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哺乳纲
- 格式:ppt
- 大小:14.69 MB
- 文档页数:86
哺乳纲脊椎动物亚门的一纲,通称兽类。
哺乳动物是全身披毛、运动快速、恒温胎生的脊椎动物,是脊椎动物中躯体结构、功能行为最为复杂的最高级动物类群。
哺乳动物(包括化石和现生种类)可分为原兽亚纲和兽亚纲。
哺乳动物分布于世界各地,营陆上、地下、水栖和空中飞翔等多种生活方式;营养方式有草食、肉食和杂食3种类型。
脊椎动物亚门的一纲,通称兽类。
哺乳动物是全身披毛、运动快速、恒温胎生的脊椎动物,是脊椎动物中躯体结构、功能行为最为复杂的最高级动物类群。
身体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单孔类例外)和哺乳;心脏左、右两室完全分开,左心室将鲜血通过左动脉弓泵至身体各部;脑颅扩大,脑容量增加;中耳具有3块听骨;下颌由1块齿骨构成,与头骨为齿-鳞骨关节式;牙齿分化为门齿、犬齿和颊齿;7个颈椎,第1、2颈椎分化为环椎和枢椎。
兽类是动物界进化地位最高的自然类群,除南极、北极中心和个别岛屿外,几乎遍布全球,现存19目123科1042属4237种。
中国有11目,都是有胎盘类。
中国北方属古北界,哺乳纲的代表科有鼠兔科、河狸科、蹶鼠科、跳鼠科、睡鼠科,南方属东洋界,代表科有长臂猿科、懒猴科、大熊猫科、灵猫科、鼷鹿科、穿山甲科、狐蝠科、象科、猪尾鼠科、竹鼠科等。
哺乳纲的先进性表现在:脑高度发展;恒温和胎生哺乳。
哺乳动物(包括化石和现生种类)可分为原兽亚纲和兽亚纲。
原兽亚纲包括已绝灭的中生代哺乳动物和现在的单孔目。
单孔目中有针鼹和鸭嘴兽,产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和新几内亚,现存只有1目2科3属6种。
兽亚纲除中生代祖兽、阴兽次亚纲外,还有后兽次亚纲,包括各种有袋类,产于南、北美洲、澳大利亚及其邻近岛屿,共1目 9科81属约 250 种;真兽次亚纲,包括各种有胎盘类,广布世界各地。
除已绝灭的目外,共17目112科约958属3981种。
鸭嘴兽哺乳动物纲可分为原兽亚纲和兽亚纲两个亚纲。
原兽亚纲包括现存的单孔目和众多的早期哺乳动物,其中单孔目为卵生,这个亚纲的史前成员可能也是卵生。
目录1.哺乳纲的主要特征 (2)2.哺乳纲的分类 (6)3.哺乳动物的起源和适应辐射 (15)4.哺乳类的生态要点 (17)5.参考文献 (20)哺乳纲(Mammalia )简介:哺乳动物是一类体表被毛、恒温、胎生、哺乳的脊椎动物。
有些次生现象:(鲸:口边有少许刚毛;海牛:体表仅有稀少刚毛)。
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中结构最复杂、机能最完善、演化地位最高等的类群,它们生活在多种多样的环境中,分布几遍全球。
如:空中飞翔的:蝙蝠;树间滑翔的:鼯鼠;树上栖息的:猴子、松鼠;陆上奔跑的:野兔、野牛、黄羊;洞穴中穿行的:穿山甲、鼢鼠、鼹鼠;水中畅游的:鲸、海豹等。
以上这些动物所在的生活环境各不相同,形态各异,但它们都具有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因此它们都是哺乳动物。
哺乳纲的主要特征1.体表被毛,皮肤腺发达,具特有的汗腺和乳腺1.体表被毛,是哺乳类在外形上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可以说凡被毛的脊椎动物均是哺乳动物。
毛为皮肤衍生物,由表皮角质化形成。
2.皮肤腺:哺乳类的皮肤腺非常发达,不仅具有发达的皮脂腺和性臭腺(如臭腺、香腺、蹄腺)而且还具有为哺乳动物所特有的汗腺和乳腺。
皮肤腺均来源于表皮的生长层,陷入真皮内,为多细胞腺。
皮肤腺:皮脂腺、汗腺、臭腺、乳腺3.具有特殊的隔肌,将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 鳞片层:最外层,为一层角质细胞 皮质:包裹在髓质的外面 髓质:贯穿毛的中央 毛根:外被毛囊埋于皮肤内 毛干 毛的结构 针毛(刺毛):粗而稀疏,具毛向,具保护作用,耐摩擦 触毛:特化的针毛,长而硬,有触觉作用,如猫等唇部的刚毛 毛的类别及功能 绒毛:位于针毛之间,短而密,无毛向,毛干的髓部发达,具保温作用,每年周期性脱换4.多具肉质软唇及槽生异型齿:出现口腔咀嚼和消化门齿(切齿)(incisor )、犬齿(canine )、前臼齿(premolar )、臼齿(molar )兔的齿式为:2(I 2833M 23Pm 00C 12=);亦可直接写成283,2,0,13,3,0,2= 猪的齿式为:2(I 4433M 44Pm 11C 33=);亦可直接写成443,4,1,33,4,1,3= 人的齿式为:2(I 3233M 22Pm 11C 22=);亦可直接写成323,2,1,23,2,1,2= 5.心脏分为四室,具左体动脉弓,完全双循环。
哺乳纲知识点总结一、哺乳动物的分类哺乳动物是一个庞大的类群,按照系统发育的相关知识来看,它们包括了从古老的史前动物到现代的各种动物,种类之丰富,生活方式之多样,使得哺乳动物的分类也相当繁杂。
目前,学者们一般将哺乳动物分为亚纲、目、科、属、种等不同的等级。
主要的分类等级如下:1、亚纲:哺乳动物被分为了三个亚纲,即单孔目(Prototheria)、有袋目(Metatheria)以及真兽亚纲(Eutheria)。
2、目:哺乳动物分为了超过20个目,例如:啮齿目(Rodentia)、鲸目(Cetacea)、灵长目(Primates)、食肉目(Carnivora)等等。
3、科:不同的目下又有着不同的科,例如:犬科(Canidae)、猫科(Felidae)、猴科(Cercopithecidae)等。
4、属:在不同的科下,又有不同的属,例如:猫科下的属有豹属(Panthera)、虎属(Panthera)等。
5、种:在不同的属下,有着不同的种,例如:豹属下的种有美洲豹(Panthera onca)、非洲豹(Panthera pardus)等。
二、哺乳动物的形态特征哺乳动物的形态特征是其最为显著的特点,最主要的特征有:体温恒定、体毛覆盖、乳腺分泌乳汁等。
下面将具体介绍一下哺乳动物的形态特征:1、体温恒定:哺乳动物的体温一般都是恒定的,这与大多数其他动物不同。
哺乳动物的恒温性是由于其新陈代谢的高效以及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稳定等原因。
恒温性使得哺乳动物能够适应更为广泛的生存环境。
2、体毛覆盖:哺乳动物的身体大多数都有着毛发,这些毛发不仅能够起到保温的作用,还能够用来进行交流、保护以及在交配季节时很多动物还会用来吸引异性。
3、乳腺分泌乳汁:哺乳动物的乳腺能够分泌乳汁,用来哺养自己的幼崽。
乳汁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这使得哺乳动物无需将幼崽带到食物源头,而能够在任何地方为幼崽提供充足的营养。
三、哺乳动物的生活习性哺乳动物的生活习性会受到其所处环境的影响,不同的物种对生存环境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哺乳动物,是动物界中脊索动物门下的一类,属于哺乳纲,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高级的脊椎动物类群。
哺乳动物最显著的特征是它们能够通过乳腺分泌乳汁来哺育幼仔,这一特征为“哺乳”二字的由来。
乳腺仅在哺乳动物中发现,是其独有特征。
哺乳动物的特征:
1.毛发:哺乳动物通常具有毛发或毛皮,这有助于保持体温,使其
能够在各种环境中生存。
2.乳腺分泌乳汁:所有哺乳动物的雌性都能够通过乳腺分泌乳汁喂
养幼崽,这是哺乳动物名称的由来。
3.温血: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体温,不受外
界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
4.下颌骨:哺乳动物有一个单一的下颚骨,称为齿骨。
5.三个听小骨:在耳内有三块听小骨(锤骨、砧骨和镫骨),有助于
传递声音到耳蜗。
6.次生颚:哺乳动物拥有完整的二室心脏,具备双循环系统,提高
了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输送效率。
7.发达的大脑:哺乳动物的大脑相比其他动物更为复杂,尤其是大
脑皮层区域,这赋予了它们更高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
最高等的脊椎动物——哺乳纲(【拉丁文名称】:Mammalia 【英文名称】:mammals )脊椎动物亚门的一纲,通称兽类。
哺乳动物是全身披毛、运动快速、恒温胎生的脊椎动物,是脊椎动物中躯体结构、功能行为最为复杂的最高级动物类群。
身体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单孔类例外)和哺乳;四肢经扭转位于身体的腹面;头骨合颞窝型,具完整次生硬腭和肌肉质软腭;具有肌肉质横膈;中耳具有3块听骨;下颌由1块齿骨构成,与头骨为齿-鳞骨关节式; 7个颈椎,第1、2颈椎分化为环椎和枢椎;完全的双循环,红细胞无细胞核;肺泡是气体交换最终场所。
兽类是动物界进化地位最高的自然类群,除南极、北极中心和个别岛屿外,几乎遍布全球,现存19目123科1042属4237种。
中国有11目,都是有胎盘类。
中国北方属古北界,哺乳纲的代表科有鼠兔科、河狸科、蹶鼠科、跳鼠科、睡鼠科,南方属东洋界,代表科有长臂猿科、懒猴科、大熊猫科、灵猫科、鼷鹿科、穿山甲科、狐蝠科、象科、猪尾鼠科、竹鼠科等。
哺乳动物(包括化石和现生种类)可分为原兽亚纲、后兽亚纲和真兽亚纲。
原兽亚纲包括已绝灭的中生代哺乳动物和现在的单孔目。
单孔目中有针鼹和鸭嘴兽,产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和新几内亚,现存只有1目2科3属6种。
后兽亚纲,包括各种有袋类,产于南、北美洲、澳大利亚及其邻近岛屿,共1目 9科81属约 250 种;真兽亚纲,包括各种有胎盘类,广布世界各地。
除已绝灭的目外,共17目112科,约958属3981种。
原兽亚纲Prototheria(单孔类),哺乳类中唯一产卵的动物。
单孔类具有单一的泄殖腔孔和体外相通,用于产卵、排遗和排泄。
大脑半球不发达,无胼胝体。
体温在26—35度之间波动,有乳腺但无乳头。
后兽亚纲Metatheria(有袋类),此类动物在腹部有育儿袋。
胎生,但是无真正的胎盘,产出的胎儿发育不完全,必须在育儿袋中继续发育。
此外,有袋类的大脑半球仍不发达,无胼胝体,体温在33—35度之间波动。
哺乳类动物的特征哺乳类动物的特征哺乳类动物即哺乳纲。
脊椎动物亚门的一纲,通称兽类。
哺乳动物可分为原兽亚纲、真兽亚纲和后兽亚纲。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哺乳类动物的特征,希望有所帮助!身体结构复杂,有区别于其他类群的大脑结构、恒温系统和循环系统,具有为后代哺乳、大多数属于胎生、具有毛囊和汗腺等共通的外在特征。
他们外型多样,小至体长30毫米长有翅膀的凹脸蝠,大至体长33米形同鱼类的蓝鲸。
他们有很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分布在从海洋到高山,从热带到极地的广泛区域。
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能协调复杂的技能活动和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在智力和对环境的反应上远远超过其他类群;恒温(约为25~37℃),完善的血液循环系统,优良隔热性能的体表毛被和其他体温调节的机制,提供了稳定的'内环境,减少了对外界环境的依赖,区别于冷血动物;胎生哺乳,除最原始的单孔类卵生外,都是胎生。
高级种类在胚胎与子宫壁之间形成母子营养交换的组织(即胎盘)。
母兽对仔兽进行较长期的哺乳和抚育,从而使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仔兽还可通过学习,获得适应技能;出现口腔咀嚼和消化,大大提高了对能量的摄取;具有在陆地上快速运动的能力。
当中生代末地壳运动加剧,环境发生重大改变时,恐龙等爬行动物难以适应和生存,而哺乳类则显示了很强的竞争能力;哺乳动物有很好的适应环境的能力,身体恒温,具有乳腺,可对幼仔哺乳,脑发达,能够支配行动,胎生(单孔类除外),有利于延续后代等等。
所有这些,都为它们的壮大发展提供了自身的优势。
进入新生代后,有胎盘类成为哺乳动物大家族的主流,化石和现生哺乳动物的绝大多数都属于有胎盘类。
有胎盘类哺乳动物约有30个目,人们熟知的就有食肉目(如猫科动物)、啮齿目(如各种鼠类)、偶蹄目(如猪、牛、羊等)、奇蹄目(如马、驴等)、灵长目(如猴和猿类等)、翼手目(如蝙蝠等)、长鼻目(如象等)和鲸目(如海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