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MapGIS 10.3三维地形显示与分析
- 格式:pptx
- 大小:39.30 MB
- 文档页数:20
MapGIS10⽐例尺、显⽰⽐说明MapGIS10中⽐例尺、显⽰⽐说明1.1MapGIS10中四个⽐例尺及其计算⽅式1.1.1数据的空间参考中⽐例尺功能点:数据的空间参考中的⽐例尺指的是数据属性中,空间参考系中数据的⽔平⽐例尺,如图图1.1.1-1;图1.1.1-2⽔平⽐例尺含义:标尺上⼀个刻度单位所代表的实地距离。
该⽐例尺影响的是地图视图中的刻度,相同的数据,不同的⽔平⽐例尺下刻度值不同,如1200万毫⽶⽔平⽐例尺下中国省级⾏政区图1.1.1-3与400万毫⽶⽔平⽐例尺下中国省级⾏政区图1.1.1-4标尺刻度是不同的;图1.1.1-5400万毫⽶⽔平⽐例尺图1.1.1-61200万毫⽶⽔平⽐例尺可结合⽔平⽐例尺及标尺刻度计算出数据的实地距离。
例如:⽰例数据中国⾏政区划图层的⽔平⽐例尺为1:4000000mm,x 轴刻度最⼤值与最⼩值差可计算出x轴上距离为1167.718(刻度范围可在数据右键--属性—数据源下查看数据的XMax、XMin值,计算得出),那么实地距离为1167*4000000mm即4670.872km,即⽰例数据库下中国⾏政区划图的实地宽度为4670.872km。
1.1.2地图视图中⼯具条上⽐例尺功能点:地图视图中⼯具条上读取的⽐例尺如图1.1.2-1;此处⽐例尺读取的是地图⽂档的⽐例尺,地图⽂档的⽐例尺默认使⽤⽂档中第⼀个图层中的⽐例尺,即地图视图中⽐例尺读取的是⽂档中第⼀个数据的⽐例尺。
图1.1.2-2⼯具条上⽐例尺含义:显⽰屏幕上直接测量的1mm所代表的实地距离,该⽐例尺值伴随图⾯缩放⽽进⾏变化;如中国省级⾏政区划图,复位显⽰⽐例尺为1:23080471,直接测量屏幕上中国省级⾏政区划的宽度约为212mm测量误差1cm左右,计算结果为4893km;说明:⼯具条上显⽰的⽐例尺不受数据⽔平⽐例尺的影响,同⼀数据不同⽔平⽐例尺在地图视图中全图显⽰时的⽐例尺相同。
例如:⽔平⽐例尺为1:12000000mm的中国⾏政区划,图1.1.2-3与⽔平⽐例尺为1:4000000mm中国⾏政区划图1.1.2-4此处所显⽰的⽐例尺是相同的;图1.1.2-5400万毫⽶⽔平⽐例尺图1.1.2-61200万毫⽶⽔平⽐例尺1.1.3版⾯视图中⼯具条上⽐例尺功能点:版⾯视图中⼯具条上的⽐例尺,地图⽂档中加载数据--中国⾏政区划,进⼊版⾯视图,选中数据框,⼯具条上显⽰的⽐例尺,图1.1.3-1;图1.1.3-2版⾯编辑⼯具条⽐例尺含义:版⾯中⼀个标尺单位代表的实地距离;例如:地图⽂档中加载图层--中国⾏政区划,版⾯与排版框的⾼、宽度均设置为600*600,排版框中复位数据如下图,此时⼯具条上显⽰的⽐例尺为7784793.4,中国⾏政去区划的实际宽度为4670.876067km,除以排版款宽度600,即为4670.876067km/600=7784793.445mm,计算结果与⼯具栏中⽐例尺显⽰⼀致。
GIS地形分析方法步骤地理信息系统(GIS)地形分析是利用GIS技术对地形特征进行量化、模拟和可视化的过程。
地形分析的目的是理解和研究地球表面形态的特征,以及对地形特征进行测量、分类和解释。
下面是GIS地形分析的一般步骤:1.数据获取和准备2.数据地理参考在地理信息系统中,不同数据的地理参考是重要的。
地理参考包括坐标系、投影方式和地理坐标。
在进行地形分析之前,需要调整和统一数据的地理参考,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3.数据预处理地形分析的数据预处理步骤包括去除噪声、填补缺失数据和重采样。
去除噪声可以通过滤波或其他数据平滑算法来实现。
填补缺失数据可以通过插值或其他空间插值方法来完成。
重采样是指将不同分辨率的数据统一到相同分辨率上。
4.地形参数计算地形分析的核心是计算和提取地形参数。
常见的地形参数包括高程、坡度、坡向、曲率、流域分析等。
这些参数可以基于DEM数据进行计算,并在地理信息系统中进行显示和分析。
5.地形分类地形分类是将地形特征分为不同的类型。
地形分类可以基于高程、坡度、坡向、曲率等不同的参数进行。
常见的地形分类方法包括聚类、分类树和支持向量机等。
地形分类可以帮助研究者理解地形的特征和规律。
6.地形模拟和预测地形模拟和预测是利用地形数据进行未来地形变化的模拟和预测。
地形模拟可以基于地形参数和其他环境要素进行,可以使用统计模型、物理模型和机器学习模型等方法。
地形模拟和预测可以用于研究地质、水文等领域。
7.地形可视化地形可视化是将地形数据以合适的方式进行显示和呈现。
地形可视化可以基于高程、坡度、坡向等参数进行,可以使用等高线、颜色图等方式进行。
地形可视化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8.结果分析和解释地形分析的最后一步是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研究者可以通过对地形参数和地形分类结果的分析来理解地形特征和分布的规律。
此外,还可以将地形分析结果与其他环境要素进行关联研究,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arcgis三维可视化步骤ArcGIS三维可视化是一种将地理数据以三维形式显示和分析的方法。
通过将数据以立体方式展示,用户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理空间关系和现象。
以下是ArcGIS三维可视化的步骤:1. 收集和整理数据:首先,需要收集相关的地理数据,例如地形数据、影像数据、矢量数据等。
然后,使用ArcGIS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处理,包括数据格式转换、数据清理、数据投影等操作。
2. 创建三维地理数据库:在ArcGIS中,可以创建一个三维地理数据库来存储和管理三维数据。
通过创建三维数据库,可以更好地组织和管理数据,并且方便后续的可视化和分析操作。
3.导入数据:将收集和整理好的数据导入到三维地理数据库中。
根据数据的类型和格式,可以选择不同的导入方法,例如直接导入文件、通过数据连接导入等。
4.设置坐标系统和投影: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需要设置坐标系统和投影信息。
首先,选择合适的坐标系统,例如地理坐标系或投影坐标系。
然后,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投影方式,例如高斯克吕格投影、UTM投影等。
5. 创建三维场景:ArcGIS提供了创建三维场景的工具和功能。
使用这些工具和功能,可以根据地理数据的特点和需求创建三维场景。
例如,可以设置地形、添加影像、插入三维对象等。
6. 设置可视化效果:通过设置可视化效果,可以使三维场景更加真实和生动。
ArcGIS提供了一系列的可视化效果工具和选项,例如光照效果、阴影效果、水面效果、纹理效果等。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可视化效果进行设置。
7.创建视图和视角:通过设置视图和视角,可以改变三维场景的观察角度和显示方式。
可以选择不同的视图模式,例如透视视图、正交视图等。
同时,可以调整视角的高度、角度和方向,以获得最佳的观察效果。
8. 进行三维分析:在创建好三维场景之后,可以进行各种三维分析操作。
ArcGIS提供了一系列的三维分析工具和功能,例如视域分析、可视性分析、3D缓冲分析等。
通过这些分析工具,可以对三维场景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地理空间信息软件应用Geospatial information software applications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实验一、三维数据分析实验目的:首先了解三维数据管理的的概念,对三维数据有一定的了解及认知后,学习对三维数据的管理、分析与应用,掌握三维数据分析运用要领。
实验内容:三维数据、三维数据的获取、3D要素分析;表面创建、表面管理;栅格表面分析、Terrain和TIN表面分析、功能性表面;ArcScene的工具条、二维数据的三维显示、三维动画。
实验过程:1.三维数据⑴三维数据是在二维数据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个维度(Z坐标),用来表示特定表面位置的值。
三维数据有四种基本类型:三维点数据、三维线数据、表面数据和体数据。
在Arcgis中,把三维数据分为3D要素数据和表面数据。
⑵三维数据的获取:三维点、线数据的生成常见方法分为创建包含Z值的要素类,转换二维要素类的属性、插值shape三种;多面体数据的生成。
①三维点、线数据的生成-----创建包含Z值的要素类启动ArcCatalog,右击要创建三维要素的文件夹,在弹出的菜单栏中,选择“新建”----“Shapefile”,打开创建新Shapefile对话框。
在“名称”文本框中输入要素名称,在类型的下拉框选择面,单机编辑定义空间参考,选择WGS1984坐标系,点击确定。
图一创建三维空间坐标②三维点、线数据的生成-----转换二维要素类的属性在ArcScene中打开ArcToolbox,双击“3D Analyst工具”----“3D要素”----“依据属性实现要素转3D”,“打开依据属性实现要素转3D”对话框,输入要素设置为“point”,输出要素类设置为“point3d”,高度字段设置为“height”。
确定,得到三维点数据。
图二依据属性实现要素转3D③多面体数据的生成启动ArcScene,在右击文件夹,单机“新建”,选择“文件地理数据库”,创建“文件地理数据库”,命名为“New File Geodatabase”。
CAD前期准备
1、湘源控规“地形”——“字转高程”
2、根据实际情况,输入最高值、最低值
3、选择<1>,过滤掉无小数点的数字
4、选择“字转高程”范围
5、成功后,生成了“DX-离散点”图层
6、若不成功,炸属性块,字转高程
7、生成等高线
8、检查点、线是否有高程信息
9、新建CAD,将生成的等高线复制原坐标粘贴到新文件中,并另存至“我的文档—
—Arcgis”文件夹内
用arcgis做高程等分析及三维地形图
打开ARCMAP10,如界面没ArcToolbox窗口,则点击
调出ArcToolbox窗口;
双击
调出其他的坡度
需要什么就添加什么;
添加后的情况
点去前面的√就取消显示内容若要做成三维地形图:
导入后的状态
让出图和模型更柔和
打开ArcMap 打开arcscene。
基于ArcGIS下的地形分析报告—以寨场山森林公园的地形为例摘要:ArcGIS是处理空间数据的特殊信息系统,能进行高级空间分析,进行数据发布和输出。
具有易于修改、更新、查询、分析和表达地理数据等优点。
本文以惠东县寨场山森林公园的地形为例,阐述了如何用ArcGIS这个软件从自然和环境等生态因素的角度对地形的高程、坡度、坡向进行详细的说明,并对正射模型、鸟瞰图以及立面图的生成过程作出具体分析。
图文并茂,简单易懂,直观地表现了ArcGIS的强大的矢量化数据处理能力以及空间分析能力。
关键字:空间分析; 坡向图;坡度图;鸟瞰图;Terrain analysis report based on ArcGIS -Take the terrain of Zhai Changshan Forest Park for exampleAbstract:ArcGIS is a special information system which can process spatial data , it can analyze advanced space , publish and output data . It is easy to modify, update, query, analysis and presentation of geographic data,etc. In this paper,taking the terrain of Huidong County Zhai Changshan Forest Park for example, describes the detailed steps on how to use this software for elevation, slope, aspect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 and to make a detailed analysis on orthophoto generation process model , aerial view of the terrian and elevations.It is illustrated and easy to understand, it also has a powerful vector data processing capability and spatial analysis capabilities of ArcGIS.Key words:Spatial Analysis; Aspect Map;Slope Map; Aerial View;1.整理CAD根据要求,只要对寨场山森林公园整个地形中的红线范围里面的部分进行分析,为了保持红线内的内容清晰、完整,同时节约内存和空间,因此要删除红线外的部分,隐藏或者删除不必要的其他图层。
MapGIS10空间分析手册2014年5月武汉第1章MAPGIS10空间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IS)具有很强的空间信息分析功能,这是区别于计算机地图制图系统的显著特征之一。
利用空间信息分析技术,通过对原始数据模型的观察和实验,用户可以获得新的经验和知识,并以此作为空间行为的决策依据。
空间信息分析的内涵极为丰富。
作为GIS的核心部分之一,空间信息分析在地理数据的应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下通过三种主要GIS数据类型——矢量、栅格、TIN(不规则三角网),分别介绍Mapgis10提供的应用于不同数据类型的常用空间分析方法。
一、矢量空间分析矢量空间分析主要通过空间数据和空间模型的联合分析来挖掘空间目标的潜在信息,而这些空间目标的基本信息,无非是其空间位置、分布、形态、距离、方位、拓扑关系等,其中距离、方位、拓扑关系组成了空间目标的空间关系,它是地理实体之间的空间特性,可以作为数据组织、查询、分析和推理的基础。
通过将地理空间目标划分为点、线、面不同的类型,可以获得这些不同类型目标的形态结构。
将空间目标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结合起来,可以进行许多特定任务的空间计算与分析。
1.1图元合并图元合并即矢量空间聚合,是根据空间邻接关系、分类属性字段,进行数据类型的合并或转换以实现空间地域的兼并(数据的综合)。
空间聚合的结果往往将较复杂的类别转换为较简单的类别,当从地点、地区到大区域的制图综合变换时常需要使用这种分析处理方法。
图1图元合并示例图1.2空间查询空间查询是将输入图层与查询图层的要素或是交互输入的查询范围进行空间拓扑判别(包含、相离、相交、外包矩形相交),从输入图层中提取出满足拓扑判别条件的图元。
1.3叠加分析覆盖叠加分析是将两层或多层地图要素进行叠加产生一个新要素层的操作,其结果将原来要素分割生成新的要素,新要素综合了原来两层或多层要素所具有的属性。
也就是说,覆盖叠加分析不仅生成了新的空间关系,还将输入数据层的属性联系起来产生了新的属性关系。
如何利用测绘技术进行三维地形展示与分析三维地形展示与分析在现代测绘技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利用测绘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上的地形,帮助我们进行地质勘探、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各种领域的工作。
本文将介绍如何利用测绘技术进行三维地形展示与分析。
测绘技术是一种以空间数据为基础的工程技术,通过测量、记录和处理地球上各种特征信息,以建立准确的地理信息系统。
测绘技术的发展已经从二维地图的时代进入到了三维地理信息的时代。
三维地形展示与分析能够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地球表面的真实情况,为我们提供更直观的感受和理解。
在三维地形展示方面,测绘技术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进行。
其中最常见的方式是利用航空或航天影像获取地球表面的高清图像,然后利用摄影测量的方法对图像进行处理,提取地形特征的高程信息。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获得一幅完整的三维地形图,展示地球上的山川河流、平原丘陵等各种地貌。
此外,测绘技术还可以利用激光雷达或雷达测量等主动遥感技术来获取地球表面的高程数据。
激光雷达可以通过向地面发射大量脉冲激光,并通过测量激光的回波时间和强度来计算地面的距离和高程。
这种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大范围的地形数据,为三维地形展示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在三维地形分析方面,测绘技术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测绘技术可以通过对三维地形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进行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
例如,在石油勘探中,通过对地下地质结构进行三维地形分析,可以确定潜在的油气藏分布区域,指导勘探工作的展开。
在城市规划中,利用三维地形数据可以进行地形分析,为城市的建设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三维地形分析还可以用于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例如对洪水、滑坡、地震等自然灾害进行预测和评估。
为了更好地实现三维地形展示与分析,测绘技术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
例如,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出现,使得三维地形展示更加真实、生动。
通过佩戴虚拟现实眼镜或者通过手机应用软件,我们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三维地貌,仿佛置身于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