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加工工艺第一章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77.50 KB
- 文档页数:6
第一章思考题与练习题1.1 外圆车削加工时,工件上出现了哪些表面?试绘图说明,并对这些表面下定义。
1.2 何谓切削用量三要素?怎样定义?如何计算?1.3 刀具切削部分有哪些结构要素?试给这引起要素下定义。
1.4 为什么要建立刀具角度参考系?有哪两类刀具角度参考系?它们有什么差别?1.5 刀具标注角度参考系有哪几种?它们是由哪些参考平面构成?试给这些参考平面下定义。
1.6 绘图表示切断车刀和端车面刀的和和。
1.7 确定一把单刃刀具切削部分的几何形状最少需要哪几个基本角度?1.8 切断车削时,进给运动怎样影响工作角度?1.9 纵车时进给运动怎样影响工作角度?1.10 为什么要对主剖面,切深,进给剖面之间的角度进行换算,有何实用意义?1.11 试判定车刀前角,后角和刃倾角正负号的规则。
1.12 刀具切削部分材料应具备哪些性能?为什么?1.13 普通高速钢有哪些牌号,它们主要的物理,机械性能如何,适合于作什么刀具?1.14 常用的硬质合金有哪些牌号,它们的用途如何,如何选用?1.15 刀具材料与被加工材料应如何匹配?怎样根据工件材料的性质和切削条件正确选择刀具材料?1.16 涂层刀具,陶瓷刀具,人造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各有什么特点?适用场合如何?第二章思考题与练习题2.1 阐明金属切削形成过程的实质?哪些指标用来衡量切削层金属的变形程度?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它们是否真实的反映了切削形成过程的物理本质?为什么?2.2 切屑有哪些类型?各种类型有什么特征?各种类型切屑在什么情况下形成?2.3 试论述影响切削变形的各种因素。
2.4 第一变形区和第二变形区的变形特点是什么?2.5 试描述积屑瘤现象及成因。
积屑瘤对切削过程有哪些影响?2.6 为什么说背吃刀量对切削力的影响比进给量对切削力的影响大?2.7 切削合力为什么要分解成三个分力 ? 试分析各分力的作用。
2.8 分别说明切削速度,进给量及背吃刀量的改变对切削温度的影响?2.9 刀具磨损的原因有多少种?刀具的磨损过程分多少阶段?2.10 何谓刀具磨钝标准?试述制订刀具磨钝标准的原则。
《材料加工工艺》考研习题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液态金属成形1.金属及合金的结晶包括哪两个基本过程?什么是均质形核和非均质形核?在实际铸造生产中铸造合金结晶的形核是以哪种形核为主,为什么?2.什么是液态金属的充型性能,它与哪些因素有关?铸造合金流动性的好与差对铸件质量有何影响?影响铸造合金流动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生产中如何采取措施提高铸造合金的流动性?3.铸造合金由液态冷却到室温时要经过哪三个收缩阶段?收缩对铸件质量有什么影响?其收缩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4.缩孔、缩松是铸件中的常见缺陷之一,哪些因素影响其形成?生产中如何采取措施进行防止?5.什么是铸造应力?铸造应力大小对铸件质量有什么影响?热应力是如何形成的?哪些因素影响其大小?生产中常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止和减小应力对铸件的危害?6.铸造合金中的气体主要来源于哪些方面?又以哪些形式存在于铸造合金中?对铸件质量有什么影响?7.铸造合金中的夹杂物是如何分类的?对铸件质有什么影响?如何防止和减小其对铸件的危害?8.湿型粘土砂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它有哪些优缺点?适合生产哪些铸件?9.湿型粘土砂的造型方法有哪些?试比较应用震击、压实、射压、高压、气冲和静压等各种造型方法的紧实的砂型紧实度分布(沿砂箱高度方向)。
为什么需要用高密度湿粘土砂型生产铸件?10.树脂自硬砂、水玻璃砂与粘土砂比较有哪些优点?各适用于哪些铸件的生产?11.砂芯的作用是什么?经常使用哪些粘结剂来制芯?常用的制芯工艺有哪些?12.砂型和砂芯涂料的作用是什么?其主要组成有哪些?13.什么是顺序凝固原则?什么是同时凝固原则?各需采用什么措施来实现?上述两种凝固原则各适用于哪些场合?14.铸件的壁厚为什么不能太薄,也不能太厚,而且应尽可能厚薄均匀?为什么要规定铸件的最小壁厚?不同铸造合金要求一样吗?为什么?。
15.为便于生产和保证铸件质量,通常对铸件结构有哪些要求?16.何谓铸件的浇注位置?它是否指铸件上的内绕道位置?铸件的浇注位置对铸件的质量有什么影响?应按何原则来选择?17.试述分型面与分模面的概念?分模造型时,其分型面是否就是其分模面?从保证质量与简化操作两方面考虑,确定分型面的主要原则有哪些?18.试确定图2-116所示铸件的浇注位置及分型面。
第1 章习题参考答案第1 章练习题(单项选择)1X1-1 答案:①同一台机床1X1-2 答案:①材料去除法1X1-3 答案:③分层制造1X1-4 答案:③相切法1X1-5 答案:③不断地把切削层投入切削的运动1X1-6 答案:①砂轮的回转运动1X1-7 答案:②均由刀具来完成1X1-8 答案:②锻件1X1-9 答案:①铸件1X1-10 答案:①设计1X1-11 答案:②一面两孔1X1-12 答案:④正常加工1X1-13 答案:③粗车-半精车-精车(此题序号错)1X1-14 答案:④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1X1-15 答案:①粗镗—半精镗—精镗1X1-16 答案:①切削加工之前1X1-17 答案:①上道工序尺寸公差与本道工序尺寸公差之和1X1-18 答案:③增环的下偏差之和减去减环的上偏差之和1X1-19 答案:④各组成环公差平方和的平方根1X1-20 答案:①成组技术1X1-21 答案:①寻找最短路径1X1-22 答案:④机械加工工艺过程1X1-23 答案:③辅助基准1X1-24 答案:②零件结构对加工可行性的影响1X1-25 答案:③减少了零件生产的单件工时1X1-26 答案:③Ta+Tb1X1-27 答案:①钻孔1X1-28 答案:③模锻的毛坯1X1-29 答案:②工序第1 章练习题(多项选择)1X2-1 答案:①加工表面②切削刀具1X2-2 答案:①广泛采用高效专用设备和工具②设备通常布置成流水线形式③广泛采用互换装配方法1X2-3 答案:①CAD 技术②计算机数控技术④材料科学1X2-4 答案:①主运动②进给运动1X2-5 答案:①单独由工件②单独由刀具③分别由工件和刀具④分别由刀具和工件1X2-6 答案:①工件的转动②工件的平动③刀具的转动④刀具的平动1X2-7 答案:①切削速度②进给量③切削深度1X2-8 答案:①类别代号③组别和型别代号④主要性能参数代号1X2-9 答案:①工作台面的平面度②导轨的直线度③溜板运动对主轴轴线的平行度1X2-10 答案:①保证相互位置关系原则②保证加工余量均匀分配原则1X2-11 答案:②有利于保证被加工面之间的位置精度③可以简化夹具设计与制造1X2-12 答案:①车削②铣削③磨削④拉削1X2-13 答案:①提高加工表面尺寸精度②提高加工表面形状精度③降低加工表面粗糙度1X2-14 答案:①先基准后其他②先主后次③先面后孔1X2-15 答案:①易于保证加工面之间的位置精度②便于管理④可以减小工件装夹时间1X2-16 答案:③上一工序表面粗糙度和表面缺陷层厚度④上一工序留下的形位误差1X2-17 答案:③派生式④创成式1X2-18 答案:①成组编码法②形面描述法④从CAD 系统直接获取零件信息1X2-19 答案:①易于理解②易于编程1X2-20 答案:①基本时间②辅助时间④工作地服务时间1X2-21 答案:①装卸工件时间②开停机床时间③测量工件时间1X2-22 答案:①缩短基本时间②缩短辅助时间④缩短工作地服务时间1X2-23 答案:①设计变量②目标函数③约束条件1X2-24 答案:①切削速度②进给量1X2-25 答案:①最短工序时间②最小工序成本③最大工序利润第2 章练习题(判断题)1X3-1 答案:∨1X3-2 答案:×1X3-3 答案:∨1X3-4 答案:×1X3-5 答案:×1X3-6 答案:×1X3-7 答案:∨1X3-8 答案:×提示:划线找正装夹精度不高,很少用于精加工工序。
第一章饲料原料加工前的预备和处理—名词解释2 .脂肪的氧化:指脂肪产生醛、酮、酸、过氧化物、环氧化物等有害成分以及哈喇味,酸价上升二填空1.影响饲料仓储、料仓出料斗倾角与溜管倾角的原料物理特性主要有物料的〔散落性〕、〔摩擦系数〕和〔自动分级〕。
2.原料贮存仓通常承受〔立筒仓〕、〔房式仓〕等形式,〔立筒〕仓主要用于存放粒状原料,〔房式〕仓主要用于存放各种包装原料。
3.饲料厂中需清理的原料一般是〔植物性〕饲料。
4.用于饲料初清中的筛选设备主要有〔圆通初清〕筛、〔圆锥初清〕筛和〔磁选〕筛。
5. 安装溜管磁选器的溜管倾角为:粒料〔30-35 〕°;粉料〔40-45 〕°;使物料通过磁铁的流速保持在〔0.15-0.2 〕m/s。
6.饲料厂在〔筒仓〕、〔粉碎机〕、〔制粒机〕、〔打包机〕设备之前必需安装磁选设备。
7.饲料厂的料仓依据其用途可以分为〔原料仓〕、〔配料仓〕、〔成品仓〕。
8.影响料仓结拱的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料仓的外形〕;2、〔饲料的物理特性〕;3、〔储存时间〕。
9.防止料仓结拱的措施可以从〔料仓的合理外形与尺寸〕、〔降低仓内粉体压力〕、〔削减仓壁摩擦力〕等方面入手。
10.为防止料仓的结拱,粉料料仓底部倾角应≥〔60~75 〕°;粒料料仓底部倾角应≥〔44~55 〕°;卸料口尺寸最短边≥〔200 〕mm。
11.立筒仓内的物料温度应小于〔室温5~8 〕,假设超过,应马上通风降温或倒仓降温;立筒仓内的物料水分与温度亲热相关,应把握在〔15% 〕以下。
12.饲料原料的接收工艺一般有〔散装原料的陆路接收〕〔散装原料的水路接收〕、〔包装原料接收工艺〕、〔液体原料的接收〕等形式。
13.脂肪氧化速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脂肪本身的饱和程度〕、〔温度〕、〔水分〕、〔紫外线〕等因素。
三简答1、饲料原料经过清理后应当到达哪些指标?大杂全部去除。
大于2mm 的磁性杂质全部去除;小于2mm 的磁性杂质不超过2%。
第1章数控机床基础知识1-1数控机床具有哪些特点?1、具有柔性化和灵活性。
当改变加工工件时,只要改变数控程序即可,所以合适产品更新换代快的要求。
2、可以采用较高的切削速度和进给速度(或进给量)。
3、加工精度高,质量稳定。
数控机床本身精度高,此外还可以利用参数的修改进行。
精度校正和补偿。
1-2数控机床由哪几部分组成?1、程序及程序载体。
数控装置由数控机床自动加工工件的工作指令组成。
包括切靴过程中所需要的机械运动,工件,轮廓,尺寸。
工艺参数等加工信息。
2、输入装置。
输入装置的作用是将程序载体上的数控代码信息转化成相映的电脉冲信号。
并传送至数控装置的储存器。
3、数控装置。
数控装置是数控机床的核心。
包括微型计算机,各种接口电路,显示器。
和硬件及相应软件。
4、强电控制装置。
5、伺服控制装置。
6、机床的机械部件。
1-3伺服控制装置的主要作用是什么?伺服控制装置主要完成机床的运动,其运动控制。
包括进给运动主轴,运动位置控制等。
1-4先进制造技术包括哪些内容?1-5数控机床按伺服控制系统和加工运动轨迹方式分为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一、按控制方式分最常用的数控机床可分为以下三类:1、开环数控机床,这类机床通常为经济型、中小型数控机床。
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低廉,调试方便等优点。
但通常输出的转距大小受到限制,而且当输入的频率较高时,容易湿不男女,实现运动部件的控制,因此已不能完全满足数控机床提高功率。
运动速度和加工精度的要求。
2、闭环数控机床,相比开环数控机床,闭环数控机床的精度更高。
速度更快,驱动功率更大,但是这类机床价格昂贵,对机床结构及传动链依然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3、半闭环数控机床。
半闭环数控机床可以获得比开环系统更高的加工精度。
但由于机械传动链的误差无法得到消除或校正。
因此它的位移精度比闭环系统低,大多数数控机床采用半闭环控制系统。
二、按机械加工运动轨迹方式分类1、点位控制数控机床(孔加工)点位控制数控机床的要求点在空间的位置准确。
机械制造工艺学部分习题解答1第一章绪论(第3版P21-24)1-6什么是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什么是机械加工工艺系统?答: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机械产品生产的过程的一部分,是直接生产过程,其原意是指采取金属切削刀具来加工工件或磨具来加工工件,使之达到所要求的形状、尺寸、表面粗糙度和力学物理性能,成为合格零件的生产过程。
机械加工工艺系统是零件进行机械加工时,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即要有一个系统来支持。
通常,一个系统是由物质分系统、能量分系统和信息分系统所组成。
1-7什么是工序、安装、工位、工步和走刀?1.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2.安装:如果在一个工序中需要对工件进行几次装夹,则每次装夹下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内容称为一个安装。
3.工位:在工件的一次安装中,通过分度(或移位)装置,使工件相对于机床床身变换加工置,则把每一个加工位置上的安装内容称为工位。
4.工步: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切削速度和进给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完成的工位内容,称为一个工步。
5.走刀:切削刀具在加工表面上切削一次所完成的工步内容,称为一次走刀。
1-8某机床厂年产CA6140车床2000台,已知机床主轴的备品率为14%,机械加工废品率为4%,试计算机床主轴的年生产纲领。
从生产纲领来分析,试说明属于何种生产类型?工艺过程有何特点?若1年工作日为250天,试计算每月(按21天计算)的生产批量。
答:(1)机床主轴的年生产纲领N=Qn(1+α%+θ%)=2000×1×(1+14%+4%)=2360件/年机床主轴属于中型机械,查表1-5(教材P12)属于大批生产的生产类型。
(2)工艺过程特点(根据表1-6(P12))a)采用模锻制造毛坯,毛坯精度高,加工余量小;b)采用专用机械加工设备流水线生产;c)采用专用工装夹具;d)采用详细的工艺规程,用工序卡、操作卡及调整卡管理生产。
数控加工工艺基础复习题第1章 切削与磨削过程一、单项选择题1、金属切削过程中,切屑的形成主要是 1,2 的材料剪切滑移变形的结果;P25 ① 第Ⅰ变形区 ② 第Ⅱ变形区 ③ 第Ⅲ变形区 ④ 第Ⅳ变形区2、在正交平面内度量的基面与前刀面的夹角为 1 ;① 前角 ② 后角 ③ 主偏角 ④ 刃倾角3、切屑类型不但与工件材料有关,而且受切削条件的影响;如在形成挤裂切屑的条件下,若加大前角,提高切削速度,减小切削厚度,就可能得到 1 ;P34① 带状切屑 ② 单元切屑 ③ 崩碎切屑 ④ 挤裂切屑4、切屑与前刀面粘结区的摩擦是 变形的重要成因;① 第Ⅰ变形区 ② 第Ⅱ变形区 ③ 第Ⅲ变形区 ④ 第Ⅳ变形区5、切削用量中对切削力影响最大的是 ;① 切削速度 ② 背吃刀量 ③ 进给量 ④ 切削余量6、精车外圆时采用大主偏角车刀的主要目的是降低 ;① 主切削力F c ② 背向力F p ③ 进给力F f ④ 切削合力F7、切削用量三要素对切削温度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① f a v p c →→ ② p c a f v →→ ③ c p v a f →→ ④ c p v f a →→8、在切削铸铁等脆性材料时,切削区温度最高点一般是在 ;① 刀尖处 ② 前刀面上靠近刀刃处 ③ 后刀面上靠近刀尖处 ④ 主刀刃处9、积屑瘤是在 切削塑性材料条件下的一个重要物理现象;① 低速② 中速③ 高速④ 超高速10、目前使用的复杂刀具的材料通常为 ;① 硬质合金② 金刚石③ 立方氮化硼④ 高速钢11、在立式钻床上钻孔,其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① 均由工件来完成② 均由刀具来完成③ 分别由工件和刀具来完成④ 分别由刀具和工件来完成12、进给运动通常是机床中 ;① 切削运动中消耗功率最多的运动② 切削运动中速度最高的运动③ 不断地把切削层投入切削的运动④ 使工件或刀具进入正确加工位置的运动13、切削用量中对刀具寿命影响最大的是 ;① 进给速度② 背吃刀量③ 进给量④ 切削速度14、切削铸铁等脆性材料时,容易产生切屑;① 带状切屑② 单元切屑③ 崩碎切屑④ 挤裂切屑15、用硬质合金刀具对碳素钢工件进行精加工时,应选择刀具材料的牌号为 ;① YT30 ② YT5 ③ YG3 ④ YG8二、判断题1、第Ⅲ变形区的变形是造成已加工表面硬化和残余应力的主要原因;2、由于大部分塑性变形集中于第Ⅰ变形区,因而切削变形的大小,主要由第Ⅰ变形区的变形来衡量;3、切屑形态的变化反映了切削变形程度的不同,如带状切屑是切削层沿剪切面滑移变形尚未达到断裂程度而形成的;4、刀具刃倾角为正时,能保护刀尖,一般用于断续切削;5、切屑与前刀面的摩擦与一般金属接触面间的摩擦不同,不是一般的外摩擦,而是切屑粘结部分和上层金属之间的摩擦,即切屑的内摩擦;6、硬脆材料与金属材料的切除过程有所不同,其切除过程以断裂破坏为主;7、切屑底层与前刀面间粘结区的摩擦是形成积屑瘤的重要成因;8、磨粒磨损主要在低速切削条件下存在,因此,对低速切削的刀具而言,磨粒磨损往往是刀具磨损的主要原因;9、在精车碳素钢工件时,一般应选择YT30牌号的硬质合金车刀;10、影响切削力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刀具材料、刀具磨损、冷却润滑液;11、切削温度是切削过程的一个重要物理量,主要影响刀具磨损和积屑瘤的产生,但对表面质量没有影响;12、切削温度的高低不仅取决于热源区产生热量的多少,而且还取决于散热条件的好坏;13、切削用量增加,功率消耗加大,切削热的生成加多,切削温度就会升高;14、切削脆性材料时,由于形成崩碎切屑,故最高温度区位于靠近刀尖的后刀面上的小区域内;15、切削用量中切削速度对刀具耐用度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切削深度,而进给量对刀具耐用度的影响最小;三、问答题1、刀具的基本角度有哪几个如何定义的它们对切削加工有何主要影响2、切削层参数指的是什么与切削深度a和进给量f有什么关系p3、普通硬质合金分为哪几类简述其特点和用途;4、三个变形区有何特点各自对切屑的形成过程有什么影响5、三个切削分力是如何定义的各分力对切削加工过程有何影响6、影响刀具磨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如何影响的7、用K r = 45°的车刀加工外圆柱面,加工前工件直径为Φ62,加工后直径为Φ54,主轴转速n = 240 r/min,刀具的进给速度V f = 96mm/min,试计算V c 、f 、a p 、h D 、b D 、A D ;8、已知某高速钢外圆车刀的标注角度为: 5,6,12,10,90-===='=s o o r r λαγκκ,试画图表示之,并说明各角度的名称和定义;9、请回答W18Cr4V 、YT15、YG8三种刀具材料各属于哪类刀具材料适合加工何种工件材料可在什么样的切削条件下加工10、什么是砂轮砂轮有哪些基本特性如何选择合适的砂轮四、填空题1、根据摩擦情况不同,切屑与前刀面接触部分可分为两个摩擦区,即 和 ;2、切削力可以分解为三个分力,它们是 力、 力和 力,其中 力消耗的功率最大, 力则不消耗功率;3、在刀具的五个基本标注角度中,影响排屑方向的标注角度主要是 ;4、切削用量与切削力有密切关系,切削用量中对切削力影响最大的是 ;5、切削加工45钢时通常应采用 类硬质合金刀具;6、一次磨刀之后,刀具进行切削,后刀面允许的最大磨损量VB ,称为 ;7、外圆车刀的主偏角增大后,会使背向力F p ,进给力F f ;8、粗加工时,限制进给量的主要因素是 ;精粗加工时,限制进给量的主要因素是 ;9、切削用量选择的一般顺序是:先确定 ,再确定 ,最后确定 ;10、切削加工是利用和之间的相对运动来完成的,它包括和;在切削加工中, 只有一个,而可以有一个或者数个;11、切削用量三要素是指、和 ;12、切削脆性材料时,容易产生切屑;13、根据切屑形成过程中变形程度的不同,切屑的基本形态可分为:、、和四种基本类型;14、刀具磨损的原因主要有、、和氧化磨损等;15、切削液的主要作用是、、和 ;第2章制造工艺装备一、单项选择题1、半闭环控制的数控系统的反馈检测元件一般安装在 ;① 工作台上② 滚珠丝杠上③ 伺服电机轴上④ 机床主轴上2、机床夹具中,用来确定工件在夹具中位置的元件是 ;① 定位元件② 导向元件③ 夹紧元件④ 、引导元件3、在数控铣床上用球头立铣刀铣削一凹曲面型腔,属于加工;① 轨迹法② 成型法③ 相切法④ 范成法4、在外圆磨床上磨削工件外圆表面,其主运动是 ;① 砂轮的回转运动② 工件的回转运动③ 砂轮的直线运动④ 工件的直线运动5、小锥度心轴限制个自由度;① 2 ② 3 ③ 4 ④ 56、在球体上铣平面,要求保证尺寸H 图2-1,必须限制 个自由度;① 1 ② 2 ③ 3 ④472-2所示方法定位,则实际限制 ① 1 ② 2 ③ 3 ④ 48、过正方体工件中心垂直于某一表面打一通孔,必须限制 个自由度;① 2 ② 3 ③ 4 ④ 59、普通车床的主参数是 ;① 可车削的最大直径 ② 主轴与尾座之间最大距离③ 中心高 ④ 床身上工件最大回转直径10、大批大量生产中广泛采用 ;① 通用夹具 ② 专用夹具 ③ 成组夹具 ④ 组合夹具二、判断题1、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只要采用了六个定位支承点来定位,就可以满足其完全定位了;2、采用机床夹具装夹工件,主要是为了保证工件加工表面的位置精度;3、不完全定位和欠定位在夹具中是不允许存在的;4、定位误差是由于夹具定位元件制造不准确所造成的加工误差;5、过定位系指工件实际被限制的自由度数多于工件加工所必须限制的自由度数;6、不完全定位一定存在欠定位;7、基准不重合误差是由于工件的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引起的;图2-1 图2-28、砂轮磨粒的硬度越高,则砂轮的硬度也越高;9、小锥度心轴与工件孔配合的定位可限制工件的5个自由度;10、机床夹具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有定位元件和夹紧元件;三、分析计算题1、试分析图2-3所示各零件加工所必须限制的自由度:a 在球上打盲孔φB ,保证尺寸H ;b 在套筒零件上加工φB 孔,要求与φD 孔垂直相交,且保证尺寸L ;c 在轴上铣横槽,保证槽宽B 以及尺寸H 和L ;d 在支座零件上铣槽,保证槽宽B 和槽深H 及与4分布孔的位置度;2、试分析图2-4所示各定位方案中:① 各定位元件限制的自由度;② 判断有无欠定位或过定位;③ 对不合理的定位方案提出改进意见;a 车阶梯轴小外圆及台阶端面;b 车外圆,保证外圆与内孔同轴; 图2-3 dcX ab Y X Zc 钻、铰连杆小头孔,要求保证与大头孔轴线的距离及平行度,并与毛坯外圆同轴;d 在圆盘零件上钻、铰孔,要求与外圆同轴;3、在图2-5所示工件上加工键槽,要求保证尺寸014.054 和对称度;现有3种定位方案,分别如图b,c,d 所示;试分别计算3种方案的定位误差,并选择最佳方案;4、工件尺寸如图2-6,欲加工O 孔,保证尺寸30 0 ;分析各定位方案定位误差a 为零件图,加工时工件轴线保持水平,V 型块均为90o;a b c db )d )+0.03图2-5 X a 图 2-4 cd图2-6四、填空题1、工件在夹具上的定位是通过与接触或配合来实现的;2、机床夹具的定位误差主要由和两个方面的误差组成;3、机床夹具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元件、装置和 ;4、根据铣刀主运动方向与进给运动方向的关系,可分为和两种铣削方式;5、根据六点定位原理分析,工件的定位方式分为、、和 ;6、一般短圆柱销限制了工件的个自由度,长圆柱销限制了工件的个自由度;7、定位V形块的两斜面夹角,一般选用60°、90°和 ,而其中又以应用最多;8、机床夹具的动力夹紧装置由、中间传力机构和所组成;9、工件定位时,几个定位支承点重复限制同一个自由度的现象,称为 ;10、通用机床型号按一定规律排列组成,如CA6140为床,其中符号C代表 ,40代表 ;五、问答题1、什么是逆铣和顺铣各自适合怎样的切削场合与要求2、什么是机床夹具它由哪些功能元件组成这些元件的作用是什么3、什么叫完全定位、不完全定位、欠定位、过定位不完全定位和过定位是否均不允许存在为什么4、定位和夹紧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说夹紧不等于定位5、试述定位误差、基准位移误差和基准不重合误差的概念及产生的原因;第3章机械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一、单项选择题1、在切削加工时,下列因素中, 对工件加工表面粗糙度没有影响;① 刀具几何形状② 切削用量③ 检测方法④工件材料2、加工误差的敏感方向是 ;① 主运动方向② 进给运动方向③ 过刀尖的加工表面的法向④ 过刀尖的加工表面的切向3、误差复映系数与工艺系统刚度 ;① 无关② 成正比③ 成反比④ 相等4、精加工夹具的有关尺寸公差常取工件相应尺寸公差的 ;① 1/10~1/5 ② 1/5~1/3 ③ 1/3~1/2 ④ 1/2~15、在普通车床上用三爪卡盘夹工件外圆车内孔,车后发现已加工出的内孔与其外圆不同轴,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① 车床主轴径向跳动② 卡爪装夹面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同轴③ 刀尖与主轴轴线不等高④ 车床纵向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平行6、在车床上就地车削或磨削三爪卡盘的卡爪是为了 ;① 提高主轴回转精度② 降低三爪卡盘卡爪面的表面粗糙度③ 提高装夹稳定性④ 保证三爪卡盘卡爪面与主轴回转轴线同轴7、为减小传动元件对传动精度的影响,应采用传动;①升速② 降速③ 等速④ 变速8、机床部件的实际刚度按实体所估算的刚度;①大于②等于③ 小于④远小于9、以下各项原始误差中,属于随机性误差的有: ;①夹具定位误差② 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③ 多次调整误差④ 工艺系统的热变形10、零件机械加工的工序公差T和误差分布均方根差σ,一般应满足的关系;① T>6σ ② T=6σ ③ T<6σ ④ T≈6σ11、工艺能力系数与零件公差 ;①成正比② 成反比③ 相等④ 关系不大12、外圆磨床上采用死顶尖是为了 ;① 消除顶尖孔不圆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② 消除导轨不直度对加工精度的③ 消除工件主轴运动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④ 提高工艺系统刚度13、加工精度的高低是指加工后零件尺寸、形状、位置等几何参数与的符合程度;① 机器使用时要求的几何参数② 零件设计图中要求的几何参数③ 零件测量时要求的几何参数④ 机器装配时要求的几何参数14、工艺系统强迫振动的频率与外界干扰力的频率 ;① 无关② 相近③ 相同④ 相同或成整倍数关系15、切削加工中自激振动的频率工艺系统的固有频率;① 大于② 小于③ 不同于④ 等于或接近于二、判断题1、零件表面的位置精度可以通过一次装夹或;2、在机械加工中不允许有加工原理误差;3、在切削加工系统中,强迫振动是受外界干扰振动影响的一种可持续的有害振动;4、点图分析法能将随机误差和变值性系统误差分开,并能观察出变值性系统误差的变化趋势;5、主轴的径向跳动会引起工件的圆度误差;6、普通卧式车床导轨在垂直面内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不大;7、控制与降低磨削温度,是保证磨削质量的重要措施;8、只要工序能力系数大于1,就可以保证不出废品;9、车削外圆时,增加刀尖圆弧半径,可减小已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值;10、在R x -中,只要没有点子越出控制限,就表明工艺过程稳定;三、分析计算题1、在无心磨床上磨削销轴,销轴外径尺寸要求为φ12±;现随机抽取100件进行测量,结果发现其外径尺寸接近正态分布,平均值为99.11X =,均方根偏差为003.0=σ;试:① 画出销轴外径尺寸误差的分布曲线;② 计算该工序的工艺能力系数;③ 估计该工序的废品率;④ 分析产生废品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2、在车床上加工一批小轴的外圆,尺寸要求为01.020-φmm;若根据测量工序尺寸接近正态分布,其标准差为025.0=σmm,公差带中心小于分布曲线中心,偏差值为 mm;试计算不合格品率;3、在两台相同的自动车床上加工一批小轴外圆,要求保证直径φ11±,第一台加工1000件,其直径尺寸按照正态分布,平均值mm x 005.111=,均方差mm 004.01=σ;第二台加工500件,其直径尺寸也按正态分布,且mm x 015.112=,mm 0025.02=σ;试求:① 在同一图上画出两台机床加工的两批工件的尺寸分布图,并指出哪台机床的精度高② 计算并比较哪台机床的废品率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提出改进方法;4、三台车床上各加工一批工件的外圆表面,加工后经度量发现有如图3-1所示的形状误差:a 锥形;b 腰鼓形;c 鞍形;试分析产生上述各种形状误差的主要原因;四、填空题1、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包括 与 等两项基本内容;2、主轴回转误差可以分解为 、 、 等三种基本形式;3、零件的机械加工是在由 、 、 和 组成的工艺系统内完成的;4、工艺系统热变形的热源大致可分为内部热源和外部热源,内部热源包括 和 ;外部热源包括 和 ;5、切削加工中影响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因素主要有 、 、 ;6、零件加工尺寸精度的获得方法有: 、 、 、 ;7、车外圆时,车床导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对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较垂直面内的直线度误差影响 得多,故称水平方向为车削加工的误差 方向;8、磨削加工时,提高砂轮速度可使加工表面粗糙度数值 ;提高工件速度可使加工表面粗糙度数值 ;增大砂轮粒度号,可使加工表面粗糙度数值 ;9、车削螺纹时,车床的传动链误差将影响到所加工螺纹的 误差;acb图3-110、机械加工中影响工件加工表面质量的振动类型主要有和两种;11、精加工时,主要考虑加工质量,常利用较小的和进给量,较高的 ;12、零件的加工精度包括精度、精度和精度三方面内容;13、机械加工中自激振动的频率接近或等于 ,它属于不衰减振动,是由引起的;14、减少复映误差的方法主要有:、和 ;15、获得零件形状精度的方法有、和成形法;五、问答题1、什么是工件的加工精度它包括哪几个方面获得零件加工精度的方法有哪几种2、什么是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加工方法的原理误差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误差3、什么是工艺系统的刚度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如何影响的4、什么是复映误差什么是误差复映系数一般可采用什么措施减少复映误差5、什么是工艺能力系数如何应用它来分析加工精度问题6、加工表面质量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有哪些第4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一、单项选择题1、重要的轴类零件的毛坯通常应选择 ;① 铸件② 锻件③ 棒料④ 管材2、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组成的基本单元是 ;① 工步② 工序③ 安装④ 走刀3、基准重合原则是指使用被加工表面的基准作为精基准;① 设计② 工序③ 测量④ 装配4、在镗床上镗箱体孔时,先镗孔的一端;然后,工作台回转180°,再镗孔的另一端;则该加工过程属于 ;① 二个工序② 二个工位③ 二次安装④ 二次走刀5、箱体类零件常采用作为统一精基准;①一面一孔② 一面两孔③ 两面一孔④ 两面两孔6、经济加工精度是在条件下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① 最不利② 最佳状态③ 最小成本④ 正常加工7、铜合金7级精度外圆表面加工通常采用的加工路线;① 粗车② 粗车-半精车③ 粗车-半精车-精车④ 粗车-半精车-精磨8、铸铁箱体上加工φ120H7孔常采用的加工路线是;① 粗镗-半精镗-精镗② 粗磨-半精磨-精磨③ 钻孔-扩孔-铰孔④ 粗镗-半精镗-精磨-研磨9、为改善材料切削性能而进行的热处理工序如退火、正火等,通常安排在进行;① 切削加工之前② 磨削加工之前③ 切削加工之后④ 粗加工后、精加工前10、工序余量公差等于 ;① 上道工序尺寸公差与本道工序尺寸公差之和② 上道工序尺寸公差与本道工序尺寸公差之差③ 上道工序尺寸公差与本道工序尺寸公差之和的二分之一④ 上道工序尺寸公差与本道工序尺寸公差之差的二分之一11、某外圆表面车削,前道工序尺寸为029.05.35-Φ,本道工序尺寸为010.01.35-Φ,本工序最小余量双面为 ;① ② mm ③ ④12、装配尺寸链组成的最短路线原则又称 原则;① 尺寸链封闭 ② 大数互换 ③ 一件一环 ④ 平均尺寸最小13、“分组选择装配法”装配适用于 场合;① 低精度少环尺寸链 ② 高精度少环尺寸链③ 高精度多环尺寸链 ④ 低精度多环尺寸链14、采用等公差计算装配尺寸链中各组成环的公差时,若尺寸链的总环数为n,则概率法计算比极值法计算,各组成环的公差平均可以放大 倍; ① n ② n ③ 1-n ④ n-115、装配系统图是用来表示 的;① 装配工艺过程 ② 装配系统组成 ③ 装配系统布局 ④ 机器装配结构二、判断题1、编制工艺规程不需考虑现有生产条件;2、粗基准一般不允许重复使用;3、轴类零件常用两中心孔作为定位基准,这是遵循了“自为基准”原则;4、精基准是指在精加工工序中使用的定位基准;5、轴类零件常使用其外圆表面作统一精基准;6、退火和正火一般作为预备热处理,通常安排在毛坯制造之后,粗加工之前进行;7、一般应选用工件上精度要求最高的表面作为其定位精基准面;8、铜、铝等有色金属及其合金宜采用磨削方法进行精加工;9、工序余量等于上道工序尺寸与本道工序尺寸之差的绝对值;10、中间工序尺寸公差常按各自采用的加工方法所对应的加工经济精度来确定;11、工艺尺寸链组成环的尺寸一般是由加工直接得到的;12、只要所有的零件加工精度都符合规定的要求,才能保证由它们装配出来的产品一定合格;13、零件是机械产品装配过程中最小的装配单元;14、装配后的配合精度仅与参与装配的零件精度有关;15、“固定调整法”是采用改变调整件的位置来保证装配精度的;三、分析计算题1、图4-1所示a 为一轴套零件,尺寸mm 3801.0-和mm 8005.0-已加工好,b 、c 、d 为钻孔加工时三种定位方案的简图;试计算三种定位方案的工序尺寸A 1 、A 2和 A 3;2、试选择图4-2示三个零件的粗﹑精基准;其中a 齿轮,m=2,Z=37,毛坯为热轧棒料; b 液压油缸,毛坯为铸铁件,孔已铸出;c 飞轮,毛坯为铸件;均为批量生产;图中除了有不加工符号的表面外,均为加工表面;acb图4-2a b图4-110±3、图4-3所示工件中A1、A2、A3的尺寸为设计要求尺寸,其中A3不便直接控制和测量,试用尺寸链计算加工中应控制和测量的尺寸及其偏差,并在图上标注;4、图4-4所示工件的内外圆及端面A 、B 、C 均已加工完毕,试求以A 面定位钻Φ8孔要求保证孔心距尺寸30±的工序尺寸L 及其上、下偏差;5、磨削一表面淬火后的外圆面,磨后尺寸要求为mm 60003.0-φ;为了保证磨后工件表面淬硬层的厚度,要求磨削的单边余量为±,若不考虑淬火时工件的变形,求淬火前精车的直径工序尺寸;6、如图4-5所示工件, 平面A 和B 已在前面的工序中按尺寸A 1 = 60 0 加工完成,本工序以底面B 定位,按工序尺寸A 2加工台阶面C,以保证设计尺寸A 0 = 25 + 0mm;试建立绘制其工艺尺寸链,并确定出工序尺寸A 2及其上下偏差; 图4-4 图4-3图4-5四、填空题1、在机械制造中,根据企业生产专业化程度不同,生产类型可分为三种,即、和 ;2、工艺过程一般划分为、、和四个加工阶段;3、工艺尺寸链的两个基本特征是和 ;4、采用统一基准原则确定工件定位精基准的好处是、和 ;5、保证装配精度的装配工艺方法有:、、和等四种;6、安排切削加工工序顺序的基本原则有、、和等;7、工序加工余量的公差为与之和;8、选择定位精基准的基本原则有、、和 ;9、工步是在、、的条件下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内容;10、机器产品的装配精度包括、、和 ;五、问答题1、什么是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它有哪些主要作用2、生产类型分为哪几类各种不同的生产类型有何基本特点3、什么是工序、安装、工位、工步、走刀4、什么是加工余量确定工序加工余量时应考虑哪些因素5、说明在零件加工过程中,工件定位基准包括粗基准和精基准的选择原则;6、什么是工序集中和工序分散,各有什么特点7、什么是工艺尺寸什么是工艺尺寸链在工艺尺寸链中,封闭环是如何确定的8、如何把零件的加工划分为粗加工阶段和精加工阶段,为什么要这样划分9、拟定零件加工工艺过程时,安排切削加工工序顺序一般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10、保证机器或部件装配精度的方法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用于什么场合。
第一章机械加工基础一、名词解释:1.工艺过程:2.机械加工工艺过程:3.工序:4.安装:5.工位:6.工步:7.复合工步:8.进给:9.生产纲领:10.工艺规程:11.零件的结构工艺性:12.基准:13.设计基准:14.工艺基准:15.工序基准:16.定位基准:17.测量基准:18.装配基准:19.定位:20.夹紧:21.粗基准:22.精基准:23.工序集中:24.工序分散:25.工序余量:26.加工总余量:27.尺寸链:28.(尺寸链的)环:29.组成环:30.封闭环:31.增环:32.减环:36.原始误差:33.原理误差:34.误差复映:35.机械加工的表面质量:36.表面粗糙度:二、填空题:1.若零件上几个待加工表面用几把刀同时进行加工,则将这种工步称为____________。
2.零件的加工精度通常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在安排切削加工顺序时,需要遵守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按照用途的不同,可将工艺基准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5.在机械加工中,由于加工余量不均匀、材料硬度不均匀、夹紧力时大时小等原因引起的加工误差属____________误差。
6.在粗基准选择中,为保证某重要加工表面余量均匀,应选择____________作为粗基准。
7.由于采用了近似的成形运动而产生的误差称为____________误差。
8.零件在加工、测量和装配等过程中所使用的基准统称为______________基准。
9.在工艺过程中,每道工序安排的加工内容较少,而整个工艺过程的工序数较多,这样的安排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__原则。
10.工艺尺寸链中最终由其它尺寸所间接保证的环,称为____________环。
数控加工与编程章节习题第一章数控加工技术概述1、()开环控制系统没有位置反馈,只能应用于精度要求不高的经济型数控系统中。
、2()半闭环控制系统一般采用角位移检测装置间接地检测移动部件的直线位移。
3、()数控技术是FMS不可缺少的工作单元,但在CIMS中运用不多。
4、()全功能数控系统应配置高速、功能强的可编程序控制器。
5、()数控机床要完成的任务只是控制机床的进给运动,达到能加工复杂零件的要求。
1、数控机床的传动系统比通用机床的传动系统_________。
A、复杂; B、简单; C、复杂程度相同; D、不一定; 2、数控机床的进给运动是由__________完成的。
A、进给伺服系统;B、主轴伺服系统;C、液压伺服系统;D、数字伺服系统; 3、数控折弯机床按用途分是一种_____数控机床。
A、金属切削类;B、金属成型类;C、电加工;D、特殊加工类; 4、只有装备了________的数控机床才能完成曲面的加工。
A、点位控制;B、直线控制;C、轮廓控制;D、 B-SURFACE 控制 5、闭环与半闭环控制系统的区别主要在于_________的位置不同。
A、控制器; B、比较器; C、反馈元件; D、检测元件; 1、数控机床由哪些部分组成?各组成部分有什么作用?2、什么叫点位控制、直线控制和连续控制?它们的主要特点与区别是什么?3、什么叫开环、闭环、半闭环系统?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4、简述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
5、和普通机床控制相比较,数控机床有何特点?控制的对象有哪些?6、简述现代全功能数控系统的特点。
第二章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编制的基础一、判断题1.()对几何形状不复杂的零件,自动编程的经济性好。
2.()数控加工程序的顺序段号必须顺序排列。
3.()增量尺寸指机床运动部件坐标尺寸值相对于前一位置给出。
4.()G00快速点定位指令控制刀具沿直线快速移动到目标位置。
5.()用直线段或圆弧段去逼近非圆曲线,逼近线段与被加工曲线交点称为基点。
机械加工工艺练习题库含答案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1、齿轮滚刀的刀具耐用度一般为()。
A、 20Omin〜40OminB、 30min〜60minC^15min~30minD、90min〜15Orain正确答案:B2、编排数控加工工序时,采用一次装夹完成加工的是()。
A、减少换刀时间B、简化加工程序C、减少空运行时间D、减少重复定位误差正确答案:D3、数控车削加工时,为保证加工过程中较好刚性,车削较重工件或粗车长轴时,常采用()的装夹方法。
A、三爪卡盘B、两顶尖C、一夹一顶正确答案:C4、用于确定工件在机床上正确加工位置的基准为()A、定位基准B、装配基准C、工艺基准D、工序基准正确答案:A5、在外圆磨床上磨削工件外圆表面,其主运动是()A、工件的直线运动B、工件的回转运动C、砂轮的直线运动D、砂轮的回转运动正确答案:D6、在切削平面内测量的角度有()。
A、刃倾角B、前角和后角C、后角正确答案:C7、夹紧力的方向应与切削力方向()夹紧力的作用点应该()工件加工表面。
A、远离B、靠近C、相反D、相同正确答案:A8、背吃刀量是指主刀刃与工件切削表面接触长度()。
A、在基面上的投影值B、在主运动及进给运动方向所组成的平面的法线方向上测量的值C、正交平面的法线方向上测量的值D、在切削平面的法线方向上测量的值正确答案:B9、加工外圆表面采用粗车一半精车精车加工方案,一般能达到的经济精度为()。
A、IT7-IT8B、IT8-IT10C、 IT5〜IT6正确答案:A10、为完成一定的工序部分,一次装夹工件后,工件与夹具或设备的可动部分所占据的每一位置称为()。
A、工步B、工序C、装夹D、工位正确答案:DIK影响切削层参数、切削分力的分配、刀尖强度及散若情况的刀具角度是()A、刃倾角B、后角C、主偏角D、副偏角正确答案:C12、下列刀具材料中,综合性能最好,适宜制造形状复杂的机动刀具的材料是()Λ^硬质合金B、高速钢C、碳素工具钢D、合金工具钢正确答案:B13、下列属于切削用量的是()。
第一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生产过程包括:技术准备过程、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生产服务四过程。
在生产过程中与机械加工有关的过程称为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其文件固定形式称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2、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由若干个工序所组成;在每一个工序中可以包含一个或几个工步;又可以包含一个或几个安装,在每一个安装中可以包含一个或几个工位,每一个工位可能包含一个或几个工作行程。
工序是依据工作地点是否变化和工作过程是否连续来划分的。
3、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有:试切法、调整法、定尺寸法和自动控制法。
4、机械加工中常用的毛坯有:铸件、锻件、型材、焊接件、冷冲压件毛坯和其它形式的毛坯。
5、根据基础基准的应用场合和作用不同,基准可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两大类。
而工艺基准又可分为: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
6、精基准的选择原则有:基准重合原则、基准统一原则、作为定位基准应保证工件定位准确,夹紧可靠,夹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互为基准原则、自为基准原则。
7、在机械加工中,零件的加工阶段通常有:粗加工阶段、半精加工阶段、精加工阶段和光整加工阶段四个加工阶段。
8、机械加工中的预备热处理方法有:退火、正火、调质和时效处理四种。
9、机械加工中的最终热处理方法有:淬火、渗碳淬火和氮化处理三种。
10、在安排机械加工顺序时,一般应遵循的有:“先粗后精” 原则、“先主后次” 原则、“先基面后其它”原则和“先面后孔”的原则。
11、加工余量可分为工序余量和总加工余量。
12、标注工序尺寸公差时,一般毛坯尺寸公差采用双向对称标注;最后一道工序标注设计尺寸公差;而中间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一般按“入体”原则标注;即对包容表面(孔),其基本尺寸是最小工序尺寸,公差表现为上偏差;对被包容表面(轴),其基本尺寸是最大工序尺寸,公差表现为下偏差。
13、尺寸链由环组成,根据其性质不同可以将尺寸环分为组成环对封闭环;而根据组成环对封闭环的影响情况不同,又可以将组成环分为增环和减环。
第一章机械加工方法117. 零件加工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118. 粗加工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切除各加工表面上大部分加工余量,并完成精基准的加工。
119. 精加工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获得符合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的表面。
120. 加工阶段划分的意义是什么?(不少于三条)答:1. 只有在粗加工后再进行精加工,才能保证质量要求。
2.先进行粗加工可以及时发现毛坯的缺陷,避免因对不合格的毛坯继续加工而造成浪费。
3.加工分阶段进行,有利于合理利用机床。
4. 加工分阶段进行,有利于精密机床保持其精度。
121. 精密加工塑性大的有色金属外圆表面,适宜的加工方法是精细车。
(√)122. 车削的特点是。
(C)A 等面积、断续切削B 变面积、断续切削C 等面积连续切削D 变面积断续切削123. 为了提高车削的生产效率常采用。
(AD)A 高速切削B 连续切削C 精细车削D 强力切削124. 加工细长轴时,为了避免工件变形,常采用90°偏刀。
(√)125. 车削轴类零件常用装夹,用轴两端的作为定位基准,以保证零件的精度。
(双顶尖、中心孔、位置)126. 车削外圆时,若车刀安装过高,则刀具角度的变化是。
(BD)A 工作前角变小B 工作前角变大C 工作后角变大D 工作后角变小127. 精车属于。
(B)A 粗加工B半精加工 C 精加工 D 光整加工128. 车削可以进行有色金属零件的精加工。
(√)129. 磨削适合于各种材料的精加工。
(╳)130. 在外圆磨床上磨外圆时,其进给运动有,。
(工件旋转;工件往复纵向移动)131. 磨削能够加工硬度高的材料是因为。
(AC)A 磨粒硬度高B 砂轮硬度高C砂轮具有自锐性 D 砂轮组织紧密132. 磨削加工精度高是因为机床具有,,等特点。
(机床结构刚性好,可微量调节,机床运动平稳)133. 磨削硬材料要用砂轮。
(B)A 硬B 软C 软硬均可134. 简述研磨的特点。
第一章数控加工的切削基础课后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切削脆性金属材料时,材料的塑性很小,在刀具前角较小、切削厚度较大的情况下,容易产生(D )。
(A)带状切屑(B)挤裂切屑(C)单元切屑 (D) 崩碎切屑2、切削用量是指(D )。
(A)切削速度(B)进给量(C)切削深度(D)三者都是3、切削用量选择的一般顺序是( A )。
(A)a p-f-v c(B)a p- v c -f(C)v c -f-a p(D)f-a p- v c4、确定外圆车刀主后刀面的空间位置的角度有( C )。
(A)γo和αo(B)αo和K r′(C)K r和αo(D)λs和K r′5、分析切削层变形规律时,通常把切削刃作用部位的金属划分为( C )变形区。
(A)二个(B)四个(C)三个(D)五个6、在切削平面内测量的车刀角度是( D )。
(A)前角(B)后角(C)楔角(D)刃倾角7、车削用量的选择原则是:粗车时,一般( A ),最后确定一个合适的切削速度v。
(A)应首先选择尽可能大的吃刀量ap,其次选择较大的进给量f;(B)应首先选择尽可能小的吃刀量ap,其次选择较大的进给量f;(C)应首先选择尽可能大的吃刀量ap,其次选择较小的进给量f;(D)应首先选择尽可能小的吃刀量ap,其次选择较小的进给量f。
8、车削时的切削热大部分由(C )传散出去。
(A)刀具(B)工件(C)切屑(D)空气9、切削用量三要素对刀具耐用度的影响程度为( C )(A)背吃刀量最大,进给量次之,切削速度最小;(B)进给量最大,背吃刀量次之,切削速度最小;(C)切削速度最大,进给量次之,背吃刀量最小(D)切削速度最大,背吃刀量次之,进给量最小;10、粗车细长轴外圆时,刀尖的安装位置应( A ),目的是增加阻尼作用。
(A)比轴中心稍高一些(B)与轴中心线等高(C)比轴中心略低一些(D)与轴中心线高度无关11、数控编程时,通常用F指令表示刀具与工件的相对运动速度,其大小为( C )。
《机械制造基础》课堂习题(热加工工艺基础—第一章铸造)一、选择题1、滑动轴承生产时,采用的铸造方法应是()。
A、溶模铸造B、压力铸造C、金属型铸造D、离心铸造2、铸件缩孔常产生的部位是()。
A、冒口B、最后凝固区C、浇口3、合金液体的浇注温度越高,合金的流动性()。
A、愈好B、愈差C、愈小D、愈大4、在铸造生产的各种方法中,最基本的方法是()。
A、砂型铸造B、金属型铸造C、离心铸造D、熔模铸造5、在下列合金中,流动性最差的合金是()。
A、灰铸铁B、铸钢C、铜合金D、铝合金6、铸件的壁或肋的连接应采用()。
A、锐角连接B、直角连接C、圆角连接D、交叉连接7、在铸铁的熔炼设备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
A、电弧炉B、冲天炉C、工频炉D、反射炉8、影响铸铁性能最主要的因素是()。
A、石墨形状B、基体组织C、含碳量D、含硅量9、下列何种金属通常以糊状凝固方式结晶()。
A、纯金属B、结晶温度范围宽的合金C、共晶合金D、恒温下结晶的合金10、为防止铸件产生内应力,型砂应具有一定的()。
A、透气性B、耐火性C、强度D、退让性11、在型芯中安置芯骨的主要作用是()。
A、增加透气性B、激冷C、提高强度D、定位12、造型时,如果型砂的紧实度太高,铸件易产生()。
A、夹杂B、气孔C、缩孔D、冷隔13、铸件在固态收缩时,因受到铸型、型芯等外力阻碍而产生的应力一般称为()。
A、固态相变应力B、机械应力C、热应力14、球墨铸铁牌号为QT450-10,其中450代表何意。
()A、抗弯强度B、抗拉强度C、硬度D、冲击韧性15、如果铸铁在结晶过程中,各阶段石墨化都能充分进行,最后得到的组织为:()A、P+GB、F+PC、F+GD、G16、下列合金流动性最好的是哪一种。
()A、共晶合金B、亚共晶合金C、过共晶合金D、结晶温度范围宽的合金17、制造双金属滑动轴承时,内衬轴承合金通常是采用()铸造方法镶铸在钢制轴瓦上的。
A、压力铸造B、熔模铸造C、离心铸造D、砂型铸造18、芯头是型芯的重要组成部分,芯头一般()形成铸件的形状。
机械加工工艺典型习题和解答第一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例1.3〕试举例说明下列各组的概念、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1)零件尺寸链、工艺过程尺寸链,工艺系统尺寸链,装配尺寸链;(2)封闭环.组成环,增环.减环。
〔例 1.10〕设某一零件图上规定的外圆直径为Ф32005.0-mm ,渗碳深度为0.5~0.8 mm 。
现为使此零件可和另一种零件同炉进行渗碳,限定其工艺渗碳层深度为0.8~1.0 mm 。
试计算渗碳前车削工序的直径尺寸及其上、下偏差?[解] 渗碳深度是间接保证的尺寸,应为封闭环。
并作出尺寸链计算图。
车削外圆的半径及公差R δR为组成环之一。
求R δR: 0.8=1+16-R min ,R min =16.2mm0.5=0.8+15.975-R max , R max =16.275mm故车削工序的直径尺寸及公差应标注为Φ32.55015.0- mm 。
〔例 1.11〕設一零件,材料为2Cr13,其内孔的加工顺序如下: (1)车内孔Φ31.814.00+(2)氰化,要求工艺氧化层深度为磨内孔Φ320.0350.010++,要求保证氧化层深度为0.1~0.3mm, 试求氰化工序的工艺氧化层深度t T δ? [解] 按加工顺序画出形成氰化层深度0.1 ~0.3mm 的尺寸链计算图。
图中0.1~0.3 mm 是最后形成的尺寸应为封闭环。
计算 tTδ: 0.3=t max +15.97-16.0050.1=t min +15.9-16.0175得 t max =0.335mmt min =0.2175mm 故氰化工序的工艺氰化层深度tTδ=0.21751175.00+mm 。
〔例 1.12〕某小轴系成批生产,工艺过程为车、粗磨、精磨、镀铬。
所得尺寸应为Ф300045.0-㎜,镀层厚度为0.03~0.04㎜。
试求镀铬前精磨小轴的外径尺寸及公差。
[解] 列尺寸链如图示,镀铬后外径尺寸Φ300045.0-mm 为封闭环30=A 1max +0.08 得 A 1max =29.92mm30-0.045=A 1min +0.08-0.02 A 1min =28.895mm所以镀铬前精磨小轴的外径尺寸及公差大小为A 1=Φ29.920025.0- mm〔例 1.13〕某轴套的部分工艺过程为:粗磨内孔到Ф04.0076.154+Φ㎜,再渗氮,最后精磨内孔至04.00155+Φ㎜,单边渗氮层深度要求为0.3~0.5㎜,试计算渗氮工序的渗入深度。
习题选择题(1)在机械加工中直接改变工件的形状、尺寸和表面性能使之变成所需要零件的过程称为()。
A、生产过程;B、工艺过程;C、工艺规程;D、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2)用钻、扩组合刀具加工孔时,工序组成应该是 ( )。
A、一个工序;B、二个工步;C、二次切削;D、一个工步。
(3)制订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时,编制生产计划和进行成本核算最基本的单元是()。
A、工序;B、工步;C、走刀;D、安装;E、工位。
2.工步是指()。
A.在一次装夹过程中所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内容B.使用相同的刀具对同一个表面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内容C.使用不同刀具对同一个表面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内容D.使用同一刀具对不同表面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内容(4)工艺规程对指导生产、组织生产的作用很大。
工艺文件的形式主要决定于生产类型,试指出下列各种生产类型大多采用哪种形式的工艺文件。
1)单件生产()2)成批生产()3)大批大量生产()。
A、工艺过程卡;B、机械加工工艺卡;C、机械加工工序卡。
(5)确定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合理选用时主要应使()。
A、毛坯的形状与尺寸尽可能接近成品的形状与尺寸,因而减少加工工时,减少材料消耗并节省加工成本;B、毛坯制造方便,以节省毛坯成本;C、加工后零件的物理机械性能好;D、零件的总成本低,且物理机械性能好。
(7)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基准叫做()。
A、设计基准;B、工艺基准;C、装配基准;D、定位基准;E测量基准。
(8)车床主轴轴颈和锥孔的同轴度要求很高,因此常采用()方法来保证。
A、基准重合;B、互为基准;C、自为基准;D、基准统一。
(10)选择精基准时,有时可设法在零件上专门加工一组供工艺定位用的辅助基准,其目的是()。
A、符合基准重合加工;B、便于互为基准加工;C、便于统一基准加工;D、使定位准确、夹紧可靠、夹具结构简单,工件安装方便。
(11)自为基准是以加工面本身为精基准,多用于精加工或光整加工工序,这是由于()。
A、符合基准重合原则;B、符合基准统一原则;C、保证加工面的余量小而均匀;D、保证加工面的形状和位置精度。
(13)光整加工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加工表面的()和降低()。
A、尺寸精度;B、形状精度;C、位置精度;D、表面粗糙度。
(14)轴类零件定位用的顶尖孔是属于()。
A、精基准;B、粗基准;C、辅助基准;D、自为基准。
(16)经淬火的钢质零件一般应选()加工方法。
A、车削;B、磨削。
(17)有色金属为避免磨削时堵塞砂轮,宜采用()和()加工方法。
A、磨削;B、车削;C、高速镗削;D、高速细车。
(18)()适合于做结构和形状复杂的零件的毛坯。
A、铸件;B、锻件。
(19)强度要求高的零件多采用()毛坯。
A、铸件;B、锻件;C、型材;D、焊接件。
(20)()多用于毛坯精度要求较高的中小型零件。
A、热轧型材;B、冷拉型材。
(21)各种常见的阶梯轴,如果各台阶直径相差不大,可直接选取()。
A、锻件;B、圆棒料;C、方钢。
(22)在零件加工的起始工序,一般都以()定位。
A、粗基准;B、精基准。
(23)选择粗基准的主要要求是保证();选择精基准的主要要求是保证()。
A、各表面均有足够的加工余量;B、零件的加工精度。
(24)在()加工阶段,应采用功率大而精度一般的高效率设备。
A、粗;B、精。
(25)作为()的表面应在工艺过程一开始就进行加工。
A、粗基准;B、精基准。
(26)从生产技术发展的要求来看,一般趋向于采用工序集中的原则来组织生产。
试指出哪些条件下仍需按工序分散来安排生产()。
A、重型零件加工时;B、加工质量要求不高时;C、工件形状复杂,刚性差而技术要求高时;D、工件刚性大,毛坯质量好,加工余量小时;E 、在单件小批生产条件下。
(27)目前,随着生产过程自动化的发展,使( )成为现代生产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A 、工序集中;B 、工序分散。
(28)对于相互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零件表面加工,在工序组合时,应尽量采用( ) 原则,易于保证加工精度。
A 、工序集中;B 、工序分散(29)对于重型机械的大型零件,为减少工件装卸和运输的劳动量,工序应适当( );对于刚性差且精度高的零件加工,为保证加工质量,工序应适当( )。
A 、集中;B 、分散。
(30)工序尺寸的公差一般采用( )分布,可按经济精度查表。
毛坯尺寸的公差是( )分布,可按毛坯制造方法查表。
A 、单向分布;B 、双向分布;C 、对称分布。
(31)在成批生产时,通常用于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是( )。
A 、分析计算法;B 、查表修正法;C 、经验估计法。
(32)试指出完成下列各种工作所消耗的时间属于单件时间的哪个组成部分。
1)切除余量及切入、切出的时间( );2)装卸工件及测量的时间( );3)磨刀、修整砂轮、调刀、擦机床、扫切屑、加油等时间( );4)领用夹具并安装在机床上的时间( );5)喝水、工间操的时间( )。
A 、基本时间;B 、辅助时间;C 、服务时间;D 、休息时间;E 、准备、终结时间。
(34)在生产中批量愈大,准备与终结时间摊到每个工件上的时间就愈( )。
A 、 少;B 、多;C 、无关。
15.T i 为增环的公差,T j 为减环的公差,M 为增环的数目,N 为减环的数目,那么,封闭环的公差为( )。
A .T i i M =∑1+T j j N =∑1 B .T i i M =∑1-T j j N =∑1 C .T j j N =∑1+T i i M =∑1 D .T i i M =∑120.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是指( )。
A .零件结构对强度的影响B .零件结构对加工可行性的影响C .零件结构对使用性能的影响D .零件结构对刚度的影响1.4. 23.劳动生产率是指( )。
A .劳动者的劳动强度B .工厂生产产量C .劳动者用于生产的时间比例D .工人在单位时间内制造的合格产品的数量24.提高机械加工生产率可以用下面的哪几种方法?( )A.采用先进高效的生产设备 B.提高工人操作水平C.修改产品设计 D.增加操作工人25.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指()。
A.降低了生产成本 B.提高了总产量C.减少了零件生产的单件工时 D.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7.零件的生产纲领是指()。
A.一批投入生产的零件数量 B.生产一个零件所花费的劳动时间C.零件的全年计划生产量 D.一个零件从投料到产出所花费的时间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
)1.在机械加工中,一个工件在同一时刻只能占据一个工位。
( )2.在一道工序中如果有多个工步,那么这些工步可以是顺序完成,也可以同步完成。
( )3.在一道工序中只能有一次安装。
( ) 4.一组工人在同一个工作地点加工一批阶梯轴,先车好一端,然后调头再车这批轴的另一端,即使在同一台车床上加工,也应算作两道工序。
( )5.用同一把外圆车刀分三次车削阶梯轴的同一个台阶,因切削用量变化,故称为三个工步。
( )6.用三把外圆车刀,同时车削阶梯轴的三个台阶,因为加工表面和加工工具均不相同,所以称为三个工步。
( ) 7.在尺寸链中只有一个封闭环。
( )8.在尺寸链中必须有减环。
( )9.在尺寸链中必须有增环。
( )10.加工高精度表面时所用的定位基准称为精基准。
( ) 11.因为球心、轴线等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们客观上并不存在,所以只能以球面和圆柱面为定位基面。
( )12.一个表面的加工总余量等于该表面的所有加工余量之和。
( )13.某工序的最大加工余量与该工序尺寸公差无关。
( ) 14.最大限度的工序集中,是在一个工序中完成零件的全部加工。
( )15.一批轴要进行粗加工和精加工,通常应至少分成两道工序。
( )16.劳动生产率是指用于制造单件合格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 )17.延长工作时间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种方法。
( ) 18.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通过增加设备数量来实现。
( )19.提高加工效率,只能是设法减少工艺过程的基本时间。
( )20.采用高效率工艺的前提是保证加工质量。
( )2 思考题(1)什么是机械加工的工艺过程、工艺规程?工艺规程在生产中起何作用?(2)什么是工序、安装、工位、工步、复合工步、走刀?(3)何为多工位加工?采用多工位加工有什么好处?(4)生产纲领的含义是什么?根据生产纲领的大小,机械制造业的生产类型一般分为哪几种?(5)某厂年产295柴油机2000台,已知连杆的备品率为20%,机械加工废品率为3%,试计算连杆的年生产纲领,并说明其生产类型及工艺特点?(6)谓结构工艺性?对机械零件结构工艺性有哪些要求?试举例说明使用性能相同而结构不同的两零件,其加工(或装配)工艺及制造成本可能有很大差别。
(7)机械零件常用毛坯的种类有几种?选择毛坯时应考虑哪些因素?(8)何谓设计基准、工艺基准、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9)什么是定位的粗基准、精基准?粗基准面、精基准面的选择原则是什么?(10)什么是辅助基准?试举例说明辅助基准在工艺上的使用及其特点?(11)试举例说明加工精度与经济精度的区别?(12)制订工艺规程时,为什么要划分加工阶段?(13)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应考虑哪些因素?(14)在安排机械加工顺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5)何谓“工序集中”、“工序分散”?影响工序集中和工序分散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什么情况下采用“工序集中”?什么情况下采用“工序分散”?(16)什么是加工余量、工序余量和总余量?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与公差之间有何关系?引起余量变动的原因是什么?(17)加工余量如何确定?影响工序间加工余量的因素有哪些?举例说明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考虑这些因素?(18)何谓时间定额?时间定额在生产中有何作用?何谓单件时间?如何计算单件时间?(19)举例说明缩短基本时间、辅助时间的工艺措施。
(20)试举例说明下列各组概念,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①工艺尺寸链,装配尺寸链。
②封闭环,组成环,增环,减环。
③是否公差大的一定就是封闭环?④为什么说封闭环判断正确与否是解工艺尺寸链的关键性问题?(21)在什么情况下要进行工艺尺寸换算?为什么要尽量避免工艺尺寸换算?(22)试比较尺寸链计算的极值解法及概率解法的基本公式,并讨论两种解法的实质、特点、适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