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语言表达的连贯(句子的衔接) 2 技法突破
- 格式:ppt
- 大小:4.00 MB
- 文档页数:77
专题六 语言表达的连贯(句子的衔接)考向一 补写句子语句补写题是2018年浙江卷新出现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其答题的实质是:让考生在一些隐性提示的指导下,使这个文段恢复原貌。
语句补写题选取的语段从性质上来说基本上是说明性语段、议论性语段;从语段的结构上来说,多数可以分为起始、展开、过渡、结束四部分。
命题人在选好语段后,下一步就是对语段进行挖空,挖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的位置和性质,主要有三种情况,根据这三种情况我们可将其分为四大类型。
类型一 总提(起)句的补写所谓总提(起)句,即能领起或概括整个语段或下文层次的语句。
这时的语句补写,实际上就是一个压缩语段题,只要能概括语段或下文内容即可。
当然,要考虑到前后句子的衔接连贯问题。
[例1] (2017·全国卷Ⅲ,改编)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16个字。
太阳能与风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常白天阳光强而风小,夜晚光照变得很弱而风力加强;夏季阳光强度大而风小,冬季阳光强度小而风大。
这种互补性使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在资源上具有很好的匹配性。
常见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有两套发电设备,夜间和阴天由风力发电装置发电,晴朗的白天由太阳能发电装置发电,在既有风又有太阳的情况下,二者同时发挥作用,比单用风力或太阳能发电更经济。
答案:在时间上有很强的互补性[解题演示] 第一步――→通读文段确定类型这是一则说明性文段,从横线所在的位置和前后语境看,应补写一个总提句。
第二步――→结合前后文确定内容从后文看,“白天”“夜晚”“夏季”“冬季”是时间,而“白天”和“夜晚”、“夏季”和“冬季”的太阳能和风能的情况是互补的,由此分析,空格处所填内容应该强调太阳能与风能在时间上互补的特点。
第三步――→结合要求揣摩答案在确定横线处要引出“强调太阳能与风能在时间上互补”这个特点后,再根据字数不超过16个字的要求,用一个陈述句表达。
任务突破练三十三语言表达的连贯(赋分53分,用时40分钟)一、对点练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从上空俯瞰港珠澳大桥,巨龙在离岸20多公里处倏忽隐没,再在6公里外腾空而起,( ),工作人员都亲切地称其为“贝壳岛”。
A.小岛像蚝贝一样连接两端B.两端的小岛连接在一起,状似蚝贝C.连接两端的小岛,状似蚝贝D.两端的小岛像蚝贝一样连接起来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中国网络文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培育了大量的写手,作品更是层出不穷。
许多网络写手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 )。
一些网络文学作品格调不高,不能反映当代中国波澜壮阔的社会图景,而是遵循一种“快感机制”,供大众“悦读”。
这其实是价值错位、急功近利的表现。
网络写手应该摆正心态,自觉跳出“作品点击量”的桎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A.出现了浮躁情绪,热衷于追名逐利,偏离了文学初心B.热衷于追名逐利,出现了浮躁情绪,偏离了文学初心C.热衷于追名逐利,偏离了文学初心,出现了浮躁情绪D.偏离了文学初心,出现了浮躁情绪,热衷于追名逐利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篆刻艺术对我国文人绘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诗、书、画、印的结合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特点。
( ),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致与高雅,其不只是篆刻技法的具象表现,更是文人主体思想意趣的抒发与吐露,是文人个性、内心情感的外化。
A.中国文人的闲适与风雅一定程度上在篆刻艺术上体现B.中国文人的闲适与风雅一定程度上通过篆刻艺术来体现C.篆刻艺术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文人的闲适与风雅D.篆刻艺术一定程度上使中国文人的闲适与风雅得以体现4.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品牌价值之大,引无数企业竞折腰。
然而,品牌并不是艺术品, , , , , ,也会步入暮年、后继无力,直至死亡。
高考句子衔接题的答题技巧关于语言连接的知识(一)话题要保持统一。
话题就是一篇文章的主题,一个段落的段旨,几句话的主要意思或表述所围绕的对象。
在表达一件事情、说明一个道理时,每一个句子要围绕统一的话题,使句子的话题与段的话题一致;每一段要围绕统一的话题,使段的话题与全文的话题一致。
几句话说明一个话题,或几段话表述一个中心,中间不要插入与这个话题或这个中心无关的话,否则意思跳跃或中断,造成话题转移,影响语言的连接。
(二)表达的角度要一致。
在说话或写文章时,表述一个意思,阐明一个道理,描写一个对象,都要选择一个合理的角度,这些角度一般有时间角度、空间角度、人称角度等。
一个复句或句群,表述的角度要前后一致,这样才能使语言连接。
(三)思路要鲜明且连续持续。
从表面上说,作者对句子顺序、段落顺序、内容先后的安排就是“思路”。
语言能够对客观存有作出能动的反映,但客观决定着主观。
客观事物之间都存有一定的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程序顺序、逻辑顺序、事理顺序等。
一般地说,不同的表达方式采用不同的顺序:记叙多以时间或空间为顺序,议论多以逻辑或事理为顺序,说明多以空间或程序为顺序。
(四)语言的衔接要紧密。
这是语言连接的重要要求,能够保证语意贯通,没有隔裂感。
为此,应注意一下几点:1、准确使用关联词。
在复句或句群中,关联词表示分句间或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在段落间也能起到很强的衔接的作用。
2、巧妙使用意思相关联的词语或句子。
所谓意思相关联的词语和句子,是指代词、序数词、表相关时间或空间的一组词、表比较的词、同义近义词语等。
3、适当使用过渡性的词语或句子。
(五)语言的节奏和音韵要和谐。
节奏和音韵安排合理,能够使读者在“优美的旋律”中享受到审美的愉悦。
它在语言上的要求有很多方面。
如:词语的结构和排列、句子成分的结构和排列、句式的选择以及停顿的安排等。
二、解题的方法和技巧(一)通读文字材料,细品语境。
大多题目都有语境,品味语境对确定解题思路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考语文语句连贯知识点在高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语句的连贯性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不仅在平时写作中需要注意,更在高考中占据重要的分值。
下面将从语句间的衔接、词句间的关系以及修辞手法等方面详细介绍语句连贯的知识点。
首先,语句间的衔接是语句连贯的基础。
一个好的句子要能够与上下文相互衔接,使整篇文章流畅。
一种常用的衔接方式是使用过渡词或词组。
比如,而且、另外、然而等词语可以用来连接两个相似或对比的观点,使文章逻辑更加清晰。
此外,使用句子衔接手段也十分重要。
例如,通过使用代词、指示词或者名词重复等手法可以使句子之间产生一种自然的衔接感,使文章更具连贯性。
除了句子间的衔接,词句间的关系也是语句连贯的重要因素。
常用的表达词句关系的方法有并列、对比、因果、转折等。
并列关系指的是两个词句在表达上属于同一水平,如“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对比关系则是指两个词句在表达上形成鲜明的对比,如“白天欣赏花开,夜晚静观星辰”;因果关系则是指前一个词句是后一个词句的原因或结果,如“由于天气变冷,人们纷纷穿上了秋冬装”;转折关系则是指前一词句与后一词句在意义上产生了截然相反的转折,如“他从来都是一个有原则的人,然而这次却破了例”。
此外,修辞手法也是语句连贯的重要手段之一。
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笔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能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比如,使用比喻可以使抽象的概念更加具象化,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使用拟人可以使非生物或抽象事物具备人的行为特征,让文章更加生动活泼;使用排比可以使句子的韵律感更强,读起来更有节奏感。
当然,修辞手法的使用需要适度,过多而过分夸张的修辞容易造成语言的虚华和歧义。
总之,语句连贯是一项重要的语文知识点,不仅关系到平时写作的质量,也影响到高考作文的得分。
通过合理的语句衔接、准确的词句关系以及恰当的修辞手法的运用,我们可以使文章更加连贯,增加读者的阅读流畅感,从而提高作文的质量。
因此,在语文学习中,我们应该注重锻炼语句连贯的能力,通过多读优秀作文、多积累写作经验等方式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在高考中获得更好的成绩。
高考语言的连贯题的解题技巧查看近年高考试卷会发觉,语言的连贯考查形式已起先从客观题向主观题转变,考查难度有所提高。
尽管题型变更、难度提高,但只要我们能把握住出题者的六大思路,摸索、总结出有效可行的解题对策,养成良好的解题思维习惯,就可以心中有数地做好语言连贯考题。
下面就从六个方面详细谈谈:出题思路一:角度一样;解题对策:看主语、寻对象通常,前后几个句子的陈述角度一样,会使一组句子显得更连贯。
出题者往往便会据此出题,或抽去其中一句让考生选择,或变更其中一句叙述对象要考生修改。
要保持陈述角度一样,必定要求几个句子的主语一样或围绕同一对象绽开。
因此,我们的解题对策就是:一要看几个句子主语是否一样,二要看主语不一样的句子是否从同一对象角度绽开的。
例如:05年全国高考山东卷第22题,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几个短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减词语),做到既保留全部信息,又语言简明。
事实证明,各级领导干部常常到基层调研是了解真实状况、把领导阅历和群众才智结合起来,倾听群众的呼声,调动和激发广阔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建性,使领导干部增长学问才能,从而使决策严格地做到科学和从实际动身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和制度。
这道题干脆考查了我们将长单句改写成几个短句的实力,间接考查了我们语言连贯的实力。
长单句变成几个短句的方法通常是先找出主干句并将其独立成句,再将剩余的修饰成分——定语或状语,分别变成短句。
本题的主干句是“事实证明,各级领导干部常常到基层调研是了解真实状况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和制度。
”这不难看出,主干句还嫌长,可以再变短为“事实证明,各级领导干部常常到基层调研是一种很好的制度,也是了解真实状况的好方法。
”。
剩余的文字“了解真实状况……做到科学和从实际动身的”都是宾语前的修饰成分即定语,有几层。
稍作探讨,就知道题目要求我们运用语言连贯中角度一样的方法,把修饰成分变成陈述角度一样的几个短句子;那么以什么为各句的陈述对象呢?考察各修饰成分可以确定“各级领导干部常常到基层调研”就是陈述对象,为使语言简明,用“它”复指该对象。
高考语言连贯题的解题技巧就生话来说,我们说话写文章,语言是否连贯,不仅反映出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直接影到我们的语言表达问题。
从高考试题改革以来的十多年,年年都考这个知识点,可见这个知识点是何等的重要。
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问题。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考,本人根据多年教高三的经验,总结出了一些关于高考语言连贯题的解题技巧,供同学们复习应考时参考。
一、合符认识事物的逻辑顺序。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逻辑顺序,人在认识这些事物的时候,其思维也是有一定的逻辑顺序的。
因此,我们在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时,也必须遵从这些逻辑顺序,别人才能正确地理解你所表达的思想观点。
例1、在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围墙的下面,_____,尽管它们的旁边是一棵高大的梧桐树。
①很引人注意②有五六株南天竹③在很可怜地颤动④瘦弱的枝干负着瘦弱的绿叶A.①②④③ B.④②③① C.②①④③ D.②④③①(简析:题干开头一句说“围墙的下面”,下文就该说有什么事物,答案选项中只有第②句能表达此意,这就排除了A、B两项。
又,第④句紧接着具体描绘“南天竹”的“枝干”的外形,第③句又进一步描绘其如此外形中的枝干的表现——“可怜地颤动”。
然后,第①句总的说明:由于以上三句所写的形状,南天竹“很引人注意”。
故答案选D)二、语义合符事物存在的客观情境。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它存在的客观环境的;没有具体的客观环境,事物就失去了它存在的物质基础。
因此,我们在表达某个事物(思想观点)时,就必须合符这个事物所存在的客观情境。
只有这样,别人才能听得懂我们所表达的意思。
例2、在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每当落日黄昏,暮烟疏雨的时候,_____① 缕缕白色的炊烟②弥漫在山野的四周③缭绕在茅舍的烟囱上④山脚下便笼罩着一片苍茫的烟幕⑤一种松脂燃烧的香味A.①③⑤②④ B.⑤①④③② C.④⑤③①② D.④①③⑤②(简析:题目横线前的句子,只点明了总的情景和时间,显然还缺地点,答案中的第④句就点明“山脚下”,这样,答案就只能是C或D。
高考语文——语言表达之连贯(一)语言表达连贯的特点和要求1.特点形式相联语言的连贯表现在形式上,包括恰当的语序、合适的语体色彩、前后一致的句式、句与句之间的呼应等。
语意贯通语言的连贯表现在语意上,包含句与句之间内容上的一致、语句的感情色彩前后一致、行文围绕一个统一的话题等。
2.要求【特别提醒】连贯是从语言的组合衔接上对语言运用提出的要求。
一篇之中,先说哪一段,后说哪一段;一段之中,先说哪一句,后说哪一句,都要作通盘考虑,合理安排,做此类题不能只注重语言形式的连贯,主要应看句子的内容是否前后照应,意思是否连贯顺畅。
(二)语言表达连贯常见的三种题型1.语句排序型示例:下列句子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赵先生已在前几年去世了。
②汉语教员同时是语言学家,这是顺理成章的事。
③赵先生的《中国话的文法》是汉语语法的经典著作之一。
④他是世界上第一流的语言学家,曾在美国教了几十年汉语。
⑤国内教中国人汉语的专家学者能和赵先生相比的,也不是很多。
⑥希望年轻的教师同志们取法乎上,向赵先生这样的汉语教员看齐,不要仅仅靠会说普通话来敷衍塞责。
⑦大家可听过赵元任这个名字?A.⑦①④②③⑤⑥B.④②③⑤⑥①⑦C.⑦④②③⑤⑥①D.②⑥③④⑤①⑦此题给出了7个句序混乱的句子,要求排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
这类题型属于语句排序型连贯题。
【答案:A】2.语句复位型示例:下列排列正确的一组是()埋伏与照应需要惨淡经营。
埋伏处要能轻轻一笔,若不经营,__________。
要使读者看不出斧凿痕迹,只觉得__________,如一丛花,如一棵菜。
虽由人力,却似天成。
如果看出来这里是埋伏,那里是照应,__________ 。
①照应处要顺理成章,水到渠成②照应处要水到渠成,顺理成章③清清爽爽,简简单单④自自然然,完完整整⑤便成死症⑥便太浅显A.①④⑤B.①③⑥C.②③⑤D.②④⑥此题给出了具体的语境,要求按照对语境的分析,把衔接最恰当的句子恢复到对应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