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正畸学活动矫治器三实验教程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1
实验三后牙简单活动桥支架的制作(8学时)一、实验内容:先示教后实习。
1.模型观测(model surveying),画导线(survey lines),模型设计(planning the design)。
2.填除倒凹(block out undercut)。
3.交叉三臂卡环(three arm clasp)的弯制,包括牙合支托(wrought wire occlusal rest)和卡环(clasp)。
4.用锡焊将卡环固定。
二、目的和要求:1.熟悉模型观测和画导线的方法。
2.掌握活动桥锻丝卡环(wrought wire clasp)的制作方法。
三、实验器材:工作模型、模型观测器、红铅笔、日月钳、长鼻钳、20#不锈钢丝、18#不锈钢丝压制的钢片、酒精灯、蜡刀、蜡刀架、电烙铁、锡焊、磷酸焊媒、技工打磨机、砂石、砂纸卷、火柴、雕刀、小毛笔、有色石膏等。
四、方法和步骤:1.模型观测和画导线:将工作模固定在模型观测器(model surveyor)的观测台上,使牙弓的牙合平面与观测台底座平行,则模型不倾斜,画出基牙的观测线,此时的观测线即为牙体的最大周径线或解剖外形线。
如果就位道(insertion path)方向不为垂直牙合平面就位,则倾斜模型,画出第二条观测线,两条导线共同的倒凹则是有效固位倒凹,卡环的弹性部分应置于此区域以获得固位。
本实验的工作模采用垂直就位,在基牙上设计Ⅰ型卡环,卡环固位端进入倒凹的深度为0.75mm。
此深度可以用倒凹深度测量杆(undercut gauge)确定。
2.填除倒凹:填除基牙舌侧、邻面及基托范围内的软组织倒凹,基牙颊侧的倒凹不填。
先将模型局部浸湿,调拌有色石膏填除。
然后用削蜡器去除多余的填凹石膏。
3.牙合支托的弯制:将18#不锈钢片一端磨成与双尖牙支托凹相协调的形状和大小,然后用长笔钳将此端弯成双尖牙的远中牙合支托(distal occlusal rest)。
再向龈方弯下形成小连接体,经过缺牙间隙再向牙合方做成第二磨牙的近中牙合支托(mesial occlusal rest),比预计长度略留长0.5mm剪断钢片,同法修磨成于支托凹一致的大小和外形。
实验一正畸病人的检查及病历书写(4学时)[目的要求] 初步掌握口腔正畸病人的一般检查方法,了解特殊检查方法。
并学习书写病历。
[实验内容]1.示教正畸病人的一般临床检查方法及步骤。
2.依据检查项目,学生相互检查,加深理解。
3.初步学习和掌握书写正畸专科病历。
[实验用品] “口腔正畸学”教科书、器械盘、口镜、镊子、探针、直尺、钢笔、消毒棉球、正畸专科病历、各种正畸病人用X线光片等。
[方法和步骤] 错合畸形的检查重点放在检查牙、颌、面等组织的畸形表现等。
(见附表1)1.一般情况(General information)⑴姓名、性别、出生地、年龄、出生年月日、民族、籍贯、职业、通讯处、邮编、电话、门诊号、记存模型号、就诊日期等。
⑵主诉(Chief Complaint):病人就诊的主要目的和要求。
⑶既往史及现病史(Medical history)1)幼年是否患过慢性疾病以至影响牙颌发育:如佝偻病、结核病、肾病、内分泌疾病等。
同时询问哺乳方式、外伤、拔牙史等。
2)萌牙、替牙及龋齿情况:有无早萌、迟萌、乳牙龋坏早失等。
3)幼年时有无口腔不良习惯:诸如吮指、咬唇、咬指甲、吐舌、口呼吸等。
4)目前健康情况:患有哪些全身疾病、鼻咽部疾病等。
⑷家庭史(Family history):询问直系亲属的牙§情况,有无类似的畸形,以判定是否有遗传因素,询问母亲妊娠时的年龄、健康和营养状况、药物使用及外伤、临产情况等,以判断有否先天因素存在。
2.全身情况⑴精神状态:有无面色异常、精神不振、痴呆等。
⑵生长发育情况:身高、体重、胖瘦、毛发等有无异常。
⑶全身疾病:幼年时是否患过癫痫、风湿病、糖尿病、佝偻病及内分泌疾病等,现在情况如何?⑷鼻咽部疾病:如鼻炎、鼻中隔偏曲、扁桃体肥大等。
3.牙、颌、面的检查⑴牙合的发育阶段:乳牙合、替牙合、恒牙合。
⑵后牙的咬合关系:主要记载覆盖关系(深覆盖、反合及锁合等)。
⑶牙和牙弓1)个别牙错位:唇颊向、舌腭向、近中、远中、高位、低位、转位、易位、斜轴等。
上颌双侧后牙合垫活动矫治器的制作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上颌双侧后牙合垫活动矫治器的制作一、实验目的:通过制作上颌双侧后牙合垫活动矫治器,了解矫正器的制作方法,掌握印模、石膏模制作以及矫治器的装配技巧。
二、实验器材和试剂:1.上颌全口印模2.石膏3.上颌双侧后牙合垫活动矫治器制作材料:活动矫治器底板材料、活动矫治器厚度调整材料、矫治器开放位材料。
三、实验步骤:1.上颌全口印模的制作(1)准备好上颌印模托盘和印模材料。
(2)将印模材料放入托盘中,然后将托盘放入上颌牙弓。
(3)慢慢咬合,然后保持片刻,直到印模材料凝固。
(4)取出印模托盘并修整,然后将其保存以备后续使用。
2.石膏模制作(1)将石膏粉和适量的水混合,搅拌均匀,直到形成粘稠状的石膏糊。
(2)将石膏糊倒入上颌印模中,使其充分填满印模内部的牙齿结构。
(3)等待石膏完全凝固后,可以将其从印模中取出。
(4)修整石膏模,使其形状与印模一致,并保持模型的清洁和平整。
3.上颌双侧后牙合垫活动矫治器的制作(1)选择合适的厚度调整材料,并根据模型上后牙区的需要,调整材料的厚度。
(2)将厚度调整材料切割为适合矫治器底板的形状,然后将其粘合到底板上。
(3)根据病例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开放位材料,并将其粘合到底板上。
(4)将制作好的矫治器装配到石膏模型上,检查矫治器的适合度和舒适度。
(5)调整矫治器的形状和厚度,直到达到理想的效果。
四、实验结果:成功制作了上颌双侧后牙合垫活动矫治器,并装配到石膏模型上。
矫治器的形状和厚度符合病例的需要,能够提供舒适的矫正效果。
五、实验讨论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上颌双侧后牙合垫活动矫治器的制作方法,并掌握了印模、石膏模制作以及矫治器的装配技巧。
制作好的矫治器具有适合度和舒适度,能够为患者提供有效的矫正效果。
矫治器的制作对于矫正牙齿的位置和咬合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改善牙齿的外观,还可以提高患者的咀嚼功能和口腔健康。
在实际临床中,我们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作矫治器,并根据矫治过程中的变化进行调整,以获得最佳的矫治效果。
一、内容:取印模、灌模型、模型修整,模型测量。
二、目的:掌握取印模、灌模型及模型修整的方法和要求。
掌握模型测量的方法。
三、方法:1.教师示教:模型制作和测量。
2.学生两人一组,互相取印模、灌模、模型修整,对模型进行测量四、嚣材:全口平底有孔托盘、橡皮碗、石膏调刀、橡皮托、直角板、模型修整器、弹性印模材、熟石膏、黄铜丝、分规,直尺。
五、步骤:模型制作分为三大步骤取印模、灌模型、模型修整。
一取印模:1 取印模前的准备:(1)患者的配合是取印模成功的关键。
因此,医生必须对患者讲清取模的目的及注意事项,使患者能配合操作,保证取模顺利完成。
(2)选择合适的托盘。
长度:上颌远中盖过上颌结节,下颌盖过磨牙后垫。
宽度:两侧各距颊侧牙槽突粘膜2—3mm。
高度:托盘边缘距移行皱襞2~3mm。
(3)患者体位。
患者端坐,高度以医生的肘关节平或略高于患者口裂为宜。
取上颌印模时,头略前倾,取下颌印模时,下颌牙合平面与地平面平行。
(4)医生的体位。
取上颌印模时,压生站在患者右后方;取下颌印模时,医生站在患者的右前方。
(5)调印模材料。
先向橡皮碗内倒入适量的印模材料粉剂,然后加入水,水粉比约1:1。
用调刀迅速调拌均匀,要求半分钟内完成。
放入选好的托盘内。
2 取印模,取上颌时,医生左臂托住患者头部,左手轻拉患者左侧口角。
右手将托盘一侧远中角进入口内,再将托盘旋转进入口内,此时,左手将上唇向前下牵开,暴露上颌前牙及前庭沟,对准牙弓位置,将托盘轻轻向后、向上推入,右手固定托盘位置,立即用左手作左侧肌肉运动修整,然后换左手固定托盘位置,右手作右侧肌肉运动修整。
再换用右手固定托盘中指抵住托盘腭部中央凹陷处,拇指抵住托盘柄。
等印模材料凝固后,先将唇颊部向外牵拉一下,右手握住托盘柄,向上撬动一下,然后轻轻向前下取出印模。
取下颌时,左手轻拉患者右侧口角,右手持托盘,先将托盘一侧远中角进入口内,然后将托盘旋转进入口内,此时左手将下唇向前下牵开,暴露下颌前牙及前庭沟,对准牙弓位置,向后、向下轻轻压入。
第十四章口腔正畸学实习教程近几年来,口腔正畸学在临床领域有长足发展。
为配合这些变化,“口腔正畸学实习教程”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安排8次实习课,计40学时。
此次调整删减了活动矫治器制作内容,增加了固定矫治器临床的相关内容。
主要使学生初步掌握和了解口腔正畸学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以及对错畸形的分类和诊断能力。
实习一错畸形的分类(4学时)【目的和要求】掌握错畸形的分类法,熟悉错畸形的临床诊断,并了解其矫治设计,为临床和科研奠定基础。
【实习内容】1.模型示教及多媒体演示Angle错畸形分类法。
2.利用多媒体演示、模型示教和讲解毛燮均错畸形分类法。
3.准备常见各类错畸形的石膏模型(编号),在教师指导下进行Angle错畸形分类法和毛燮均错畸形分类法的诊断练习。
【实习用品】《口腔正畸学》教科书,Angle错分类石膏模型,毛燮均错分类图谱、红蓝铅笔、钢笔、多媒体设备。
【方法和步骤】利用模型示教讲解Angle错分类法和用图谱讲解毛燮均错分类法及其评价。
1.Angle错验分类法Angle在1899年提出该分类法,他认为上颌骨固定于头颅上,位置必然恒定,上颌第一恒磨牙生长在上颌骨上,稳定而不易错位,故称上颌第一恒磨牙为“合的锁钥”,根据这种理论,将错畸形分为以下三类:(1)第一类错——中性错:上下颌骨及牙弓的近、远中关系正常,当正中验位时,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沟内,若全口牙无一错位者,称为正常,若有错位者,则称为Ⅰ类错。
第一类错可表现为前牙拥挤、上牙弓前突、双牙弓前突、前牙反及后牙颊、舌向错位等。
(2)第二类错——远中错:下牙弓及下颌处于远中位置。
若下颌后退1/4个磨牙或半个前磨牙的距离,即上下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相对时,称为轻度远中错关系。
若下颌再后退,以至于上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咬合于下第一恒磨牙和第二前磨牙之间时,则是完全远中错关系。
第二类,第一分类:在远中错关系之外,还有上颌切牙的唇向倾斜。
实验一正畸病人的检查及病历书写(4学时)[目的要求] 初步掌握口腔正畸病人的一般检查方法,了解特殊检查方法。
并学习书写病历。
[实验内容]1.示教正畸病人的一般临床检查方法及步骤。
2.依据检查项目,学生相互检查,加深理解。
3.初步学习和掌握书写正畸专科病历。
[实验用品] “口腔正畸学”教科书、器械盘、口镜、镊子、探针、直尺、钢笔、消毒棉球、正畸专科病历、各种正畸病人用X线光片等。
[方法和步骤] 错合畸形的检查重点放在检查牙、颌、面等组织的畸形表现等。
(见附表1)1.一般情况(General information)⑴姓名、性别、出生地、年龄、出生年月日、民族、籍贯、职业、通讯处、邮编、电话、门诊号、记存模型号、就诊日期等。
⑵主诉(Chief Complaint):病人就诊的主要目的和要求。
⑶既往史及现病史(Medical history)1)幼年是否患过慢性疾病以至影响牙颌发育:如佝偻病、结核病、肾病、内分泌疾病等。
同时询问哺乳方式、外伤、拔牙史等。
2)萌牙、替牙及龋齿情况:有无早萌、迟萌、乳牙龋坏早失等。
3)幼年时有无口腔不良习惯:诸如吮指、咬唇、咬指甲、吐舌、口呼吸等。
4)目前健康情况:患有哪些全身疾病、鼻咽部疾病等。
⑷家庭史(Family history):询问直系亲属的牙§情况,有无类似的畸形,以判定是否有遗传因素,询问母亲妊娠时的年龄、健康和营养状况、药物使用及外伤、临产情况等,以判断有否先天因素存在。
2.全身情况⑴精神状态:有无面色异常、精神不振、痴呆等。
⑵生长发育情况:身高、体重、胖瘦、毛发等有无异常。
⑶全身疾病:幼年时是否患过癫痫、风湿病、糖尿病、佝偻病及内分泌疾病等,现在情况如何?⑷鼻咽部疾病:如鼻炎、鼻中隔偏曲、扁桃体肥大等。
3.牙、颌、面的检查⑴牙合的发育阶段:乳牙合、替牙合、恒牙合。
⑵后牙的咬合关系:主要记载覆盖关系(深覆盖、反合及锁合等)。
⑶牙和牙弓1)个别牙错位:唇颊向、舌腭向、近中、远中、高位、低位、转位、易位、斜轴等。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托槽的制作原理和工艺流程。
2. 掌握托槽的测量、设计和制作方法。
3.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验原理托槽是一种用于固定牙齿的矫正装置,通过施加适当的力来调整牙齿的位置。
托槽的制作过程主要包括测量、设计、制作和安装等步骤。
三、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不锈钢丝、橡胶垫、胶水、牙模型、剪刀、砂纸等。
2. 实验工具:托槽设计软件、电脑、打印设备、切割机、焊接机、钳子、扳手等。
四、实验步骤1. 测量:使用牙模型测量所需托槽的位置和大小,包括托槽的长度、宽度、高度等参数。
2. 设计:利用托槽设计软件,根据测量结果绘制托槽的二维图纸,确定托槽的形状、尺寸和角度等参数。
3. 制作:a. 根据设计图纸,使用不锈钢丝按照所需尺寸进行切割。
b. 使用切割机将不锈钢丝切割成直线段,并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弯曲和焊接。
c. 使用砂纸对焊接处进行打磨,使托槽表面光滑。
d. 在托槽表面涂上橡胶垫,增加舒适度和稳定性。
4. 安装:a. 使用托槽安装工具将托槽固定在牙模型上。
b. 检查托槽的位置和稳定性,确保托槽能够承受所需的力。
c. 对托槽进行调试,调整其角度和位置,使其符合矫正要求。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成功制作出符合设计要求的托槽,并安装到牙模型上。
2. 结果分析:a. 在测量过程中,精确的测量结果对于托槽的制作至关重要。
b. 设计过程中,合理的设计可以保证托槽的稳定性和舒适度。
c. 制作过程中,精细的操作和熟练的焊接技术可以确保托槽的质量。
d. 安装过程中,正确的安装方法和调试可以保证托槽的功能和效果。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托槽的制作原理、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对托槽矫正技术的认识。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测量精度、设计合理性和操作熟练度等方面,需要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七、实验心得1. 托槽制作是一个精细而复杂的过程,需要严谨的态度和熟练的技能。
【实用】口腔考试题库
口腔正畸学实验教程
实验六活动矫治器的制作(三)(3学时)[目的和要求] 根据理论学习及实验技术操作,学生们自行设计,独立完成一个活动矫治器制作的全过程。
[实验内容]
⒈矫治器应包含固位装置及功能附件。
⒉矫治器要包含解剖§垫。
⒊用自凝塑料完成基托。
[实验用品] 石膏模型、0.5、mm0.7mm、
0.8mm、0.9mm不锈钢丝、技工钳、雕刻刀、蜡刀、红蜡片、酒精片、酒精灯、简单§架、自凝塑料、分离剂等。
[方法与步骤]
见实验四、实验五。
[实验报告与评定]
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总结讨论,准备参加考试。
药海无涯学无止境专注医学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