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公开课最新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 格式:docx
- 大小:19.17 KB
- 文档页数:5
《江南春》公开课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习古诗《江南春》,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2.了解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
入情入境,读中感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视觉、触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教材简析: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
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
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
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开始就展现了江南大自然风光。
“千里”是对广阔的江南的概括。
这里到处是莺啼,无边的绿叶映衬着鲜艳的红花。
这种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景色自然是江南特有的。
次句“水村山郭酒旗风”写了江南独特的地形风貌,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风中,酒旗在轻轻地招展。
这是多么明丽的江南啊!一二句写的是晴景,三四句写的是雨景。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在春天的微雨中,则另有一番风光。
在山明水秀之处,还有南朝遗留下来的数以百计的佛寺。
这些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给江南的春天更增添了朦胧迷离的色彩。
“四百八十”是虚数,不是实指,突出佛寺之多。
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
色彩鲜明,情味隽永。
一首七言绝句,能展现出这样一幅广阔的画卷,真可谓“尺幅千里”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诗句导入,创设氛围。
1.课件出示: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
春晖(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似剪刀。
春风(3)()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色(4)()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春潮(5)竹外桃花三两枝,()水暖鸭先知。
春江问: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刚才填的诗句里都含有一个什么字?(春)是啊,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是春暖花开的时节,今天我们一起来再学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
小学语文A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1课《江南春》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语文A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1课《江南春》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读中感悟,并能展开想象,体会是人表达的感情。
4、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2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读书方法,对如何学懂古诗已有一定基础,以往的串讲串问效果不理想,学生不感兴趣,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感到累、烦。
3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体会诗的意境。
2、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3、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4教学活动
活动1【作业】江南春
把《江南春》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活动2【活动】
(一)、激趣引入
1.师:大家对江南应该并不陌生吧,能不能回忆一下,曾有哪些诗人带我们游览过江南的美景?
2、指名背诵描写江南景色的古诗。
(白居易《忆江南》)
3. 师:今天我们跟随唐代诗人杜牧再次走进江南美景中,看看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江南春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江南春公开课教案第【1】篇〗《江南春》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2.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3.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教学过程: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l.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
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
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
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杜牧,字牧之,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二、自读诗句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缓想象难度。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
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四、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l.指名背诵这一首诗。
2.描述诗意。
诗人苏轼笔下描绘画中的江南春景是那么美,现实中的江南春天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3《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4.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5.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7.背诵古诗五、小结:两首古诗同是诗人笔下描绘的江南春景,可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想一想,自己是怎样体会出来的。
《江南春》公开课优秀课件《江南春》公开课优秀课件一、确定文章类型《江南春》是一首七言绝句,属于古代诗歌的范畴。
本课件将围绕这首诗的背景、意义、艺术手法和鉴赏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二、引入课文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唐诗独树一帜,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而《江南春》则是其中一首备受瞩目的诗歌,以其优美的意境和深刻的意义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三、作者及背景介绍本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
杜牧生活的年代恰逢唐帝国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的诗歌作品多以歌颂盛世为主。
然而,杜牧的诗歌作品却充满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生的反思,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后世读者的赞誉。
四、诗歌赏析1、诗歌前两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春景。
其中,“千里”一词表现了江南地域的广阔无垠,“莺啼”则传达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绿映红”则形象地展现了江南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
2、诗歌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借助江南地区的历史文化元素,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时局的忧虑。
其中,“南朝四百八十寺”是江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元素,既表现了江南佛教文化的繁荣,又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
“多少楼台烟雨中”则以江南特有的烟雨景色,传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迷茫。
五、艺术手法分析1、形象描写:作者通过对江南春景的生动描绘,塑造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面。
其中,色彩的运用尤为突出,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2、对比手法:作者通过对比江南春天的生机与历史文化的沉淀,将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3、抒情手法:作者借助自然景色和历史文化元素,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和对历史的思考,使诗歌具有深刻的情感内涵。
六、总结与鉴赏方法1、理解背景:《江南春》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背景的诗歌,了解时代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内涵。
2、细读文本:通过细读诗歌文本,领悟作者的艺术匠心,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与意境。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江南春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江南春公开课教案第【1】篇〗古诗三首之《江南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并会正确书写莺字。
2.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了解古诗大意,体会古诗之美。
4.抓住关键诗句,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并会正确书写莺字。
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借助注释,了解古诗大意,体会古诗之美。
抓住关键诗句,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录音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赏析(1分钟)老师向学生展示一幅江南春天的,让学生整体感受江南春天的美丽风景。
师:同学们,这是一幅江南春天的美景,大家觉得美不美?生:美!师:老师也和大家一样,很喜欢这幅江南春天的美景。
其实,在古代,很多文人墨客也和我们今天的感受一样,并且以诗的形式记述了江南春天的美景,一直流传至今。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和江南春天有关的古诗,那就是杜牧的《江南春》。
(板书课题《江南春》,同时多媒体展示学习四部曲,让学生总体了解本节课的总体流程)。
二、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3分钟)师:同学们,要理解一首诗表达的真正感情,首先就要弄懂作者当时的心态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
(向学生展示杜牧照片)这就是诗人杜牧,有没有了解他的同学?生:各自表达观点。
师:刚才同学们表达了自己所了解的杜牧,接下来让我们再来一起了解一下诗人杜牧和他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
(多媒体展示杜牧生平简介和时代背景)师:以上就是诗人杜牧的情况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杜牧写出的江南春到底是什么韵味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江南春》吧。
(展示课件江南春全文)三、古诗诵读(10分钟)师:有没有哪位同学先来为大家朗诵一下?生:朗读课文。
(抽1至2名学生朗读课文,并给予肯定,同时指出读错字,纠正读音,并指出并讲解生字“莺”后鼻音)师:刚才几位同学都很棒,为了让我们读的更准确,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课文范读,大家仔细听,听得时候注意诗的节奏(已经用绿色斜线为大家划出),同时可以标注一下自己之前不会读的字。
【公开课】江南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江南春》。
(2)理解《江南春》的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了解唐代诗人杜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江南春》的韵律、意象和表达技巧。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江南春景的美好,培养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2)领略古代诗人的才情,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江南春》。
(2)理解《江南春》的意境和情感。
(3)掌握杜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分析《江南春》的韵律和表达技巧。
(2)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杜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对《江南春》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江南春》,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江南春》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欣赏与感悟:(1)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中的美好景象。
(2)让学生谈谈对《江南春》的感悟和欣赏。
5. 巩固与拓展:(1)进行诗词填空练习,巩固对《江南春》的记忆。
(2)推荐其他杜牧的诗作,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发言质量。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诗词填空练习的完成质量。
3. 学习效果:评估学生对《江南春》的理解和欣赏程度,以及诗词鉴赏能力的提高。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江南春》原文及注释。
2. 课件:包含诗人杜牧的生平和《江南春》的相关图片、图表等。
3. 拓展阅读材料:其他杜牧的诗作。
六、教学步骤1. 初步感知: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江南春》,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解读诗意: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江南春》公开课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习古诗《江南春》,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2.了解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
入情入境,读中感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视觉、触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教材简析: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
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
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
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开始就展现了江南大自然风光。
“千里”是对广阔的江南的概括。
这里到处是莺啼,无边的绿叶映衬着鲜艳的红花。
这种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景色自然是江南特有的。
次句“水村ft郭酒旗风”写了江南独特的地形风貌,临水有村庄,依ft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风中,酒旗在轻轻地招展。
这是多么明丽的江南啊!一二句写的是晴景,三四句写的是雨景。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在春天的微雨中,则另有一番风光。
在ft明水秀之处,还有南朝遗留下来的数以百计的佛寺。
这些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给江南的春天更增添了朦胧迷离的色彩。
“四百八十”是虚数,不是实指,突出佛寺之多。
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
色彩鲜明,情味隽永。
一首七言绝句,能展现出这样一幅广阔的画卷,真可谓“尺幅千里”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诗句导入,创设氛围。
1.课件出示: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
春晖(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似剪刀。
春风(3)()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色(4)()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春潮(5)竹外桃花三两枝,()水暖鸭先知。
春江问: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刚才填的诗句里都含有一个什么字?(春)是啊,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是春暖花开的时节,今天我们一起来再学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
2.板书课题:江南春,齐读。
3.同学们,看了课题,你觉得这首诗写的是什么?(顾名思义写的是江南春天的美景。
)二、揭示课题初读感知1.今天,我们随杜牧一起走进江南,去看看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2.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自由地读读这首诗,尝试把字音和句断,读正确。
3.自由朗读,指名朗读,相机正音,要求读准字音,有错的地方可正音,尤其是一些后鼻音。
4.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古代,很多诗的出现,不仅是为了抒发诗人的感情而作的。
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它们可以用来谱成曲,吟唱出来的。
因此诗歌往往读得很有节奏的,大家再来试试。
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试着把诗歌的节奏韵律读出来。
三、精读体会明诗悟情过渡: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描情画景,字字千斤,意味深远,下面请同学们在仔细去读读诗歌的第一二句,去看看作者在这里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春景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边读边在书上做圈画,看看你都读懂了吗?(交流)(一)第一行(1)“莺啼”是表示听到了黄莺在啼叫。
那声音听起来如何?播放音频,感受(清脆,婉转,悦耳,美妙……)果然是一个银铃声声,你还知道哪些含有鸟的诗句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月出惊ft鸟,时鸣春涧中。
江碧鸟逾白,ft青花欲燃。
这叫声鸣唱的是什么?是春天,是美好,怎么不叫人喜爱呢?谁来读读(2)在这一句中,你还看到了什么?(绿树红花)在哪里?哪里告诉你的?(绿映红)哦,(出示图片)你想到了什么成语来形容?(春意盎然,春光明媚,春暖花开……)使这绿树掩映在岂止是红花啊,那简直就是--(美丽的江南,美丽的春天……)(3)谁再来读这句,把属于江南春天最美的颜色,最美的声音用你的朗读读出来。
(二)第二行千里江南,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这番生机勃勃的春景,还有人们临水而居的那份惬意,你读出来了吗?你还看到了什么? (指名说)(1)(村庄)这是怎样的村庄?(被绿水环绕的村庄)嗯,那是”小桥流水人家”,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ft排闼送青来。
客路青ft外,行舟绿水前。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还有呢?(ft郭)什么是ft郭? ( 靠ft的城墙)依ft而建的城墙啊,爬满青苔,撒遍岁月,可是在这春意闹人的季节里,看起来却那样的令人--神往、喜欢。
你还看到了什么? (酒旗在随风翻飞)见到过酒旗么?它是什么样子的(酒店门前的布招牌,出示图)随文识字旗的写法。
类似的易混的:旅旋族小结:你看,到处莺歌燕舞,到处绿树红花;那傍水的村庄,那依ft的城郭,尤其是那迎风招展的酒旗,多么令人心驰神往!这一切的一切都在这千里江南之中。
看着这样的春景,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板书:喜爱江南美丽的春景)那就试着读出这种喜爱来。
4、知人论世,理解诗意,感悟情美过渡:那么是不是整首诗歌都是这样的感情呢?1.( 出示第三、四句诗句)他的诗中还会有些什么样的情感呢?我们继续往下读。
2.你看到了什么? (南朝四百八十寺)它们怎么样?”寺”就是--寺庙,在作者的眼中,江南除了那些秀丽的ftft 水水之外,还有这些规模宏大的寺庙,那么为什么不说是”江南四百八十寺”呢? 让我们来了解一段历史。
(出示: 南朝(公元 420 年到公元 589 年) 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统称,都在江南。
由于佛教迎合了当时统治阶级,方便他们统治人心,巩固江ft。
于是当权者大建寺庙,光集中在南京的南朝寺院就有四百八十座,是当时人民的一项极为沉重的负担。
它不仅占用了大量的民田房子和名胜之地,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建造塔寺和佛像,还要养活十几万的和尚和尼姑,使得当时的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3.作者杜牧,他的诗写得这么好,你了解杜牧吗?出示简介: 杜牧,字牧之,晚唐著名诗人,是宰相杜佑之孙。
擅长七绝,喜欢咏史抒怀,关心时事,忧国忧民。
他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你还知道他的诗吗?(《ft行》:远上寒ft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清明》《泊秦淮》)杜牧所处的晚唐时期,国运衰败,战乱不断,民不聊生,而当朝的统治者却学习南朝,花大代价大建佛寺,想祈求神灵保佑,永保江ft稳固。
4.你觉得花大代价大建佛寺能保江ft稳固?5.如果你是诗人杜牧,你会对当时的唐朝皇帝说什么呢?谁来做皇帝?谁当杜牧,让我们穿越千年来一次对话(杜牧:希望建寺庙来保佑江ft是不可能的,南朝早都灭亡了,我们唐朝还仿效他们,早晚也会灭亡的。
这样的做法只会加速我们大唐王朝的灭亡。
皇帝:爱卿言之有理)5.你觉得杜牧,他真是一位怎样的诗人?(忧国忧民)现在大江东去,南朝的统治已经灭亡,那些荒淫的当权者也已经不在了,杜牧看到江南之地只留下了当年这--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慨叹:我的大唐王朝可不要走南朝的老路呀!看到(板书:烟雨楼台。
)不由愁上心头。
5.所以我们从后两句诗中,不仅读到了江南春雨的美,也读到了诗人--(慨叹南朝的灭亡,愁苦,无奈借古喻今的思想感情)。
6.你们能尝试读出作者的这种赞叹之中的的点点哀愁吗?自己先试试。
( 指名读)7.请大家再次来深情地朗读这首诗,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配乐)8.有感情地背一背吧!9.师:杜牧的笔下,盛开的春天,千里江南的美丽画卷,寄托的却是对江南春景浓浓的爱和淡淡的愁,古诗学的这里,你是否已经感受到作者那份独特的情感了呢?就让我们再次对带上对江南春天的喜爱,与作者一同去欣赏吧。
10.播放视频欣赏吟唱。
11.在古代,很多诗不仅是为了抒发诗人的感情而作的。
一个原因是因为是可以用来谱成曲吟唱出来的,吟吟唱唱也是学习古诗的一种好方法。
五、拓展诵读,体会韵美1.诗人在在赞美风景秀丽的江南时,暗含着对祖国命运深深地忧虑。
同学们,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古诗,在课下,我们要学习古诗,这就要我们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你们有什么高招吗?小结:(1)初读古诗读通诗句(2)熟读成诵吟出诗韵(3)再读古诗明意悟情(4)借助图片想象画面(5)知人论世把握主题(6)吟吟唱唱那我们用学到的方法来自学杜牧的另一首诗歌吧!《泊秦淮》2.(《泊秦淮》这是一首即景生情之作,通过写夜泊秦淮所见所闻的感受,揭露了晚唐统治者沉溺声色,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
)秦淮河两岸是六朝时的繁华之地,是权贵富豪、墨客骚人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场所。
诗人夜泊秦淮,在茫茫沙月,迷蒙烟水中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不禁触景生情,顿生家国亡思,将对历史的咏叹与对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从陈的荒淫之国联想到日渐衰弱的晚唐命运。
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沈德潜称之为“绝唱”。
赏析一、二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这两句是写什么的?(写景)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写诗人夜泊秦淮所见的景物:淡烟寒水,夜幕朦胧的凄迷景象。
)谁来把这两句话的意思说一说?(如烟的水汽笼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
宁静的夜里把船停在岸边在酒家。
)“笼”是什么意思?(笼罩)“寒”字令你想到了什么?(天气寒冷,表明这是深秋时节)除了季节的冷?有没有别的方面的冷?(心的冷)赏析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请同学们看一下注解。
(指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这时,从江对岸传来歌声,这是不知亡国之恨的歌女在唱《玉树后庭花》。
“犹唱”就是“还在唱”。
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最后二句作者是在斥责歌女吗?(不是)大家想一想,歌女以卖唱为生,既然是卖唱,就要有听众,有点歌者。
没有听众,歌女也无意唱这个曲子。
大家想一想,这些听众可能是哪些人?(在内忧外患的情形下,还有金钱、有时间、有心情听曲子应该是些豪门贵族)这些豪门贵族明知是亡国之音,却偏要听,而且是在国难当前的情况下,可见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沉湎酒色,寻欢作乐,过着醉生梦死,灯红酒绿的生活)作者面对这样的一番景象,这样的一群人,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六、课外作业,积累运用。
1.搜集描写春天的古诗词,试着背诵并运用。
2.我们身边的春天也很美,瘦西湖的春天,宋夹城的春天,请你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学生可以用吟诗、唱歌、作画、写话等方式来表达。
)【板书设计】江南春(唐)杜牧写今怀古赞美{ 江南美景烟雨楼台} 感慨忧国忧民之情晴天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