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程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8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ComputerNetworkSecurityTechno1ogies)
总学时:32学时理论:24学时实验(上机、实习等):8学时
学分:2
课程主要内容: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是网络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特别是计算机互联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应用及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实现。
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础知识、网络安全有关的协议、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结构、网络安全相关技术(如数据加密技术、防火墙、网络攻击与侵入技术、反病毒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等)、系统平台安全,网络信息安全方案设计等。
先修课程:
《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等。
适用专业:
网络工程专业
教材:
潘瑜.《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教学叁考书:
[1]石志国,薛为民,江俐.《计算机网络安全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袁津生,吴砚农.《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3]张小斌.《黑客分析与防范简述》.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4]张小斌.《计算机网络安全工具》.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5]林柏钢.《网络与信息安全教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6]岑贤道.《网络管理协议及应用开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7]龚俭,陆晟,王倩.《计算机网络安全导论》.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8]袁家政.《计算机网络安全与应用技术》.北京:邮电出版社,2002。
《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基本介绍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基本介绍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建设、维护与管理的能力,涵盖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网络设备配置和故障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对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进行详细介绍。
一、课程简介计算机网络管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也是信息技术领域的核心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理论学习:学习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见协议,了解网络层次结构和互联网的基本架构。
2. 配置与管理: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管理技巧,能够独立搭建和管理小型网络。
3. 故障处理:学会识别和解决网络故障,提升网络安全性和稳定性。
4. 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和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课程内容1.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网络拓扑结构- OSI模型与TCP/IP协议族- 网络硬件设备及其功能- 子网划分和路由选择2.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 交换机配置与管理- 路由器配置与管理- 防火墙配置与管理- 网络服务配置与管理3. 网络安全与故障处理- 网络安全概念与技术-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 网络故障分析与排除- 网络监控与维护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传授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2. 实验操作:学生通过实验完成网络设备的配置和故障处理,提升实践能力。
3. 项目实践:学生分组完成网络建设和管理项目,培养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4. 讨论与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交流。
五、考核方法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操作等。
2. 期中考试:对上半学期所学内容进行综合考察。
3. 期末考试:对全学期所学内容进行综合考核。
4. 实验报告与项目成果:根据实验结果和项目实践情况进行评分。
网络安全专业课程
网络安全专业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的学科之一,旨在培养具备网络安全基本理论和技术知识,具备网络安全防御和攻防能力的专业人才。
下面列举了一些网络安全专业的课程,以供参考:
1. 网络安全原理与技术:介绍网络安全相关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2. 网络攻击与防御:深入研究网络攻击的类型、方法和预防措施。
3. 信息安全管理:介绍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流程。
4. 网络取证技术:学习网络取证的相关原理、方法和工具,培养网络取证能力。
5. 数据加密与解密:介绍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的原理和应用。
6. 网络安全评估与测试:学习网络安全评估和测试的方法和技术。
7. 网络安全操作系统:介绍网络安全操作系统的特点、功能和使用。
8. 网络安全法律与法规:学习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了解网络安全相关法律问题。
9. 基于云计算的网络安全:研究云计算环境下的网络安全问题和解决方案。
10. 计算机网络安全: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保护和防御机制。
以上只是网络安全专业课程中的一部分,实际的课程设置还涵
盖其他相关内容,如网络安全管理、信息安全政策与法规、网络防御技术等。
网络安全教育线上课程推荐列表为了提高人们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和技能,越来越多的线上网络安全教育课程应运而生。
这些课程提供了便捷的学习方式和全面的知识内容,使得学习者能够在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情况下,有效地提升网络安全素养。
本文将为大家推荐几门优秀的网络安全教育线上课程。
一、网络安全基础知识课程1. 《网络安全入门课程》本课程由知名技术机构开设,旨在为初学者提供网络安全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
课程从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入手,详细介绍了常见的网络攻击方式及对策,如密码学、防火墙、入侵检测等。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员可以全面了解网络安全领域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具备网络安全防护和应对风险的能力。
2. 《网络隐私与数据保护》网络隐私与数据保护是当前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问题之一。
本课程以数据泄露、个人隐私保护等为主题,介绍了隐私保护的原则和方法,并探讨了当前互联网环境下保护个人隐私所面临的挑战。
学员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网络隐私,避免个人信息被滥用。
二、网络安全攻防课程3. 《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是一门针对网络安全从业人员的专业课程。
该课程详细介绍了黑客的攻击方法和技术,以及常用的防御手段和原理。
学员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将深入了解网络攻击的原理和实践,同时能够掌握常见的防御技术和策略,提升网络安全防护的能力。
4. 《网络漏洞挖掘与利用》本课程是一门高级网络安全课程,主要面向网络安全研究人员和渗透测试工程师。
课程内容包括漏洞挖掘的原理与方法、常见漏洞的利用技巧等。
学员通过学习该课程,将掌握漏洞挖掘和利用的核心技术,提高系统安全性,预防潜在的攻击。
三、网络安全管理与策略课程5. 《网络安全管理与法律法规》本课程主要介绍了网络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和适用。
课程内容包括网络安全评估与风险管理、安全意识培训等。
学员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将全面了解网络安全管理的各个方面,并能够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合规的网络安全策略。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介绍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原理、标准、技术和应用的课程。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了解当前流行的网络技术和标准,掌握常见的网络设备和使用方法,了解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具备分析、设计、实施和管理计算机网络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标准,了解网络分层模型、协议、地址和路由等基本概念。
2、熟悉常见的网络设备和网络接口,了解其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3、掌握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和技术,了解常见的网络协议和应用。
4、具备分析、设计、实施和管理计算机网络的能力,能够进行网络故障排除和安全防范。
三、课程内容1、网络概述: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网络协议的基本原理。
2、网络协议层次结构:介绍OSI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层次结构,以及各层次的功能和协议。
3、网络设备:介绍常见的网络设备如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等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4、网络接口:介绍网络接口的类型和标准,如Ethernet、Token Ring、FDDI等。
5、网络协议:介绍常见的网络协议和技术,如TCP、UDP、HTTP、FTP、SMTP等。
6、网络应用:介绍常见的网络应用和相关技术,如多媒体通信、电子商务、远程访问等。
7、网络管理和安全:介绍网络管理和安全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如网络管理协议、防火墙等。
四、课程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标准,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深入了解网络设备和网络接口的使用方法,掌握常见的网络协议和技术。
3、项目实践:通过小组项目实践,培养学生分析、设计、实施和管理计算机网络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网络故障排除和安全防范的实践能力。
五、课程评估1、平时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平时作业,以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2、期末考试:采用笔试形式,测试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标准、技术和应用的掌握程度。
网络信息安全课程《网络信息安全》教学大纲(2014-2015)网络信息安全课程《网络信息安全》教学大纲(2014-2015)一、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需要专业人士来保护网络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网络信息安全的理解和处理技能,为学生未来从事网络安全相关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 了解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掌握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培养网络信息安全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学会应对网络攻击和威胁的措施和应急处理1.3 教学安排- 课程名称:网络信息安全- 学年学期:2014-2015学年- 学时安排:每周2课时,共计36课时- 授课方式:理论授课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 考核方式:平时表现+期末考试+实践项目二、课程内容2.1 网络信息安全概述- 网络信息安全的定义和重要性- 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原则和要求2.2 网络攻击与威胁- 常见的网络攻击类型及其原理- 网络威胁的分类及特征2.3 网络安全技术与方法- 认证与访问控制技术- 加密与数据保护技术- 安全评估与风险管理方法- 事件响应与应急处理方法2.4 网络安全管理与法规- 网络安全管理的基本流程与策略- 国内外相关的网络安全法规与标准2.5 网络信息安全保护实践- 网络防火墙配置与管理- 网络入侵检测与防范- 网络日志分析与溯源- 网络安全事件处理与演练三、教学方法3.1 理论授课- 通过教师的系统讲授,向学生介绍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技术。
3.2 实践操作- 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实际操作各种网络安全技术和方法。
3.3 课程项目- 针对实际案例设计项目,要求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完成网络信息安全实践操作。
四、教材和参考资料4.1 教材- 《网络信息安全基础教程》- 《网络安全技术与实战》4.2 参考资料- 《网络与信息安全专业教学指南》- 《网络信息安全标准与规范》五、考核方式5.1 平时表现- 包括出勤率、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基本介绍计算机网络管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架构以及网络管理相关知识。
本文将对《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进行基本介绍,帮助读者了解该课程的重要性和学习内容。
一、课程背景与重要性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基础设施,无论是企业、政府机构还是个人,都离不开网络的支持与服务。
而计算机网络的管理则是保障网络安全和运行稳定的关键。
因此,《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的学习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使其具备设计、实施和管理计算机网络的能力。
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将掌握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安全等知识,提高网络故障排除与维护能力,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优质的网络管理服务。
二、课程内容1. 计算机网络概述本节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发展历程。
学生将了解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网络的区别,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特点,了解计算机网络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并预测未来网络的发展趋势。
2. 网络协议与技术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实现通信与数据传输的基础,本节将深入介绍常见的网络协议和技术,如TCP/IP协议、DNS、HTTP、FTP等。
学生将学习这些协议的工作原理、应用场景和配置方法,培养熟练使用网络协议进行网络管理的能力。
3. 网络拓扑与布线网络拓扑是指计算机网络中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和结构,而网络布线则是指网络设备之间的物理连接线路。
本节将介绍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如星型、总线型、环型等,以及网络布线的相关知识。
学生将学会选择合适的拓扑结构和布线方式,设计和建立稳定高效的计算机网络。
4. 网络安全与管理网络安全是计算机网络管理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本节将介绍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常见的网络攻击与防护策略。
学生将学习网络安全的技术原理,了解网络安全问题的应对措施,并能够制定和实施网络安全管理策略,确保网络运行的安全与稳定。
计算机网络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技术和应用。
本课程将涵盖从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到高级网络技术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实践技能。
二、课程目标1.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掌握网络协议、路由算法和数据传输技术等核心知识。
3. 熟悉网络安全、性能优化和故障排除等相关技术。
4. 能够进行网络设计、实施和管理,并解决实际网络问题。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课程内容1. 计算机网络基础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1.2 网络体系结构和层次模型1.3 OSI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族1.4 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的功能与协议1.5 传输层和应用层的功能与协议2. 网络传输技术2.1 数据编码和解码技术2.2 数字调制与调制解调技术2.3 路由算法和路由器配置2.4 IP地址分配和子网划分2.5 网络地址转换和NAT技术3. 网络安全与管理3.1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威胁类型3.2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3.3 虚拟专用网络和加密技术3.4 网络性能优化和QoS技术3.5 网络故障排除和监控技术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教学和演示,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验实践:设计实验项目,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
3. 讨论和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促进知识的深入理解和交流。
4. 课程项目:组织学生进行课程项目,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考核方式1. 课堂表现:包括出勤情况、课堂参与和问题解答等。
2. 实验报告:完成实验项目并撰写实验报告。
3. 课程作业:完成课程作业,包括理论题和上机实验题。
4. 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材参考1.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原书第7版)西蒙·谭恩鲍姆等著,王佳伟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
网络安全课程内容
网络安全课程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信息安全基础知识:介绍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基础知识,包括威胁、攻击、防御、安全策略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2. 网络安全技术:介绍各种网络安全技术和工具,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数据加密和认证技术、安全扫描和漏洞分析等。
3. 网络攻击与防御:介绍常见的网络攻击方式,如DDoS攻击、SQL注入、木马病毒等,并介绍相应的防御技术和策略。
4. 网络安全管理:介绍网络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安全策略制定、安全漏洞管理、事件响应和应急处理等。
5. 网络法律与隐私保护:介绍网络法律法规和隐私保护相关知识,如网络信息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并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进行讲解。
6. 企业内部安全:介绍企业内部网络安全管理措施,如访问控制、权限管理、信息备份和恢复等,并介绍安全意识培训和安全审计等管理方法。
7. 云安全:介绍云计算环境下的安全问题与解决方案,包括云安全架构、云数据保护、云安全运营与监控等。
8. 移动安全:介绍移动设备和移动应用的安全风险与防护,包括移动设备管理、应用安全、安全通信和身份认证等。
9. 社交网络安全:介绍社交网络的安全风险和隐私保护,对社交网络中常见的威胁如钓鱼和网络欺凌等提供解决方案。
10. 安全意识培训:通过案例分析和模拟实验等方式,培养学员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提高对网络安全的认知和理解。
以上是网络安全课程内容的基本框架,具体内容和深度可能根据不同的课程目标和学习对象而有所不同。
随着网络安全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威胁形势的变化,网络安全课程也需要不断更新和调整,以适应新的挑战和需求。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有哪些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作为信息技术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其课程体系主要涉及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网络协议、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等方面,旨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深入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
常见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包括以下几类:基础课程1.计算机网络原理: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传输介质、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标准、网络层次、数据传输方式等内容,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2.数据通信基础:主要讲解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传输介质、调制解调器、数字传输系统、协议,了解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过程及相关技术。
3.计算机组成原理:涵盖计算机各个部件的功能、原理和互联关系,为学生提供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网络协议与技术1.TCP/IP协议:深入理解TCP/IP协议簇的体系结构、各层协议的功能和特点,以及网络通信过程中的数据包交换原理。
2.路由与交换技术:学习路由协议、交换机技术、VLAN划分等内容,掌握网络中设备之间的通信和数据包转发过程。
3.网络安全技术:介绍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攻防技术、防护措施,培养学生对网络安全问题的风险意识和应对策略。
网络管理与应用1.网络管理:学习网络拓扑设计、网络性能管理、故障排除、网络监视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对网络运行状态的监控和管理能力。
2.网络应用开发:掌握网络应用程序的设计、开发和部署技术,了解Web开发、移动应用开发、网络服务器配置等内容,为实际应用场景提供技术支持。
实践课程1.计算机网络实验:通过网络实验,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网络设备配置、网络故障排除、网络性能分析等实际操作技能。
2.网络安全实践:学习网络渗透测试、安全漏洞修复、入侵检测等安全实践技术,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实战能力。
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涵盖了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网络协议技术、网络安全、网络管理和应用开发等领域,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理论、应用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1、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2、课程性质: 专业平台课;3、学时:每周4学时,共64学时,其中16学时实验;4、学分:4学分5、先修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通信学基础6、教学目的与要求:1、《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的必修课程。
在当前的国民经济中,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地位越来越重要。
因此,掌握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是每一个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
课程要求侧重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体系结构中各层次意义及其相互间关系以及网络互连等知识。
2、《计算机网络》课程为将来从事计算机网络通信领域的开发和研究、网络的使用和维护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还是实践技能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因此要求上述专业学生都必须掌握本课程的内容7、核心教学内容:1)分层次的计算机体系结构、服务与协议2)各层的基本概念、功能与协议3) 对TCP/IP体系中的重点协议内容4) 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知识、多媒体网络通信技术等8、教材(主、辅)《计算机网络》(第3版),安淑之主编,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2007年9、主要参考书《计算机网络》(第4版),潘爱民编,清华大学版社,2004年《计算机网络》(第4版),谢希仁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10、考核及成绩评定(考试形式、成绩构成)(1)考试性质:考试(2)考试形式:闭卷(3)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出勤(40分),实验(30分),作业(30分)总成绩=(平时成绩×40%)+(期末考试成绩×60%)11、师资要求本课程应由网络相关专业方向硕士以上学历、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
《计算机网络》课程主要内容计算机网络课程主要内容计算机网络是现代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原理、技术及应用。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介绍《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主要内容。
一、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是由多台计算机和其他网络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共享信息和资源的系统。
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包括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协议、数据传输方式等。
了解这些基本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
二、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按功能可以划分为多层次的结构,常用的是OSI七层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
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第二个重点是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这包括了每一层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和交互。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网络通信和故障排除。
三、计算机网络的通信技术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第三个重要内容是掌握计算机网络的通信技术。
这包括了常用的传输介质,如有线和无线传输介质,还包括了常用的网络设备和协议,如路由器、交换机、IP协议等。
通过学习这些通信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计算机网络。
四、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和安全性计算机网络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对信息的传输、存储和共享起着重要作用。
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是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和安全性。
这包括了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服务的搭建和维护,以及网络攻击和安全防护等方面。
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网络安全威胁和提升网络应用的效率。
以上是《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未来的实践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本文的介绍对您有所帮助。
《网络安全》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网络安全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意在培养学生对网络安全的认知和技能,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为网络安全行业培养专业人才。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了解网络安全的现状与挑战,具备网络安全防护和应急处置的基本能力。
1.3 课程安排本课程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共计36学时。
二、课程内容2.1 网络安全基础概念2.1.1 网络安全定义与范畴2.1.2 网络攻击与威胁类型2.1.3 网络安全防护的重要性2.2 网络安全技术与方法2.2.1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2.2.2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2.2.3 密码学与加密算法2.2.4 安全漏洞分析与修复2.2.5 安全审计与监控2.3 网络安全管理与策略2.3.1 安全策略与规划2.3.2 风险评估与管理2.3.3 安全事件响应与处置2.3.4 合规性与法律法规要求2.4 信息安全意识与教育2.4.1 员工安全培训与教育2.4.2 安全意识与行为规范2.4.3 社会责任与伦理道德三、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3.1 教学方法3.1.1 讲授与演示相结合3.1.2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3.1.3 学生互动与小组讨论3.1.4 网络安全实验室实训3.2 评估方式3.2.1 课堂表现与参与度3.2.2 实验报告与作业3.2.3 期末考试四、教学资源与参考书目4.1 教学资源4.1.1 计算机设备与网络4.1.2 网络安全实验室4.2 参考书目4.2.1 《网络安全概论》,王晓阳,清华大学出版社4.2.2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李明,电子工业出版社4.2.3 《信息安全与保密学导论》,马骏,国防工业出版社五、课程要求与考核标准5.1 课程要求学生需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完成实验报告和作业。
5.2 考核标准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报告、作业和期末考试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定。
六、教学团队本课程由具有网络安全领域相关经验的教授和专业人士组成的教学团队负责教学与指导工作。
《计算机网络》课程主要内容计算机网络课程主要内容计算机网络是一门涉及计算机和通信领域的重要学科,它研究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信息交互以及网络系统的设计、实施和管理。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网络体系结构、通信协议、网络安全以及应用技术等方面。
一、网络体系结构网络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框架,它定义了网络中各个组件的结构和功能。
《计算机网络》课程将对不同的网络体系结构进行讲解,如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点对点体系结构和分布式计算体系结构等。
学生将了解网络中的各种主要设备和组件,如网络接口卡、路由器、交换机和集线器等,并学习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二、通信协议通信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实现数据传输和通信的规则和标准。
《计算机网络》课程将深入讲解各种常用的通信协议,如TCP/IP协议、HTTP协议、FTP协议等。
学生将学会分析和理解不同协议的特点和工作原理,以及如何为不同的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协议。
三、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计算机网络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它涉及保护网络系统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数据泄露和恶意攻击的威胁。
《计算机网络》课程将介绍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以及常见的安全攻击类型和防御手段。
课程还将涵盖网络安全策略、身份认证、防火墙和加密技术等内容,以帮助学生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四、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技术日益广泛,涉及到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领域。
《计算机网络》课程将介绍这些应用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践经验,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网络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方式和发展趋势。
此外,课程还将讨论网络性能优化、负载均衡、虚拟化和容器技术等相关内容。
总结:《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网络体系结构、通信协议、网络安全和应用技术等方面。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能够全面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和设计原则,具备网络系统设计和管理的能力,为实际应用场景提供稳定、安全和高效的网络环境。
计算机网络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学科之一,在互联网时代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计算机网络》课程主要内容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学科,旨在研究计算机之间的连接和通信原理。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网络基础知识、网络协议、网络安全等方面。
一、网络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是学习该课程的重要前提。
学生首先需要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包括网络拓扑结构、网络传输介质、网络设备等。
同时,还需要学习网络的分类与层次结构,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等,并了解互联网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二、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通信的规则和约定。
学生需要学习各种网络协议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其中,最重要的协议之一是TCP/IP协议,它是互联网的核心协议。
学生需要深入了解TCP/IP协议的工作原理、数据传输过程、路由选择等。
此外,还需要研究常见的应用层协议,如HTTP、FTP等,以及传输层协议,如UDP。
三、网络安全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学生需要学习网络安全的基本原理、技术和方法。
其中,包括网络攻击与防御、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数据加密与解密等内容。
此外,还需要了解网络安全的常见威胁和安全漏洞,并学习如何应对和预防这些问题。
四、局域网与广域网局域网和广域网是计算机网络中常见的两种网络拓扑结构。
学生需要了解局域网的基本原理和组网方法,包括以太网、无线局域网等。
同时,还需要学习广域网的概念和特点,如远程访问、虚拟专用网等。
此外,在学习过程中,还可以对比和分析局域网与广域网的异同点。
五、无线网络技术无线网络技术是计算机网络领域的热点之一。
学生需要学习无线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常见技术,如无线局域网(WLAN)、蓝牙、移动通信等。
此外,还需要研究无线网络的性能优化和安全保障等问题,以适应无线通信的发展需求。
六、云计算与网络虚拟化云计算和网络虚拟化是当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重要方向。
学生需要学习云计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了解云服务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同时,还需要研究网络虚拟化的原理和技术,如虚拟局域网(VLAN)、虚拟专用网络(VPN)等。
附件:
石家庄学院
尔雅通识教育网络课程简介
为进一步丰富我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共享国内优质课程资源,学校拟引入北师大赵峥主讲的《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和武汉大学李荣建等人的主讲的《礼仪与社交》2门超星尔雅通识网络课程作为我校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程试用,供学生2013-2014学年第2学期选修。
尔雅通识教育网络课程是尔雅通识教育重点打造的国内一流通识课程。
课程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专家、各学科领域名师亲自授业解惑,精加工成“百家讲坛”形式的讲课视频,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在线选修、学习、考核,获得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学分。
课程及主讲教师简介
1.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
课程简介:
该课程结合历史时间顺序以及现实理论基础展开叙述,主要包括爱因斯坦的生平,量子论以及相对论的诞生,宇宙的发展历程探索,放射性与原子弹的研究,广义相对论的研究,关于白矮星、中子星与黑洞的介绍,霍金生平及其黑洞研究,膨胀的宇宙、虫洞与时间机器,时间的性质文明的诞生,文明的演进等。
该课程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出宇宙的奥妙以及天文物理研究的现状和渊源,为学子们普及物理知识,增加学术修养打下良好基础。
主讲人简介:
赵峥:现为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和统计物理的教学,活跃于黑洞物理、弯曲时空量子场论和时空理论等研究领域。
试看网址:
/showCourseInfoAction?courseId=TS010
2.礼仪与社交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由陈娱、徐琳琳、黄顺力、李荣建、余和祥、方凡泉等一些教授讲授组成的一个关于礼仪社交的课程。
在当下的社会,与人的沟通能力也就是个人的交际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个人的发展与前途,只有学会了交际才能使自己在社会当中如鱼得水。
本课程目的是让更多的同学了解礼仪与社交,了解在交际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使个人的交际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主讲人简介:
方凡泉,男,1956年生于广州,1982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本科毕业,英国萨塞克斯(Sussex)大学国际关系学硕士毕业;从事过14年的英语口译工作,包括4年的同声传译;担任过广东省外办翻译组组长和首席翻译,为国家和省市领导人及外国国家元首、政商要人等担任过口译工作;担任过1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主编的《广东年鉴》英文版的翻译和译审工作。
王三山,知名文化学者,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国图
书馆协会委员。
长期从事中国历史文化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对《周易》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主讲《中国文化概论》、《中国艺术精神》等通识课,讲课精辟生动,具有儒道风范,深受学生欢迎,是武大师生推崇的名嘴之一。
冯兰,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学系教授。
曾荣获“中国高教公关名师”、“优秀公关教师”称号;首届中国公共关系十大优秀人物称号。
编著有《公关训练》、《简明公共关系学》、《公共关系原理、实务、技巧、礼仪》、《现代公关礼仪》、《人际关系学》等8部。
余和祥,历史学家、辞赋家。
湖北省武汉市人,1962年9月生,中共党员。
现任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历史文献学专业中国文化艺术史研究方向研究生导师,中南民族大学校史编辑部主任。
李荣建,武汉大学教授。
先后留学埃及、叙利亚,是我国知名阿拉伯问题专家,李荣建教授具有广博的礼仪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礼仪教学实践。
1993年起开始在武汉大学讲授礼仪学,相继编撰、出版了《外国习俗与礼仪》、《谈判艺术品评》、《礼仪训练》、《社交礼仪》和《现代礼仪丛书》等大学礼仪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杨丹,武汉工业学院副教授,在礼仪及人际交往研究领域造诣颇深,具有多年从事礼仪教育及培训的丰富经验。
出版专著《人际关系学》、主编《公务礼仪》、参编《社交礼仪》(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等多部礼仪著作。
石立善,日本京都大学文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哲学教授、博
导,“申江学者”特聘教授,上海市“曙光学者”。
研究领域为中国哲学史、礼学、日本汉文史等
黄顺力,厦门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讲课程有: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国近代思想史专题、传统心态于近代社会转型。
现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有:中华基金项目——战后台湾社会思潮;福建省“九五”社会科学基金——近代社会转型期海洋观的传统与变迁。
徐琳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陈娱,现为河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
长期系统讲授本科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交礼仪》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等课程。
试看网址:
/showCourseInfoAction?courseId=TS086
石家庄学院
汇智核心能力课程介绍
所谓核心能力又称为关键能力,是指一种可迁移的、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职业的关键性能力,是学习者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岗位变换以及创业发展等都必须具备的伴随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大学生只有具备了核心能力,才能顺利实现职业岗位的变更和转换,适应不断变化的劳动力市场和职业生涯发展。
为了我校学生具备核心能力,学校引进了的核心能力培养学习平台的六大模块300余门核心能力培养课程,帮助大家提升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
1、沟通交流与影响力
课程概述:
“沟通交流与影响力”包含演讲口才与谈判、沟通与交流两大板块,涵盖22门课程,98课时。
“沟通交流与影响力”模块对有效的沟通、与上司的沟通、与下属的沟通、构建人际网络及演讲与口才等进行全面的讲解。
课程目标:
帮助大学生学习根据不同的场合、人物、事件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学习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如何与上级、下级、平级和客户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以及人际沟通中的种种沟通方法、策略和技巧,学习演讲,提升口才;并希望通过有效的沟通,将意愿转化为实际行动,并在执行的过程中不断克服困难,最终实现个人理想。
2、团队建设与执行力
课程概述:
“团队建设与执行力”包含团队执行力、团队建设管理两大板块,涵盖33门课程,159课时。
“团队建设与执行力”模块对团队的沟通、团队激励、团队领导、团队执行力以及目标管理、项目管理等进行全国的讲解。
课程目标:
旨在帮助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了解什么是团队,如何在一个团队中树立目标、统一思想,遵守规则、完成任务,树立团队精神、进行团队合作;以及如何建设团队,树立团队意识,提升团队执行力,推动各项工作优质高效完成。
3、科学思维与创新力
课程概述:
“科学思维与创新力”包含思维创新、创业与发展两大板块,涵盖20门课程,96课时。
“科学思维与创新力”模块对思维技巧、思维导图、双赢思维、系统思考以及创业人生、中小型企业跨越式发展等进行全面的讲解。
课程目标:
旨在通过系统地思维训练,引导大学生掌握科学的、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地超越自我、完善自我,进而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从而帮助他们协调各种社会关系、塑造完善人格、追求幸福人生。
4、人文素养与领导力
课程概述:
“人文素养与领导力”包含领导力、国学与应用智慧、国学与人生、国学经典四大板块,涵盖68门课程,581课时。
“人文素养与领导力”模块对自古至今领导者的智慧及孔子、老子、孟子、庄子等国学大师的智慧进行剖析。
课程目标:
一个人只有具备全面的管理素养和卓越的领导智慧,才能够做到“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本模块立足于西方现代管理科学与中国传统国学智慧,将管理智慧与人文素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可以提升素养,开启智慧,沐浴灵魂,充实精神,真正实现“博学、悟道、修身”,从而将我们塑造成为具有强势核心竞争力的职场达人。
5、职业素养与竞争力
课程概述:
“职业素养与竞争力”包含自我管理、职业发展、公关礼仪三大板块,涵盖44门课程,205课时。
“职业素养与竞争力”模块从职场工作计划的制定、时间管理相关的自我管理方面、个人职业发展需要掌握的办公软件及工作技巧、职场各类公关礼仪入手,深入讲解未来职业需要的专业素养。
课程目标:
旨在帮助在校大学生能够在从校园到社会,从大学生到企业职员的转变中,迅速成长,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
了解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好员工,如何能快速达到企业要求的上岗标准,以及如何扩宽职业通道,提升职场竞争力等。
6、岗位实践与胜任力
课程概述:
“岗位实践与胜任力”包含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连锁经营与导购、客户服务、行政文秘法务、财务金融六大板块,涵盖105门课程,437课时。
课程目标:
本模块依据企业对人才的真实需求,引入有企业从业背景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实训教师,运用当期运行的真实项目以及案例教学,自主研发了一套针对大学生的实用型课程,目的是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职业品行素质和行业领域知识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以胜任未来职场的各种岗位。
试看网址: 登陆后选择用学号登录。
学号:02113031 学院:乔木学院密码: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