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代谢_2
- 格式:pdf
- 大小:3.45 MB
- 文档页数:27
《医学微生物学》第2章细菌的生理练习题及答案【知识要点】1.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方式与规律。
2.熟悉:细菌的代谢产物的种类及其意义。
3.了解:(1)细菌的理化性状及其意义(2)细菌的营养及人工培养方法。
(3)细菌分类与命名的原则【课程内容】第一节细菌的理化性状一、细菌的化学组成二、细菌的物理性状第二节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一、细菌的营养类型二、细菌的营养物质三、细菌摄取营养物质的机制四、影响细菌生长的环境因素五、细菌的生长繁殖第三节细菌的新陈代谢和能量转换第四节细菌的人工培养第五节细菌的分类【应试习题】一、名词解释1.专性需氧菌2.兼性厌氧菌3.专性厌氧4.菌落5.生长因子6.热原质7.细菌素8.培养基9.抗生素10.纯培养11.细菌的种12.细菌的属二、填空题1.根据菌落的特点可将菌落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菌落。
2.含5g/L琼脂的半固体培养基上,___________细菌生长后出现混浊,___________细菌则沿穿刺线生长。
3.半固体培养基多用于检测细菌________,液体培养基多用于________。
4.细菌色素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
5.根据细菌在代谢过程中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要,可将细菌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营养类型,而病原微生物多属于________。
6.菌群体生长曲线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可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状态。
8.培养大多数病原性细菌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___________度;最适酸硷度,即pH为______________。
9.细菌的繁殖方式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10.大多数细菌生长繁殖必需具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条件。
概述第十二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一、单项选择题1.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A. 真菌B. 细菌C. 病毒D. 支原体E. 立克次体2. 有关原核细胞型微生物错误的是( )A. 无核质B.无核膜、核仁C.缺乏细胞器D.具有胞浆膜E.可具备细胞壁3.用来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A. cmB. mmC. μmD. nmE. pm4.不属于细菌基本结构的()A. 细胞壁B. 细胞膜C. 中介体D. 核质E. 芽胞5.革兰阳性菌特有的成分是()A. 肽聚糖B. 磷壁酸C. 脂蛋白D. 脂多糖E. 外膜6.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A. 外膜B. 脂多糖C. 脂蛋白D. 磷壁酸E. 肽聚糖7.维持细菌固有形态的结构是()A. 细胞壁B. 细胞膜C. 细胞质D. 荚膜E. 鞭毛8.溶菌酶对G+菌的作用机制是通过( )A. 破坏磷壁酸B. 损伤细胞膜C. 抑制菌体蛋白合成D. 裂解肽聚糖的聚糖骨架E. 抑制肽聚糖四肽侧链与五肽桥的联结9.青霉素、头孢菌素导致细菌死亡的机制是()A. 破坏磷壁酸B. 损伤细胞膜C. 抑制菌体蛋白合成D. 裂解肽聚糖的聚糖骨架E. 抑制肽聚糖四肽侧链与五肽桥的联结10.有关质粒的特点,错误的是()A. 为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B. 是细菌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C. 可自我复制并传代D. 可自行丢失E. 也可从一个细菌转移至另一细菌11.细菌的特殊结构不包括()A. 菌毛B. 鞭毛C. 芽胞D. 质粒E. 荚膜12.对外界抵抗力最强的细菌结构是()A. 荚膜B. 芽胞C. 鞭毛D. 核糖体E. 中介体13.与细菌致病力无关的是()A. 芽胞B. 荚膜C. 鞭毛D. 质粒E. 普通菌毛14.有关荚膜描述,错误的是()A. 具有抗吞噬作用B. 一般在机体内形成C. 可增强细菌对热的抵抗力D. 具有免疫原性,可用于鉴别细菌E. 化学成分或为多糖,或为多肽等15.有关菌毛描述,错误的是()A. 多见于G-菌B. 是细菌的运动器官C. 有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之分D. 性菌毛能传递遗传物质E. 普通菌毛与细菌粘附有关16.缺乏下列何种结构细菌在一定条件下仍可存活()A. 核质B. 细胞质C. 细胞膜D. 细胞壁E. 以上均可二、名词解释1、微生物2、质粒3、芽胞三、填空题1.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___________。
医学微生物概述一、填空题l、根据分化程度微生物分、、三大类。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共六类微生物。
3.病毒必须在内才能增殖,为型微生物。
二、最佳选择题1.下列描述的微生物特征中,不是所有微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A.个体微小;B.分布广泛;C.种类繁多;D.可无致病性;E.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2.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噬菌体 B.细菌 C.支原体 D.真菌 E.放线菌3.不属于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 )A.螺旋体;B.放线菌;C.病毒;D.细菌;E.立克次体4.属于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 )A.螺旋体B.放线菌;C.真菌;D.细菌;E.立克次体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一、填空题1.细菌个体微小,通常以—作为测量单位。
2.细菌的基本形态可分为、和三种。
3.菌体有一个弯曲的叫、有多个弯曲叫。
4.细菌的基本结构从外向内分别为、、、和。
细菌的特殊结构有、和。
5.细胞质含有、和等有形成分。
6.异染颗粒可用来进行。
7.荚膜是构成的重要因素,鞭毛是细菌的器官。
8.菌毛有和两种,与致病有关的是,可传递遗传物质的菌毛是。
9.临床上常以杀灭作为灭菌是否彻底的指标。
10.G+菌肽聚糖的结构由、和组成三维网状结构。
11.革兰染色的步骤分、、、四步。
12.革兰染色阳性菌呈色,阴性菌呈色。
二、最佳选择题1.细菌个体微小,通常以什么为测量单位( )A.μm B.nm C.Cm D.pm E.mm2.下列哪项不是细菌的基本结构(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芽胞 E.核质3.G+菌细胞壁内特有的成分是( )A.肽聚糖 B.磷壁酸 C.脂蛋白 D.外膜 E.脂多糖4.维持细菌故有外形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浆 D.核质 E.芽胞5.溶菌酶的杀菌机制是( )A.竞争肽聚糖合成所需的转肽酶B.与核糖体的小亚基结合C.裂解肽聚糖的β1.4糖苷键D.竞争性抑制叶酸的合成代谢 E.破坏细胞膜6.青霉素和头孢霉素杀菌的机制是( )A.破坏磷壁酸 B.裂解肽聚糖骨架 C.损伤细胞膜D.抑制菌体蛋白质的合成 E.抑制短肽侧链与五肽交连桥的联接7.对细菌核质描述错误的是( )A.由裸露的双股DNA堆积而成 B.无核膜C.是细菌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D.无核仁 E.具有完整的核结构8.抵御吞噬细胞吞噬的细菌结构是( )A.细胞壁 B.荚膜 C.芽胞 D.鞭毛 E.菌毛9.与细菌粘附有关的细菌结构是( )A.细胞壁 B.荚膜 C.芽胞 D.鞭毛 E.菌毛10.对细胞壁的功能描述错误的是( )A.维持细菌故有形态 B.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 C.具有抗吞噬作用D.有抗原性 E.与细胞膜一起维持细胞内外物质交换11.细菌的特殊结构不包括( )A.荚膜 B.芽胞 C.鞭毛 D.菌毛 E.核质12.对鞭毛叙述正确的是( )A.化学成分为蛋白质B.是细菌的运动器官C.某些鞭毛与细菌致病有关D.根据鞭毛的位置、多少,可进行细菌鉴别E.以上均是13.对细菌芽胞描述错误的是( )A.均为G+菌产生B.芽胞是细菌的休眠状态C.不能保存细菌的全部生命物质D.对外界抵抗力强E.一个芽胞发芽只生成一个菌体14.G—菌对青霉素、溶菌酶不敏感是因为( )A.细胞壁含粘肽少,其外侧有外膜覆盖 B.细胞壁含有类脂A C.细胞壁缺乏磷壁酸 D.细胞壁含脂多糖 E.以上均可15.对荚膜叙述正确的是( )A.菌体分泌到体外的一层粘液状物质 B.化学成分是多糖或多肽C.可抗吞噬 D.具有抗原性,可用于鉴别细菌 E.以上均是16.对菌毛叙述错误的是( )A.菌毛比鞭毛细短而直 B.有普通菌毛与性菌毛两种 C.是细菌的运动器官D.普通菌毛与细菌粘附有关 E.细菌的耐药性可通过性菌毛传递17.革兰氏染色使用染液的顺序是( )A.稀释复红一碘液一乙醇一结晶紫 B.结晶紫一乙醇一碘液一稀释复红C.结晶紫一碘液一乙醇一稀释复红 D.稀释复红一乙醇一结晶紫一碘液E.稀释复红一结晶紫一碘液-乙醇三、问答题1.G+菌与G—菌细胞壁的主要区别有那些?2.简述细菌的基本结构。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题绪论一、选择题A型题1.微生物是一类体形细小构造简单:A.肉眼看不见的多细胞生物B必须用显微镜才能见到的微小生物C.需电子显微镜才能见到的生物D具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E非细胞结构的生物2.下列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A衣原体B真菌C病毒D细菌E放线菌3.下列不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A衣原体B螺旋体C病毒D细菌E放线菌4.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指:A真菌B病毒C衣原体D细菌E放线菌5.免疫的概念认为:免疫是机体A 抵抗并清除病原微生物的能力B 发现并清除恶变细胞的能力C 识别和清除抗原性异物的能力D 清除和消灭恶变细胞,防止细胞癌变E 识别和清除衰老、死亡细胞的能力6.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机体易发生:A 自身免疫病B 肿瘤C 超敏反应D 免疫缺陷病7.免疫监视功能是指机体:A 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B 防止寄生虫感染的过程C 杀伤、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D 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细胞的功能E 识别和排除异物的功能8.免疫防御功能有缺陷可表现为:A 免疫缺陷病B 免疫耐受性C 超敏反应D 恶性肿瘤E 自身免疫病二、填空题1.微生物根据其结构和化学组成不同,分为、、三大类。
2.病毒属微生物,真菌属微生物,细菌属微生物。
3.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维持的功能。
4.免疫防御是机体识别和排除,发挥的功能。
5.免疫稳定是机体识别和排除,进行免疫调节的功能。
6.免疫监视是机体识别和排除,发挥的功能。
7.免疫防御功能异常可引起病和病。
8.免疫稳定功能紊乱可引起病,免疫监视功能紊乱可形成。
第一部分医学微生物学第一篇细菌学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一、选择题A型题1.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特殊组分是:A 肽聚糖B 几丁质C 胆固醇D 磷壁酸E 脂多糖2.氏阳性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A 脂蛋白B 磷壁酸C 肽聚糖D 脂多糖E 胆固醇3.列哪项不是细菌的基本结构:A 细胞壁B 细胞膜C 核质D 细胞质E 荚膜4.G+与G-细菌的细胞壁肽聚糖结构的主要区别在于:A 聚糖骨架B 四肽侧链C 五肽交联桥D β-1,4糖苷键5.氏阴性菌细胞壁内不具有的成分是:A 肽聚糖B 磷壁酸C 脂多糖D 脂蛋白E 外膜6.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A 肽聚糖层厚,多达50层B 肽聚糖为二维平面结构C 含磷壁酸D 含少量表面蛋白和复合多糖E 以上均对7.革兰阴性细菌的脂多糖存在于:A 细胞膜B 细胞壁C 细胞质D 肽聚糖层E 磷壁酸8.细胞壁的主要功能是:A 生物合成B 维持细菌外形C 能量产生D 参与物质交换E 呼吸作用9.细菌细胞质重要结构:A 胞浆颗粒B 中介体C 质粒D 核蛋白体E 以上均是10.关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叙述,错误的是:A 肽聚糖含量少B 肽聚糖缺乏交联桥C 肽聚糖为二维平面结构D 致病力与所含脂多糖有关E 对溶菌酶敏感11.溶菌酶溶菌作用的机理是:A切断肽聚糖中的聚糖骨架B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C 损伤细胞壁D 竞争合成细胞壁时所需的转肽酶E 干扰脂多糖的合成12.青霉素的抗菌机制是:A 切断肽聚糖的聚糖支架B 抑制四肽侧链与五肽交联桥的连接C 干扰细菌DNA的复制D 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E 损害细胞膜13.革兰阴性菌对青霉素、溶菌酶不敏感的原因是:A 细胞壁缺乏磷壁酸B 细胞壁含脂多糖多C 细胞壁含脂类少D 细胞壁含有类脂AE 细胞壁含肽聚糖少、且外有外膜结构的保护14.L型细菌是:A 细胞壁缺陷的细菌B 缺乏LPS的细菌C 缺乏质粒的细菌D 细胞膜缺陷的细菌E 缺乏细胞核的细菌15.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A 荚膜、芽胞、鞭毛、核糖体B 荚膜、芽胞、鞭毛、质粒C 荚膜、芽胞、鞭毛、菌毛D 荚膜、芽胞、鞭毛、异染颗粒E 荚膜、芽胞、鞭毛、中介体16.关于革兰氏染色,下述哪项是错误的:A 结晶紫初染B 碘液媒染C 酒精脱色D 石碳酸复红复染E G+菌染成红色17.影响革兰氏染色效果的关键是:A 涂片的厚薄B 标本是否固定C 结晶紫染色时间的长短D 复红染色时间的长短E 酒精脱色时间的长短18.革兰氏染色所用染液的顺序是:A 复红→碘液→乙醇→结晶紫B 结晶紫→乙醇→碘液→复红C 结晶紫→碘液→乙醇→复红D 复红→乙醇→结晶紫→碘液E 复红→结晶紫→碘液→乙醇19.对外界抵抗力最强的细菌结构:A 细胞壁B 荚膜C 芽胞D 核质E 细胞膜X型题1.细菌的荚膜:A 可增强细菌抵抗力B 具有免疫原性,可用于细菌分型C 具有粘附作用D 是细菌的运动器官E 抗吞噬2.革兰氏阴性菌对溶菌酶不敏感的主要原因是:A 肽聚糖含量少B 等电点高C 无磷壁酸 D有外膜保护 E 有周浆蛋白3.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细菌结构有A 细胞壁B 细胞膜C 荚膜D 芽孢E 菌毛二、填空题1.细菌大小的测量单位是,大多数球菌的直径约为。
一、选择题A 型题1.与细菌致病性无关的结构是下列哪A.异染颗粒B.荚膜C.菌毛D.脂多糖E.鞭毛2.哪项除外,均为细菌产生的侵袭性酶?A.溶菌酶B.透明质酸酶C. 血浆凝固酶D.胶原酶E.链激酶3.细菌代谢产物中,与致病性无关的是A.毒素B.血浆凝固酶C.热原质D.细菌素E.透明质酸酶4.与细菌侵袭力无关的物质是A.荚膜B.菌毛C.血浆凝固酶D.芽胞E.透明质酸酶5.细菌的侵袭力不包括下列哪一种能力?A.粘附能力B. 抗吞噬能力C. 繁殖能力D. 扩散能力E.产生毒素能力6.细菌致病性强弱主要取决于细菌的A.形态B.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C. 侵袭力和毒素D.侵入机体的部位E.分解代谢产物7.具有粘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是A. 芽胞B.普通菌毛C.荚膜D.性菌毛E. 鞭毛8.有助于细菌在体内扩散的物质是A.普通菌毛B.细菌素C.脂磷壁酸D. 内毒素E.透明质酸酶9.细菌内毒素即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A.芽孢B.肽聚糖C.O 抗原D.荚膜多糖E.脂多糖10.内毒素不具有的毒性作用是A. DICB.发热C.休克D.食物中毒E. 白细胞反应11.关于内毒素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A.来源于革兰阴性菌B. 当菌体死亡裂解后释放出来C.其化学成份是脂多糖D.性质稳定,耐热E. 能用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12.关于外毒素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A.多由革兰阳性菌产生B.化学成份是蛋白质C.耐热,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仍不能将其破坏D.经甲醛处理可制备成类毒素E.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13.外毒素的特点之一是A.都是革兰阳性菌产生的B.受甲醛作用可制备成类毒素C.多为细菌裂解后释放D.化学组成是脂多糖E.稳定性好,耐热14.细菌毒素中,毒性最强的是C. 白喉外毒素A.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红疹毒素D. 肉毒毒素E. 破伤风痉挛毒素15.以神经毒素致病的细菌是A.大肠杆菌B.霍乱弧菌C. 肉毒梭菌D.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E.淋球菌16.类毒素是A.细菌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B. 内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C.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D.抗毒素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E.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并改变了抗原性的物质17.下述细菌中可引起菌血症的是A.破伤风梭菌B.伤寒沙门菌C.大肠杆菌D. 肉毒梭菌E.霍乱弧菌18.带菌者是指A.体内带有正常菌群者B.病原菌潜伏在体内,不向体外排菌者C.体内带有条件致病菌者D.感染后,临床症状明显,并可传染他人者E 感染后,临床症状消失,但体内病原菌未被彻底清除,又不断向体外排菌者19.对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叙述,错误的是A.在种系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B.与生具有,人皆有之C. 发挥作用快D.与机体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密切相关E.针对性强20.不属于正常体液与组织中的抗菌物质是A. 抗生素B.溶菌酶C. 补体D. 乙型溶素E. 白细胞素21.关于抗感染免疫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A.完整的皮肤与粘膜屏障是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B.吞噬细胞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是抗感染的第二道防线.C.体液免疫主要针对胞外寄生菌的感染D.细胞免疫主要针对胞内寄生菌的感染E.抗体与细菌结合可直接杀死病原菌22.细菌不侵入血流,惟独毒素侵入血流引起全身症状为A.败血症B. 毒血症C. 菌血症D. 脓毒血症E. 病毒血症23.细菌由局部侵入血流经血流播散至远部组织,但不在血中繁殖为A.败血症B. 毒血症C. 菌血症D. 脓毒血症E. 病毒血症24.细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机体严重损伤和全身中毒症状为A.败血症B. 毒血症C. 菌血症D. 脓毒血症E. 病毒血症25.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大量繁殖,又播散到其他组织器官引起转移性化脓性病灶为A.败血症B. 毒血症C. 菌血症D. 脓毒血症E. 病毒血症26 .SIgA 发挥局部抗感染的作用机制是A.通过免疫调理作用增强免疫力B.可激活补体旁路途径C.直接与病原体结合使之不能进入粘膜D.直接破坏病原体使之失活E. 中和病原体的毒性作用27.下列哪项是人类吞噬细胞杀菌的主要系统?A.MPO 系统B.非MPO 系统C.依氧系统D.非依氧系统E. 以上都不是28.参预调理吞噬作用的受体有A.PHA 受体B.C3b 受体C.PWM 受体D.LPS 受体E.Con A 受体29.和鼻咽癌发生关系密切的病毒是A. CMVB.HIVC.HSVD. EBVE.VZV30.检查内基氏小体可诊断何种病毒感染A.狂犬病病毒B.麻疹病毒C. 乙型脑炎病毒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E. 甲型肝炎病毒31. 下列哪种病毒不引起病毒血症A.HBV D.流感病毒B.脊髓灰质炎病毒C. 乙型脑炎病毒E.水痘-带状疱疹病32. 下列病毒感染中以隐性感染居多的是A.麻疹B.狂犬病C.流感D.脊髓灰质炎E.汉坦病毒33. 在下列病毒中,能引起潜伏感染的是A.HAVB.VZVC.狂犬病毒D.ECHOVE.汉坦病毒34. 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是A .脊髓灰质炎病毒 B.轮状病毒 C.HAVD. 乙型脑炎病毒E.麻疹病毒35. 粪- 口途径传播的病毒是A.HAVB.HBVC.HIVD.流感病毒E.鼻病毒36. 经节肢动物传播的病毒是A.风疹病毒B.腺病毒C. 乙型脑炎病毒D.狂犬病毒E.脊髓灰质炎37. 下列哪种病毒不是经虫媒感染A. 乙型脑炎病毒B.森林脑炎病毒C.登革热病毒D.狂犬病毒E.黄热病病毒38. 下列除哪项外,均是经血液传播的病毒A.HBVB.HIVC.HCVD. 乙型脑炎病毒E.人类嗜T细胞病毒39. 不能经垂直感染的病毒是A.HIVB.HBVC.风疹病毒D.CMVE.脊髓灰质炎病毒40. 中和抗体抗病毒的机理是A .直接杀伤病毒 B. 阻挠病毒吸附和穿入C.阻挠病毒脱壳D. 阻挠病毒核酸转录E. 阻挠病毒核酸复制41. 干扰素主要作用于病毒的A.吸附 B.穿入 C.脱壳D.生物合成E. 以上都不是42. 下列关于干扰素的论述哪一条不正确A.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生物制品B.是一类具有多种调节功能的蛋白质C.抗病毒范围广泛D.受保护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质E.抗病毒作用无种属特异性43. 病毒免疫因素,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 中和抗体能阻挠病毒吸附B .分泌型IgA 能阻挠病毒从粘膜侵入C.补体结合抗体能阻挠病毒再感染D.细胞免疫起主要作用E.迟发型变态反应有局限病毒感染的作用44. 关于干扰素的特性,下述哪项是错误的A.有种属特异性B.病毒感染后早期浮现C.广谱抗病毒作用D.有直接杀病毒作用E.属非特异性免疫因素45. 抗体对病毒的中和作用主要是A.抑制病毒生物合成B.诱导干扰素产生C.阻挠病毒与靶细胞相互作用D. 中和病毒毒素E.杀伤细胞内的病毒46. 感染病毒的细胞在胞核或者胞浆内存在可着色的斑块状结构称A.包涵体D.极体B.蚀斑E.异染颗粒C.空斑47. 有关病毒感染的描述正确的是A.病毒在人群体间的相互传播为水平传播,主要经皮肤和粘膜传播B.母亲将病毒传给其子女的感染为垂直传播C.病毒感染细胞造成的免疫病理损伤仅限于Ⅳ型变态反应D.慢发病毒感染就是病毒的慢性感染E. 以上均对48. 病毒的致病因素是A. 内毒素D.表面结构B.外毒素C.侵袭力E. 以上均不对49. 经垂直感染导致畸胎的病毒主要有A.麻疹病毒D. 乙脑病毒B.风疹病毒E. 甲肝病毒C.流感病毒50. 下列病毒哪种易导致潜伏感染A. 出血热病毒B. 乙型肝炎病毒C.流感病毒D. 脊髓灰质炎病毒E. 单纯疱疹病毒51.Shwartzman 现象是一种动物实验反应,以观察细菌某种毒力因子的致病作用。
《医学微生物学》第13章厌氧性细菌练习题及答案【知识要点】1.掌握: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及无芽胞厌氧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破伤风梭菌的防治原则。
2.熟悉: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和无芽胞厌氧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
3.了解:(1)破伤风梭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
(2)艰难梭菌的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
(3)无芽胞厌氧菌的种类。
【课程内容】第一节厌氧芽胞梭菌属一、破伤风梭菌(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三)微生物学检查法(四)防治原则二、产气荚膜梭菌(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三)微生物学检查法(四)防治原则三、肉毒梭菌(一)生物学特性(二)致病(三)微生物学检查法(重点检测肉毒毒素)。
(四)防治原则四、艰难梭菌(一)生物学特性(二)致病性第二节无芽胞厌氧菌一、生物学性状(一)革兰阴性厌氧杆菌(二)革兰阴性厌氧球菌(三)革兰阳性厌氧球菌(四)革兰阳性厌氧杆菌二、致病性(一)致病条件(二)细菌毒力(三)感染特征(四)所致疾病三、微生物学检查法(一)标本采取(二)直接涂片镜检(三)分离培养与鉴定四、防治原则【应试习题】一、名词解释1.汹涌发酵2.TAT3.肉毒毒素4.厌氧性细菌5.Nagler反应二、填空题1.破伤风毒素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毒素,引起疾病的主要是____________毒素。
2.破伤风梭菌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____,以_______形式长期存活。
3.破伤风梭菌的芽胞呈_______形,位于菌体的_______部位,其直径_______于菌体宽度,使菌体形成_______状。
4.破伤风类毒素是破伤风外毒素经_______处理后_______消失、_______完整的生物制品。
5.破伤风梭菌主要经_______感染,致病物质主要是_______。
6.感染破伤风后应给予注射_______以中和游离的毒素;注射大剂量_______以杀伤繁殖体。
第十三章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等。
它们是由进化而形成的,不仅直接为人类提供了食品、药物、纺织品、燃料、材料等,而且还通过参与物质循环来维持地球上生命所必需的生存环境。
因此,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微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有其独特之处,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前几章已对微生物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等作了阐述。
本章将阐明其物种的多样性,简要的介绍原核微生物(真细菌、古生菌)和真核微生物(真菌、粘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的多样性。
第一节真细菌的多样性一、真细菌系统发育总观对细菌的系统发育以往的概念是根据类群的表型特征(主要是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及少量的遗传特征)来判断它们的系统发育和进化途径。
而通过细菌16s rRNA的序列分析已经揭示出,不同细菌本身保守的16SrRNA寡核苷酸序列才是识别系统发育的标记。
据此,细菌的系统发育包括12个独特的类群(图13-1)。
图13-1 细菌的系统发育树类群1. 紫色光合细菌及其有关细菌:目前将类群1称为变形细菌(Proteobacterium)。
是细菌中包括的属最多而且在生理特性上最具有多样性,由α、β、γ、δ、和ε5个亚门组成。
其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紫色细菌包括在α、β和γ3个亚门中,但一些有机化能营养的属,如:埃希氏菌属、假单胞菌属、醋单胞菌属和一些无机化能营养的属,如:硝化杆菌属、亚硝化单胞菌属、贝日阿托氏菌属等也包括在这3个亚门中。
δ和ε2个亚门只包括非光合作用的细菌。
尽管所有的肠道细菌、大多数的假单胞菌、自生和共生固氮细菌以及大多数化能无机营养细菌在形态、生理和生态分布的表型上与紫色细菌有明显的区别,但是,在系统发育上却都与紫色细菌有关。
由紫色细菌谱系可以引申出各种各样在生理特性和生态分布上有差异的重要细菌。
16s rRNA 序列分析的结果指明,AAAUUGG序列用以鉴别α亚门的紫色细菌;CYUUACACAUG(Y表示任意一个嘧啶)是β亚门的序列特征;ACUAAAACUCAAAG序列存在于大多数δ亚门紫色细菌的16SrRNA中。
本章考点:1.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试验(1)糖(醇、苷)类发酵试验(2)氧化一发酵试验(O/F试验)(3)β-半乳糖苷酶试验(ONPG试验)(4)七叶苷水解试验(5)甲基红试验(6)V-P试验2.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代谢试验(1)明胶液化试验(2)吲哚(靛基质)试验(3)硫化氢试验(4)尿素分解试验(5)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6)氨基酸脱羧酶试验3.碳源和氮源利用试验(1)枸橼酸盐利用试验(2)丙二酸盐利用试验4.各种酶类试验(1)氧化酶试验(2)过氧化氢酶试验(触酶试验)(3)硝酸盐还原试验(4)脂酶试验(5)卵磷脂酶试验(6)DNA酶试验(7)凝固酶试验(8)CAMP试验(9)胆汁溶菌试验5.抑菌试验(1)O/129抑菌试验(2)杆菌肽试验(3)奥普托欣(Optochin)试验6.复合生化试验(1)KIA试验(2)MIU试验不同细菌具有各自独特的酶系统,因而对底物的分解能力各异,其代谢的产物也不相同。
这些代谢产物又各具有不同的生物化学特性,为此,可利用生物化学的方法测定这些代谢产物以鉴定细菌。
在临床细菌检验工作中,除根据细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进行初步鉴定外,对绝大多数分离的未知菌的属、种鉴定,主要通过这些生物化学试验。
一、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试验其原理为:由于细菌各自具有不同的酶系统,对糖的分解能力不同,有的能分解某些糖产生酸和气体,有的虽能分解糖产生酸,但不产生气体,有的则不分解糖。
据此可对分解产物进行检测从而鉴别细菌。
具体试验方法有:①糖类发酵试验;②葡萄糖代谢类型鉴别试验;③七叶苷水解试验;④淀粉水解试验;⑤甲基红试验;⑥V-P试验;⑦β-半乳糖苷酶试验(ONPG试验)。
1.糖(醇、苷)类发酵试验(1)原理:由于各种细菌含有发酵不同糖(醇、苷)类的酶,故分解糖类的能力各不相同,细菌分解糖类后的终末产物亦不一致,有的产酸、产气,有的仅产酸,故可利用此特点以鉴别细菌。
(2)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0.5%~l%的糖类(单糖、双糖或多糖)、醇类(甘露醇、肌醇等)、苷类(水杨苷等)。
医学微生物学习题第1、2章细菌的形态结构与生理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微生物2.微生物学3.医学微生物学4.代时5.细胞壁6.肽聚糖或粘肽7.脂多糖8.质粒9.荚膜10.鞭毛11.菌毛12.芽胞13.细菌L型14.磷壁酸15.细菌素16.专性需氧菌 17.热原质18.专性厌氧菌19.抗生素20.兼性厌氧菌 21.菌落二、填空题:1.医学微生物包括、和三大部分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共六类微生物。
3.病毒必须在内才能增殖,为型微生物。
4.正常菌群对人体具有、、和等作用.5.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
6.细菌的基本形态有、和。
7.细菌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有和两种,其中不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8.细菌的菌毛有和两种,前者与有关,后者具有作用。
9.经革兰染液染色后,被染成紫色的是菌,被染成红色的是菌。
10.细菌的特殊结构有、、和。
11.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包括、和3种成分。
12.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是由、构成。
13.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主要结构肽聚糖,是由、和构成。
14. 固体培养基是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加热溶化经冷却凝固后即成;当加入时,即成半固体培养基。
15.细菌的繁殖方式是。
绝大多数细菌繁殖一代用时为,而结核杆菌繁殖一代用时为。
16.半固体培养基多用于检测细菌。
17.根据菌落的特点可将菌落分为光滑型菌落、和。
18.SS琼脂培养基含有胆盐、枸橼酸、煌绿,可抑制革兰阳性菌和的生长,常用于的分离和培养。
19.细菌色素分为和两种。
20.以简单的无机物为原料合成复杂的菌体成分的细菌称为,只能以有机物为原料合成菌体成分及获得能量的细菌称为。
21.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包括充足的、适宜的、合适的酸碱度和必需的气体环境。
22.大多数致病菌生长的最适PH值为,最适温度为,而结核杆菌生长的最适PH值为,霍乱弧菌生长的最适PH值为。
23.细菌群体生长的生长曲线可分为、、和四个时期,细菌的形态、染色、生理等性状均较典型的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