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与口语表达(邵文文主编)思维导图
- 格式:xmin
- 大小:5.99 KB
- 文档页数:1
44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1.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
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
2.语言运用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深厚感情。
3.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
思维具有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
有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勇于探索创新,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4.审美创造审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6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
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按照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其中第一层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1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3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2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第六单元写作《语言简明》:歌诀+导图+技法指导--七下同步作文指导【写作歌诀】说话啰嗦听者烦,作文繁杂读者厌。
语言简明有必要,表情达意要精炼。
你的想法说出来,直截了当不绕弯。
围绕中心来行文,旁生枝节太杂乱。
消除歧义表意准,避免重复马平川。
概述指代要常用,长句可用短句换。
写后用心来修改,文从字顺人点赞。
【技法导图】【技法讲解】人们沟通交流,不喜欢啰里啰嗦、不知所云;人们阅读文章,更喜欢一读就懂、简洁明了的表达。
这是因为,生活节奏加快,时间非常宝贵,简明的表达,能有效提高效率、节省时间。
所以,我们都要学习简明表达的能力,培养简明表达的习惯。
“简明”,就是简要、明白。
也就是说,行文时,语言要尽可能精练,不重复、啰嗦,同时,表达的意思又要清楚明白,不让人产生误解。
语言简明,是写作的基本要求。
其中,“简”是手段,是过程;“明”是目的,是结果。
“简”而不“明”不可取,“明”而不“简”也不可取。
只有做到既“简”又“明”,写作才能渐至佳境。
一、效果上求“明”“明”,指明确、明白,不绕弯,不艰涩,没有歧义。
一是提前“想清楚”,明白“说出来”。
动笔之前,想清楚题目要求是什么,我写作的中心是什么,要通过什么事、什么内容来表达中心,并用“卒章显志”“写好段首句”等恰当方式说明。
如果是议论,应该说清楚自己的观点和感情倾向,而不能模棱两可;如果是叙事,应该说明白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起因、经过和结果,并交代相关背景信息——强调相关知识、人物的相关行踪不说明,读者读过之后可能有如在云里雾里的感觉。
比如,刘慈欣《带上她的眼睛》一文,按照常理,“眼睛”长在人的脸部,怎么可能转让?莫非是写眼角膜捐献移植?文章开头刻意写带上她的眼睛,吊足读者胃口之后,这样作出说明:所谓眼睛就是一幅传感眼镜,当你带上它时,你所看到的一切图像由超高频信息波发射出去,可以被远方的另一个戴同样传感眼镜的人接收到。
【点评】这是一个及时、恰当的补充说明。
现代汉语绪论思维导图整理●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说●什么是现代汉语(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包括多种方言和民族共同语)●概念●广义●1919五四运动至今汉民族用来交际的语言(包括方言)●狭义●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定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言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语言属性●语言是社会的产物,随社会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结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以语音为物质外壳(形式)●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功能●人与人的关系●语言是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不分阶级,一视同仁地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语言是认知世界的工具,事物的类别和事物之间的关系都靠语言来表明●人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们凭借语言知识积累知识,形成文化●形式(功能变体)●口语●定义●语言凭口耳进行交际的口头形式●物质基础●语音●符号性质●听说符号口头交际●发展速度●快●特点(最主要的区别)●简短、疏放、较多省略●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难以流传久远,传播范围小,灵活,简单●书面●定义●文字记载下来供看的语言,以文学为载体的语言形式(源头:白话文)●物质基础●文字●符号性质●视觉符号书面表达●发展速度●慢于口语,对口语的规范加工形成书面语●特点●周密、严禁、结构完整、长句较多●联系(长期分离)●口语第一性,书面语第二性(产生)●口语是书面语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发展),书面语的发展以口语为基础●书面语的发展落后且服从于口语●文学语言(标准语)●现代汉民族语言中经过高度加工并符合规范的语言(有书面、口语形式)●文学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以书面语的产生与演进为先决条件●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言●民族共同语●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古希腊共同语-雅典方言)●方言(地域变体,非独立语言)●方言是全民语言的地方分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共同语产生基础,长期并存,共同语产生后的分支)●基础方言●作为民族共同语基础的方言●发展历程●口语●春秋“雅言”●汉代“通语”●明代“官话●辛亥革命“国语"●新中国成立之后“普通话”●书面语●殷商时期(古代汉民族书面语)——出现●先秦——较为成熟●言文脱节(文言文)●唐宋时期——白话产生●唐代变文,宋代的语录,话本,元曲●明清时期——小说●现代汉民族的基础方言●北方方言——基础●北京话的特殊地位●北京的特殊位置●唐代●北京是北方军事重镇●辽代●北京是五京之一●金元以来●北京成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京话发展成为官话●白话文作品更多的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运动●白话文运动●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国语运动●在口语方面增强了北京话的代表性●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言的三项标准●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典范●现代汉语方言●现代汉语方言●地方话●形成因素●七大方言区(方言区—方言片(次方言)—方言小片—地点方言)●北方方言(官话方言区)●四个次方言●华北—东北: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辽吉黑内●西北:山西陕甘宁青内●西南:四川云南贵湖北(除东南咸宁)广西西北湖南西北●江淮:安徽江苏(长江以北)镇江及镇江东长江南岸沿江(除徐州,蚪埠属于华北东北)●北京话●吴方言●苏州话和上海话●上海江苏以南、镇江以东南通浙江(除南京镇江属于官话方言区)●湘方言●湖南长沙话●湖南(除西北角)广西东北部●赣方言●江西南昌话●江西北中●客家方言●广东梅县话●闽方言●五个次方言区(东福南厦)●闽东—福建●闽南- 厦门●闽北●闽中●莆仙●粤方言●广州话(当地人称白话)●方言调类数目最多(9—10)●差别●语音●声母●有无浊音声母●吴全,闽部分●有无舌尖前舌尖后声母●吴赣客闽只有舌尖前,●粤有舌叶音●韵母●有无韵尾●客闽粤有【-m/-n】●入声韵尾【-p/-t/-k/喉塞音】●声调●调类多—粤(9—10)●调类少—北方(一般6个,烟台3个)●词汇●同形异义(麻袋-上海指钱包)●同义异形(超特倍—北京,贼—东北)●语法●闽有助动词“吃”●汉语“给他一本书”,上海话“拨本书伊”●现代汉语的特点(汉藏语系—印欧语系)●语音方面 4●没有复辅音(音节内辅音不连用)—spring●元音占优势(复元音多“iao”)●元:“a”“ao”●元+辅:“an”“da”●音节整齐简洁(辅音+单元音/复元音,声母+韵母)●有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音乐性强,乐音多噪音少)●词汇方面 3●单音节语素多,双音节词占优势(目—眼睛,国有企业—国企)●构词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同音语素多(yi)●语法方面 4●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少形态主要用语序和虚词(我爱你-你爱我吃了/着/过)●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规则基本一致(主谓动宾偏正补充联合)●词类和句法的成分关系复杂(n.v.adj./主谓宾定状补)●量词和语气词十分丰富●文字方面 2●世界唯一几千年来一直使用的表意体系文字的语言—在书面上可区别同音词同音语素●汉字具有超时空性—记录古今汉语(各种方言),不同语系的外族语言●汉语的地位●国内●已经成为我国各民族之间的交际语,为民族间交流做出了贡献●国际●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英、法、俄、西、阿、汉●2020.4.8 汉语列为全球通用语言●第二节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一、国家重视语言文学工作●1955年●确定了普通话的含义和标准●2020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我国历史上第一步关于语言文字的专门法●首次规定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法律地位●二、现代汉语规范化●三、推广普通话●课后习题●1.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它是怎样形成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方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本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形成: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北京话具有特殊地位,朝代和运动两个方面。
现代汉语思维导图上册
现代汉语思维导图是用来帮助学习者对汉语思维的系统学习,以及对常用汉语结构的更深入了解。
思维导图结构由中心思维、支架型思维及边缘思维所组成。
中心思维为思维的核心,是整个思维框架的定义,帮助学习者明确汉语思维的主体思考方式。
支架型思维由中心思维得出,它与中心思维交叉密切,但也不同于它,把其他方面的思维贴近地帮助学习者补充更丰富的知识,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汉语思维框架。
最后,边缘思维从支架型思维中脱颖而出,会以更抽象化的方式架构一个更完整的汉语思维框架,形成系统更加完整的思维导图。
现代汉语思维导图上册还包括了汉语语言知识及其应用,汉语句子构建、句子翻译等,以及汉语书写等课程。
例如,句子构建中,学习者将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动词、介词、量词来构建不同种类的句子,学习者不仅能掌握正确的汉语句子,还能完整的表达出他们的思考内容。
句子翻译的课程,让学习者更好的理解汉语的表示方式,以及理解汉语的特殊用法及惯例等。
汉语书写课程,让学习者更好的掌握汉语字的书写格式,以及阅读汉语文章的技能。
总之,现代汉语思维导图上册是一本非常全面和完善的课程书,为学习者提供了更系统的对汉语思维的学习环境,为汉语学习者奠定良好的基础。
口语表达与思维运用
周静;董忠
【期刊名称】《语文建设》
【年(卷),期】1995(000)007
【摘要】口语表达与思维运用河南大学周静,董忠(一)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按照凭借物的不同,思维方式可分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形象思维属直感思维,是以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为基础,主要以直观形象为凭借物进行的思维活动。
抽象思维属逻辑思维,是以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为...
【总页数】2页(P17-18)
【作者】周静;董忠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93.2
【相关文献】
1.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研究 [J], 罗适宜
2.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初探 [J], 赖勤
3.口语表达中如何运用创造性思维 [J], 段华
4.口语表达中如何运用创造性思维 [J], 段华
5.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初探 [J], 冯新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