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分子间相互作用)
- 格式:ppt
- 大小:99.00 KB
- 文档页数:25
第3讲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物质的多样性[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键的定义。
2.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3.了解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的概念及其对物理性质的影响。
4.了解几种常见晶体的类型及性质。
考点一化学键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
2.类型根据成键原子间的电子得失或转移可将化学键分为______和__________。
3.化学键与化学反应旧化学键的________和新化学键的________是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根本。
1.(1)所有物质中都存在化学键吗?(2)有化学键的断裂或生成就一定是化学反应吗?考点二离子键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成条件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之间化合时,易形成离子键,如第ⅠA族、第ⅡA族中的金属与第ⅥA族、第ⅦA 族中的非金属化合时易形成离子键。
3.构成离子键的微粒为____________。
4.离子键的实质是________。
5.表示方法(1)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①Na2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CaCl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①MgCl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Na2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NaO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NH4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形成离子键的静电作用指的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吗?(2)形成离子键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吗?仅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中一定不含离子键吗?·· ·· ·· ·· (3)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学键一定是离子键吗?(4)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中,一个阴离子可同时与几个阳离子形成静电作用吗?考点三 共价键 1.共价键(1)定义:原子间通过____________所形成的相互作用(或化学键)。
第3讲热力学定律、能量守恒知识巩固练1.(2023年湛江二模)一同学在室内空调显示屏上看到室内的空气温度,为了测出室外的空气温度,他将一近似球形的气球在室内吹大并放置较长一段时间后,测量其直径为L1之后拿到室外并放置较长一段时间后,测量其直径为L2,L2>L1若不考虑气球表皮的弹力变化,且气球吹大后视为球体,大气压不变,室内、外的温度均保持不变,则()A.气球内气体对外界做负功B.气球内气体对外界不做功C.室外温度比室内温度高D.气球在室外放出了热量【答案】C【解析】气球直径变大,说明气体体积变大,说明气体对外界做功,A、B错误;根据V1T1=V2T2,可知体积变大,温度升高,所以室外温度比室内温度高,C正确;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U=W+Q,可知温度升高,气体内能增大;体积变大,气体对外界做功,所以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D错误.2.某汽车后备箱内安装有撑起箱盖的装置,它主要由汽缸和活塞组成.开箱时,密闭于汽缸内的压缩气体膨胀,将箱盖顶起,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若缸内气体与外界无热交换,忽略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则缸内气体()A.对外做正功,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B.对外做正功,内能增大C.对外做负功,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D.对外做负功,内能减小【答案】A3.(2023年北京东城一模)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经过两个状态变化过程,先后到达状态b和状态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a 到b 的过程中,气体从外界吸热B.从a 到b 的过程中,气体的内能增加C.从b 到c 的过程中,气体的压强减小D.从b 到c 的过程中,气体对外界做功【答案】C 【解析】从a 到b 的过程中,气体温度不变,内能不变,体积减小,外界对气体做功.ΔU =0,W >0,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W +Q ,得Q <0,气体向外界放热,A 、B 错误;从b 到c 的过程中,体积不变,气体对外界不做功.从b 到c 的过程中,温度降低,体积不变,由查理定律得,气体的压强减小,C 正确,D 错误.综合提升练4.(2022年辽宁卷)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 变化到状态b ,其体积V 和热力学温度T 变化图像如图所示,此过程中该系统 ( )A.对外界做正功B.压强保持不变C.向外界放热D.内能减少【答案】A 【解析】理想气体从状态a 变化到状态b ,体积增大,理想气体对外界做正功,A 正确;由题图V -T 图像可知V =V 0+kT ,根据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有pV T =C ,联立有p =Ck +V 0T ,可看出T 增大,p 增大,B 错误;理想气体从状态a 变化到状态b ,温度升高,内能增大,D 错误;理想气体从状态a 变化到状态b ,A 、D 可知,理想气体对外界做正功且内能增大,则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C 错误.5.(2022年河北卷)如图,绝热密闭容器中装有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和一个充有同种气体的气球.容器内温度处处相同.气球内部压强大于外部压强.气球慢慢漏气后,容器中气球外部气体的压强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温度将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答案】增大 升高 【解析】假设气球内部气体和气球外部气体的温度不变,当气球内部的气体缓慢释放到气球外部,容器中气球外部气体的压强将增大.当气球内部的气体缓慢释放到气球外部,原来气球外部气体绝热压缩,与外界无热交换,即Q =0,外界对气体做功,即W >0,根据绝热情况下的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W ,可知气体内能增加,温度T 升高.6.如图所示是某种家庭便携式喷雾消毒桶及其原理图,内部可用容积为2 L ,工作人员装入稀释过的1.2 L 药液后旋紧壶盖,关闭喷水阀门,拉动压柄打气,每次打入压强为1 atm ,体积为0.1 L 的气体,此时大气压强为1 atm ,当壶内压强增大到2 atm 时,开始打开喷阀消杀,假设壶内温度保持不变,若不计管内液体体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作人员共打气9次B.打开阀门,当壶内不再喷出消毒液时,壶内剩余消毒液的体积为0.4 LC.打开阀门,当壶内不再喷出消毒液时,壶内剩余消毒液的体积为0.1 LD.消毒液喷出过程,气体对外做功,对外做功大于从外界吸收热量【答案】B【解析】设工作人员共打气n次,根据玻意耳定律有1 atm×(2 L-1.2 L)+n·1 atm×0.1 L=2 atm×(2 L-1.2 L),解得n=8,故A错误;打开阀门后,根据玻意耳定律有2 atm×(2 L-1.2 L)=1 atm×V气,解得V气=1.6 L,壶内不再喷出消毒液时,壶内气体的体积为1.6 L,则壶内剩余消毒液的体积为0.4 L,B正确,C错误;由于壶内温度保持不变,则壶内气体的内能不变,则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可知气体对外做的功等于从外界吸收的热量,D错误.。
表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是由于分子之间的电荷分布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所导致的。
这些相互作用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静电相互作用,分子中的正电荷和负电荷之间存在相互吸引力,这种相互作用被称为静电相互作用。
例如,正电荷的氢原子与负电荷的氧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水分子的形成。
2. 范德华力,范德华力是一种由于分子之间的瞬时电荷引起的吸引力。
分子中的电子云不断运动,导致分子的瞬时电荷分布不均匀,从而在附近的分子上产生暂时的极化。
这种极化引起了分子之间的吸引力,称为范德华力。
3. 氢键,氢键是一种特殊的相互作用,它在分子间形成强烈的电荷吸引力。
氢键通常发生在含有氢原子的分子与带有强电负性的原子(如氧、氮或氟)之间。
例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与相邻水分子中的氧原子形成氢键。
4. 疏水相互作用,疏水相互作用是指非极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水中,非极性分子倾向于聚集在一起,以减少与水分子之间
的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被称为疏水相互作用。
5. 离子相互作用,当存在带正电荷和带负电荷的离子时,它们之间会发生相互作用。
正负电荷之间的吸引力导致离子形成离子晶体或离子化合物。
总的来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是由于电荷分布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所导致的。
这些相互作用在化学反应、物质性质和分子结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化学键水加热分解需1 000 ℃以上的高温,破坏O-H需463 kJ/mol。
加热使氢分子分成氢原子,即使2 000 ℃以上,分解率也不到1%,破坏H-H需436 kJ/mol。
所以,分子中原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此作用不仅存在于相邻的原子之间,而且也存在于分子内不直接相邻的原子之间。
一、化学键1、概念:化学键是指使离子或原子之间结合的作用。
或者说,相邻的原子或原子团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化学键。
注意: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是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
惰性气体就不存在化学键。
2、分类:金属键、离子键、共价键。
3、意义:①解释绝大部分单质和化合物的形成:绝大部分单质和化合物都是离子或者原子通过化学键的作用形成的。
②解释化学变化的本质:化学变化的本质就是反应物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的形成过程。
原子重新组合就是通过反应物原子间化学键的断裂,然后又重新形成新的化学键的过程。
二、离子键:带相反电荷离子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
1、概念: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
2、成键微粒:阴阳离子3、本质:静电作用4、成键过程:阴阳离子接近到某一定距离时,吸引和排斥达到平衡,就形成了离子键。
5、成键条件:活泼金属(IA IIA)与活泼非金属(VIA VIIA)之间的化合物。
6、结果:形成离子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就是阴阳离子通过离子键而形成的化合物。
离子晶体就是阴阳离子通过离子键而形成的晶体。
化学键的表示方法——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 (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
1、原子的电子式:离子的电子式:(1)阳离子(直接用离子符号表示)(2)阴离子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可如下表示 [副板书] Na ×+→Na +[]1.下列数值表示有关元素的原子序数,各原子能以离子键相互结合成稳定的化合物的是( )A .10与19B .6与16C .11与17D .14与8 2.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某化合物内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 )A .水溶液能导电B .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组成C .熔融状态能导电D .可以溶于水3.某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4,该元素的离子与跟其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形成的化合物是( )。
3分子间的作用力[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分子间存在着空隙和相互作用力。
2。
通过图象分析知道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
3。
明确分子动理论的内容.一、分子间的作用力[导学探究](1)如图1所示,把一块洗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下面,使玻璃板水平地接触水面,若想使玻璃板离开水面,在拉出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玻璃板的重力相等吗?为什么?图1(2)既然分子间存在引力,当两个物体紧靠在一起时,为什么分子引力没有把它们粘在一起?(3)无论容器多大,气体有多少,气体分子总能够充满整个容器,是分子斥力作用的结果吗?答案(1)不相等;因为玻璃板和液面之间有分子引力,所以在使玻璃板拉出水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要大于玻璃板的重力.(2)虽然两物体靠得很紧,但绝大部分分子间距离仍很大,达不到分子引力起作用的距离,所以不会粘在一起.(3)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r >10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微弱,可忽略不计.所以气体分子能充满整个容器,并不是分子斥力作用的结果,而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造成的.[知识梳理]1.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实际表现出的作用力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2.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关系(如图2所示).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比引力变化得快.图23.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1)当r=r0时,F引=F斥,此时分子所受合力为零.(2)当r<r0时,F引<F斥,作用力的合力表现为斥力.(3)当r>r0时,F引>F斥,作用力的合力表现为引力.(4)当r>10r0(即大于10-9 m)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变得很微弱,可忽略不计.4.分子力小球-弹簧模型:当分子间的距离在r0附近变化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的合力的变化类似于弹簧连接着两个小球间弹力的变化:由原长拉伸时表现为引力,由原长压缩时表现为斥力.二、分子动理论[导学探究](1)参与热运动的某一个分子的运动有规律可循吗?大量分子的运动呢?(2)为什么物体既难以拉伸,又难以压缩?答案(1)以气体为例,气体分子在无序运动中不断发生碰撞,每个分子的运动速率不断地发生变化.在某一特定时刻,某个特定分子究竟做怎样的运动完全是偶然的,不能预知.但对大量分子的整体,在一定条件下,实验和理论都证明,它们遵从一定的统计规律.(2)拉伸时,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知识梳理]1.分子动理论(1)概念:把物质的热学性质和规律看做微观粒子热运动的宏观表现而建立的理论.(2)内容:①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②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③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2.统计规律:由大量偶然事件的整体所表现出来的规律.(1)微观方面:单个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选填“有规则”或“无规则")的,具有偶然性.(2)宏观方面:大量分子的运动表现出规律性,受统计规律的支配.3.分子力的宏观表现(1)当外力欲使物体拉伸时,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间将表现为引力,以抗拒外力对它的拉伸.(2)当外力欲使物体压缩时,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间将表现为斥力,以抗拒外力对它的压缩。
化学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
2.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知识点一.化学键一.化学键:化合物中,使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
1.离子键(1).概念:带有相反电荷的阴、阳离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2).成键粒子:阴、阳离子。
(3).成键实质:静电作用。
(4).形成条件:通常是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相结合。
(5).离子化合物: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
(6).常见的离子化合物:强碱、绝大多数盐、活泼金属的氧化物等。
2.共价键(1).概念: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相互作用。
(2).成键粒子:原子。
(3).成键实质:共用电子对。
(4).形成条件:通常是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相结合。
二.电子式(1).概念: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代表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
(2).电子式书写注意事项:①.原子的电子式:常把其最外层电子数用小黑点“.”或小叉“×”来表示。
②.阳离子的电子式:不要求画出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只要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n+”电荷字样。
③.阴离子的电子式:不但要画出最外层电子数,而且还应用中括号“[ ]”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出“n-”电荷字样。
(3).离子键的表示方法:①.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Na2S:CaCl2:②.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MgCl2:Na2O2:NaOH:NH4Cl:(4).共价键的表示方法①.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CH4:CO2:②.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Cl2:N2:H2O2:CO2:HClO:CCl4:③.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式形成共价键的每一对共用电子对用“-”表示,并且略去未成键的电子的式子。
第3讲化学键分子结构与性质复习目标1.了解化学键的含义、分类与形成过程,能够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
2.了解共价键的形成、极性和类型(σ键和π键),能用键长、键能、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3.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简单的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
4.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或者杂化轨道理论推测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空间结构。
5.了解范德华力的含义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6.了解氢键的含义,能列举存在氢键的物质,并能解释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考点一化学键一、化学键1.化学键化学键既包括静电吸引力,又包括静电排斥力。
2.离子键(1)(2)(3)(4)(5)表示方法①用电子式表示Na2O2:06NaOH:07NH4Cl:08CaC2:09NaClO:10②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CaF2:11Na2S:123.共价键(1)共价键的定义与特征①②原子所能形成的共价键的总数或以单键连接的原子数目是一定的。
(2)共价键的分类(3)表示方法①电子式、结构式15171921222325②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H2O:27HF:28(4)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①概念②键参数对分子性质的影响a分子越稳定。
b.二、化学键与物质类别的关系1.化学键与物质类别的关系2.化学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1)对物理性质的影响金刚石、晶体硅、石英、金刚砂等物质硬度大、熔点高,就是因为其中的01共价键很强,破坏时需消耗很多的能量。
NaCl(2)对化学性质的影响N2N2很稳定,H2S、HI等分请指出下列各说法的错因(1)共价键都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错因:共价键不一定都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如s-s__σ键不具有方向性。
(2)共价键的成键原子只能是非金属原子。
错因:Al与Cl之间形成共价键。
(3)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它跟卤素结合时,所形成的化学键一定是离子键。
错因:H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其与卤素形成的HX中含共价键。
浙江省中考科学讲义复习七年级科学部分第3讲物质的组成,质量浙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省中考科学讲义复习七年级科学部分第3讲物质的组成,质量浙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省中考科学讲义复习七年级科学部分第3讲物质的组成,质量浙教版的全部内容。
物质的组成及质量答:分子很小,肉眼是看不见分子的。
一滴水中约有1。
67×1021个水分子,一个水分子的直径约为10-10m.2、分子之间有空隙:问:将半量筒黄豆和半量筒芝麻混合,观察现象?为什么?答:芝麻会进入到黄豆的空隙里面,使总体积小于两者体积之和.因为芝麻和黄豆大小不同,空隙大小也不同。
思考:固体、液体、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是谁大?身边的例子:用针筒分别压缩空气和水,或用木块压木块等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结论: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有空隙)3、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问:为什么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为什么固体很难被撞断?答: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斥力和引力,当压缩物体时,分子之间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斥力,当拉伸物体时,分子之间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引力。
4、分子在不断地运动:问:我们为什么会闻到香水的味道?为什么?答:这是由于香水分子跑到空气中后,又跑进我们鼻子中去了。
因为分子在不停的作无规则运动.扩散:;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
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同时,我们还可以试着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它的物态变化。
【经典例题】例1.下列微粒中,只有用电子隧道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是( )A. 细胞B。
初中物理分子间的作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
2. 掌握分子间的距离与作用力的关系。
3. 能够运用分子间作用力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教学重点:1.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
2. 分子间的距离与作用力的关系。
教学难点:1. 分子间作用力的微观解释。
2. 运用分子间作用力的知识解释日常现象。
教学准备:1. 分子间作用力的PPT。
2. 相关日常现象的图片或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周围的空间是由什么组成的?2. 学生回答:空气、物体等。
3. 教师总结:空间中充满了分子,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的作用力。
二、分子间的引力(10分钟)1. 介绍分子间的引力: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力量,称为引力。
2. 展示分子间引力的实验现象:磁铁吸引铁钉、糖水中加入盐后会变得更甜等。
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分子之间会存在引力?4. 学生回答:分子之间存在着电磁力。
5. 教师总结:分子间的引力使得物质能够保持固态、液态和气态。
三、分子间的斥力(10分钟)1. 介绍分子间的斥力: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排斥的力量,称为斥力。
2. 展示分子间斥力的实验现象: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气体膨胀等。
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分子之间会存在斥力?4. 学生回答:分子之间存在着电磁力。
5. 教师总结:分子间的斥力使得物质能够保持一定的空间结构。
四、分子间的距离与作用力的关系(10分钟)1. 介绍分子间的距离与作用力的关系: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2. 展示分子间距离与作用力的关系的实验现象:弹簧测力计测量分子间的引力、分子间的斥力等。
3. 引导学生思考: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如何影响物质的性质的?4. 学生回答:分子间的引力使得物质保持固态、液态和气态,分子间的斥力使得物质保持一定的空间结构。
5. 教师总结:分子间的距离与作用力的关系是物质性质的基础。
第3讲化学键分子结构与性质课程标准知识建构1.能说出微粒间作用(离子键、共价键、配位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等)的主要类型、特征和实质;能比较不同类型的微粒间作用的联系与区别;能说明典型物质的成键类型。
2.能利用电负性判断共价键的极性,能根据共价分子的结构特点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能运用离子键、配位键、金属键等模型,解释离子化合物、配合物、金属等物质的某些典型性质;能说明分子间作用力(含氢键)对物质熔、沸点等性质的影响,能列举含有氢键的物质及其性质特点。
3.能根据给定的信息分析常见简单分子的空间结构,能利用相关理论解释简单的共价分子的空间结构;能根据分子结构特点和键的极性来判断分子的极性,并据此对分子的一些典型性质及其应用做出解释。
一、化学键电子式1.化学键(1)概念:相邻的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2)分类2.离子键、共价键的比较离子键共价键非极性键极性键概念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键成键粒子阴、阳离子原子成键实质阴、阳离子的静电作用共用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方原子共用电子对偏向一方原子形成条件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经电子得失,形成离子键;或者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之间同种元素原子之间成键不同种元素原子之间成键形成的物质离子化合物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除外);某些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或某些离子化合物3.电子式(1)概念: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
(2)电子式的书写①书写方法②写出下列微粒的电子式:a.NH+4b.OH-c.N2d.H2O2e.MgCl2f.Na2O2(3)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①离子化合物,如NaCl :。
②共价化合物,如HCl:。
4.化学键与物质类别的关系(1)化学键与物质类别的关系(2)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化合物类型概念与物质分类的关系举例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①强碱②绝大多数盐③活泼金属的氧化物NaCl、Na2O2、NH4Cl等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①酸②弱碱③极少数盐④气态氢化物⑤非金属氧化物⑥大多数有机物等H2S、SO2、CH3COOH、H2SO4、NH3·H2O等(1)化学键是相邻离子或原子间的一种强作用力,既包括静电吸引力,又包括静电排斥力()(2)所有物质中都存在化学键()(3)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4)非金属元素的两个原子之间一定形成共价键,多个原子间可能形成离子键()(5)由活泼金属元素与活泼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学键都是离子键()(6)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的元素原子跟卤素原子结合时,所形成的化学键一定是离子键()(7)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答案(1)√(2)×(3)×(4)√(5)×(6)×(7)√二、共价键及其参数1.本质和特征共价键的本质是在原子之间形成共用电子对(电子云重叠),特征是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第3讲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训练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O3和NO2都是共价化合物B.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C.在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中,都不存在单个小分子D.在反应O3+2KI+H2O=2KOH+I2+O2中,参加反应的所有臭氧都作氧化剂【答案】D【解析】O3为单质,A项错误;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生成,仅有化学键断裂不是化学反应,如氯化钠溶于水,离子键断裂,属于物理变化,B项错误;离子化合物中不存在分子,共价化合物中有的不含有分子,如二氧化硅,有的含有分子,如水、氯化氢等,C项错误;臭氧中的三个氧原子是按照一定方式结合的,虽然反应后有两个氧原子化合价没有变化,但臭氧作为一个整体,化合价发生了变化,D项正确.2.下列物质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的是()A.NH4NO3 B.Cl2C.H2O2 D.Na2O2【答案】D【解析】NH4NO3是含有极性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Cl2属于单质,不是化合物;H2O2中虽然含有非极性共价键,但它不是离子化合物;Na2O2是离子化合物,其O22-内部含有非极性共价键([O-O]2-),D项符合题意。
3.X、Y均为短周期元素,且X为I A族元素,Y为ⅥA族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的原子半径一定大于Y的原子半径B.由X、Y组成的离子化合物中阴离子核外一定有18个电子C.X2Y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D.由X、Y组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后溶液一定呈碱性【答案】C【解析】由题意可知,X可能是H、Li或Na,Y可能为O或S,A项叙述不正确,如H 原子半径小于S原予半径;B项不正确,如氧化钠,阴离子核外有8个电子;X2Y可能是氧化钠或水等,C正确;D项不正确,如水显中性,硫化氢的水溶液显酸性。
4.在下列变化过程中,既有离子键被破坏义有共价键被破坏的是()A.将SO2通入水中B.烧碱溶于水C.将HCl通入水中D.硫酸氢钠溶于水【答案】D【解析】SO2通入水中生成H2SO3,只破坏了共价键,不符合题意;烧碱溶于水,NaOH 发生电离生成Na+、OH-,只破坏了离子键,不符合题意;HCl通入水中,发生电离,只破坏了共价键,不符合题意;NaHSO4溶于水电离成Na+、H+和SO42-,既破坏了离子键,叉破坏了共价键,D项符合题意。
第3讲化学键化学键:化合物中,使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
一、离子键1.定义:阴阳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离子键。
相互作用:2.形成过程3.离子化合物种类:像NaCl这种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
(1)(2)(3)(4)说明:①一般含金属元素的物质(化合物)+铵盐。
(一般规律)②酸不是离子化合物。
③离子键只存在离子化合物中,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二、共价键1.共价键:(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2)形成过程:(4)共价键的存在:非金属单质:H2、X2、N2等(稀有气体除外)共价化合物:H2O、CO2、SiO2、H2S等复杂离子化合物:强碱、铵盐、含氧酸盐(5)共价键的分类:非极性键:在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为非极性键。
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
极性键:在不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为极性键。
共用电子对偏向吸引能力强的一方。
三、电子式:定义: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
1.原子的电子式:Na Al C N F2.阴阳离子的电子式:(1)阳离子 简单阳离子:离子符号即为电子式,如Na +、、Mg 2+等复杂阳离子:如NH 4+ 电子式:_______________H 3+O_______________(2)阴离子 简单阴离子:Cl — ___________ S 2-__________复杂阴离子:OH —__________3.物质的电子式:(1)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的电子式结合即为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AB 型:NaCl_________ MgO___________,A 2B 型:如Na 2O _________ K 2S ________AB 2型:如MgCl 2 _______________NaOH___________ Na 2O 2______________ Na 3N_________Ca(OH)2___________(2)某些非金属单质:如:Cl 2______ H 2________ N 2_______(3)共价化合物:如HCl_________、H 2O_________CO 2_____________、NH 3__________、CH 4_________ NH 4Cl_________CCl 4 __________ HClO__________4.用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Mg 2 + [O ] 2 - O Mg + Br ] - Mg 2 + [Br ] - Br Mg Br + + + [S ] 2 -K + K S K + + K + [S ] 2 - K + S 2 K + Br Br Br Br + H O H 2 H + O H N H HN 3 H+ O C O 2 O C +四、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判断:(1)根据化合物类别判断:离子化合物:活泼金属氧化物、强碱、大多数盐(铵盐);共价化合物:气态氢化物、含氧酸、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