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圆明园的毁灭》
- 格式:pptx
- 大小:2.58 MB
- 文档页数:29
小学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教案设计优秀5篇教学目标篇一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篇二教学内容:(一)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毁灭来叙述内容的。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1课,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识了圆明园,圆明园烧毁之前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呢?(板书:美)(二)学习新课,组织学生自学。
1、上节课的学习,大家意犹未尽,今天我们将通过孩子们的自学进一步品读课文2、3、4段,感受圆明园的美。
上节课,我们通过大家的推选,邀请了三位自学小组的负责人,他们在课前已经做好了准备,今天就将由他们带领大家进一步品读课文。
请大家看自学提示。
2、请三位自学负责人到小黑板前,其他的同学也早就选好了自学的段落,请你们到自学小组负责人那里,进行今天的学习。
3、分组学习。
学生借助小黑板进行学习活动,并且汇报自己在自学中的收获。
4、按照学习小组的顺序进行汇报。
汇报时,由学习负责人选择参加汇报的同学,其他同学面向相关学习小组,听取其他组学习的收获。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点评)5、这三个段学完了,孩子们口中传出的,全是溢美之词,正是因为我们走进课文,用心去读了、才能真正领略到圆明园无穷的魅力。
请你用你能用上的最美的词汇来赞美圆明园。
教师小结:孩子们说得真好。
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历经一百五十年才建成。
多少能工巧匠的心血和智慧,多少稀世珍宝汇聚园中,才凝结成这座旷世名园。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圆明园的毁灭》的历史背景和原因2.学习《圆明园的毁灭》的作者郁达夫及其用心和态度3.掌握文中的生词和词语的意义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和分析课文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明园的毁灭》的历史背景和原因,郁达夫的态度和用心2.教学难点:分析郁达夫文笔的魅力及学生的理解与运用三、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1.教师在课前做好课件和教案的准备,制定好教学计划2.将《圆明园的毁灭》文本资料复印好,并将里面的生词和词语解释好2.导入新课并呈现教学任务1.教师通过课堂口头呈现或多媒体展示确定本堂课的学习任务和目标2.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圆明园的毁灭》的背景和文学价值3.课中教学1.教师引导学生逐段阅读《圆明园的毁灭》,并解释新词汇、生词、词组等复杂语言使用2.教师鼓励学生思考文中表达的意思,指导他们根据文章的内容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周围环境的变化3.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总结、讨论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4.教师提供文学分析的基本手段,分析郁达夫的文学魅力,帮助学生发现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4.结束教学1.教师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发现和思考提供反馈和支持2.教师提出问题和建议,鼓励学生继续探索文学的魅力和人类的历史四、教学资源1.本文正文2.《圆明园的毁灭》附注和分析3.多媒体设备和课件制作软件五、教学反思本课堂以小组为主,通过小组内学生的讨论,促进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丰富了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
在教学中,应共同协商学生关注的问题和议题,并包容学生的思考方式和习惯。
同时,班级的讨论和互动需要保持谦虚的精神和批判性的态度,这样有助于教师给予有效的反馈和支持,提升学生在文学分析领域的能力。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第 4 单元第14 课《圆明园的毁灭》重点知识归纳引言:在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的学习中,第 4 单元第14 课《圆明园的毁灭》带我们走进一段沉重的历史。
这篇课文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圆明园曾经的辉煌与毁灭后的悲痛,激励着我们铭记历史,奋发图强。
一、课文概况1.写作背景:清朝末年,国家衰落,列强入侵。
圆明园在1860 年被英法联军劫掠并焚毁。
2.主题:通过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愤恨。
3.文学体裁:说明文与记叙文相结合。
4.作者信息:王英琦,女,安徽寿县人。
当代著名散文家。
5.主要内容:课文描述了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的珍贵文物,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
同时,记叙了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毁灭的经过。
6.中心思想:谴责了侵略者的野蛮行径,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重点字词1.生字读音、写法和词义:①毁(huǐ):左右结构,左边是“殳”,右边是“殳” 的变体。
意思是破坏,损害。
组词:毁灭、毁坏。
②估(gū):左右结构,左边是“亻”,右边是“古”。
意思是揣测,大致地推算。
组词:估计、估价。
③拱(gǒng):左右结构,左边是“扌”,右边是“共”。
意思是两手抱拳上举,以表敬意。
组词:拱手、拱桥。
④辉(huī):左右结构,左边是“光”,右边是“军”。
意思是光彩,光辉。
组词:辉煌、光辉。
⑤煌(huáng):左右结构,左边是“火”,右边是“皇”。
意思是光明,明亮。
组词:辉煌、煌煌。
2.多音字:①量:liáng(测量)、liàng(数量)。
②笼:lóng(笼子)、lǒng(笼罩)。
3.近义词:①估量—估计②环绕—围绕③金碧辉煌—富丽堂皇4.反义词:①破坏—保护②热闹—冷清③毁灭—保存三、修辞手法1.比喻:“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14 圆明园的毁灭【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了解圆明园毁灭的历史,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语言运用:以读激情,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
思维能力:搜集相关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中国屈辱的过去与今天的强大。
审美创造: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前解析】关注文本: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它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抒发了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愤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关注描写:课文写“圆明园的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更能触动读者的痛心。
第1自然段概括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以及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与课文的最后一句“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相呼应,作者的痛惜、愤怒之情跃然纸上。
第2-4自然段详细介绍了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的珍贵文物。
最后一个自然段用精练、准确的语言介绍了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
课文内容前后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毁,富有张力。
【教学目标】1.认识“估、煌”等10个生字,会写“毁、估”等15个字,会写“毁灭、不可估量”等23个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借助关键词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情感的变化。
(重点)3.领悟课文的表达特点,能结合相关资料,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等句子的含义。
(重难点)4.能结合相关资料,体会《七子之歌(节选)》《和平宣言(节选)》与课文表达的情感的相似之处。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搜集相关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估、煌”等10个生字,会写“毁、估”等15个字,会写“毁灭、不可估量”等23个词语。
小学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案范文教案主题:探究《圆明园的毁灭》的历史背景与意义一、教学目标:1.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2.理解并分析《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的主旨和写作手法。
3.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2.分析《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的主旨和写作手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并分析《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的主旨和写作手法。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科书《语文》、多媒体课件、图片、黑板、粉笔。
2.学生准备:教科书、纸笔。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教师呈现多媒体课件,展示圆明园的图片,激发学生对圆明园的兴趣。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圆明园了解多少?它的重要性有哪些?Step 2 探究历史背景1.教师简要介绍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圆明园是清代一位著名皇帝的皇家花园,占地面积达350多公顷,被誉为"万园之园",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圆明园是如何规划和建设的?它曾经有哪些重要功能和用途?3.学生小组合作,互相讨论并汇报:归纳整理圆明园的历史背景。
4.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确认学生对圆明园的理解是否准确。
Step 3 学习文章1.教师出示教科书《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圆明园的毁灭》的文章,让学生阅读,自主思考,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2.教师提问:你们觉得这篇文章主要在讲什么?为什么?3.学生互相讨论,并进行合作探究:通过阅读,找到线索,推断文章的主旨。
4.小组合作讨论,展示成果。
Step 4 分析文章手法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并以黑板为媒介,列出分析结果。
2.教师提问:这篇文章中有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3.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并小组讨论,归纳整理文章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4.学生报告小组讨论结果。
Step 5 深入探究与讨论1.教师出示一些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圆明园的毁灭的细节和原因。
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圆明园的毁灭:心中永远的痛》我站在历史的长河岸边,望着那已经消失的圆明园,心里满是悲痛。
圆明园啊,那曾经是多么伟大的一个园子,就像一颗最璀璨的明珠,闪耀在中国的大地上。
我从课本里知道,圆明园很大很大,比咱们学校不知道大多少倍呢。
它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那里面的景色呀,就像仙境一样。
有弯弯曲曲的河流,那河水清澈得能看到河底的石头和小鱼,就像一条蓝色的绸带在园子里穿梭。
还有数不清的小山丘,山上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树,春天的时候,绿树成荫,花开满坡,就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在大地上铺开。
我仿佛能看到那些精美的建筑。
有金碧辉煌的殿堂,那殿堂的屋顶就像是用金子做的一样,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站在殿堂里,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小神仙。
还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那一个个小亭子就像精致的小盒子,有着各种美妙的形状,有的像展翅欲飞的鸟儿,有的像盛开的花朵。
这些建筑可都是咱们中国的工匠们辛辛苦苦建造出来的呀,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打造出了这个独一无二的园子。
园子里的宝贝更是多得数不清。
各种各样的文物,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数都数不过来。
有古老的青铜器,那些青铜器上刻着神秘的花纹,就像是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还有精美的书画,那画上的山水、人物就像活的一样。
这些文物都是咱们中国的文化瑰宝啊,它们就像一个个小宝贝,被圆明园这个大家长保护着。
可是,那些可恶的侵略者来了。
他们就像一群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他们的眼睛里充满了贪婪,看到那些好东西,就像饿狼看到了肉一样。
他们疯狂地抢夺,把能拿走的都拿走了。
那些拿不走的呢,就像一群恶魔一样,把它们砸得粉碎。
我的心就像被刀割了一样疼,我真想对那些侵略者大喊:“你们怎么能这样呢?这不是你们的东西,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宝贝啊!”我仿佛能看到当时的场景,那些侵略者在园子里横冲直撞,他们的笑声是那么的刺耳。
而圆明园就像一个受伤的老人,无力地挣扎着。
那些美丽的建筑被烧毁了,大火熊熊燃烧,就像一条凶猛的火龙,吞噬着一切。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王英琦,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教学目标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拱”等12个生字。
掌握“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郊”等12个生字。
小学语文优秀课例《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毁灭过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学会通过查阅资料、图片等途径,丰富自己的学习资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
(3)教育学生珍惜和保护文化遗产,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毁灭过程。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
(2)对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态度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体验。
2.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合作探讨,激发学习兴趣。
3. 情感教育法:通过富有人性的教学语言和情感丰富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2. 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 参考资料: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参考资料,以便于学生查阅和学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圆明园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心中的疑问。
4.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表达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部编版小学语文《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及赏析《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它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圆明园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皇帝的不断扩建和修缮,历时150多年,最终成为一座规模宏大、建筑精美、收藏丰富的世界级园林艺术瑰宝。
圆明园不仅有宏伟的宫殿、精致的楼阁,还有碧波荡漾的湖泊、曲径通幽的小路、形态各异的假山。
园中的建筑融合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和西方建筑风格,既有东方的典雅与含蓄,又有西方的华丽与壮观。
然而,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野蛮地洗劫了圆明园,无数珍贵的艺术品和文物被掠夺一空。
更为可恶的是,他们为了掩盖罪行,竟放火烧毁了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圆明园化为一片废墟。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巨大悲剧,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大损失。
它警示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努力发展,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
课文赏析:《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详细描绘了圆明园的辉煌历史和惨痛遭遇。
文章首先介绍了圆明园的位置、组成和建设历程,展现了其作为皇家园林的尊贵地位和独特魅力。
接着,作者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示了圆明园的建筑艺术和园林景观,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美轮美奂的世界中。
然后,文章笔锋一转,讲述了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洗劫和焚烧的悲惨历史,表达了对侵略者暴行的强烈谴责和对文化遗产损失的深深惋惜。
最后,作者以圆明园的毁灭为鉴,提醒我们要牢记历史教训,珍爱和平,保护好自己的文化遗产。
全文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既是一篇优秀的记叙文,也是一篇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读物。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们不仅可以了解到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能培养出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之情,增强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圆明园的毁灭》课件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肯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圆明园的毁灭》课件,期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圆明园的毁灭》课件1教材分析这篇精读课文描写了圆明园往日光辉的景观和惨遭入侵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残暴文化的无穷酷爱、对入侵者蛮横行动的无比痛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情分析由于介绍的内容都已经消逝,没法再现,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同学扎扎实实地知道语言文字,并展开想象,使同学对当年的圆明园光辉景观有个大致的了解。
可以凭借插图,也能够通过收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使同学归圆明园有更多、更形象的了解。
教学目的1、了解圆明园的光辉和它的毁灭,使同学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知道文中含义深入的句子,说说自身的体会。
3、学会本课14个生字,知道词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
俺们曾经学过一篇课文《颐和园》,知道了北京的颐和园是一座拥山抱水、气象万千的古典园林,在园内外享有很高的盛誉。
在北京西北郊还有一座被誉为“万国之园”的皇家园林。
遗憾的是,这一园林艺术杰作,被英法联军劫掠和燃烧,使一代名园化为废墟。
今天,俺们学习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了解一下往日园林的风采和入侵者对它的毁灭情形。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身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圆明园过去的光辉和被毁灭)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知道词语。
(1)、记清字形。
“置”是上下结构,下面的“直”字里面是三横。
“统”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充”字,不要写成“流”字的右边。
“略”是左右结构,左边是“田”字,右边是“口”,不要把两局部颠倒了。
注意“损”和“捐”;“销”和“锁”;“征”和“证”几个形近字的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