嵩已经85岁高龄,对着徐阶说道:“徐大人,罪臣严嵩有一事相求,希望可以留些钱粮于我,以便让我遣散家丁和仆人,这些人跟了我很多年,让他们空手回乡,实在不落忍。
”严嵩声泪俱下的说出此话,让在场的许多官员都有些动容,清点家产的官员也动了恻隐之心,于是看向徐阶。
此时的徐阶怎能不明白严嵩的意思呢?严嵩此话意思就是暗示徐阶,你之前也是跟过我严嵩的,我待你不薄。
我现在对家仆都如此关心,你不应该对我宽容一些,对我手下留情,留些钱财给我吗。
徐阶当时依附于严嵩,并非真心。
各种阿谀奉承讨严嵩父子欢心,其实是为暗中搜集严嵩罪证,将其父子拉下马,不得已而为之。
另外像严嵩这样的贪官,只手遮天,平日在朝堂之上,打击异己,杀人如麻,怎么可能能会对自家下人如此关心。
严嵩父子当年害死了自己的恩人夏言和他的学生杨继盛,徐阶对这对父子也是恨之入骨。
自然是不会答应严嵩的要求。
但是如果直接拒绝,又担心朝中严嵩余党背后对自己产生非议。
于是徐阶说道:“身为臣子,我只忠心于皇上。
你结党营私,残害忠良,我奉皇命进行抄家,如果你真有心为家仆讨要回乡的盘缠,也要等我将此事汇报皇上后,由皇上定夺。
”不得不说徐阶说话有水平,此话虽没有明面上的咄咄逼人,拒绝严嵩。
但是直接搬出皇上,这不但直接拒绝了严嵩,还让在场的官员和朝中严嵩的余党挑不出任何毛病。
严嵩见一计不成,于是又小声对徐阶说道:“我家中藏有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真迹,如果你愿放我一马,给我留出回乡养老的钱,我愿将此画送与你。
严嵩严嵩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旋病休归里,读书8载,诗文峻洁,声名始著。
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还朝复官。
明世宗嘉靖七年(1528),奉命祭告显陵,归而极言祥瑞,明世宗喜。
几年内先后迁其为吏部右侍郎,进南京礼部尚书,两年后改任吏部尚书。
嘉靖十五年 (1536),以贺万寿节至京师。
时值廷议重修宋史,遂留京以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衔主持其事。
他善伺帝意,以醮祀青词,取得宠信,加为太子太保。
二十一年(1542),拜武英殿大学士。
入直文渊阁,仍掌礼部事。
后解部事,专直西苑;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
严嵩无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专擅国政近20年。
士大夫侧目屏息,不肖者奔走其门,行贿者络绎不绝。
戕害他人以成已私,并大力排除异已。
他还吞没军饷,废弛边防,招权纳贿,肆行贪污;激化了[1]严嵩,字惟中,号介溪,明朝江西分宜人。
他粗眉毛,大声音,脚长体高,又削瘦,像只两脚规。
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出生在分宜介溪一个寒士之家,他父亲严准是个穷秀才,在乡里课蒙童。
严嵩幼时聪慧,加上他父亲对他的学业格外关心,八岁时就书史成诵,能为文,属对有奇语.据《严氏族谱》,嵩读私塾时,曾与其老师及叔父对联语有曰:“手抱屋柱团团转,脚踏云梯步步高”;“一湾秀水足陶情,流珠溅玉四顾好山皆入望,削碧攒青;”[2]夏言严嵩如当时不少同年儿童一般,都有一些小智慧,其父是位久考未成,而又醉心于权力的人,自然把一切的希望都放在儿子身上,于是便悉心的栽培、教导。
后来,严嵩完成父亲的心愿,在他25岁之年中了进士,先后被选为庶吉士以及被授为编修官职,直在他雄心壮志的时候,严嵩得了一场大病,迫使他退官回籍。
在严嵩的退官的10年,正是宦官刘瑾权倾天下之时。
及后刘瑾与其党羽被灭后,严嵩北上顺天,正式复官。
在复官的十多年之中,严嵩先后工作于北京与南京的翰林院,深深明白到权力的重要。
明朝的严嵩,是忠臣还是奸臣?易中天:明朝的严嵩,是忠臣还是奸臣?2019-04-02 19:55 来源:十八路反王要论中国历史上的大奸臣,我估计严嵩一定名列前茅。
舞台上的大白脸,早已经深入人心,清人修订的《明史》也将严嵩列入奸佞传。
本文无意为严嵩翻案,但仔细了解一下严嵩的人生,在分析一下他所处的历史环境,不免感慨:这家伙真苦逼啊!一、巨奸养成记要说严嵩此人可谓才高八斗,写得一手好字,吟得一口妙诗,做得一纸美文。
严嵩的字好到什么程度,满清顺天府乡试大殿匾额上的“至公堂”三个字就是严嵩写的。
据说乾隆皇帝看着很不爽,如此严肃的场所弄个大奸贼的书法挂着,实在不体面。
乾隆就让人重写,自己也撸袖子泼墨,结果众人的作品拿来一对比,还是算了吧,揉吧揉吧全扔垃圾堆里了。
剧照:严嵩严嵩留下来的诗有1300多首,各种文稿、文章200多万字。
嘉靖皇帝离不开严嵩,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严嵩的青词写得好,是大明有名的“青词宰相”。
嘉靖帝隔三差五就要与上天沟通,没有拿得出手的青词,怎么能显示出虔诚呢,严嵩就是他“通神”的梯子。
严嵩的官途开局并不顺,他25岁科举中二甲第二名,被选为庶吉士,还没来得及大展宏图,就得了一场大病,被迫回乡养病。
这一休息就是十年,十年后他再次进入翰林院任职。
此后他榜上了政坛大佬,他的老乡夏言,在夏言的关照下,熬到52岁终于混上了部级待遇。
62岁那年,严嵩迎来人生高潮,他入阁了。
入阁后的严嵩,蓦然发现,曾经的老上级夏言成了仕途中一道障碍。
于是,他又花了六年的时间,拼命打击夏言等,终于在68岁那一年成为大明帝国的首辅大人。
严嵩入阁二十三年,领班内阁十七年,这期间,夏言、邱鸾、沈鍊、杨继盛等一干重臣,纷纷倒在严嵩的枪口下。
严嵩用他们的血打造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严党集团”。
夏言这个集团分工明确,严嵩负责小心伺候好嘉靖皇帝,排除异己,提拔亲信。
严世蕃扮演严嵩的参谋兼代言人,具体指挥党羽们的行动。
鄢懋卿、罗龙文、赵文华等核心骨干各霸一方,成为“严党集团”的“利益收割机”。
秦桧的家风:专权好胜,不仅向往权势,还贪恋纸醉金迷的物质享受,呈现出奸佞阴险的家风。
秦桧是大奸大恶人尽皆知,他死后,他儿子秦熺,实际上是过继的,不是亲的。
还梦想着继位宰相,熺登科后,巴结秦熺的人很多,有人甚至贿赂秦熺的乳娘。
让乳娘在秦熺面前夸赞自己,秦熺听说后就疏远了这些人。
绍兴二十五年(1155)秦熺特授少师,观文殿大学士、嘉国公。
官至知枢密院事,赠太傅。
最后结局当然是随着秦桧一样,骂名千古。
在小说中都被千刀万剐了。
明朝大学士严嵩,义子遍天下,父子都是高官,权倾朝野。
只是这爷俩的长处是揣摩圣意,欺压同僚,买官卖官,谋财害命,到被贬职流放了还不知道收敛。
最后严世蕃被杀头,严嵩80多岁还到墓地要饭,最后饿死。
乞丐的金饭碗(民间故事)明朝嘉靖年间,阁老严嵩贪图享乐,吃遍了山珍海味,后来竟对大厨们做的饭菜一点胃口也没有。
为了寻找美味佳肴,他带着两个家丁,打扮成商人模样,在京郊四处闲逛。
这天中午,严嵩一行来到一个偏僻的小镇,正是饭点,于是就走进一家饭店去吃饭。
他们让店家上最好的饭菜。
饭菜上来后,严嵩吃了两口就吃不下去了,这菜的味道跟家中相比差太远了。
两个随从见阁老不吃了,大呼小叫地找店家麻烦,店家只好唯唯诺诺地赔不是。
正闹着,一阵香气突然从门外飘进来,正是严嵩最喜欢吃的香酥鸡的味道,这味道比家中厨师做的更香更纯正,严嵩的食欲一下子被勾了起来。
既然店里有这么香的香酥鸡,为什么不卖与顾客吃?严嵩越想越气,他暂时压下火气,打算吃过香酥鸡后再拆店家的招牌。
他不紧不慢地问道:“本老爷让你上最好的饭菜,为什么藏着不上?难道怕本老爷没钱付账?”店家哭丧着脸道:“老爷明鉴,本店的好菜全给您上了,哪里还会藏着?您要不信,可以去问问小店的大厨。
”严嵩“哼”了一声,冷冷地问道:“既然没好菜,那你闻一闻,这香味从何而来?”店家嗅了嗅,接着皱着眉头说:“是有香味,不过这香味好像不是本店的,如果老爷不信,可以一起去看看。
”循着香味,一行人来到了店门外。
在不远处的一块石头上,只见一个乞丐面前放着一个缺了角的破黑碗,碗中有半块烧鸡,那香味正是从这儿传出来的。
乞丐碗中的鸡是哪里讨来的?怎么会这么香?严嵩咽了口唾沫,问道:“喂!叫花子,你的鸡从哪儿讨来的?”乞丐嘿嘿傻笑道:“对面店家给的,想吃吗?给你!”说完把手中的鸡腿向严嵩面前一伸。
严嵩厌恶地摆摆手,却忽然发现乞丐面前的破碗缺角处闪着金光,难道这就是古书中所记载的“金饭碗”?他心中不由一阵狂喜。
回到饭店,严嵩故意生气地质问店家为什么不把给乞丐的烧鸡也给本老爷上一只。
店家急忙接口说,烧鸡上了,不过严嵩没吃。
严嵩面色一沉:“既然上了,为什么没乞丐的那只香?不老实交代,今天就让你的店关门!”店家叹了口气,道出了实情。
明朝的历史故事-杨继盛冒死劾严嵩 严嵩作为明朝的权⾂,擅专国政达20年之久,是明朝的六⼤奸⾂之⼀,⽽在当时他呼风唤⾬,位极⼈⾂的时候,能当⾯⿍⼒反对他的,是正直的杨继盛。
下⾯⼩编精⼼整理了杨继盛冒死劾严嵩的故事,供⼤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杨继盛冒死劾严嵩 明武宗死后,他的堂弟朱厚熜(⾳cōng)继承皇位,这就是明世宗。
明世宗刚即位的时候,在政治上采取⼀些改良措施,像限制宦官权⼒,整顿税收等等。
但是后来迷信道教,在宫内设坛求仙,渐渐不⼤过问朝政。
凡是迎合他信道的,就得到重⽤,⼤学⼠严嵩(⾳sōng),就是因为他善于起草祭神的⽂书,逐步取得了内阁⾸辅(相当于宰相)的地位的。
严嵩并没有什么才能,他只知道奉承拍马,讨得世宗的欢⼼。
他当上⾸辅后,和他⼉⼦严世蕃⼀起,结党营私,贪赃枉法,⼲尽坏事。
当时⼀些没⾻⽓的朝⾂都投靠他,有三⼗多个官员做了他的⼲⼉⼦。
有了这些⽖⽛,他更加可以操纵朝政了。
严嵩掌权的时候,北⾯鞑靼部(蒙古族的⼀⽀)强⼤起来,统⼀了蒙古各部,成为明朝很⼤的威胁。
严嵩不但不想加强战备,反⽽贪污军饷,让兵⼠们受饥挨饿。
鞑靼⾸领俺答好⼏次打进内地,明军没有⼒量抵抗。
公元1550年,俺答带兵长驱直⼊,⼀直打到北京城郊。
明世宗派严嵩的同党仇鸾为⼤将军,统率各路援军保卫京城。
严嵩怕仇鸾打败仗,指使仇鸾不要抵抗。
结果,让鞑靼兵在北京附近掳掠了⼤批⼈⼝、牲畜、财物,满载回去。
京城附近⼗⼏万明军,竟⼀箭不发。
过了⼀年,仇鸾⼜勾结俺答,准备和鞑靼讲和。
这件事引起了⼀些正直⼤⾂的愤慨,特别是兵部员外郎杨继盛。
杨继盛,保定容城⼈,出⾝贫苦。
他七岁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继母待他不好,让他去放⽜。
杨继盛放⽜经过私塾,看到村⾥⼀些孩⼦们在读书,⼗分羡慕,向他哥哥请求让他读书。
哥哥说:“你年纪太⼩,读什么书?”杨继盛回答说:“我能放⽜,就不能读书?”他⽗亲见他有志⽓,就让他⼀⾯读书,⼀⾯放⽜,果然上进很快。
后来应科举考试,中了进⼠,在京城⾥受到不少⼤⾂的赏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严嵩是个什么样的人是十恶不赦的奸臣么?导语:严嵩这个人特别难说。
从他下台后就有人认为他是奸臣很冤枉。
《明史》里严嵩是赫然列在奸臣传里的。
但修明史时,写作班子对于严嵩是不是奸臣严嵩这个人特别难说。
从他下台后就有人认为他是奸臣很冤枉。
《明史》里严嵩是赫然列在奸臣传里的。
但修明史时,写作班子对于严嵩是不是奸臣就有很大争论。
严嵩的死,让我想起了另一个人,他就是岳飞。
岳飞的死,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天字第一号的大冤案。
其让后人之痛心疾首,一如明代诗人文征明的《满江红》所说:“最无辜堪恨更堪怜,风波狱!”然而岳飞曾经是极受信任和器重的,宋高宗赵构甚至对他说过“中兴之事,一以委卿”的话,还对王德等人说“听飞号令,如朕亲行”。
所以文征明才说:“慨当初,依飞何重,后来何酷!”这就和严嵩不乏相似之处。
严嵩最得宠的时候是很风光的。
因为年纪大,嘉靖特许他乘肩舆出入紫苑,还为他修办公室,每天赐御膳,赐法酒。
最后呢?寄食墓舍以死,也就是睡在坟场里,靠人家上坟的供品过日子。
岳飞和严嵩在皇帝那里所受的“两重天”待遇,真是何其相似乃尔!或许有人会说,你怎么能拿严嵩和岳飞比?一个是公认的大奸臣,一个是公认的大忠臣。
一忠一奸,泾渭分明;一功一罪,天壤之别!这当然不错。
但我们要问:奸臣就可以冤枉么?坏人就该冤死么?罢免(后来又抄家)严嵩,处死严世蕃,固然是实现了“实质正义”,然而这种正义如果要靠不正当的手段来实现,那就只能叫做“荒唐的正义”。
我在《帝国的惆怅》一书中,使用的就是这个标题。
正义要靠非正义的手段来实现,这种荒唐的事情只可能发生在荒唐的时代。
不过,即便在那个荒唐的时代,也有很多人不以为然。
张居生活常识分享。
明史十讲(樊树志)第一讲朱元璋与胡蓝党案一、朱元璋处置开国文臣●左臣相---李善长(淮西集团)右臣相----徐达●相权威胁皇权,想撤换李善长,咨询刘基(浙东集团),意欲让其取而代之,刘基不干,同时否决杨宪、汪广洋和胡惟庸(小人)●朱元璋执意用胡惟庸取代李善长,结果胡“独相数年”,于是朱以“结党营私”杀之(洪武十三年)●若干年后,朱元璋扩大打击面,镇压“胡党”(处死李善长全家),共杀3万多人二、处置开国武将●蓝玉党案:蓝玉----常玉春的小舅子,著名武将,居功自傲,飞扬跋扈经过:买通蓝玉身边的亲信,提供假口供,诬称蓝玉要兵变谋反结果:搞掉武将15000多人三、胡案与刘基●胡上台后,刘基激流勇退,回到青田,但胡惟庸不放过刘基,迫使刘基又回到南京表明心志---我没有企图●刘基在南京心事重重,得了病,朱元璋准其回家休养,胡送药给刘基毒死了刘基(吴晗:朱元璋借胡手除掉刘基)四、其它人●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要求给父子两人免死卷,老子病死,儿子照样完蛋(自杀)●洪武十八年,徐达得背疽,忌口,结果朱元璋送蒸鹅,徐达吃之,不几日,呜呼●汤和,交出兵权,回家养家,免于一死五、制度巩固皇权●洪武十三年,取消中书省,取消丞相,设立检校和锦衣卫(以重典驭臣下)●明成祖朱棣,建立内阁大学士制度(首辅、次辅、群辅)第二讲阳明心学和异端思想一、阳明心学(思想解放运动)●背景:南宋朱熹的理学思想被奉为正统思想(科举考的就是朱熹编著的《四书集注》)●陈献章怀疑理学思想: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王阳明则进一步要摆脱朱熹绝对形而上学的意识形态: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主观唯心主义)----心学●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静坐顿悟----得到“理”●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王阳明●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
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二、李贽----异端之尤●李卓吾:《焚书》、《续焚书》、《藏书》●理学者“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不如“市井小夫”●李贽评点文学作品:童心说,强调率性●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李贽称秦始皇为“千古一帝”,为商鞅变法正名,赞颂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私奔为“善择佳偶”●万历皇帝将李贽的书列为禁书,在万历三十年将李贽处死●利玛窦(西方传教士)与李贽私交很好,相互赞赏三、思想的选择●以顾宪成、高攀龙为代表的东林学派批判阳明心学,提倡回归朱子理学。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一代相爷潦倒饿死大奸臣严嵩的凄凉晚景
导语: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身为御史的邹应龙忽上奏章,弹劾严世藩贪污受贿等不法之事。
但奏章当时未敢即连严嵩,只讲他“植党蔽贤,溺爱恶子”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身为御史的邹应龙忽上奏章,弹劾严世藩贪污受贿等不法之事。
但奏章当时未敢即连严嵩,只讲他“植党蔽贤,溺爱恶子”。
历史上有些事,发端有时离奇近乎荒诞,邹御史之所以敢于忽然间挺身而出,并非直接受徐阶指使,而是缘于他所做的一梦:他梦见自己骑马出猎,看见东边有一高楼,土基宏壮,顶覆秸杆。
邹应龙拉弓而射,大楼轰然坍倒。
醒后,邹御史鼓励自己,这是我搬倒“东楼”(严世藩)的吉兆啊,于是他奋笔疾书,立写弹文。
嘉靖帝对严嵩父子日久生厌,又有道士们一旁窜掇,便下诏逮严世藩入大理狱,命严嵩致仕,“仍给岁禄”。
发现皇帝对老父严嵩没有一棒子打死,严世藩深知事情不像想象中那样不可挽救。
他通过早先交结的内保太监,奏称道士蓝道行与邹应龙里外色结,陷害大臣。
嘉靖帝各打五十大板,命人逮捕蓝道士送入牢房审讯。
严嵩嘱托刑部的心腹,严刑拷打蓝道行,最终目的让他诬攀徐阶为幕后指使。
谁料,蓝道士挺“英勇”,坚决不承认受徐阶嘱指。
由于严氏父子势力根深固结,最终蓝道行获罪被处死。
朝中独相十余年,严嵩党羽力量确实大。
但是,如果不处理严世藩,又无法向皇帝交待,法司最后就“裁定”严世藩受贿八百两白银,上案于御前。
廷议后,判决流放严世藩于雷州,其两个儿子及心腹罗龙文等人分戌边地。
嘉靖帝念严嵩旧情,特宥严世藩一个儿子为民,回老家伺侯严嵩起居。
生活常识分享。
将相故事-“奸相”严嵩简介他真的是个奸臣吗?他是怎么死的?严嵩,字惟中,号勉庵,生于宪宗成化十六年,卒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江西新余市分宜县人。
明代弘治十八年中二甲进士。
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63岁成为明朝内阁首辅。
《明史》将严嵩列为明代六大奸臣之一,称其“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
是世人皆知的权臣,专权20多年,是明代少数几位在位时间如此之长的内阁首辅。
后被明世宗下诏罢职,儿子被捕入狱,家产被抄,隆庆一年逝世,享年87岁。
这位被《明史》专门列出指为奸臣的严嵩,这位在多部史籍上留下“窃弄威柄”、“残害忠良”、“贪污受贿”、“昏庸无能、废弛边防”等字眼的人,真的就是一个奸臣吗?一位指责这位宰相是奸臣,指责这位首辅专擅国事,媚上弄权,其实是不正确的。
到底是奸臣造就了昏君,还是昏君造就了奸臣,还有两说。
我们考究史实,便可以发现,在严嵩这个人身上还是存在许多不得已之处的。
一方面他并不是一意媚上,严嵩得罪世宗之处也不少;另一方面,他对政事颇多议论,特别是对正德年间的政治有所批评。
《钤山堂集》卷三六《太子少保吏部尚书恭肃周公墓表》中严嵩提到“正德间,天下所疾苦莫如逆竖妖僧”。
由此可见,他对政事还是有所作为的。
并不是,明史评价的只知讨好君上,专擅国事。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严嵩对国计民生的贡献还是很大的。
嘉靖七年,位居礼部右侍郎的严嵩,面对河南灾情,上达两封奏疏。
一封称“所在旱荒,尽食麻叶、树皮,饥殍载路。
市易饼饵则为人所攫取,子女鬻卖得钱不及一饱,孩稚至弃野中而去。
闻洛阳、陕州、灵宝诸处尤甚,人相残食,旬日之内报冻死二千余人”实话实说的将灾情的严重,暴力而直观的摆在明世宗的面前。
另一份奏疏却与此封,恰恰相反,上面多为称“白石产枣阳,有群鹳集绕之祥”,“碑物入江汉,有河水骤长之异。
”写立碑的祥瑞。
两封奏疏,上面所写的正好相反,一说灾情,一赞祥瑞。
但明世宗就吃这一套,对灾情那封,他作出停止征税的朱批。
严嵩是一名奸臣?真实的他颠覆您的想象,只是被一人害惨中国人将臣子的好坏区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贤臣,第二种是奸臣,第三种就是取中庸之道的,中庸之臣。
提起严嵩,人们往往会说严嵩是明朝时期的一名大奸臣。
而在《明史》中,更是将严嵩定义为明朝六奸臣之一。
民间还有着严嵩作恶多端,陷害忠良的说法在广为流传。
那么严嵩真是一名奸臣吗?可能历史中真实的他有些颠覆您的想象。
可以说严嵩被定义成奸臣是被一个人所害。
自幼才思敏捷的严嵩,19岁考中举人,26岁进士及第,严嵩可谓是明朝时期的一名青年才俊。
为官后的严嵩私生活很正派,和妻子感情深厚并做到了从一而终。
即使严嵩做到了宰相的高位也没有妻妾成群的情况出现。
严嵩效命的皇帝是明世宗。
明世宗好恶无常,对道家之事以及炼丹之术十分痴迷。
从16岁继位到60岁逝世,明朝中枢一直按照明世宗的意志,运作着斋醮的相关事宜。
自嘉靖21年起,60岁的严嵩以高龄进入内阁担任宰相之职,到80岁致仕。
严嵩可以说做到了以宫廷为家。
在朱厚熜专制威迫下,作为宰辅的严嵩如果正面抗命,很可能会导致头上的乌纱帽不保,所以,严嵩不敢去违背皇帝崇道的嗜好。
但他又不想做一名尸位素餐的官员。
在朱厚熜大肆铺张浪费时,正是严嵩勉力支撑着朝局。
面对明朝国弊民穷,内忧外患的局面,严嵩执行,着与民生息的政策。
1556年严嵩还向明世宗上奏指出采矿的诸多弊端。
严嵩认为:如果百姓自行私挖,每日得到二钱,仅能做到度日而已。
如果官府进行开采,用工多,所获少,费用还多。
而且严嵩还觉得官员不能识别矿产的高低,唯有地方矿工识得,这样就容易产生欺下瞒上的情况。
正是严嵩的建议,才让嘉靖朝避免了矿监税之祸的发生,可以说严嵩的功劳是在社稷黎民的。
公元1552年,黄河泛滥,淮安数十个州县被淹。
数千里之地成为鱼鳖之乡,饥民不计其数。
严嵩立即下令工部,迅速对黄河下流进行修浚工作,使黄河水流复归原有水道。
当时严嵩还特别注意平抑物价,打击囤积奇货的不法商人。
既然严嵩是这样一名利国利民的好官,那为何严嵩会被明史记载为奸臣呢?这多与他的儿子严世蕃有关。
奸相严嵩到底贪了多少
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窃权达20多年的奸相严嵩,终于失败
倒台。
其子严世蕃被斩于京师,人心称快。
严嵩的脑袋虽然保住,
但受到籍没的处置。
籍没,也就是抄家,将全部家产充公。
据说,
东厂、西厂在抄严嵩的家时,有过一本账,后来印成一册书,书名《天水冰山录》,记载了这个中国历史上特大贪污犯之一,积20年之搜刮,所积聚起的像山一样的财富。
取这个书名,就是来自“太
阳一出冰山落”的语意。
严嵩发迹颇晚,其春风得意时已60出头,半截入土,但捞起钱来,却如饿虎下山,永无厌足。
别看此人起步迟,但贪污的悟性高,手段恶,胃口大,一进入内阁,就把嘉靖皇帝哄得团团转,马上把
几个同僚,如曾铣、夏言,排挤出局;正直大臣,如杨继盛、沈鍊,予以杀害。
从此,他作为首辅,主政长达21年之久。
这段时期,也是嘉靖跟臣下闹情绪,拒绝上朝,搬到西园去炼丹的罢工时期。
朝
臣们都无法见皇帝一面。
严嵩独蒙圣眷,于是才有了一手遮天的贪
污机会。
严嵩的儿子严世蕃,也是一个败类,父子两人沆瀣一气,卖官
鬻职,敲诈勒索,搜刮民财,疯狂聚敛。
据《天水冰山录》载,仅
是他北京的府邸,江西的老家,查抄出来的财产,计有:一、纯金
器皿3185件,重量11000余两;二、玉器857件;三、耳环耳坠
267对;四、布缎绫罗纱绒14300余段;五、扇柄27300余把;六、
南昌和分宜老家的宅第房店3300余间。
总价值约合人民币3亿至4亿元。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明朝严嵩要饭是真的吗奸臣严嵩最后下场如何
导语:明朝严嵩严嵩是明代的六大奸臣之一,在嘉靖年间专权长达二十年。
严嵩一生通过讨好高官、皇帝来获取官位,通过铲除异己来增加权势,通过结
明朝严嵩
严嵩是明代的六大奸臣之一,在嘉靖年间专权长达二十年。
严嵩一生通过讨好高官、皇帝来获取官位,通过铲除异己来增加权势,通过结党贪污来丰富钱财,最后因为道士的一句话而被削官抄家,落了个无处安葬抛尸荒野的下场。
严嵩戏剧扮相
一开始,严嵩只是一个翰林院的小官,而且一当当了十来年。
之后,严嵩通过巴结讨好同乡的顶头上司夏言,在他的举荐下才平步青云,之后还被调入了京城任职,见了皇帝做了高官,甚至进入了内阁。
不过等到严嵩官居高位,他就开始忘恩负义,各种诬陷谋害夏言,怂恿世宗将他罢官,最后踩着他的尸体更上一层,当上了内阁首辅。
除了巴结夏言,严嵩更会讨好的其实是皇帝。
世宗沉迷道教,喜好炼丹等长生不老之术,于是严嵩就投其所好,不遗余力地为皇帝建造斋醮修炼用的宫殿,花费大量精力来撰写皇帝喜欢的青词,因此他也被称为“青词宰相”。
就是因为他懂得朕心善于讨好,所以才能在敏感善猜忌的嘉靖皇帝身边保持恩宠如此之久。
严嵩自己权倾朝野,他的儿子和党羽也是为虎作伥,横行霸道。
他们不断结党营私,通过贪污、卖官等各种方式敛财,严嵩的儿子严世蕃曾经夸下海口说,朝廷还没他有钱。
最后,把持朝政二十年的严嵩却突然失去圣宠,又是罢官又抄家,而原因只是一个道士给皇帝做的一次扶乩,说的一句话而已。
生活常识分享。
奸相严嵩贪了多少?作者:李国文来源:《传奇故事(下半月)》2009年第19期明嘉靖四十四年,窃权达二十多年的奸相严嵩终于倒台。
其子严世蕃斩于京师,人心称快,严嵩的脑袋虽然保住,但全部家产充公。
据说,从严嵩的家抄出来的一本账,后来印成一册书,书名《天水冰山录》,记载了严嵩积二十年之搜刮,所积聚起的像山一样的财富。
严嵩发迹颇晚,其春风得意时已六十出头,半截入土,但捞起钱来却如饿虎下山,永无厌足。
他贪污的悟性高,动作快,手段恶,胃口大,一进入内阁,就把嘉靖哄得团团转,马上把几个同僚,如曾铣、夏言,排挤出局;正直大臣,如杨继盛、沈鍊,予以杀害。
从此,他作为首辅,主政长达21年。
这段时期,也是嘉靖跟臣下闹情绪,索性不理朝事,搬到西园去炼丹,拒绝上朝的罢工时期,朝臣们都无法见他一面。
严嵩独蒙圣眷,于是才有了他一手遮天、为所欲为的贪污机会。
严嵩的儿子严世蕃是一个比他坏上十倍的败类,两人沆瀣一气,卖官鬻职,贿赂公行,敲诈勒索,作恶多端,搜刮民财,疯狂聚敛。
据《天水冰山录》所载,仅是他北京的府邸、江西的老家查抄出来的财产,计有:纯金器皿3185件,重量11000余两;玉器857件;耳环耳坠267双;布缎绫罗纱绒14300余段;扇柄27300余把;南昌和分宜的第宅房店3300余间。
总值约合人民币3亿至4亿元的样子。
但清人赵翼在《二十二史札记·明代宦官》一节中责疑:“严嵩为相二十年,《明史》所记籍没之数,黄金三万余两,白金二百万余两,他珍宝不可胜记,此已属可骇。
而稗史所载,严世蕃与其妻窖金于地,每百万为一窖,凡十数窖,日:‘不可不使老人见之。
’及嵩至,亦大骇,以多藏厚亡为虑。
则史传所载,尚非实数。
”赵翼认为,太监刘瑾窃权当政,论“贪龄”不过五六年,就捞得黄金250万两,银5000万余两,几乎是严嵩贪污总数的300倍。
而严嵩“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是两个人开的合股公司,能量特别大,“贪龄”也是刘瑾的四倍,怎么“奋斗”了20年,只是刘瑾的一个零头呢?所以,他相信野史所载“每百万为一窖,凡十数窖”的说法,比较接近实际。
严嵩到底贪了多少钱:抄家抄了多少财宝出来本文导读:图片来源于网络严嵩在25岁的时候高中了进士,可惜后来患上大病,退官回家养病了整整十年。
复官后的十几年,严嵩一直在翰林院任职。
之后通过讨好自己的同乡、深得嘉靖皇帝明世宗宠信的礼部尚书夏言,在1532年升为了南京的礼部尚书,四年后入京任职,没几年就成为内阁大学士。
世宗沉迷道教,夏言时常反对而严嵩一味讨好皇帝,因此在世宗眼中,严嵩开始比夏言更为重要更遭他喜欢。
等到严嵩羽翼渐丰,他就开始攻击迫害夏言,经过几年的努力,夏言先是被罢官后又被斩首,严嵩也因此成为内阁首辅。
之后,虽然也有一些大臣不满严嵩专权,出面上疏列数他的罪行,希望世宗将其处死,可惜这些异己都反而被严嵩铲除,所以当时严嵩在朝中没有一个可以跟他敌对的大臣。
因此严嵩从此专权二十载,为所欲为。
而他的儿子严世蕃,也借着老子的光,不必科举就入朝为官,父子俩权倾朝野。
最后,世宗也慢慢对严嵩父子产生厌恶。
恰好世宗身边的一个道士通过扶乩说严嵩是奸臣,因此,严嵩被罢官抄家,儿子被杀头,自己在外流浪了两年后病死。
严嵩倒台严嵩专权了二十年,最后还是倒台了,不仅被削官还乡,儿子不久也被定罪杀头。
而严嵩自己后来无家可归,在外流浪两年后,因病而死,死后还无处安葬,无人吊唁,可以说悲剧十分凄惨。
图片来源于网络严嵩的地位和权力,说到底全部来自嘉靖皇帝对他的宠爱,因此严嵩最后倒台也必然跟皇帝有关。
明世宗嘉靖皇帝是一个十分聪明,而且对官场和权力看得清楚很透的皇帝。
在严嵩父子俩把持朝政、陷害忠良、贪污受贿、胡作非为的时候,他不是没看到,只不过是不放在心上而已。
因此,一些大臣弹劾严嵩,他也并不重视。
而等到严嵩父子开始令嘉靖讨厌的时候,那才真正是严嵩的末日到了,尤其是万寿宫失火事件,严嵩越发的失去了皇帝的宠信。
而严嵩倒台的幕后主手是当时地位仅此于他的徐阶。
徐阶之前一直隐忍多年,如今感受到嘉靖对严嵩态度的转变,就开始发动对严嵩的斗争。
他把一位擅长扶乩的道士蓝道行引见给了迷信道教的嘉靖。
揭秘明朝宰相严嵩的最后结局严嵩老爷子,白发苍苍八十老翁,一身破衣烂衫,满脸污脏,日日持一破碗,在田野间的坟间转来荡去,捡那些上坟的供品充腹活命。
捱了一年多,老头子苍凉死去。
昔日威风凛凛的大宰相,落得如此下场,想来也令人鼻酸。
严嵩于嘉靖二十年八月八日为相,嘉靖四十一年五月去位,二十多年来,最大的过恶如下:其一,信用心腹赵文华,使东南倭患愈演愈烈;其二,清除异已,继杀曾铣、夏言之后,又在嘉靖三十四年杀杨继盛,使明朝首先开杀谏臣之恶侧,随后又杀沈鍊和王忬,命令虽然皆出皇帝“圣载”,主谋皆是严氏父子;其三,贪污纳贿,在朝内结党营私。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蒙古俺答汗侵袭明境,严嵩向兵尚书丁汝夔授计说:“地近京师,如果兵败难以掩盖,一定命令诸将不要轻易与敌交战,他们饱掠后自会离去。
”可见,严嵩作为相爷,在军国大事上确实没什么远计和魄力。
丁尚书傻不拉叽,惟严相国所指,传令诸将勿战。
本来明朝大多数军将饮食终日,皆怯于战斗,有了兵部长官的命令,都大松一口气,互相戒嘱传言:“丁尚书讲不要与敌交战。
”这下可苦坏了百姓。
他们饱受蒙古人烧杀抢劫,官军皆龟缩于坚城之中,不做任何御敌的行动,连姿态也不做。
民间大愤。
俺答汗的蒙古军队撤走后,老百姓纷纷上万民书,矛头直指丁汝夔畏怯无能,明廷下令逮捕他。
严嵩怕老丁说出自己事先为他出主意,假意安慰道:“你别怕,我自会保你无事。
”丁汝夔大傻一个,有严相爷给自己打保票,刑部鞠审时他很“配合”,没有多作辩驳。
他就等相爷向皇帝说好话直接把他赦免了。
结果,不久,一帮狱卒就从狱中把他提出,老丁还以为是走个过场后就把他释放。
一行人直接把他押至西市,刽子手持大刀正等着他来。
直到自己被踹跪于地,丁汝夔才恍悟被相爷所卖,大叫“王八蛋严嵩误我!”话音刚落,头也随之落地。
嘉靖三十年,锦衣卫经历沈鍊因严嵩御寇无方,抗疏历数这位当朝阁臣“十大罪”:“昨岁俺答犯顺,陛下奋扬神武,欲乘时北伐,此文武群臣所愿戮力者也。
[键入文字]
八十多岁乞讨饿死的明朝宰相严嵩:细数严嵩十大罪
严嵩于嘉靖二十年八月八日为相,嘉靖四十一年五月去位,二十多年来,最大的过恶如下:其一,信用心腹赵文华,使东南倭患愈演愈烈;其二,清除异已,继杀曾铣、夏言之后,又在嘉靖三十四年杀杨继盛,使明朝首先开杀谏臣之恶侧,随后又杀沈链和王忬,命令虽然皆出皇帝“圣载”,主谋皆是严氏父子;其三,贪污纳贿,在朝内结党营私。
嘉靖二十九年(1550 年),蒙古俺答汗侵袭明境,严嵩向兵尚书丁汝夔授计说:“地近京师,如果兵败难以掩盖,一定命令诸将不要轻易与敌交战,他们饱掠后自会离去。
”可见,严嵩作为相爷,在军国大事上确实没什么远计和魄力。
丁尚书傻不拉叽,惟严相国所指,传令诸将勿战。
本来明朝大多数军将饮食终日,皆怯于战斗,有了兵部长官的命令,都大松一口气,互相戒嘱传言:“丁尚书讲不要与敌交战。
”这下可苦坏了百姓。
他们饱受蒙古人烧杀抢劫,官军皆龟缩于坚城之中,不做任何御敌的行动,连姿态也不做。
民间大愤。
俺答汗的蒙古军队撤走后,老百姓纷纷上万民书,矛头直指丁汝夔畏怯无能,明廷下令逮捕他。
严嵩怕老丁说出自己事先为他出主意,假意安慰道:“你别怕,我自会保你无事。
”丁汝夔大傻一个,有严相爷给自己打保票,刑部鞠审时他很“配合”,没有多作辩驳。
他就等相爷向皇帝说好话直接把他赦免了。
结果,不久,一帮狱卒就从狱中把他提出,老丁还以为是走个过场后就把他释放。
一行人直接把他押至西市,刽子手持大刀正等着他来。
直到自己被踹跪于地,丁汝夔才恍悟被相爷所卖,大叫“王八蛋严嵩误我!”话音刚落,头也随之落地。
嘉靖三十年,锦衣卫经历沈链因严嵩御寇无方,抗疏历数这位当朝阁臣“十大罪”:“昨岁俺答犯顺,陛下奋扬神武,欲乘时北伐,此文武群臣所愿戮力者也。
然制胜必先庙算,庙算必先为天下除奸邪,然后外寇可平。
今大学士(严)嵩,贪婪之性疾入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