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收益比较
- 格式:ppt
- 大小:133.00 KB
- 文档页数:66
经济学原则知识:成本收益分析原则——如何进行成本收益分析成本收益分析是经济学中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它通过比较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来确定一个决策是否具有可行性。
该方法在企业、政府和个人等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成本收益分析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编制收益和成本的清单,用数值方法比较它们的优劣来做出决策。
收益和成本是指一项决策所能带来的收益和承担的成本。
计算收益和成本时需注意确定收益的种类和成本的明细。
具体来说,在进行成本收益分析时,需要遵循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明确决策的目标和可选方案。
在明确决策目标时,需确定其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其次要目标不应干扰主要目标的实现。
而在确定可选方案时,需考虑从成本和收益两个方面评估可选方案的可行性,并将所有可选方案列成方案清单。
第二步,识别决策的收益和成本。
在识别收益时,需要考虑决策的直接收益、间接收益、社会效益等因素。
在识别成本时,需要考虑决策相关的直接成本、间接成本等因素。
第三步,对决策的收益和成本进行计量。
对决策的收益和成本进行计量时,需要注意到同一决策的不同种类收益和成本可能因为其重要性而在计量时有所不同。
此外,在计量时还需考虑通货膨胀率等影响因素。
第四步,分析收益与成本的影响因素。
在进行成本收益分析时,需要分析决策的各项收益和成本在不同情况下的可能变化因素,识别出哪些因素是对决策影响最大的。
第五步,进行收益与成本的比较。
收益与成本的比较是成本收益分析中最核心的步骤。
在进行比较时,需将列出来的各种方案进行优劣评价,找出最优方案。
第六步,做出决策。
在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后,需选定最优方案在实际中的实施方案,并制定实施计划和实施步骤,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相应的监督和管理。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成本收益分析时,其具体内容需要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同时,对于不同决策所应采用的不同的判断标准,也要随时调整和变化。
因此,在进行成本收益分析时,需要做到精确、全面和科学合理。
在大量的实践中,成本收益分析往往常常存在诸多问题。
第四章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教育的经济目标是通过教育投资来实现的。
社会和个人投资教育总是要从经济目标上做出考量,政府在考量后制定相应的政策,家庭或个人在考量后确定相应的策略。
政府在制定教育的政策时,为了采用效率最高的政策,总是力求对教育的各项公共支出进行评估,以便在各项政策之间进行比较,然后做出选择。
个人在确定策略时,也力求通过对个人各种教育支出的评估来选择效率最高的策略。
这种评估有许多方法,如教育规划、教育预算、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教育的成本——绩效分析、教育的成本——效应分析等等,其中最广泛应用和最吸引人的评估方法,就是本章要讨论的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
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在一般意义上是对教育投资行为所产生的成本和收益的计量。
然而它在教育经济学中的一个更具体的含义,就是充当教育投资决策的手段,通过设计一套方法来计算教育的成本和收益,并通过比较来优化教育投资决策,以便保证稀缺资源的竞争性使用、教育资源在各个教育部门的有效配置和各个学校有效地利用教育资源。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年轻一代受教育水平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经济和社会活动中科学技术含量的不断增加对劳动者就业提出的挑战越来越严峻,人们接受教育的年限也越来越长,教育经费在国民总产值中的比例也越来越大,教育成本分析对教育决策的意义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政府和个体在不同领域选择投资,在很大程度上是依据投资的成本和收益分析来决定的。
由于必须发生的成本规模、可能产生的预期收益、成本与收益的形成期限、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等投资制约因素有所不同,投资选择就会有所不同。
成本——收益分析是一种可用来比较这些投资制约因素的技术,其分析的目的在于评价拟定投资的获利性。
一项投资值得考虑,在于其预期收益高于成本,这时其资源的使用对个人或整个社会是有益的。
于是,在可供投资的选择过程中,个人和政府试图通过对成本和收益的评估来找到相对成本来说会获得尽可能最高收益的投资。
1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猪生产和猪肉消费得到了较快发展。
2006年,我国肉类总产量为8051万t ,连续16年居世界第1位,其中猪肉产量占总产量的比重达64.6%。
猪肉成为我国居民肉类消费的主要形式,在我国肉类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一直稳定在65%左右。
2007年5月以来,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我国国内猪肉(去皮带骨)平均价格连续大幅度上涨。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7年上半年我国肉禽及其制品上涨了20.7%,7月份达到了45.2%,其中猪肉价格的上涨更具代表性。
这对以猪肉为主要肉类消费的我国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不利影响。
关于我国生猪市场成本与收益的研究,国内有较多基于各地价格主管部门成本调查机构的调查分析。
王济民等[1]在对1980—1996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后,认为饲养规模越大,人工费用所占比例越低,物质费用逐步增大,劳动对资本的替代作用越来越小。
于潇萌等[2]比较分析了我国生猪主产省、主产区散养农户的成本收益状况。
罗增海等[3]通过分析期内各地区仔猪价格回归函数分析,得出肉价波动是肉价变动的一部分,而理解国内猪肉价格波动乃至整个养猪业问题的关键在于关注农民养猪意愿。
本文运用成本收益法对1988—2006年的数据进行了比较完整的分析,不但对不同模式下的各项指标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而且选取两种模式下的重要指标进行了比较,以期能够准确分析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2两种模式下生猪养殖的成本收益分析采用成本收益分析法对中国猪肉市场的成本收我国不同模式下生猪养殖的成本与收益对比———基于1988—2006年统计数据分析李静,张昕欣*,费本飞(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安徽合肥230009)作者简介:李静(1978-),男,安徽人,副教授,在站博士后,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环境经济与农村贫困等方面的研究*通讯作者摘要:本文针对我国生猪散养和专业养殖的差异对比,运用成本收益法,对两种模式下各项指标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同时选取两种模式下的重要指标进行比较,找出两者不同的成本收益构成以及历年来的变化情况。
市场法,成本法,收益法的区别一、含义市场法,也称现行市价法或市场价格比较法,是指通过比较被评估资产与最近售出(交易)的类似资产的异同,将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进行调整,从而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的一种资产评估方法。
成本法,是指在被评估资产现时重置成本的基础上,扣减其各项损耗价值,从而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的方法。
收益法,是指通过估算被评估资产的未来预期收益并折算成现值,借以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的一种方法。
比较:市场法的资料直接来源于市场,同时又为即将发生的资产业务估价,所以市场法的应用,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资产的市场化程度密切相关。
运用市场法进行资产评估的资料具有时效性。
而成本法的资料是历史资料,受时间的限制不大。
收益法则是通过估算未来预期收益来评估资产价值。
二、基本原理市场法,是按所选参照物的现行市场价格,通过比较被评估资产与参照资产之间的差异并加以量化,以调整后的价格作为资产评估价值。
成本法:被评估资产评估值=重置成本–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收益法,是通过预测被评估资产的未来收益并将其折现,以各年收益折现值之和作为资产的评估价值。
三、资产计价尺度市场法,是以市场价格作为资产评估的计价尺度。
成本法,是以重置成本作为资产评估的计价尺度。
收益法,是以资产未来收益的折现值作为计价尺度。
四、前提条件市场法:1、需要有一个充分发育活跃的资产市场;2、公开市场上存在在功能、面临的市场条件上与被评估资产可比的资产及交易活动(参照物),且参照物成交时间与评估基准日时间间隔不长。
参照物与被评估资产可比的指标、技术参数等资料是可以收集到的。
3、参照物的基本数量至少为3,参照物成产成交价格必须真实,参照物成交价应是正常交易的结果,参照物与被评估资产之间大体可替代成本法:1、被评估资产的实体特征、内部结构及其功能必须与假设的重置全新资产具有可比性;2、应当具备可利用的历史资料。
成本法的应用是建立在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的,如复原重置成本的计算、成新率的计算等,要求这些历史资料可以收集;3、形成资产价值的各种损耗是必要的;4、被评估资产必须是可以再生的或者是可以复制的。
房地产估价的四种方法,举例说明其中两种方法并进行分析: 房地产价格评估的四种基本方法为成本法、收益法、比较法、假设开发法。
在实际的运用中四种评估方法下的评估结果也有一定的差异,这就涉及对四种评估结果的差异分析、评价、处理和合理取值问题。
为什么会有差异呢,下面我们对其中两种方法进行分析:一、收益法收益法的理论依据为效用价值论,其认为房地产的价值在于该房地产所带来的未来收益,未来收益的现值之和就是该房地产的价值,该折现率亦称资本化率.早在1906年,耶鲁大学教授费雪在其专著《资本与收入的性质》中就系统地论述了收入与资本的关系。
费雪认为,收入是资本价值的源泉,并把收入分为享用收入、实际收入和货币收入。
享用收入是指人们在消费中所产生的精神愉悦感受,由实际收入所带来.实际收入是指能给人们带来享用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等一切物品.货币收入是指人们的工资、股利、利息、租金和利润等现金收入.当人们的货币收入大于实际收入时,就会进行储蓄或投资,因为投资能带来未来收入.20世纪60年代,莫迪格莱尼和米勒有对收益法进行了进一步晚上,收益不再是确定的,并对资本化率进行了正确的定义和论述.伺候,与收益法为核心的现代主流价值评估理论和技术才逐渐发展和完善起来。
按照我国目前的土地出让政策,应对土地使用权价值进行分析,否则得到的是一种不完全的会计利润,实际上跟用加和法得到的还原利率口径是不一致的。
若收入、费用发生的时间和其折现期一致,不应该考虑利息费用,正如假设开发法中的折现法公式中不存在投资利息和开发利润一样,因为它正以恰当的收益率,恰当的折现期折现到评估基准日。
收益法评估往往是假设收入费用发生在某一个时点,实际发生时间与这种假设有偏差,这样才可以用利息费用作调整.例如客观租金收入发生在期末,费用在期间均匀发生,而评估时假设收入费用发生在期末,这时应考虑期间发生费用的贷款利息;租金收入发生在期初,费用在期间均匀发生,而评估时假设收入费用发生在期初,这时应考虑期间发生的费用进行折现.收益法实际上是一种动态法,而考虑利息费用是一种静态法,将两种方法混在一起,显得不严谨。
每亩比较种子成本3-5公斤25~50元3800-5500粒
40~60元播种成本大致相当25~30元大致相当25~30元
底肥40-50公斤复合肥130~150元追肥15-20公斤尿素
30~40元除草剂,
防病防虫农药,叶面肥等
<100元同大豆基本一致
>100元浇地:大豆需水量小,抗涝暂不考虑浇地:玉米需水量大,不抗涝
暂不考虑人工费用人工费用
(打3次药)(打3次药,追肥一次:)
机收玉米
棒(含粉碎秸秆)60~80元
运输:10~20元
晾晒或烘干
10~15元运输:8~10元脱粒:10~15元
320*1.8=576-279=297元;1000*0.8=800-
400=400元
综上:种植大豆的收益要低于种植玉米近100元。
施肥成本管理成本收获成本成本合计收益底肥10-15公斤复合肥(高肥地块可不施)机收30~40元250-400斤700~1500斤平均320斤平均1000斤
以灵璧县当地商品收购价格核算:大豆1.8元/斤;
玉米0.8元/斤
取中间数核算:
大豆玉米
253~305元350~450元平均279元平均400元
30元35~45元40元。
资源·环境-17-拓展农业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功能,让农业与农产品加工流通、农村服务业、休闲旅游、健康养老、科普教育、电子商务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体验式采摘观光等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满足城乡居民对回归自然、亲近田园、放松身心的需求。
要深入挖掘农村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积极保护农耕文化遗产,培育和传承民俗和民间传统技艺,大力发展创意农业,推动农村文化产业发展。
要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广泛运用互联网技术,构建“互联网+农业”的新业态。
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实现现代农业先进技术与农业产业的融合发展。
要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综合治理,推进农药化肥减量使用,加快发展绿色和生态农业。
3.4 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乡村能否实现振兴,关键在人才。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样离不开人才的支撑。
新时代的乡村是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新时代的农业是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需要有一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队伍。
因此,要充分利用大中专院校农业类专业的教育资源,加快培育一批有乡土情怀,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产业发展规律,懂管理,善经营的高素质人才,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要构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机会,吸引在城市接受过正规系统教育的大中专毕业生、种养能手、在城市务工的青年农民等回到农村,投身到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中去,在农村这个大舞台上大展宏图、大显身手,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1] 李晓华.多维度认识现代产业体系[N].经济日报,2018-06-21.[2] 陈诗波,李伟,陈亚平.新时期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8(1).[3] 张崟淼,李铜山.浅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1).四大粮食作物成本与收益比较分析赵 磊(长江大学 经济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摘要]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我国学者重点研究的问题。
通过成本收益比较,发现我国高等教育私人成本分摊比例较高,对部分贫困家庭形成较大的经济压力。
但高等教育私人投资的货币收益是明显的,非货币形式的收益正面影响更为显著。
而且高等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对国家经济发展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促进作用。
针对高等教育当前出现的问题,政府应变单一的财政拨款和直接政府补贴为更多地通过机制转变和政策引导来激活教育金融市场,引导社会力量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或捐赠,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扩大助学贷款范围,实现教育投资来源多样化;应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对就业吸纳能力强的中小企业的发展,为高校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高等学校应注重实用性人才培养以便更好地和当前中国产业发展相匹配。
高等教育私人投资者应注重高等教育私人投资效率,形成“终生教育”理念,提倡继续教育。
成本收益比较的前提是追求效用的最大化。
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从追求利润最大化出发,总要力图用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收益。
在经济活动中,人们之所以要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就是要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
成本收益比较的前提效用最大化就蕴含着经济、高效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