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 格式:pptx
- 大小:139.19 KB
- 文档页数:51
高中14篇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汇总一.《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XXX《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XXX《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XXX《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XXX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研究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研究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研究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在文中强调研究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二.《逍遥游》1.在《逍遥游》中描绘XXX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作者举理想糊口中的很小的什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尴尬难比,形象地申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野马也,灰尘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XXX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6.作者提出本人的概念——“无所待”才是真实的XXX 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知名。
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8.文中写XXX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且环球誉之而不加劝,环球非之而不加沮。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训练及答案一、《论语十二章》1.《论语·卫灵公》中的孔子的经典妙句、中华民族的重要信条,讲明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阳货》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句话概括了《诗经》这部书的四种作用。
3.在《<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论语>十二章》中,强调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论语>十二章》中,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的志气是不能被改变的。
这句话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赞同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孔子关于君子和小人对待“义”“利”不同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论语·泰伯》中论述“士”要抱负远大、刚强勇毅、责任重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必背古诗文(高中部分)理解性背诵默写4.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5.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6.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7、荀子在《劝学》中连用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观点。
8、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荀子在《劝学》中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9、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和荀子《劝学》(作品)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10、“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11、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
“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12、荀子《劝学》中“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13、“君子生非异也”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善假于物也。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14、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
而《荀子.劝学》中则用“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5、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1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高二上语文必背古诗词默写高二上学期的语文课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并默写的古诗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首:1. 《望岳》 -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 《春望》 -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 《赤壁》 -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7. 《将进酒》 - 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8. 《滕王阁序》 - 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9. 《岳阳楼记》 - 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10. 《醉翁亭记》 - 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这些古诗词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背诵,还应理解其含义和背后的文化背景。
在默写时,注意诗词的格式、韵律以及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高中必背篇目理解性背诵默写(1)《劝学》1.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这与《荀子·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的观点是相同的。
3.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逍遥游》1.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2.承上启下的句子: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3.哪几句表明才算是真正的逍遥游?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3)《师说》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是相同的。
2.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阿房宫赋》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
杜牧《阿房宫赋》:“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赤壁赋》1.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这都是通过音乐引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高二语文理解性默写《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屈原《湘夫人》开头为全诗定下感情基调的写景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苏洵《六国论》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陆游《书愤》记述两次抗金胜仗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孟浩然《夜归鹿门歌》表现诗人隐居处境况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卒章显志,体现全诗主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杜牧《阿房宫赋》结尾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圆序》中说明因大自然美景召唤而相聚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杜甫《蜀相》概括诸葛亮一生丰功伟绩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表现宇宙永恒,生命代代相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杜甫《登岳阳楼》描写洞庭湖水浩瀚壮阔,无边无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韦庄《菩萨蛮》中描写江南景色美和人物美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李白《将进酒》中感叹岁月流逝,人生易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杜甫《阁夜》中写夜哭、夷歌之凄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周邦彦《苏幕遮》荷花触动诗人思乡之情,描写荷花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李煜《虞美人》将抽象的“愁思”形象化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李贺《李凭箜篌引》描写音乐可以震破五色石,引来一场秋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必修五二、理解性默写1.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起笔二句“归去来兮,_______________”表达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高二语文理解性默写(一)《蜀道难》1.《蜀道难》的主旨句是: , .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 ,.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4.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 ,.5.虚写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句子: , .6.表明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 ,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 , ."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 , "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 , ".10.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 , . , "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那山有多高呢?不言而喻了!1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不但写到蜀山之高峻,还描写了人的行路之难.他借助一些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困危之状如在眼前,体现这一内容的句子是" , ., ".1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 , . , 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1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诗人先用, 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 ,."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1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 , .1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 , . , "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16.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 , , ."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春江花月夜》17.《春江花月夜》中“,”两句,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
高二上学期理解性默写1.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写美好事物可望而不可即,并营造了一种凄婉迷离的意境。
2.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思考了宇宙与人生,礼赞了人类生生不息,生命永恒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学》中的“_______________”说明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而“_______________”是说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
4.“你宽容一点,其实是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这句话让我们联想起孔子在《论语》中阐释“恕”这种儒家思想时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为了论证“父母,是人类的根本”这一观点,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例子进行了论证。
6.古诗词中经常使用杜鹃意象,来表现孤独、悲苦、哀伤、乡愁等情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边塞黄昏时风景的描写,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暗示着战争的失败。
8.读书人要立志成为国家和社会的脊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论语•泰伯》中曾子就曾经指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9.好文章常能借平常事物来阐发深远的意蕴,用《屈原列传》中评价《离骚》的话来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孔子认为“好学”不是“饱食安居”,而是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种树郭橐驼传》1.《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种树移栽易活的特点揭示了一个极其平凡而实际却很难做到的道理: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2.《种树郭橐驼传》中,“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概括了树木的本性,也揭示了种树的要领。
3.《种树郭橐驼传》中,违背树木的本性,种树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因此必然遭致“木之性日以离”的恶果。
4.《种树郭橐驼传》中,“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是郭橐驼植树的管理经验。
5.《种树郭橐驼传》中,一般种树的人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关心太过,什么都放不下,结果适得其反,“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压抑了甚至扼杀了树木的生机。
6.《种树郭橐驼传》中,对“养人”之不善,文章先简要地用几句加以概括:“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这与上文“他植者”养树管理之不善相呼应。
7.《种树郭橐驼传》中,与“养民”治国构成类比关系的种树原理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8.文章最后一句“传其事以为官戒”直接点出写作本文的真正意图。
9.郭橐驼种树最关键的道理是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10、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提到自己的种树经验时谦虚地说,自己的树之所以种得好,原因在于: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11、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提到自己种树的四点秘诀时说到,除了要让树根得到充分的舒展以外,还要做到: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12、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介绍种树经验时说到,为了保持树木的天性,种树人要做到“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这个比喻十分恰当,对育人也颇有启发意义。
13、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介绍自己种树经验的同时,也一针见血地指出有些人在种树的“易土”与“培土”方面存在不足,其具体表现在: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1.《拟行路难》1、鲍照在《拟行路难》中“__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两句将其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高二语文古诗默写考试题及答案一、直接性默写题(本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6分)1. 李白《将进酒》中表现诗人对怀才不遇的感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2. 杜甫《登高》中诗人通过描绘秋景来表达自己悲秋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 苏轼《赤壁赋》中,诗人对人生短暂发出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4.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诗人以酒送别友人,表达依依不舍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诗人通过对节日氛围的描绘,抒发自己对往昔时光的怀念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6. 李清照《如梦令》中,诗人以梦境为背景,表达对逝去青春的哀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7. 曹操《观沧海》中,诗人以大海为背景,表达自己胸怀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8. 陶渊明《归园田居》中,诗人描绘田园生活,表达归隐愿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二、理解性默写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24分)9. 在《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语文理解性默写(二)《琵琶行》1.《琵琶行》中“月”这一意象贯穿始终,对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请写出诗中写到“月”的5 个句子:、2.诗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诗歌中第一次写到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诗句是:3.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的情态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运用拟声词写音乐由粗重急骤转向轻微委婉,而最终浊重和清脆兼而有之的诗句是:,。
,写音乐由婉转流畅变得阻塞压抑直至清冷凝滞的相关诗句是:5.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并达到高潮,却又戛然而止的诗句是:6.在第二次音乐描写中表现琵琶女与诗人情感交流的诗句是:。
描写音乐间歇时诗人感受的诗句是:7.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之后的音乐效果的诗句是:8.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9 .琵琶女年轻时人们对他的态度是:而当她年老色衰之后则,10.描写琵琶女委身贾人、独守空船、夜深梦醒啼泪的诗句是:11.表现诗人听取琵琶女演奏的音乐及其身世遭遇之后的感受的诗句是:,。
,12.描写诗人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诗句是:写诗人被贬之后终日听杜鹃哀鸣,只能取酒独倾的诗句是:13.在了解琵琶女身世以及感怀自己的身世之后,诗人请琵琶女再次演奏的诗句是:,。
而琵琶女面对诗人的邀请:,。
14.在琵琶女第三次音乐演奏之后诗人的表现是: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15.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
16.联想是回忆的一种形式。
表象联想就是表象之间彼此互相引起的。
《琵琶行》中的一句“ ,”,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17 .“ ,。
”是《琵琶行》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18.古人常化用前人诗文为己用,如吴激《人月圆》中“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
高中古诗词必背72篇理解性默写高中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们不仅语言优美,而且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
以下是72篇高中必背古诗词的理解和默写要点:1. 《诗经·关雎》:通过关雎鸟的和鸣,比喻男女之间的和谐与爱慕之情。
2. 《离骚》(屈原):表达了屈原对楚国的忧虑和个人遭遇的悲愤。
3. 《将进酒》(李白):以豪放的笔触描绘了饮酒的畅快,反映了诗人的豁达与放达。
4. 《登高》(杜甫):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5. 《望岳》(杜甫):以泰山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和个人的抱负。
6.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通过对赤壁之战的回顾,抒发了对历史英雄的怀念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7.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以明月为线索,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8.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通过对梦境的描写,表达了对已故妻子的深切怀念。
9. 《滕王阁序》(王勃):以滕王阁为背景,展现了作者的文采和对国家兴盛的期望。
10. 《木兰辞》:通过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表达了对女性英雄的赞美和对家国情怀的体现。
...71. 《沁园春·雪》(毛泽东):通过对雪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72. 《七律·长征》(毛泽东):以长征为背景,歌颂了红军的英勇和革命的艰难历程。
在理解性默写的过程中,要注重诗词的意境、情感和哲理,同时注意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通过反复诵读和深入理解,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些古诗词的精髓,从而在默写时能够准确无误地表达出诗词的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