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学》案例分析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947.00 KB
- 文档页数:36
学校管理案例分析案例:周老师是个让领导头疼的人物。
他总是挑领导的“不是”,学校工作确实难做。
有时会做一些小事而让领导为难,曾经在排课中因为不顺他意而不去课堂上课。
领导对他真是得罪不得。
周老师是正式的师范毕业,可他的教学业务水平一般、工作能力一般,在学校里是个得过且过的人物。
学校交给他的工作只能算是完成,没有什么成绩,没什么出彩的地方。
平时不会认真去备课,拿着书本教,简单批改作业。
不会去研究教学,从不参加什么教学评比。
对于利益有时会看的很重,可以在不明真相的时候乱发布消息。
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决定引进竞争机制。
每位教师必须完成相应的工作,并且得到良好的评价,才能在评优评先上优先选择,并且跟利益挂钩。
在这样的情况下,周老师开始转变,工作状态也开始步入正轨。
分析:从这个案例中首先可以看到竞争的力量,不过教师竞争有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1)积极作用。
①竞争作为一种激发自我提高的活动,在活动中,个人为了取得好成绩与他人展开较量。
教师之间有了竞争,就能激发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每位教师为了在竞争中胜出,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就会不断地努力,对自己的工作投入更多的情感和精力,促使自己不断提高、不断完善。
②在竞争中很多的优秀教师会脱颖而出,学校也可以从中发现所需人才,选拔骨干教师,着力培养,打造名师工程,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②在竞争的过程中,通过比较,更多的教师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发现自己的局限性,于是自我反思,自我完善,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质。
使得学校更富有生气,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2)消极影响。
在教师的竞争中必然会表现出“利己”与“排他”。
这也是导致不恰当竞争或恶性竞争的罪魁祸首。
而今,每位教师都越发地感受到各种竞争带给自己的恐慌与焦虑,失败者往往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甚至付出物质代价。
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教师必然由一种教学常态衍生为恶性竞争,形成各自为政的“围城式”教学。
优秀教师的智慧和经验不愿与他人分享,成果得不到推广;年青教师由于求师无门,不得不“闭门”摸索,教育观念和视野不可避免地陷入狭隘和单一,阻碍了专业成长;整所学校处于封闭、保守的教学氛围。
《学校管理学》案例分析一.学校扩建经费的解决办法第五小学校舍紧张,需要扩建,否则将影响学校的发展。
可是扩建校舍需要很大一笔经费,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无法解决。
在这进退两难的情况下,学校的赵校长苦苦思索了好几天,终于在学校领导班子会议上提出这样一个办法:周末要邀请教育行政部门、财政部门、社区、家长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会的有关人员召开一个会议,专门研究学校今后应如何发展的事情,请大家充分发表意见,出谋划策。
思考题1.赵校长为什么要邀请诸方代表参加会议,共商学校发展之事?答:矛盾调和的前提就是要先把矛盾的各方都拿出来。
形成决策的过程,离不开对各方情况的详细了解。
2.你认为会议能否解决学校扩建的经费问题?为什么?答:会议有助于促成问题的解决。
至于学校扩建经费的最终解决,还是要上级领导部门的协调和各方的支持。
校长一个人无法决定学校经费的问题。
二.上课成了另类的“合并单元”这是发生在校园里的所谓“合并单元”,走过A校的一些班级,可以发现教室里人特别的多,超出了一个班级的人数,黑压压的一片,教师则成了镇压暴动的警察,而另一个班空无一人,细看两个班的课程表,好象不是同样的一种课,怎么会在一起上呢?据知情老师透露,这是一些副课老师想出来的办法,是为了减轻教师负担而进行的合并上课,这个老师下午有两节课,另一老师下午也有两节课,那么第一节课我去把两个班的学生集中在一起,你就可以在办公室里休息,下节课你去把两个班的学生集中在一起,我就可以休息一下了。
分析:教学管理工作中,认真执行课程表,教师按找自己的课表上课,这是走进教师之门第一天就必须知道的,即使有特殊情况也不能让两个班的学生进行合并啊,这是对学生的极大不负责,老师是轻松了一节课,但学生就要受累两节课,甚至是一辈子。
对于合并出来的课,我不敢苟同它的质量,可以是毫无效果。
如果教师这样上课可以的话,那么到街头随便找个人来就能上出这样的课。
对于教师师德的规范要求是势在必行了,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是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