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购SU-27战机内幕:他是自己人篇之祖国需要你的胃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221.50 KB
- 文档页数:6
中国购买苏27的故事
嘿,你们知道吗?我爸可喜欢跟我讲一些军事方面的故事啦!有一次,他就跟我说起了中国购买苏 27 的事儿呢。
那天,我正在房间里摆弄我的玩具飞机,我爸走了进来,笑着说:“嘿,小子,知道咱中国以前怎么买到厉害的苏 27 飞机的吗?”我立马来了精神,缠着他让他给我讲讲。
我爸就坐在我旁边,开始慢慢道来。
他说那时候啊,中国的空军力量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就想着从国外引进一些先进的战机。
当时苏联的苏 27 那可是非常厉害的呀!咱中国的代表团就去跟苏联谈购买的事儿。
这过程可不容易啊,双方要谈好多条件呢。
我爸一边说一边比划着,好像他就在现场似的。
“那后来呢?”我着急地问。
我爸笑着说:“别急呀,听我慢慢说。
”他接着说,谈判的时候那场面可紧张了,双方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要求。
咱中国的代表们那是据理力争,努力争取最好的条件呀。
就像你跟小伙伴争玩具一样,都不想让步呢。
我心想,这可真有意思,跟谈判似的。
我爸还说,最后经过艰苦的谈判,终于达成了协议,中国成功买到了苏27。
这可真是太重要了,对咱中国空军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呢。
我听着都觉得好激动呀,好像自己也参与了一样。
我忍不住问:“爸,那这些飞机是不是特别厉害呀?”我爸摸了摸我的头说:“那当然啦,有了这些飞机,咱中国空军就更强大了呀!”我心里想着,哇,那可真是太棒了!
中国购买苏 27 的故事真的好精彩呀!我觉得我们国家的人都好厉害,能够争取到这么重要的东西,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强大。
我以后也要像那些谈判的叔叔们一样,为国家做贡献呢!这就是我听到的关于中国购买苏 27 的故事啦,是不是很有趣呀?。
鞭挞者新生,印度米格27ML战机升级计划红警3米格战斗机近日,有消息称印度空军已经完成了对120架米格-27ML型歼击轰炸机的升级工作。
这些战机装备新型航电系统及光电瞄准吊舱,具备昼夜全天候精确导航/攻击能力,提高了印度空军在复杂条件下的作战能力。
据印度媒体报道,这项计划由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下属的防务电子研究所、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和印度空军三方合作完成,xx年三方签署谅解 __,xx年首架原型机试飞。
米格-27发展简史米格-27ML是前苏联研制的歼击轰炸机,1969年完成研制,1970年试飞,1971年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
众所周知,二战后,前苏联将强击航空兵作为一大类兵种取消,取而代之的是突出低空突防能力的歼击轰炸航空兵。
最初为歼击轰炸航空兵配备的是苏霍伊的苏-7型歼轰机。
不过由于在使用中发现苏-7的起降性能不佳,不适合在野战机场使用,苏霍伊又在其基础上研制了苏-17歼轰机。
苏-17采用变后掠翼,较好地实现了起降和突防能力的综合。
该机以结构简单、操作简便、造价低廉获得用户的喜爱,除大量装备前苏联空军外,还大量出口。
目前还有许多国家装备此型战机,苏霍伊随后也推出苏-17M5型歼轰机用于这些战机的改进。
不过,苏-17亦非完美无缺:由于采用了机头进气布局,其内部空间有限,难以容纳较多的航电系统。
为解决这个问题,苏-17M3采用外挂雷达吊舱的改进方式,但这样的改进占用了战机外挂能力最强的那个挂点。
所以,前苏联空军决定另外研制一种歼轰机,要求拥有较大的空间以容纳较多的航电系统。
考虑到时间及后勤方面的因素,新型飞机以米格-23为基础进行改进设计,这就是米格-27。
与前者相比,米格-27主要加大了座舱的下视角度,为飞行员提供较好的下视视野;另外用固定进气道取代了原来的多波系进气道,在座舱及重要部位加装了装甲。
当然,最大的改进飞机内部。
米格-27取消了机头火控雷达,取而代之的是“背景”激光测距仪器,还安装了新的攻击/导航系统。
1991年台湾军方蓄谋抢购苏-27战机内幕
佚名
【期刊名称】《《世界航空航天博览:A版》》
【年(卷),期】2006(000)005
【摘要】在目前解密的一份1993年由台湾前“国科会”主任委员夏汉民提报给
李登辉与当时的“行政院长”郝柏村的机密报告文件中称,1991年,在已故“科技教父”李国鼎协助穿针引线下,台湾和俄罗斯一度达成协议,俄罗斯愿意提供台湾100架苏-27战机,台湾和苏联差一点就成了“军事同盟”,冷战期间,苏联
为了对抗美国当时的主力战机F-15,F-16,花了18年研发出苏-27。
苏联帝国面临瓦解命运时,为了“拼经济”,想在全世界大卖武器赚现金。
于是,当时尚是新型战机的苏-27,就成了许多国家想争取的抢手货。
【总页数】2页(P8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V271.41
【相关文献】
1.客观评估台湾IDF战机升级案内容、能力及意图——IDF:我不飞先生要飞哪里?——全面透视台湾自制战机升级计划 [J], 方言
2.美国军事专家认为:苏-27是中国制空能力的里程碑——中国的俄式战机:对美国的挑战 [J], 理查德·D·费舍尔;程松
3.中国引进苏-27战机始末 [J], 秦鸥
4.苏-27战机坠毁 [J],
5.俄军方将对3款陆战机器人”择优录用” [J], ;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订购SU-27战机内幕:他是自己人篇之祖国需要你的胃主题:《日落共青城》风起于青萍之末--他是自己人篇之祖国需要你的胃祖国需要你的胃帝国末任国防部长沙波什尼科夫曾经对《红星报》记者讲述过这样一件事,他作为空军总司令陪同国防部和军事工业委员会代表团前往北京参加有关出售苏-27飞机的谈判。
因为那个时候双方两国关系刚刚解冻,双方在相隔20多年后再一次接触都感到有些不太自在。
某位阿尔巴特军区首长在宴会开始前大大咧咧地对中方接待人员说:“如果是点不着的酒就不要端上来了,那不是男子汉该喝的东西。
”沙波什尼科夫一看就明白,这是他们对外军事合作局的老把戏。
从德米特里.乌斯季诺夫主掌阿尔巴特军区时就是这样。
苏联军事代表团总是以这种盛气凌人的态度对待印度、越南和朝鲜等兄弟国家的同行们,最拿手的一步就是在宴会上(正式宴会)端来高烈度的烧酒,然后当着目瞪口呆的主人面一饮而尽。
虽然这些国家也不乏贪杯之人,但是考虑到人种的差异和所处维度的关系,能像俄国人那样痛快淋漓的豪饮者毕竟不是很多,更别说在一个国家的国防部或者总参部中寻找这一类的酒徒。
曾经有过很多次,我们的将军在宴会中放肆地讥讽印度国防部的官员而使对方难堪地下不来台,因为那些可怜的素食主义者这辈子也没有接触过有度数的饮品。
有几次甚至作为代表团成员之一的沙波什尼科夫都感到看不下去了,他觉得如果不是在印度教的熏陶下使当地人的性格较为温和,同时莫斯科又以非常优惠的条件提供米格飞机和萨姆导弹。
他很怀疑对方是否会如此地忍耐。
苏联元帅乌斯季诺夫似乎认为,首先在酒桌上击败对方是取得绝对心理优势的第一步,而这条怪异的法则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一些军人和外交官。
宴会中,中方代表团中的一位看上去非常不起眼的参谋被林虎指派为酒司令。
那位身穿空军制服的大校参谋是个瘦得像竹竿一样的家伙,如果穿着军大衣走在莫斯科的大街上,估计一阵风吹过可以向风筝一样飞起来。
起先我们还以为是中国同志舍不得那些茅台酒,因为我们听说这个品牌的烈酒在中国也是很珍贵,因此才派出这一位酒司令来糊弄我们。
・中俄关系・中俄军事关系:问题与前景凌胜利,代 芬(吉林大学行政学院,长春130012)摘 要:中俄军事关系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趋势将左右中俄全局关系。
目前,中俄两国在军事互信建设与军方高层互动、武器贸易与技术合作、军事演习与交流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两国在武器贸易的定位差异、战略分歧、历史记忆等因素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
中俄军事关系主要取决于全球战略格局而非中俄双边关系。
基于全球战略格局的“一超多强”态势,中俄军事关系将维持平稳发展,在维护各自国家利益的基础上谨慎合作。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军事中图分类号:E29;E51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0961(2009)05-0040-04收稿日期:2009-05-16作者简介:凌胜利(1986-),男,湖南衡阳人,硕士研究生;代芬(1986-),女,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
一、中俄军事关系的回顾(一)军事互信建设与军方高层互动。
冷战结束极大地改变了国际战略格局,中俄关系承继戈尔巴乔夫时期的结束敌视与正常化,在新时期不断向前推进。
边界问题的解决为两国军事互信奠定了坚固基石。
在解决边界问题的同时,中俄两国还推动了双方在军事领域的互信建设。
1994年9月3日,中俄两国元首签署了《关于不将本国战略核武器瞄准对方的联合声明》,并重申了关于不首先使用武力,特别是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义务[1]211。
同年,中俄两国还签订了《中俄两国预防危险军事行动活动协定》。
两国开始在多边框架下开展军事合作。
1996年4月26日,中、俄以及中亚三国共同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标志着“上海五国机制”的诞生。
1997年4月24日,上海五国又在莫斯科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
在两国军事互信取得重大成果的同时,两国军方的高层互动为密切两国军事联系、加强沟通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俄两军于1993年11月建立了国防部长定期会晤机制,随后又于1997年11月建立了总参谋部战略稳定磋商机制,两军高层始终保持密切的往来与磋商[2]。
中俄苏-35歼击机贸易谈判解析作者:暂无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5年第4期★田聿苏-35是俄罗斯联合飞机制造集团公司(OAK)所属苏霍伊公司研制的“4++”代歼击机,自2008年2月19日编号901的原型机首飞以来,围绕其列装俄军进度以及中国是否采购的话题就层出不穷,至今相关报道都是反反复复,让人难窥究竟。
根据从中俄两国传出的报道,中俄关于苏35战机采购的合同的签订,鉴于之前屡次出现“新闻客里空”(即假新闻或新闻误读)现象,因此有必要对此保持审慎的态度,同时对迄今关于中俄苏-35交易的重要环节与报道进行一番认真的梳理和解析,才能真正还原整个事件的脉络。
2012年初:双方接近签约据公开媒体报道,中国首次流露出对苏-35的兴趣是在2008年11月珠海航展上,2010年有非正式消息传出中国采购该机的意图。
2012年3月,俄联邦军事技术合作局(FSVTS)副总经理亚历山大·福明(Alexandr Fomin)对此予以证实,表示中国在2011年已打算采购一定数量的苏-35,并指出中国的采购意向是40亿美元,购买48架苏35歼击机,但交易前提是中国签署保护知识产权的合同,保证不仿制俄罗斯战机,不过未得到中方正面回复。
稍后双方又进行了多轮谈判,合同细节也发生变化,例如中国仅愿意采购4架,令俄方认为4架飞机的销售利润不足以补偿可能被中国“山寨”的风险,结果谈判一度胶着。
与此同时,中国国防部在2012年上半年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开否认采购苏35-事,这个公开声明在中俄军事技术合作停滞多年(外界从2005年苏-27SK授权组装项目发生争议算起),且在中国国产隐形歼击机开发顺利的大背景下,被中国媒体解读为“中国已不再需要俄罗斯战机”。
然而如果仔细分析中俄双方发布的消息,俄罗斯说的是“中国对苏-35有兴趣,且双方在谈判”,而中国国防部否认的是“中国已签约采购苏-35”,但并未否认“有兴趣去谈判”。
2012年底:谈判出现转机2012年11月20日,俄联邦军事技术合作局的消息来源披露中俄基本解决苏-35的交易原则问题,细节谈判将在11月底新任国防部长绍伊古访华期间进行,预计双方会在两年内签约,2015年左右开始交机,交易金额约为15亿美元,中方采购数量为24架。
北极光下的守卫者——俄军极地Su-27 联队背后的点点滴滴撰文:Yufei Mao aka 大艦巨砲主義者/haneto照片提供/拍摄:Andrey Zinchuk插图绘制:Yury Tepsurkayev“随着他们朝西面飞去,这样一幅凄凉的景色展现在他们面前:沼泽、森林、湖泊、泥炭湿地以及冰河时期的灰色山峰,构成了随着飞行而不断变化其面貌的冻土地带……方圆几英里之内似乎都渺无人烟,一眼望去唯有蛮荒之地。
此情此景之下,一想到要在这样的俄国冬天迫降,他禁不住不寒而栗起来”——《摩尔曼斯克上空的飓风》,John Golley 著大约60 年前英国皇家空军“飓风”战斗机飞行员首次飞过该极地区域后记下了如此景象。
大自然的力量执拗地抵抗着文明的侵入——时至今日,俄国的北极地带也并未有多大变化。
此地环境之险恶如同一把双刃剑——既形成抵御外来入侵的一道天然屏障,也隔离了与世间的交流往来。
正因如此,俄国北极地区凭借其得天独厚的隐蔽性,被选为前苏联高纬度核试验基地。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上世纪40 年代后此地的自然屏障渐渐被他国所打破,特别是进入冷战时期后,围绕着前苏联的军事核试验和北方舰队,看似平静荒凉的该地区从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东西方在北极光照耀下的铁幕前短兵相接,其激烈程度被誉为“不流血的前线”。
正因为历经实战的考验和对任务的苛刻要求,此处的驻扎军几乎都是当时最精锐的尖子部队。
俄国人都说“祖国的天空一半由MiG-31 保卫,另一半就交给Su-27”——“能顶半边天”的侧卫军团自然也不会缺席这么热闹的派对。
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前苏联的解体,多少隐藏在冰天雪地之下的秘密也得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出尽风头的明星联队——941 联队对简・萨尔文森(Jan Salvesen)上尉和他的9 名机组人员来说,1987 年9 月13 日这个日子至今难以忘怀。
这一天,他驾驶的挪威空军602 号P-3B 巡逻机在巴伦支海上空遭到了前苏联一架从未谋面的新型战斗机拦截,更糟的是P-3B 的1 号发动机因遭到对方的“恶意报复攻击”而空中停车。
苏联/俄罗斯卡-27“蜗牛” 卡-28/ 卡-29“螺旋”反潜/武装运输直升机2009年04月07日星期二上午 03:25卡-27是俄罗斯海军的反潜直升机,卡-28是其出口型,卡-29是其武装运输改型。
上述三种直升机均由俄罗斯卡莫夫设计局设计。
卡-27原型于1974年12月首飞。
北约命名为卡-27“螺旋”。
目前超过60架卡-27/28和15架卡-29在俄罗斯服役。
卡-27可以捕获潜深500米,时速75千米/小时的潜艇。
该机可在5级海况下操作,作战距离达200千米。
任务巡航时间可达4.5小时,且有45分钟余油。
因此该机几乎可在任何气象下操作,并使用其406mm鱼雷击毁潜艇。
在攻击任务中,通常双机编队,一架负责探测,一架负责攻击。
Like other Kamov designs, the Ka-27 isfitted with a coaxial main rotor withfolding blades. The composite blades arefitted with an electric thermal de-icingsystem. The Ka-和其他卡莫夫直升机一样,卡-27采用共轴可折叠双螺旋桨。
具体为两副全铰接式三片桨叶共轴反转旋翼系统。
可折叠桨叶为全复合材料结构。
桨毂采用50%钛合金和50%钢材料。
该系统结构紧凑、有效载重大,操纵简便,可减轻驾驶员悬停和着舰时的工作负担。
悬停时可不受风向的干扰。
复合材料桨叶装有电热除冰系统。
卡-27的飞行性能使其能在较小的舰艇上使用,四点式起落架确保了起降的安全。
起落架不可收放,装有油气减震器。
前起落架可自由转向,后起落架支柱装在枢轴上,可使主机轮向前转动,减少对机头下方雷达信号的干扰。
机身采用传统的半硬壳式结构,广泛采用了钛合金主部件。
尾锥为复合材料结构。
机身两侧带有充气浮筒,紧急情况下,可在水上着陆。
为适应在海上使用,机身材料采用抗腐蚀金属。
老毛子爱喝酒全世界人都知道,我说一个亲身经历的和一个广为流传的事情。
我时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内蒙地区的一个大钢铁企业(老国企)上班,当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
当时,厂子准备搞技术改造,那时候咱也没啥钱,厂领导们飞到德国、意大利一顿考察,除了流哈喇子,就剩下带外国货回家了。
最后,领导们一合计,还是结合现有设备升级改造吧!说真的,厂里原来的毛子设备挺先进的,但咱们的工人根本维护不住,结果把毛子六十年代就已经全部自动化的无缝管生产线,生生的用中国智慧改造成了全手动的。
这回技,改想把以前早就废弃了的风动设备改成液压全自动的,就从设备的原始厂家请了四个毛子工程师来帮忙。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俄国,可真是哀鸿遍野,这点从毛子工程师吃饭就能看出来,那时候虽然咱们也不宽裕,最起码吃饱饭没有问题了,还有各种副食品供应。
毛子工程师来到内蒙,一看白酒随便喝,眼睛都绿了,以每人每天至少四瓶白酒的数量往肚里灌,跟尼玛洗肠子似得。
基本节奏是早上在招待所吃早饭,就着面包牛奶就各自整一瓶白的,中午在车间食堂小包间里吃饭,再整一瓶白的,晚上吃完饭每人最少两瓶白酒,啤酒无算。
最逗的是,内蒙也是个爱喝酒的地区。
当时集团公司还有专门的“打酒队”,专门检查各厂上班时工人喝酒的问题。
但毛子们喝酒是厂领导开了特例,这就有人开始心里没数,提各种意见。
我记得很清楚,有次开工段例会,车间领导在会上当着大家的面说:“俄国工程师能喝,从来不耽误工作,你们特么喝的东倒西歪的,就只知道睡觉。
谁要是不服,明天你去陪俄国人喝,有没有报名的?”全场哑然!再跟毛子喝酒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不喜欢喝中国浓香型的白酒,酱香型的就更不喜欢了,他们最喜欢喝的是有冲劲的酒。
所以招待酒的档次,从西凤到洋河到杏花村,最后变成了本地最便宜的二锅头。
我不知道,当年那种白玻璃瓶黄色标签的二锅头还在不在,反正当时是我们那里酒馆里档次最低的,我们都不爱喝,除了辣就没别味儿,可老毛子最喜欢的就是这种。
苏27发展过程:苏-27 是前苏联研制的双发重型长续航力制空战斗机 ,1969 年开始研制 ,1977 年 5 月首飞成功 ,1984 年进入部队服役。
截止到 1992 年独联体已装备约 300 多架。
苏- 27 的研制周期较长,历经 15 年,该机的作战运用是与米格-29 形式类似 F-15 、 16 一样的高、低搭配格局。
北约集团给予它的绰号为“侧卫”。
性能特点:苏-27 的主要任务是国土防空,为深入敌后进行攻击 / 轰炸的飞机护航,海上巡逻和拦截,其主要特点是 :①机内载油量大,续航时间长达 5 小时,可在远距离上截击入侵的轰炸机。
②发动机加速性好,使飞机具有良好的机动性,苏 -27 可在 3 ~ 4 秒内从小速度平飞推力达到最大加力推力,可做“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等高难度动作,失速操纵能力较好。
③机载多普勒雷达具有下视 / 下视能力,可同时攻击 2 个目标,最大搜索距离 240 千米,最大跟踪距离 185 千米,抗电子干扰较强。
④机载武器多样,可超视距攻击,空战能力强,机内空间较大,改装余地大。
⑤隐身性能较差,尾喷口红外辐射明显,整机雷达反射载面积大。
主要改型:苏-27 目前有以下型别 :苏-27A(“侧卫”A) 。
1977 年首次试飞的单座原型机。
苏-27B(“侧卫”B) 。
单座陆基型,翼尖平直,执行对空任务时可带空 - 空导弹发射导轨,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时可带电子对抗干扰吊舱 ( 长约 4 米 ) 。
换装功率更大的涡扇发动机。
1981 年 4 月 20 日首次试飞。
该型是前苏联空军标准的装备型号, 1990 年中后期首次派往阿富汗。
苏-27UB( “侧卫” C) 。
串列双座教练型,具有完整的作战能力。
苏-27K( “侧卫” D) 。
亦称苏-33 。
舰载战斗 / 攻击型。
该机机载武器包括:翼下加挂 4 枚 AA-11空 - 空导弹 ,2 枚 AA-10 雷达制导和 2 枚AA-10 红外制导导弹 , 机上红外搜索跟踪仪从风挡前左侧改到右侧。
中国苏27参加土耳其演习的内幕(2010-10-08 10:54:41)转载标签:杂谈据北约组织官方网站公布的消息,中国与土耳其两国军方于近期举行了联合空中演习活动。
这也是中国首次与北约成员国举行类似的军事演习。
报道称,中土两国的空军联合演习是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鹰”演习中的一部分。
按照惯例,演习活动主要由美国、北约成员及以色列参加。
报道指出,中土的此次演习于本月内某个时间段举行,地点位于土耳其的安纳托利亚省,这也是“安纳托利亚鹰”军事演习列来的地点。
据了解,在中土两国演习期间,土方派出了F-16战机,中国派出了苏-27等现代化战机。
安卡拉的扎马报纸报道,土耳其的F-16和中国的苏-27上演了一场模拟空中格斗,这毫无疑问会为中国空军增加对阵F16战机的第一手经验,也会引来美国的愤怒。
对于此次演习,有消息称美国相关部门获悉后立刻专门联络了土耳其外交部和国防部,详细询问了演习的细节。
据传伊朗向参加在土耳其的联合军演的中国空军战斗机开放了领空。
中国空军指挥学院的教员曾观摩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鹰”演习,称这个演习主要是通过吸取教训来提高飞行员的空战能力,这是“安纳托利亚之鹰”演习的一个重要目的。
“安纳托利亚之鹰”演习非常重视评估和总结讲评,评估采取个人、红蓝军、战术中心讲评相结合。
演习结束后,所有飞行员都要根据ACMI、视频回放等数据,认真填写“空空(地)射击评估表”,进行个人评估。
然后在白军导调人员的主持下,个人评估与战术中心自动评估进行比照,最后确定战果。
土耳其的安纳托利亚鹰演习,迄今已开展了与美国联合,其他北约国家和以色列的一部分。
他们参加了中央的科尼亚,安纳托利亚省某个时候发生的这个月在安纳托利亚鹰演习传统上发生,今天的扎曼的教训。
土耳其F - 16和中国苏-27和俄制米格-29战机参加联合演习的一部分,分期安纳托利亚中部的一个空域模拟格斗。
这次演习由来自中国总理温家宝计划下月访问土耳其,官员说,将推动中土关系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0世纪60年代后期苏霍伊设计局相继推出SU-24击剑手战斗轰炸机、SU-25蛙足攻击机和SU-27侧卫重型歼击机。
被外界称之为“苏霍伊三剑客”。
苏霍伊飞机公司的Su—27的引进至少使中国空军提前15年进入3代机时代。
是中国拥有的第三代战机的第一个机种Su-27飞机的设计使用寿命在5000小时左右,按照国际通用标准划分,是典型的三代机,属于三代机当中的重型战斗机。
1973年2月基辛格第五次访华。
苏联在中苏长达7000公里的国境线上部署了70个机械化师和SS-20导弹、逆火轰炸机。
1974年1月5日毛泽东会见日本外务大臣大平正芳时,提出一条线和一大片的战略,认为中美只要目标相同,就可以搞出一条横线,把中国、日本经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到美国一线及这条线周围的一大片国家团结起来,通过对付苏联的扩张。
1976年毛泽东去世,中国调整对苏政策。
1978年苏联支持越南出兵“中国的盟友”红色柬埔寨。
苏联出兵阿富汗,对中国实行战略包围。
中国出兵“亚洲的古巴”、苏联的盟友越南。
中共停止了苏联社会帝国主义是我们最主要最危险的敌人的提法。
中国空军历史上第二次急速现代化的起点20世纪80年代末期全军上下形成了集中力量发展空军装备,实现解放军跨越式发展的共识。
中央军委决定一定要坚持自力更生,引进先进技术,在此基础上吸收消化,并自行研制。
美国终止了与中国黑珍珠计划,不再合作改进歼-8II型飞机。
1982年11月22日苏共中央总书记兼部长会议主席安德罗波夫提出:苏联愿意改善与伟大邻邦——中国的关系。
1989年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访问北京,宣布重启中苏军事合作。
9月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大对《红星报》记者表示苏共中央同意中国购买米格-29战斗机或高性能飞机。
1990年5月31日至6月14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率领中国政府高级代表团访问莫斯科,就政府间军事技术合作问题进行了会谈,在此基础上并提议成立共同工作组,讨论采购高性能战斗机的问题。
订购SU-27战机内幕:他是自己人篇之祖国需要你的胃
主题:《日落共青城》风起于青萍之末--他是自己人篇之祖国需要你的胃祖国需要你的胃
帝国末任国防部长沙波什尼科夫曾经对《红星报》记者讲述过这样一件事,他作为空军总司令陪同国防部和军事工业委员会代表团前往北京参加有关出售苏-27飞机的谈判。
因为那个时候双方两国关系刚刚解冻,双方在相隔20多年后再一次接触都感到有些不太自在。
某位阿尔巴特军区首长在宴会开始前大大咧咧地对中方接待人员说:“如果是点不着的酒就不要端上来了,那不是男子汉该喝的东西。
”
沙波什尼科夫一看就明白,这是他们对外军事合作局的老把戏。
从德米特里.乌斯季诺夫主掌阿尔巴特军区时就是这样。
苏联军事代表团总是以这种盛气凌人的态度对待印度、越南和朝鲜等兄弟国家的同行们,最拿手的一步就是在宴会上(正式宴会)端来高烈度的烧酒,然后当着目瞪口呆的主人面一饮而尽。
虽然这些国家也不乏贪杯之人,但是考虑到人种的差异和所处维度的关系,能像俄国人那样痛快淋漓的豪饮者毕竟不是很多,更别说在一个国家的国防部或者总参部中寻找这一类的酒徒。
曾经有过很多次,我们的将军在宴会中放肆地讥讽印度国防部的官员而使对方难堪地下不来台,因为那些可怜的素食主义者这辈子也没有接触过有度数的饮品。
有几次甚至作为代表团成员之一的沙波什尼科夫都感到看不下去了,他觉得如果不是在印度教的熏陶下使当地人的性格较为温和,同时莫斯科又以非常优惠的条件提供米格飞机和萨姆导弹。
他很怀疑对方是否会如此地忍耐。
苏联元帅乌斯季诺夫似乎认为,首先在酒桌上击败对方是取得绝对心理优势的第一步,而这条怪异的法则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一些军人和外交官。
宴会中,中方代表团中的一位看上去非常不起眼的参谋被林虎指派为酒司令。
那位身穿空军制服的大校参谋是个瘦得像竹竿一样的家伙,如果穿着军大衣走在莫斯科的大街上,估计一阵风吹过可以向风筝一样飞起来。
起先我们还以为
是中国同志舍不得那些茅台酒,因为我们听说这个品牌的烈酒在中国也是很珍贵,因此才派出这一位酒司令来糊弄我们。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的是,那个家伙喝起酒来就像是头饮水的驴。
更要命的是,他的最爱居然是将白酒和啤酒混合起来的“约尔什”。
最后整个代表团17个将军都是被抬出宴会厅的。
就这样,“乌斯季诺夫法则”被反过来用在了我们自己的身上。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连沙波什尼科夫自己都感到有些好笑。
在这之后的谈判中,对方的姿态明显高出一大截。
而我们那些被灌怕了的将军们呢,一个一个灰头土脸的就好象是吃了败仗一样连说话都轻声多了。
不过,在离开北京的时候。
中方赠送了大量精美的礼品作为“战败者”的安慰。
成套的高档水晶工艺品,精美绝伦的苏州刺绣,崭新的索尼摄像机和一些我们也叫不上名字的电子产品。
代表团的成员们简直乐坏了,要知道那个时候即使是一台二手的索尼摄像机在莫斯科基辅市场能卖到怎样的价钱,况且那个时候我们那些可爱的将军们还不是那么灵光。
况且中方作出的安排非常细致,当得知国际军事合作局的弗拉基米尔。
伊舒特科将军第一个外孙刚刚满月的消息后,他们在赠送给伊舒特科的礼品中特意安排了一个跟真人大小般的玩具毛熊。
曾在乌苏里斯克第127摩步师任参谋长的伊舒特科在机场的时候感动的几乎当场哭出来,就这样,大家好乐不可支地登上了塞满礼物的飞机,并在接下来的会谈中以一个我们现在都不好意思承认的价格达成了合同。
故事到这里并未结束,两年后在参加一个迎接中国海军代表团的宴会上,一名眼见的总参联络局官员发现了那位“约尔什”。
虽然他明显胖了,脸色也红润了许多。
但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这次他换上了海军的制服。
对于俄国人来说,这是很不容易的。
因为在很多俄罗斯人眼中,中国人大都长的一个模样。
除非是很熟悉的人,否则要分辨他们的样子来是件很艰难的事情。
出于这个原因,那位聪明的副局长没有声张。
只是私下跟沙波什尼科夫谈到过这件事,就这样过了很长时间,一直到1997年林将军到莫斯科试飞苏-30飞机,互相间已经很熟悉的二人才在一次聚会中提出这个问题。
原来那位“约尔什”其实是一个根本不相干的勤务军官,在解放军的总部机关以永远无法被灌醉而闻名。
据说他的体内能分泌一种特殊的元素,即使全世界的烈酒都无法对他产生任何作用。
对俄罗斯人的性格和作风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林,在会谈前将这位“特异人士”才他管理的军官食堂调到了自己手下,并给予了一个艰巨的任务:“祖国现在需要您的胃来收服那些干死的俄国佬!”最终,特异人士圆满地完成了林将军赋予的任务,并获得嘉奖。
因此当海军代表团启程前往莫斯科之前,他又被借调到海军执行同样艰巨的“特殊使命”。
耶夫根尼。
沙波什尼科夫后来对记者这样表示:“有什么办法呢?那家伙太了解我们了,要知道他的身上有一半俄罗斯血统。
这大概就是所谓“上帝的安排””。
苏27的故事很长,还有就是第一批苏27是订单24架,但是由于发动机和机体都是库存的。
俄罗斯的将军们怕TG不高兴,就飞来了26架。
记得是说附送了两架UBK。
突然想起来战争之王里面卖tank了,买六赠一是不是就是从这里来的?
1990年11月中俄双方达成关于引进首批苏-27SK战机(SU-27是前苏联研制的一种重型制空战斗机)的双边协议,这是自建国以来数额最大的引进行动,也是苏-27首次对外出口。
1992年6月27日首批共12架苏-27战斗机,其中包括8架苏-27SK单座型和4架苏-27UBK双座教练型,由俄罗斯后贝加尔军区吉达机场起飞,经蒙古于当日上午10时15分安全飞抵中国空军芜湖基地。
苏-27正式加入了解放军空军装备序列。
1992年11月8日,所有订购的战斗机全部交付,并额外得到了两架供研究测试使用。
之后中俄之间继续苏-27的贸易,包括上述12架苏-27在内,中国共有苏-27SK和UBK共26架。
1995年中国采购第二批,但型号变为更先进的苏-27SMK,共24架。
苏-27SMK飞机作了三方面的改进。
一、增加空中受油能力和增挂副油箱,空中加油管装在机身左侧,不用时可以收放以减少飞行阻力。
机翼下3号和4号挂架可各挂一个5000升副油箱。
机翼内油箱容积也稍加大,油量增至9965千克,这样SMK即使不进行空中加油,在带副油箱飞行、用完投掉的情况下,航程可达4390千米,这个距离相当于从北京可直飞新加坡。
如只进行一次空中加油,可飞行5200千米。
最长留空时间约7小时。
二、SMK增加了对地攻击能力。
最大外挂重量从S型的4000千克增加到8000千克。
可使用多种空对地导弹。
例如每枚重量330千克的无线电指令制导的X-25PD型,每枚重量640千克的电视制导的X-29TD型,每枚重量680千克的反辐射导弹X-31P以及每枚重量875千克的电视制导的X-59K型等。
也可以挂KAB-500KR激光制导炸弹和多种非制导炸弹、火箭等武器。
增加使用R-77先进空空导弹的能力。
仍装有GSH-30130毫米航炮,150发炮弹。
三、导航和电子设备改用最新改进型号,可以根据客户要求换装西方电子设备,如法国仪表着陆系统、多功能彩色显示器。
国产化的苏-27将命名为歼-11。
1993年,双方商定由俄方提供零部件和技术,帮助中国企业联合生产苏-27,基准型号为苏-27SMK。
1993年10月中央军委将苏-27正式列入空军装备发展序列,由沈阳飞机工业公司负责仿制生产。
1993年11月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与解放军总参装备部联合发出关于仿制苏-27与AL31F涡扇发动机的文件。
苏-27战机的改装仿制工作正式全面展开。
在组装仿制和国产化中,在我国出厂的苏-27逐个批次性能有所提高,整机进口的苏-27也不断得到改进,尤其在电子设备方面。
相信依靠我国现有某些远远
优于俄罗斯的电子技术,国产歼-11最终将采用四余度电传操纵系统,安装多个多功能彩色显示器,改进电子对抗能力,增强对地对海攻击能力。
2003年12月6日,歼-11新型号由毕红军驾驶完成试飞,标志着该型号的研制工作进入了全新阶段。
新11改型采用了大量新技术新材料,航电系统与苏-27相比有了较大提高,雷达火控武器均采用了更为优秀的国产产品。
至此国产歼-11基本上可以说是大功告成,只欠国产涡扇即可基本实现全面国产化。
机长:21.935米
机高:5.935米
翼展:14.948米
空重:15700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2370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33000千克载弹:6000千克
最大速度:2300千米/小时最大航程:4390千米
实用升限:18000米
起飞距离:650米
着陆距离:620米
发动机推力:2*1250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