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脂球中的人物性格冲突
- 格式:docx
- 大小:22.99 KB
- 文档页数:4
以女性主义批评角度解读《羊脂球》以女性主义批评角度解读《羊脂球》中的人物形象莫泊桑,法国十九世纪后半叶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
莫泊桑的小说创作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即:必须仔细观察生活,从中找到别人没有发掘过的东西;反对在作品中现身说法,要保持客观;揭露和鞭挞资产阶级偏见。
1880年,聚集在左拉周围的几个自然主义作家,以普法战争为题,结集出版短篇小说集《梅塘之夜》。
而莫泊桑的《羊脂球》是其中最优秀的一篇,《羊脂球》的问世使他一举成名。
《羊脂球》讲述的是一八七O年普法战争爆发后,十个人身份特殊的人同坐一辆马车从鲁昂出逃,在出逃途中所发生的故事。
作者在小说中用简短的笔墨塑造了十个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臭名昭著的奸商鸟先生和他的太太;大资产阶级、省议会议员卡雷·拉马东夫妇;道貌岸然的省议会议员贝尔·德·布雷维尔伯爵夫妇;两个保守且麻木不仁的修女;懦弱的民主党人科尔尼代和正直、勇敢、善良的妓女“羊脂球”。
作品以马车和小旅馆为主要场景,以羊脂球的遭遇为主要线索,以“羊脂球分食给众人、羊脂球被众人胁迫委身于普鲁士军官和再次启程羊脂球被再次唾弃。
”三个主要情节构成。
下面我从作者对羊脂球、其他女性以及男性的形象塑造三个角度解读小说。
一、男权至上——“羊脂球”的命运悲剧带有支配性的男性写作角度与表现手法首先,值得肯定的是作者对羊脂球这一形象是充满了同情的。
但是,受到社会普遍的男权主义思想的影响,作者在塑造羊脂球这一形象时也隐含了一些大男子主义思想在里面。
从作者对羊脂球这一形象的直接描述来看,作者是以一个处于支配角色的男性角度对其进行描写的。
首先,对于“羊脂球”这一称号的由来便带有歧视性的意味。
除此之外,作者对她外貌的细致描写更体现了对女性形成的惯有的刻板印象,对女性的描写偏重于描写其柔弱性。
例如:极度描写羊脂球的丰满:“她浑身都是圆圆的,肥得要滴出油来,十个手指头也都是肉鼓鼓的,只有骨节周围才凹进去好像箍着一个圈圈……皮肤是光润而且绷紧了的,胸脯丰满得在裙袍里突出来。
《羊脂球》评论—与《我在霞村的时候》比较摘要:《羊脂球》是法国著名短篇小说作家莫泊桑的成名之作,它讲述了在普法战争的背景下,在一辆马车上同行的十个人,女主人公羊脂球为了他人利益而屈身与普鲁士军官,可在她做出牺牲之后,却又受到他人的鄙夷与唾弃。
这使我联想到我国女作家丁玲的作品《我在霞村的时候》,这与《羊脂球》的故事有着许多相识之处,小说塑造了贞贞这一革命者的形象,她为了追求崇高的革命利益从而牺牲了自己的贞洁,却招致村民的谩骂与鄙夷。
羊脂球与贞贞是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生活环境的异国姊妹,然而,她们的经历、思想却惊人地相似。
作家将她们置于民族矛盾日益尖锐的时代背景中,以战争为透视点,再现其巨大的不幸和高洁的灵魂。
因此,笔者在这篇文章中将两篇小说进行比较分析,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莫泊桑小说丁玲小说妓女形象爱国主义一《羊脂球》中莫泊桑将女主人公的形象定位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妓女,妓女的不幸与挣扎是莫泊桑创作的重要题材, 或描写为了生活, 把儿子锁进壁橱再接客的忍辱负重的母亲(《壁橱》) ;或诅咒拜金主义对人性的扭曲(《人妖之母》) ;或歌颂她们的爱国主义精神(《羊脂球》)[1]。
《羊脂球》的主人公是一个妓女,她由于过早发福,而被别人起了个绰号,叫“羊脂球”。
妓女历来都是被侮辱、被损害的,古今中外概莫如是,她们永远处于社会的底层,受人冷眼,遭人唾弃[2]。
莫泊桑正是以这样一个小之又小的人物作为他的成名作的主人公,而且直接将她的绰号作为篇名。
在作品中,莫泊桑虽然没有从正面描写羊脂球的地位如何低下,但是他通过许多的细节描写来让读者自己慢慢体会。
“大家一旦认出她来,几个正经女人便交头接耳,说什么‘婊子’啦,‘社会耻辱’啦,等等,虽然窃窃私语,但是声音却很高,引得她抬起头来。
”[3]作者通过几处对比来完成对羊脂球的形象的塑造,首先妓女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在这辆小小的马车中处于底层。
这从莫泊桑精心安排的人物出场顺序中也可以看到出,在这十个人当中,莫泊桑对于社会地位较高的六人是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描写的,最先出场的是诡计多端的鸟先生和人高马大的鸟太太,接着便是出身阶层要高一等的卡雷-拉马东夫妇,最后便是代表社会最高阶层的伯爵夫妇。
高尚者贱,卑贱者高——《羊脂球》导读妓女羊脂球犯的最大错误,便是对人性的估计不足。
首先,她估高了同行乘客。
逃难路上,有幸同车,对她而言,车上坐的人,非富即贵——不是商人,就是厂长兼参议员;不是贵族,就是民主党人士或修女,他们穿着华贵,谈吐不俗,“是社会上每年有靠得住的收入、生活安定、势力雄厚方面的人,同时也是信奉宗教、服膺原则、有权威的上等人。
”羊脂球仰视着他们,尽管他们的女人以“娼妇”、“无耻的人”之类的词眼,在背地里称呼她,但是,在关键时刻,羊脂球表现出的她温柔善良、高尚纯洁的品性,却为众人所不及。
当大家饥肠辘辘时,她毫不吝啬地邀请同行者共享她的食物,并且,她没有采取居高临下的态度,而是“又用谦逊而温和的声音邀请”,语气之中不乏热情、谦逊、好客。
当年轻的棉纺厂厂长夫人晕倒之后,是羊脂球的葡萄酒唤醒了她;当另外四位饿着肚子而矜持的顾客不主动吃她的东西时,她“脸涨得通红,显出很为难的样子,眼睛看着那四位饿着肚子的旅客,吞吞吐吐地说道:‘天啊,我要是不怕冒昧的话,真想请这两位先生和两位太太也……’她不再往下说,怕惹出一场无趣,白受侮辱。
”因为,她深知自己的身份,她并没有想要趁机抬高自己身份的念想;她时时小心,她并没有忘记了自己的地位。
她总以为大家都是人,都应该在困难之际不吝自己,互相帮助,彼此温暖;虽然,她不奢求别人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观念。
然而,后来,当她利用自己的身体为人求得通行证后,当那些自以为高贵的人能够逃难时,他们,却恣意尽情地享用着购买的食物,却把曾经为了他们而含垢忍辱地与普鲁士人做交易的羊脂球蔑视地逼在了一角。
当普鲁士军官垂涎她的胴体时,她毫不犹豫地认为,国难当头,身为法国人,应该保持自己的民族尊严,就她而言,就是不随便与普鲁士人发生关系。
那些腰缠万贯、身份高贵的人,却不利用自己的头脑,设法谋得普鲁士人的同意,而是以冷言冷语、讽刺挖苦的方式,逼迫羊脂球就范于普鲁士军官的淫欲。
《羊脂球》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羊脂球》是中国当代文学作家张贤亮的一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性、欲望、婚姻等主题的故事。
小说中,作者刻画了各种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塑造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进行细致的分析,并从性格特点、行为举止、言谈举止、造型描写等多个方面来展开。
一、肖朝童肖朝童是小说中的男主角,是一个年轻、帅气、有才华的画家。
作者在形象塑造上为肖朝童赋予了多重性格特点,他既是一个热情、充满活力的男性,同时又有着自卑、敏感和内向的一面。
在小说中,肖朝童对待爱情充满着浪漫、天真和感性的情感,他理想化的爱情观和对婚姻的追求成为了小说中的重要主题。
除此之外,肖朝童的兴趣爱好也对他的形象塑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对艺术、文学以及美的追求让他变得更加充满生命力和魅力。
二、徐洁明徐洁明是小说中的女主角,是一个年轻美丽、端庄优雅、修养高雅的女性。
她的形象具有内敛、淡泊和优雅的特点,常常高傲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
在小说中,徐洁明一开始并不是肖朝童的选择,但是在肖朝童对她对于的献身和关注下,逐渐地成为了他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徐洁明对待生活充满着淡然和心灵的追求,她专注于自己的艺术事业,并对自己的爱情充满着期望与追求。
在身材、容貌和风度等各个方面,徐洁明都是一个典雅、儒雅、高贵的女性。
三、刘扬刘扬是小说中的配角之一,是肖朝童和徐洁明的朋友和情感纠葛的交叉点。
他的形象塑造强调了他的阴暗、精神错乱的特点。
在小说中,刘扬的精神状态异常,他过分关注自己的内心情感体验,极易陷入嫉妒、妄想和暴力的情绪波动中。
同时,刘扬也有着一定的创造性和艺术天赋,但是在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上的歪曲,导致了他的艺术天赋未能被充分发挥。
四、春姑娘春姑娘是小说中重要的配角之一,是一个居于小山村的年轻女性。
她的形象青春活泼,充满活力和韵味。
小说中,春姑娘和徐洁明、肖朝童之间的情感线也成为了故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春姑娘在小说中代表着自由、随性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她对于爱情和内心感受的追求成为了本书的一大亮点。
读《羊脂球》有感论《羊脂球》中的人性羊脂球是莫泊桑短篇小说,写法国战争之前的故事,一该书通故事情节透露人物的性格,看到故事可以从侧面反映人性这个东西,《羊脂球》的人性是怎样呢?下面一起看看吧!论《羊脂球》中的人性在《羊脂球》这部作品当中,人性的揭露占据了整部历史小说的主导位置。
而主人公“羊脂球”命运的悲惨也都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性有着重要的关系。
在战争频发的时期,悲剧总是常常发生。
危机重重但羊脂球之所以落到如此境地,除了当时社会大的背景之外,更重要的是人格中的丑恶。
从一开始当同行的一行人得知羊脂球的是妓女时,所有人的鄙视之情就油然而生。
他们看待羊脂球,就似乎另一只是看待一只满身泥土的老鼠。
对他们而言,羊脂球低微、不怎么值得同情和可怜。
从这里不难看出,人性中有对职业本身存在的歧视。
虽然在现今生活当中,有着这样一份职业的人也的确会让人想要敬而远之,但可怜的是,刻板印象的存在致使人们连解释都懒得去听、更不愿意相信。
所以即便羊脂球从事这样一种职业是逼不得已,也没有人愿意去试着聆听她的故事,没有愿意去了解她的苦衷。
人们总会被固有的观念所左右,与羊脂球同行的那群人也一样。
对他们而言,妓女就等同于屠夫一般,是社会最低级阶层的一群人。
所以他们也“理所当然”的对羊脂球指手画脚。
而善良的人带唐吉诃德分享了自己带的食物,这样一件事又使得人性生造中另一种特点衍生出来。
那些皇室们开始想要接纳羊脂球。
人性中对于自己做错事的愧疚也开始蔓延开来,他们试图解除自己对羊脂球职业的免除印象。
但故事之后的发展壮大,又不禁让人感叹人性丑恶的悲哀。
羊脂球不愿意成为敌人玩弄的对象,养家而那些贵族却只为了自己的生计而再一次将羊脂球推至深渊,强迫羊脂球牺牲自己拯救救大家。
而唐吉诃德为了大家的利益,不得已背叛了自己的内心。
有心贵族们丑恶的心理得偿所愿之后,不但没有感激羊脂球,反而又一再的嫌弃她。
不管沙斯泰怎样牺牲自己,帮助那些贵族们,他们的深沉都没有没有一点感动,这样丑恶的内心是永远不了彻底改变不了的。
MASTERPIECES REVIEW1980年创刊浅析莫泊桑《羊脂球》中的讽刺手法⊙吕 可 [安徽农业大学, 合肥 230036]摘 要:讽刺手法,即以文章中作者对场景、情境、言语的描写暗含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讽刺手法在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这类小说往往具有批判性、暴露性、改良性等特点,注重对社会不同阶层进行刻画,同时突出地表现出对社会底层抗争者的赞扬,对上层社会里上流人物的奢靡与腐朽的讽刺。
莫泊桑的《羊脂球》便是这类作品的杰出代表。
小说取材于普法战争时期,莫泊桑针对普法战争法国战败这一历史,重新审视法国各阶层的现状和分析各阶层的矛盾。
这篇小说采用了大量的讽刺手法,对法国各阶层进行了有力的抨击和讽刺。
关键词:讽刺手法 社会阶层 历史变迁莫泊桑是一位短篇小说大师,与梅里美、契诃夫、欧·亨利齐名;也是一位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他一生共创作短篇小说三百五十九篇,是法国文学史上短篇小说创作数量最大、成就最高的作家之一。
莫泊桑生于法国上诺曼府滨海塞纳省的一个落魄的贵族家庭,幼年时莫泊桑跟随母亲在埃特雷塔谋生。
并且参加过普法战,这也成了他日后创作的源源不断的养料。
1879年夏天,以左拉为首的六个信奉自然主义的青年作家商定以1870年普法战争为背景,每人写一篇短篇小说,集成《梅塘晚会集》出版,莫泊桑的代表作《羊脂球》 便出自于此。
1880年《羊脂球》 一经出版便获得极大的成功。
此后,莫泊桑的写作手法不断成熟,并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领域获得了极高的建树。
一、从人物形象描写方法角度分析讽刺手法莫泊桑对马车中上流社会人物的描写具有很强的讽刺意味。
首先是葡萄酒批发商鸟夫妇。
文中写到,鸟先生以前只是一家酒行的帮工,但是老板经营不善破产之后,鸟先生趁机盘了下来,并用小伎俩将生意做得越来越大。
同时在其他人眼里,鸟先生也是以狡猾奸诈著称,是个肚子里全是小算盘的诺曼底佬。
似乎在当时的法国社会中,诺曼底人总给人以狡猾、刁钻的印象,这在莫泊桑的另一篇小说《一个诺曼底佬》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文中充分体现了诺曼底佬的油腔滑调和狡黠奸诈。
《羊脂球》的人物塑造手法探讨《羊脂球》没有通过高潮迭起的矛盾纷争去吸引读者的眼球,而是通过细腻的人物塑造手法凸显人物个性。
读过这部小说的人大都会由衷地赞叹莫泊桑精妙的人物塑造手法,在这篇文字不多的小说中,他成功地刻画了多个形象鲜明、惟妙惟肖的人物。
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突出是因为莫泊桑灵活运用精妙、缜密的刻画手法,从多视角、多层次去描绘人物个性。
对比手法和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关于作者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的文学巨匠,是著名的批判现实小说作家。
莫泊桑小说中的主角多数是现实社会中的底层人物,描写的事件也是普通人的生活琐事,但是作者却可以通过一件小事反映出当时社会的虚伪,或者通过一次外逃体现底层人民的爱国情操,赞扬他们的善良和心灵的高贵,进而向人们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环境。
羊脂球就是应用对比、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的代表作。
莫泊桑出生于一个败落的贵族家庭。
在他20岁时,法国全面爆发了普法战争。
莫泊桑也响应号召应征参军。
即使普法战争很快过去,但是却在莫泊桑的心里留下了极为深刻的痕迹。
普法战争结束后,莫泊桑来到巴黎,从事了数十年的小职员工作。
这段经历使得莫泊桑深刻体会了法国底层社会和底层人民的生活情况和心理世界。
所以在他的作品中,大多数是以法国普法战争为背景的中短篇小说,作品的中心思想主要是披露德国侵略者的残忍和冷酷,当时法国军队的懦弱和腐朽,讴歌了法国底层人民的不惧艰险、奋起反抗侵略者的爱国情操。
二、《羊脂球》人物塑造手法的探讨(一)对比艺术手法首先,是人物正反面的对照,这一对照是纵向贯穿始终的。
作品中将羊脂球作为一方,卡雷、鸟先生和于贝尔伯爵等九人作为另一方,从作品的开始到结束都是处在对比中。
双方中的每个人离开里昂的原因就有很大差异。
一方是逃亡,而另一方则是私利驱使,大部分人都是因为买卖重新在心里萌芽,而不是不得不走。
从里昂出发前往吉艾卜的马车中,一方是善良真诚地对待十分饥饿的旅伴,将自己拥有的都奉献出来,可以说是难得的善良;而另外一方则对羊脂球谩骂、蔑视,表现出自傲自私的态度,但是在羊脂球将自己拥有的食物倾囊相授时立刻变得笑脸相迎,说话也十分客气,前后的态度简直判若两人。
论《羊脂球》中羊脂球的形象及其塑造最高贵的是干净的灵魂内容摘要:《羊脂球》中的羊脂球说到底也只是一个卑微的女性形象,她是妓,是一个不光彩工作的从业者,在社会底层,她就是那锅底灰一般的人。
可这粒锅底灰的剔透却可以胜过于于光彩夺目的钻石,透过这粒灰的形象可以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善良或是丑恶,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社会的透视镜。
关键词:羊脂球社会阶级底层人物品质人格对比性《说文解字》解“妓”为:“妇人小物也,从女支声,读若跂行”。
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国家或明或暗的似乎总是都少不了这样的一群女子的存在。
她们艳妆新襦,搔首弄姿,或通得些琴棋书画,或吟得些诗词曲赋,但终究也也只是在完成一桩桩皮肉生意的勾当。
羊脂球也不例外,在十九世纪普法战争的皮肉生意商。
在《羊脂球》这篇小说的最初,对伊丽莎白小姐的外貌是这样描述的,“她是一个妓女,是以妙年发胖著名的,得了个和实际相符的诨名叫做羊脂球,矮矮的身材,满身各部分全是滚圆的,胖得像是肥膘,手指头儿全是丰满之至的,丰满得在每一节小骨和另一节接合的地方都箍出了一个圈,简直像是一串短短儿的香肠似的:皮肤是光润而且绷紧了的,胸脯丰满得在裙袍里突出来,然而她始终被人垂涎又被人追逐,她的鲜润气色教人看了多么顺眼。
她的脸蛋儿像一个发红的苹果,一朵将要开花的芍药;脸蛋儿上半段,睁着一双活溜溜的黑眼睛,四周深而密的睫毛向内部映出一圈阴影;下半段,一张妩媚的嘴,窄窄儿的和润泽得使人想去亲吻,内部露出一排闪光而且非常纤细的牙齿。
”[1]通过这段形象的肖像描写,我们可以看出,羊脂球的“漂亮和丰满”是天然的,而不是像太太们那样是经过打扮而来的;她不像贵族太太们那么打扮得漂亮,一切都是自然的,她是很真实的。
在逃亡的公共马车中,一行十人, 除伊丽莎白·露丝小姐, 绰号为羊脂球的妓女外, 另外九人分别是葡萄酒批发商乌先生及其夫人, 棉纺厂厂主拉玛东和夫人, 贵族于贝尔和夫人,别号民主党的高尼岱, 两位教会修女。
《羊脂球》——批判现实主义的力作【摘要】《羊脂球》是法国“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的代表作之一,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将马车上的旅客与羊脂球进行对比,从而批判资本主义下的丑恶肮脏的灵魂及他们虚伪的面具下藏的都是腐朽的内脏和污秽的思想。
并突出以羊脂球为代表的地下层人士比所谓的上层人士拥有更高贵、更纯洁的灵魂。
【关键词】普法战争、羊脂球、资产阶级、批判现实小说描绘了一八七零年普法战争期间,有一辆法国马车在离开敌占区时,被一名普鲁士军官扣留。
军官一定要车上的一个绰号叫羊脂球的妓女陪他过夜,否则马车就不能通过。
羊脂球出于爱国心断然拒绝,可是和她同车的有身份的乘客为了各自私利,逼她为了大家而牺牲自己,羊脂球出于无奈而作了让步。
可当第二天早上马车出发时,那些昨天还苦苦哀求的乘客们却突然换了一副嘴脸,个个疏远她,不屑在与她讲话。
她觉得自己被这些顾爱名誉的混账东西轻视淹没了,当初,他们牺牲她,之后又把她当做一件肮脏的废物扔掉。
一、马车内基本旅客及其形象。
车内除了羊脂球外还有九名旅客,较为抢眼的有鸟先生夫妇、迦来—辣马东夫妇,以及禹贝尔·卜来韦夫妇。
“这六个人构成了这辆车子的基本旅客,都是属于有经常收入、稳定而有力的社会地位的,都是一些相信天主教和懂得教义的,容许他们固爱名誉的人。
”鸟先生,绰号“鸟骗钱”,大桥街酒行老板,是个满肚子诡计的坏坯子,他向政府出卖了酒窖里所有的葡萄酒,并且在路途上还不忘做他的酒生意,在被困旅馆时,还还向旅馆老板推销出了“六件半桶头的红红葡萄酒”,“假借活动自己的腿子为名,走出去向镇上卖酒的小商人抛出了一些酒”。
他十足的就是一个金钱至上的资产阶级代表,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忘自己的老本行,只要是能捞到钱的机会都不会错过。
鸟老板从锁孔偷看“过道里的秘密”;剪了德国军官做了个像是揭帽子的手势;羊脂球受骗受侮辱而感到伤心时的耸肩;但是在饥饿时确实第一个接受羊脂球食物的人。
莫泊桑《羊脂球》的心理解读《羊脂球》是莫泊桑短篇小说中的珍品,也是他发表的第一篇小说。
小说以一辆马车为社会的缩影,讲述的是:里昂城的贵族、资本家、暴发户和他们的妻子以及天主教修女、假爱国者和一个叫羊脂球的妓女,一共十名居民由于战争被迫乘一辆马车出逃。
羊脂球的出逃是因为不愿受到普鲁士士兵的侮辱,而一个资本家的出逃则是因为发了一笔国难财,另一个资本家的出逃则是因为要把财产转移到安全地区,第三个资本家则是因为要躲避灾难。
这三个资本家瞧不起穷人,肆无忌惮地谈论着自己的吃喝和金钱,并且辱骂羊脂球是“社会的耻辱”,是“卖淫女”。
当他们在马车上颠簸了一天的时候,由于路上买不到食物,他们分吃了羊脂球准备的食品,这里便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他们开始把对羊脂球的辱骂变成了称赞,蔑视变成了亲昵。
而当马车到达普军关卡的时候,暴发户建议把羊脂球捆起来送给普鲁士军官,而出身贵族且具有外交家风度的于贝尔伯爵则建议用巧妙的手腕逼羊脂球就范。
最后老修女利用《圣经》里的故事打动了羊脂球,善良的羊脂球为了全车的人,牺牲了自己的贞操。
当马车再次上路的时候,车上的气氛再次发生了变化,大家享用着自己的食物,好像都不认识羊脂球,没有人惦记着挨饿受冻的羊脂球。
通过这几个场面,小说展现了人物的真善美,深刻地刻画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征,最后小说在羊脂球的呜咽和哭泣中结束。
“艺术是有选择的、有表现力的真实”,莫泊桑阐明了本质的特点的东西,排除了一切和主题没有关系的内容,从一个个平凡的小故事中,通过赞美和讽刺,把一切都传递给了读者。
而从心理学角度上看,羊脂球屈从了普鲁士军官,实际上表现了理想屈服于现实的意象,是一种战败国的社会心理。
羊脂球的地位低微,自己的付出没有回报,心中充满了悔和恨,有很多无奈和委屈,她痛恨这个社会的不公平。
但是,羊脂球并没有明白为什么自己会发生这样的悲剧,发生的原因又是什么呢?[1]一、莫泊桑《羊脂球》中人性的真善美羊脂球虽然是一个妓女,但是她却有自己的底线,具有一个国民的尊严,那些上流社会中的人对她冷嘲热讽。
羊脂球揭示人性弱点与社会弊病羊脂球,一种外形可爱,引人喜爱的小玩具球,近年来在市场上走俏。
然而,羊脂球作为一种消费品,也暴露出了人性弱点和社会弊病的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羊脂球揭示的人性弱点和社会弊病。
首先,羊脂球在市场上大热的原因之一是人们对美的追求。
作为一种外形可爱,手感柔软的玩具,羊脂球吸引了许多消费者的眼球。
然而,这种对外表的追求暴露了人们对物质的追求,忽视了内在的价值。
以外貌为重的消费观念,不仅加重了消费压力,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人性的虚荣与表面功夫的追求,正是社会弊病的一种体现。
其次,羊脂球的火爆销售也揭示了人们对独特体验的需求。
羊脂球具有柔软、有弹性等特点,可以给人带来轻松愉悦的触感体验。
这种对独特体验的追求,也可看作是现代人追求刺激和走心的一种表现。
然而,在这种追求中,人们往往无意中陷入了一种消费陷阱。
为了追求独特体验,人们不断购买新奇的产品,而忽视了对精神追求的满足。
这种对独特体验的过度追求,不仅容易导致物质负担加重,也容易让人陷入无休止的消费循环,使人性的弱点得到无限放大。
此外,羊脂球的热卖也与社交媒体的兴起密不可分。
在社交媒体上,人们纷纷晒出自己的羊脂球收藏,以证明自己的品味和身份。
社交媒体的影响,使得风靡一时的商品更容易在社会中形成一种潮流,加速了商品的热销。
然而,社交媒体也为人性的虚荣提供了更多的外在展示的平台。
人们为了追求点赞和关注,不仅会盲目追随潮流,甚至会出于虚荣心去购买一些本身并不需要的商品。
社交媒体带来的浮躁心态和盲目崇拜,正是社会弊病中人性弱点的一种具体体现。
面对羊脂球揭示的人性弱点和社会弊病,我们需要反思和改变。
首先,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认识到外表的追求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
我们要重视内在的品质和精神追求,摆脱物质主义的束缚,才能真正拥有满意的生活。
其次,我们应该筑牢个人的内心世界,不被外界的潮流和虚荣所左右。
自信和独立的个性不仅能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也能为社会带来更多的新鲜和活力。
莫泊桑《羊脂球》读书笔记莫泊桑《羊脂球》读书笔记《羊脂球》是法国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
小说的主要人物是羊脂球,她不是什么公主,也不是什么国家的重要人物。
她只是一个很卑微很卑微的下人,一个妓。
这种人是不会受到别人的重视的,更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
她没有有钱太太的华丽衣服,没有有钱太太的名贵首饰,没有有钱太太身后的一群仆人。
小说主要描写了在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一辆法国马车在经过敌占区时被一个普鲁士军扣下。
马车上坐的都是法国上流社会的贵族,除了两个修女和一个名为“羊脂球”妓。
普鲁军一定要车上的羊脂球陪她过夜,否则就不让他们通过。
羊脂球出于爱国断然拒绝,但经不住车上的人的苦苦哀求,只好用次方法。
车上的人的嘴脸由此事就暴露了出来,他们在乎的只是自己的性命,哪怕是牺牲别人他们也不会觉得有那么一丝丝愧疚。
第二天要出发时,那些昨天还苦苦哀求的乘客们却突然换了副嘴脸,个个疏远她,不屑再与她讲话。
当初,他们牺牲她,像利用工具一眼利用她,之后又把她当作一件肮脏的废物。
羊脂球又愤恨又无奈,她只能一直哭泣……她没有别的办法,自己牺牲了自己解救了全车的人,最后却是自己被全车人冷落,鄙视,丢弃。
大家同样都是人,但是在占领者的面前就出现了不同品质的人。
他们是“尊贵”的上层人物。
他们只知道自己的命比谁都重要,他们是自私的,他们是无耻的,他们是虚伪的。
他们的灵魂是肮脏的。
他们的双手是罪恶的。
他们把羊脂球推向了深渊,推向了火坑。
相反的是羊脂球的善良,她没有那种自私自利,在别人的苦苦哀求下,她为了解救别人而牺牲了自己。
这种高尚的节操是值得肯定与赞扬的。
然而与她同车的人赞扬她的,反而觉得她是肮脏的。
个个都避而远之。
小说以羊脂球这样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妓形象为代表,歌颂了法国人民敢于反抗普鲁土侵略者的凛然正气,以及他们维护民族利益的爱国情操和善良热情,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
所以我觉得我们还是应该向羊脂球学习她那乐于助人的品质。
我们生活在一个大集体中,我们不可能脱离这个群体。
探究莫泊桑《羊脂球》中的主题艺术特色【摘要】《羊脂球》是莫泊桑的代表作品之一,具有浓厚的社会现实主义精神。
通过对小人物的深入描写,揭示了人性的善良和丑恶、强大的道德观念以及生活中的种种艰辛与挣扎。
作者通过精心构建的意象和象征,将主题深化并丰富,呼应了作品中的主题和情感。
《羊脂球》不仅在文学上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更在道德层面上展示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本文将深入分析《羊脂球》中的主题艺术特色,探讨莫泊桑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以及作品在文学领域的重要影响,呼吁重新审视莫泊桑的文学价值和影响力。
【关键词】莫泊桑、《羊脂球》、社会现实主义、人性描写、深刻剖析、道德观念、意象与象征、主题艺术特色、文学影响、文学价值审视。
1. 引言1.1 介绍《羊脂球》的背景《羊脂球》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一部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女孩因家境贫困被逼嫁给一个丑陋的老头,最终在不堪忍受下选择跳河自尽的故事。
这部小说被认为是莫泊桑对19世纪法国社会阶级观念的讽刺和批判,展现了社会现实主义精神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莫泊桑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犀利的批判声名于世,他的文学风格注重现实生活的描绘,反映了当时法国社会的种种不公和悲惨。
《羊脂球》作为其代表作之一,揭示了贫穷与酷薄的残酷现实,引人深思。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部作品的主题艺术特色,揭示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1.2 概括莫泊桑的文学风格莫泊桑是19世纪末法国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文学风格深受现实主义的影响,鲜明地体现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
莫泊桑的作品通常以农民、小店主等普通人的生活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情感展现出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残酷性。
他的文学作品中常常融入对现实问题的批判和思考,同时也不乏对人性的深刻探讨。
莫泊桑的文学风格简洁明了,语言平实质朴,富有感染力和内在张力,深受读者喜爱。
莫泊桑的文学风格突出的特点是真实、深刻和发人深省,体现了其对人性、社会现实和道德观念的关怀和思考。
《羊脂球》读后感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有一辆法国马车在离开敌战区时,被一名普鲁士军官扣留。
军官一定要羊脂球陪他过夜,否则马车就不能通过。
羊脂球出于爱国心断然拒绝,可是和她同车的有身份的乘客为了各自的私利,逼她为了大家而牺牲自己,羊脂球出于无奈而作了让步。
当第二天早上马车出发时,那些昨天还苦苦哀求的乘客们却突然换了一副嘴脸,个个疏远她,不屑和她讲话。
她觉得自己被这些顾爱名誉的混账东西的轻视淹没了。
当初,他们牺牲了她,以后把她当作一件肮脏的废物扔掉。
在这本书中,吸引我的是通过对比的手法来表现每个人不同的性格。
其中描写了众多不同的人物,有上等人和下等人。
有贵族和妓女等。
在最近的阅读中,我在书中找到了不少描写不同地位的人的段落。
“她唯一肯用的装饰品。
是她经常在家里戴的那些便帽上缀着一大堆杂色的缎带,虽然已经很旧,但在她看起来这是太美了。
”句中的“她”指羊脂球,通过人物的衣着描写,说明了羊脂球是个下等人,没有钱买珠宝,所以那些旧缎带在她看来是最美丽的了。
文中是用了“虽然——但是——”的转折复句的形式,用反衬式来表现其处于下等地位。
“他因为身体太胖,走路总是气喘吁吁,很吃力,加上长着一双肥厚的平板脚,更增添了他走路的痛苦。
”该局描写的是一个钱很多,,每天吃了睡,睡了吃的大富豪,显示了一种富人的形象,突出了他“富油”的地位。
所以这句话,通过肖像描写突出了他生活富有。
特别是“气喘吁吁”“肥厚的平板脚”等词的运用入木三分刻画了一位“肥胖得漏着油”的富人形象。
一个羊脂球,虽穷但心地善良,在她眼中一切都是美的。
一个大富豪,金钱让他越来越胖,每天不干有意义的事,就知道吃睡,如同一个“肥猪”。
有着不同的风味,栩栩如生的表现出不同人物描写的不同风格形象,手法简练、胜多,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论文正文摘要莫泊桑是十九世纪后半叶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对于人物性格冲突的描写手法高超。
《羊脂球》是莫泊桑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学的杰作之一,其人物性格冲突显著。
小说通过对羊脂球、卢瓦索夫妇、迦来拉马东夫妇、布雷维尔伯爵夫妇以及两位修女和民主人士科尔尼代的性格描写,塑造了鲜明的人物性格。
本文在国内外对《羊脂球》中的人物性格冲突描写的研究基础上,继续对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冲突进行探索。
首先先后介绍了小说的创作背景和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及其产生的社会意义。
其次分析了小说中羊脂球和其他人、卢瓦佐和布雷维尔伯爵、卢瓦佐夫人和修女的性格特点,讨论了小说中这三对人物的性格冲突,对比了羊脂球的无私爱国和其他人的自私自利、卢瓦佐的狡猾奸诈和布雷维尔伯爵的道貌岸然、卢瓦佐夫人的粗鄙蛮横和修女的表里不一。
最后,通过分析人物性格冲突,体会《羊脂球》的善与恶,警醒后人。
关键词:羊脂球;性格冲突;人物;善良;道貌岸然IntroductionThe BOULE DE SUIF, written by Guy de Maupassant, was created in 1980。
莫泊桑是19世纪后半叶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
《羊脂球》是莫泊桑的第一篇短篇小说,故事发生于普法战争时期。
It tells a story like this, 一辆马车从被占领的里昂城出发,到法军还据守着的哈佛尔去。
车中的乘客是一对工业家、一对贵族,一对商人、两个修女、一个民主党政客和一个绰号叫羊脂球的妓女。
他们途经一个小镇,占据该镇的普鲁士军官因羊脂球拒绝陪他过夜,却不许他们继续前行。
一开始,同车的所有旅伴都对羊脂球表示同情,似乎与她同仇敌忾。
但随着行程的延误,工业家、贵族、商人的态度一天天地变了,他们先是婉言劝诱,继而旁敲侧击,最后大举进攻,迫使羊脂球答应了敌军官的无理工要求。
可是事后他们却对羊脂球倍加轻蔑,显示自己的“高洁”。
小说以一个羞于委身敌寇的妓女做对照,淋漓尽致地刻画出只顾私利而不顾民族尊严的贵族资产者们的寡廉鲜耻。
《羊脂球》是莫泊桑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世界上已经有许多学者研究过《羊脂球》中的人物性格特点,本文将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探索《羊脂球》中的人物性格冲突。
人物性格冲突的设置,让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得以充分展现。
本论文首先介绍了《羊脂球》的创作背景,以及它所产生的社会意义;其次,本文对小说中出现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分析,并归为三类进行比较;最后,本文讨论了这三对人物的性格冲突,赞扬了羊脂球的善良无私和自尊爱国,讽刺了其他人的自私自利、寡廉鲜耻。
一《羊脂球》的创作1. 《羊脂球》的故事发生于普法战争时期,法军溃败,鲁昂被普鲁士士兵占领。
一行人乘坐马上去往还没被普鲁士占领的城市哈佛尔。
在不顺畅的旅途中,三位夫人对羊脂球很不屑,但当所有人都没带事物肚子饿极了的时候,羊脂球却不在乎他们的闲言碎语而且愿意把她的所有食物分享给他人。
可是,当马车进入托特镇停留后准备离开时,普鲁士军官却要求羊脂球陪睡才肯放行。
起初,没有人觉得羊脂球的而拒绝有什么不妥,但从接下来持续停留在托特镇几天以后,人们对羊脂球日渐冷漠,心生怨恨。
他们不断谋划如何劝说她答应普鲁士军官的要求,最后由伯爵出面,劝诱善良的羊脂球牺牲了自己。
再次启程时,所有人对待羊脂球都换了厌恶的嘴脸,更不用说分享食物给对他们有恩而早上仓促出来没有准备食物的她了。
2.社会状况普法战争后期,普军长驱直入,以20万大军猛敲巴黎的城门,人民群众奋起保卫家园,“国防政府”的首领也口口声声地叫嚷“永不投降”,“决不让出法国堡垒上的一块石头”,但背地里却和敌人勾勾搭搭,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停战和约。
小说里的人物就是法国社会各阶层人物的真实写照。
作品字里行间无处不渗透作者对上层人物思想、心理的深刻的观察,无情的解剖和批判。
莫泊桑本人在给福楼拜的信中讲得很清楚;“我们在门镌上的自觉的不偏不倚,在这些问题中每一个都不自觉地带着热情,比起万马奔腾的全速度的攻击,都要千百倍地更强烈地使资产阶级暴躁起来。
3.社会意义《羊脂球》不仅仅表现了莫泊桑对战争的厌倦与愤怒,更多的是对战争中人性的讽刺。
通过描写贵族和大资本家,甚至是民主党派人士嘴中卑微和令人羞耻的羊脂球的性格特点,同马车上其他人的道貌岸然,贪生怕死,自私自利形成了鲜明对比。
无论是对当时还是后世都具有很大的意义。
二小说中鲜明的人物性格1.羊脂球和其他人小说中羊脂球具有非常鲜明的人物性格。
她是一名高级妓女,即使是工作,在战争时期为了尊严也绝不会出卖肉体,更何况是对侵略者妥协。
旅途一开始,大家认为羊脂球卑微不体面,并且夫人们小声嘟囔着闲言碎语。
在无私善良的羊脂球将食物分享给没有准备食物的其他人以后,气氛缓和了许多,大家似乎接纳了她,似乎在危险时机忘记身份高低,融洽相处。
但是当占领托特镇的一位普鲁士军官提出让羊脂球陪睡的要求才肯将他们放行时,其他人渐渐换了成了原来的嘴脸,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国家尊严毫无气节地合伙谋划如何劝诱羊脂球答应普鲁士军官的无理要求。
当善良的羊脂球为了大家牺牲自己后,第二天他们所有人全然没有感激之情,还以她为耻,嘲笑讥讽她,更不用说分享食物给对他们有恩而早上仓促出来没有准备食物的她了。
由此可以看出,羊脂球有着善良无私且真心爱国的性格,而其他人则道貌岸然,沆瀣一气,自私自利,不在乎国家尊严。
2.卢瓦佐和布雷维尔伯爵卢瓦佐在小说中是一家卖葡萄酒店的老板,他用很低的价格把品质很次的酒卖给乡下的零售商,其偷偷摸摸和狡猾多端人尽皆知。
同时,他又是活泼开朗而且善于观察的一个人。
小说中的如下几处描写最能体现其性格特点:第一处,最先打破尴尬,与羊脂球搭话,获得食物;第二处,观察到“走廊里的秘密”;第三处,获知羊脂球答应普鲁士军官的请求以后,他表现得最开心,一边兴高采烈开香槟庆祝一边开着低级趣味的玩笑。
值得注意的是小说中另一位男人,布雷维尔伯爵,他的身份是高贵的,他的性格深沉稳重,时时刻刻都有一种深明大义且识大体的长者姿态。
他的性格在小说后期里由他出面进行对羊脂球的劝说中最能体现:伯爵用亲切,有长辈意味的语气同羊脂球说话;用仁慈、论证、情感去争取她的信心。
3.卢瓦佐夫人和修女小说中对两个修女的描写并不多,但足以从中看出其性格特点:随波逐流,装模作样。
修女一路上默不作声,整日祷告,看似极其虔诚。
但是在争取羊脂球答应普鲁士军官的无理要求的过程中,修女的话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其中一位,用含蓄委婉的语气,说出背弃自己信仰的话,力证羊脂球陪睡普鲁士军官是正义的,无私的,是应该被原谅的。
同表面温柔和顺的修女相比,卢瓦佐夫人则粗野鲁莽,强悍无礼。
她来自乡下,身材彪悍,嗓门很高,总是从自身利益出发,表达对羊脂球的不满,大声地说出伤害她的话。
三人物性格冲突1.羊脂球和其他人的性格冲突这篇小说中,羊脂球的性格可以说是最为显著的,她的善良无私,牺牲自我的精神是马车上其他人所不具备的。
在国家危急时刻更加有骨气有尊严,和马车上的三对富人夫妇形成鲜明对比。
在别人陷入饥饿时,她愿意倾尽所有分享食物;而当她牺牲自己陷入饥饿以后,却没有人愿意帮助他。
当她保守尊严,坚决地拒绝普鲁士军官的要求时,其他人却埋怨她带来的停滞,想尽办法劝诱她答应普鲁士军官的要求。
在那个时候,无论是身份高贵的伯爵夫妇,还是富有的棉花厂主或葡萄酒店的老板,不管是野蛮无礼的卢瓦佐夫人,还是温柔和顺的修女,在面临国家存亡的危急时刻,竟然全都团结一致劝说羊脂球,以牺牲自己满足他们的利益。
这样明显的性格冲突时作者高超的写作手法的体现。
2. 卢瓦佐和布雷维尔伯爵的性格冲突小说中卢瓦佐的性格和布雷维尔伯爵的性格非常容易看得出来,前者活泼狡猾,后者成熟老练。
两者的性格不但容易区分,更容易透过现象发现本质。
在他们陷入饥饿时,卢瓦佐能打破尴尬,自然而然的获得食物,布雷维尔伯爵则自恃身份高贵不好意思张嘴,可最终还是吃了羊脂球的食物。
而当他们因为羊脂球拒绝普鲁士军官的陪睡要求被迫几天停留在托特镇时,这时不管是布雷维尔伯爵还是卢瓦佐先生全都埋怨羊脂球,前者直接讽刺挖苦羊脂球,认为她是故意想让他们多留几日,他甚至想直接把她绑起来送给普鲁士军官。
布雷维尔伯爵始终是礼貌的,他觉得不能强迫一个妇女去做这种事,主张自愿。
结果,布雷维尔嘴中的自愿就是大家合伙劝说引诱羊脂球,最后由他出面,以长者的姿态对羊脂球进行苦口婆心地谈判。
我们可以发现,卢瓦佐的直接明显和布雷维尔的间接隐晦,两种方式体现了不同的人物性格,然而终究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让羊脂球牺牲自己,得到放行许可。
3. 卢瓦佐夫人和两个修女的性格冲突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发现小说的中卢瓦佐夫人是粗野彪悍,强悍无礼的,她说的话下流卑鄙,总是直接地表现出对羊脂球的怨恨和轻视,正如他的丈夫卢瓦佐,只是没有他那么爱讽刺挖苦别人,也没有他多事。
两位修女的性格则是沉默寡言,道貌岸然的,随波逐流,大家怎样做,他们就怎样做。
羊脂球分享食物给大家时,她们不积极接受也不拒绝;当大家拒绝分享食物给羊脂球的时候,他们也不念旧情,装好了自己食物。
虽然不同于卢瓦佐夫人那么直接地表现出对羊脂球的怨恨,修女在劝诱羊脂球答应普鲁士军官的要求的过程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整日祈祷的修女也会背弃自己的信仰,说出违背天主意愿的话。
他们性格的不同决定了对羊脂球强迫的方式不同,但通过作者的细节描写,我们能发现他们都是自私自利。
四总结本文首先讨论了《羊脂球》创作的历史背景,分析了当时的社会状况,讨论了《羊脂球》的社会意义。
其次,本文分析了三对人物的性格特点,分别是:羊脂球和其他人、卢瓦佐和布雷维尔伯爵、卢瓦佐夫人和两位修女。
紧接着,本文延续上一部分,讨论了三对人物性格特点的冲突矛盾。
莫泊桑将这些肮脏,伪善的人性赤裸裸地展现出来,将身份高贵的伯爵,极其富有的棉花厂主,狡猾奸诈的葡萄酒店老板,以及伪善的三位夫人,表里不一的修女同卑微但善良的羊脂球进行对比,实力讽刺了当时所谓的贵族阶级、资产阶级的丑陋,揭露了人性的冷漠。
《羊脂球》描述的虽然是法国1870年的冬季,但21世纪人性的黑暗仍然四季存在,并且是永远不会消失的。
本文旨在研究《羊脂球》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冲突,通过对比,体会人性的高低贵贱,高歌赞扬了羊脂球的无私善良。