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场手工业时代的资本主义
- 格式:pdf
- 大小:295.23 KB
- 文档页数:14
一、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1)资本主义手工工场:16~18世纪是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
手工工场有两大类:分散的手工工场和集中的手工工场。
分散的手工工场是较为低级的形式,在经济学上也称之为简单协作。
集中的手工工场是以手工业技术和雇佣工人的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大生产,是从手工业生产向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过渡的准备阶段。
(2)蒸汽时代的经济模式①工厂制。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投入使用,人类社会从此进入蒸汽时代。
随着工业生产中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操作,传统的手工工场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为了更好地进行生产管理、提高效率,资本家开始建造厂房,安置机器,雇用工人集中生产,一种新兴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了。
工厂成为工业化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②自由放任经济模式。
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自由主义思想兴起。
1776年,英国的亚当?斯密发表了《国富论》一书,要求进一步解除封建束缚,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工业家主张靠个人奋斗发财。
他们认为:任何人都有权通过合法手段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而政府应该实行自由放任政策,充当一个谦虚的警察,维持秩序和保护财产,决不能以任何方式干涉经济活动;保护性关税也应该一律予以废除。
30年代经济大危机后,此种经济模式被放弃。
(3)垄断组织形式的经济模式①垄断形成的原因: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推动企业间竞争的加剧,促进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少数采用新技术的企业挤垮大量技术落后的企业。
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便产生了垄断。
在竞争中壮大起来的少数规模较大的企业之间,就产量、产品价格和市场范围达成协议,形成垄断组织。
②垄断组织的形成:垄断最初产生在流通领域,如卡特尔、辛迪加等垄断组织,后来又深入到生产领域,产生托拉斯等垄断组织。
③垄断的影响: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它产生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使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资本主义社会化生产的盲目性。
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主要经济思想(1:资本主义发展早期,即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经济思想。
以法国路易十四为代表。
它主张积极发展工商业,拓展海外贸易,以追求金银财富为主要目的。
它对资本主义早期的资本原始积累起了重要作用。
(2:工业革命时期兴起的经济思想。
以英国亚当·斯密为代表,《国富论》是其代表作。
它主张经济活动应由市场主导,政府不应干预,强调自由贸易、自由经营、自由竞争。
它对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扩张产生深远影响。
(3: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经济思想。
以英国凯恩斯为代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为其代表作。
它主张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成为“看得见的手”。
从理论上论证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使“国家干预”经济逐渐成为长期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体系,为资产阶级政府直接干预经济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从罗斯福新政起,尤其是二战后,凯恩斯主义成为资本主义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有力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进入现代国家干预经济的时代;今天,凯恩斯主义对我国扩大内需,缓解就业压力,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也有借鉴意义。
※详细资料可百度搜索关键句“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主要经济理论的演变”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主要经济思想(1:资本主义发展早期,即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经济思想。
以法国路易十四为代表。
它主张积极发展工商业,拓展海外贸易,以追求金银财富为主要目的。
它对资本主义早期的资本原始积累起了重要作用。
(2:工业革命时期兴起的经济思想。
以英国亚当·斯密为代表,《国富论》是其代表作。
它主张经济活动应由市场主导,政府不应干预,强调自由贸易、自由经营、自由竞争。
它对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扩张产生深远影响。
(3: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经济思想。
以英国凯恩斯为代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为其代表作。
它主张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成为“看得见的手”。
从理论上论证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使“国家干预”经济逐渐成为长期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体系,为资产阶级政府直接干预经济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从罗斯福新政起,尤其是二战后,凯恩斯主义成为资本主义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有力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进入现代国家干预经济的时代;今天,凯恩斯主义对我国扩大内需,缓解就业压力,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也有借鉴意义。
手工工场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早期阶段,劳动社会化的一种基本形式,它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简单协作没有改变手工的劳动工具和操作方法,仅是在同一资本家指挥下协同劳动;工场手工业是以手工技术和雇佣工人的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大生产,它是手工业生产向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过渡的准备阶段。
手工工场和手工作坊相比,不仅表现在生产规模、技术分工上的进步,关键是手工工场已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组织形式,这是与手工作坊的本质区别。
手工工场可分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即简单协作和集中的手工工场即工场手工业两个阶段。
手工作坊封建社会城市中的手工业生产的基本单位。
手工作坊主拥有私有的生产资料,分散经营,以本人的手工劳动为主要的生活来源,一般不雇佣工人,只有做辅助性工作的帮工和学徒。
帮工、学徒没有工资,仅有维持生计的微薄报酬,因此,作坊主与帮工、学徒之间不存在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工厂在世界近代史中泛指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即使用机械化劳动代替手工劳动的资本主义工业。
18~19世纪,经过工业革命,机器在生产中广泛应用,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资本主义经济凭借机器化大生产,最终战胜封建经济和小商品经济,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工厂和手工工场相比,虽然都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范畴,但它采用了机械化大生产,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东方的衰落与西方世界优势形成的原因从16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古代史上曾经辉煌一时的东方古国如中国、印度、阿拉伯等,终于在社会前进的竞赛中落后于西方,逐步沦为西方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西方的世界优势地位逐渐确立。
西方之所以在向近代的迈进中领先世界,主要原因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①殖民掠夺为西方世界优势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新航路开辟后,西方迅速走向世界,把许多地区和国家变为自己的殖民地任意掠夺、宰割,加速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养肥了本国的资本家,从而壮大了资产阶级力量。
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资本主义在工业革命的早期,工场手工业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时期,手工业制造逐渐被机械化的工厂生产所取代,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量。
这一转变不仅对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影响了劳动力的组织和劳动条件。
工场手工业的定义工场手工业是指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的阶段,工匠和手工业者在工厂中进行生产。
在此之前,手工业者通常在自己的家中或小工作坊中进行生产。
然而,随着机械技术的进步和大规模生产的需求增加,手工业者逐渐开始在规模较大的工厂中进行生产。
这一转变背后的动力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发展。
资本家开始投资和组织生产,雇佣工人在工厂中劳动。
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工人常常是无产阶级,他们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获取生计。
工场手工业的影响生产效率的提高相较于传统的手工业制造,工场手工业在生产效率上有了明显改善。
通过引入机械和设备,工厂能够大规模地生产商品,并在相同时间内生产更多的产品。
机械化的生产还降低了成本,使商品更具竞争力。
这一变化促使着工业化的加速,进一步推动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劳动力组织的变化工场手工业时期,标志性的变化是工人的集中。
工人不再在个体手工业者的小作坊中工作,而是聚集在规模较大的工厂中。
工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加,劳动力得以更好地组织和管理。
这种集中劳动力的趋势进一步催生了劳工运动的兴起,工人开始为改善劳动条件和获得更好的待遇而组织起来。
社会经济结构的改变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经济结构的重大改变。
工业化的加速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口从农村迁徙到城市,以寻找工作机会。
这种城市化的趋势,推动了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并导致城市社会经济结构的重组。
城市中工人阶级的数量不断增加,而农村则逐渐变成了提供粮食和原材料的地区。
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发展加速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
资本主义通过雇佣劳动力、大规模生产和竞争市场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工场手工业的机械化生产进一步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剧了分工的细化和劳动分工的加深。
高二历史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本主义的手工工场时代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专题复习(一)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本主义的手工工场时代世界近现代史——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本主义的手工工场时代一. 阶段特征(一)资本主义萌芽时期:14—16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欧洲萌芽。
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还没有完全确立,只是萌芽阶段。
1. 在政治方面的主要特征: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开展反封建斗争。
这一时期的反封建斗争主要有文艺复兴运动、某某改革运动和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
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各国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某某改革是西欧各国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社会运动,尼德兰革命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
这一时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往往采取某某异端的形式。
2. 在经济方面的特征主要有(1)欧洲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显著进步,社会分工的进一步扩大,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为资本主义萌芽提供了条件。
(2)萌芽的地区主要出现在地中海沿岸的威尼斯,佛罗伦萨和西北欧的尼德兰等地。
(3)形成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
(4)商业资本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起着主要作用。
(5)农村中出现资本主义农业生产,富裕农民开始经营小规模的资本主义农业生产,有的封建领主开始按照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业。
(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16—18世纪下半期这一时期是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1. 其政治方面的阶段特征主要表现在:(1)由于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它是从手工业生产向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过渡的准备阶段。
这一时期,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还没有明显分开,基本上是商业资本控制着工业。
(2)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国家加紧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海外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贩卖黑奴等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手段。
(3)这一时期处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时期,资产阶级革命在少数先进国家英、美、法等国爆发,并取得胜利。
政权主要掌握在大资产阶级手中。
世界近现代史工场手工业时期重要提示:(1)以下按生产标准分时期:工场手工业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也即经济全球化的过程(3)工业革命后世界史梳理线索: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国际关系第一单元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16世纪-18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阶段特征】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
16世纪到19世纪初是世界近代史的第一个阶段,即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代,也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尽管世界上的资本主义国家还很少,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还处在封建的或封建制以前的发展阶段,但是资本主义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
封建制度的衰亡和资本主义的成长已成为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中心内容。
【基本线索】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1、原因:①政策:14、15世纪,意大利出现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著名工商业城市,他们纷纷采取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②政治:各城市工商业主、银行家等资产阶级控制着城市的政权③位置:这些城市处于地中海航运中心。
2、表现:佛罗伦萨的繁荣--它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手工业发达,欧洲的金融中心。
3、影响:新兴资产阶级兴起(金融家、工场主、商人)与教会、贵族产生深刻矛盾,要求进行思想变革。
二、新航路的开辟(一)开辟新航路的背景:1、必要性(原因):1)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原因)2)社会根源:欧洲人的"寻金热"(开辟新航路的动机)3)宗教根源:传播天主教4)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传统商路(直接原因)2、可能性(条件):西欧生产力的发展、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提高、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二)15世纪中叶之前的长时期内,垄断传统商路的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三)最早探询新航路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四)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人物时间国家事件迪亚士1487葡萄牙发现好望角哥伦布1492西班牙发现美洲新大陆达伽马1497葡萄牙到达印度,找到通往东方的道路麦哲伦及同伴1519-1522西班牙首次环球航行(五)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对世界:①加强了欧洲同亚、非及美洲之间的联系,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世界近代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及发展概况一、工场手工业时期1.14世纪前后,地中海区域城市工商业和工场手工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萌芽。
2.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开始繁荣起来,资本主义进入工场手工业时期。
封建经济开始衰落,资本主义发展。
3.17-18世纪下半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封建制度和殖民统治阻碍,因此英法美诸国先后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和独立战争,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新社会制度的确立,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复习建议世界近代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及发展概况一、工场手工业时期1.14世纪前后,地中海区域城市工商业和工场手工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萌芽。
2.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开始繁荣起来,资本主义进入工场手工业时期。
封建经济开始衰落,资本主义发展。
3.17-18世纪下半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封建制度和殖民统治阻碍,因此英法美诸国先后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和独立战争,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新社会制度的确立,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蒸汽时代1.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却以工场手工业为主要形式,难以满足广大市场的需要。
资本主义制度已经确立,又拥有广大殖民地市场的英国率先开始了一场以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工场的变革———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从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开始,以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结束。
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为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2.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欧美日开始了新一轮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发展成为主流。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资本主义统治地位确立。
三、电气时代(19世纪70年代到二战前)1.19世纪最后30年到20世纪初,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高涨,被称为近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