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变动成本法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变动成本法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变动成本法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变动成本法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变动成本法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简述了变动成本法的历史沿革,指出其意义与作用在于有利于企业采用科学的成本分析与控制方法,确定各部门的工作业绩,促进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化。

变动成本法,即变动成本计算法(variable costing),也称直接成本法或称边际成本法,它是指在将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基础上,计算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变动制造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将全部固定成本包括固定制造成本在发生当期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随着经济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的日趋激化,决策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加之企业广泛实行预算管理,强烈要求企业会计部门提供与之相应的成本资料,以便加强对经济活动的事前规划与日常控制。由此,变动成本法计算得到广泛重视并应用于西方各国的企业内部管理方面,成为管理会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1 变动成本法的历史沿革

变动成本法最初称为“直接成本法”。主要是由于当时的产

品成本只包括与业务量关系比较明显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后来人们逐渐发现,有些间接的制造费用虽然不是直接成本但也随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而有的直接成本虽然直接计入特定对象,但却并非变动成本。直接成本与变动成本之间,间接成本与固定成本之间并非两对完全对等的概念。因此,有人主张将直接成本改称为变动成本法。但直到现在,仍有一些美国管理会计文献使用“直接成本法”的术语。严格地讲,这种说法已经不确切了。由于变动成本法能够提供边际贡献,所以在英国该法也被成为“边际成本法”。

关于变动成本法的起源,国外会计专著的论述众说不一。据有人考证,早在1836年英国的曼彻斯特工厂就出现了它的雏型。当然这仅仅是就损益计量方面的特点而言的。有会计学家指出,法国的斯特劳斯·别尔格在1876年曾宣布过直接成本法(变动成本法)的初步设想。英国人则强调1904年在英国出版的《会计百科全书》中已经记载了与变动成本法有关的内容。1906年2月美国《制度》杂志曾刊登过一段话,与变动成本法的基本思路有很多相似之处:在生产经营活动的抉择中,为估计其所期望的净损益,第一步就要找出适合衡量一定的生产经营活动效果的单位费用,单位直接收入减去单位直接费用得单位直接净收入或单位净贡献,然后以它来抵偿不影响生产经营活动的费用———这些不影响生产经营活动的费用是指不管选择什么生产经营活动方

式都一样固定或不变。单位净收入(或单位净贡献)乘以产品数量就可以用来比较由于选择各种不同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产生的不同损益。

据美国权威的《柯勒会计辞典》记载,第一篇专门论述直接成本法的论文是由美籍英国会计学家乔纳森·N·哈里斯撰写的,刊于1936年1月15日的《全国会计师联合会公报》。文章追溯了1934年哈里斯在杜威———阿尔末化学公司设计“直接标准成本制造计划”中所发现的问题。当时该公司销售量上升利润反而下降的现象,引起了哈里斯的注意,矛盾从何而来?他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采用传统的完全成本法。依据此资料,哈里斯对比新旧两种方法对营业净利润的不同影响,揭示了直接成本法的优点。自哈里斯的文章公开发表之后,直接成本法的概念才得以迅速传播。

到了20世纪50年代,随着企业环境的改变,竞争的加剧,决策意识的增强,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的完全成本法提供的会计信息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会计内部管理的需要,必须重新认识变动成本法,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美国的一些会计师和经理又重新研究并开始在实物中试行变动成本法,并将变动成本法中的贡献边际这一概念用于本量利分析及其他方面。实际使人们认识到,变动成本法不仅有利于企业加强成本管理,而且对制定利润

计划,组织科学的经营决策也十分有用。从此,变动成本法开始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到20世纪60年代,变动成本法风靡欧美。

2 变动成本法的意义与作用

2.1 变动成本法的意义

在变动成本法下,将企业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部分。产品成本只包括变动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将固定成本如固定制造费用、固定期间费用等,不计入产品成本。在产品出售前,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的存货资产价值不包括固定制造成本;在产品销售时,转入销售成本与销售收入进行配比的也只是变动成本。这样,它就能提供反映产品盈利能力的贡献毛益资料,有利于企业的经营决策、目标管理和分析考核。

在变动成本法产生以前,传统财务会计是将企业成本划分为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而不管它们是变动成本还是固定成本。计算产品成本时,将全部制造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其中制造费用不管是变动费用还是固定费用),“吸收”、“归纳”计入产品成本。由于这种成本计算主要是用于计量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全部制造成本,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

因而也称为财务成本。制造成本的计算方法是将全部制造成本(包括变动和固定的)均计入产品成本的,因而在变动成本法产生后,为区别这两种成本计算方法,将新产生的成本计算称之为变动成本计算法,而把传统的成本计算称之为完全成本计算法(full costing),简称完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也称吸收成本计算法(或归纳成本计算法)或传统成本计算法。在完全成本计算法下,产品成本包括全部制造成本,将非制造成本如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作为期间费用进行处理,不计入产品成本。这样,在产品出售前,制造成本以存货资产的形式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待产品销售后,再将存货成本转入销售成本,与销售收入进行配比,确认损益并反映在损益表上。

在当前会计实际工作中,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一些权威机构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以及我国的财政部、税务总局、证监会等,都不允许以变动成本法计算、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财务成果和现金流量。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按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只能采用完全成本计算法。尽管变动成本法不符合会计准则的规范要求,不能用来编制对外反映的财务会计报表,但它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上,包括经营决策、资本决策、目标控制和经营业绩的责权利分析考核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2.2 变动成本法的作用

(1)提供每种产品的盈利能力资料。每种产品的盈利能力资料,是管理会计要提供的重要管理信息之一。因为利润的规划和经营管理中许多重要的决策,都要以每种产品的盈利能力作为考虑的重要依据。而每种产品的盈利能力可通过其“贡献毛益”来综合表现。所谓“贡献毛益”,是指产品的销售收入扣减其变动成本之后的余额。显然,各种产品的贡献毛益要用来补偿整个企业的固定成本,补偿之后还有余额,企业才能实现最终利润。所以,各种产品的贡献毛益正是其盈利能力的表现,也是它对企业最终利润所做贡献大小的重要标志。而产品贡献的确定又有赖于变动成本的计算。

(2)为正确地制定经营决策以及进行成本的计划和控制,提供许多有价值的资料。以贡献毛益分析为基础,进行盈亏临界点和本—量—利分析,有助于揭示产量与成本变动的内在规律,找出生产、销售、成本与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并用于预测前景,规划未来(如规划目标成本,目标利润及编制弹性预算等)。同时,这些资料也有利于正确地制定短期经营决策。因为就短期而言,企业现有的生产能力一经形成,在短期内很难改变,所以用于维持现有生产能力的固定成本就是一种与短期决策无关的成本。但

变动成本则会受到短期决策的影响。这就使得短期经营决策常常借助于贡献毛益的信息来进行。

(3)变动成本计算便于和标准成本、弹性预算和责任会计等直接结合,在计划和日常控制的各个环节发挥重要作用。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具有不同的成本形态,对于变动成本可通过指定标准成本和建立弹性预算进行日常控制。在一般情况下,变动成本的高低,可反映出生产部门和供应部门的工作业绩。完成得好坏应由它们负责。而固定成本的高低一般不是基层单位所能控制的,通常应由管理部门负责,可以通过制定费用预算加以控制。因此采用变动成本计算法,有利于采用科学的成本分析方法和正确的成本控制方法,也有利于正确评价各部门的工作业绩。

目标成本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应用.doc

目标成本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应用- 摘要:目标成本管理作为企业成本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他在企业的经济管理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降低各个项目的成本,从而能够提升企业的经济利益。目前,有许多企业都已经广泛的运用目标成本管理的管理方式,它能够使企业更好地适应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从而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本文分析了企业在运用目标管理出现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关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目标成本;经济管理;管理制度;对策措施 一、前言 随着全球经济化的快速发展,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成本进行控制和管理十分重要,成本管理的传统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因而目标成本管理的方法开始出现。目标成本管理要以企业的预算和经营目标为基础,依据市场价格,将流程设计和中心作为中心,对成本进行预测、决策,将目标成本进行分解、控制、考核以及评价的成本管理工作,主要工作内容是对成本进行管理,通过核算来为企业谋求盈利的目的,将成本和利润进行战略性规划,进行控制和系统的管理的一种管理程序,能够将企业的经营策略与市场的竞争相结合。 二、目标成本管理出现的背景 目标成本管理这一管理方法最先出现在美国,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目标成本管理被我国所引用,最先使用目标成本管理的是机械工业,此类行业对目标成本管理的内涵和理念进行初步了解和运用。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

国结合了中国企业的特色逐渐形成了我国适用的目标成本管理体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目标成本管理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它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保障。[1] 三、目标成本管理的重要意义 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下,企业的经营管理主要是为了降低企业产品的成本,从而能够提高企业产品的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最大限度的为企业谋求利润。在当前的局势下,企业实行经营管理的目的和措施主要是:采取成本竞争的方式,全面降低产品的成本。成本作为企业的主要资金投入,它对产品的价格有着直接的影响,耗费的成本越低产品的价格就会越低,产品价格降低,那么产品的竞争力就会提升,有着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就能够使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因此要对企业的成本进行科学的管理。目标成本管理作为现代企业广泛应用的管理方式,它将目标和成本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可以得出公式:目标收入-目标利润=目标成本,从中可以发现目标成本管理不仅仅要具备着成本的普遍特点,还要具备目标的远见性、可行性以及经济性等一系列特点。[2]目标成本管理需要对成本进行提前预测、现场控制、以及对事后进行反馈,这一系列的控制与管理,可以更好、更准确的实现对成本的管理。这种成本的管理方法,能够由传统型的核算方法改进为核算管理的方式,更多的是注重未雨绸缪,从而能够形成一个运用于整个企业当中,以及运用于整个经营管理过程当中的成本管理系统。对于目标成本进行科学的控制与管理,能够提高企业在整个行业市场当中的竞争力,从而可以大幅度的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可以实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四、目标成本管理在企业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作业成本计算管理及应用(doc 10页)

作业成本计算管理及应用(doc 10页)

作业成本计算、作业管理及其在我国应用的现实性一、作业成本计算及其现实意义 作业成本计算(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是西方国家于八十年代末开始研究、九十年代以来在先进制造企业首先应用起来的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 近一、二十年来,在电子技术革命的基础上产生了高度自动化的先进制造企业,带来了管理观念和管理技术的巨大变革,适时制(JIT)采购与制造系统,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零库存、单元制造、全面质量管理等崭新的管理观念与技术应运而生。高度自动化的先进制造企业,能够及时满足客户多样化,小批量的商品需求,快速地、高质量地生产出多品种少批量的产品。在这种崭新的制造环境下,企业传统采购与制造过程将发生深刻的变化。相应地,原来为传统采购与制造乃至企业决策服务的产品成本计量与控制、会计决策、业绩评价等会计理论和方法也将发生相应变革。例如,在先进制造环境下,许多人工已被机器取代,因此直接人工成本比例大大下降,固定制造费用大比例上升。70年前的间接费用仅为直接人工成本的50%~60%,而今天大多数公司的间接费用为直接人工成本的400~500%;以往直接人工成本占产品成本的40~50%,而今天不到10%,甚至仅占产品成本的3~5%。产品成本结构如此重大的变化,使得传统

的“数量基础成本计算”(如以工时、机时为基础的成本分摊方法)不能正确反映产品的消耗,从而不能正确核算企业自动化的效益,不能为企业决策和控制提供正确有用的会计信息。其最终后果是企业总体获利水平下降。 作业成本计算是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它以作业为中心,而作业的划分是从产品设计开始,到物料供应,从生产工艺流程(各车间)的各个环节、质量检验、总装,到发运销售的全过程。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出相对真实的产品成本。同时,通过对所有与产品相关联作业活动的追踪分析,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增加“顾客价值”,提供有用信息,促使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提高决策、计划、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增加企业价值的目的。 由传统的以数量为基础的成本计算发展到现代的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是成本会计科学发展的大趋势。因为面对间接费用在产品总成本中的比重日趋增大、产品品种的日趋多样化和小批量生产的市场需要,面对日益激烈的全球性竞争和贸易壁垒消除的新市场条件,继续采用早期成本会计控制大批量生产条件下产品成本的方法,用在产品成本中占有越来越小比重的直接人工去分配占有越来越大比重的制造费用,分配越来越多与工时不相关的作业费用(如质量检测、

做好精益成本管理的六个基本步骤

做好精益成本管理的六个基本步骤 精益成本管理思想的精髓就在于追求最小供应链成本。在供应链各个环节中不断地消除不为客户增值的作业,杜绝浪费,从而达到降低供应链成本,提高供应链效率目的,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特殊化多样化的需求,使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 1 - 成本管理原则是指导组织建立和有效实施成本管理体系的指导思想,组织运用这些指导思想,是组织获得成功的有力武器。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确认和运用管理原则,领导组织进行业绩改进。 - 2 - 一、关注、控制成本动量和成本发生过程。成本动量是决定和驱动成本的可变量,是消耗资源和成本形成的本源,关注和控制成本动量才是成本管理的根本。成本在过程中发生,关注成本发生过程就是关注成本:应不应该发生?应该发生多少?应该何时发生?应该在何处发生?应该由谁来发生?成本在过程中发生,只有控制成本发生的过程,才能达到控制成本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二、系统地和全面地控制成本。在组织内部成本全面发生是成本的普遍性,这种普遍性覆盖了组织的所有系统。因此,组织必须系统地和全面地控制成本。成本管理是一个系统,必须运用系统的思维和方法对成本进行系统的全面控制,即全员参与和全过程控制。 三、以战略为导向,以形成模式为结果。成本管理是组织全局性的长期工作,组织必须要有长远的打算和战略的眼光,并以战略为导向努力打造出一个有差异化的、低成本的运作模式。 四、领导作用、科学决策。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和方向。领导者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全体人员都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领导者的科学决策是组织获得成功的关键。 五、成本保证。组织建立、实施和保持成本管理体系,就是使企业在成本管理与控制方面得到立法保证、组织保证、方法保证、资源保证、活动保证和人员的意识和能力保证,为顾客和组织管理者满意提供信任。 六、全员参与。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每个人都发生成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成本管理与控制,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低成本收益。 七、预先控制成本风险。成本是有风险的,识别、确定、预防和控制成本风险是组织持续经营的必要条件。预防不期望情况的发生,要比采取纠正和纠正措施更重要。以预防为主,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该发生多少成本、付出多大代价?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 成本管理

附件3: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300号——成本管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加强成本管理,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促进企业降本增效,提升竞争能力,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等,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营运过程中实施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 第三条 企业应用成本管理工具方法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业本融合原则。成本管理工具方法实施应与企业业务优势互补和相辅相成,实现成本管理责任到人、控制到位、考核严格、目标落实。 (二)适应性原则。成本管理工具方法实施应与生产经营特点和成本管理的目标要求相适应,尤其是要与企业发展战略或竞争战略相适应。企业还应根据经营特点、组织类型和成本管理要求,选择恰当的成本计算对象,确定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 (三)成本效益原则。成本管理工具方法实施应权衡成本管理的收益,避免获得的收益大于其投入的成本。

(四)重要性原则。成本管理工具方法实施应重点管理对成本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力求精确,从简处理那些不太重要的琐碎项目。 第四条成本管理工具方法,主要包括标准成本法、目标成本法、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等。 第五条 企业应结合自身的成本管理目标和实际情况,将不同成本管理工具方法综合运用,以便更好地实现成本管理的目标。 不同成本管理工具方法在综合应用时,应以各成本管理工具方法具体目标的兼容性、资源共享性、适用对象的差异性、方法的协调性和互补性为前提,确保成本管理工具方法结合运用效益。 第二章 应用环境 第六条 企业应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选择适合的成本管理工具方法。 第七条 企业应建立健全成本相关原始记录,加强和完善成本数据的收集、记录、传递、汇总和整理工作,确保成本基础信息记录完整。 第八条 企业应加强存货的计量验收管理,建立存货的计量、验收、领退及清查制度。 第九条 企业应建立健全成本管理工具方法应用的相关规章制度,一般包括费用审报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责任成本制度等。

作业成本法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作业成本法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前,与国外的研究相比,国内的成本计算与应用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早已制约企业的竞争与发展。作业成本法在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就开始得到企业比较广泛的应用,而且还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而在国外,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研究水平已经相对较高,对现代的企业管理水平和宏观的经济发展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成本控制;差异分析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类进入了新的经济发展时代,企业也在不断地变更管理观念,随着社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不断往密集型转变的技术,在生产成本的构成中,间接费用(制造费用)的比重正在逐渐地变大,企业工人的工资总额在生产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和之前相比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使得部分企业按照传统的成本分配方法,即按照人工的总量、材料的总量、机器工时的总量等为基础的成本分配方法都已经不再适合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的需要,不能够正确地进行产品成本的计算和价格决策,因此,作业成本管理应运而生。

作业成本法的一般程序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以进行作业分析为基础,确认企业的作业、主要作业,并进行作业中心的划分;其次,以作业中心作为成本库,归集企业的间接费用,在企业的作业成本库建立之后,重要内容是如何将各类资源的价值耗用分配向对应的作业成本库;最终,把不同的作业成本库所归集的成本,分配计入对应的产品,计算产品的成本,这一步该遵循的计算规则是,由产出量决定作业的耗用量,这种作业消耗量与产出量之间的关系也体现在作业动因上,作业动因,就是将生产过程中的、各个作业成本库中的成本,最终分配到产品中去的标准,同时,是作业耗用与最终产出相沟通的中介。 由企业主要属性的依存关系理论可知,需要考虑的最主要的问题,一是由于企业的问题所决定的企业的集成水平,以及在这一集成水平对系统的准确性和复杂程度的影响;二是企业的成本是受到企业提供基本数据的时间频率和报告频率对整合度的影响。 通过对比发现,在两种产品中,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核算成本存在差异,而作业成本法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真实成本,产生这样的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成本核算对象的差异。对于传统的成本计

作业成本管理模式及其应用研究(doc 43页)

作业成本管理模式及其应用研究(doc 43页)

作业成本管理模式及其应用研究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1作业成本管理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 1.2研究思路及研究框架 (3) 第二章作业成本管理模式 (3) 2.1传统成本管理 (3) 2.1.1传统成本管理的内涵 (3) 2.1.2传统成本管理的现状 (4) 2.1.3传统成本计算法的缺陷 (5) 2.2作业成本管理 (5) 2.2.1作业管理 (5) 2.2.2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7) 2.2.3作业成本法的产生及应用 (9) 2.2.4 作业成本法的计算 (10) 2.3作业成本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对比研究 (12) 第三章沧州炼油厂作业成本管理模式 (13) 3.1沧州炼油厂概况 (13) 3.2炼油企业的生产特点 (14) 3.3沧炼的组织结构 (15) 3.4沧炼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应用 (15) 3.4.1模拟法人独立会计核算系统的确立 (15) 3.4.2模拟法人独立会计核算系统的职责和分工 (16) 3.4.3模拟法人独立会计核算体系的核算依据 (17) 3.4.4模拟法人独立会计核算体系的核算内容 (18) 3.4.5模拟法人独立会计核算体系的核算方法 (19) 3.4.6模拟法人独立会计核算体系的控制考核 (22) 3.5模拟法人独立会计核算体系的运行 (22) 3.6模拟法人独立会计核算系统的运行实例 (23)

第四章沧炼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及借鉴 (28) 4.1沧炼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 (28) 4.2沧炼模拟法人独立会计核算体系的改进 (29) 4.2.1建立虚拟核算中心 (30) 4.2.2确立标准成本体系 (31) 4.3沧炼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借鉴 (33) 附图表 (36) 感谢 参考文献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以及管理方法和制度的不断创新与变革,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已经很难与之相适应,这就要求从根本上解决传统的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在我国,成本管理大部分仍是立足于生产现场管理的传统成本管理模式。传统成本以单一的工时作为制造费用分配的基准,必然导致产量高、技术复杂程度低的产品成本偏高,而产量低、技术复杂程度高的产品成本偏低,从而不能真实反映产品的成本信息,不利于决策层做出正确的决策。传统的成本管理以产品为中心,难以落实作业的成本责任,不利于建立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责任制。传统的成本管理难以对作业的效绩进行评价,不但不利于资源消耗的监督和节约,而且也难以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成本管理的创新,通过学习西方现代成本管理模式,建立新的作业成本管理体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成本管理体制。 作业成本管理以顾客为终点,把企业分解为一系列作业的集合,根据后一项作业的需求来决定企业内部每一项作业的消耗量,并通过改善企业各项作业的效率及质量来提高企业效益,因而与需求拉动型生产方式相适应。同时作业成本管理以作业成本为对象,重点放在每一作业的完成及其所耗费的资源上,

变动成本法的应用

浅谈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研究 内容摘要:首先全面介绍变动成本法的概念、优点,及与完全成本法的不同点,然后讨论变动成本法的应用条件及主要的应用方法,由于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均有其优缺点,所以最好用结合方法,以变动成本法为基础的结合方法,首先满足内部管理,然后经过调整变通满足财务会计对外需要;以完全成本法为基础的结合方法,既符合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也符合会计核算的惯例。两种方法易被企业认可和接受,因而有利于促进变动成本法在加强内部经营管理方面的优势,提高企业经营决策水平。最后通过一个实例进一步说明变动成本法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由于变动成本法本身的局限及其他方面的原因,使得变动成本法的全面应用需要更长的时间。 关键词: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优点;作用;局限;应用方法 一、绪论 对于变动成本法的起源,国外有关会计著作中的说法并不一致。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发生于20世纪30年代末的那场资本主义社会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对变动成本法由理论到实践的发展都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市场环境的日趋严峻,预测、决策和控制的重要性日益突出,1[1]人们要求会计工作能提供更为广泛、深入和适用的信息,当然也包括成本方面的信息。于是变动成本法作为一种非传统的计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西方企业的内部管理方面。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企业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机会瞬息万变。在企业外 部环境优化、产品差异化程度不大的前提下,谁拥有成本优势,谁就拥有主动权,就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并得到进一步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财务部门的成本信息就成为企业加强对经济活动的事前规划和日常控制的重要依据。而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使得固定成本的比重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这样,按传统的完全成本法提供的会计资料就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预测、决策、考核、分析和控制的需要了,于是变动成本法的应用就有了广阔的空间。本文通过对变动成本法作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力求探求出变动成本法应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以促进其理论和实务的进一步发展。 二、变动成本法的概述 (一)变动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也称直接成本法或边际成本法,是指在计算成本时,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只将变动成本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作为产品成本的全部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及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⑵变动成本法免去了固定成本的分配计算程序。变动成本法的应用基于以下理由:产品成本应该只包括变动生产成本。因为产品成本应是那些随产品实体的流转而流转,只在当产品销售出去时才能与相关收入实现配比,得以补偿的成本。按照变动成本法的解释,产品成本必然与产品密切相关,在生产工艺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成本消耗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发生的产品成本总额应当随着完成的产品产量成正比例变动。如果不存在产品这个物质承担者,就不应当有产品成本存在。因此,在变动成本法计算下,只有生产成本中变动部分才构成产品成本的内容。 (二)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

作业成本管理模式及其应用研究

作业成本管理模式及其应用研究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1作业成本管理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 1.2研究思路及研究框架 (3) 第二章作业成本管理模式 (3) 2.1传统成本管理 (3) 2.1.1传统成本管理的内涵 (3) 2.1.2传统成本管理的现状 (4) 2.1.3传统成本计算法的缺陷 (5) 2.2作业成本管理 (5) 2.2.1作业管理 (5) 2.2.2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7) 2.2.3作业成本法的产生及应用 (9) 2.2.4 作业成本法的计算 (10) 2.3作业成本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对比研究 (12) 第三章XX炼油厂作业成本管理模式 (13) 3.1XX炼油厂概况 (13) 3.2炼油企业的生产特点 (14) 3.3沧炼的组织结构 (15) 3.4沧炼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应用 (15) 3.4.1模拟法人独立会计核算系统的确立 (15) 3.4.2模拟法人独立会计核算系统的职责和分工 (16)

3.4.3模拟法人独立会计核算体系的核算依据 (17) 3.4.4模拟法人独立会计核算体系的核算内容 (18) 3.4.5模拟法人独立会计核算体系的核算方法 (19) 3.4.6模拟法人独立会计核算体系的控制考核 (22) 3.5模拟法人独立会计核算体系的运行 (22) 3.6模拟法人独立会计核算系统的运行实例 (23) 第四章沧炼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及借鉴 (28) 4.1沧炼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 (28) 4.2沧炼模拟法人独立会计核算体系的改进 (29) 4.2.1建立虚拟核算中心 (30) 4.2.2确立标准成本体系 (31) 4.3沧炼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借鉴 (33) 附图表 (36) 感谢 参考文献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以及管理方法和制度的不断创新与变革,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已经很难与之相适应,这就要求从根本上解决传统的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在我国,成本管理大部分仍是立足于生产现场管理的传统成本管理模式。传统成本以单一的工时作为制造费用分配的基准,必然导致产量高、技术复杂程度低的产品成本偏高,而产量低、技术复杂程度高的

变动成本法的应用案例分析【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变动成本法的应用案例分析 变动成本法即将成本按成本形态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部分,将变动的部分计入产品成本。变动生产成本法这一概念自被提出后,就一直是学术界热议的话题。它能帮助管理者制定决策,科学的进行日常经营管理,有利于分析考核业绩。然而在实务界,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权威机构是不认可以变动生产成本法所编制的对外报表的。如何让变动成本法与当前的制造成本法结合起来更好的为企业应用,从而进行科学的管理,成为当前管理会计界的一个重点。 1变动成本法的历史沿革 1.1 变动成本法的起源 关于变动成本法的起源,并没有统一的观点,但据记载,1836年英国的曼切斯特工厂已经出现了它的雏形;也有会计学家指出法国的斯特劳斯·别尔格在1876年提出过变动成本法的设想;英国人则认为在1904年出版的《会计百科全书》中记载了相关的会计成本法内容;而美国的《制度》杂志在1906年也刊登过一片文章,其中有一段话和变动成本法的基本思路很相似:在生产经营活动的抉择中,为估计其所期望的净损益,第一步就要找出合适衡量一定的生产经营活动效果的单位费用,单位直接收入减去单位直接费用得单位净收入或单位净贡献,然后以它来抵偿不影响生产经营活动的费用——这些不影响生产经营活动的费用是指不指选择什么生产经营活动方式都一样固定或不变。单位净收入(或单位净贡献)乘以产品数量就可以用来比较由于选择各种不同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产生的不同损益。 1.2变动成本法的传播 1936年1月15日的《会计师联合公报》刊出了美籍英国会计学家的一篇论文,乔纳森·哈里斯在论文里写到他1934年在阿尔末化学公司设计“直接标准成本制造计划”中发现了一个问题。当时公司的销售量上升了,但利润却不

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研究

2010.10(下) C h i n a C o l l e c t i v e E c o n o m y 集体经济·AASB1012号有关外币换算的规定,汇兑 损益既可以在盈余中也可以在未实现收益中予以确认,可根据交易的性质决定。我们看到,如果资产重估和汇兑损益在未实现收益中确认,那么盈余或综合收益的价值相关性必然发生变化。 无形资产的确认也是价值相关性研究中的重要内容。通常来说,只有通过企业外部交易获得的无形资产才需要确认。例如,根据我国财政部2006年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的规定,利用现金支付方式获取专利权可通过资本化进行确认。Lev 和Zarowin (1999)表明 R&D 的资本化和摊销通常可以改善收入 与费用的匹配关系进而提高盈余的价值相关性。所以,一般会计准则对于无形资产进行确认的国家,盈余的价值相关性也相对较高。 第二,对于已披露但未被财务报表确认的信息(包括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理解首先要从披露的定义出发。Devid- Fridayetal.(1999)指出美国财务会计准则(SFAS )并没有明确给出披露的定义,但该文认为已披露信息与财务报表已确认信息之间有一定的区别,所谓已披露信息是指那些在财务报表的附注中明确列示,但未被作为资产、负债、收入、费用或其他科目规范且完整地记录的信息,比如外币资本折算方法、存货计价方法、承诺事项、或有事项等。 第三,所谓公开可得信息是指那些未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也未被财务报表确认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又是公开可得的。例如,同行业内其他公司的盈余公告,已发布的宏观经济信息以及公司CEO 的变动等。 第四,类似Fama (1970),这里定义的内幕信息与公开可得信息相对应,指非公开渠道信息,例如,知情人内幕信息及交易者信息等。 这样,通过将信息划分为上述四类,本文建立了价值相关性的分级,可称之为有效价值相关性假说,具体描述如下:一是对应财务报表已确认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可称为弱式价值相关性;二是对应财务报表已确认信息、已披露但未被财务报表 确认信息以及既未披露也未被财务报表确认的公开可得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可称为半强式价值相关性;三是对应着所有公开可得信息和内幕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可称为强式价值相关性。 参考文献: 1、Barth,M.,Beaver,W.H.and Lands -man,W.R.The relevance of value rele -vance literature for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 setting:another view [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1(31). 2、Beaver,W.H.,and William,H.Per -spectives on Recent Capital Market Re -search[J].Accounting Review,2002(77). 3、孟焰,袁淳.亏损上市公司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5(5). 4、王化成,程小可,佟岩.经济增加值 的价值相关性———与盈余、现金流量、剩余收益指标的对比[J].会计研究,2004(5). *本文感谢长春税务学院博士基金项目(2008002)的支持。 (作者单位:刘淼,吉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张勤杰,吉林大学) 摘要:与传统的完全成本法相比,变动成本法更能真实地反映产品盈利情况,为企业进行短期经营决策提供更相关的资料信息,能更好地落实“以销定产”的思想。有条件的企业可采用变动成本法并结合作业成本法进行日常核算,以满足企业内部的管理需要;编制报表时,采用一定的方法再将其调整为完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和存货成本。文章结合实例分析了变动成本法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但如何正确进行成本性态分析成为其科学应用的关键和难点。 关键词: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应用;成本性态 变动成本法是指在计算产品成本时,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将所有成本区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其中生产成本中的变动成本计入产品成本;生产成本中的固定成本全部计入当期损益;全部非生产成本也全部转化成费用。变动成本法认为:产品成本应该是由随着产量密切相关的变动成本构成,在实现销售时更加符合“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固定性制造费用是为企业提供一定的生产经营条件,它们在一定时间内是不变的,与实际产量并没有直接联系。在性质上类似于期间费用,不应作为期末存货的一部分逐步递延到后续期间,而应在发生时全额转化成费用。 一、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研究 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只包含变动成本,因而期末的产品和在产品成本要低于完全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其差额便是经分摊之后的固定性制造费用。由于存货计价的差异和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不同,必然会导致二者在盈亏上的计算。变动成本法更强调某一产品对企业的边际贡献,边际贡献的计算公式为:边际贡献=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只含变动生产成本)。边际贡献首先要弥补固定成本(含期间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弥补完之后************************************************ 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研究 ■ 李百青 学术探讨 66

成本控制的6大方法

成本控制的6大方法 一、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有以下几点: 1、工厂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经济利益,以取得持续性的竞争优势,那么就是要努力提 升自己的竞争优势,必须精打细算,加强成本管理控制,努力寻求各种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2、工厂企业的经营管理离开不两件事:提升营业额,降低成本。企业要发展,离不开销售,按理说,销 售越好,营业额越高,企业的发展就越大,事实上,销售好,营业额高,还需重视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成本的控制。 3、一般情况下,成本降低的幅度,要比利润增加的幅度要大,即成本降低10%,利润可能增加20%甚至 更多。所以说进行成本管理是势在必行的关键工作。它影响着产品的设计成本、采购成本、质量成本、销售成本、工作流程、资金占用、减少库存各个阶段。 4、良好的成本控制管理可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和资源利用率,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促进 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和改进,最终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二、掌握五大成本管理要点 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成本控制的过程是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计算、调节和监督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发现薄弱环节,挖掘内部潜力,寻找一切可能降低成本途径的过程。降低产品成本,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途径着手进行。 1、财务领域控制 (1)提高资金运作水平,首先要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其次要对资金实施跟踪管理,加强资金调度与使用;第三要降低存货比例,加强存货管理。通过以上措施减少资金占用,优化资金结构,合理分配资金,加速资金周转,降低筹资成本。 (2)财务人员要抓好成本事前、事中、事后的工作,事前要抓好成本预测、决策和成本计划工作;事中要抓好成本控制和核算工作;事后要抓好成本的考核和分析工作。应从管理的高度去挖掘成本降低和获取效益的潜力。 (3)严格控制、节约费用开支,可以控制的费用应尽量少开支,节约开支,如材料费、差旅费等。企业应遵守财务管理制度,坚持勤俭办厂,反对铺张浪费,尽量降低制造费用,节约生产费用,严格控制期间费用,压缩非生产费用。 2、策略管理领域控制 (1)技术创新,寻求新出路。在成本降低到一定阶段后,企业只有从创新着手来降低成本,从技术创新上来降低原料用量或寻找新的、价格便宜的材料替代原有老的、价格较高的材料;

泛系论在企业成本管理的初步应用

泛系论在企业成本管理的初步应用 1.成本竞争优势是企业综合竞争优势(技术、质量、服务、成本)的核心。成本管理 水平的高低是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运行效果的绩效指标。日本和欧美一直对成本管理进行 研究,并从九十年代开始全面推广以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会计学权威罗伯特?卡普兰(Robert Kaplan)和罗宾?库珀(Robin Cooper)为代表所建立的面向流程管理的“作 业成本法管理”。 2.我国企业在成本管理无论从理念上或者手段上比西方国家落后20多年。无效的浪 费没有得到控制。这种现象在大中型企业比较严重,根据估计,仅企业两大管理不善成本(质量成本和效率成本)就占企业生产总值的2%以上。如果按国民生产总值GDP计算,那就是GDP的2%以上。为此,国家经委在1993年在全国倡导学习邯郸钢铁厂的“目标成本法”。“目标成本法”是日本制造业创立的成本管理方法。但是,由于“目标成本法”并 没有从理论上进行总结和存在局限性。因此,它在我国并没有得到普遍性应用推广。 3.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我国进入WTO,企业的竞争环境发生结构上的改变:企业 之间的竞争发展成企业全程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企业全程供应链的竞争反映在供应链之 间的技术、质量、服务、成本四个方面的竞争。在技术和质量方面,我们看到ISO 9000质量体系在整个供应链进行认证;在服务方面,我们看到第三方物流的产生;但在成本管理方面是个空白。因此,创立以供应链成本管理理论和体系认证就成为当今企 业管理的迫切问题。从市场上,我们可以看到不绝于耳的价格大战就印证了这一点。 二、泛系论与成本管理的关系 在把泛系理论应用在成本管理里的整个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泛系相对论。确定了: 1)成本控制体系的观控模式 成本控制体系={(组织——PDCA观控模式(方法)\环境)/对象(属性,关系)} PDCA代表:P–计划(Plan),D–执行(Do),C–控制(Control),A–改善(Ameliorate)。 2)关系结构 基于泛系论提出对象之间存在的12种一般性关系:宏微、因果、局整、主次、模拟、生克、形影、串并、观控、集散、异同、动静。著名的管理学专家Katz & Kahn提出:社会系统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相互关系。一个组织能够经历重大波折而依然生存下来的原因是各种事物的关系而不是事物本身。这些原因使系统保持了始终如一的 连贯性。这与泛系理论侧重关系的研究异曲同工。因此,建立有效的成本控制系统必须是 从分析成本管理对象之间的关系出发。 3)泛箱原理

作业成本管理模式及应用研究分析(doc 48页)

作业成本管理模式及应用研究分析(doc 48页)

作业成本管理模式及其应用研究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1作业成本管理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 1.2研究思路及研究框架 (3) 第二章作业成本管理模式 (3) 2.1传统成本管理 (3) 2.1.1传统成本管理的内涵 (3) 2.1.2传统成本管理的现状 (4) 2.1.3传统成本计算法的缺陷 (5) 2.2作业成本管理 (5) 2.2.1作业管理 (5) 2.2.2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7) 2.2.3作业成本法的产生及应用 (9) 2.2.4 作业成本法的计算 (10) 2.3作业成本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对比研究 (12) 第三章沧州炼油厂作业成本管理模式 (13) 3.1沧州炼油厂概况 (13) 3.2炼油企业的生产特点 (14) 3.3沧炼的组织结构 (15) 3.4沧炼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应用 (15) 3.4.1模拟法人独立会计核算系统的确立 (15) 3.4.2模拟法人独立会计核算系统的职责和分工 (16) 3.4.3模拟法人独立会计核算体系的核算依据 (17) 1

3.4.4模拟法人独立会计核算体系的核算内容 (18) 3.4.5模拟法人独立会计核算体系的核算方法 (19) 3.4.6模拟法人独立会计核算体系的控制考核 (22) 3.5模拟法人独立会计核算体系的运行 (22) 3.6模拟法人独立会计核算系统的运行实例 (23) 第四章沧炼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及借鉴 (28) 4.1沧炼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 (28) 4.2沧炼模拟法人独立会计核算体系的改进 (29) 4.2.1建立虚拟核算中心 (30) 4.2.2确立标准成本体系 (31) 4.3沧炼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借鉴 (33) 附图表 (36) 感谢 参考文献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以及管理方法和制度的不断创新与变革,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已经很难与之相适应,这就要求从根本上解决传统的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在我国,成本管理大部分仍是立足于生产现场管理的传统成本管理模式。传统成本以单一的工时作为制造费用分配的基准,必然导致产量高、技术复杂程度低的产品成本偏高,而产量低、技术复杂程度高的产品成本偏低,从而不能真实反映产品的成本信息,不利于决策层做出正确的决策。传统的成本管理以产品为中心,难以落实作业的成本责任,不利于建立企业生产经 2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在集团公司中的应用及比较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及比较 摘要 在不同的决策过程中,企业决策者需要不同的成本信息,因而在管理会计中就出现了许多种成本的分类方式,当然也随之出现了多种众多的成本核算方式。但是当下企业使用频率最大的成本核算方式是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虽然在过去,在会计核算方式中,完全成本方法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但由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企业对成本核算的需求在日益增长,然而完全成本法已经不能再满足企业的需求,因而变动成本法的应用性越来越广泛。 笔者重点分析了两种结算方式各自的核算特点、区别以及优缺点的研究,探索这两种方法在企业中的应用,并对这两种不同的核算方法进行比较,得出哪种成本核算方法对企业更有利。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将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结合应用的方式更加合理,既能避免重复核算,又能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对外提供报表的需求。结合制能降低会计成本,对企业更有利,更能使企业利益最大化。 关键词: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优缺点;制造费用;结合制 Analysis on the Variable Costing and Full Costing in Enterprise Application and Comparison Abstract Enterprise managers in the different decision-making process need of different cost information, so there have been many cost management accounting classification, accompanying a variety of costing methods. Among each enterprise cost accounting, the full cost method and the variable cost method are two kinds of main methods. Although the full cost method has been in the leading position in enterprise cost accounting, as in the perfection of market economy, with the accelerating process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in the world, the full cost method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growing needs of enterprise. As a result, the variable costing method is increasingly being used widely. Based on the respective features and the differences of full costing and variable costing , and the study of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m, we will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wo methods in the enterprise in this article, and compare the two different methods of accounting. Our target is to draw a conclusion which accounting method is more advantageous. In the end, the article comes to a conclusion that: the way combined variable cost method with full cost method is more reasonable. This method can not only avoid duplicate accounts, but also meet the needs of enterprise internal management and providing reports. Combined system can

浅析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差异及其应用

浅析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差异及其应用 一、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 从20世纪中叶开始,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决策意识的增长,会计学界开始认识到传统的完全成本法提供的会计信息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必须重视并使用变动成本法。可见变动成本法就是为了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而产生与发展起来的,现已成为企业进行预测、决策、考核、分析和控制的重要手段。 变动成本法是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而将固定制造费用和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变动成本法的应用基于以下理由: 产品成本应该只包括变动生产成本。因为产品成本应是那些随产品实体的流转而流转,只在当产品销售出去时才能与相关收入实现配比,得以补偿的成本。按照变动成本法的解释,产品成本必然与产品密切相关,在生产工艺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成本消耗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发生的产品成本总额应当随着完成的产品产量成正比例变动。如果不存在产品这个物质承担者,就不应当有产品成本存在。因此,在变动成本法计算下,只有生产成本中变动部分才构成产品成本的内容。 与变动成本法相对应的完全成本法包含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为生产产品而耗费的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即全部制造费用,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来计算损益的成本计算方法。该方法计算的净损益不仅符合会计制度的要求,也为编制对外会计报表打下基础。在完全成本法下,产品单位成本中包括了固定制造费用,它随产品而周转,从而使期末未销售和已销的产品成本构成完全相同。 二、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 变动成本法是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来核算成本,完全成本法是以成本按经济用途分类为前提来核算成本的。这就决定了变动成本法与传统的完全成本法存在较大差异。

作业成本法在医院项目成本测算中运用

作业成本法在医院项目成本测算中运用 摘要:探讨在医院的成本核算中采用作业成本法,对医疗项目进和精细成本核算方式。文章介绍了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的运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及运用。通过实例的方式说明了,作业成本法在医疗项目测算中的运用,建立资源库,确定作业中心,明确作业动因,分摊作业成本,测算出医疗项目成本,分析了降低成本的方向。 关键词:医疗项目成本;作业成本法;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手术室;剖宫产 随着国家医疗改革的深入和医疗保险制度的推行,成本核算重要性日益凸现,掌握自身经营状况,降低成本费用,寻求新的增长点,需要精细化准确的成本核算方式。作业成本法的运用能更精准的核算医院诊疗项目,对医院诊疗项目的定价提出有力证据,同时对医院运营管理提供详实的信息。 一、作业成本法的概述 作业成本法主要通过“作业”的形式,对间接费用进行系统的归集,并详细的确认和计算相应的资源动因,而后将其资源费用在作业中归集、体现,并确认和计量作为动因。作业成本法的计算,在直接成本的核算方法上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上没有不同之处,其特点主要体现在间接费用的核算

上,其本质就是要确定分配间接费用的合理基础。 作业成本法的计算分配原理:1.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 耗作业;2.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导致成本的发生。 二、作业成本法在医疗项目成本测算中的具体运用 医疗项目的成本一直是医院成本核算中的难题,作业成本法的运用对医疗项目成本的计算,提供了新的方法。现以剖宫产手术成本项目的核算为例。 (一)建立资源成本库 据《医院会计制度》的要求,医院医疗支出项目有十多项,通过对财务人员、手术室人员、物资管理部门的走访、调查,本着合理性、重要性、差异性原则,通过对成本项目内容的分析、合并,最终对设立出人员成本、固定资产折旧、卫生材料、日常业务费、维修费、其它费用共六大资源成本。 (二)确定作业,建立手术室作业中心并确定作业动因 作业成本核算要深入到手术室工作中去,在具体工作中,要结合手术室内部管理制度的要求,还要对科室工作人员进行走访,特别是在和工作人员走访中,要重点了解几个问题:工作内容、消耗材料、耗费时间、工作人数等。通过以上方法,确定某医院手术室的作业流程,分为接送作业、台上作业、准备作业、管理作业。接送作业和准备作业的作业动因是总手术台次,管理作业的分配是通过手术室人数进行分配。 (三)分配资源消耗,形成作业中心成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