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基础知识
- 格式:docx
- 大小:87.29 KB
- 文档页数:38
消防员考试:燃烧基础知识(题库版)1、单选通风孔洞愈多,各个通风孔洞的面积愈大、愈高,则热对流的速度()。
(A)愈快(B)愈慢(C)不变化(D)停止正确答案:A2、单选火焰的颜色与可燃物的含氧量有关。
(江南博哥)当含氧量达到()%以上的可燃物质燃烧时,火焰几乎无光。
(A)30(B)50(C)60(D)80正确答案:B3、单选不管何种形式的点火能量必须达到一定()的才能引起燃烧反应。
(A)浓度(B)密度(C)强度(D)速度正确答案:C4、单选通过降低火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灭火方式称为()灭火。
(A)冷却(B)窒息(C)稀释(D)乳化正确答案:B5、判断题固体、液体、气体这三种物质都能把热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儿出去,但不能吸收别的物体辐射出来的热能。
正确答案:错6、判断题一切可燃液体的燃点都高于闪点。
正确答案:对7、单选利用消除助燃物的原理,往着火的空间冲灌惰性气体、水蒸气等,这样的灭火方法称之为()。
(A)冷却法(B)窒息法(C)隔离法(D)抑制法8、单选()是指可燃的气体、蒸汽或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火会产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浓度。
(A)爆炸浓度极限(B)爆炸(C)爆炸温度极限(D)自燃正确答案:A9、判断题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依据。
物质的越高,火灾危险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正确答案:错10、单选炸药爆炸属于()。
(A)物理爆炸(B)化学爆炸(C)气体爆炸(D)蒸汽爆炸正确答案:B11、判断题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其燃烧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
正确答案:错12、单选对于《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以外的企业投资项目,实行备案制,除国家另有规定外,由企业按照()向地方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备案。
A.资本流入原则B.分级审批原则C.建设项目的性质D.属地原则正确答案:D13、判断题物质燃烧或热解后产生的气体、固体、和烟雾成为燃烧产物。
燃烧产物有完全燃烧产物和不完全燃烧产物两类。
正确答案:错14、判断题可燃液体之所以会发生一闪即灭的闪燃现象,是因为液体蒸发的速度较慢,所蒸发出来的蒸汽仅能维持短时间的燃烧,而来不及提供足够的蒸汽补充维持稳定的燃烧,故闪燃一下就熄灭了。
消防安全燃烧基础知识消防安全燃烧基础知识第一章消防安全燃烧的概念和意义1.1 消防安全燃烧的定义1.2 消防安全燃烧的意义第二章火源与燃烧过程2.1 火源的分类与生成机理2.1.1 火源的分类2.1.2 火源的生成机理2.2 燃烧过程及其特点2.2.1 燃烧三要素2.2.2 燃烧的特点第三章燃烧的基本条件3.1 可燃物3.1.1 可燃物的分类3.1.2 可燃物的特性3.2 氧气3.2.1 氧气与燃烧的关系3.2.2 氧气的供应方式3.3 点火源3.3.1 点火源的种类3.3.2 点火源的作用与选择第四章燃烧的支持条件4.1 点火温度4.1.1 点火温度的定义4.1.2 点火温度的测定与影响因素4.2 燃烧温度4.2.1 燃烧温度的定义4.2.2 燃烧温度的测定与影响因素4.3 燃烧的活性4.3.1 燃烧的活性定义4.3.2 燃烧的活性测定与影响因素第五章火灾的危害5.1 火灾的危害种类5.1.1 火灾对人员的伤害5.1.2 火灾对环境的影响5.2 火灾的危害机理5.2.1 火灾蔓延机理5.2.2 火灾烟气的危害第六章火灾的防控措施6.1 消防设备与装备6.1.1 消防器材的分类与作用6.1.2 消防器材的使用与维护6.2 消防系统6.2.1 消防水系统6.2.2 消防自动报警系统6.2.3 消防烟气排烟系统6.3 企事业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6.3.1 企事业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6.3.2 企事业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6.3.3 消防安全培训与演练第七章灭火与救援7.1 灭火技术7.1.1 灭火剂的种类和选择7.1.2 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7.2 灭火救援措施7.2.1 火灾现场的初期处置7.2.2 火灾扑救与逃生自救第八章灾害事故的预防与减轻8.1 灾害事故的预防8.1.1 安全生产与消防安全的关系8.1.2 灾害事故的事前预防8.2 灾害事故的减轻与应急处理8.2.1 灾害事故的事后救援与处理8.2.2 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实施第九章案例分析9.1 火灾事故案例分析9.2 消防安全事故案例分析9.3 消防安全疏散演练案例第十章消防安全燃烧的未来趋势10.1 消防安全技术的发展10.2 灭火救援技术的发展10.3 消防安全培训与演练的创新结语以上是消防安全燃烧基础知识的大纲,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燃烧和火灾基本知识燃烧基础知识及常见易错题全考点1 .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烟气的现象。
2 .燃烧是一种十分复杂的氧化还原化学反应,能燃烧的物质一定能够被氧化,而能被氧化的物质不一定都能够燃烧。
物质是否发生了燃烧反应,可根据〃化学反应、放出热量、发出光亮〃这三个特征来判断。
3 .燃烧的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密度、比表面积、厚度)、助燃物(不一定是氧气,如:氯、氟、氯酸钾。
也有少数可燃物如:低氮硝化纤维、硝酸纤维的赛璐珞等含氧物质)和引火源(使物质开始燃烧的外部热源(能源)。
引火源温度越高,越容易点燃可燃物质。
生产生活实践中引火源通常有明火、高温物体、化学热能、电热能、机械热能、生物能、光能和核能),链式反应(有焰燃烧都存在着链式反应)。
4 .燃烧的充分条件是:一定数量或浓度的可燃物,一定含量的助燃物,一定能量的引火源(汽油燃烧晶氐含氧量14.4%,乙焕3.7%β无论哪种形式的引火源,都必须达到一定的能量,即要有一定的温度和足够的热量。
汽油燃烧所需的最小引燃能量0.2mJ乙醛(5.1%)0.19mJ),相互作用。
5 .燃烧分为着火和爆炸两种类型。
可燃物着火一般有引燃和自燃两种方式。
6 .外部引火源(如明火、电火花、电热器具等)作用于可燃物的某个局部范围,使该局部受到强烈加热而开始燃烧的现象,称为引燃(又称点燃)。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物质在外部引火源作用下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
物质的燃点越低,越容易着火,火灾危险性也就越大。
7 .可燃物在没有外部火源的作用时,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燃烧,称为自燃。
一是自热自燃,例如煤堆、油脂类、赛璐珞、黄磷等物质。
二是受热自燃,例如油锅加热、沥青熬制。
受热介质达到一定温度而着火,就属于受热自燃。
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
可燃物的自燃点越低,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就越大。
燃烧基础知识目录一、燃烧概述 (1)二、燃烧要素 (2)1. 可燃物 (3)2. 氧化剂 (4)3. 点火源 (4)三、燃烧过程及阶段 (5)1. 燃烧过程的物理变化 (7)2. 燃烧过程的化学变化 (8)四、燃烧类型 (9)1. 扩散燃烧 (10)2. 预混燃烧 (11)五、燃烧反应方程式及计算 (12)1. 燃烧反应方程式的编写原则和方法 (13)2. 燃烧反应的计算方法与应用实例 (14)六、燃烧的应用与控制系统 (16)一、燃烧概述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过程,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以及人类生产生活中。
燃烧的本质是物质之间的氧化反应,其中包含了能量的转化与释放。
燃烧过程涉及三个基本要素: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
可燃物是燃烧反应的主体,助燃物主要是氧气,而点火源则是引发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
燃烧反应是一种放热反应,意味着在反应过程中会释放热量。
这种热量释放的形式多样,可以表现为火焰、热辐射等。
燃烧反应的速度和强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可燃物的性质、助燃物的浓度、点火源的能量以及环境温度等。
了解燃烧的基础知识对于防止火灾、控制燃烧过程以及有效利用燃烧产生的能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以及日常生活等领域,燃烧知识的应用十分广泛。
在发动机中燃烧燃料以产生动力,在烹饪中使用火来加热食物,以及在火灾发生时如何正确使用灭火设备等。
对燃烧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至关重要,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燃烧带来的好处,还能在紧急情况下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保护生命财产安全。
我们将更详细地介绍燃烧的相关知识和理论。
二、燃烧要素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通常涉及燃料、氧气和热量。
要使燃料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基本要素,即燃料、氧气和热量。
燃料:燃料是燃烧过程中产生能量的来源。
它可以是一种固体、液体或气体。
常见的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木材、纸张等。
燃料的种类和性质对燃烧过程有很大影响,不同燃料具有不同的燃烧特性和效率。
氧气:氧气是燃烧过程中的必要成分,燃料无法燃烧。
燃烧基础知识一、什么是燃烧燃烧是一种伴随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化学反应。
放热是指燃烧物质中的化学能一部分转变为热能。
发光是指人们用肉眼能观察到的光亮,多数可燃物燃烧时可以看到火焰光亮。
既然是化学反应,一定就会有新的物质生成。
例如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变成了二氧化碳。
二、燃烧的三要素燃烧虽然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但是它也不是随便发生的。
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燃烧的三要素。
(1)要有可燃物。
不论是固体、液体、气体,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剧烈反应的,一般都称为可燃物。
例如,无机物有钾、钠、碳、铝粉、氢气、一氧化碳、硫化氢、二硫化碳等;有机物有纸、木材、橡胶、棉、麻、汽油、煤、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
(2)要有助燃物。
助燃物,顾名思义就是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
例如空气、氧、过氧化钠、浓硝酸、浓硫酸等。
发生火灾时空气是主要的助燃物。
(3)要有着火源。
凡是能引起可燃物燃烧的能量叫做着火源,或叫做引火源、点火源。
最常见的着火源是热能,还有电能、化学能、光能、机械能等。
常见着火源主要有以下几种:a.明火。
如生产和生活中的灯火、火炉、火柴、打火机、烟头、烟筒或烟道喷出的火星、气焊和电焊喷火、机动车辆排气筒冒出的火星等。
b.电火花。
如电气开关在开闭电闸时的弧光放电、电动机、变压器等电气设备产生的电火花。
还有静电火花,如液体流动引起的带电、喷出气体的带电、人体的带电等。
c.撞击或摩擦产生的火星。
如机器上轴承转动的磨擦、铁钉落入设备内后铁器和机件撞击、磨床和砂轮的磨擦、铁器工具相撞或与混凝土相碰等。
d.高热物质和高温表面。
如加热装置、烧红的电炉、电加热器、高温物料的输送管、冶炼厂或铸造厂里熔化的金属、烟囱和烟道等。
e.雷击。
是瞬间的高压放电,能引起任何可燃物质的燃烧。
f.自燃起火。
以上三要素必须同时具备,并且要分别满足一定条件,三者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燃烧才能发生;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条件,燃烧都不能发生,或燃烧将停止。
干货燃烧基础知识考点1 燃烧的条件燃烧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引火源(温度)。
当燃烧发生时,上述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如果有一个条件不具备,那么燃烧就不会发生。
但要导致燃烧的发生,不仅需要满足三要素条件,而且需要三者达到一定量的要求,并且存在相互作用的过程。
链式反应自由基是确保燃烧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因此大部分燃烧发生和发展需要4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和引火源和链式反应自由基。
考点2 燃烧类型分类按照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燃烧可分为着火和爆炸。
可燃物的着火方式一般分为点燃(或称强迫着火)和自燃。
着火:可燃物在与空气共存的条件下,当达到某一温度时,可引火源接触即能引起燃烧,并在引火源离开后仍能持续燃烧,这种诸如:表示不止一个例子持续燃烧的现象称为着火。
爆炸: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的大量能量,或是气体、蒸气瞬间发生剧烈膨胀等现象。
考点 3 燃烧方式分类气体燃烧方式:有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液体燃烧方式:有闪燃、沸溢和喷溅。
固体燃烧方式:有蒸发燃烧、表面燃烧、分解燃烧、熏烟燃烧(阴燃)。
考点 4 典型的燃烧产物(1)高聚物的燃烧产物: 会产生CO、HCl、 HF、 SO₂、 COCl₂ (光气)、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
(2)木材的燃烧产物:不完全燃烧时,分解产物主要是CO、H₂和碳氢化合物;完全燃烧时,产物主要是二氧化碳。
(3)煤的燃烧产物:主要有: CO、CO₂、 CH4及其同系物、不饱和烃等气体。
(4)金属的燃烧产物挥发金属(如Li、Na、K、Mg、Ca等)在空气中容易着火燃烧,熔融成金属液体,它们的沸点一般低于其氧化物的熔点(K除外),因此在其表面能够生成固体氧化物。
考点 5 燃烧产物危害性(1)毒害性统计资料表明,火灾中死亡人员中的大约75%是由于吸人毒性气体而致死的。
燃烧产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成分,如CO、HCN、SO₂、NO₂等。
燃烧学基础知识燃烧啊,就是一种很神奇的现象。
简单说呢,就是东西烧起来啦。
你看那蜡烛,火苗一闪一闪的,这就是燃烧。
燃烧得有三个要素,就像三兄弟一样缺一不可。
有可燃物,这就是能烧起来的东西呗,像木头啊,纸张啊,都是可燃物。
要是没有能烧的东西,那还谈什么燃烧呢。
然后呢,得有氧化剂。
在咱们日常生活里,最常见的氧化剂就是氧气啦。
你想啊,在太空里没有氧气,火柴都划不着呢。
这就说明氧气对于燃烧多重要。
可燃物和氧化剂就像两个好伙伴,得凑一块儿才有可能燃烧起来。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着火源。
这就像是个导火索,能把燃烧这个事儿给触发了。
比如打火机的火苗,或者是静电产生的火花。
要是没有这个着火源,可燃物和氧化剂就只能干瞪眼,啥事也不会发生。
不同的东西燃烧起来可不一样呢。
像汽油燃烧就特别猛,呼啦一下就着起来了,还能产生很大的能量。
这就是因为汽油这种可燃物本身的性质。
而且燃烧的时候还会产生很多东西,像二氧化碳啊,水啊。
要是燃烧不完全呢,还会有一氧化碳这种有毒的气体冒出来。
这可就不好了,所以燃烧的时候得让它烧得充分一点。
在生活里,燃烧无处不在。
做饭的时候,炉灶里的火在燃烧,这是为了把食物弄熟。
冬天的时候,壁炉里的火烧得旺旺的,能让屋子暖烘烘的。
但是燃烧也得小心呀,要是不小心引发了火灾,那可就麻烦大了。
所以我们得了解燃烧学的基础知识,知道怎么安全地用火。
燃烧的颜色也很有意思呢。
你看那烟花,为啥能有那么多漂亮的颜色呀?这就是因为在烟花里面加了不同的东西,燃烧的时候就会产生不同颜色的光。
像加了钠元素的,燃烧就可能是黄色的光;加了铜元素呢,可能就是绿色的光。
是不是超级酷?燃烧学的基础知识就是这么好玩又实用。
了解了这些,你就会对身边的燃烧现象有更深的认识啦。
不管是看到蜡烛的小火苗,还是大马路上汽车发动机的燃烧,你都能明白其中的门道呢。
燃烧基础知识培训教材一、燃烧的定义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二、燃烧的必要条件燃烧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可燃物、氧化剂和温度(点火源)。
只有在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的情况下,可燃物才会发生燃烧。
1、可燃物:是指能与空气中的氧气起燃烧反应的物质。
如:木材、纸张、布料、油漆等。
2、氧化剂:是指助燃的物质,它本身不一定可燃,但可以给予可燃物足够的氧化力,使其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如:氧气、高锰酸钾等。
3、温度(点火源):是指引燃可燃物的外部热源。
如:火柴、打火机、烟蒂等。
三、燃烧的过程燃烧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预热阶段、燃烧阶段和熄灭阶段。
1、预热阶段:此阶段可燃物吸收热量,温度升高,逐渐分解成可燃气体和固体颗粒。
2、燃烧阶段:当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时,可燃物开始燃烧并放出大量热量。
此时火焰迅速蔓延,颜色明亮,温度升高。
3、熄灭阶段:燃烧结束后,火焰逐渐熄灭,可燃物逐渐冷却。
四、火灾的扑救在火灾扑救中,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灭火方法和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灭火方法和措施:1、扑灭初期火灾:在火灾初期,应迅速采取措施扑灭火灾,如使用灭火器、灭火器材等。
2、断绝火源:在火灾发生时,应迅速断绝火源,如关闭阀门、切断电源等。
3、喷水灭火:对于一般固体物质火灾,可用喷水灭火的方式扑灭。
焊接基础知识培训教材一、概述焊接是一种通过加热或加压两个或多个金属部分使其结合在一起的工艺。
它是工业制造过程中广泛应用的一种连接金属的方法。
为了提高焊接质量,减少返工和浪费,所有从事焊接工作的员工都需要接受焊接基础知识的培训。
二、焊接的种类1、熔化焊:这是最常见的焊接方式,通过加热金属至其熔点,使其变成液态,然后冷却固化,使两个金属部分连接在一起。
2、压焊:这种焊接方式是通过压力,而不是热源,使两个金属部分结合在一起。
3、钎焊:这是一种使用低熔点金属作为钎料,将金属零件连接在一起的方法。
燃烧基础理论知识目录§1.燃烧基础知识§2.火灾的定义和分类§3.建筑火灾的发生和发展过程§4.防火和灭火的基本原理§1.燃烧基础知识三、燃烧的类型四、燃烧的产物§1.燃烧基础知识三、燃烧的类型四、燃烧的产物燃烧是一种十分复杂的氧化还原化学反应,能燃烧的物质一定能够被氧化,而能被氧化的物质不一定都能够燃烧。
比如:铁生锈的过程就是被氧化,但是铁不能燃烧。
因此,物质是否发生了燃烧反应,可根据“化学反应、放出热量、发出光亮”这三个特征来判断。
§1.燃烧基础知识三、燃烧的类型四、燃烧的产物(一)燃烧的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和 引火源可燃物:可以燃烧的物品。
如纸张、木材、煤炭、汽油、氢气等。
自然界中的 可燃物种类繁多,若按化学组成不同,可分为有机可燃物和无机可燃物两大类;按物理状态不同,可分为固体可燃物、液体可燃物和气体可燃物三大类助燃物:凡与可燃物相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
最常见的助燃物是氧,包括游离的氧(空气中的氧)或化合物中的氧;此外,某些物质也可作为燃烧反应的助燃物,如氟、氯、氯酸钾等物质也可作为助燃物。
引火源(也称点火源):凡使物质开始燃烧的外部热源(能源)。
引火源温度越高,越容易点燃可燃物质。
根据引起物质着火的能量来源不同,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引 火源通常有明火、高温物体、化学热能、电热能、机械热能、生物能、光能和核能等。
§1.燃烧基础知识三、燃烧的类型四、燃烧的产物链式反应:有焰燃烧都存在着链式反应。
当某种可燃物受热,它不仅会汽化,而且其分子会发生热裂解作用,从而产生自由基。
自由基是一种高度活泼的化学基团,能与其他自由基和分子起反应,使燃烧持续进行 。
有焰燃烧需要有可燃物、助燃物、引火源和链式反应四个要素。
燃烧四面体§1.燃烧基础知识三、燃烧的类型四、燃烧的产物(二)燃烧的充分条件:具备了燃烧的必要条件,并不意味着燃烧必然发生。
燃烧重要基础知识点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放出能量并伴随着火焰、热和光的现象。
作为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了解燃烧的基础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火灾的原因以及进行火灾预防和灭火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 燃烧的必备条件:燃烧需要三个基本要素,即燃料、氧气和足够的热量。
燃料是指能够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能量的物质,如木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
氧气则是燃烧的气体供应源,一般来自空气中的氧分子。
热量则是激发燃料与氧气发生反应的能源。
2. 燃烧的反应类型:燃烧反应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通常是燃料和氧气之间的强烈反应。
在燃烧过程中,燃料被氧气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水和释放出能量。
这种类型的反应也被称为完全燃烧。
此外,不完全燃烧也是一种常见的燃烧类型,它发生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导致燃料无法完全氧化,产生一些残留物如一氧化碳和碳颗粒。
3. 火焰的形成:当燃料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相遇时,就会发生火焰的形成。
火焰是燃烧过程中释放出的可见明亮的燃烧产物。
当燃料与氧气发生反应并释放出能量时,这些能量以热量和光的形式释放出来。
光的能量在我们的视觉系统中被感知为火焰。
4. 火灾防控措施:了解燃烧的基础知识点对于进行火灾防控工作至关重要。
预防火灾的措施包括定期检查和维护电气设备、正确使用火源(如燃气、蜡烛等)、妥善处理易燃物品以及建立有效的消防设备和措施。
在火灾发生时,正确的灭火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常见的灭火方法包括使用灭火器、灭火器具和灭火系统等。
总结:燃烧作为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掌握燃烧的基础知识点不仅有助于理解火灾的原因,还有助于进行火灾预防和灭火工作。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一、单项选择题?1.在液体(固体)表面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火焰燃烧现象称为()。
?A.闪点?B.闪燃?C.燃点?D.爆燃?2.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或固体能发生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
?A.自燃点?B.闪点?C.自燃?D.燃点?3.阴燃是()的燃烧特点。
?A.固体?B.液体?C.气体?D.固体、液体、气体?4.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的液体,其闪点()。
?A.>28℃B.<28℃C.≥28℃D.≤28℃5.物质在无外界引火源条件下,由于其本身内部所进行的()过程而产生热量,使温度上升,产生自行燃烧的现象称为自燃。
?A.物理、化学?B.化学、生物?C.物理、生物?D.生物、物理、化学?6.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现象,称为燃烧。
?A.火焰、发光?B.发光、发烟?C.火焰、发烟?D.火焰、发光和(或)发烟?7.下列()储罐燃烧可能发生沸溢、喷溅。
?A.汽油?B.煤油?C.柴油?D.原油?8.木材的燃烧属于()。
?A.蒸发燃烧?B.分解燃烧?C.表面燃烧?D.阴燃?9.液体的燃烧方式是()。
?A.一闪即灭?B.蒸发燃烧?C.沸溢燃烧?D.分解燃烧?10.下列物质中()为最典型的未完全燃烧产物。
? A.H20B.COC.C02?D.HCN二、多项选择题?1.固体可燃物燃烧方式主要有()。
?A.蒸发燃烧?B.分解燃烧?C.表面燃烧?D.阴燃?E.闪燃?2.发生有焰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可燃物?B.氧化剂?C.温度?D.链式反应自由基?E.燃点?3.发生无焰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可燃物?B.氧化剂?C.温度?D.链式反应自由基?E.燃点?4.液体能否发生燃烧、燃烧速率的高低与液体的()等性质有关。
? A.蒸气压?B.闪点?C.沸点?D.蒸发速率?E.燃烧时间?5.燃烧产物通常是指燃烧生成的()等。
?A.气体?B.热量?C.可见烟?D.氧气?E.液体?6.闪点是()类危险液体分类的依据。
?A.甲?B.乙?C.丙?D.丁?E.戊?7.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或含水分较高时能发生阴燃的物质有()。
?A.成捆堆放的麻?B.大堆垛的煤?C.大堆垛的汽油?D.成捆堆放的纸?E.成捆蜡烛三、简答题?燃烧分为哪些类型?参考答案与精析?一、单项选择题?1.【精析】B。
本题考查的是闪燃的定义。
闪燃是指易燃或可燃液体(包括可熔化的少量固体,如石蜡、樟脑、萘等)挥发出来的蒸气分子与空气混合后,达到一定的浓度时,遇火源产生一闪即灭的现象。
故本题答案为B。
?2.【精析】D。
本题考查的是燃点的定义。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
故本题答案为D。
?3.【精析】A。
本题考查的是固体的燃烧特点。
根据可燃固体的燃烧方式和燃烧特性,固体燃烧的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五种:蒸发燃烧,表面燃烧,分解燃烧,熏烟燃烧(阴燃),动力燃烧(爆炸)。
故本题答案为A。
?4.【精析】B。
本题考查的是闪点在消防上的应用。
根据闪点的高低,可以确定生产、加工、储存可燃性液体场所的火灾危险性类别:闪点<28%的为甲类;闪点≥28%至<60℃的为乙类;闪点≥60℃的为丙类。
故本题答案为B。
?5.【精析】D。
本题考查的是自燃的定义。
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然燃烧,称为自燃。
即物质在无外界引火源条件下,由于其本身内部所发生的生物、物理或化学变化而产生热量并积蓄,使温度不断上升,自然燃烧起来的现象。
故本题答案为D。
?6.【精析】D。
本题考查的是燃烧的定义。
所谓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故本题答案为D。
?7.【精析】D。
本题考查的是液体燃烧的特点。
在含有水分、黏度较大的重质石油产品,如原油、重油、沥青油等发生燃烧时,有可能产生沸溢现象和喷溅现象。
故本题答案为D。
?8.【精析】B。
本题考查的是分解燃烧。
分子结构复杂的固体可燃物,在受热后分解出其组成成分及与加热温度相应的热分解产物,这些分解产物再氧化燃烧,称为分解燃烧。
如木材、纸张、棉、麻、毛、丝以及合成高分子的热固性塑料、合成橡胶等燃烧都属于分解燃烧。
故本题答案为B。
?9.【精析】C。
本题考查的是液体的燃烧方式。
液体的燃烧方式有三种:闪燃、沸溢、喷溅。
ABD三种均为固体燃烧的方式。
故本题答案为C。
?10.【精析】B。
本题考查的是燃烧产物的概念。
由燃烧或热解作用产生的全部物质,称为燃烧产物,有完全燃烧产物和不完全燃烧产物之分。
完全燃烧产物是指可燃物中的C被氧化生成的C02(气)、H被氧化生成的H2O(液)、S被氧化生成的S02(气)等;而C0、NH3、醇类、醛类、醚类等是不完全燃烧产物。
故本题答案为B。
?二、多项选择题?1.ABCD2.【精析】ABCD。
本题考查的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燃烧可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
有焰燃烧发生和发展需要四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氧化剂、温度和链式反应自由基。
故本题答案为ABCD。
?3.【精析】ABC。
本题考查的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任何物质燃烧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氧化剂和温度(引火源)。
以上仅能代表无焰燃烧,火焰燃烧还需要有链式反应。
故本题答案为ABC。
?4.【精析】ABCD。
本题考查的是液体燃烧的条件。
液体能否发生燃烧、燃烧速率高低,与液体的蒸气压、闪点、沸点和蒸发速率等性质密切相关。
故本题答案为ABCD。
?5.ABC6.ABC7.【精析】ABD。
本题考查的是阴燃。
可燃固体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分解出的可燃挥发成分较少或逸散较快、含水分较多等条件下,往往发生只冒烟而无火焰燃烧的现象,这就是阴燃。
常见易发生阴燃物质,如成捆堆放的棉、麻、纸张及大量堆放的煤、杂草、湿木材、布匹等。
故本题答案为ABD。
?三、简答题?按照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燃烧可分为着火和爆炸。
?可燃物在与空气共存的条件下,当达到某一温度时,与着火源接触即能引起燃烧,并在着火源离开后仍能持续燃烧,这种持续燃烧的现象称为着火。
可燃物的着火方式一般分为点燃(或称强迫着火)和自燃两种。
点燃是指由于从外部能源,诸如电热线圈、电火花、炽热质点、点火火焰等得到能量,使混气的局部范围受到强烈地加热而着火。
自燃是物质在无外界引火源条件下,由于其本身内部所发生的生物、物理或化学变化而产生热量并积蓄,使温度不断上升,自然燃烧起来的现象。
自燃点是指可燃物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自燃又分为化学自燃和热自燃两种形式。
?爆炸则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或是气体、蒸气瞬间发生剧烈膨胀等现象。
第二章火灾基础知识一、单项选择题?1.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称为()。
?A.热传导?B.热辐射?C.热对流?D.热传播?2.火灾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始终伴随着()过程。
?A.热辐射?B.热对流?C.热传导?D.热传播?3.热通过直接接触的物体从温度较高部位传递到温度较低部位的现象,称为()。
?A.热传导?B.热对流?C.热辐射?D.热传播?4.自由燃烧阶段,辐射热急剧增加,辐射面积增大,燃烧扩大到整个室内,并有可能出现轰燃,这一阶段是()。
?A.火灾初起阶段?B.火灾发展阶段?C.火灾下降阶段?D.火灾熄灭阶段?5.下列不是灭火的基本原理的是()。
?A.冷却?B.对氧的稀释?C.对水溶性液体的稀释?D.化学抑制?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材料中若发生火灾,属于A类火灾的是()。
? A.煤气?B.木材?C.棉花?D.纸张?E.变压器?2.下列符合重大火灾标准的是()。
?A.15人死亡?B.60人重伤?C.1000万元财产损失?D.直接经济损失7000万元?E.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三、简答题?1.火灾按燃烧对象如何分类?2.灭火的基本方法有哪些?一、单项选择题?1.【精析】B。
本题考查的是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热传导依靠物质的分子、原子或电子的移动或振动来传递热量,热对流依靠流体微团的宏观运动来传递热量,热辐射通过电磁波来传递热量。
故本题答案为B。
?2.【精析】D。
本题考查的是建筑火灾蔓延的机理。
建筑物内火灾蔓延,是通过热传播进行的,其形式与起火点、建筑材料、物质的燃烧性能和可燃物的数量等因素有关。
在火场上燃烧物质所放出的热能,通常是以传导、辐射和对流三种方式传播,并影响火势蔓延扩大。
故本题答案为D。
?3.【精析】A。
本题考查的是对热传导的理解。
热传导又称导热,属于接触传热,是连续介质就地传递热量而又没有各部分之间相对的宏观位移的一种传热方式。
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都有这种传热性能,其中以固体物质为最强,气体物质最弱。
故本题答案为A。
?4.【精析】B。
本题考查的是火灾发展的几个阶段。
火灾发展主要有初期增长阶段、充分发展阶段和衰减阶段。
在建筑室内火灾持续燃烧一定时间后,燃烧范围不断扩大,温度升高,室内的可燃物在高温的作用下,不断分解释放出可燃气体,当房间内温度达到400~600℃时,室内绝大部分可燃物起火燃烧,这种在一限定空间内可燃物的表面全部卷入燃烧的瞬变状态,称为轰燃。
通常,轰然的发生标志着室内火灾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故本题答案为B。
?5.【精析】C。
本题考查的是灭火的基本原理。
灭火基本原理主要有冷却灭火、隔离灭火、窒息灭火、化学抑制灭火。
故本题答案为C。
?二、多项选择题?1.【精析】BCD。
本题考查的是火灾的分类。
A类火灾是固体物质火灾。
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
选项中的BCD就属于此类物质。
选项A煤气属于C类火灾。
选项E变压器属于E类火灾。
故本题答案为BCD。
?2.【精析】ABD。
本题考查的是按生产安全事故等级划分的火灾等级。
重大火灾: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l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故本题答案为ABD。
?三、简答题?1.按照燃烧对象的性质分类,火灾分为A、B、C、D、E、F六类。
?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
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
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B类火灾:液体或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
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
?C类火灾:气体火灾。
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氢气、乙炔等。
?D类火灾:金属火灾。
如钾、钠、镁、钛、锆、锂等。
?E类火灾:带电火灾。
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
如变压器等设备的电气火灾等。
?F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
?2.灭火的基本方法有冷却灭火、隔离灭火、窒息灭火、化学抑制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