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总复习:压缩语段
- 格式:ppt
- 大小:1.32 MB
- 文档页数:27
高考语文“压缩语段”考查题型:记叙类压缩(含新闻类和寓言类)、议论类压缩、说明类压缩(含下定义类)、提取关键词类压缩、提取要点类压缩。
选材特点:试题的选材新颖,往往与时代相关,体现时代特色。
试题素材,一般是社会上刚刚发生的事情,刚刚出现的一种现象。
如2019年全国三卷“第 5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一、记叙类压缩(含新闻类和寓言类)记叙类题目,故事性较强,以报道、叙述或介绍一件事或一个人为主要材料,要求根据其主要信息进行概括表达。
主要题型:一是新闻类压缩,二是寓言类压缩。
阅读时要抓住记叙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过程和结果,概括起来就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干了什么事,怎么干的,有什么结果”;要揣摩语段有几个情节,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哪些情节对刻画人物紧要,哪些是体现中心思想的关键之处,哪些是附带东西。
最后根据字数要求,对这些信息做适当的调整。
(一)新闻类压缩常见的考查形式有:拟写一句话新闻,拟写新闻标题,拟写导语,概括消息要点等。
新闻作为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体,它的基本要素和我们语文界常用的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一致的。
教材把它们概括为“5W+1H”,即: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过程如何(How),换一种说法就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发生过程。
如果把这六要素串起来,概括成一句话,就是一句通俗易懂的句子:某人某时在某地由于某种原因做了某事出现了某种结果。
1.拟写一句话新闻[例1] (天津高考)根据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拟一条一句话新闻。
(限36字以内)(3分) 在建的津门津塔将成为天津新的地标式建筑。
津门的设计理念源于法国著名建筑拉德芳斯门,两座顶部相连的高楼构成巨大的“门”字型,象征着天津建设北方经济中心和世界港口大都市的包容与开放。
津塔高336.9米,地上75层,地下4层,其外形设计则采用中国传统的折纸风帆造型,是现代建筑科技与中国文化元素的有机融合。
2020高考语文三轮冲刺复习:压缩语段人教版高三总复习文言文阅读矫正卷05压缩语段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①据报道,成都68岁的李学明捐出当环卫工五年的积蓄10071元,重庆87岁的倪素英捐出自己攒了30多年的积蓄20万元,武汉93岁的明学纯“只有15000块钱,钱不够,向女儿借5000块钱”,无锡74岁拾荒老人徐美英捐款9000元被婉拒后急得大哭……当被问到为什么愿意捐献自己的积蓄时,很多人说得很平淡:“国家有难,应当尽一份力。
”殊不知,他们大多生活拮据,平时舍不得为自己多花一分钱,有人甚至尽了个人的全力。
这些消息,一经披露便.引发人们关注和议论。
②本报评论员认为,老人们的做法(1)用一句话概括消息(第一段)的主要内容。
(20字以内)(2)请你以本报评论员的身份,补充完成第二段的新闻点评。
要求:观点鲜明,思路清晰,言之有理,不超过100字。
【答案】(1)各地低收入老人为疫区捐“巨款”引关注。
(2)【示例1】我认为老人们的做法值得肯定。
毕竟,在老人们看来,捐赠善款是最直接、便捷表现爱心的办法。
这种善举,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温情与爱,而且蕴含更大的精神价值和社会意义,即可起到一定的表率作用,激励更有能力、有财力的人及时行动起来。
【示例2】我认为老人们的做法要客观看待。
每个人都有表达爱国的权利,都有为“抗疫”尽一份力的初衷,我们要保护这种初衷和爱心。
但我们也倡导量力而行,希望这些慷慨解囊的老人不会因此而影响自己的晚年生活,否则,这显然有悖于社会道义的彰显。
【示例3】我认为老人们的做法不可取。
慈善的意义是为悲伤的人或事作贡献,而不是放大悲情。
现代慈善的基本特征是尽己所能、尽力而为,即“能者多为”更符合慈善伦理。
此举会影响老人自己今后的生活,而安享晚年才是社会对他们的美好期许。
【解析】(1)题目要求用一句话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
首先找出事件中的人物,看他们的特点,根据“成都68岁的李学明”“环卫工人”,“重庆87岁的倪素英”,“武汉93岁的明学纯”,“无锡74岁拾荒老人徐美英”,可以看出这些都是“低收入老人”;再看事件,都是为疫区捐款;最后再看“这些消息,一经披露便.引发人们关注和议论”,可概括出“引关注”。
语言表达主观题——压缩语段、扩展语句1.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不超过60字。
(5分)傍晚雪天地美不胜收答:傍晚,雪仙子在尽情地挥舞着衣袖,向人间播撒着花儿,红梅欢笑漫天雪,顷刻,天地之间,清纯洁净,一片银装素裹,美不胜收。
解析:内容上,不仅要用到所给词语,还应力求有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达效果;注意字数限制。
2.王维《积雨辋川庄作》的颔联“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展现了一幅恬静优美的田园画面。
请展开想象,对该联加以描写,表现出诗句的情景和意境。
要求:至少使用两种修辞,不超过100字。
(5分)答:看吧,广漠空蒙、布满积水的平畴上,白鹭翩翩起飞,姿态是那样娴静潇洒;听啊,远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黄鹂互相唱和,歌喉是那样甜美快活。
辋川之夏,积雨天气,整个山野物我相惬,画意盎然。
解析:应在充分理解诗句的基础上,从视听、动静、远近等不同角度描写画面;修辞上,可考虑运用拟人、对偶、比喻、排比等。
注意突出诗句的意境。
3.《散文诗》是一本青少年非常喜爱的文学刊物,下面是小张同学为之写的一段赞美之辞的开头,请根据文意,续写一段话。
要求: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不少于40字。
(5分)茫茫人海,知音难觅;茫茫刊海,好刊难寻。
是你,《散文诗》,与我结伴,一路牵手同行;是你,《散文诗》,为散文诗的爱好者默默地奉献;是你,《散文诗》,为文人墨客提供了用武之地。
解析:学生答题时,首先要抓住《散文诗》这个主语,结合它的特点进行分析;然后要注意此题为续写题,组织答案时一定要与上文紧密联系,使文意顺畅;最后要注意题目的具体要求。
4.扩展下面一句话,使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100字左右。
(5分)梅花香自苦寒来,千枝瘦影,漫溢暗香。
答:梅花香自苦寒来,千枝瘦影,漫溢暗香。
梅花,俏皮而含羞地开在桥头、小院,傲立在风雪中。
含羞的花朵,不时惹得北风吹拂,将那漫天的花香清影,留给踏雪寻梅的墨客,留给追梦寄怀的智者,也留给失落孤独的旅人。
2020年高考语文:压缩语段1.(2020·高考模拟山东、海南卷)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5分)为助力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上海启动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将按照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打造世界级信息基础设施标杆城市。
目前上海已累计建设5G基站近500个;2019年3月30日上午,首个5G手机对话在沪拨通,上海成为全国首个5G试商用城市。
到2021年,将实现5G网络在全市的深度覆盖,在工业制造、智能网联汽车、健康医疗、城市管理等领域形成一批全球领先的应用解决方案,把上海打造成为5G网络建设和应用的先行区和创新策源地。
答:参考答案:①上海启动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②目前已成为全国首个5G试商用城市;③到2021年将打造成为5G网络建设和应用的先行区和创新策源地。
2.(2019·全国卷Ⅱ)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5分)2019年的永定河补水工程于3月13日启动。
本次补水工程加大了补水力度,到4月2日,已累计输水3 100万立方米。
另外,拦截在河道上的官厅水库发电站、珠窝水库下马岭发电站、落坡岭水库的下苇甸发电站全都停用,以保证补水全部灌入河道。
目前,门头沟区域内102公里的永定河山峡段,近40年来首次实现全线通水。
答:解析:解答此类题,一是要明确新闻报道的特点,抓住时间、地点、事件等新闻要素;二是要以句为单位,抓住句中关键信息,并概括整合。
本题材料共有四句话。
第一句交代主要事件及其时间2019年3月13日,永定河补水工程启动;第二句交代本次补水工程加大了补水力度;第三句交代为保证补水全部灌入河道,停用发电站;第四句交代永定河山峡段近40年来首次实现全线通水。
据此提炼出关键信息即可。
参考答案:①2019年3月13日;②永定河补水工程启动;③加大补水力度,停用发电站;④永定河山峡段近40年来首次全线通水。
压缩语段复习目标1. 复习归纳压缩的常见类型,掌握常见解题方法。
2. 学会审清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问题纵览1. 不能准确判别试题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解题方法。
多年来,压缩语段这一考点已经形成了部分类型化的试题类型和相应的解题方法。
部分同学没有养成系统归纳的习惯,因而解题准确性不高。
2. 审题不清,不能敏锐发现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这类题目除了题中的明确要求外,往往隐含了许多信息,得分高低的区别正在此。
二轮对策压缩语段重在分辨语段中心内容及层次。
关键在于抓其本质,概括提炼。
对策一归纳压缩语段试题的常考类型压缩语段的试题类型主要有五种:①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或信息(近年尤其要重视定向概括信息);②新闻类(含拟写一句话新闻、为消息拟定标题、为消息拟定导语);③为材料续写一句话,或一个结论;④结合有关材料,提取信息下定义;⑤提取关键词等。
【典例1】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的主要信息,拟写一条“年画”的定义。
要求:语言简明,不超过40字。
年画是民间很常见的一种图画,大多于农历新年到来时张贴。
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
传统年画多为本版水印制作,主要产地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坊等;现代年画则多为机器印制。
年画的常见题材有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五谷丰登等,也有以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多含有吉祥喜庆的意义。
年画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有相关记载;清代中期,年画尤为盛行;至今还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解析】下定语,首先要符合表达形式的要求,概念表达一般用“种差+邻近的属概念=被定义概念”的方式。
因此我们先要从语段中找相关属概念,提取关键信息,即种差——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农历新年到来时张贴。
同时也要注意种差多时,语序要恰当,不能出现语病。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策二熟知压缩语句的解题策略与常用方法压缩语段的解题策略有五。
2020年高考压缩语段题集合(2020·年全国卷1)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于4月24日在国家航天局网站举行。
备受关注的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在启动仪式上公布。
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将依次编号。
据介绍,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体现了探索自然和宇宙空间的文化传承,寓意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而象征“揽星九天”的任务标识,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与态度。
答案2020年4月24日“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在国家航天局网站举行举行。
仪式上公布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是“天问一号”、任务标识“揽星九天”。
解析本题属于新闻类材料(叙述类)压缩语段。
新闻类压缩语段,它主要考查提炼主要内容、概括语意的能力。
对于此类材料压缩后的表述,要突出有新闻价值的语句,比如时间、地点、中心事件等具体要素。
根据新闻的特殊性可知,新闻的主要信息集中在导语部分,本则新闻的导语是“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于4月24日在国家航天局网站举行”,故中心事件是:2020年“中国航天日”于4月24日启动。
紧接着介绍了这次启动仪式的主要内容“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然后分别具体介绍任务名称、任务标识的意义:体现了探索自然和宇宙空间的文化传承,寓意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与态度,这部分不是关键信息,不必压缩。
答题时要注意字数的要求,不要超过70个字。
(2020·全国卷2)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
(5分) 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建设海南自贸港做了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
海南自贸港建设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语段的压缩Ⅰ真题研练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考点要求语段的压缩简释:“语段的压缩”就是将内容丰富的长语段,按要求压缩成语言简洁、意思了然的短语段。
综合观察理解、分析、阐发、引申、挑选、归纳等语言表达能力。
无论何种形式的压缩语段题,都要做到正确掌握语段的主旨和内容;同时要求做到语句简洁、不遗漏主要信息、吻合字数范围等。
1.(2018·浙江)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题目。
(6分)中国新闻第一版研究院2018年4月18日在京公布第十五次全国公民阅读检查报告。
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公民各种媒介(包含书报刊和数字第一版物)的综合阅读率为80.3%,较2016年的79.9%有所提高;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上升了4.8个百分点。
成年公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保持增加势头。
检查还发现,有声阅读成为公民阅读新的增加点。
2017 年,我国成年公民的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的17.0%提高了 5.8 个百分点;0~17周岁未成年人的听书率也有所增加。
详尽来看,未成年人集体中,14~17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最高,9~13周岁少年少儿和0~8周岁少儿的听书率相差不大。
同时,听书的方式也很多样。
我国成年公民中,选择经过挪动有声应用软件平台听书的人最多,选择经过广播和微信语音推送听书的也占必定比率。
(1)用一句话归纳上述信息的主要内容。
不超出30个字。
(2 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照答案评分标准:(示例)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率双增,有声阅读成为新的增加点。
(每点1分)答题提示:归纳资料的内容重点,第一要通读资料,初步掌握资料的整体内容和文体特点。
这是一则信息,本源是中国新闻第一版研究院新近公布的第十五次全国公民阅读检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