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代谢
- 格式:pptx
- 大小:309.98 KB
- 文档页数:33
第二章细菌概述
第二节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导学案2016.2
学习目标:
1理解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2了解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学习重点: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学习过程:
【复习回顾】细菌细胞的结构
【自主探究】
一、细菌的生长繁殖
(一)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1.,包括
2.,一般为
3.,一般为
4.,主要是和
根据细菌对氧气的需求的不同将细菌分为四类:
1 ,2
3 ,4
(二)细菌在液体培养基有等现象。
(三)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1.,概念:
意义:
2.概念:
意义
3.意义:
4.概念:
意义
5.意义
6.意义
♥小讨论联系实际判断细菌对氧气需求的不同类型。
【课堂练习】P20
【学习小结及反思】回顾本节学习目标,看你是否完成?还有哪些有待课下加强?
【教学反思】。
课时授课计划审签编号组织教学:考勤、填写教学日志1基本课题:第二节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教学目标:1. 列出细菌的代谢产物说明其意义。
(重点)2. 简述细菌的人工培养。
3. 说出细菌生长繁殖的规律。
(重点)4. 理解细菌遗传与变异的机理。
(难点)5. 简述细菌的变异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
(重点)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时间(分)复习旧课:细菌的特殊结构有哪些? 4第二节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一、细菌的生长繁殖(一)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师生共同分析总结。
10(二)细菌生长繁殖的规律利用挂图解释生长曲线。
10二、细菌的代谢产物及意义201. 列举临床实例讲解其意义。
2. 利用板图讲解。
三、细菌的人工培养 1. 利用板图讲解细菌的生10长现象。
2. 重点放在实验课上讲解。
四、细菌的变异(一)细菌变异的现象结合临床实例及预防接种25阐述细菌的变异现象。
(二)细菌的遗传物质 5由生物学知识引入。
(三)细菌变异的机制简介、自学。
5 (四)细菌变异的实际意义应用临床实例讲解。
5小结 41. 列出细菌的代谢产物说明其意义。
2. 热原质具有什么特点?在临床实践中有何实际意义?布置作业与预习 1 作业:列出细菌的代谢产物说明其意义。
预习:第五节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课后分析第二章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细菌与其他生物细胞一样,不断从外界环境中获得营养,合成自身细胞成分并获得能量,同时不断排除废物,完成新陈代谢,得以生长繁殖。
一、细菌的生长繁殖(一)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1.营养物质:包括水分、碳源、氮源、无机盐类、生长因子。
2.酸碱度:大多数为pH7.2-7.6。
3.温度:大多数病原菌为37度。
4.气体:氧和二氧化碳。
(1)专性需氧菌:如结核杆菌。
(2)专型厌氧菌:如破伤风杆菌。
(3)兼性厌氧菌:大多数病原菌属此。
(二)细菌生长繁殖的规律1.细菌的繁殖方式:无性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
2.细菌的繁殖速度:一般20-30分钟,个别分裂缓慢。
3.细菌的生长曲线(1)迟缓期:最初1-3小时,菌数不增加。
第二节细菌的生长繁殖生长繁殖的三大要素。
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影响因素及规律对临床医学及基础研究均有重要意义。
一、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1.充足的营养:必须有充足的营养物质才能为细菌的新陈代谢及生长繁殖提供必需的原料和足够的能量。
2.适宜的温度:细胞生长的温度极限为-7℃~90℃。
各类细菌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可分为嗜冷菌(Psychrophiles),最适生长温度为(10℃~20℃);嗜温菌(Mesophiles),20℃~40℃;嗜热菌(Thermophiles),在高至56℃~60℃生长最好。
病原菌均为嗜温菌,最适温度为人体的体温,即37℃,故实验室一般采用37℃培养细菌。
有些嗜温菌低温下也可生长繁殖,如5℃冰箱内,金黄色葡萄球菌缓慢生长释放毒素,故食用过夜冰箱冷存食物,可致食物中毒。
3.合适的酸碱度:在细菌的新陈代谢过程中,酶的活性在一定的PH范围才能发挥。
多数病原菌最适PH为中性或弱碱性(pH7.2~7.6)。
人类血液、组织液PH为7.4,细菌极易生存。
胃液偏酸,绝大从数细菌可被杀死。
个别细菌在碱性条件下生长良好,如霍乱孤菌在PH8.4~9.2时生长最好;也有的细菌最适pH偏酸,如结核杆菌(pH6.5~6.8)、乳本乡杆菌(pH5.5)。
细菌代谢过程中分解糖产酸,PH下降,影响细菌生长,所以培养基中应加入缓冲剂,保持PH稳定。
4.必要的气体环境:氧的存大与否和生长有关,有些细菌仅能在有氧条件下生长;有的只能在无氧环境下生长;而大多数病原菌在有氧及无氧的条件下均能生存。
一般细菌代谢中都需CO2,但大多数细菌自身代谢所产生的CO2即可满足需要。
有些细菌,如脑膜炎双球菌在初次分离时需要较高浓度的CO2(5~10%),否则生长很差甚至不能生长。
二、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与速度细菌的生长繁殖包括菌体各组分有规律的增长及菌体数量的增加。
细菌以简单的二分裂方式无性繁殖,其突出的特点为繁殖速度极快。
细菌分裂倍增的必须时间,称为代时(Generation time),细菌的代时决定于细菌的种类又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细菌代时一般为20~30分钟,个别菌较慢,如结核杆菌代时为18~20小时,梅素螺旋体为33个小时。
细菌的生理活动包括摄取营养物质和合成各种所需物质,进行新陈代谢及生长繁殖。
细菌具有独立的生命活动能力,处于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可从外界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获得能量,具有代谢旺盛、繁殖迅速的特点。
第一节细菌的理化性状一、化学组成1.与其他生物细胞相似,含有包括水、蛋白质、无机盐、糖类、脂类和核酸等多种化学成分。
2.水占75-90%,为主要成分。
3.去除水分后,主要为有机物,包括碳、氢、氮、氧、磷和硫。
还有少量无机离子,包括钾、钠、铁、镁、钙、氯等,用以构成菌细胞的各种成分、维持酶的活性和跨膜化学梯度。
4.还含有一些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所特有的化学组成,如肽聚糖、胞壁酸、磷壁酸、D型氨基酸、二氨基庚二酸、吡啶二羧酸等。
二、物理性状1.光学性质细菌为无色半透明小体,细菌悬液呈混浊状态。
观察-染色法-相差显微镜。
2.表面积细菌体积微小,表面积相对较大,有利于细菌的内外物质交换。
3.带电现象细菌的固有成分50-80%是蛋白质,主要为兼性离子氨基酸组成。
G+菌的等电点pH为2-3G-菌的等电点pH为4-5因此,在弱碱性或近中性环境中细菌均带负电荷,等电点越低带负电荷越多。
意义:细菌的带电现象与细菌的染色反应、凝集反应和抑菌杀菌作用有着密切关系。
4.半通透性意义:细菌为了利于内外物质交换,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产物的排出,其细胞壁和细胞膜都为半通透性。
5.渗透压细菌体内由于含有高浓度的营养物质和无机盐,其渗透压极高。
革兰阳性菌渗透压高达20-25个大气压,革兰阴性菌也有5-6个大气压。
意义:细菌一般处于相对低渗的环境,有坚韧的细胞壁保护不致崩裂。
细菌若处于高渗环境中,菌内水分逸出,胞质脱水浓缩,细菌就不能繁殖。
一、细菌的营养物质1.水:溶解营养物质,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与代谢。
2.碳源:主要来源于糖类,是合成菌体的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的成分,又是细菌的能量来源。
3.氮源:来源于氨基酸、蛋白质等,合成菌体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