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音乐教案踏雪寻梅_湘教版
- 格式:docx
- 大小:30.88 KB
- 文档页数:3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五年级上册《(演唱)踏雪寻梅》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踏雪寻梅》
教学目标:
1.感知中华母语文化,能用自己认为恰当的声音大胆、自信表达歌曲的意境。
2.能在实践中感受理解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作用。
3.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分享与他人探究、合作的愉悦。
教学重点:能用轻松明快的声音学会演唱《踏雪寻梅》。
教学难点:
1、跳音记号的使用
2.休止符的使用
教学过程:
一、欣赏《铃儿响叮当》
二、1.导入师:同学们一年有四个季节,分别是春夏秋冬。
你最喜欢哪个季节?说说为什么?老师最喜欢冬天,因为寒冷的冬天有一种花不惧风雪、坚贞不屈、傲立雪中,你们知道是什么花吗?
梅花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
下雪的冬天是美丽的,我们看画中这一束束梅花,傲立雪中,幽香阵阵,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古往今来很多的文人墨客用他们的画笔描绘冬天的梅花,王安石写了一首诗《梅花》。
《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梅花的一首歌曲《踏雪寻梅》,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踏雪寻梅这首歌吧!
(这首歌曲的基本情绪是什么?)
3.朗读歌词,理解歌词大意
4.再听歌曲提问:歌曲中哪一句表现了骑驴赏花的高兴心情?(四个“响叮。
第十课踏雪寻梅
二、教学目标
1、用有控制的、有弹力的声音分声部视唱歌谱、演唱,复习并巩固读谱知识:p、mf,并能用歌声表现。
2、用优美、有弹力的声音合唱歌曲《踏雪寻梅》,体验双声部歌曲的美感。
3、了解并掌握歌曲相关知识。
三、学习者分析
1、具有视唱简单歌谱的能力,对合唱中音高的把握还有待加强。
2、能合唱简单歌曲,但声音的表现力稍显不够。
3、对歌曲相关知识不主动涉猎,凭兴趣求知。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1、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用优美、有控制的、有弹力的声音合唱歌曲《踏雪寻梅》。
(2)了解并掌握歌曲相关知识。
2、解决措施
(I)首先通过不同梯次的要求,使学生尽快掌握并背唱出高、低声部曲
调。
其次,通过不同组别的划分,使学生在多次的合唱练习
中保持兴趣。
(2)在竞赛中,让学生零距离操作运用数字触摸一体机,使歌曲相关知识
的学习变得有趣,从而,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新知。
五、教学设计。
《踏雪寻梅》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踏雪寻梅》这首歌意境高雅,运用了力度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对比,附点与非附点音符对比等表现手法,以及前半拍休止,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多注意曲谱,加强示范。
体会不同情绪情感的表达,对歌曲的学唱将有很大帮助。
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演唱《踏雪寻梅》,感受歌曲高雅的意境,能对歌曲表现的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神情,展开美好而富有有趣的想象。
2.知识目标: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情绪。
3.方法目标:能用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为歌曲配上伴奏,以及加入一些简单的动作来表现歌曲的内容和意境。
教学重点1.能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踏雪寻梅》。
2.认识力度记号,正确掌握其演唱方法。
3.四个“响叮当”处的演唱及处理。
教学难点1.弱起句的正确演唱。
2.“骑驴”和“好花”这两个音高和节奏的准确把握。
3.歌曲中大量休止符的正确演唱。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双响筒、响铃、三角铁、彩色十铃。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视唱(奏)法。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图片导入新课师:请同学们欣赏几张图片,说说看这是什么花?生:梅花。
师:梅花迎着寒风怒放,这种顶风傲雪的精神,让无数文人墨客感慨不已。
这节课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踏雪寻梅”(板书课题)。
二、简介词曲作者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首歌的词曲作者(课件展示)师小结:从这些文字可以了解到,刘雪庵师从黄自学习作曲,两人都是我国非常优秀的音乐教育家。
三、歌词分析师:现在我们就来欣赏这首优美的小诗……1.指明学生朗读,师点评。
2.解释诗句中红色字体的字词。
3.师小结整首小诗的意境。
师:这首诗描述的是在一个大雪后的晴天,一位骑着毛驴的雅士正踏着雪在寻找他心爱的梅花……四、歌曲欣赏师:黄自先生也很喜欢这首小诗,于是他为这首小诗配上了好听的音乐,请听……初听思考:整首歌曲的情绪怎样?速度怎样?(板书情绪、速度)生答:欢快活泼,小快板复听思考:找出整首歌词里面最能体现“古风韵味”的句子或词语。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五年级上册《(演唱)踏雪寻梅》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材分析
《踏雪寻梅》是一首简短而高雅的艺术歌曲。
全歌洋溢着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神情。
四次“响叮当”用断音来表现,生动地描绘了驴儿脖颈上的小铃声。
歌曲短小精练,运用了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对比、附点与非附点的对比等多种表现手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踏雪寻梅》的学唱与演唱,产生对冬季大自然的兴趣,不怕寒冷,奔向冰雪的世界,享受无穷的乐趣。
2、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歌曲快乐的情绪。
3、能对歌曲的歌词、旋律进行赏析,在歌唱中将对歌曲的感性认识与乐谱的理性认识统一结合起来。
教学重点
用生动的演唱来表现歌曲的高雅意境。
教学难点
体会歌曲的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的对比,附点与非附点的对比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从课题上看,很明显,我们今天将学习的内容一定与哪个季节有关?(冬季)
2、想像一下冬季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提问后出示幻灯片)
3、天寒地冻、百花凋零,但是在冰天雪地里只有一种花却在傲雪怒放、幽香袭人。
这是什么花?(梅花)
4、踏着皑皑白雪,闻着幽幽花香,真是别有一番情趣。
那么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关于雪和梅花的歌曲吧!请大家思考:歌曲让你感受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出示幻灯片,初听《踏雪寻梅》)。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五年级上册《(演唱)踏雪寻梅》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踏雪寻梅》
【教材分析】:
《踏雪寻梅》这首歌意境高雅,运用了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对比,附点与非附点音符对比等表现手法。
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多注意曲谱,加强示范。
【学情分析】:
学生学唱歌曲《踏雪寻梅》,应注意正确地唱好断音,并体会断音与连音唱法的对比。
体会不同情绪情感的表达,对歌曲的学唱将有很大帮助。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准确的演唱《踏雪寻梅》
2、技能目标:理解歌曲意境,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能根据歌曲里的力度变化准确演唱出歌曲的意境。
3、情感目标: 感受歌曲意境,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能根据歌曲里的力度变化准确演唱出歌曲的意境,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歌曲《踏雪寻梅》中的断音是歌曲教学的重点。
后半拍起的乐句是本课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能根据歌曲里的力度变化准确演唱出歌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方法】
情景创设法、提问法、启发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过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一首诗《梅花》,现在我们再来欣赏一下。
这首诗赞美了梅花不惧严寒,傲雪开放,冰清玉洁的品格,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
五)年级(上)册(音乐)学科集体备课表播放图片让学生去体会乐句所表达的音乐情感.这节课主要是一堂歌唱教学课,在歌曲教学中,我抓住了以下几点对歌曲进行处理:1、歌词的理解歌词很优美,本身就是一首诗,所以我就以读诗的形式来介绍歌词,再让学生找出词中的景物,然后出示课件件,用画面向学生展示了歌词的内容,让学生形象直接地体会了解了歌曲的意境,为后面学歌做好了铺垫。
2、断音的练习歌曲中的断音记号,要唱的短促、跳跃、有弹性。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说出铃铛声要清脆,有弹性,再出示断音记号的解释,练习用短促、跳跃、有弹性的声音歌唱。
再请学生比较怎样演唱能表现驴儿的铃铛声,通过唱法的比较,学生轻而易举就掌握了。
3、难点的处理歌谱中有两个前半拍休止的难点。
在这教学环节中,我采用了让学生发挥想象,进入情境,教师辅助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学生在第一处休止符时,想象自己骑到驴背上,要调整好呼吸,一下跳上去再坐下来,果断的唱出“驴”字;在最后一句休止符时,引导学生:现在有一朵正散发出阵阵清香的梅花放在你的前面,你情不自禁地闻一闻,闻花时快速地吸一口气,深深地闻了花的香味,然后感叹地唱出“好”字。
事实证明,效果良好。
我们在教学中碰到难点时,不能采用千篇一律的方法去解决,而应该灵活机动,寻求最佳解决方案。
4、力度的变化在处理歌曲的时候,我找到了“力度”这个切入点,歌曲中的力度标记,会让歌曲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通过教学,学生更深入地领会了歌曲的意境,更好地唱好了这首歌。
本课通过听、学唱、演唱、课堂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感悟音乐、理解音乐、表达音乐,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这节课也有遗憾之处,我归纳有三点:一是在语言上还考虑得不够周详,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远了,有待加强;二是由于课堂上出现的一些临时问题花去了一些时间,作为艺术课教学,必须有所拓展,预先准备了一首《红梅赞》给学生欣赏,可惜没掌握好时间,没来得及进行这一环节;三是在教授顿音记号和力度变化的演唱时,方法有些呆板、无趣。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踏雪寻梅》教案一. 教材分析《踏雪寻梅》是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的一首歌曲,歌曲以梅为载体,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雪景图。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富有想象力。
通过学唱歌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他们善于模仿,喜欢表现,对于富有想象力的歌词和旋律容易产生共鸣。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踏雪寻梅》,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踏雪寻梅》,理解歌曲的意义,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歌曲所表现的画面。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踏雪寻梅》,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和表情进行演唱。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和节奏部分,以及如何把握歌曲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雪景图,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的氛围。
2.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分组合作法:学生分组演唱,互相交流学习。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雪景图、歌曲音频、视频等。
2.教学乐器:钢琴、吉他等。
3.教学道具:梅花饰品、雪花道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雪景图,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述雪景。
然后引入歌曲《踏雪寻梅》,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踏雪寻梅》,让学生聆听并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高音和节奏部分。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重点练习歌曲中的高音和节奏部分。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演唱姿势和发音。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互相交流学习。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演唱展示,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评价和鼓励。
《踏雪寻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积极参与活动,感受踏雪寻梅的情趣美,并在活动中体会歌曲的意境。
2.通过演唱和实践活动,理解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的作用,并演唱出来。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歌唱实践,学生能够提高音乐表现力和审美能力。
【难点】理解、掌握的歌唱中的气息与咬字、吐字的有效结合方法,使用正确的力度和速度和谐演唱。
三、教学用具电子琴、多媒体、打击乐器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提问四季导入师:同学们,一年有四个季节,分别是春夏秋冬,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生:略师:老师最喜欢冬天,因为寒冷的冬天由一种花不惧风雪,坚贞不屈,傲立雪中,你知道是什么花吗?生:梅花师: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组关于梅花的图片2、出示图片了解梅花,引出本课课题《踏雪寻梅》。
(二)感知歌曲1、教师范唱歌曲(自弹自唱)思考问题: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歌曲的情绪是欢快的,悠闲的,怡然自得。
2、教师弹琴,学生闭上眼睛用“la”跟琴模唱旋律,熟悉歌曲,感受欢快地情绪。
(三)学唱歌曲1、课件——出示歌词(1)学生朗读(2)生按节奏自读——体会孩童骑驴赏花时的心情2、电子琴----逐句教唱重点感受四个“响叮当”的演唱音量要由小变大。
教师引导:当驴向我们慢慢的靠近,大家唱“响叮当”时应该用什么样的力度? 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驴子由远及近,我们的歌唱力度应该越来越强,声音越来越大。
3、完整演唱歌曲(四)体验与实践用四种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认识双响筒、响板、碰铃、三角铁四种打击乐器。
(2)学习打击方法。
(3)分组为歌曲伴奏。
(五)拓展与延伸音乐课与古诗词相结合,诵读王安石的《咏梅》,背诵关于梅花的诗句,教师通过古诗总结梅花的品格,再引出励志语“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教育学生要学习梅花不怕困难,坚强不屈的精神。
(六)师小结:《踏雪寻梅》这首歌表现了一种高雅的意境和纯朴的生活情趣,歌唱是内心情感的抒发,我们在歌唱中要有感情演唱,把歌曲的意境和感情表现出来。
踏雪寻
梅
教学目标:通过学唱歌曲《踏雪寻梅》,体会歌曲美好的意境。
教学重点:能用轻松明快的声音学会演唱《踏雪寻梅》。
教学难点:1、有表情的歌唱《踏雪寻梅》,体会歌曲情韵。
2、唱好二声部,与一声部做好融合。
教学教具:电子琴课堂乐器音响 PPT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踏雪寻梅》是一首简短而高雅的艺术歌曲,整曲洋溢着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神情。
四次“响叮当”用断音来表现,生动的描绘了驴儿脖颈上的铃铛声。
歌曲简小精炼,运用了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对比,附点与非附点的对比等多种表现手法。
在教学中还加入了伴奏来丰富拓展歌曲的艺术魅力,使学生在梅的熏陶感染中深刻的领悟和表现歌曲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导入
唱歌曲(铃儿响叮当)
(欢快高兴活泼的情绪)
(二)、新课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欣赏冬天自然美景的歌曲《踏雪寻梅》和主人公一起去“踏雪寻梅”。
(1)欣赏PPT视频歌曲(踏雪寻梅)
1、初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意境。
提问:听到这首歌你们的心情如何?师:在欢快的歌声中,踏着皑皑的白雪,闻着悠悠的花香真是别有一番情趣,听完歌曲歌中的哪些字或者词有哪些不理解的?霁"ji" 四声,指的是雪后放晴。
“灞桥”有扶手的石板桥
2、师:这首歌曲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曲家黄自先生的作品。
出示课件简单介绍作曲家黄自生平。
黄自:(1904——1938)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1916——1929年在北京清华学校学习,其间参加学生合唱队和管弦乐队,并学习钢琴后赴美留学。
他的主要作品有《花非花》《长恨歌》、《抗敌歌》、《旗正飘飘》、《玫瑰三愿》等五十余首。
思考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这首歌表达怎样的情绪?
运用什么演唱形式?
(2)学唱歌曲
(三)处理歌曲师:同学们请思考一下歌曲中哪一句表现了骑驴赏花的高兴心情?(四个“响叮当”)学唱四个“响叮当”
师:歌曲中四个“响叮当”上方加了什么音乐记号?为什么要加?怎样生动地来演唱?——加了跳音记号,要唱得短促跳跃,力度要怎么处理?作渐强,表现驴儿由远走近的清脆的铃声。
师指挥,生练习一遍。
1.师示范演唱
2.请同学们用‘LA ’跟随琴唱一遍(注意弱拍起唱节奏和附点音符的准确把握)
3.请同学们试着把歌词加进去唱一唱(断音记号)
4.放开声音,完整的唱一唱(要求唱出愉快欢乐的情绪)
注意第六小节和第十五小节两句弱拍起唱节奏和附点音符的准确把握,第六小节“骑”轻巧地一带而过,强拍落在“驴”上;第十五小节提示休止的半拍好比深深地闻了花的香味,然后感叹地唱出“花”字。
师:其实呀,歌曲和节拍、旋律有关系以外还和演唱时的强弱力度处理有很重要的关系。
5、出示力度标记的课件(力度小游戏)
(三)、实践与创造:
男生用第二声部的“叮当叮当”为女生伴奏。
要求由慢到快
学生用自制的打击乐器和课堂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欣赏铃儿响叮当的歌曲视频
(五)课堂小结:
《踏雪寻梅》这首歌表现了一种高雅的意境和纯朴的生活情趣。
雪映梅开是天景,踏雪寻梅是人趣。
自古以来,人们不惧天寒地冻,不畏山高路远,去探问,去寻访。
“踏”和“寻”也表现了主人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