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区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系统设计导则》编制思路与技术要点
- 格式:pdf
- 大小:2.38 MB
- 文档页数:10
北京市慢⾏交通系统设计导则研究北京市慢⾏交通系统设计导则研究吴海俊,李⾦⼭摘要:城市道路设计中,多以满⾜机动车⾏驶需求为核⼼,对慢⾏系统的设计不够重视,产⽣如⼈⾏道宽度不⾜、局部缺失、宽度设置不合理、过街设施数量不⾜等问题,致使慢⾏交通设施服务⽔平不⾼,制约了城市道路的运⾏效率。
本⽂⾸先从宏观上提出了慢⾏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然后根据慢⾏特点提出了慢⾏系统微观设计体系组成,并以北京市为例,根据设计体系提出北京市慢⾏设计应考虑的重点,提出了⾏⼈交通系统和⾮机动车交通系统设计内容,并重点选取了⾏⼈交通系统设计中与传统规范不同之处进⾏了说明,最终以上述研究成果形成了北京市⾏⼈和⾮机动车交通系统设计导则。
关键词:慢⾏系统;设计;⾏⼈和⾮机动车交通系统1 前⾔慢⾏作为交通⽅式的⼀种,本⾝隐含着“公平和谐、以⼈为本和可持续发展”,是城市道路交通联系的重要纽带。
尤其在当前我国能源供应趋紧、⼤城市交通拥堵加剧的背景下,应提倡⼤⼒发展与改善慢⾏交通系统环境,充分发挥其优势,实现慢⾏交通系统与公共交通的良好衔接,使其发展⾛向系统化、舒适化和有序化。
城市慢⾏交通系统由步⾏系统与⾮机动车交通系统两⼤部分构成。
然⽽,在我国⽬前的城市道路设计中,多以满⾜机动车的⾏驶需求为核⼼,对慢⾏交通系统考虑不⾜,致使整个系统的服务⽔平不⾼。
这种局⾯不仅对整个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运⾏效率产⽣了重要影响,同时也不利于“以⼈为本”的和谐社会的建⽴。
许多国家都已经认识到“以车为本”的城市交通的发展模式的弊端,分别针对本国特点提出相应的“还路于⼈”改善措施[5][2]。
但从根本⽽⾔,只有在宏观规划层⾯注重发展优质的慢⾏交通⽹络,同时在微观设计层⾯上注重慢⾏系统设计质量,才能够真正将城市交通的“以车为本”的发展模式转换为“以⼈为本”。
2 慢⾏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慢⾏系统(“Pedestrian & Bicycle System”)是⼀种针对⾏⼈和骑车⼈的需求,以步⾏交通和⾃⾏车为基础,结合城市沿线⼟地利⽤以及服务设施,给不同⽬的、不同类型的⾏⼈和骑车⼈提供安全、通畅、舒适、宜⼈的步⾏环境,从⽽吸引更多的⾏⼈使⽤步⾏或⾃⾏车出⾏的⼀种交通模式[1]。
北京智慧交通建设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和国际化大都市,面临着日益严峻的交通拥堵问题。
为了缓解交通压力,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改善居民出行体验,北京亟需推进智慧交通建设。
本文将提出一套全面的北京智慧交通建设方案,旨在通过整合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打造一个高效、便捷、安全、绿色的交通体系。
一、现状分析北京的交通现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交通拥堵严重城市道路网络规划不合理,部分区域道路狭窄,断头路较多。
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交通流量过大。
公共交通分担率有待提高,部分市民出行依赖私家车。
2、交通管理水平有待提升交通信号控制不够智能化,不能根据实时交通流量进行动态调整。
交通执法手段相对单一,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效率不高。
3、交通安全隐患较多部分道路设施老化,存在安全隐患。
驾驶员和行人的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违规行为时有发生。
4、交通信息服务不完善交通信息发布渠道不够多样化,市民获取交通信息不及时、不准确。
缺乏个性化的交通出行服务,不能满足市民多样化的出行需求。
二、建设目标北京智慧交通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实现交通的智能化、高效化、绿色化和安全化,具体目标包括:1、缓解交通拥堵使城市主干道平均车速提高 20%以上。
减少重点区域的交通拥堵时长。
2、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实现交通信号智能控制,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提升交通执法的精准性和高效性。
3、增强交通安全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和死亡率。
提高道路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优化交通信息服务提供实时、准确、个性化的交通信息服务,方便市民出行。
提高公众对交通出行的满意度。
三、建设内容1、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道路感知设备,包括高清摄像头、地磁传感器、毫米波雷达等,实时采集交通流量、车速、车辆类型等数据。
推进智能信号灯建设,实现信号灯根据实时交通流量自动优化配时。
建设智能公交站台,提供公交车辆实时到站信息、电子站牌等服务。
2、交通大数据平台建设整合各类交通数据,包括道路设施数据、车辆数据、公共交通数据、出行需求数据等,建立统一的交通大数据平台。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
设计导则的通知
【法规类别】城市交通运输
【发文字号】建城[2013]192号
【发布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布日期】2013.12.30
【实施日期】2013.12.3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的通知
(建城[2013]192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建交委),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交通委员会,天津市规划局,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重庆市规划局、交通委员会、市政管理委员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文件精神,切实改善居民出行环境,倡导绿色出行,科学编制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
1 / 1。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二〇一〇年五月目录序言 (1)1. 总则 (1)1.1. 目的 (1)1.2. 作用 (1)1.3. 编制原则 (1)1.4. 规划范围与期限 (2)2. 工作阶段与要求 (2)2.1. 工作阶段 (2)2.2. 工作要求 (2)3. 规划内容 (3)3.1. 交通发展战略 (3)3.2. 综合交通体系组织 (3)3.3. 对外交通系统 (4)3.4. 城市道路系统 (4)3.5. 公共交通系统 (5)3.6. 步行与自行车系统 (5)3.7. 客运枢纽 (5)3.8. 城市停车系统 (6)3.9. 货运系统 (6)3.10. 交通管理与交通信息化 (6)3.11. 近期规划 (6)3.12.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7)4. 技术要点 (7)4.1. 现状调研 (7)4.2. 交通调查 (8)4.3. 现状分析 (10)4.4. 需求分析 (11)4.5. 方案制定 (13)4.6. 方案评价 (13)4.7. 强制性内容 (13)5. 成果要求 (14)5.1. 成果形式 (14)5.2. 规划文本 (14)5.3. 规划说明书 (15)5.4. 规划图纸 (16)5.5. 基础资料汇编 (17)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序言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2010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明确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定位及作用,规定了编制的基本要求、主要编制内容、规划成果组成,以及编制管理与审查制度。
为了指导各城市做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特制定《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
本《导则》提出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的目的、原则、主要内容、技术要点及编制程序,并明确了规划成果形式和要求。
1.总则1.1.目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旨在科学配置交通资源,发展绿色交通,合理安排城市交通各子系统关系,统筹城市内外、客货、近远期交通发展,形成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
都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住房和城镇建设部二〇一〇年五月目录序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总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目旳.................................................................................................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作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编制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规划范围与期限.............................................................................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工作阶段与规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住房城乡建设部2013 年 12 月目录前言 II1 总则. 12 术语和定义. 23 基本规定 54 步行网络规划85 步行空间设计. 146 步行环境设计. 227 自行车网络规划278 自行车空间与环境设计319 自行车停车设施设计. 3510 公共自行车系统3811 步行和自行车与公共交通的结合 4212 步行和自行车与机动车交通的协调. 4613 其他要求51附录1: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编制大纲 54 附录2:建筑控制线和贴线率的计算规则64附录3:本导则用词说明. 66I前言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出行灵活、准时性高, 在我国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 是解决中短距离出行和与公共交通接驳换乘的理想交通方式, 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 号明确提出要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 , “切实转变过度依赖小汽车出行的交通发展模式” ,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建城〔2012〕133 号) 对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 要求设市城市政府“组织编制完成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 , “合理规划步行、自行车道及停车设施,并提出近期建设方案”。
为科学、规范地编制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 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 切实改善居民出行环境, 保障出行安全, 推动绿色出行, 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开展了《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 (以下简称《导则》 )的编制工作。
导则参照既有标准和规范,借鉴国外最新发展经验和国内示范项目实践, 广泛征求各有关方面意见, 提出了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规划设计原则、系统控制指标、各要素技术指引和规划编制大纲, 对编制各层次城市规划及专项规划, 具有指导意义, 对既有道路改善、道路工程设计、城市绿道建设等涉及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相关内容,也具有参考价值。
《北京市公路工程设计导则》(北京市地方标准修订版报批稿)编制说明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路政局二〇一六年八月目录一、任务来源和起草单位二、标准编制的必要性和意义三、标准编制过程四、导则编制的原则五、导则与部颁规范的区别六、作为地方标准的定位七、其他说明事项《北京市公路工程设计导则》(报批稿)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和起草单位设计是工程的核心和灵魂,设计工作对公路建设质量好坏起着关键作用。
路政局各级领导在各种场合的工作总结都强调设计的重要性,北京市路政局道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心(以下简称项目中心)也对公路工程设计质量问题进行过专题的讨论、研究,对设计管理工作更是提出“设计质量精细化,设计服务无痕化”的管理理念。
年初,为全面贯彻落实路政局“精细管理、无痕服务”的理念,决定编制对设计工作有指导性的地方标准。
年月项目中心对公路工程设计质量问题进行了专题大探讨,请了各建设主管部门、各分局、各设计院,对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过讨论,研究。
罗列了设计质量问题,深挖了设计质量原因,思考了设计质量对策,编写了质量通病的文件。
年决定将历年来的工作进行条文总结,编制对设计工作有指导性的意见,编制了《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路政局公路工程设计指导意见版》(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市交通委路政局对《指导意见》进行了在评审和发布,年已将《北京市公路工程设计导则》修订列入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年交通标准化工作要点的项目,由市交通委员会路政局局负责组织起草。
二、导则编制的必要性和意义(一)编制的必要性()北京市公路工程设计中与部颁标准的不同点目前,交通运输部有关设计的部颁标准、设计细则很多,也很全面。
但是由于部颁标准是针对全国的公路工程设计标准提出,用于指导全国的公路工程设计,制定的是不能突破的底线标准,按部颁标准进行设计的指标是全国比较平均的水平。
北京作为首善之都,其交通行业有其独到的特征,公路工程的技术发展历程、建设特点也与其他地区有较大差别,“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