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2 蒸腾强度的测定_(钴纸法)
- 格式:ppt
- 大小:66.50 KB
- 文档页数:4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蒸腾作用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探讨影响植物蒸腾强度的因素。
3. 通过实验测定植物叶片的蒸腾强度,并分析其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蒸腾作用是植物通过气孔将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的过程。
它是植物水分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水分吸收和运输等生理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蒸腾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的蒸腾量,通常用毫升/平方米/小时表示。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生长健康的山茶树叶片、透明塑料袋、天平、剪刀、尺子、温度计、湿度计、风速计、CO2浓度计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单面刀片、尖头镊子、小培养皿、lmol/L硝酸钾溶液、lmol/L氯化钙溶液、1mol/L蔗糖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选取生长健康的山茶树,选择树冠中部成熟叶片作为实验材料。
2. 将叶片剪成一定面积的圆形,并用天平称量其初始重量。
3. 将叶片放入透明塑料袋中,密封并置于实验室内。
4. 分别在不同温度、湿度、风速和CO2浓度条件下,放置一定时间后,取出叶片并称量其最终重量。
5. 计算蒸腾强度:蒸腾强度 = (最终重量 - 初始重量) / (实验时间× 叶片面积)。
6.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影响植物蒸腾强度的因素。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温度对蒸腾强度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植物蒸腾强度逐渐增加。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导致叶片气孔开启程度增大,水分蒸发速率加快。
2. 湿度对蒸腾强度的影响:湿度降低时,植物蒸腾强度增加。
这是因为低湿度条件下,叶片表面与大气之间的水分梯度增大,水分蒸发速率加快。
3. 风速对蒸腾强度的影响:微风有利于蒸腾,强风则抑制蒸腾。
这是因为微风可以加速叶片表面水分的蒸发,而强风则会带走叶片表面的热量,降低叶片温度,从而抑制蒸腾。
4. CO2浓度对蒸腾强度的影响:CO2浓度低时,植物蒸腾强度增加。
这是因为低CO2浓度条件下,植物气孔张开程度增大,水分蒸发速率加快。
实验七环境因素对蒸腾强度的影响一、实验目的及意义直观感受光照、风速对蒸腾强度的影响,增强对植物蒸腾作用的感性认识。
二、实验原理将带叶的植物枝条的下端插入盛有水的三角瓶内(事先准确称重),蒸腾一定时间后再次称重,即可得出蒸腾失水的重量;然后用重量法测定出枝条上叶片的总面积,即可求出蒸腾强度。
三、器材、用具与材料1.仪器与用具三角瓶,胶塞,打孔器,1000W碘钨灯,40W日光灯,电风扇,架盘天平,硫酸纸,直尺。
2.材料植物枝条。
四、实验步骤1.取4只三角瓶和4只胶塞,用打孔器在胶塞的中央部位打一直径约5mm的孔,在三角瓶内加入适量水,将胶塞插进三角瓶内。
2.剪取四组植物枝条(粗细以能插入胶塞上的孔为度),迅速将剪口放入水中。
在室内适当保留枝条上的几片叶子,然后于水中将枝条剪断,以免导管内进人空气。
3.将枝条插进三角瓶上的胶塞孔口内,使得枝条没入水中2~3cm,然后用架盘天平称重。
4.将四组安装好的简易蒸腾装置分别置于不同的环境条件下:⑴强光(距离1000W碘钨灯约2米,下同),有风(用电风扇吹风,下同);⑵强光,无风;⑶弱光(距离40W日光灯约2米,下同),有风;⑷弱光,无风。
5.蒸腾30~60分钟后,将每只插有枝条的三角瓶再次称重,得出其蒸腾量(g)。
6.将每处理枝条上的叶片分别剪下,分别计算其叶片总面积。
方法是:剪取100cm2硫酸纸,用天平称重m0。
再用硫酸纸画出叶片的实际形状并剪下,称重m1,叶片总面积S即为:S=(m1/m0)×100cm27.计算蒸腾强度Q:Q=m/(S×t)式中:Q为蒸腾强度(g/(m2·h);m为由于蒸腾作用失去的水量(g);S为叶面积(m2);t为蒸腾时间,单位是h。
根据上式,分别计算各处理的蒸腾强度。
五、结果统计与分析。
华南农业大学实验报告专业班次 11农学一班组别201130010110题目蒸腾强度的确定姓名梁志雄日期【实验原理】容积法测定植物的蒸腾强度,是将带叶的植物枝条,通过一段乳胶管与一支滴定管相连,管内充满水,组成一个简易蒸腾计。
蒸腾一定时间(t)后,即可从滴定管刻度读出蒸腾失水的容积,换算成重量即为蒸腾的水量(m),然后用重量法测定出枝条中叶的总面积(s).得到以上数据后,代入下面公式Q=m/(t*s)即可求出蒸腾强度。
【实验所需物品】心叶树藤的叶片、1ml移液管1支,铁架台及滴定管夹,乳胶管,剪刀,药品天平一架,白纸数张,铅笔。
【实验步骤】1、取植物枝条(不能太粗或大细,以能插入乳胶管并保持密封为度),保留几片叶子,然后于水中将枝条剪断,以免导管内进人空气。
2、在水盆中将移液管和乳胶管内注满水,于水中将移液管下端与乳胶管一端相连,调节管内水位在0刻度以下。
3、将枝条在水中插入乳胶管的另一端,接口处不能漏水(若漏水可用凡士林封住)。
管内务必不能有气泡。
4、将安装好的简易蒸腾计固定在滴定管夹上成U型装置。
轻径擦干叶片表面水分,开始计时并记下移液管内的初始水位5、30~60分钟后,记录移液管水位刻度,然后将枝条上的叶子全部剪下,用重量法计算出叶片总面积。
【实验记录】蒸腾强度测定记录表【实验注意事项】1、蒸腾强度的测定实验中要在水中剪断枝条,以免导管内进入空气,乳胶管内务必不能有气泡,因为实验原理是带叶的枝条插在一定体积的水中,由于叶子的蒸腾作用,使容器中水的体积不断减少,通过水体积的减少,即可计算植物的蒸腾强度。
2、要精确计算水体积的减少就要尽量减小误差。
实验名称:蒸腾强度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了解测定蒸腾强度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带叶的枝条插在一定体积的水中,由于叶子的蒸腾作
用,使容器中水的体积不断减少,通过水的减少,即可计算蒸腾强度。
即在:单位时间内,单位叶面积散失的水量,常以g(水)/(㎡·h)表示,外界条件如:温度、光、风速会影响蒸腾强度。
三、仪器、试剂与材料:
仪器:三角瓶、天平、光照培养箱、棉花
材料:生长健壮的带叶枝条
四、实验步骤:
1.选取一枝生长健壮的枝条,在水中将枝条茎部剪去一截,插
入预先放在水中的三角瓶中,取出后用棉花塞紧瓶口,称重
然后放入光照培养箱。
2.每隔0.5h称重一次,共称2次,记下蒸腾作用失去水的质量。
3.实验结束后,将叶片剪下,计算叶面积。
方法:剪去100c㎡硫酸纸,在天平上称重m。
,在此硫酸纸
上画出叶片的实际形状并剪下,称重m1,叶总面积即为:
S= m1/m。
×100(c㎡)
4.计算蒸腾强度Q:Q=m/(s×t)
[式中Q为蒸腾强度,单位g/(㎡·h);m为由于蒸腾作
用失去的水的质量,单位为g; S为叶面积,单位为㎡;
t为光照时间,单位为h]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经实验测得:S= m1/m。
×100=0.124/0.317×100=39.117c㎡Q=m/(s×t)=0,346/(39.117×1)=0.00931 g/(c㎡·h)
= 93.1g/(㎡·h)。
山茶蒸腾强度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山茶蒸腾强度,掌握测定植物蒸腾强度的方法及其影响因素,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
二、实验原理:1.植物的蒸腾作用:植物的叶片吸收太阳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促使植物体内的水分升华并释放到空气中,这个过程叫做蒸腾。
2.蒸腾强度的测定:利用蒸腾过程中水分的升华,测定植物的蒸腾强度。
三、实验步骤:1.测量山茶植物的叶面积:用剪刀沿叶脉剪下一片完整的叶片,在滴水纸上反面贴好并用笔勾勒出叶片的形状,然后用线圈勾勒出叶片的边缘,再用卡尺测量线圈的直径,最后用公式计算出叶片面积。
2.取一株山茶植物,将它的主根剪断,放置在液体中。
3.将一只玻璃管的底部插入植物根系中,使其染上植物体内的水分。
4.将玻璃管紧贴液体表面,观察玻璃管内水位升降的情况,用时钟测量其升降的时间。
5.根据实验测量,计算山茶植物的蒸腾强度。
四、实验结果:本实验中,测量到山茶植物的叶面积为10.5平方厘米,测得蒸腾强度为2.0毫升/分钟。
五、实验讨论:1.影响蒸腾强度的因素:光照、温度、湿度和土壤水分等环境因素都会影响植物的蒸腾强度。
在实验中可通过控制温度、湿度等条件来观察其对蒸腾强度的影响。
2.实验误差及其改进:本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包括测量叶面积时的偏差、玻璃管进入植物根系时的误差等。
可以采取多次实验取平均值,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3.实验意义:了解蒸腾作用的机理,掌握蒸腾强度的测定方法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与生长发育规律,为实际生产中的植物栽培及节约用水提供科学依据。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测定山茶植物的蒸腾强度,掌握了植物蒸腾作用的机理和测定方法。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植物的蒸腾强度与其生长环境密切相关,合理控制环境因素可以减少水资源浪费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实验三蒸腾强度的测定 (钴纸法)
实验目的:通过使用钴纸法测定植物叶片的蒸腾强度。
实验原理:
钴纸法是一种通过观察钴离子的着色程度来测定蒸腾强度的方法。
当叶片蒸腾作用强烈时,叶片上的细胞液中的钴离子会与二氧化碳反应形成碳酸钴,导致钴纸变蓝,颜色深浅与蒸腾强度成正比。
实验器材:
- 植物叶片
- 钴纸(或钴氯化物溶液)
- 餐刀
- 热水
- 毛笔
- 镊子
- 烧杯
- 玻璃棒
- 显微镜
实验步骤:
1. 将植物叶片放入一个烧杯中,加入热水浸泡10~15分钟,让叶片软化。
2. 用镊子将叶片取出,用餐刀将叶片切成适当大小的块状。
3. 准备好约1%的钴氯化物溶液,也可以直接使用钴纸。
4. 将切好的叶片块放入钴氯化物溶液中,浸泡几分钟,使叶片充分吸收钴离子。
5. 将钴纸取出,用毛笔轻轻地将叶片上的余液抹干,然后将钴纸放在玻璃棒上悬挂起来,以便观察钴纸的颜色变化。
6. 使用显微镜观察钴纸的颜色变化,并记录下来。
颜色越深,表示蒸腾强度越高。
实验注意事项:
1. 在切叶片时要小心,以免受伤。
2. 在测定过程中尽量避免触摸钴纸,以免污染和影响实验结果。
3. 植物叶片的选择应该采用相同种类的叶片,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4. 实验室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避免钴离子的直接接触和误食。
实验1植物组织渗透势的测定(质壁分离法)原理当植物组织细胞内的汁液与其周围的某种溶液处于渗透平衡状态,植物细胞内的压力势为零时,细胞汁液的渗透势就等于该溶液的渗透势。
该溶液的浓度称为等渗浓度。
当用一系列梯度浓度溶液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时,细胞的等渗浓度将介于刚刚引起初始质壁分离的浓度和尚不能引起质壁分离的浓度之间的深液浓度。
代入公式即可计算出春渗透势。
仪器药品显微镜载玻片及盖玻片镊子刀片配成0.5—0.1mol/L梯度浓度的蔗糖溶液各50ml。
称34.23g蔗糖用蒸馏水配成100ml,其浓度为1m0le/L(母液)。
再配制成下列各种浓度:0.50mol/L:吸母液25ml+水25ml0.45mol/L:吸母液22.5ml+水27.5ml0.40mol/L:吸母液20.0ml+水30.0ml0.35mol/L:吸母液17.5ml+水32.5ml0.30mol/L:吸母液15.0ml+水35.0ml0.25mol/L:吸母液12.5ml+水37.5ml0.20mol/L:吸母液10.0ml+水40.0ml0.15mol/L:吸母液7.5ml+水42.5ml0.10mol/L:吸母液5.0ml+水45.0ml操作步骤将带有色素的植物组织(叶片),一般选用有色素的洋葱鳞片的外表皮、紫鸭跖草、苔藓、红甘蓝或黑藻、丝状藻等水生植物,也可用蚕豆、玉米、小麦等作物叶的表皮。
撕取下表皮,迅速分别投入各种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使其完全浸入,5—10分钟后,从0.5mol/L开始依次取出表皮薄片放在滴有同样溶液的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于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如果所有细胞都产生质壁分离的现象,则取低浓度溶液中的制片作同样观察,并记录质壁分离的相对程度。
实验中必须确定一个引起半数以上细胞原生质刚刚从细胞壁的角隅上分离的浓度,和不引起质壁分离的最高浓度。
在找到上述浓度极限时,用新的溶液和新鲜的叶片重复进行几次,直至有把握确定为止。
钴纸法测定蒸腾强度实验报告嘿,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跟植物有关的实验,名字听起来有点拗口,叫钴纸法测定蒸腾强度。
这实验嘛,听上去很专业,其实就是在探究植物是如何通过叶子蒸发水分的,简单说就是看看它们“喝水”的劲头。
说实话,听到“蒸腾强度”,我一开始还以为是某种新型饮料呢,结果一查,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咱们得准备一些工具,没错,实验可离不开这些家伙。
钴纸,这可是咱们的主角。
它是用来检测水分的,像是植物的“小侦探”,能帮我们找到蒸发的水分。
还有水,别忘了,植物可离不开它。
还有一点很重要,咱们要选择一些健康的植物,比如说豆芽、玉米或者小花,这些家伙水分蒸发得厉害,真是个好选择。
咱们把钴纸放在植物的叶子下,等着它们的表现。
时间过得飞快,咱们看着那片片绿叶,心里小期待不断。
钴纸放上去后,咱们就像等待一场精彩的表演。
植物们开始“出汗”了,这可不是开玩笑,水分蒸发得热火朝天。
钴纸慢慢变色,从蓝色变成粉红色,真是有趣极了。
那种变化就像是植物在告诉我们:“看,我在努力工作呢!”想想吧,植物也有自己的“工作”,每天都要用心“喝水”,然后把多余的水分挥发出去,真的是个勤劳的小家伙。
咱们要做的就是记录这些变化。
这时候,你可能会想:“记录变化有什么意思?”这正是分析蒸腾强度的关键。
通过观察钴纸的变化,我们就能知道植物的蒸腾速度有多快。
就像是考察一个运动员的耐力,越是能坚持得住,说明它的蒸腾能力越强。
记录的时候可要细心,别漏掉了什么,毕竟每一滴水都可能是个重要的数据。
实验不是一帆风顺的。
你知道的,生活总有点小插曲。
比如说,某天突然下雨,植物们的蒸腾量就可能下降,结果让咱们的实验数据变得不那么准确。
不过,没关系,科学本来就充满了挑战。
咱们可以选择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进行实验,看看植物在阳光灿烂和阴雨绵绵的时候表现如何,真是个不错的主意。
实验的过程也让人感受到植物的生命力。
有时候我在想,植物虽然不能说话,但它们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和我们沟通。
【高中生物】蒸腾强度的测定(钴纸法)本实验方法系根据氯化钴纸在干燥时为蓝色,当吸收水分后变为粉红色,根据变色所需时间的长短,然后按钴纸标准吸水量计算出作物蒸腾强度。
仪器药物扭力天平烘箱烘干机瓷盘镊子剪刀玻璃板载玻片薄橡皮有塞指管滤纸弹簧夹5%氯化钴溶液(9.2gcocl2?6h2o用蒸馏水配成100ml)滴几滴盐酸调成弱酸性。
操作步骤1.氯化钴纸的制备选用优质滤纸,切成0.8cm宽、20cm长的滤纸条,浸入5%的氯化钴溶液中,浸泡后取出,用吸水纸吸收多余的溶液,平放在干燥的玻璃板上,置60°C?在80℃烘箱中干燥,选择颜色均匀的钴纸,小心准确地切成0.8cm的小方块,然后干燥,取出并储存在插入的指管中,然后放入氯化钙干燥器备用。
2.钴纸标准化使用前,先将钴纸标准化。
测出每钴纸小方块由蓝色转变成粉红色需吸收多少水量。
取1?2钴纸小方块,置于扭力天平上称重,并记下开始称重的时间,及每隔一分钟记一次重量,当钴纸蓝色全部变为粉红色时,要立即准确地记下重量和时间,如此重复数次,计算出钴纸小方块由蓝色变为粉红色时平均吸收多少水分,以mg表示,作为钴纸吸水量。
3.决心取二片玻片,薄橡皮一小块,在其中央开1cm2的小孔,用胶水将它固定在玻片当中,另准备一只弹簧夹。
用镊子从干燥器(管)中取出一小片钴纸,放入玻片上的橡胶孔中,立即放在待测作物叶片的背面(或正面),将另一片玻片夹在叶片正面(或背面)的相应位置,同时记录时间,注意钴纸的颜色变化,记录钴纸变粉红色的时间。
与时间长度相比,可以使用小钴纸片的标准吸水率或小纸片从蓝色变为粉红色所需的时间来计算,即叶表面的蒸腾强度,单位为mg/cm2?民代表。
本实验可选择不同作物的功能叶片,或同一作物的不同部位的叶片测其蒸腾强度,或者可测定作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蒸腾强度。
例如光和暗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事先把一组盆栽的蚕豆、小麦或其他植物放在黑暗中过夜或几个小时,另一组放在光下,二者都要适当灌水,分别测其蒸腾强度(注:黑暗中的植物在测定时可移到实验室柔和的光线下进行)。
实验二植物蒸腾强度的测定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光合作用完成了自然界规模巨大的物资转变和能量转变过程,从根本上改变了地面上的上生活环境,在整个生物界以至整个自然界重都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内通过生活植物体的表面(主要是叶),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蒸腾作用是植物对水分吸收和运输的主要动力,也是促进了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运输的动力,同时蒸腾作用能够降低植物体和叶片的温度,防止叶片被灼伤。
植物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强弱可分别用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来表示。
光合速率大小一般表示为单位叶面积在单位时间内吸收的CO2的毫摩尔或微摩尔数,蒸腾速率表示为单位叶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放出的O2的毫摩尔或微摩尔数。
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大小反映了植物体生命活力的强弱,是植物生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本实验利用LCi型便携式光合仪同步测定植物叶片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原理与步骤。
一、仪器结构与方法原理LCi便携式光合仪主要由主机、叶柄、连接线缆和空气供给系统组成。
主机包括微处理器、数据存储卡、5键键盘、空气滤清装置等部件;叶柄由上下部两部件组成的叶室和一个手柄,稳定光源也可安装在叶柄上。
叶室用适用于宽叶、窄叶和针叶的型号可供选择。
手柄上由电缆跟气管与主机相连。
该仪器采用气体交换法,利用红外CO2分析器和湿度传感器对参考气和流经叶室后的测量气进行测量,根据CO2浓度差和湿度差以及流量等参数,利用气体通量公式,分别计算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
仪器同步测量叶面温度、光合有效辐照度(PAR)等参数,利用气体传导等公式,可计算出叶片的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叶片的光饱和点、补偿点、光合量子效率、水分效率等,并将结果直接显示出来。
二、操作步骤1.检查仪器:检查用以去除进气中二氧化碳、水汽及灰尘的化学药品是否为绿色(若为褐色应更换新的碱石灰)。
2.连接仪器:将叶柄通过一个15针的插头和三个透明软管(每个管子相配有三个彩色的套)分别连接到主机右侧对应的插孔上,将主机上另一插孔连接到ADC空气探管上(探管上的探针伸到它的最大长度)。
昆明学院植物生理学业论文植物生理指标测定赵如龙2009/7/1院(系)名称:生命科学与技术系本科生学号:S0*******学科、专业:07生物科学指导教师姓名:__刘开庆郭丽红__关键字:对照作物指标蒸腾强度叶绿素含量[摘要]叶片是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场所,作物产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叶片的大小和叶片中的元素含量,因而运用学过的植物生理学只是和实验技术进行综合测定,探讨农作物优质高产与作物的光合强度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植物组织呼吸速率等的关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内容简介影响作物生长的因素很多,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项指标对作物的生长做一定的研究,看其对作物的影响情况。
1)叶绿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的鉴定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2)植物叶片光合作用速率的测定3)叶面积的测定4)离体快速称重法测定植物组织蒸腾速率5)植物呼吸速植物体内硝态氮含量的测定6)植物组织抗逆性鉴定本实验采用叶绿素含量测定法和蒸腾强测定法对植物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是农业科研和农业生产中经常遇到的重要问题。
1949年 Arno n 提出的丙酮法,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方法。
该法的要点是将测定材料用80%丙酮研磨提取,无损地过滤定容,用分光光度计在特定波长下测定光密度值,并计算叶绿素含量(毫克/克或毫克/分米~2)。
2.设计思想蒸腾作用与植物的水分吸收、运转、利用和散失有着密切的联系,是植物水分生理—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尽管测定植物蒸腾的方法很多(B·斯拉维克,1986),如快速称量法、气量计法、湿度计法、热通量法等,但它们通常设备较复杂、操作困难、测定较慢、费用较高,难以适台野外快速测定。
而现在利用氯化钴纸法既简单又方便,利用无水氯化钴与含结晶水的氯化钴颜色明显不同的特性可以测蒸腾强度。
氯化钴纸在干燥时为蓝色,当吸收水分后逐渐变为粉红色。
根据变色所需时间长短及钴纸从蓝变红的吸水量,即可计算出植物的蒸腾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