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远端骨折治疗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11.56 MB
- 文档页数:85
聊一聊 Plion骨折治疗的注意事项对于骨折患者,在治疗后一定有很多的注意事项,只有注意好这些内容,这样才能够让骨折的治疗起到最好的效果。
那么大家都听过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吗?它又被称之为是Plion骨折,主要是踝部的复杂性骨折,以高能量损伤,不稳定和软组织损伤严重为主要特点,对于这种骨折它的手术非常的复杂,并发症很常见,也非常严重,如果治疗失败,就会给患者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例如造成截肢和严重创伤性关节炎等情况。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在文章中了解一下关于这种Plion骨折治疗它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吧!认识认识Plion骨折的由来20世纪初法国的放射学家,Etinne Destot首先使用Pilon一词来描述胫骨远端关节骨折线向近端延伸5cm范围内的干骺端解剖区域,Pilon为法语,其原意是药师用来粉碎和研磨的钵杵,胫骨远端与之非常相像,它就由此得名,这种骨折发生于胫骨远端,并累及了关节面。
它主要是因为垂直暴力合并或不合并的扭转暴力所导致的一种骨折,表现为干骺端的压缩和关节面的粉碎。
这种骨折是粉碎性的骨折,具有高度的不稳定性,关节很容易受到破坏,同时预后的情况也无法肯定的给出肯定的说明,这种骨折主要分为了以下几种类型:依据关节面和干骺端的移位及粉碎程度分型,强调关节面的损伤程度分为以下类型:AO分型系统A型骨折是指胫骨下端的关节外骨折;B型骨折是指部分关节内骨折,一部分关节面仍与胫骨干相连;C型骨折是指关节面与干骺端之间的完全性骨折。
AO分型系统——A型亚型A1型:单纯的胫骨远端骨折;A2型:粉碎性胫骨远端骨折;A3型:严重的粉碎性胫骨远端骨折。
AO分型系统——B型亚型B1型:单纯的经关节面劈裂骨折;B2型:经关节面劈裂骨折,伴有轻微的压缩骨折;B3型:经关节冠状面劈骨折,后踝有大的游离骨折块。
AO分型系统——C型亚型C1型:单纯关节面和干骺端骨折;C2型:单纯关节面骨折伴有干骺端粉碎性骨折;C3型:关节面和干骺端粉碎性骨折。
胫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遗症。
而目前,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采用mipo手术来治疗胫骨远端骨折。
本文将介绍mipo手术的步骤和相关知识。
一、mipo手术概述Mipo是“minimal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的缩写,中文意思是微创骨折固定术。
该手术是一种微创技术,能够减少创伤和术后并发症,促进骨骼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
在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方面,mipo手术备受青睐。
二、mipo手术适应症1. 胫骨远端骨折的伴有明显移位;2. 60岁以下、骨量较好的患者;3. 未受到明显感染的患者;4. 对手术有一定的需求和理解的患者。
三、mipo手术的具体步骤1. 术前准备: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评估骨折的类型和移位程度,制定手术方案;2. 麻醉: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或全麻,确保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舒适和安全;3. 术中处理:通过X光或C臂导航下,找到骨折部位,进行微创切口,插入适当的内固定物,恢复骨折的形态和功能;4. 术后处理:术后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和护理,注意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四、mipo手术的优势1. 减少创伤:mipo手术切口小,减少软组织的损伤,降低感染的风险;2. 加速康复:mipo手术能够促进骨折的愈合,缩短康复的时间,使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3. 保护软组织:mipo手术减少对软组织的损伤,能够保持软组织的完整性,减少术后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
五、mipo手术的注意事项1. 术前评估: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临床和影像学评估,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2. 术中操作:手术时应注意细节,确保内固定物的稳固和骨折的恢复;3. 术后康复:对患者术后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和指导,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六、mipo手术的风险1. 术后感染:微创手术也存在感染的风险,需要术后密切观察和护理;2. 内固定物的脱位:内固定物如果不稳固,有可能在术后脱位,影响骨折的愈合;3. 其他并发症:术后还可能出现血栓、出血等并发症,需要引起重视。
胫骨远端骨折和腓骨近端骨折是常见的下肢骨折类型,通常是由于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引起的。
胫骨远端骨折通常发生在脚踝附近,可能会导致脚踝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等症状。
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具体取决于骨折的严重程度和移位情况。
腓骨近端骨折通常发生在小腿外侧,可能会导致小腿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等症状。
治疗方法也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具体取决于骨折的严重程度和移位情况。
无论是胫骨远端骨折还是腓骨近端骨折,治疗的目标都是恢复骨折的稳定性和功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休息、固定患肢、进行康复训练等,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恢复。
胫骨骨折定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胫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指的是脚踝以下的下肢骨折。
胫骨骨折可以发生在胫骨的任何部位,包括近端(靠近膝盖)、中部和远端(靠近足踝)。
这种骨折通常是由于外力作用或剧烈的摔倒等外伤导致的,特别是在高强度运动或意外事故中,如交通事故、跌落、运动损伤等。
胫骨骨折的发生率在不同人群中有所差异,年轻人和运动员更容易受伤。
胫骨骨折的患者通常会出现一系列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如疼痛、肿胀、红肿、异常移动等。
根据骨折类型和程度的不同,症状的严重程度也会有所不同。
胫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多样化,根据骨折的位置、类型和严重程度,可以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无论采用哪种治疗方法,早期的稳定和适当的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加速骨骼愈合和恢复功能。
尽管胫骨骨折在医学领域已有较深入的研究,但对于其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仍有许多需要探索的问题。
未来的研究可以重点关注胫骨骨折的风险因素、预防措施以及康复训练等方面,以期改善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胫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对患者的生活和运动功能有着显著的影响。
通过深入了解胫骨骨折的定义、分类、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可以更好地认识和重视这一疾病,并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主要分为引言、胫骨骨折定义、正文和结论四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文章的背景和目的。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简要概述胫骨骨折是什么以及对人体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将介绍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安排,以帮助读者了解本文的组织结构和逻辑。
接下来是胫骨骨折定义部分。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详细讨论胫骨骨折的概念,并介绍其分类和症状表现。
我们将对胫骨骨折进行详细解释,以便读者对胫骨骨折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正文部分是本文的主体,我们将重点介绍胫骨骨折的常见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并发症和预防措施等内容。
我们将结合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来探讨这些问题,以提供全面的信息和知识。
胫腓骨远端骨折术后康复训练1.引言1.1 概述胫腓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发生在胫骨和腓骨的远端部位。
手术是治疗该骨折的一种常见方法,术后的康复训练对于恢复患者的功能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在胫腓骨远端骨折手术后的康复训练中,恢复患者的下肢功能是一个重点。
康复训练旨在通过一系列的运动和疗法,促进骨折处的愈合和肌肉的恢复,以实现病患的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提升。
康复训练的内容包括骨折处的功能锻炼、肌肉力量的恢复、平衡训练、步态训练以及活动范围的恢复等。
这些训练旨在加强受伤肢体的力量和稳定性,恢复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提高下肢的平衡能力和步态模式。
在胫腓骨远端骨折术后康复训练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方案。
这包括根据骨折的严重程度、手术方式、患者的年龄和健康状况等因素,定制合适的康复训练计划。
同时,康复期间需密切监测患者的康复进展,并及时调整训练计划,以确保康复效果的最大化。
胫腓骨远端骨折术后康复训练的目的是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到正常生活和工作中。
通过专业的康复训练,患者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残疾风险,并提高功能恢复的速度和质量。
本文将对胫腓骨远端骨折术后康复训练的重要性进行讨论,并介绍相关的原则和方法。
通过深入研究和总结,希望为临床医生、康复师和相关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以推动胫腓骨远端骨折术后康复训练的进一步发展和改进。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点:1.2 文章结构本篇文章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展开:首先,引言部分将提供对胫腓骨远端骨折术后康复训练主题的概述,说明文章的目的,引发读者的兴趣,并为后续的内容做好铺垫。
其次,在正文部分,将重点探讨胫腓骨远端骨折术后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这一部分将详细介绍手术后康复训练对患者康复的意义和作用,包括促进骨折愈合、恢复关节功能、预防并发症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将介绍胫腓骨远端骨折术后康复训练的原则,包括早期康复训练的必要性、循序渐进的原则、个体化的康复方案等。
胫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Pilon骨折)Pilon骨折即胫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骨折碎裂较重,涉及关节面,骨折治疗后患者并发创伤性关节炎、畸形愈合率高,造成患者残疾率高。
通过合理使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维持骨折复位和下肢力线,干骺端缺损区充分植骨,整复关节面,适当功能锻炼,晚负重,术后可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标签:Pilon骨折;外固定器;有限内固定;骨移植踝关节是人体负重最大的屈戍关节。
站立时全身重量均落到踝关节上,行走时的的负荷值约为体重的5倍。
日常生活行走、跳跃活动,主要依靠踝关节的背伸、跖屈运动。
当发生骨折脱位时,如果治疗不当,会对关节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胫骨Pilon骨折是指涉及胫骨远端负重关节面及其上方干骺端的胫骨远端骨折,约75%~85%合并腓骨骨折。
1 Pilon骨折的损伤机制脛骨轴向暴力或者下肢的扭转暴力是胫骨远端关节面骨折的主要原因。
引起骨折的轴向作用力是高能量暴力,多伴有关节面严重分离、干骺端粉碎性骨折以及软组织损伤,并且大部分同时有腓骨骨折,主要见于车祸、工业事故伤等。
而低能量的扭转暴力使胫骨远端骨折线呈螺旋形,关节面分离,CT片能够很好地显示骨折的形态、骨折块的数量以及移位的程度,矢状位和冠状位重建图像。
2 Pilon骨折的分类1969年Ruedi和Allgower依据关节面的移位和粉碎程度将胫骨Pilon骨折分为Ⅰ、Ⅱ、Ⅲ型。
Ⅰ型:累及关节面无移位的劈裂骨折;Ⅱ型:累及关节面并有移位的劈裂骨折,但无粉碎;Ⅲ型:累及干骺端及关节面的压缩,严重的粉碎性骨折。
随后Ovadia和Beals又将其分为5个亚型。
Ⅰ型:无移位骨折;Ⅱ型:骨折移位较小;Ⅲ型:关节面骨折伴有几个大的骨折块;Ⅳ型:关节面骨折伴有几个骨折块,同时还有一个较大的干骺端骨缺损;Ⅴ型:关节面严重移位及骨质严重粉碎。
Kellam和Wadda根据预后将其分为2型:A型:(旋转型)低能量损伤造成;B型:高能量损伤造成。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分型方法仍然是最早的Ruedi -Allgower分型,这种分型的意义在于强调胫骨远端关节面的损伤程度,并被广泛用于判断临床疗效。
MIPPO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摘要】本文旨在探讨MIPPO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胫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治疗方法的选择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MIPPO技术和锁定加压钢板分别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治疗手段,它们的结合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本文将分别介绍MIPPO技术和锁定加压钢板在胫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两者的优势,并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和并发症分析。
通过对照研究和临床实践,将总结MIPPO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并展望未来在该领域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MIPPO技术、锁定加压钢板、胫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并发症、治疗优势、结论、未来展望、研究目的、背景介绍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胫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由高能外伤引起,如车祸、摔倒等。
胫骨远端骨折治疗一直是骨科医生面临的难题之一,传统手术治疗存在许多弊端,如创伤大、术后感染率高、并发症多等。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法——MIPPO技术逐渐成为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主流方法之一。
MIPPO技术是通过微创手术技术,利用专用器械在皮下创伤小的情况下完成骨折的复位和固定。
相比传统手术方法,MIPPO技术术后创面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能够有效减少手术创伤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随着锁定加压钢板技术的应用,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成功率也有了显著提高。
锁定加压钢板能够提供更好的稳定性,减少术后骨折复发的几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临床疗效。
本文旨在探讨MIPPO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估其治疗效果和优势,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确定MIPPO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并评估其优势和潜在的并发症。
通过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收集术后疗效数据,分析手术效果和患者康复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具体的参考依据。
胫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与石膏固定技巧胫骨远端胫骨远端骨折主要发生在胫骨远端较宽的方形区域,多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
建议评估软组织情况,感觉及足部运动功能,并注意是否存在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表现,这些都可能在伤后一段时间内出现。
严重移位的骨折及脱位必须立即复位,临时使用跨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
非手术治疗适应证胫骨远端骨折很少单独使用石膏固定作为最终治疗措施,但在无移位或轻微的稳定骨折中可以使用。
对于其他类型的骨折,非手术治疗的另外一个适应证手术风险明显较高。
使用石膏管型对骨折进行固定可以作为早期处理,直至软组织条件改善,允许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时。
对高度不稳定骨折,石膏不足以维持复位和防止短缩。
这类骨折需要用外固定架来稳定。
显示了胫骨远端骨折的各种类型和治疗方案选择。
非手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非手术治疗•牵引•手法复位•石膏管型牵引于跟骨置入斯氏针并施加羍引力,从而使骨折复位。
使用重力复位认识到重力在畸形复位中作用的重要性,没有比胫骨远端骨折更好的例子了。
具体操作时,手握足,脚跟搁在掌心,足和小腿水平外旋,踝关节自发复位只有当医生真正理解如何不必使用肌肉力量,他们才能真正体会到骨折的机制和病人受伤后尽早就医的必要性。
首先要做的不是通过物理运动复位任何骨折,而是评估各种个体不同的受伤机制的影响,这非常重要。
手法复位一些医生并不利用重力增加支持来复位骨折,而是重新分配有效力量,从而消除重力的影响。
在踝部骨折,可以通过小腿垂悬于桌子的边缘来实现胫骨骨折的复位。
医生一手握足,从足底内侧握住足中部;另一只手抓住足跟,通过轻柔牵引和调整足去匹配小腿轴线来复位,进而纠正旋转。
石膏管型骨折复位的最初目的,只是应用足够的石膏,有足够强大的力量去维持骨折临时复位。
不推荐使用高分子或半刚性高分子石膏。
在操作中,不需要花费精力在最终完成石膏的上下边界上,这是浪费时间,并且易在实现骨折复位前造成石膏成形。
完成初始石膏绷带的快速使用后,医生接替助手,通过活动感知湿石膏内的骨折;通过之前对骨折的分析,应该再次确认复位的感觉,即使这些印象被隔在石膏中。
S6空垦塞旦匡型!!!Q生!旦筮!!鲞筮!翅g塾i望堕!』竺坚堡!!堕里垡!垡!型丛!堕i笪堡£生:!Q!Q:∑!!:!!:塑!:13.1.1主针的选择不当导致固定失效:①髓内针过细,承受骨折处的剪切、弯曲及旋转应力大于其最大的负荷量。
②主针强度的改变受针的质量影响。
主钉断点多位于其开孔处,因为此处针的强度降低。
③髓内针进入骨折远端过短,出现疲劳性断针。
④过量负重或延迟愈合,以及降低针与髓腔整体稳定的因素,如斜形骨折、粉碎性骨折、动力化髓内针等"o。
3.1.2锁钉断裂、松动、脱出导致固定失效:①定位装置不准确,或者带锁钉插入骨髓腔后发生变形,导致远端锁钉困难,出现误锁钉。
②锁钉与钉孔不匹配,不稳定的胫骨骨折应力长期集中于锁钉上,致使剪切应力过大而使锁钉松动或断裂。
③锁钉距离骨折线过近,在早期功能练习时导致锁钉反复受力而脱出或断裂。
④测深不准确,锁钉过短未达对侧皮质,锁钉与骨质之间固定不牢靠,运动时容易脱出。
⑤不恰当的功能锻炼及骨折未愈合即完全负重行走,锁钉承受剪切力过大致断裂。
3.1.3感染:术中扩髓可增加感染几率H J,并可能增加骨髓炎发生几率。
隐性感染症状隐匿,x线表现为骨折间隙增大,骨折端硬化或萎缩,骨皮质有筛孔样改变。
细菌数量少及致病能力弱,术后高级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以及胫骨干的软组织有充足的血运等可能为隐匿性感染的原因。
3.2预防措施:3.2.1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案:胫骨近端骨折应选用胫骨近端支撑钢板或解剖钢板固定;距离踝关节间隙不到7c m的胫骨干远端骨折,首选胫骨远端外侧解剖板。
3.2.2选择合适的髓内针:术前测量出健侧x线片胫骨全长和内径以选择合适的髓内针。
要求髓内钉进入骨折远端至少10cm以获得较好的机械稳定性。
术中一般稍用力能将髓内针插入髓腔,以利于固定后骨折局部仍有微动,从而促进骨痂的生长。
3.2.3加强锁钉操作技术:胫骨下段骨折,应强调锁钉选用要足够长,锁钉时争取一次钻孔成功。
『8分钟创伤』胫骨远端骨折的外固定技巧详解,看完的人都收藏了!本文为作者整理在进行胫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案选择时,对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的骨折来说外固定可以作为临时固定。
今天,就来了解一下胫骨远端骨折外固定的手术技巧。
适应证•对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的骨折,如开放骨折或明显的软组织肿胀的闭合骨折进行“损伤控制”临时固定。
•对污染、感染的骨折,或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的骨折的最终治疗。
检查/影像•软组织状况:①开放伤口;②严重的软组织挫伤、软组织肿胀。
•检查神经血管情况并认真记录。
•胫骨的正位和侧位X线片,以及踝关节的正位、侧位和踝穴位相。
A:胫骨的正位X线片;B:胫骨的侧位X线片;C:踝关节X线片•如果怀疑有关节内骨折,应对胫骨穹窿进行CT扫描。
外科解剖•根据不同水平的横断面定义出外固定针置入的解剖“安全区”。
•胫骨近端干骺端处提供了220°范围的可置入外固定针的前侧弧形安全区。
•胫骨的其他部位提供了120°~140°范围的前内侧安全入针区域。
▲ 示意图手术技巧体位•全麻较好•患者仰卧于可透X线的手术床上,并在患肢下方放置其他如垫子或架子等协助维持体位的东西。
▲ 患者体位•应用止血带,并将患肢消毒、铺单。
要点局麻可能影响对术后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评估。
同侧臀下放垫可以向内旋转患肢,而避免其过度外旋。
入路/显露•绝大多数情况下,在胫骨,跟骨,以及第一跖骨处做小切口以便置入外固定针。
▲ 手术图片•腓骨骨折从可触及的外侧皮下缘显露固定更方便。
▲ 示意图•累及关节的胫骨穹窿骨折,可以经皮固定。
如果软组织条件允许,而且的确必要时,可以应用正规的前外侧入路或内侧入路进行固定。
要点与注意事项要点1.如果外固定仅作为临时固定措施,计划放置外固定针的进针点应远离最终的板钉固定区域,以防止软组织污染。
2.尽早固定腓骨和关节内骨折块,有助于随后的确定性固定。
注意事项1.警惕随后的确定性固定手术区域的外固定针针道,因为污染的组织将不可避免的导致术后并发症。
胫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技巧-丁香园胫骨远端骨折是创伤骨科常见的骨折类型,传统手术方法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现在的手术方法较以往已经有了较大的改进,来自美国Geisinger Health System 的Raveesh Daniel Richard 和University of Utah 的 Erik Kubiak 对于胫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了综述,并发表在 Orthop Clin N Am 杂志 2014 年第 45 期上。
解剖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是指那些骨折线距离胫距关节面 4cm 以内的骨折。
当骨折线未累及胫距关节面或虽累及关节面但无移位的骨折,则视为关节外骨折。
从胫骨干至胫骨远端,胫骨的横断面形状由尖端向前的三角形逐渐变成类圆形。
和骨干相比,干骺端的骨皮质明显更薄,其中央的皮质更是为松质骨所替代,这就给螺钉固定带来了难度。
松质骨密度会随着患者的年龄和活动能力不同而有所差异。
通常50 岁以下的患者骨量较好,对螺钉也有着更好的把持力。
胫骨髓腔呈近似沙漏的形状,即为一个骨干窄而干骺端宽的结构,而膨大的干骺端又会对髓内钉的固定造成影响,此时髓内钉和髓腔间的匹配度完全取决于骨干中部几厘米长的峡部。
腓骨位于胫骨外后方,其远端关节面和胫骨远端形成下胫腓关节,该关节处的下胫腓韧带和远端骨间膜使得高能量损伤常使腓骨受累,但另一方面,下胫腓关节对于骨折愈合又非常重要,保持腓骨的完整有利于对胫骨骨折进行复位。
胫骨远端的血供主要有两个来源。
胫骨皮质的外 1/10 至 1/3 的血供源于胫骨前后动脉分支分布于胫骨内侧皮质骨膜的血管网,而胫骨皮质内2/3 的血供则源于胫后动脉分支形成的骨内营养动脉。
在多段骨折的情况下,骨内血供可能受损而仅靠骨外维持血供。
因此在行内固定手术时,如果过多剥离骨膜就有可能损伤残留的血供,进而导致包括骨坏死等在内的并发症。
在胫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时,容易损伤大隐静脉和隐神经。
大隐静脉和隐神经的主要分支在内踝尖上方10cm 平面于胫骨后方皮质相交,并于内踝尖上方约 3cm 越过胫骨前方皮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