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 情景交融 第二课:中国山水画
- 格式:ppt
- 大小:31.18 MB
- 文档页数:36
·中学教育·36浅谈高中中国山水画的教学定西市安定区福台中学 张少武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
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
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高中生,学习中国山水画、传承中国山水画显得尤为重要。
一、天人合一,情景交融托·富勒说过:“没有疑问就等于没有学问”。
因此,先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说山水画是“天人合一,情景交融”?通过欣赏几幅优秀的山水画作品,从中体味画家的创作心路。
北宋画家范宽的《雪景寒林图》以雄劲的笔法描写了北方高峻的大山,山间的积雪和重林掩映的建筑,使人观之如身临其境。
画家见景生情、借景生情、以景寓情的心思表达得含蓄隽永,也将中国画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审美特点诠释得十分清楚了。
二、临摹古迹,取法高古临摹是学习山水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前人成功经验的途径。
首先要选好临本,以古人为师,。
比如临摹龚贤的作品,龚贤的山水画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在表现技巧上,他的作品有个惹人注目的特点,就是用墨。
他说:“笔法宜老,墨气宜润,丘壑宜稳,三者得而气韵在其中矣。
”龚贤作画要求笔与墨融合统一,而取得一种“浑沦”的效果。
所谓“无笔法墨气之分”,“笔墨互为表里”,南齐谢赫在“六法”中第二法“骨法用笔”,讲的就是用笔。
中国画是笔墨的艺术,线是笔墨的精髓。
临摹他的作品,可以很好的解决笔墨问题。
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一定要注意临摹的方式方法。
临摹之前一定要读画,研究作品的作者、创作年代、题材、表现技法等,为下一步的临摹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再次,临摹的过程中要善于总结,汲取营养,并学以致用,向古人学习,向古人取法。
并且要由追求形似到神似。
深入理解作品,表现作品的实质。
三、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璪所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
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再加之艺术家内心的体验和构设。
第二课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人美版《绘画》教案一、导入本课我们将继续探讨中国文化中的山水画,也是继上节课“笔墨情致–中国山水画-王维版《绘画》教案”之后的一个续篇。
本次教案主要从“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角度来探讨山水画这一充满哲学和人文情感的艺术形式。
同时,本课还将引入著名画家人美的作品,引导学生通过赏析和模仿人美画家的作品,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表现山水画的精髓。
二、知识讲解1. “天人合一”的内涵“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概念之一。
指天地自然和人类社会之间的和谐、统一关系。
在山水画中,“天人合一”表现为画家以自己的心境去揣摩自然,用笔墨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山水画不是简单的自然写生,更是艺术家内心感受的抒发和展现。
2. “情景交融”的艺术形式“情景交融”是山水画中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形式。
它指的是人文景物和自然环境在画面中融为一体,互相交融,相得益彰。
画家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的生动描绘,营造出一种独特的空间氛围和情感气氛。
3. 介绍人美画家人美,本名赵麦琪,是中国当代画家、教育家,同时也是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山水画研究中心主任。
他是中国当代山水画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以清新脱俗、情感素朴、笔墨洒脱为特点,深受广大艺术爱好者的喜爱和推崇。
4. 人美画家作品赏析在此,我们将介绍人美画家的一幅代表作品,并对其进行详细赏析。
作品名称:《春思》作品描述:画面中,一道清溪蜿蜒穿越山峦,流水潺潺,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画家通过墨写的草木、水石,彩绘的花鸟虫鱼,表现了一幅自然真实、情感深邃的山水画境。
同时,画面中融入了人文因素,例如亭台楼阁、曲桥流水等,更增添了一分诗情画意。
作品解析:人美画家在此幅作品中,充分展现了自然和人文景致的交融,体现了“情景交融”的美学风格。
他通过画面的布局、线条的运用以及色彩的搭配,传达了自然与人文的无间关联。
画家采用的是淡墨之笔和水墨彩绘的手法,呈现出一种温润、典雅、脱俗的美感。
中国山水画教案一、学情分析: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和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被世人所接受、了解。
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有义务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所以这节课目的在于,让学生对中国山水画有个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探索发现的能力,与此同时,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二、教学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能了解“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体验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所描绘的对象的本质,了解山水画情景交融的审美观及其所体现的人文价值观,体会山水画中所蕴藏的中国特有的文化内涵。
三、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大自然或画中去感受美好山川的无尽的意趣。
丰富自身的感受能力。
参与山水画内涵的探究活动,积累经验,丰富自身的感受能力。
通过作品理解画家的心境,丰富审美经验,提高理解能力和赏析能力,以达到整体素养的提高。
四、重点与难点:理解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在学习山水画的前提下,充分体会中国文化的内涵。
提高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绘画的热爱。
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感。
五:教具准备:本课教学相关幻灯片以及图片、视屏、音乐、相关工具材料六、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视频导入《中国风水墨动画》提出问题:动画中运用到了那种艺术形式?由此问题,引出中国水墨画。
简要介绍中国画的历史地位以及重要作用。
回顾上节课内容,中国画从内容上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
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中国山水画。
2、山水画有哪些独特的地方?(1)“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亲和,是山水画的基础。
在古人看来,把大自然融入笔墨之中,这是山水画所表达的天人合一的精神。
(2)中国山水画在表现上要求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
把对自然景物的认识与感受使情与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3)山水画的意境追求的是诗的意境,空阔流动的意境,不受真情实景的制约。
【活动】看画猜诗展示国画作品,让学生猜是描绘的那句古诗3、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有什么区别?中国的山水画不同于西方的风景画,它不是自然景观的客观再现,而是通过自然景观的表现,赋予大自然以文化的内涵。
课题民族文化,国之瑰宝——第一课中国画教学时间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对中国画特有的绘画工具“文房四宝”以及专门的中国画颜料和独特的表现形式有一初浅认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文中范画赏析探寻中国画丰富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中国画形成正确的概念,并通过这种理解和认识提高对祖国优秀传统绘画的热爱和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画特有的绘画工具“文房四宝”以及专门的中国画颜料和独特的表现形式。
难点:课文中范画赏析探寻中国画丰富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教法:比较分析法,引导探究法,运用投影仪辅助教学。
学法:描述,理解,感受与评价。
教学准备制作PPT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经过上个学期美术鉴赏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具有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在这新的学期,我们将过度到绘画这一模块,但绘画也不是单纯的绘画,因为在我们的艺术学习领域里,培养与提高鉴赏能力是离不开每个模块的。
学习各种绘画技法之前,我们先来感受一下祖国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征。
(课件出示几幅优秀国画作品)在20世纪50年代,西方绘画大师毕加索会见中国画大师张大千时曾说:在这个世界上谈到艺术,第一是我们中国人有艺术;其次是日本的艺术。
当然,日本的艺术又是源自你们中国的;第三非洲的黑人有艺术。
提问: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回答:历史悠久与灿烂文化等教师小结: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国家,她孕育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并使其持久地发展着。
中国绘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做为炎黄子孙,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探究民族文化的瑰宝——中国画。
(板书:民族文化国之瑰宝——中国画)三、新课学习(一)民族文化的瑰宝(板书)提问:为什么说中国画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中国画在哪些方面具有独特之处呢?(课件出示:两张西方油画与两张国画对比)学生讨论回答:(学生可能会先从色调和画得像与不像等方面回答,这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表现形式上回答,让学生注意国画的诗、书、印)教师小结:中国画的独特之处是将中国文化中诗、书、画、印融会在一处,彰显浓厚的文化底蕴。
12018年度“一师一优、一课一名师”美术学科《心与自然的对话---宋代山水画赏析》教学设计执教老师:舒萍广州市花都区邝维煜纪念中学一、教材版本:人民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绘画》模块情景交融天人合一中国山水画二、课型:鉴赏三、课时:1课时四、教材分析:本课从探讨中国古代绘画从盛唐时期人物画由盛至衰,逐步兴起山水画的历史文化背景入手,帮助学生理解在山水画中所展现的文化内涵。
重点分析山水画高峰时期的代表作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对宋代早、中、晚期的经典山水画作品比较赏析,引导学生从笔墨皴法、构图、形式、以及意境的表达等多角度对比鉴赏,与西方绘画作品对比赏析,使学生可以体会到有宋代独特的中国山水韵味的意境和格调。
宋朝文人士大夫文化的相互渗透, “郁郁乎文”的时代氛围与人文思想的启导,宋代山水画的意境有其时代特征:如诗画结合的山水之美;如情景交融的生命之美,表现出物我两忘的禅意境界。
画家们把自己对自然的感悟融入山水画创作之中,寄情山水的艺术情怀。
本堂课学生在欣赏、分析、探究、比较的过程中,感受和体会中国山水画寄情于景,是中国人对美、对自然、对自我修养、对人生感悟的具象化艺术形态。
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赏析,了解宋山水画发展历程、名家名作、表现技法和风格特征,理解山水画的意境,感受宋代画家是如何表现自然之美,表达对自然的认识、对人生的感悟和抒发内心情怀,掌握中国山水画的欣赏方法。
过程与方法:能用所学知识对宋代经典山水画进行分析品评,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能组织语言进行表达、发现、表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问题互动式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让学生在分析、品评宋代山水画的过程中,加深对传统文化深厚底蕴的个性化体验,获得艺术鉴赏的欢乐和情感交流的喜悦;引导学生形成关爱自然、以人为本、热爱生活的完善人格。
通过多角度、多形式的赏析和拓展,领略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之美,体悟两宋山水画的独特审美价值,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