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概述2012(1)——直流输电发展及系统结构
- 格式:pdf
- 大小:1.12 MB
- 文档页数:61
《直流输电》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直流输电》。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直流输电》是电力系统相关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所选用的教材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对直流输电的原理、特点、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
教材首先介绍了直流输电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让学生对直流输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接着详细讲解了直流输电的系统构成,包括换流器、直流线路、滤波器等关键设备。
在原理方面,深入剖析了直流输电的换流过程和控制策略,使学生理解直流输电与交流输电的本质区别。
此外,教材还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展示了直流输电在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新能源接入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直流输电在现代电力系统中的重要地位。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对象是_____专业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电路、电磁场等基础知识,但对于直流输电这种较为复杂的电力系统技术,理解起来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抽象的原理和复杂的数学推导感到枯燥和难以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结合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直流输电的基本原理,包括换流过程和控制策略。
(2)掌握直流输电系统的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3)了解直流输电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直流输电原理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通过实际案例的讨论,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电力系统领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让学生认识到直流输电在电力系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专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1章(1)高压直流输电的概念和分类概念:高压直流输电由将交流电变换为直流电的整流器、高压输电线路及将直流电变换为交流电的逆变器构成。
分类:1)长距离直流输电(两端直流输电)2)背靠背(BTB)直流输电方式3)交、直流并联输电方式4)交、直流叠加输电方式5)三极直流输电方式(2)直流系统的构成1、直流单极输电:1)大地或海水回流方式2)导线回流方式2、直流双极输电:1)中性点两端接地方式2)中性点单端接地方式3)中性线方式3、直流多回线输电:1)线路并联多回输电方式2)换流器并联的多回线输电方式4、多端直流输电:1)并联多端直流输电方式2)串联多端直流输电方式(3)高压直流输电的特点1:优点:1)经济性(输电距大于等价距离时,采用直流输电更经济)2)、互连性(采用直流对交流系统进行互连时,不会造成短路容量增加,有利于防止电流系统故障扩大)3)、控制性(直流输电的快速可控特点,可用于所连交流系统的稳定与频率控制)2:缺点:(1)直流输电换流站的设备多、结构复杂、造价高、损耗大、运行费用高、可靠性也较差。
(2)换流器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谐波,处理不当流入交流系统中的谐波就会对交流电网的运行造成一系列的问题。
(3)对于传统的电网换相直流输电在传送有功功率的同时,会吸收大量无功功率,可达有功功率的50%--60%。
(4)直流输电接地极、直流断路器等问题,存在没有很好解决的技术难题。
(4)目前已投运20个直流输电工程1、舟山工程2、葛南工程3、天广工程4、三常工程5、嵊泗工程6、三广工程7、贵广I回工程8、灵宝工程9、三沪工程10、贵广II回工程11、高岭背靠背工程12、德宝工程13、云广特高压工程14、向上工程15、呼辽工程16、宁东直流工程17、黑河背靠背工程18、青藏工程(5)轻型直流输电基于电压源换流器的VSC直流输电也称为自励式直流输电、轻型直流输电或柔性直流输电。
VSC直流输电的特点:1)电压源换流器为无缘逆变,对受端系统没有要求,故可用于向小容量系统或不含旋转电机的负荷供电2)只需在交流母线上安装一组高通滤波器即可满足谐波标准要求,无须安装直流滤波器和平波电抗器3)不会出现换相失败故障4)模块化设计使VSC直流输电工程缩短工期5)可实现无人值班或少人值守运行6)控制器可根据交流系统的需要实现自动调节,所以两侧电压源型换流器不需要通信联络,从而减少通信的投资及运行维护费用7)可不安装换流变压器,同时可简化开关,从而进一步降低造价。
直流输电系统的原理及应用1. 引言直流输电系统是一种电力传输系统,通过直流电流传输能量。
与交流输电系统相比,直流输电系统具有许多优势,例如传输距离远、输电损耗小、占地面积小等。
本文将介绍直流输电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2. 直流输电系统的工作原理直流输电系统主要包括以下组成部分:2.1 直流发电机直流输电系统的起点是直流发电机。
直流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直流电能,并输出给直流输电系统。
2.2 直流变流器站直流变流器站是直流输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将交流电能转换为直流电能,并进行输电。
2.3 直流输电线路直流输电线路负责将直流电能从发电机传输到负载端。
直流输电线路通常采用高压高温的超导线。
2.4 直流换流器站直流换流器站位于直流输电线路的终点,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供给负载端使用。
3. 直流输电系统的优势与传统的交流输电系统相比,直流输电系统具有以下优势:3.1 传输距离远直流输电系统能够传输更远的距离而不会引起明显的传输损耗。
这是因为直流电在传输过程中几乎没有导线阻抗和电阻损耗。
3.2 输电损耗小相对于交流输电系统,直流输电系统的输电损耗更小。
这是因为直流电能不会造成电流的涡流损耗和电容损耗。
3.3 占地面积小直流输电系统的输电线路所需占地面积相对较小,这使得直流输电系统在城市地区和环境受限区域中应用更加方便。
3.4 可靠性高直流输电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能够提供更稳定的电能供应。
这是因为直流输电系统可以更好地控制电流和电压。
4. 直流输电系统的应用直流输电系统在以下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4.1 远距离输电直流输电系统可以用于跨越远距离的能量传输。
例如,直流输电系统被用于跨越大洋进行海底电缆输电。
4.2 城市供电直流输电系统在城市供电方面也有应用。
它可以提供更稳定的电能供应,减少电压波动和电能浪费。
4.3 可再生能源直流输电系统可以有效地集成可再生能源。
例如,直流输电系统可以将风能和太阳能转化为直流电能,并输送到电网上供应。
直流供电系统的组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直流供电系统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力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工业、航空航天、通信等。
直流供电系统通过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来供给设备和系统,以确保其稳定可靠地运行。
本文将深入探讨直流供电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并分析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
通过对直流供电系统进行全面的了解,可以更好地应用和优化其在各种应用场景中的性能,促进电力系统的发展和进步。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包括对整篇文章进行简要的介绍和概述,以便读者对整体内容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首先在引言部分对直流供电系统进行概述,介绍其重要性和应用领域,接着在正文部分详细探讨直流供电系统的概念、主要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直流供电系统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最终得出结论。
通过本文的结构安排,读者能够系统地了解直流供电系统的全部内容,从而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这一重要的电力系统。
1.3 目的直流供电系统是现代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不仅在于为各种电气设备提供稳定可靠的电源供应,还在于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节能环保。
本文旨在系统地介绍直流供电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该系统的重要性和作用,为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直流供电系统的运行机理、优势和特点,从而更好地应用和推广直流供电技术,促进能源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直流供电系统将在电力领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的目的也在于引领读者了解直流供电系统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潜力,为相关研究和应用工作提供指导和启示。
2.正文2.1 直流供电系统的概念直流供电系统是一种通过直流电源为设备或系统提供电能的电力系统。
与交流供电系统不同,直流供电系统的电流方向始终保持不变,从而为某些特定应用提供了更稳定和可靠的电力传输方式。
直流供电系统通常由直流电源、电源开关、电缆线路、保护装置等组成。
直流输电技术概述直流输电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应用范围广阔,技术影响深远,发展潜力较大。
为了更好地将直流输电输电技术应用到工程中去,本文首先对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分类与应用进行了介绍,再定性的对直流输电方式与交流输电方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进行了比较,最后对于不同直流输电技术的经济性、可靠性、适应性及可行性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定性分析。
标签:直流输电; 柔性直流; 经济性; 可靠性;0 引言电力技术是从直流电开始的,早期的直流输电是直接从直流电源送往直流负荷,无需进行换流。
随着三相交流发电机、感应电动机和变压器的迅速发展,在发电和用电领域,交流电取代了直流电系统。
但是直流在远距离电缆输电,不同频率电网间联网等领域仍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直流输电技术发展迅速,在国内外众多大型工程得到应用,有力推动了电网发展,技术进步,保证了地区清洁能源的开发与经济发展的能源供应[1,2]。
为了更好地应用直流输电技术,本文对直流输电的发展、分类及应用情况进行了简介,对直流输电与交流输电进行对比,并对常规直流与柔性直流技术进行了分析。
1 直流输电技术发展直流输电技术的关键在于换流问题,根据换流技术的发展,直流输电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即汞弧阀换流时期,晶闸管阀换流时期以及新型半导体换流设备时期。
1)汞弧阀换流时期1901年发明汞弧整流管,但只能用于整流,不能逆变,1928年研制成功了具有栅极控制能力的汞弧阀,既可以整流又可以实现逆变,使直流输电成为现实。
但存在制造复杂,价格昂贵,故障率高,可靠性低,维护不便等缺点。
2)晶闸管阀换流时期20世纪70年代后,大功率晶闸管问世,促进了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
相较于汞弧阀换流器,其制造、运行维护和检修都比较简单而方便。
之后的直流工程都采用晶闸管换流阀。
3)新型半导体换流设备时期20世纪90年代后IGBT得到广泛运用。
1997年3月,世界上第一個采用IGBT 组成的电压源换流器的直流输电工业性试验工程在瑞典中部投入运行。
直流输电【摘要】在历史上,直,交流输电之争相当的著名!甚至发明家爱迪生也参与其中,并且支持直流输电。
但由于技术的限制,交流成了输电的主要方式!其实直流输电也有着交流输电所没有的优点!本文介绍了直流输电的发展和用作直流输电的几项新技术及相应的设备。
(以轻型直流输电为主)同时提供了直流输电的可靠性分析。
同时作为一门新兴的技术,也分析了它的不足之处(就目前来说)关键字:直流换流远距离大容量可靠性不足1·直流输电的发展电力技术的发展是从直流电开始的,早期的直流输电是不需要经过换流的直流输电,即发电、输电和用电均为直流电。
如1882年在德国建成的57km向慕尼黑国际展览会送电的直流输电线路(2kV,1.5kW);1889年在法国用直流发电机串联而得到高电压,从毛梯埃斯(Moutiers)到里昂(Lyon)的230km直流输电线路(125kV,20MW)等,均为此种类型。
随着三相交流发电机,感应电动机和变压器的迅速发展,发电和用电领域很快被交流电所取代。
同时变压器又可方便地改变交流电压,从而使交流输电和交流电网得到迅速的发展,并很快占据了统治地位。
但在输电领域直流具有交流输电所不能取代之处,如远距离海底电缆或地下电缆输电,不同频率电网之间的联网或送电等。
直流输电的发展与换流技术(特别是高电压、大功率换流设备)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汞弧阀换流时期 1901年发明的汞弧整流管只能用于整流。
1928年具有栅极控制能力的汞弧阀研制成功,它不但可用于整流,同时也解决了逆变问题。
因此可以说大功率汞弧阀使直流输电成为现实。
从1954年世界上第一个工业性直流输电工程(哥特兰岛直流工程)在瑞典投入运行以后,到1977年最后一个采用汞弧阀换流的直流输电工程(纳尔逊河1期工程)建成,世界上共有12项汞弧阀换流的直流工程投入运行,其中最大的输送容量为1440MW(美国太平洋联络线1期工程),最高输电电压为±450kV(纳尔逊河1期工程),最长输电距离为1362km(太平洋联络线)。
直流输电直流输电(Direct current transmission),以直流方式实现电能传输的技术。
直流输电与交流输电相互配合,发挥各自的特长,构成现代电力传输系统。
在以交流输电为主的电力系统中,直流输电具有特殊的作用。
除了在采用交流输电有困难的场合,必须采用直流输电外,在电力系统中,它还能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改善系统运行性能并方便其运行和管理。
直流输电有两端(也称端对端)直流工程、多端直流工程、背靠背直流工程等类型。
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可以从创始与发展、原理与构成、特点与应用、研究与前景几个方面阐述。
一、原理与构成直流输电系统的一次电路主要由整流站、直流线路和逆变站三部分组成。
送端与受端交流系统与直流输电系统也有密切的关系,它们给整流器和逆变器提供实现换流的条件,同时送端电力系统作为直流输电的电源提供所传输的功率,而受端则相当于负荷,接受由直流输电送来的功率。
两端的交流系统是实现直流输电必不可少的,通常在系统研究中用简化的等值系统来表示。
直流输电的控制保护系统与交流输电不同,它是实现直流输电正常起动和停运、正常运行、运行参数的改变和自动调节以及故障处理和保护等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此外,为了利用大地(或海水)为回路,大部分直流输电工程还有接地极和接地极引线。
因此,直流输电系统包括整流站,直流输电线路、逆变站、控制保护系统以及接地极及其引线等五部分组成。
(一)工作原理图1是直流输电基本原理简图。
它包括两个换流站,直流输电线路及两端交流系统Ⅰ和Ⅱ。
当系统Ⅰ向系统Ⅱ送电时,换流站1运行于整流状态,把系统Ⅰ送来的三相交流电变换成直流电,经直流线路送到换流站2。
此时,换流站2则运行于逆变状态,把直流电变换为三相交流电送入系统Ⅱ。
由换流的基本理论可知,双极直流输电系统的主要运行参数和变量之间的关系可用公式表示为:整流站极对地直流电压:U d1=N1 (1.35U1cosα-3/π×Xγ1I d) (1) 逆变站极对地直流电压:U d2=N2 (1.35U2cosβ+3/π×Xγ2I d) (2) 直流电流:I d=(U d1-U d2)/ R (3)整流站直流功率:P d1=2U d1I d (4)逆变站直流功率:P d2=2U d2I d (5)直流线路压降:ΔU d=U d1-U d2=I d R (6)直流线路损耗:ΔP d=P d1-P d2=I d2R (7)整流站消耗的无功功率:Q c1=P d1tgφ1 (8)逆变站消耗的无功功率:Q c2=P d2tgφ2 (9)式中N1、N2为整流站和逆变站每极六脉动换流桥串联数;Xγ1、Xγ2为整流站和逆变站的换相电抗;U1、U2为整流站和逆变站换流变压器阀侧空载线电压;α、β为整流站和逆变站换流器的触发角;R为直流线路电阻;φ1、φ2为整流站和逆变站换流器的功率因数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